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较多,他们的研究为我们在高 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将奥林匹克思 想教育与课外文化活动相结合研究目前还很少, 而恰恰课外文化活动与体育院校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对体育专业学生 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提 升,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唤醒沉睡 善意。 目前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存在若干问题, 包括体育院校学生对奥林匹 克知识了解呆滞化,体育院校奥林匹克课程开设现状不容乐观,举办奥林匹克相 关理论活动未激活。笔者通过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主要的措施包括充分利用体育院校理论资源,推动奥运教育理论与实践结 合、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者自身奥运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奥运相关校园文化 活动、并做到奥运教育要有计划、有总结与评价,最终保证奥运教育落到实处, 使课外文化活动融入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成为可能。 关键词: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ii abstract at present, scholars from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much research in to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olympic, which are good reference value, as it provides a lot of good materials for us to develop the university olympic education. yet the combined studies of olympic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still limited. whats more, it 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at closely relate to the study and daily life of sports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s. so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it has profound meaning to educate them with olympic education spirit. henc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can be trained, and their humanistic quality improved. besides, it can nurture those talented persons who are needed in establish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rain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nd arouse their kindness. however, the spirit education of sport universities olympic has several problems,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pirit education of sport universities olympic has been slackened, the course-building is not good, the theory concerned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i carried out extra-curricular olymp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rough sport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main measures include the full use of sports college theory resources to promote olymp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campus culture and the olympic organizers education by organizing a variety of olympic-related cultural activities on campus, and we should have the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 summary and evaluation. we guarantee that the university olympic educ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at last, so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the olymp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ll be possible.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olymp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27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 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 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 前 言 1.1 选题依据 随着圣火在“鸟巢”缓缓熄灭,2008 北京奥运会在世人的惊叹、赞美、欢 呼声中完美谢幕,我国对奥运精神宣传与教育也大大降温,如何以奥林匹克的精 神、文化影响、感染青年一代,让更多人加入到奥林匹克运动的行列中就需要奥 林匹克思想教育。课程是大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奥林匹克知识的重要保证。但 目前国内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课程情况并不理想, 开设的课程或是选修或是课 节不足,另外,奥林匹克教材比较缺乏,现有教材已不能满足高校奥林匹克思想 教育和当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需要。 体育院校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奥林匹克思想 教育途径。而与学生息息相关又联系最多的便是课外文化活动。课外文化是一种 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 主体,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文化氛围。在课外 文化活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国际奥委会主席萨 马兰奇曾说: “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就不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教育是奥林匹 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以利用课外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奥 林匹克思想教育活动是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以通过奥林匹克 思想教育与课外文化活动相结合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更有助于教育广大青年学生 在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感染影响下,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 顾拜旦创立奥运会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 克理想,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人,促进青年身心的和谐发展。 这一教育思想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 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 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和谐氛围,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 尊重基本功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1999 年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 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高校最基本 的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是一致 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 学” 。因此在体育院校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有助于实现我国高校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2 体育院校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就更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 氛围。