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10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pdf_第1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10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pdf_第2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10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pdf_第3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10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pdf_第4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10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10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量减少, 纯 化样品中 辅酶q 1 。 的 含量达到9 8 . 1 6 % e 5 . 对辅酶q i o 的 检测进行了 研究,比 较了u v法、 t l c - u v法与h p l c 法三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确定以u v法作为 育种与发酵优化实验中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 采用 t l c - u v法进行定量分 析, 其检测结果与 h p l c法相差 9 .2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能够对辅酶 q t o 的发酵单位进行准确的检测。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辅酶q 1 o 、诱变育种、发酵优化、 提取纯化 ab s t r a c t ab s t r act c o e n z y m e q 1 o ,a k i n d o f li p i d s o l u b l e c o m p o u n d o f q u i n o n e h o m o l o g , g e n e r a ll y e x i s t s i n t h e a n i m a l ,v e g e t a t i o n a n d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w i t h m i c r o a m o u n t , i t 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a s a m e m b e r i n t h e re s p i r a t o ry c h a i n . c o e n z y m e q , o e x h i b i t e s e x c e ll e n t m e d i c a l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t i e s a g a i n s t v a r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it i s t h e n a t u r a l a n t i o x i d a n t i n v i v o , a c t i v a t i n g a g e n t o f m e t a b o li s m , it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i m m u n i ty o f o r g a n i s m a n d h a v e a g e n e r a l u s a g e i n c l i n i c . a s a n p a r e n t s t r a i n i n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t h e m u t a g e n i c b r e e d i n g for t h e h i g h p r o d u c t i v i ty c o e n z y m e q , o s t r a i n w i t h c a n d i d a t ro p i c a l i s a s 2 . 1 3 8 7 w a s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a n d o p t i m i z e d山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e x t r a c t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v e ry a s p e c t s m a d e a g r e a t p r o g r e s s i n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u n i t o f c o e n z y m e qo .t h e m a i n r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t o l i s t i n t h e f o ll o w . 1 . a s a n o r i g i n a l s t r a in i n t h i s re s e a r c h ,t h e m u t a g e n i c e ff e c t o f c a ndid a t r o p i c a l is a s 2 . 1 3 8 7 w a s s t u d i e d b y u s i n g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u v r a d i a t i o n, d i e t h y l s u l f a t e m u t a g e n a n d t h e c o m p o s i t e m u t a g e n e s i s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u v d e s c o m p o s i t e m u t a g e n e s i s i s t h e b e s t mo d e f o r b r e e d i n g t h e re s i s t a n c e h i g h y i e l d s t r a i n , a n d t h e s u i t a b l e d o s e i s 1 场v o l u m e o f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e s t o d e a l w i t h 4 0 m i n u t e s ,a n d t h e n e x p o s u r e w i t h u v - r a d ia t i o n f o r 6 0 s e c o n d s , t h e l e t h a l i ty a n d t h e m u t a t i o n r a t e w e re 9 1 .5 % a n d 2 .7 1 % ; i n b r e e d i n g f o r t h e a u x o t ro p h s t r a i n ,t h