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 胜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日期: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 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外消费伦理思想历史演变的简单介绍,特别对西方现代性消费伦 理进行理论考察,剖析其遵循的原则、价值观、建立的哲学基础和对人类社会产生 的危害,从而提出一种超越西方现代性消费伦理的一种新的、建设性的消费伦理观 生态消费伦理观。 西方现代性消费伦理的实质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 导的消费方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 威胁。同时,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向全世界各个国家扩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 它的影响和支配下,人们的极度应享性消费导致了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生态 的破坏,严重危害了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它不仅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 对当代人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超越西方现代性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消费伦 理观,是人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消费伦理现代性生态价值观 a b s t r a c t k e yw o r d s :c o n s u m i n ge t h i c s ;m o d e r n i t y : e c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 纛蒜眦撼黑鬻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鹕譬警恤吣m虮叫|i札 嘲c 蔓一 h剧一1童灿=曩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寸淼一邮蛔篡弧冀罢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芎_一暑眦 眦汛删矾咖嗡刖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吡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日u 舌 人类全部活动的最高价值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身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以实现人 自身的价值。作为贯穿人类生命过程始终的消费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的 生存与发展,实现人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消费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消费是直接关系着人的现实物质利益的活动。自从人类社会诞 生后,对这种现实利益的调节便同人的道德活动相关起来,并进而成为伦理学的主 要内容。不过,在工业社会以前,由于受特定物质生产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制约,主 流伦理学多半将消费同奢侈、浪费、耗费的意义直接等同,没有真正理解消费对人 的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对人发展、完善的物质基础作用。技术革命以来,现代市场 经济为了发展急切地把消费纳入其扩张的轨道,使消费成为日益与人的需要,与人 的本性相异化、相脱离的怪兽。当人类惊讶于自己正变成“依靠物质资料来确证自 己存在价值的欲望永无止境的消费动物”时,一种危机意识在人们心中升起,迫切 要求伦理学从价值论的高度恢复人的本性,确立起符合人的真实需要的消费伦理, 将入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概念的梳理和对现代性消费伦理产生的阐述。通过对生产 和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消费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并对消费伦理的源流 也做了逐一地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消费伦理进行了形态分类。按照消费伦理的内容 和内核把自古至今的消费伦理思想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消费伦理,一是现代性消 费伦理。由于西方现代性消费伦理主要是在美国产生并向其它国家扩散,因此在介 绍现代性消费伦理的产生时着重讲了它是如何在美国产生的,是如何拥有道德合理 性,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认可的。 第二部分分析了现代性消费伦理所遵循的原则、价值观、建立的哲学基础和对 人类社会产生的危害。它直接导致了全球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更为严重的是导致 人的异化,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这部分还阐述 了在市场大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消费现象也受到现代性消费伦理的不良影响,且有 愈来愈强的趋势,现代性消费问题也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 第三部分对现代性消费伦理的哲学基础即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近代 社会以来的思想家提出的新的消费思想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倡导的 新型消费伦理生态消费伦理,它是在生态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消费伦理,在伦 理范围、道德评价标准、消费者实践上等方面实现了对现代性消费伦理的超越,它 遵循整体性原则、公平原则、义务原则,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本真面目,符合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 总之,这种生态消费伦理通过对人类以往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反思与批 判,引导人类在新的消费伦理指导下,进行台乎生态的生产和消费,最终使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引导人类走向生态文明,走向永续发展的大道。 