(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 号 2009020321 分类号 g842 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 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体育教育训练学 申 请 人 姓 名 邢玉璐 指 导 教 师 杨国良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2 年 5 月 28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1、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 1.1 选题依据 . 1 1.2 选题意义 . 2 2、文献综述 . 4 21 国外研究现状 . 4 22 国内研究现状 . 5 2.2.1 关于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的研究 . 5 2.2.2 关于接应二传的研究 . 6 3、研究对象和方法 . 8 3.1 研究对象 . 8 3.2 研究方法 . 8 3.2.1 文献资料 . 8 3.2.2 专家访谈 . 8 3.2.3 录像统计 . 9 3.2.4 对比分析 . 9 4、结果与分析 . 9 4.1 基础体能状况的对比与分析 . 9 4.1.1 身高 . 10 4.1.2 体重 . 10 4.1.3 扣球高度 . 10 4.1.4 拦网高度 . 11 4.2 技战术能力的对比与分析 . 11 4.2.1 接应二传发球情况分析 . 11 4.2.2 接应二传扣球情况分析 . 16 4.2.3 接应二传拦网情况分析 . 24 4.2.4 接应二传一传情况分析 . 28 4.2.5 接应二传防守能力分析与比较 . 3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6 接应二传调整传球能力分析与比较 . 34 4.3 心智能的对比与分析 . 35 4.3.1 经验因素(年龄) . 35 4.3.2 中外女排主二传分配球后,接应二传得分情况与分析 . 35 4.3.3 中外女排一方得分过 23(第五局 13)分领先后,接应二传的扣球情况 . 37 4.3.4 中外女排一方得分过 23(第五局 13)分领先后,接应二传的发球情况 . 41 五、结论与建议 . 44 5.1 结论 . 44 5.1.1 体能优势与不足 . 44 5.1.2 技战术优势与不足 . 44 5.1.3 心智能优势与不足 . 44 5.2 建议 . 44 5.2.1 运用科学手段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强化体能训练。 . 44 5.2.2 加强技术基本功练习,全面强化各项技术 . 45 5.2.3 进一步强化接应二传的心智能训练 . 45 注释 . 46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47 附件 . 50 致谢 . 6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第十六届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规则及技战术打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排球比 赛的对抗程度越来越强,攻防速度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打法变化多样,对运动员 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尤其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竞技能力由体能、 技能、战术能力、心智能力组成,因此竞技能力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在球队 处于被动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接应二传,是排球运动从“四、二”配备到“五、一”配备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 场上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用在比赛中也日益突出。在一些高水平球队中,接应二传已 成为队伍的核心和主要得分点,对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 基本上包括了队员在比赛中所应具有的全部能力。 近些年排球比赛显示,根据场上职责和作用的不同,排球接应二传大致可分为强力 型接应和全面型接应两类。强力型接应的特点是身材高大、力量突出、进攻及拦网能力 强,但一传和后排防守能力有限,一般不参与其中,具体表现在进攻次数多、成功率高、 进攻区域大,几乎涵盖场上的每个位置,欧美强队大都选择此类型接应,如俄罗斯、巴 西等世界强队。全面型接应的特点是技术全面、灵活善变,跑动进攻能力强,但是定点 强攻能力弱,绝对进攻能力不强。一般防守都比较好,参与球队的一传体系,通过跑动 进攻和防守来弥补自己进攻能力不强的弱点,亚洲球队的接应多属此类型,如中国、日 本等。 中国女排在本次世锦赛中名列第十,为 1974 年以来所参加的世锦赛最差战绩。中 国女排的接应二传是全面型接应类型,从本次世锦赛可以看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现阶 段面临的困境是,当接应二传在前排时,对手几乎都找接应二传发球,导致接应二传在 接发球完成后很难再完成进攻,经常导致前排三点攻变为两点攻,出现连续“卡轮”的 现象,为此,现在国内专家也提出需要改变接应二传类型,以适应世界女排发展的主流 趋势。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专家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世锦赛中接应二 传的竞技能力与外国队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通过对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竞技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运用科学手段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强化体能训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2 加强技术基本功练习,全面强化各项技术 3 创新、提高接应二传的进攻战术 4 长期规划,加强接应二传后备力量的培养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女排 接应二传 竞技能力 对比 分析 分类号:g84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sixteenth womens volleyball world championships foreign collusion setter comparative study of athletic abili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the rules,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f volleyball have been changed greatly. recently, the whole level of volleyball match including confrontation ability, attack-defense speed, and various playing styles is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for athletes quality especially competition abili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roving.