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论《说苑》的文献价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说苑的文献价值 中文摘要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沛县( 今江苏沛县) 人,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 王刘交的四世孙,一生经历了西汉昭、宣、元、成四代。面对当时皇权旁落、政治混 乱的情况,他多次极言进谏,但都因君主昏庸而反遭不测之祸。成帝河平三年( 公元 前2 6 年) ,刘向受诏领校秘书,对皇室藏书进行校订和整理。 刘向校书在汉代学术史上是一个大事件,这是对先秦以来文献典籍的一次比较重 要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刘向博采群书,编撰而成新序、说苑、列女传颂图 计六十七篇,相对于另外两部而言,说苑的体例更严整,分类更准确,目的性也 更明确,可成为刘向所编众书的代表作品。说苑一书,取材广泛,上至周秦经子, 下及汉人杂著,“以类相从,- 一条别篇目”( 说苑叙录) 。它是收集前代文献资料 而成,但却是在现实的要求下产生的,这使得刘向的个人特征不可避免的融八其中。 这种融入使本书一定程度的带有了刘向个人创作的痕迹,无论是篇目的选取,史料的 改造,语言的加工还是文体形式的创新,都可算的上是这种个人创作痕迹的表露。对 之加以概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集中体现,就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历史资料的留 存和文学特点的显现。和同类著作如新序、列女传等相比,它的形式、内容, 都显得的更为成熟。本文在前辈学者余嘉锡、钱穆、赵善诒、谢明仁等研究的基础上, 力图从刘向编辑资料的方式,对历史资料的取舍,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等方面, 对此书加以综合全面的评价,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说苑一书由于流传时代久远,其中又经过散佚集成的变化,有些内容已经不 可再考。在对其进行综合研究评价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作为研究者,有些 问题只能遗憾的放弃,希望随着历史资料的收集,能够解决这些目前仍然只能存疑的 问题。 关键词:- 说苑刘向文献留存类书思想价值 分类号:g 2 5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i ux i a n gw h o s eo r i g i n a l n a m ei sl i ug e n g s h e n g ,a l s oc a l l e dl i uz i z h e n g ,w a sb o r n i nt h ec o u n t yp e ii n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h ei st h ef o u r t hg e n e r a t i o no f g r a n d s o n so fl i uj i a o ,o n eo ft h ey o u n gb r o t h e r so fl i ub a n g ,h a ng a o z u ( t h ef i r s t e m p e r o ro fh a nd y n a s t y ) h eo v e r g r e wf o u rg e n e r a t i o n s :z h a o ,x u a n ,y u a na n dc h e n gi n w e s t e mh a nd y n a s t y i nt h ef a c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c h a o sa n da n a r c h yw i t h o u tac e n t r a lr o y a l r o l e h ek e p te x p o s t u l a t i n g h o w e v e r , o nt h ee o n t r a r y , h es u f f e r e dm i s f o r t u n e sb e c a u s eo f t h ef a t u i t yo f t h ee m p e r o r s i ny e a rh e p i n g3 ,t h et h i r dy e a ro f t h ee m p e r o rc h e n g ( t h e2 6 t h cb c ) ,l i u x i a n gw a sa p p o i n t e dt ob et h eg e n e r a ls e c r e t a r yf o rp r o o f i n g ,r e c e n s i n ga n d c o l l e c t i n gt h er o y a l l i b r a r y i t ( l i ux i a n gj i a o s h 小i sa ne v e n ti nt h e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o fh a nd y n a s t y i ti so n eo f 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i m p o r t a n tr e c e n s i n ga n dc o l l e c t i n gt ot h o s cc l a s s i c a lb o o k ss i n c et h e p r e q i nd y n a s t y a t i e rs e l e c t i n g ,l i ux i a n ge d i t e d6 7a r t i c l e si nx i nx u ,s h u oy u a n ,l i e n vc h u a ns o n gt u s h u oy u a ni sm o r en e a ta n di n t e g r a t e di n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a r r a n g e m e n t m o r ea c c u r a t ei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o r ed e f i n i t