一、消费伦理的历史演变 消费,在经济学中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包括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 在消费活动中,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存在着正当性与合理性等价值评价,基 于消费方式、消费行为而提出的价值评价即是消费伦理。消费伦理是在人类社会一 定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严格说来,工业文明之前,对消费方式、消费行为提出的价 值评价只是消费思想,在此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才出现了真 正意义上的消费,相应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伦理。 1 、消费的概念考察 消费伦理是在消费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对消费伦理有一个全面的了 解,必须先对消费的概念、内涵以及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等进行考察。 ( 1 ) 消费的内涵 消费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前提。因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 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 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这里所讲的衣、食、住等生活必需资料即可看作是 人的基本消费形式。消费在经济学理论中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生产消费,具 有广泛意义,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耗;二是生活消费, 是指人们通过消费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消费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最早提到“消费”二字的人,从目 前发掘的史料来看,是东汉时期的王符。他在潜夫论浮移中说,奢侈品生产 者“既不助长农工女,无益于世,而坐食嘉谷,消费白日”2 潜夫论著于 安帝年间( 1 1 4 1 2 5 ) ,可见,“消费”这个词至少在1 8 0 0 年前就提出来了,当时作 动词用,相当于浪费。在西方,消费( c o n s u m p t i o n ) 一词在产业革命前的一段时间 里( 1 4 世纪) 才开始出现的,在很长一个时期里都具有鲜明的贬义,带有“用尽”、 “耗费”、“毁坏”、“浪费”乃至“暴殄天物”之类的意思,隐含的意义是超过了恰 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从1 8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 卷,人民出版杜,1 9 7 5 版,第3 2 页。 2 汉 王符撰, 清 饪继墙笺:潜夫论,上海古籍出版社一1 9 7 8 年版。 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它的贬义开始消退,成为一个与“生产”( p r o d u c t i o n ) 相对而言的中性概念。消费不再是贬义概念,在道德上是合理的。“一切生产之最后 目的都在满足消费者。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生产之目 的,乃是为消费者谋效用与便利。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在正常情形之下,是消费 限制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3 生产与消费二者的关系逐渐得到认识和认同, 它们是等同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的物质生活资源超越了生存所必 须的水平”4 这样,人类进入了消费社会。过去被下层阶级视为奢侈品的东西,现 在则升级为必需品。犹如丹尼尔贝尔指出的,“任何社会都有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 事实,那就是:经济是无法逃避的。人们不断地更新需求的定义,以致于先 前的奢望成了今天的必需品。”5 消费的内涵则越来越有了新的内容。在2 0 世纪( 尤 其是中期) 以来,在表示商品的购买和使用时,“消费”和“消费者”比“使用”和 “顾客”多一层意思,即消费满足的需要和渴望超过了基本的、生理的范围。当人 们谈论“消费社会”意义上的“消费”时,它首先所指的是一种富裕现象:即满足 基本生理需要以外的某种需要的活动,例如,为蔽体抗寒而穿衣服不一定要称为消 费,但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或地位而穿某个名牌才是充分意义上的消费。波德里亚 在消费社会中将消费定义为“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性行为”。6 也就是说,消费 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实践,物质商品不是消费的对象,它们仅是需要和满足的 对象,而需要的满足只是消费的前提。消费得越多,也就越想消费,消费成了我们 存在的一个理由。总之,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纯然追求的是象征性和理想性,而这 些又注定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人们只能为了消费而消费。贪婪地吞噬一个 又一个的商品符号,没有限制,没有终结。由于把“消费”定义为一种系统化的符 号操作行为或总体性的观念实践,这样的“消费”便大大超出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 联以及人与入之间的个体性关联,从而可以被拓展到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人类社 会的所有领域。“消费”于是成了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指挥棒。 ( 2 )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消费本来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它代表着一种人类朴素的自然过 程,即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在消费过程中完成着他在自然界的生存、周而复 始的传宗接代的过程,这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就是说,消费不仅是人类的一种 生理需要,而且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经济 活动抽象出来成为“生产一消费”两极的话,那么,生产是满足消费的手段,消费 则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与生产是一体二面的,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 英 凯思斯著,徐毓栅译t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 9 6 2 年版第4 2 、9 1 、3 1 6 、3 1 7 页- 4 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9 5 页。 