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includes physical ability, tactics ability and metal ability. thus, athletes performance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under passive situation are determined by competition ability in the match. aid setter in volleyball teams is form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4-2” disposal to “5-1” disposal. the role of aid setter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because of its special position. aid setter can determine the outcome of a match because it has become a core and the main score point in some high level teams.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aid setter involves almost their all aspects of abi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volleyball match shows that aid setter can be divided into a strength type of aid setter and a comprehensive type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responsibility and roles. strength-type aid setter has great and strong stature, perfect ability of attacking and blocking. however, their receiving and rear defensive abilities are limited. their perform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number of the attack, a high success rate, a widely offensive zone covering almost field of each location. the type has been used in some top teams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such as russia and brazil. the comprehensive type of aid setter in technology and tactics is overall and changeable and running attack ability is also strong, but the fixed-point attack ability and absolute offensive capability are weak. however, general defense abilities are better by the teams running attack and defense to compensate for the weakness of their own offensive capability in a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sian team, such as china and japan.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s the 10th one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 which is the worst record since 1974s. aid setter in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belongs to the comprehensive type. it makes the three attacks change to two attacks in the front of game field, and often appear continuous “card of the wheel” phenomenon. therefore, domestic experts once propose change the type of aid setter finished firs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current trend of the world womens volleyball.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aid setters between chinese team and foreign teams will b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of literature and video statistics, expert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will also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id setters in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nd giv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id setters. 1. the use of scientific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training. 2. strengthen technical basic skills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3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attack tactics of aid setters. 4. strengthen cultivate reserve athletes as aid setter by making a long-term plan. keywords: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id setter competitive ability comparison analysis category number:g84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1 选题依据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是综合表现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 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等要素之和。