ei np u r p o s et h a no t h e rt w ob o o k sa n dt h e r e f o r e c a nb er e g a r d e da sh i sm a s t e r p i e c e s h u oy u a n ,o b t a i n i n ge x t e n s i v e l ym a t e r i a l sf r o mt h e z h o ud y n a s t y , t h eq i nd y n a s t y , j i n ga n dz it ot h e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b o o k sw r i t t e nb yt h e p e o p l e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i ti sp o i n t e do u ti nt h ep r o l o g u eo fs h u oy u a nt h a tt h eb o o ki s c l a s s i f i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c a t e g o r i e sa n dt h o s ea r t i c l e sa r el i s t e dr e s p e c t i v e l yb ye l l t r i e s i t w a s m a d eu pf r o mt h e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o fp r e d y n a s t i e s b u tw a sb o r ni nt h ed e m a n d so f t h a tt i m e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i n e v i t a b l yt ob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p r e f e r e n c el i ux i a n g w h i c h ,t o s o m ee x t e n t t a k e so nt h et r a c eo fl i ux i a n g sp e r s o n a lw r i t i n gn om a t t e ri nt h es e l e c t i n go f t h ea r t i c l e s ,t h ea l t e r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t h ee m b e l l i s h i n go fl a n g u a g e so rt h e c r e a t i v e n e s so ft h es t y l i s t i cf o r t n s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t h e r ea r et h r e ea s p e c t se m b o d i e di n 1 t :t h et h o u g h t sa n dc o n t e n t si tc o n s i s t so f , t h er e s e r v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o f1 i t e r a lf e a t u r e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s a m ek i n do fb o o k ss u c ha sx i nx u l i e n vz h u a na n de t c i t sf o l - i na n dc o n t e n ta o p e a r sm o r em a t u r e t h ee s s a ye n d e a v o r st o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nt h eb o o kf r o mt h ew a y s l i ux i a n ge d i t e dm a t e r i a l s ,t h ec r i t e r i ao fa c c e p t i n go rr e j e c t i n gt h o s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a n d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w i t h i nh i sc h o i c e ,a t t e m p t i n gt om a k e s o m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s o m e b r e a k i n gt h r o u g h p a r t so fc o n t e n to fh eb o o kc a n n o tb er e t r i e v e db e c a u s eo fi t sl o n gh i s t o r yo fg o i n g r o u n da n dv a r i o u sc h a n g e sf o rd i s p e r s i n ga n dc o l l e c t i n g i ti sn o r m a la n di n e v i t a b l e a sa r e s e a r c h e r , ih a v et og i v eu ps o m ew i t hr e g r e ta n dh o p es i n c e r e l yt h o s ep r o b l e m sr e m a i n e d u dt on o wc a nb es o l v e dw i t h 山ec o l l e c t i n go f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2 k e yw o r d :s h u oy u a n l i ux i a n gv a l u eo f t h et h o u g h t k e e p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r e f e r e n c eb o o k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g 2 5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刘向的生平与著述 ( 一) 刘向生平 说苑为西汉刘向编著,是刘向在领校中秘书的时候从先秦典籍中摘抄资料汇 编而成。