美 丹尼尔- 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3 1 4 页 6 法 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6 8 页。 4 人类为什么要进行生产,当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只有在满足需要的 消费活动中,生产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生产不仅在满足消费,而且在生产着 新的消费需要。也就是说,生产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生产了新的不满足,即生产 了迫使自己加速发展的新的动力;或者说,消费在完成生产的同时,又推动着生产 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我们平常熟悉的所谓生产与需要的辩证法,即生产在满足需 要的同时又生产着新的需要;需要在完成生产的同时又推动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扶卫李嘉图 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虽然是为了追求利润的,但利润又是为了积累,为了发展生 产力的,而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又是为了满足人们需要的。8 生产的直接 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所有产品迟早总是拿来消费。其实,生产它们完全是 为消费。”9 即生产= 消费。“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西斯蒙第认为“人类 劳动的唯一目的是供应自己的需要”。“他们认为生产就是消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 足人类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产品消耗过程,是社会再生产 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消费不仅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而且是人类社会一切 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2 ,“生产生产着消费”,“生产 直接也是消费”,“同时,“生产不仅直接是消费,消费不仅直接是生产;生产也不仅 是消费的手段,消费也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就是说,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 所以,消费不仅是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而且也是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者的最 后行为。”“这表明:生产与消费是相互依存,互不可缺。生产的目的是消费,生产 的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可以检验生产的效益。另外,马克 思还说:“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 是生产的前提。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 直接也是生产”。“消费再生产出人及人的劳动能力。“例如,吃喝是消费的形式之一, 人吃喝就是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而对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某一方面来 生产人的其它任何消费形式也都可以这样说”。”所以,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创 造生产的内在动机,而正是生产的内在动机才是发展生产的原动力和前提。 7 英 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商务印书馆,1 9 7 4 年版 第2 2 7 页。 。 英j 彼罗斯拉法主编,郭大力、王亚南译: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 9 6 2 年版, 第5 页。 9 法 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 9 6 3 年版一第4 3 7 页。 m 英 彼罗斯拉法主编,郭大力、王亚南译;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第一卷) ,商务印。持馆t 1 9 6 2 年版, 第2 4 7 页。 ” 瑞士 西斯蒙第著何钦译: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 9 6 4 年版,第8 1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上册)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3 7 页 3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 6 卷( i - 册) ,人民出版杜,1 9 7 9 年版第2 8 2 9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上册)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g l 页 5 t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上册)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3 9 1 页。 ”- s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上册)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r 第9 3 页 1 7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上册)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9 4 页。 2 、消费伦理的源流 消费伦理是基于客观的消费方式而提出的价值评价,是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所 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即在消费活动中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人们在处理各种 关系时所遵守的道德规范,是消费活动中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的 总和。“严格说来,消费本身并不直接构成伦理学的内容,只是人们的消费态度、人 们的消费方式才成为伦理评价的对象。” 消费伦理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是正当的、合理的,何种消费方式是正当 的、合理的,符合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的。