比赛中的各种运动项目、不 同个体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这五种子能力组成。排球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其集体的 竞技能力是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的,它不仅受到单个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智 能的影响,而且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将影响整个球队的竞技能力,各个队员之间的协同密 切配合使整体的竞技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运动员从事排球运动的能力称为排球运动能 力,排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为排球训练水平,而在排球竞技 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则为排球竞技能力。 就单个运功动员而言, 表现出来高度明显、 素质超群、技能全面、年龄合理、力量显著、知识丰富、心理稳定、意识熟练等发展趋势。 排球运动诞生于 1895 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这项运动在很多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在 1964 年排球运动被奥运会列入正 式比赛项目后,世界各个国家对这项运动更加重视,排球的技战术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使得当今的排球比赛对抗更加激烈、攻防速度加快、打法变化多样、队员能力更 加突出、队伍要求更加全面,只有符合当今排球比赛发展规律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随着 排球比赛的日趋激烈,排球运动员也愈发向高大化、全面化发展,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得 到明显加强,网上的争夺也愈发激烈,防守队员的拦网的威胁日趋增大,从而使运动员进 攻的难度加大。此外,新规则“双自由人”制度的施行,使攻强守弱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 善,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也增加了观赏性,进攻队员的压力变得更大。因此,一支队伍要 想在进攻中占得先机,就不仅要有强力的主攻,快变的副攻,还要有接应二传作为另一个 有效的得分进攻点。 接应二传作为场上的一个重要位置, 其发挥的作用在比赛中日益突出, 在一些高水平的队伍中,接应二传已经成为队伍里的核心,成为主要的得分手,直接影响 队伍的成绩,比如荷兰的 manon flier、巴西的 sheilla castro 等。 接应二传,排球场上最全面的位置,既要有一定的攻击力,又要求技术较全面。要求 接应二传进攻,要像主攻手一样犀利;防守,要和副攻手一起组成网上长城;必要时还要 担当起二传穿针引线的职责。通过对近几年世界排球比赛的研究,分析数支强队的一传和 进攻体系、防反体系以及其接应二传在其体系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发现由于战术风 格的不同,接应二传的作用也呈现两种方式:强力和全面。以欧美强队为主的强力接应变 成了一个队最主要的进攻得分点。接应不参与接一传,甚至尽可能少地参加防守,但是必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须要有强力的进攻,强力的发球。优秀的接应应该在 4 号、2 号、1 号位都有定点强攻并 且得分的能力,比如俄罗斯的接应 ekaterina gamova 在前排时打两轮四号,打一轮二号。 接应在前排的时候,换到二号位,加上前排的主攻副攻,有三个点进攻,这是较强的轮次。 到了后排,则换到一号位,准备后排进攻。强力型接应二传从以前的副二传已经转化到现 在的两翼,成为进攻的核心,表现在不仅进攻的数量多、成功率高,而且进攻的区域大, 几乎可以在排球场上的各个位置发动进攻。而以亚洲为主的接应二传主要以全面的技术著 称,向中国的接应二传周苏红,日本的山口舞等。在前排时通过跑动为自己及队友创造得 分机会,同时与副攻一起拦防对方的主攻队员,在后排时还要承担防反的任务。不仅要参 与前排的进攻,更重要的还要参加后排的防守及一传的任务,成为一传防守体系及防返体 系中的最重要的一员。 中国女排进入国人关注的视线是 1981-1986 年,中国女排连续夺得 5 次世界冠军,打 破了中国三大球的尴尬。从那时起,女排队员就成为国人的骄傲,特别是中国女排令人眼 花缭乱、丰富细腻的技战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技术的全面。经历一段 时间的低谷以后,中国女排又在 2003 年世界杯,2004 年雅典奥运会获得冠军,接应二传 在队伍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成为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一员。接应二传决定了一支球队的技 术风格,它处于球队进攻和防守的枢纽。中国女排由于其自身技战术特点及身体素质的差 异,没有照搬欧美模式,而是坚持自己全面快速灵活的特点,选用技术全面的队员担当接 应二传,不仅利用娴熟的技术以及大范围跑动能力来增加自己进攻的威力,而且在一传和 防守上给本队提供更好的保障,使整个队伍的进攻套路变得更加丰富,以陈招娣、郑美珠、 周苏红等接应为代表,技术全面、作风硬朗、防守突出、进攻果断,在国际比赛中担当着 十分重要的攻防职责。而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是发挥技战术的前提,是接应二传最主要的 能力之一。建立优秀排球接应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并重点探讨国内外优秀接应二传 竞技能力的差异,找出适合中国队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的指标,提升中国接应二传的竞技水 平。 1.2 选题意义 2008 年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女排核心队员淡出国家队。原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蔡斌当 选国家女排主教练并组建新一届国家女排,招入一大批没有国际比赛经验的年轻队员,队 伍更加年轻化,同时把王一梅从主攻变成接应二传,彷效欧美强队的打法,打造强力接应 二传手,坚决要求主攻手主接一传,最大程度地“解放”接应二传,突出接应二传在全队的 作用。显然蔡指导想顺应国际趋势把王一梅改造成强力接应,从而改变原有中国女排对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应二传要求全面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新的奥运周期里,国家女排南征北战,成绩却越来 越不尽人意。