刘向之祖为楚元王刘交,汉书三十六楚元王传言: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才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 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汉六年,既废 楚王信,分其地为二国,立贾为荆王,交为楚王,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 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 公为诗 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 鲁诗。元王亦次之诗) ) 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1 1 此即刘向祖上之开端,刘交死后,其子郢客嗣,是为夷王。郢客死,子戊嗣。景 帝三年,刘戊与吴王濞同反,兵败自杀。景帝乃立元王交之子,也是刘戊的叔父刘礼 为楚王。此后五传至延寿,又因依附武帝之子广陵王胥谋立天子而获罪自杀。在刘戊 意图谋反之时,刘交第四子刘富曾经谏之,刘戊死后,刘富一支因此得存,后富封为 红侯。富有辟强等四子,辟强就是刘向的祖父。辟强字少卿,好读诗。昭帝时以 年八十而为宗正,不久即卒。其子刘德“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 宫,武帝谓之千里驹” 2 1 ,元凤五年以太中大夫迁宗正,后来与大将军霍光立宣帝,“以 定策赐爵关内侯”【3 1 。又“地节中,以亲亲行谨厚封为阳城侯”【4 1 。刘德次子即为刘向。 向本名更生,字子政。关于刘向的生卒年,历来颇有争论,论其起因,在于汉书 中其本传未有明确的记载,其中涉及到刘向年岁的凡三处: “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 “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 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 “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而卒,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 5 1 上述材料,关键在第三条,有着较为明确的年限。若是能够考证“王氏代汉”的 i u 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确切时间,也就不难推断出向之卒年,由此上溯,即可知其生死起始。 王先谦曾在 i f 注中据钱大昕推向卒于成帝绥和元年为证,推 断向当生于昭帝元风二年,即公元前7 9 年。钱之言不知所出何处,倒是钱穆在刘 向歆父子年谱中考定刘向的生卒年,也同意钱大听所说,他的论证重点在向卒后十 三岁王氏代汉之事,以明确王莽篡汉的时间,然后以此为据,以定向之生卒当在何年。 据钱先生所言,王氏代汉当在孺子婴居摄元年( 公元6 年) ,是年王莽摄政,称假皇 帝,其举证汉书帝王纪止于平帝元始五年,无孺子婴;又考王子侯表、外 戚恩泽表、百官公卿表等皆及孝平而止,论此即为汉人以王莽代汉当在居摄元年 之证。 至于他人所说,也是各自有据i ,奈何皆难以服众。若确知王莽代汉在何年,当 可由此逆推刘向生卒。 王莽历仕成、哀、平三朝,平帝时太后拜为大司马。因平帝年幼,于是“太后临 朝称制,委政于莽。” 7 1 莽遂擅权专政,排除异己。后平帝猝死无嗣,莽效周公,摄政 而立,称“假皇帝”,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日孺子,此年即为居摄元年。据钱 穆先生所言,王莽篡政当在是年。然而此时尚不可言王氏已代汉而立。摄政者,代理 君王处理政事,有稍后归还之意,而并非取而代之。若此时可称代汉,则周公亦有居 摄之举,其始居摄,可称代否? 况且此时的王莽又何必处心积虑,借符命以造声势, 开始渐进的篡位过程呢? 故自居摄元年始,称莽欲取汉而代之可也,称己代之则不妥。 此后居摄三年,又有初始一年,汉书王莽传记是年莽“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 元年f 月之朔” ”,然后“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棱,上太皇 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9 1 。至此,王莽才结束了他开始篡汉的准备时期,正式代 汉而立。汉书所谓王氏代汉,当指此年。至于汉书之纪中未记孺子婴, 各表也未列居摄年间臣子,盖当是孺子婴未即位之故,值此年间,婴以皇太子待位, 并非帝王也,莽代汉而立,亦策命日:“咨尔婴,昔皇天右乃太祖,历世十二,享国 二百一十载”,则莽未视其为君也,既非君,帝王纪何以记之? 孺子婴非君, 莽以大司马摄政,此时可谓无君也,无君则无臣。若各表记之,又以谁为君? 刘婴王 莽皆不可也,故宁缺之。以此为王莽代汉之证,盖谬也。既知道王莽于孺子婴初始元 年十- - , 9 代汉,则上推刘向之卒年,当在十三岁之前的建平元年,上推七十二,则向 当生于元凤四年。 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元帝时刘向因参奏宦官得罪,“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i 。 或云向之更名,有极大的政治因素,然史不见载,前人不见记,不敢妄测。汉书刘 向传“向字子政”一句下有颜师古注日:名向字子政,义则相配。这说明其名和字 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究竟意义如何,还是不能确定。刘向“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 郎”,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宣帝时“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1 3 】,平帝时升为散 骑宗正,给事中。在朝期间,刘向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屡次上书参劾专权的外 戚贵族。数次因此而得祸入狱,然初衷不改。成帝时迁光禄大夫,终为中垒校尉。 