也就是说,在各种消费方式背后都有道德 的正当性问题,即消费伦理问题。消费本身具有其正当性( 合理性) 问题,这主要 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性:即消费是否符合社会状况( 生产力发展状况) ,超过, 则被认为是恶的,相当,则被认为是善的、合理的;一是个人性:即消费若有利于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则是正当的,反之,在道德评价上则是不正当的、恶的。某 种消费方式被人们认为是正当的、合理的,得到人们的认可,它就构成消费伦理的 核心内容,即人们的消费方式构成了消费伦理的核心内容。 消费伦理是在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出现的。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已经经 历了三种形态,这就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时 期,人们的消费不是在高水平、高层次上的消费,而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 需要的消费,在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消费而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需要、欲望。当 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类才出现 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也才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伦理问题。 ( 1 ) 前工业文明时期 在古代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对人们来讲生存 是第一位的,因此,当时人们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正如贝尔所说 的“在古代世界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原则。家庭经济的生产目标是为了自给自 足,它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盘算专业化或劳动分工是否会使人们更为富裕。9 人类以 自给自足为基准的消费方式形态,鼓励节俭、节制、适中,反对奢侈。大多数人是 为了满足本能需要和生存,不得不节俭,奢侈是被批评和指责的。统治阶级过的是 奢华的生活,而广大的民众则是节俭拮据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讲,消费只适合少 数人,如皇室、贵族。普通的老百姓乃至有钱的商人和小生产者,既使有钱,享受 到的东西也受到限制,他们住的房子规格与规模都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不能与王公、 贵族们的相提并论的。另外不同的阶级、阶层的衣着与排场也是不一样的,丝绸等 8 樊浩: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t 年版第2 8 7 页。 ,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2 7 8 页。 衣料不是任何人可以穿的,八抬大轿不是谁想坐就可以坐的。奢侈只属于特权阶层, 民众以节俭为主。下层的平民生活与上层的贵族是不一样的,消费这时是与权力结 构相联系的。“一般而苦,奢侈只能是富有者的特权。饥寒交追的生活者即使存有尽 情享受生活的愿望,也没有实现这种主观愿望的物质条件或手段。”这一时期消费 与奢侈是等同的。在德目上,奢侈、奢华与恶德是等同的。 ( 2 ) 工业文明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荷兰经济学家曼德维尔在其所著的蜜蜂的寓言一书中提出“私恶即公利”的观 点,鼓吹奢侈有利,节俭有弊。他以一群蜜蜂为比喻,院在蜜蜂的社会中,当奢侈 之风盛行时,社会各行各业都兴旺,而当节俭之风代替了奢侈之风时,社会反而衰 落了。奢侈是个人的劣行,但这种个人劣行就是公共的利益,即“个人的劣行就是 公共的利益”,“个人为了追求享受,反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是出于 经济发展的需要,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 都是社会的恩人。”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多,以及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原先 为封建地主和贵族所垄断的奢侈消费模式,开始迁移到新兴的上层群体,并为已有 一定购买力的中产阶级所模仿。资产阶级也正是通过令人艳羡的奢华消费方式,来 使自己区别于其他群体,确定自己的地位。到1 9 世纪则与金钱或经济资本直接挂钩, 限制消费的唯一因素可能只有购买力了。于是,现代意义上的消费出现了。“这种消 费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它不是受生物因素驱动的,也不纯然由经济决定的,而是更 带有社会、象征和心理的意味,并且自身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建构手段”。2 1 这样, 消费也就成了每一个阶层追求的对象,整个社会开始弥漫一股消费至上的气息。“将 过去仅极少数特权者所事用的财富,扩展到干百力人群中去。”? 1 这不仅表现为生活 必需品数量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而且也表现为新的消费品不断涌现,使生活质量 得以提升。同时,许多以往产量极少仅能供少数有闲者享用的奢侈品,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已能大批量生产,成为可供大众消费的提高品,甚至是必需品。“举例来说, 由于玻璃生产中难以解决温度、均匀性和透明性等问题,大块窗玻璃曾是罕见而昂 贵的奢侈品。但在一九0 二年法国人福考尔引入挤压成形的机械制法之后,它们就 成为城市商店门面和乡村住宅的普通装饰物,从而构成了一系列新陈设和新景观。” ! o 万俊人:道德之维,广东人民山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9 2 页。 2 1 参见 荷 伯纳德璺德维尔著,肖聿详: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悲德,公众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1 版社 2 0 0 2 版。 2 2 英 弧当- 斯解蔷郭火力、正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 t 商务印书馆,1 9 7 4 年版 帮3 1 5 页。 ! ,成们清: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1 9 9 8 年,第3 期。 2 4 f 荧 巴巴拉沃德、雷纳柑。博靳蔷,国外公害从书编委会译校二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t 1 9 9 7 年版,俯z 0 撕。 这样,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转型。“当某 神消费支出还只是少数人才具有时,可能被另一些人认为是奢侈 而当社会上有较 多的人有了这种消费支出时,它又被认为不是奢侈,而是合理的消费了,甚至还会 被看成是生活必需的消费。”