中国女排在分别获得河南漯河和江苏昆山两站国际邀请赛冠军后,在 2009 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上收获季军仅次于巴西和意大利,随后在意大利四国邀请赛上“爆冷”两 负日本队,而在古巴、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强队缺席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女排姑 娘们先后负于巴西、荷兰、俄罗斯和德国,仅对日本时取得一场胜利,以 1 胜 4 负的战绩 仅取得了第五名,平了中国队的历史最差成绩。赛后各方媒体及在排球一线的教练员对蔡 指导的强力接应的改造提出了质疑,接应二传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各项技术统计与其对手 比较都处于下风,对王一梅的改造没有表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亚洲排球锦标赛上, 中国女排在决赛中更以 1:3 的成绩负于泰国女排,这是亚锦赛 1975 年开始以来,冠军第 一次被中国和日本两队之外的球队获得。兵败河内之后,该年度只剩下大冠军杯赛,而国 际排联把外卡给了韩国,这也意味着中国女排自大冠军杯赛创办以来首次无缘参赛。 2010 年 3 月王宝泉临危受任,担负起复兴中国女排的重任。新任主教练王宝泉召入的 新人不少,球队的变化也不小。新国家队除自由人位置外,每个位置都有新人,其中不乏 像杨婕、陈丽怡、王男等“超新星”,另外张磊、罗瑜等也再度入围。中国队的战术是保障 一传的情况下要讲究快变,包括主攻在内,队员的身高都不能成为限制快速战术的障碍。 队伍在拦网上也要下功夫,利用网上高度,增加网上意识。防守、小球和一传都需要下大 功夫去抓,中国女排走全面的道路才会提高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王一梅从接应二传 又转回主攻位置,而来自天津的李娟从主攻位置改为接应,李娟的特点是技术全面、灵活, 从而可以满足中国女排六轮接一传,大范围跑动进攻的特点,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女排全攻 全守、灵活善变的思想,但是李娟最大的劣势就是定点强攻能力不足。任职期间,王宝泉 率队夺得 2010 年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俄罗斯总统杯亚军和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冠军等 佳绩。在 8 月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上,由于中国女排遭到大面积的伤病困扰,最终名列第四, 但这也已经是近三年的最好成绩了。 随着王宝泉的辞职,国家队助理教练俞觉敏担任主教练一职,中国女排在快速、多 变、全面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扣球、拦网和发球三项主要得分手段。他重新又把“黄 金一代”接应二传周苏红招进队里,用以改变中国女排一传不稳定的现状。同时他又 把李娟从接应改回到主攻。周苏红是黄金一代主力接应二传,出色的一传和防守是中 国女排不可或缺的一员。 中国队一直以来都是一只世界强队,80 年代获得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2003 年以不败战绩获得世界杯冠军,2004 年又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北京奥运会获得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枚宝贵的铜牌。这样一直辉煌的球队在 2010 年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锦赛上差点在小 组赛翻船,以 1:3 输给土耳其,以 0:3 输给韩国和俄罗斯,仅以 3:0 击败加拿大和 多米尼加,以小组第四名进入复赛。在复赛中又以 1:3 输给塞尔维亚,这样中国队进 入 8 强的愿望破灭。 在 9-12 名的争夺中中国队先后以 3:1 击败古巴, 以 0:3 不敌荷兰, 最终取得第十名。中国女排的技战术特点是“全面、快速、多变”,而快速、多变的前提是 全面。而目前的中国女排队员频繁的更换教练,后备力量匮乏,基础力量薄弱,普遍没 有扎实、全面的基本功,中国女排“全面、快速、多变”的技战术特点很难在比赛中很好贯 彻。而接应二传在中国队中起的作用又非常特殊,目前中国女排接应二传位置上有张磊、 周苏红, 由于后备力量的缺乏, 使得中国女排不得不把黄金一代的周苏红又重新召回队中, 但由于年龄的原因,进攻上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但是一传、防守依然稳健。年轻的张磊进 攻还可以,但是一传和防守不尽人意,中国女排的特点决定接应二传必须有稳定的一传和 后排防守技术,同时又要求进攻。在目前中国队强攻不强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一名全面的 接应二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面对即将来临的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继续加强自己 的技战术训练与创新,应该根据中国女排的技战术特点培养全面的接应二传队员。本文通 过对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相关数据的统计入手,试图寻找中外接应二传 在比赛中的特点与不足,为提高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的竞技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接应二传”, 英文译为“second setter”。故名思义,其主要任务是在过去的“四二”配 备中除了主二传的另一个二传手,同时担负着攻手的任务。接应就是在主二传来不及或在 主二传参与了防守的时候来“接应”一下,因此而得名。而后来经过多年技战术及规则的发 展,“接应二传”的二传的职能渐渐削弱,而攻手的作用渐渐加强。现在采取的“五一”配备, 即五个攻手,一个二传,已经把接应二传当做一个攻手了。在英语里是把接应二传叫做 winger spiker,就是两翼攻手的意思,原因是其主要作用是在 4、2、1 号位发动进攻。现在, 接应二传仅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传传球,而这种接应传球有时候副攻也干,甚至自由人也 进行接应传球,我们甚至看不出接应二传和其他的攻手有什么区别。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的研究 杨再淮,金资等(1999) 采用文献资料、类比、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高水平排 球队竞技能力非衡因素以及补偿的可行性,并从体能、技术能力、心理能力三方面论述其 相对平衡发展.才能保证整体竟技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技能力的补偿方法: 优势放大、弱势补缺、对立互补、互为补偿、技术迁移、技术创新等。用以提高排球运功 动员的竞技能力,从而提高训练水平。 田麦久(2000 年)指出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 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运动智能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与专项竞技的过 程之中。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运动素质的 发展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断。