奥林匹克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恰恰有助于体育院校的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同时,奥林匹克这一生动具体持续的文化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热情, 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而且有效地途径。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时,我国 赢得了一次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示自我形象的绿色窗口。 为我国开展奥林匹克 思想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2008 年奥运会我国向世界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 念,其中人文奥运是灵魂和亮点,将人文奥运的理念化为实践,就是要大力开展 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 而本人认为体育院校是面向运动会, 面向世界的舞台。 因此世界在体育院校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就彰显出重要的积 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较多,他们的研究为我们在 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将奥林匹克 思想教育与课外文化活动相结合研究目前还很少, 而恰恰课外文化活动与体育院 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二者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有重 要的学术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院校学生现状剖析 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知识学习环境较差,造就人文学科知识贫乏。体育专业学 生的文、史、哲、艺等学科知识贫乏,尤其是文学艺术修养、写字等技能没有达 到基本要求,人文知识学习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在人文素 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 教育理念的偏差。体育院校教育思想上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重专业 轻教养”的倾向,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人文素质差,形成所谓“有知 识不等于有文化,有学问不见得有修养”的极不和谐的现象。 文化基础薄弱。体育学生虽然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但文化课的录取分数较 低, 一些特招生文化基础更差, 加上入校后对人文科学的偏废进一步增加了落差。 考核评价的误导。教学考试评价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技术考查,课堂教学往往 是运动竞技论英雄,过分看重技术学习,使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技术动作的 操练上,而无力顾及人文知识的吮吸。 专业口径的限制。 体育学科已成为多门类、 多元性综合学科。 而专业口径窄, 课程设置单一,必然致使学生视野不开阔,学术氛围受限制。因此,今后从多渠 道打通人文教育途径, 让体育专业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广阔空间并能受到良好的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3 引导,这是推进人文教育的关键环节。 1.2.2 关于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我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乐也” 。但“教”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 说文解字说: “教,上所施,下 所效也。 ” “育,养子使作善也。 ”但是在先秦古籍中, “教育”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很少出现,大多只单用一个“教”字,如中庸说: “修道之谓教” ; 荀子修 身说: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学记说: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 里的教,是教育的略称,其意指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使人作善。在西方国 家,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 educare,本文为“引出” ,指教育是引导儿童使之得到 完善的发展。英语 education,由拉丁文而来。 叶澜把教育定义为: “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 动” 。 德国思想家康德认为: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他 主张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教育就是挖掘人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并使 其均衡协调地发展,并通过每个人的不断完善增进全人类的幸福。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 “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 造” 。他主张人要生活,社会要延续就离不开教育。教育应当包括儿童在内的任 何年龄阶段上的人的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 钟祖荣认为,教育不仅传授知识经验,进行价值导向,还要促进人的发展。 他主张教育是一个积极性的正价值概念 我国学者黄济认为: “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 特点,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实施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 有系统的影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类型的人,为社会服务。 ” 上述各种说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的特点。有的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来解 释教育,有的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的含义,我们认为,教育是人类 特有的一种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满足与社 会的要求, 又要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接轨于地球村和谐社会的统一的活动。 1.2.3 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居于重要位置,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 响。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知识教 育、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奥林匹克理想教育三个大方面。 第一,奥林匹克知识教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已经历了 100 余年的 历程,它既包括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也包括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知识,这些 知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不可忽视的文化精华。古代奥运会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之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4 久,总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是奥 林匹克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这一文化遗产 和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知识教育的内容包括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奥 林匹克运动的体系,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 奥林匹克精神教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基本精神, 诞生于古希腊时代的 fair play 所蕴含的诚信公平精神,作为奥林匹克竞技的基 本原则为奥林匹克主义所强调。而奥林匹克运动中的 fair play 原则与社会公平、 社会法制的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 “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 、 “为人 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是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 实质。奥林匹克精神实际上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意识形态,集 中体现在奥运会的竞技运动员的奋力拼搏,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胜不骄败不馁 的道德风貌;裁判员的严格执法;观众为胜利者欢呼,为败者加油的热情;同时 青年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的乐趣、竞争得胜的成就感等,这一切都能具体体 现奥林匹克精神。 实际上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十分丰富, 如 “更 快、更高、更强”的不断向上的竞争精神,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口号精神, “人的和谐发展”和“维护人的尊严”的尊重精神等。 