2 6 如,当社会上只有少数人使用化妆品时,化妆品曾被 视为奢侈品,而随着较多入使用化妆品以后,化妆品就不被看成是奢侈品了。“为追 求美好的事物而乐此不疲是人类的天性。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根据周围环境本能 地做出于己有利的估价同样是人类的天性。今天,很多售价低于1 0 美元的葡萄酒品 质优良,确切地说,他们同几个世纪前法国国王所喝的酒毫无二致。但如今在许多 社交圈子里,为了标榜场合的特殊性,1 0 美元1 瓶的葡萄酒简直是不能被接受 的。是的,当所有入的消费水平提高后,一个新的、更高的消费标准就完全成 为一种生活规范了。” 正是如此,消费社会出现了。“消费却几乎一直被看作是好事确实,消费增 长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首要目的。他们体现了一种盛行的人类社会新形式:消费者社 会。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产生于美国,一个美国人的话很好的表达出了它的精神实质。 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 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 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在消费社会中, 过度的消费就是这样拥有了一个基本的合理性基础,变成了应当、正当、合理的消 费。 3 、消费伦理的形态 古今中外,消费伦理的德目各式各样,有节俭、节制、适中、奢侈等类型,但 在形态上都可归结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之所以这样区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消费思想、 消费伦理主要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发展的,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消费 与消费伦理只是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情况下才出现的, 也就是现代性的消费伦理,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伦理只是一种思想,不是真瑶意义上 的消费伦理。为此,我们把消费伦理的形态分为传统型消费伦理和现代性消费伦理a ( i ) 传统消费伦理 传统消费伦理主要有三种德目:节俭、奢侈和适中。其中,节俭型消费伦理居 z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瓷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苇店,1 9 8 9 年舨第n 3 页 2 6 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三联书店,1 9 9 5 年版,第1 2 5 页- z 美 罗伯特弗兰克著蔡曙光、张杰译:奢侈病,中国友谊出版杜,2 0 0 2 年版,第2 3 8 页 2 3 美 艾伦杜宁著,毕聿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页。 主流地位。 a 、节俭 节俭是自然经济时代即农业文明时期的消费伦理,那时生产力低下,物质产品 匮乏,人们不得不节俭度日,即精打细算,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同时它也是一种 生产伦理,即节俭与勤劳有内在的联系,节俭必须要勤劳,勤劳生产,勤奋工作, 起早贪黑,不辞辛苦才能维持生活,所以勤劳节俭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各民族世代 相传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以“崇俭黜奢”著称,大多数思想家总是将节俭归之于善,将奢侈归 之于恶。易经节卦:“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易经颐 卦:“象日,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左传认为:“俭,德之共 也:侈,恶之大也。”“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认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 语述而) 从孔子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孔子在消费观念方面是崇俭的。 墨子也主张节俭,他认为,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去其无用之费”。把节用 看作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墨子认为“奢”和“俭”的标准是“有用”, 财富使用在“有用”的地方,就符合节用原则,否则就是奢侈。这里的“有用”,主 要是指衣、食、住、行方面能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把节用尚俭作为消费的基本原则, 提出:“其用财节,其自养俭,国富民治”3 1 ( 墨子辞过) 。 道家主张节俭,认为俭是三宝之一。老聃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 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1 1 ( 老子五十九章)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 子二十九章) 。人人都应“见素抱朴”( 老子十九章) 佛教也是特别倡导节俭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禁欲主义。在消费上表现为 纯粹的近乎动物式的生理需要,由于它还存在着某些禁忌,所以连这种生理需要都 不是全面的,确如马克思所说:佛教“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宗教”。”佛家沙弥十 戒中规定: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不得坐高广床等”( 童蒙止观见缘) 。在 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佛教以“业报论”为基础,提炼出一系列具有生态伦理意蕴 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如佛化自然、放生、素食等,这可以说是佛教徒保护生态环境 的一种道德践行。 在古希腊时期,城邦是占希腊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智慧、 勇敢、节制、f 义正是为此目的而设定的美德,成为维护城邦利益尤其是统治者利 南怀瑾、徐芹庭译注:白话易经,岳麓书社,1 9 8 8 年版。 3 0 南怀瑾、馀芹庭译注:白话易经,岳麓书礼,1 9 8 b 年版。 3 1 扬们峻编著:眷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 3 2 杨伯峻泽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3 3 周才璩译注:墨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 张挫如撰: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 9 8 7 年版。 