战术能力 则表现为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 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样三个部分。运动员的心 理能力集中表现为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运动员的智能要受到运动员协调能力的 发展以及专业知识的积累等的影响 【1】 。 顾晓菁,鲁成旭(2002)通过对全国高校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生理机能、心理 素质及智能(采用cpirc国际经典人格问卷)的数据采样,运用多元分析法提出了竞技能 力的评价方法,对运动员进行个体进行量化评价,揭示竞技能力与生理、专项素质、心理、 智能间存在的密切的定量关系,通过各个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对以后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 定以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产生了较大影响。 屈东华(2003)采用间接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诸因素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运动员的高度特征是从事排球运动的基本条件, 运动员的素质特征是关键,运动员的机能特征是基础, 运动员的年龄特征是保障,运动员 的体重特征是动力,运动员的知识特征是前提, 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是捷径,运动员的意识 特征是法宝,而运动员的排球技战术特征是取胜的核心 【2】 。 侯春俤(2005) 借鉴系统理论中从属关系和等级层次关系的原理,运用文献、类比、比 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建构了现代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模型:(1)第 1 层次:由体能、技 能、 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构成;(2)第 2 层次:由体能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技能 技术、战术、协作;心理能力专项心理能力、专项运动智能构成;(3)第 3 层次:由形 态、机能、运动素质、技能、专项心理能力和专项运动智能构成。并论述了竞技能力模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中的主导因素,包括高度、机能、专项运动素质、专项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智能。 田麦久,刘大庆,熊焰(2007) 提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其体能、技术能力、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智能等要素所组成。由“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组合而成的“双子模型”,全面而 形象地诠释了这五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展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以求高效益 地改善和发展运动员总体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实践意义 【3】。 李宗浩,孙敬等(2008)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科学分类的角度,分别从一阶分类和二 阶分类层面讨论了竞技排球(室内)运动项目群特征,揭示了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 他们指出战术系统是高水平排球队的主导竞技能力,规范的运动技术动作是高水平排球队 基础竞技能力,二传运动员是高水平排球队关键竞技能力,运动队文化是高水平排球队无 形竞技能力,教练员是高水平排球队竞技能力重要组分。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提出提 高排球队伍训练水平的方法。 王鲁江,焦峪平(2008) 通过对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途径进行研究,丰 富排球运动训练理论,指导排球训练实践过程。研究表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补偿主要集中 在运动员体能,技术能力以及战术能力这3个方面的相互补偿。根据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 及排球运动员补偿途径对竞技能力系统整体作用效果、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补偿来源、排 球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将补偿途径分为非衡性补偿和平衡性补偿、内源性补偿和 外源性补偿、辐射补偿和放大补偿。抓住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要素中的互补,认清不同补 偿途径,以期提高排球专项训练和比赛水平。 2.2.2 关于接应二传的研究 魏琳,方川,于云萍等(2003)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rsr评价等方法,通过对2002 年国内女排甲级联赛的前八名的接应二传进行研究,研究我国接应二传的进攻潜力,并制 定相应的评价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的标准,指出女排甲级队接应二传综合能力作用明显,与 全队的整体成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女排甲级队前8名的接应二传的综合能力等 级普遍高于全队水平。 郭荣(2005)通过对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分析研究,指出接应二传的进攻作用已明 显加强,优秀接应二传已成为各队比赛中进攻的核心队员,而中国队接应二传运动员的扣 球进攻所占比例较低为29. 8 % , 比与赛队平均值少5.7 % , 中国队接应二传运动员的扣球 进攻方面与其他各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接应二传运动员进攻战术打法多以强攻为主,进 攻速度也越来越快,不但前排4、2号位可以进攻,后排进攻也越来越多,且得分率高。同 世界强队相比,中国男排接应队员的扣球失误率高,且关键分把握不强,因此中国队应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加强接应的选材与培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 【4】。 王伟等(2007)通过对2003年世界杯及2006年世锦赛等比赛的分析研究,指出世界男排 及欧美女排接应二传身体素质、弹跳、滞空能力普遍突出,他们采用大力跳发球直接得分 或破坏对方的一传,而亚洲女排则根据自身特点采用找人、找点发球,效果一般。