纵观刘向家世,虽然是皇室宗亲,却也有祖上两次谋逆之举,虽然皇上明辨,未 及株连,可也势必造成其避嫌远祸,居安思危的思想基调。汉初黄老盛行,至窦太后 而大力提倡,诸宗亲莫不响应。楚元王传记辟强、刘德之事,往往有“清净少欲、 修黄老术、常持老子知足之计” 1 4 】等语。可知刘向家学虽为诗,于道家之学 也必有涉猎。后又有宣帝“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0 5 j 事,可见刘向的 思想并不单一。这在其说苑中也有所显现。 ( 二) 刘向的著述 秦始皇焚书坑儒,前代典籍,多毁于此。汉代政治秩序稳定以后,对于文化的要 求相应突出,而此时作为文化载体的典籍,却是残缺不全,混乱不堪。刘歆曾经在移 让太常博士书中总结说: 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重遭战国,弃笾豆之札,理军旅之陈, 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 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 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唯有“易h ,未有它书。至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 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成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 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明师传读而已。诗始 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予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在汉朝之儒,唯 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 先师,皆起 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泰 誓后得,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称日;“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闽焉。”时汉兴 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已远矣。u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知此时书籍散乱的情况到了不堪的地步,严重影响到学术的研究和传布。于是 “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丌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则有太常 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密室之府,”旧可见实际上到了汉成帝河平年间刘向 领校中秘书的时候,经过多年收集,大量的各类图书已经被政府集中起来,只不过没 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可能是非常混乱。于是“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 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 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刘歆本传也说:“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由 此可知在这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活动,刘向不仅是参与者,还是领导者,在校书过程 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谓“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撷不遗”1 2 。他从 河平年间开始校书,时间达三十年之久,成果颇丰。汉书叙传日:“刘向司籍, 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述鸿烈” 2 1 1 ,对之评价颇高。今人余嘉锡也赞之:“使后人 得见周、秦诸子学说之全者,向之力也”【2 2 。值得注意的是,刘向在校书过程中,还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2 3 1 ,这些书录的集成,就是中国 目录学的重要著作别录,惜乎此书已亡佚,仅有残本留世。此后,目录学才成为 日渐完善的学科。后人有时会把别录中所载的书都看作刘向所校,谢明仁在 研究中就言之凿凿的说:“凡别录提到的书名,必定经刘向校订无疑。”口4 】 窃以为此言过矣。且不说汉书艺文志中并未说刘向作书录所记仅为己校之书, 单从刘向领校群书的身份和地位来说,也似乎不应如此自私。况且杜泽逊文献学概 要中也提到了:“别录是书录的结集,应当是分类的。”口目这也说明,刘向别 录中所提及诸书,当为众人校书成果的总结。 在校书过程中,除了校订先代典籍之外,刘向还利用所见资料,自行编著了一部 分著作。即“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 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 奏之。”1 2 6 1 其中,说苑一书,无论从体例还是内容上,都高出他书一筹。说苑 一书,分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 奉使、权谋、至公、指武、淡业、杂言、辨物、修文、反质二十篇,每篇又有长短不 同的数则。据宋版说苑中所载的刘向叙录,全书“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 1 2 7 ,但是在宋代,说苑就有一个大量散佚又重新集成的过程,而经过曾巩的重新 编订,足否还保持原貌已不可知。况且在宋明两代,都有不少说苑的版本出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刊刻过程中,且不说整理者的学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说苑各章的分合,即便是 刻书坊的雕版,也会对其中各章节的分分合合有所影响,所以到了清代严可均看到的 本子,已经是“都计六百六十三章” 2 8 1 ,和刘向本人的说法已经是不一致了。