3 5 张松如撰: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 9 8 7 年版。 拍张松如撰:老予说解,齐鲁书社,1 9 8 7 年版a 3 7 马克心思格斯全集第2 卷,人民出舨社,1 9 7 9 年版,第6 2 8 3 妞。 智凯:蕈浆止观校释,中毕书局,1 9 9 7 年版a 益的伦理要求。在这四主德中,节制统管着人们的消费态度和生活方式,要求人们 在消费时应持有理性姿态。德谟克利特认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更加强。”9 柏 拉图在描述理想国的图式时,对纵情享乐、奢侈贪糜极为鄙视,认为“节制是一种 秩序,一种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希望人们养成此种美德,用高贵的灵魂与智慧统 帅生性低劣的欲望。节制不仅是消费行为的伦理准则,而且也是人们对待财富的姿 态,吝啬与挥霍都是不适宜的,唯有素朴而又宽裕,慷慨而又乐施才是合适的品性。 1 6 1 8 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理 论支撑,这一思想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如法国的重商主义代表 柯尔贝尔坚定地认为:“国家的强大完全要由它所拥有的白银来衡量”。英国重商主 义者托马斯孟就曾严厉地批评当时的奢侈之风是一种自毁国力的行为。这一时期 崇尚节俭地消费伦理观念也对后来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在重商主义下, 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看 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即生产至上性的观 点,这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带来了理论推力。其二,带来一种伦理道德的 更新,使节俭这一美德中更融入了新的带有可再获取利益的功利性色彩。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崇尚节俭、摒弃奢侈可以真正带来社会资本的增 加:“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与妄为。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 是节俭,不是勤劳。诚然,未有节俭以前,须先有勤劳,节俭所积蓄的物,都是由 勤劳得来。但是若只有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决不能加大。”斯密 不仅主张个人应注重节俭,同时也主张政府公共开支也要奉行这一原则。他认为如 果听任政府挥霍,则“不论个人多么节俭多么慎重,都不能补偿这样大的浪费。”他 的节俭理论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影响着西方经济消费观念。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新教伦理鼓励积累财富, 反对挥霍财富。这种伦理道德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它压抑着自发的 享受欲望。新教伦理拒斥肉体诱惑,反对依赖身外之物,不是反对合理地获取财富, 而是反对非理性地使用财富。恣情纵欲被清教徒的信条谴责为肉体崇拜,为个人享 受而追求财够的行为被斥责为贪婪、拜金主义。新教伦理适应了近代西方资本积累 的需要。当把追求利润的自由与对消费的限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实际 效果是:“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 德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3 7 页。 4 0 德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1 3 1 页。 4 。 法 布罗代尔著,施康强译:1 5 至1 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 卷三联书店,1 9 9 3 年版, 第6 0 3 页。 一2 英 e 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商务印书馆,1 9 7 4 年版, 第2 2 7 页。 4 3 英 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商务印书馆,1 9 7 4 年版, 第3 1 2 页。 一一 英 死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 9 7 4 年版, 第9 1 1 页。 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这就逐步扩大 了资本的规模,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节俭既是一种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关乎人生目的和人伦关系的德性。它所涉及 的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物质欲望和物质生活的一种主观态度,而不是客观上物质生 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说,节俭消费是人们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下不得已 而为之的。当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后,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必然 要向前进,这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 b 、奢侈 管子和他的学派鼓励奢侈。在侈靡篇中,作者认为:“兴时化,若何? 日, 莫善于侈靡。”在社会生产不振的情况下,提倡侈靡能推动生产。“富者靡之,贫者 为之,此百姓之治生,百振而食,”富人大量消费,穷人因而得到工作,这是 人民生活的路子,通过发展各业而贫富相济。侈靡篇中有关消费伦理观点的思路 是,侈靡消费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消费思想史上奢侈消费观最有 名的代表人物陆辑说:“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7 凯恩斯在经济政策上主张扩大消费,用人为创造的需求来刺激经济。凯恩斯反 对节俭,认为节俭是导致本世纪2 0 一3 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罪魁祸首:“今天有许多 好心肠的人相信,要改进局势,他们本国和邻邦所能尽力的是,比平常更多地节约 些。但在目前环境下这样做却是一个重大错误。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 工作,使工人不再从事于房屋、工厂、公路、机器之类的资本货物生产。如果可以 用于这类生产目的的上述资金,已经有了很大的剩额没有使用,这时进行节约的结 果只是扩大这种剩额,因而使失业人数格外增加。还有一层,某个人在这一方式或 任何别一方式下失去工作时,他的花费的能力就有了萎缩,这就会进一步造成失业, 因为别人原来为他生产的事物,他现在买不起了。这样就使情况一天天恶化,造成 恶性循环,”所以,凯恩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代情形下,财富之生长不仅不系 乎富人之节约( 像普通所想象的那样) ,反之,恐反遭此种节约之阻挠。”