由于亚 洲女排技术全面,因此防守方面效果要好,但由于身高和拦网技术的不足,拦网效果一般。 进攻方面世界强队接应二传已经成为球队最主要的进攻点, 表现在进攻数量多、 成功率高、 区域广。亚洲女排接应二传由于身高和身体素质的差距,进攻效果无法与欧美选手相比, 因此多采用跑动进攻,在后排是全力进行一传和防守。在一传方面,世界强队的接应二传 一般不接一传,而亚洲女排接应队员普遍接一传。中国队接应二传网上实力相对较弱,定 点强攻能力不强,打法单一。 徐兰君(2008) 对2006年男排世锦赛优秀接应二传与我国接应二传在身体基本特征以及 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和后排防守等各项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 的接应二传在年龄、身高、体重等身体基本特征以及发球、进攻、拦网等主动进攻得分能 力上均低于世界优秀接应二传;而在非得分技术能力方面,由于世界优秀接应二传大都不 参与一传、防守和辅助传球,所以在非得分技术方面世界强队相比差异不大。 李钦,孙卓艺(2009)通过对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赛中国与巴西、美国、意大利3支队伍 的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从总体进攻效果来看,中国女排接应队员要稍 好于平均四国的水平,2号位的进攻好于其他3个国家,3号,4号位进攻效果一般。中国队 接应二传在进攻能力上弱于巴西队。与意大利的接应二传相比,中国队的接应二传的实力 要强于对手。与美国队相比,中国队接应二传扣球成功率要高于对手,但是美国队的接应 二传被拦回和被拦死球都为0,也反映美国队接应二传个人能力要强于中国。 潜沉香(2009)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女排队员的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等非技术指标进行 分析,本届奥运会女排接应二传平均年龄最大,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全面的技术,身高、 体重、拦网高度与主攻相当,保证网上进攻高度与拦网高度。拥有综合全面的接应二传也 成为一流强队的资本。 阿英嘎, 庞倩 (2010) 根据国际排联公布的近三年世界级赛事的技术统计数据, 分析研 究排球副攻与接应二传对于球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在近三年的世界级大赛中接应二传的扣 球总数呈逐渐上升之势,且扣球得分贡献率也逐年提高。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上,接应二 传扣球得分贡献率已经超过主攻,说明接应队员的贡献率已经与主攻队员并驾齐驱。 周洪星(2010)通过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之间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男排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接应二传的年龄合理,扣球高度与拦网高度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但是身体充实度不够,力 量弱,身高较矮。中国男排接应二传的总体进攻比例与世界强队差异不大,但在进攻效果 上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成功率较低,扣失率、被拦率较高。中国男排接应二传在1号 位要远高于前排2号位的进攻,但相对于1号位,近网2、4号位的扣球突破能力要差一些。 在3号位组织战术配合进攻是中国男排接应二传进攻的鲜明特点,且成功率很高,相比之 下,世界强队接应二传则更加注重1、2号位强攻。中国队接应二传在比赛中的一攻比例较 高,失误率也较高;防反低于世界强队,并且在反攻中的攻击性不够强。发球效果弱于世 界强队,有效发球的比例远小于一般的发球比例,防反难度加大,虽失误较少,但发球攻 击性弱。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排球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排球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结构和接应二传队员的身体、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发现有关中外 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比较研究的报道,但是以上研究成果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宝 贵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 2010 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为依据,对其主要竞技能力进行实际的统计分析,找出她们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为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2010 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参加的小组赛的 5 场比赛、 复赛的 4 场比赛及淘汰赛的 2 场比赛和决赛、半决赛。共计 13 场比赛的中外接应二传队员。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从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中国期刊网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同类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发展水平,并且进行总结。通过阅读 研究有关排球运动及相关学科的专著,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 3.2.2 专家访谈 通过走访从事排球方面工作多年的专家、教授,将研究的新问题和观点与他们进行交 流,虚心听取他们对本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家对本论文的结构设计和研究方法 的选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统计用的表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完善了本论文所需的数 据。本论文访问的专家有 12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5 人) ,11 人认为结构设计和方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设计合理,1 人认为基本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论文研究的可行性较高。见表 1: 表 1 结构设计和方法设计效度评价表 评价程度 合理 基本合理 一般 不合理不合理 人数 11 1 0 0 百分比 91.67 8.33 0 0 3.2.3 录像统计 通过观看 2010 年第十六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相关比赛场次的实况录像,对中外女排接 应二传竞技能力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