其中的 残缺固然不可避免,想必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历代对章节 数少有记载,究竟是哪种情况,我们现在也无从查考了。纵观全书的整体系统,一般 是开篇第一则总括全篇,阐释篇名,其余独立成题,但又都体现了本篇的中心。这二 十篇所写的内容涵盖了君主、臣子甚至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所应具有的品性,其中君主 应有的品质占了一半以上。 说苑之名,虽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此后清代姚振宗辑录七略别录佚 文中有:“臣向所序说苑二十篇” 2 9 1 之语。但是宋本的说苑前却有叙录言: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诬 校雠。其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 其余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后,令以类相从,一一条别篇目,更以造新事, 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曰新苑,皆可观,臣向昧死。 3 0 1 由此看来,刘向所说“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者当为说苑,可是他自己又 名之为新苑,倒是中书中有说苑杂事。那么说苑和新苑之间,又有怎 样的变化关系呢? 这个问题,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卢文日召在新校说苑序 中都有提及,可是却未加明辨。而陈氏干脆又在引说苑叙录时将此句定为了“号 日说苑” 3 1 1 。反倒是姚振宗在七略别录佚文中略加解释:“新苑疑新说 苑,脱说字,犹重编国语称新国语也” 3 2 】。余嘉锡在古籍通例叙 刘向之校雠编次中说:“其有复重残缺,经向别加编次者,皆题之日新书”1 3 3 1 , 照此而言,说苑当初真的可能被题名作新说苑,至于以后为何又变成了说苑, 是否可以做如此推想:就其名而言,以“说”为名早已有之,韩非子有储说、说 林,刘向本人也有世说,惜已亡佚,不复得见。以韩子之书所见,名为“说”的 篇章,多以事譬理,往往近于讲故事,而在故事中寓含要表达之道理,观其它以“说” 为名的作品,大多近于此。“说”的文体特点,是十分明显的。那么所谓“况苑”,顾 名思义是为此类作品的集成。刘向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其形式体例可能近似于后 来的新序和说苑,只不过既然名为“杂事”,又未经编订,自然少不了“事类 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的情况存在。经刘向编订后,虽然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变化甚大,但是因为形式相近的原因,仍旧采用了原名,为区别原书,称之为新说 苑。此书上呈之后,原来的说苑杂事除了被新序、说苑摘抄的内容,剩 下的,即刘向所谓“浅薄不中义理”者,也都“别集以为百家后”。至此,原来的说 苑杂事不复存在。至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编著七略,此时的说苑只有 刘向所编定者行世,无所谓有新旧之别,刘歆遂直接以说苑称之,后班固作汉 书艺文志,以歆之七略为本,自然也称其为说苑了。如此而言,宋本说 苑叙录仍用刘向之称,则姚氏所称脱字之事,或可发生。当然,如此推论,实是在 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进行的,此去刘向校书的年代甚远,当时有什么情况发生自然 不可能知道,后人也只能做一二推测。 ( 三) 说苑对前代姿料的增删融合 还有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是刘向对于说苑的创作程度问题,即刘向在编书过 程中采用前人成果与个人创作两者分量孰轻孰重的问题。刘向是在校雠中秘书的过程 中编著说苑的,他自己在叙录中也提到了他所依据的有说苑杂事,其个人藏 书和民间书,是在这些现成材料的基础上才编订而成说苑的。于是后人以此认定 说苑和新序样,“旧本有之,向重为订正,非创自其手也” 3 4 1 ,基本上否 定了刘向的个人创作成分。其实在刘向本传中就言“著新序、说苑”【”l ,而不 是象列女传的“序次”l3 6 】。说苑叙录中也有“更以造新事”之说,可后来的 研究者对此却视而不见。即便是抛开这些笼统的概说,对说苑本身进行条分缕析 的研究,也可得出结论。 说苑的成书,一般说来是辑录群书而成。但具体而微的考察每一篇章,就会 发现,这里所谓辑录,并非是完全照搬原文,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改动之处,而真正的 照引原文,反倒并不常见。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说是和说苑。的创作动机有关的。 刘向一生,历昭、宣、元、成四朝,昭帝时因父刘德得为辇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 宣帝即位,“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才置左右”1 3 7 ,向遂以“通达能属文辞”【3 8 】得到 了皇上的青睐,二十岁被擢为谏大夫,先后任郎中、给事黄门、散骑谏大夫给事中、 宗证、光禄大夫等职。在朝期间,多次上书进献忠言,但惜乎生不逢时。此时的汉朝 既没有汉武时期天朝大国的气势,也没有那样励精图治、英明神武的君王。相反的, 宦官干政,外戚专权成了突出的政治现象。宣帝时“外戚许史在位放纵中书宦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弘恭石显弄权”1 3 9 ,刘向等人本欲罢退之,结果反遭谮言而下狱。后来起复,但随之 又遭诬下狱,免为庶人。刘向在狱中仍上书极谏,结果是“遂废十余年” 4 0 i 。成帝时 又被起用,此时是外戚王氏专权,刘向不改初衷,仍是多次上书,但往往是“书奏, 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计。”t 4 t 墒平三年,向受诏领校中秘书。在校书期间,刘向 编成了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其成书方式、内容编排颇有相类之处。