4 8 c 、适中 亚里士多德指出“正确的消费才是合乎德性的”,在他看来,符合中道原则的消 费才是应该肯定的,因为“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道才是德性。”他具体分析了消 费活动中的“慷慨”与“大方”。“一个慷慨的人,为了高尚而给予,并且是正确地 给予。也就是对应该的对象,按应该的数量,在应该的时间及其他正确给予所遵循 的。”同时,他也反对浪费,“一个慷慨的人,要量其财力来花费,并花费在应该花 费的地方,过度了就是浪费。”亚里士多德还从消费对象、消费数量和消费成果等方 面论述了另一种德性“大方”,他所认为的“大方这个名称,它的适当消费 是大量,但消费量的大小是相对的,对于个消费者,消费量的大小是否适当, 4 3 德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额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糖神,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1 3 5 页。 宋惠昌:应用伦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4 8 页。 7 转引自雷定安、金平:论三种消费观,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 9 9 6 年第2 期 t 8 英 凯思斯著徐毓 ! i 译: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 9 6 2 年版第3 1 8 页 要以对什么事情,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对象而定。大方的人其消费是巨大的,同 时也是适当的,它的成果同样也是巨大的和适当的。” ( 2 ) 现代性消费伦理 现代性消费伦理是建立在西方消费社会基础上的一种极度应享性的消费伦理。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入“丰裕社会”,消费模式也由主要考虑基本的物质保障, 转向所购买的商品的地位价值和象征意义,在消费伦理上产生变化。生产力的高度 发达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要求人们不断地提 高消费水平,而且也带动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从而对原有的道德伦理观念 和传统价值产生了冲击。现代性消费伦理主要产生于美国,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 地,其产生有一个过程。 首先,在观念上。它是在对新教伦理否定的基础上产生的。从2 0 世纪初,美国 的文化界和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向清教传统发起了进攻。他们蔑视新教伦理, 否定新教伦理强调的工作、节俭、节欲和严肃的人生态度,否定人的道德规范和社 会责任,冲击了早期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青年知识分子在攻击清教传统及其乖戾的 生活方式时,鼓吹享乐主义、放荡不羁和游戏人生的道德观简言之,即消费道 德观。”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宣传的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 自我约束的传统价值体系。“提倡享乐型生活方式,诱导人们去满足骄奢淫逸的欲 望。经济领域日益被动员起来去满足新的欲求。”5 2 “现代人满足的源泉和 社会理想行为的标准不再是工作劳动本身,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犹如地平 线总是在延伸一样,个人的需求意识也会漫无止境。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心理的“需 求”取代了生理的“需求”,成为寻求满足的基础。欲求已经取代了需求所 谓欲求在本质上就是漫无限度和无法满足的。新教的伦理观念曾经有助于对消费( 尽 管不是资本) 积累的限制。当这种观念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所摒弃时,剩下来的就 只有享乐主义。”“新教伦理和清教精神作为社会事实,早已被侵蚀空了。事实上, 正是资产阶级经济体系更精确地说是自由市场酿成了传统资产阶级价值体 系的崩溃,“这样就造成了“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习惯性期待。这种期 待已经转化成普遍的应享( e n t i t l e m e n t s ) 意识。我们今天正面临一场不断高涨 的应享革命。“8 市场造就了新型消费者,新型消费者繁荣了市场。“享乐主义时代是 4 9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 1 9 9 9 年版第7 3 7 9 页 5 0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1 1 l 页。 5 1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2 9 5 叠9 6 页。 5 2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3 5 页- ”(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t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3 4 页。 5 4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2 8 0 页a ”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1 0 2 页- 拍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6 9 页。 市场的时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次,在制度上,对于新教伦理最具消解作用的是分期付款和信用赊销制度的 实施,这种制度的主旨在于鼓励消费、促进流通和刺激生产,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它所鼓励的那种寅吃卯粮的办法恰恰对于传统价值观念是一次颠覆,它刺激 起人们消费和享受的欲望,甚至挑起那种比奢华、讲排场、赌阔气的时尚,这就将 清教教义所倡言的勤劳、节俭、克制等伦理准则破坏殆尽,以鼓励消费的“娱乐道 德观”代替了限制糜费的“行善道德观”,于是资本主义精神便缺乏一孝中制衡力量, 只剩下了经济冲动力的肆意奔突了。“破坏新教伦理的不是现代主义,而是资本主义 自己。造成新教伦理晟严重伤害的武器是分期付款制度,或直接信用。从前,人必 须靠着存钱才可购买。可信用卡让人当场立即兑现自己的欲求。”“分期付款的鬼 把戏是让人绕开债方而行,转而强调购物者的信用。”但更为广泛的变化是 消费社会的出现,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 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 最后,在实践上,二战以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日益丰富,生活目 益富裕,要继续维持和发展美国经济,就必须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渠道和机构来促 进、鼓励人民的消费热情。