第三,奥林匹克理想教育 奥林匹克主义理想的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和谐 发展,它的存在基本理想是以体育运动为手段,通过组织国际性奥运会,教育全 世界的青年和民众,最终达到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社会和平的目的。正如奥 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提出来“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 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 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做出 贡献。 ” 1.2.4 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特征研究 在北京获得 2008 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我 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有: 熊斗寅在论奥林匹克教育一文中从二元层次理论的视角,对奥林匹克教 育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奥林匹 克教育指一切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都包括教育内容。以奥运会为例,整个比赛过 程都包括着国际意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包括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世界高水平 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和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体育道德作风会激励在场和 电视观众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操,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达到促进社会进 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目的。 开闭幕式的文化艺术表演更能激起美与尊严的奥 林匹克运动特色的感染,从而使人类享受一种难得的和平、友谊、进步的现实和 真善美的崇高境界。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是指奥林匹克知识体系的教育,也可以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5 理解为奥林匹克学的课程教育,一般可在课堂上进行。 孔凡敏教授在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一书中认为: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 克运动本身的教育,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宣传和推广奥林匹克主义到教育,也是弘 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即西方的修身和公民教 育,也是使奥林匹克主义在理论上得以提高和发展的科学研究。 ” 任海教授在olympic education in china一文中认为: “奥林 匹克教育是人们取得奥利匹克主义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增进人们对奥林匹 克主义的理解和对体育教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传播体育道德,为青少年树立优 秀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 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属性必然会在现实社会 中发展出其教育功能。 尽管人们对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认识没有达成统一,但都肯定了奥林匹克运 动作为一种伟大社会力量的教育价值。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顽强 的意志品质,并为他们提高充分的施展才华的天地,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 质全面发展的人。 1.2.5 高校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途径的研究 杜华在试论“人文奥运”理念与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一文中 认为,高校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奥林匹克运动教育:1-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 奥林匹克运动的选修课程,从而促使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有深入的理 解,并进而能够积极参加与奥林匹克运动事务;2-发挥高校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 作用,广泛传播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及其价值与理念,让大学生深入认识现代奥林 匹克运动对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 3-在高校体 育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群众性活动和 竞赛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让大学生感受体验并领略 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 孔繁敏在在大学中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在大学 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途径有:1-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2-输送参与服 务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才;3-开设奥林匹克专题课程;4-体育教学注入奥林匹克精 神;5-营造校园文化中的奥林匹克氛围;6-开展奥林匹克的交流与宣传。该研究 与以前关于高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相比更加全面。 提出了通过培养高水 平运动员和输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才方式在高校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李晓英在对内蒙古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认为,高 校应通过一下几种途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1-高校应开设奥林匹克课程;2-应采 取多种形式实施奥林匹克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知识,关心奥 林匹克运动,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用奥林匹克这种人生哲学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个 青年;3-“寓教于体”广泛开展实践活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一个很重要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6 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教育活动,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活动中 来,并在其活动中积极提倡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公平竞争、艰苦 奋斗等精神和品质。这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出发点和归宿;4-贯彻“以人 为本、重在参与”的思想,把学校体育和奥林匹克教育有机地集合起来。 李卞婴在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一文中的研究表明,今后应在高校中普遍 开设奥林匹克讲座, 以国际奥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编写的 奥林匹克教育课本 以及我国权威的奥林匹克教材为教学内容, 将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学校体育课结 合起来,使广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和理解奥林匹克文化与精神。 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可利用高校中的各种媒体、如编撰奥林匹克系 列从书,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系列电视专题片,并在高校中组织奥林匹克知识竞 赛、奥林匹克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大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 者。该研究探讨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教材、体育课以及校园文化和课外体育活 动等教育途径。 欧阳柳青等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认为,加强大学生 的奥林匹克教育,建立奥林匹克学习与研究网络,支持城市或地区、高校开展多 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在课程中增加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成立专门的奥林匹 克教育委员会。 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以奥林匹克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沙龙、讲座讨论 等,可以激发大学生和平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以及对人文精神的高扬。 