汉 书楚元王传言“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 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 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 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 4 2 1 可见这些书的形成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刘向在一般的上书进谏方式不能奏效之后采取的一种相对委 婉、容易接受的劝谏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更加明确的表明作者秉持的态度, 以达到更好的劝谏效果,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改造也就是必要和可以 接受的了。正是基于此,刘向在选材时,没有简单的摘抄征引,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对之进行了再创造。 说苑各章的创作形式,基本可分为如下儿类: 1 、摘引原文,基本不做大的改动,仅对个别字句作简单的加工、替换,以使全 篇更加文从字顺。前文说过,说苑各篇中,真正原封不动的抄引原文的为数极少, 相形之下,只改变部分语句而形成的篇章是最为接近原文本来面貌的一种。如卷一“君 道”第五鲁哀公问孔子君子不博事,引自孔子家语五仪解1 4 3 1 ,该文基本未作大 的改动,仅增加了只言片语,使双方的言语更明确;第十九引晏子春秋晏子评说 高缭事也是仅改动了个别字句。类似的情况还有: 卷三“建本”第二十三引韩诗外传“高墙丰上硗下”篇; 卷四立节第十凹引韩诗外传申鸣忠孝不两全事: 卷五贵德引国语晋语智伯宴蓝台事; 卷六复恩第八引吕氏春秋乐羊子攻中山事; 卷七政理第二十九引孔子家语孔子问孔篾、宓子贱事; 卷八尊贤第十二引韩诗外传齐桓公招士事: 卷九正谏第十九引韩诗外传景公夜至晏子家事。 这些篇目都是此种情况的具体体现,当然这里所列举出来的还只是全书以这种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形成的篇目中的- d , 部分。相形之下,这种通过改变个别词句而收集进来的材料所 占的比率还是相当大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篇目的来源相对比较集中,一般集中在 孔子家语、韩诗外传和晏子春秋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是说苑比较主 要材料来源,取材这三部作品的篇章在全书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应该说,这种情况的 出现是和这些著作本身的某些特点有关,关于几部作品的论述,详见后文,在此不赘。 2 、利用不同的资料来源,多方摘引合而为一。把不同出处的材料综合在一起, 并非等同于材料的堆砌和罗列,这是按照一定的取舍标准将之契合成一个有机统一整 体的过程。同事件在不同的历史记载中有着不同的叙述角度和阐述立场,同中有异 现象的山现是不同历史观测者的存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刘向没有像 史学家一样去决异同而判真伪,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择而用之,或加以改造或片断摘 取或加以整合,组成自己想要的篇章。在此不揣烦赘,引文证之。 晋骊姬谮太子申生于献公,献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申生曰:“为此者非子之罪 也,子胡不进辞,辞之必免于罪。”申生日:“不可,我辞之,骊姬必有罪矣,吾君老 矣,微骊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何使吾君以恨终哉p 重耳目:“不辞则不若速去 矣。”申生e l :“不可,去而免于此,是恶吾君也;夫彰父之过而取美诸侯,孰肯纳之? 入困于宗,出困于逃,是重吾恶也。吾闻之,忠不暴君,智不重恶,勇不逃死,如是 者,吾以身当之。”遂伏剑死。君子闻之曰:“天命矣夫世子! ”诗曰:“萋兮斐兮,成 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 ” 一卷四“立节”第九 这一段故事,他书亦记之: 或谓太子曰:“子辞,君必辨矣。”太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 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叉不乐。”日:“子其行乎! ”太子日:“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 也以出,人谁纳我? ”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一一左传僖公四年舅 世子之傅里克谓世子曰:“入自明! 入自明则可以生,不入自明则不可以生。”世 子曰:“吾君已老矣,已昏矣! 吾若此而入自明,则丽姬必死;丽姬死,则吾君不安。 所以使吾君不安者,吾不若自死。吾宁自杀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 ”刎腹而死。 一一代谷粱传僖公十年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谓申生日:“非子之罪,何不去乎? ”申生曰:“不可。去而罪释,必归于君, 是怨君也。彰父之恶,取笑诸侯,吾谁向而入? 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 弃君去罪,是逃死也。吾闻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若罪不释,去而 必重。去而重罪,不智。逃死而怨君,不仁。有罪不死,元勇。去而厚怨,恶不可重, 死不可避,吾将伏以俟命。” 一一一一国语晋语二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日:“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 ”世子曰:“不 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日:“然则盖行乎? ”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 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日:“申生有罪,不念伯氏 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 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一一礼记- 檀弓上 或谓太子目:“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 ”太子目:“吾君老矣,非 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日:“可奔他国。”