正如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所宣称的“我们庞大而多 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 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 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新或仍掉。”“消费及消费的数量不仅成了衡量 经济是否成功的标准,而且成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人生的最高价值。“而要做到伦理 上的合理,人们必须把自己的行为当作绝对的必需进行普及。”为此,“消费的 民主化”变成了美国经济政簧的不言而喻的目标。消费甚至被渲染成为一种爱国责 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作用,造就了消费社会的道德观,促成了享乐 主义。过度消费几乎被认为是好事,铺天盖地的广告,展示着新的消费品、新的消 费方式,诱惑着人们去购买,去消费,去享受,刺激着人们很多没有意识到的需要, 整个社会鼓励着讲排场、比阔气。过去,违反了禁欲主义的道德准则会使人产生负 罪感。现在,如果没能得到放纵的欢乐,就会降低人们的自尊心。人的社会活动主 要就表现在更多、更高的消费上,消费水平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声望,人们把消费 水平作为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如一个有身份的人就应该穿得好,一个体面的男人 应该抽好烟等。 总之,“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分期付款、信用消费等享乐主义观念又彻底 ”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1 2 1 页。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j ,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6 7 页。 ” 美3 丹尼尔贝尔薯。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1 1 7 页。 6 0 c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j 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1 1 2 页。 “转引自绿色工作室编著:绿色消费,民族出版杜,1 9 9 9 年版,第2 4 1 页。 “ 美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6 9 页。 酣 美 艾伦社宁著,毕聿泽:f 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2 页。 粉碎了它( 资本主义精神) 所代表的道德伦理基础将社会从传统的清教徒式先 劳后享引向超支购买、及时行乐的糜费心理”。“这样,极力鼓励消费者借贷、信 贷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消费方式的产生,使深植于西方人心中的新教伦理精神褪色 了,节俭的生活方式不断受到抨击,而消费更多的物品、购买更多的东西却变成超 乎一切的目的,成为美国人的种生活方式,成为美国现代生活的象征,现代性消 费伦理产生了。 综上所述,传统消费伦理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产生并与之相适应的, 它是从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社会生产的角度考虑的,以适度、 节俭为好,并被提倡、发扬。消费这时是与权力结构相联系的,是受限制的,即使 人们十分的富有,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但经济地位与人身地位不是等同的,人们 在消费上无平等的权利可言。“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 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俭约) 现代性消费伦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 在牛产力高度发达的状况下产生的,是建立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上的,出于发展经济 的需要,它以消费越多越好,提出奢华的消费方式,消费具有不受限制性和无限性。 消费特权消失,人们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喜爱的东西、消费自己喜欢的物品。 二、现代性消费伦理的剖析 现代性消费伦理是源于西方社会的,从“美国制造的生活方式被世界范围内的 有财力的人争相仿效”开始。这种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影响、领导其他 国家人民的消费意识、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从而使其他国家从模仿开始最终达到 某种程度的统一。正如恩格斯所讲的“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 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 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突变体信号通路-洞察及研究
- 手抄报边框课件
-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单元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学生课外培训安全协议课件
- 智能传感器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及研究
- 学生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课件
- 智能化交互系统-洞察及研究
- 专利双方转让协议模板6篇
- 专升本中文题库及答案
- 6.2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二课时 课件 2025-2026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统编版
- 2025年甘肃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操作人员社会招聘40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4.2 遵守规则 课件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T/CIE 189-2023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
- 2025年北京市单位劳动合同样本
- 借游戏账号合同5篇
- 广播稿的写法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37)
- 全国行政区域身份证代码表(EXCEL版)
-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数据处理 北师大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