e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w i t h d i e t h y l s u l f a t e w a s t h e b e s t m u t a g e n e s i s m o d e , a n d t h e m u t a t i o n r a t e o f a u x o t ro p h w a s t h e h i g h e s t , th e s u i t a b l e d o s e w a s 1 % v o l u m e o f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e s t o d e a l w i t h 4 0 m i n u t e s ,a n d t h e m u t a t i o n r a t e re a c h e d 2 .3 % .t h i s re s e a r c h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c o n v e n i e n t h i g h p r o d u c t i v ity c o e n z y m e q t o m u t a n t s c r e e n i n g m e t h o d . s c r e e n i n g t h e g e n e r a l h i g h - r e s i s t a n t t o a c t i n o m y c i n - d m u t a n t s i n t h e fi r s t r u n o f s c r e e n i n g,s u b s e q u e n t l y妙 m e a n s o f h i g h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r e c u r s o r s u b s ta n c e p - h y d r o x y b e n z c i c a c i d,a n d t h e h i g h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a l o g o f t h e e n d p r o d u c t vit a m i n k 3 , a h i g h p r o d u c t i v i ty c o e n z y m e q t o m u t a n t a p v 1 2 w i t h g o o d g e n e t i c s t a b i l i ty w a s g a i n e d , a n d t h e c o e n z y m e q t o y i e l d o f t h e a p v 1 2 re a c h e d 2 3 .9 5 8 m g / l u l t i m a t l y , w h i c h w a s 1 .7 6 t i m e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o r i g i n a l s t r a i n . 2 . t h e f e r m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mu t a n t ap v 1 2 we r e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m e d i u m w e re o p t i m i z e d , 山 e o p t i m u m m e d i u m c o n s i s t e d o f g l u c o s e 3 .5 0/ u , y e a s t e x tr a c t 0 .6 % , p e p t o n e 0 .4 % , ( n h 4 ) 2 s o 4 0 . 1 % , c o m fl o u r 0 . 1 % , m g s o 4 . 7 h 2 0 0 .0 5 % , k 2 h p 0 4 0 .0 5 % , k h 2 p o 4 0 . 1 % , c a c 1 2 0 . 1 / o , n a a c 0 . 2 % . t h e a d d i t i o n ab s t r a c t o f s u b s t a n c e s s u c h a s p - h y d r o x y b e n z c i c a c i d ,c a r r o t j u i ce ,t o m a t o j u i c e t o g r o w t h m e d i u m w e r e s t u d i e d , t h e y c a n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o f c o e n z y m e q t o , a n d t h e s u it a b l e d o s e w a s p - h y d r o x y b e n z c i c a c i d :0 . 1 5 % , c a r r o t j u i ce: 0 .6 % , t o m a t o j u i ce:0 .4 % . 3 . t b r o u g h t h e o p t i m iz a t i o n o f t h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s u i t a b l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t i o n s o f t h e m u t a n t a p v 1 2 w e r e : t e m p e r a t u r e : 3 0 1c , i n it i a l 州:6 . 0 , i n o c u l u m s i z e : 6 % , t h e v o l u m e o f m e d i u m w a s 6 0 m 1 i n 2 5 0 m fl a s k v o l u me , a n d t h e b e s t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t i me w a s 4 8 h , t h e cell b i o m a s s a n d t h e c o e n z y m e q i o p r o d u c t i o n a l l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p a r e n t s t r a i n , th e c o e n z y m e q , o f e r m e n ta t i o n u n i t r e a c h e d 2 8 . 1 0 2 m g / l ,i n c r e a s e d 1 7 .3 % t h a n p a r e n t , a n d t h e c o e n z y m e q i o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u n i t o f a p v 1 2 w a s 2 .2 4 t i m e s t h a n t h e p a re n t s t r a i n u l t i m a t l y . 