太子 日:“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 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於新城。 一一一一史记晋世家 把以上各段放在一起作综合分析,就会发现说苑中的这一篇最后成型是从各 书中多方取材的结果。该篇既然归于“立节”一类,自是赞颂人之气节。这一篇是在 称赞申生宁死也要维护父亲也是君主的利益,这是儒家上下有序礼节规范的 具体体现,也是其所认为的行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他书记叙这段史实,或是单纯的记 载历史或是表达个人的思想观念,未必能符合选材者的主观意图。为了更充分的表达 晌这一意图,势必要有针对、有目的的加工材料。比较各篇,就会发现这一结果的形 成过程中,编辑者对之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加工。这种加工使得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 丰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尤其是人物语言,逻辑性、丰富性大大增强。作者又引用 诗经总结全文,表达了本人的态度、立场,使中心更加明确,从而达到预期的目 的。 晓苑中像这样的篇目还有不少,大多是综引多方材料,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 念。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向在编辑本书时,并非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只是简单的抄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材料。而是加以个人的再创造,使已有的材料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意图。正因如此,才 会出现有的篇目所表达的中心观念不符合其最初的创作意图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 现也能反映出说苑一书绝非简单的历史材料的集合,而是有独立存在价值的著作。 3 、采用他书的材料,以之为基础进行改造。或增补或删削,使之更加适合表达 某种中心。这是说苑一书中较为常用的种取材形式。比之不加修改或略加修改 的引用材料,这种形式更能体现作者作为创作主体的存在。 卷三“建本”第二十宁越学而功成事。此文引自吕氏春秋博览。在所引用 的原文后,加上了作者个人的一段评论:“夫走者之速也,而过二里止,步者之迟也, 而百里不止。今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这段评论的增加,表 明了作者对待“学”的态度,也进一步明确强调了本文的中心。 卷六“复恩”第十三言孝、景时袁盎使吴,吴王欲杀之,率兵围盎的校尉司马曾 受袁盎之思,于是引其夜逃。此事史记袁盎传亦记之。刘向引此文时未加太大 修改,仅在原文基础上删减数句。史记袁盎传在记校尉司马救袁盎时对过程的 细节记得很详细,言:“乃悉以其装赍置二十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 南陬卒皆卧乃引刀决帐,道从醉卒隧直出。”说苑此文,归“复恩”一类,引 事以证有恩则报,类似这样的细节描写对表达中心并无太大作用,故而删减使之更加 简练。 卷十二“奉使”第四唐且使秦事,言唐且不畏秦王之威,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故 事。此事战国策魏策四有记。比之说苑,战国策的记载更加详尽,对事 情的前因后果都有比较完整的记叙。刘向在编引材料时,主要从表述中心的角度出发, 截取了主要的一段,即唐且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对话一段,重点描述了奉使的经过,与 全书的整体中心紧密对照。 卷十五“指武”第三言徐偃王兴仁义之事反被伐灭之事。此事淮南子人间 训中亦有记。两处所记的事件经过基本相同,结尾处阐发文义却有相别之处,淮 南子中这段故事的结尾是:“乃兴兵而伐徐,遂灭之。知仁义而不知世变者也。”淮 南子强调“世变”,说苑中则换成了另外一段议论,这段议论通过徐偃王之口说 出,“徐偃王将死,日:吾赖于文德,而刁i 明武备;好兴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 以至于此! 夫古之王者其有备乎! ”相形之下,经过刘向改编的这段文字显然更符合 “指武”这一卷强调武装力量对国家重要性的中心思想。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苑中的很多篇目,就是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被改造的更符合全书的整体意 义环境。这种部分的修改,使得这一段段的史实在保留原文特点和内容的同时,更加 准确的表达出改造者的意愿。这也是刘向在采摘史料为我所用的目的之所在。 说苑一书,摘引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刘向在运用这些现成的材料进行政治价 值观和思想观的宣传的时候,并非像有的人所想得那样,仅仅作为一个历史材料的采 集者而存在。他融汇了个人的创作于其中,通过巧妙的改造,使他人的东西打上了自 己的烙印用历史的材料表达了个人的思想。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可知,这是毋庸置 疑的。那么,说苑一书就不应该仅被看作是历史材料的集合和保存,而其中的个 人创作因素也同样应该予以承认和重视,由此得出的此书是刘向借用史料,个人加以 创造而成的结论也就可以成立了。 ( 四) 版本流传 刘向在说苑叙录中说是书:“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此处的篇应该是与卷 相同的。这应该是关于说苑篇章的最权威的说法。此后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关 于况苑的篇章数就开始模糊不清了。