此外,校园广播、墙报、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园网络、印象制品 应充分发挥作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广泛的奥 林匹克教育效果。 从以上研究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思想 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奥林匹克课程,体育课,媒体等等,当然这对与在高校开展奥 林匹克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但如果在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 匹克思想教育,不仅有一定的魅力与创新层面,这样对于激发体育院校的学生的 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厚积薄发,都有积极而又深远且教育意义。 1.2.6 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融奥林匹克思想教育价值的研究 目前, 我国学者对高校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高等教 育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主要有: 陈中林等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归属一文中对奥林匹克教育价 值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学 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是高等教 育发展的需要;3-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4-对大学 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5-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有利于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7 发展大学生的个性;6-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作者还 指出,高校应当看到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学校体育的现实意义,大力开展奥林匹克 教育。 王怀宇在奥林匹克精神与高等教育思想创新一文中从高等教育思想创新 的视角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 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1-个体本位的价值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社会本位的价值 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3-生态价值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者还 指出, 应当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契机, 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创新。 刘莉等在奥林匹克运动在高中的教育价值一文中,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奥 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1-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2-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促进终生习惯的形成;4-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此研究 还呼吁,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 尽管以上研究的侧重点有些不同,但他们都从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现实意 义,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终生体育兴趣的养成,与奥林匹克教育个体本位的价值 等各方面对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的感染作用,积极影响各方面开展, 而且都在呼吁在高校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所以在体育院校实施奥林匹克 思想教育更为重要。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8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体院图书馆及其电子阅览室查阅有关奥林匹克思 想教育、高校课外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与百余篇,学习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方 法,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为基本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调查对象: 长春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吉林体育学院4所本科 院校随机抽取体育院系学生400名,国内各体育院校奥林匹克相关专家与课程教 师12人。见表1 设计长春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现状调查表,(开设奥 林匹克思想教育相关课程的调查表, 对未来开设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相关课程的调 查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表 1 长春市 4 所本科院校中所抽取的学生构成情况 校 名 大学生人数(人) 吉 林 大 学 100 东北师范大学 100 长春师范学院 100 吉林体育学院 100 总 计 400 2.2.2.2问卷的设计与调查内容的确定 为了得到与本课题有关的准确信息,根据社会学问卷制订的原理和方法,本 人设计了长春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现状调查表。在问卷设 计完毕后请部分专家给以审核,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补充和完 善。从而使问卷既简洁明了,又能有效保证大学生有信心填写。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9 2.2.2.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是在2009年10-11月实施,完成。具体实施步骤为:本人 利用学生上课时间,由教师辅助发放,填写完毕后由本人和一些同学负责现场收 回。由于有任课教师在现场协助,再加上大学生对奥林匹克风云人物的仰慕,学 生对填写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认真协作的态度。 因而保证了问卷具有较高的回收 率和有效率。 共发放调查表400份, 回收379份, 回收率94.75%, 其中有效问卷367 份,总有效率为91.75%。见表2 2.2.2.4问卷的效度和信任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采用逻辑分析检验的方法,特邀请对本课题熟悉的 有关专家审核评定问卷的内容,进行逻辑有效分析。并对问卷做出“非常可行、 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很不可行”五星程度的定性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 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参与鉴定和评价的专家有12名,其中教授5名, 副教授7名。检验结果见表3. 经统计,本次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了社会学调查统计的标准和 要求。 表 3 专家对长春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现状调查表内容效 度的评价 选项 非常可行 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很不可行 总 计 专家人数 3 6 3 0 0 12 百分率 25 50 25 100 问卷的信度检验情况:在问卷发放之前,小范围找50名大学生进行填答, 并在相隔20天之后,对他们进行了再测,收集数据采用spss的相关系数检验,相 表 2 长春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现状调查表发放、回收 一览表 校 名 发放 回收 有效 吉 林 大 学 100 96 92 东北师范大学 100 98 95 长春师范大学 100 90 87 吉林体育学院 100 95 93 总 计 100 379 367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0 关系数为0.88,这表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是可靠的。 2.2.3 专家访谈法 为确保论文的质量及发展对策的有效性,计划走访了相关专家、教室,就有 关奥运教育纯在的问题,高校课外文化活动有关问题进行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 2.2.5 逻辑归纳法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数理统计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多 种方法进行逻辑归纳,得出结论。