4 . e x t r a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w e r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a n d t h e o p t i m u m e x t r a c t c o n d i t i o n s wa s t h a t 2 mo l /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na oh u e s d f o r c e l l wa ll d i s r u p t i n g a n d s a p o n i fi c a t i o n , t h e o p t im u m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t i m e o f s a p o n i fi c a t i o n w e re 9 0 1c a n d 6 0 m i n . u s 吨 a c e t o n e t o d e a l w i t h t h e ce l l s r e s i d u e a ft e r a b s t r a c t i o n妙 l i g h t p e t r o l e u m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d 5 8 . 9 % a ft e r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d u r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 t h e f o re i g n m a t e r i a l w a s d e c re a s e d i n gr e a t p r o gr e s s i n t h e s a m p l e a ft e r c h r o m a t o gr a p h y a n d t h e c o e n z y m e q i o c o n t e n t re a c h e d 9 8 . 1 6 % i n t h e p u r i fi c a t i o n s a m p l e . 5 . t h e c o e n z y m e q , o d e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w a s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t h r e e d e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n g u v m e t h o 氏 t l c - u v m e t h o d , h p l c m e t h o d w a s c o m p a r e d , a n d t h e u v m e t h o d c a n u s e d a s a k i n d o f f a s t d e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i n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 a n d t h e t l c - l t v m e t h o d c a n u s e d a s f a s t q u a n t i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i t s r e s u l t w a s 9 .2 % r e l a t i v e a c c u r a c y c o m p a r e d w it h h p l c d e t e c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c a ndi d a t r o p i c a l i s ; c o e n z y m e q , o ; m u t a t i o n ; b r e e d i n g ;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 e x t r a c t i o n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 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 不包含 其 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也不包 含为获得 南昌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手 写 ,:4 i 签 字 日 期 : , 夕 年 月 z / fh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了 解 鱼$ 达-有 关 保留 、 使 用 学 位论 文 的 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南昌大李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手 写 : 动者 签 字 日 期2 -o 07 年b 月 , ) 日 ” 师 签 “ (手 写 ,: 介 育 庄 签 字 日 期 : 2 0 0 瓜 月 211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 邮编: 第 1 章 绪论 第1 章 绪论 1 . 1辅酶q ,。 的基本性状 辅酶q 1 o , 又称泛e, 癸 烯n( 商品 名: u b i q u i n o n e - 1 0 , c o e n z y m e q i o , 简 称 c o q 1 o ),是一类脂溶性酮类化合物, 化学名称为2 , 3 一 二甲 氧基一 5 一 甲 基一 6 - 癸 异戊 烯基 苯醒 , 其 分 子 式为c s 9 h 9 o o 4 , 分子量为8 6 3 .3 6 , 结构 式 如图1 . 1 所示 il l . 辅酶q 1 。 为 黄色或橙 黄色结晶 性粉末, 无臭无味, 易溶 于氛仿、 苯、四 氯 化碳, 溶 于丙 酮、 石油醚及乙 醚, 微溶于乙 醉, 不溶于水和甲 醉。 在光照下易分解成微红色, 对温 度和 湿度较稳定, 熔点为4 8 .0 - 5 0 .0 102 1 . 严 ( c i a c f 3 =c -c h 2 ) io h c s 同时, 辅酶q 1 0 亦是一 种与网 状 内皮组织系统有关的酿类化合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1 . 2辅酶。 , 。 的生理、药理功能研究 1 9 4 0 年,m o o re等15 1首次 鉴定了 辅酶q 1 。 的作用 , 但未引 起临 床界的重视。 1 9 5 7 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酶研究所的f r e d e r i c k g r a n e 博士和他的研究小 组首次成 功的 从牛心的 线粒 体中 分离出了 辅酶q 1 。 并测出 其化学结 构y . , 证实 辅 i 第 1 章 绪论 酶 q i o 实际上在哺乳类动物的 呼吸传递链的氧化还原载体中 起重要作用, 现己 知 辅酶q 1 。 是呼吸链中n a d h脱氢酶、 alm酸脱氢酶 和b e 复合 物之间的 脂溶性电 子载体, 是细胞能量生成要素, 具有抗氧化性、消除自 由 基、 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 能。 1 9 5 8 年, k a r l f o l l k e r s 和m e r c k 公司的同事在实 验室里首次运用发酵法生产 出了 辅酶q 1 o 17 。 科学家对 辅酶q 1 。 的 研究也由 此展开并 且 获得很多 重要发现。 1 9 6 4 年,日 本的n i s s h in 公 司, 开始 研究化 学 合 成 法 制 备 辅酶q 1o 的 工艺并 于 1 9 “年实现了 工业化生产,极大地刺激了辅酶q 1 。 的 应用研究18 1 . 6 0 年代中 期,日 本的y a m a u r a 教授19 第一次用辅酶q 7 来治疗 人类充 血性心脏 病。