本传记:“著新序、晓苑凡五十篇。” 【4 4 1 隋书经籍志记:“新序三十卷” 4 5 1 ,故可知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说 苑卷数未变。经隋至唐,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记说苑 为三十卷。不过“三”为“二”之误,后人多同此说。虽然或言新唐书为欧阳修 等撰,而此时曾巩已经校刊说苑二十卷,欧阳修应该知道并据而改正,再次误抄 令人费解。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欧阳修等编撰新唐书,其中艺文志自然是记 唐时典籍,自然不会以宋代的典籍情况为准,或修以为唐时说苑就是三十卷也未 可知。 唐后至宋,说苑的卷数才有了大的变化,崇文总目记:“说苑二十篇, 今存者五卷” 4 6 1o 可知此时的说苑,仅有残本留世。于是宋代的曾巩“从士大夫 间得之者十有五篇,与旧为二十篇”【4 ”,这样说苑的卷数又复原了,不过晁公武 在郡斋读书志中说曾巩在补全说苑的时候“缺第二十卷” 4 8 1 ,于是曾巩“析 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耳”【4 ,也就是说,今本所有的反质一卷是曾巩没有搜 集到的,故而只能把第十九卷分成了两卷,以凑足二十卷的数目。这个问题的解决, 据李德刍说是:“高丽进一卷,遂足”【5 。可见卷数的齐备是很曲折的,加上曾巩在 校订过程中“正其说谬,疑者缺之”f 5 ”,于是经过曾巩重新校刊的说苑已经不复 1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来的面目。正如黄震在其黄氏日钞中所说:“方南丰编集时,宫书仅有五卷, 后于士大夫间得十五卷以足之,则后世之残断错误,非必皆刘向本文耳。”【5 2 1 不过可 以肯定的是,担任集贤校理的曾巩所集的本子加上高丽所进的一卷补足后,此即成为 通行至今的定本。也是从此时开始,关于说苑的各样版本开始流传开来。其实从 曾巩到李德刍,就至少出现过三个本子,除了曾巩校订的,李德刍所见补足的,至少 晁公武还见过一个,这从他在郡斋读书志中肯定的判断曾巩把原书的第十九卷分 成两卷,和在其中记载说苑篇目名称时,第十卷名为“法诫”而不是我们今本所 见的“敬慎”两点就可以看出来。 此后宋刻本以咸淳年间所刻为多。咸淳元年镇江府学刊本在当时影响比较大,现 此刻本的元明递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中记: 说苑* 二十卷,宋刻本,每叶十八行,行十八字,卷末题成淳乙丑九月乡贡进 士直学胡达之视役,迪功郎改差充镇江府府学教授徐沂,迪功郎特差充镇江府府学教 授李士龙命工重刊。f 5 3 】 这个本子在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三中有记载,不过他所见到时已经 是残本了。同时他还见到了周香严收藏的钱遵王手校本和友人陶蕴辉代其购得的宋刻 说苑全本。不过这两个本子现已失传,无从查考。 元刻本比宋刻本要少,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两种,一是元大德年间刊本,现藏于 上海图书馆;二是元大德陈仁予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为残本。 明代刻书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行业发达,图书生产规模扩大,所以明刻 本的数量远远高于宋元两代。现存的说苑版本中也以明刻本为最多,据不完全统 计,现存的明刻本多达三十余种。说苑在明代影响甚大,基本上得到了官方的认 可。明史列传二十四曾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当时的礼部尚书刘仲质奉命在学校 中刊行了刘向的说苑和新序,这里的学校指的是当时的国学,也就是国子监。 明史选举志也说国子监诸生所习自四子、本传外,兼及刘向说苑。国子监 使用的说苑版本就是曹元忠笺经室所见宋元书跋中明刊刘向说苑跋提到 的明初南监本。这个版本,想必是经过官方机构审订认可的。明嘉靖二十六年( 1 5 4 7 年) ,曾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何良俊刊行说苑,和同时代的其他版本相比何本说 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一刊本于1 7 世纪传入了日本并被大量翻刻,从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促进了说苑在日本的流传和研究,被日本的“儒臣”们“以为是书可谓五经之鼓 吹也” 5 4 1 ,出现了尾张关嘉、桃源藏等日本研究者。此外明刊本还有建文四年钱古训 刊本,正德五年楚藩刊本,万历二十年程荣刊汉魏丛书本等。各式版本的流行固 然可以从各方面保存原书面貌,可是也为选用善本进行学习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 清乾隆五十六年王谟刊定说苑的增订汉魏丛书本,在其说苑跋中说: “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外科护理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处坠落应急演练方案(脚本)
- 2025年应急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软考网络工程师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压力容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 2024年林业基础及相关法规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人工智能测试题及答案
- 2025教练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 国家一等奖《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医疗质量每月检查记录表
- 高一家长会课件10(共47张PPT)
- vas疼痛评分完整版
-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
- 实验三基因组序列分析
- 木板企业(板材加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集【新教材】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