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1 3 结果与分析 31 目前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现状 目前,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对于体育院校大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其目的在于教 育人、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性格,培养人的道德,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同 时又能锻炼身体,提高国民的素质,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体育院校是除了奥运赛场外体现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随着 我国 08 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并成功举办,有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开始关注奥林 匹克思想教育。然而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依赖于发达的工业文明与日 新月异的电子科技,对于奥林匹克思想教育这剂克服现代的“文明病”的良药, 给以人们最好的身体精神教育。 “欲先树其人,必想植其思想”就是这个道理。 3.1.1 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意义 3.1.1.1 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我国教育存在着“重理轻文” 、 “学生先学到知识却缺失思想”的现状,而体 育专业的学生更是明显,只注重运动技术技巧的提高,与基本的理论知识的简单 掌握,对于所谓的体育思想文化却置若罔闻。 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缺失这种“内在的思想” ,体育运动成为了“野蛮游戏” 体育运动员常被戏谑的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就连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 工作者,都会在众人面前“矮人一节,低人一等” 。 然而,体育专业学生并不一无是处,他们的可爱可敬在运动场上在训练管里 却体现的淋漓尽致。那种投入,那种刻苦,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只能用“渐臻佳 境”来形容。据调查显示:体育院校,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并非“一根筋” , 他们往往对事对人更理性,接受知识更快。所以对体育专业学生潜能的挖掘就彰 显的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是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对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奥 林匹克教育有着有为重要的意义。从宏观上,随着人们体育方式、思维方式的转 变,相应的人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也相应而动。奥林匹克已成为改善人类 生活方式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化的因素;微观上,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首先就是指通过奥林匹克与人的相互作用推进人的社会化,国际化过程,它是与 人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奥林匹克教育观。 3.1.1.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提升 进入新世纪,奥林匹克从政治旋涡中逐渐回归到文化领域,实现以人为本,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2 现实被抑制以久的人文精神,突出其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深层次 需要。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追求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它凝聚了人类战争、 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对当代体育大学自身潜质能力的发掘有一定的基础。 奥林匹克思想弘扬“心的本质健康、和平、尊重、诚实、善良和友好。其思 想对学生的自身维护和美化就在这教育过程当中, 在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上 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经指出,在传统的大众节日 庆典中往往缺乏高雅的情趣,而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特别是以奥林匹克思想为主 的精神支柱的奥运会中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 展示人类体型、 骨骼、 肌肉、 皮肤、 形体等身体美的内涵。同时,还让学生了解竞技美、技术美、动作美等运动美。 在这些美好事物的本身上加深对自身的美感修养。 “生日歌”唱响“人文奥运” 理念 2008 北京奥运,很好地履行了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 “互相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还记得 08 年 8 月 20 日晚上, 牙买加巨人博尔特以 19 秒 19 的惊人成绩,打破已经保持了 12 年之久的 200 米 世界记录。鸟巢里飘出的“生日歌”注定是令人难以忘记的一幕,9 万多名现场 观众共同为博尔特祝福。世界在见证博尔特冲破 12 年世界记录的同时,也见证 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真实流露!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是,陶冶人的情操,协调校园生活,达到人与生活环 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是升华,从这种意义上讲,奥林匹 克思想教育也是一种超规模的美景教育过程。 3.1.1.3 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才 1999 年我国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 素质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造就“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语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 。 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奥林匹克教育追求 “真、 善、美” ,倡导“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顾拜旦对这句话做出了精辟的解释: “生 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 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 ”与“更快、更高、更强”的道德风尚。无论是参 与者还是参观者,可贵之处在于高尚的品质,风险的精神,无私的心理,真诚的 态度和对理想的正确追求, 其意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领奖台上的鲜花掌声与名次 奖牌。通过奥林匹克思想教育不仅丰富体育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有利于促进了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奥林匹可思想教育强调“和平、友谊、进步”弘扬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 成为促进校园文明、 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小到校园, 大到社会, 对建设有现代化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1.1.4 培养学生“奉行友好公平竞争原则竞技 ,参照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为人” 的潜规则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3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 ,要想培养一个人必先教其做人,也就是说 先成人,然后成材,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提议专业的学生就更加如此,在奥运会 中就体现了“正义、平等、公正、民主”的奥林匹克思想的社会理念。 例如:多年以来,国际奥委会把奥运会女性参与率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并 把实现男女比赛项目设置的平衡作为最终目标,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对我国北京的 第 29 届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变动,继续坚持了这一理念。北京奥运会女子运动项 目将达到创记录的 127 个,比雅典奥运会的 125 项增加 2 项。男女平等不仅仅是 在我国的国策上提出,在奥林匹克思想当中也渗透这一点。 奥林匹克思想强调尊重对手,公平竞争,并以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这一原则的 贯彻。早在顾拜旦时就提出: “奥运会不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有,不能 被任何一类集团所独占,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的,必须让所以国家都参加,无须 经过讨论,正如必须平等对待一切形式的运动,不管公众舆论如何变化和多么的 奇怪。 ”它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人类追求的“正义、平等、公正、民主”的理念。 为提议专业学生提供了在竞技场上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你付出怎样的态度或表情, 生活就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 在体育院校实施的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奉行友好、公平竞争 原则竞技,参照平等互助尊重为人”是有积极的教育作用,意义深远。 3.1.1.5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唤醒沉睡意识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这种形式, 创新就显得很重要,谁能全面的武装自己,开发自己,谁就能力挽狂澜。尤其是 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崭露头角。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 创新的发展就息息相关,悉尼奥运会匠心独特的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并采用 水火交融水中取火点燃奥运会圣火的方式给人以全新的新颖的视觉享受, 并 得到了国家奥委会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本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唤醒沉睡的意 识,用奥林匹克思想来巩固自身,来充电,以便振翅翱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 许这样描述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似乎看起来有点残酷,但也不为过,至少可 以激发种种,奥林匹克思想就诠释了这一点不断进取、又不满足、积极向上的奋 斗精神鼓舞着学生应该在自身上有不断的超越自我,散发青年人的朝气勃勃。 体育大学生在心里上,道德上,乃至体力上等方面的社会化,对自身的能力 提高又进一步的深化, 谈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成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手 段和方法和内容会显得高谈阔论,但它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奥林匹克思 想教育能树立竞争目标和竞争心理,能培养竞争意识,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 方向和生活目标;通过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可以强化运动技能,获得难得的经验, 在经历多次的艰难磨砺最后可能还会失败,但这样就加强了身心两健,为在以后 步入社会成功地迈出一步;通过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展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4 人际关系,锻炼交际能力,为在走进社会夯实基础。简单地说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功能就是全方面的,对当代社会形势,和对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就业 状况来讲都大有好处。 3.1.2 目前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3.1.2.1 体育院校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呆滞化 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思想的了 解。 为此本人对长春市这四所高校共 367 名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情况进行 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体育院校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程度 选 项 选择人数 百分率 比较了解 108 29.4 一般 119 32.4 不太了解 140 38.2 总计 367 100 通过表 4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 367 名体育院校大学生中,有 108 名大学生 认为,自己对奥林匹克知识比较了解,所占比例为 29.4%;有 119 名大学生认为 自己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一般,所在比例为 32.4%;而有 140 名大学生认为自己 对奥林匹克不太了解,所占比例 38.2%。这就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 了解还不够,这也会影响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3.1.2.2 体育院校奥林匹克课程开设现状不容乐观 在高校开设奥林匹克课程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得系统、 完整的奥林匹克知识思 想,而且对促进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正确理解,进而在课外文化活动中得到 实际应用。本人对以下天津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 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以及吉林省内的体育院校共计 14 所本科院校开设奥林 匹克状况进行了访问,访问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5 奥林匹课程开设现状 总数开设奥林匹克课程的高校 (所) 未开设奥林匹克课程设选 修课程的高校(所) 14 2 12 百分率 100 14.2 85.8 由表 5 可以看出,在这 14 所体育院校中开设奥林匹克思想教育课程的现状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5 并不乐观,在被调查的 14 所高校中,只有 2 所高校开设了奥林匹克必修课程, 所占比例 14.2%,甚至还会更少,而其他 12 所高校未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 或仅开选修课程,所占比例 89.3%。通过具体的调查,以上 14 所体育院校对体 育大学生的培养,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向的,其培养目标不外乎“培养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基础,并有现代教育理念、良 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等等一专多能的高级人才”但从这 14 所体育 院校中在大学四年开展奥林匹克课程却寥寥无几,而本人认为德智体美,在奥林 匹克思想教育中已充分覆盖了其内涵。但通过这次调查占比例 89.3%的体育院校 未开设奥林匹克课程,可见目前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3.1.2.3 体育院校举办奥林匹克相关理论活动未激活 在高校举办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的理论沙龙、讲座、讨论等,可以激发 大学生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和拼搏意识,以及对人文精神的高扬。以传播奥林匹 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校园课外文化活动,达到广泛的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效果。 为此,本人对体育院校 367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以及 了解利用高校课外文化活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情况,调查结果如表 6、7 所示。 表 6 高校校园课外文化活动中举办与奥林匹克相关理论活动的现状 选项 选择次数 百分率 平均选择系数 讲座 141 42.5 2.37 知识竞赛 55 16.6 0.93 演讲 51 15.4 0.86 辩论会 18 5.4 0.3 学术报告 76 22.9 1.28 沙龙 14 4.2 0.24 其他 3 0.8 0.05 以上都没有 117 35.2 1.97 表 7 体育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调查 选 项 选择人数 百分率 经常参加 315 86% 有时参加 52 14% 不参加 总 计 367 100% 如何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研究 16 由表 6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 367 名体育院校大学生中,有 141 名大学生认 为所在院校举办过奥林匹克知识讲座,也许是由于讲座与学术报告便于组织、方 便管理,因此成为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首选。然而 仔细分析,还有 117 名大学生认为所在院校没有举办过讲座、知识竞赛、演讲、 辩论会、学术报告、沙龙等类似的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活动。尽管所占比例 35.2% 稍低于讲座形式, 但这一点就可以说明体育院校举办与奥林匹克相关理论活动还 是不多,对利用课外文化活动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还不够重视。 从表 7 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的 367 名体育院校大学生中有 315 名大学生经常 参加体育活动,占比例总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质控消毒隔离
- 金属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高性能光伏逆变器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高速接口SerDes收发器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儿童科普互动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效能传动皮带轮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典当AI应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端SPA桑拿足浴中心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端体检中心环境设计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知识考试题库:火灾预防与逃生逃生技巧实战演练题
- 经纪公司聘用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装修合同工人免责协议
- 初中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课件
- 林业高级工试题及答案
- 出纳岗面试试题及答案
- 【公开课】+埃及+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