同 年, m e l l o r s 和t a p p e l l o l研究表明 , 还原 性的 辅酶仇也是 一种 有效的 抗氧化 剂。 1 9 7 2 年, 辅酶q 1 。 之父k a r l f o l k e r s 首先发 现心脏病患 者 普遍缺乏辅酶q i o , 揭开了 辅酶q i 。 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序幕1111。 1 9 7 8 年p e t e r m i t c h e l l 因用化学渗透理论解释了 生物能量转移包括在能量转 换系 统中辅酶q l 。 起重要的 质子转移作用而获得了 诺贝 尔 奖112 1 8 0 年代, 瑞典 人l a y s e r n s t e r 1研究发现辅酶q t 。 是 一个重要的 抗氧化剂, 在体内清除自由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辅酶q i o 的生理功能作 用主要来自 于醒基的 氧化还原 特性和类异戊二烯侧链 的物理特性a 4 , 而且研究表明,还原态的辅酶q 1 。 和异戊二烯单体全为反式结构的 辅酶q 1 o , 比氧化态的辅酶q 1 。 和异戊二烯单体为顺式结构的 辅酶q i 。 具有更高的 活性和药理作用。 辅酶q 1 o 主要存在于人体细胞线粒体内 , 作为与能量转换有关 的若干酶系统的辅助因子, 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长期以来大量科研人员 研究显示,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 1 ) 抗氧化作用: 这是辅酶q i o 的生理生化特性中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 科学家们对其抗氧化 作用的 机理进行了 一些研究11 5 1 。 研究发现, 在辅酶 q j。 的两种存在状态氧化型 ( c o q , o ) 和还原型 ( c o q , o h 2 ) 中, 起抗氧化作用的 是 还原 型的 ( c o q , o h z ) 。 虽然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尚不很明确, 但目前的研究认为有两种可能, 大部分的 研究结果认为, c o q , o h z 的抗氧化作用是通过终止自 由 基链式反应, 从而减少自 由 基对脂质、蛋白 质等的 氧化损伤; 第二 种机制认为 c o q i o h 2 通过与维生素 e 协同 抗氧化而起作用, 也 有研究者认为, c o q , o h 2 可能是 通过 还原维生素e 在清 除自 由基时产生的a - 生育酚酞基自由 基,节约和再生维生素 e而起抗氧化作用 的。 此外还有不少研究 证实c o q , o h 2 也能单独 起清除自 由 基的 抗氧化作用, 一些 研究中发现c o q i o h 2 在维生素e 和硒缺乏状态下仍有很强的 抗氧化能力。 2 )稳定生物膜功能11 61 , 第 i 章 绪论 辅酶q i o 可防止过量维生素a所致的红细胞膜及溶酶体膜不稳定, 对维持细 胞膜通道的 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辅酶 q i 。 可抑制磷脂酶活性,加强a t p 再合成,产生直接的膜稳定作用,防止细胞膜破裂几肌纤维结构的破坏。 3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u 飞 由供氢体、 递氢体、 受氢体以及相应的酶系统所组成的代谢途径一般称为生 物氧化还原链。 如果受氢体是氧, 则称为呼吸链。 辅酶q i o 是组成线粒体呼吸链 的2 0 多种物质中的一种,由于其苯酿结构能进行可逆的加氢反应,所以它是电 子传导系统中的递氢体,是生成a t p的必需辅酶。 此外,它不仅是呼吸链的氧 化还原成分,还是调节玻拍酸脱氢酶与细胞色素b e 复合中间产物的重要物质。 日 本 最早将辅酶q i o 作为治疗心脏病药物使 用i ) , 3 0 多年来人们一直持 续不 断的 进行 着辅酶q j o 在心脏病治 疗和保 健方面的 研究, 研究发现辅酶q 1 o 在治疗 心力衰竭、 预防和治疗心绞痛、 心律失常以 及缓解高血压方面功效卓越11 9 1 , 并广 泛应用于糖尿病、 癌症、 急慢性肝炎、 帕金森症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例, 作为 一种多功能性的生化药物, 在临床中 有着广泛的用途。 日 本是世界上最大的 辅酶q i 。 生产国家, 据统计, 全球有9 0 %的产品来自日 本, 全球产量最高的公司为日 清制粉和协和发酵株式会社p i !。 在日 本, 这种产品 已 成为上市药, 在美国 和欧洲市场上, 该产品以 食品添加剂名义销售。 据有关部 门 统计,该产品在美国的年销量达到3 0 吨以上,市场增长率为 1 5 % 2 0 %。 含 辅酶q i o 的营养保健品与其它天然保健品一样, 可在超市、 食品连锁店和药店里 自由销售。 1 . 3国内外辅酶q ,。 生产研究现状 目 前,国内 外辅酶q i o 的制备方法有三种: 化学合成法、动植物组织提取法、 和微生物发酵法网。化学合成法合成条件苛刻, 步骤繁多,另外, 化学合成的辅酶 q i o 的异戊二烯单体大多为顺式结构, 生物活性不好, 且副产物含量多, 提纯成本 高; 动植物组织提取法主要是从提取细胞色素 c后的猪心残渣中提取, 动物组 织中 辅 酶q 1 o 含量低, 每公斤新鲜猪心的 收率仅为7 5 m g , 并受原 材料和来源限 制i2j i 规模化生产受到一定制约; 而微生物发酵法由于自 身独特的优点而备受关注, 国 外多用微生物发酵法, 尤其是日 本, 早在1 9 7 7 年就实 现了 微生物发酵法工业生产 辅 酶q i o lu l o 1 . 3 . 1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 , 。 的优点 微生 物菌体中辅酶q i 。 含量普遍较高, 是辅酶q i 。 的良 好来源。 相比 之下,利用 第 1 章 绪论 微生 物发酵生产 辅酶q 1 。 将成为主要的 趋势, 首先其发酵 产物 为天然品 , 生物活 性 好渴被人体吸收; 其次没有原材料的制约, 可通过规模放大提高生产能力。如能 选择合适菌株进行遗传改 造, 定向 选育性能 优良 的菌种 , 使菌体中 辅酶q 1 。 的 含量 提高 , 生产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 1娜 。 国内 关于微生物发酵提取法生产辅酶 q t 0 的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了 突破性进 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生物工程高科技126 1 , 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该产品 所需的 微生物发酵提取新技术, 制备出了富 含辅酶q t 。 的 菌液。 同时, 辅 酶q 1 。 是微生物发酵的 胞内 产 物, 大多数生 产菌发酵后的 产物非常复 杂, 给 辅酶q t 0 的提取纯化带来很大困难, 我们还需要找到一种简便、 准确且相对快速的测定发 酵液中辅酶q t 0 的方法, 为进一步大规模的发酵生产控制和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1 . 3 . 2辅酶。 , 。 生产菌种的选择 表1 . 1 辅 酶q 1 。 产生 菌 及 其细 胞内 含 量12 7 1 t a b . l . l t h e c o e n z y m e q , 0 p r o d u c t i o n s t r a i n s a n d t h e i r c o n t e n t s i n t h e c e l l c o q j o 产生菌 英膜红假单抱菌 胶状红假单抱菌 热带假丝酵母 脱氮假单抱菌 斯谷假单抱菌 脱氮副球菌 鱼精蛋白 杆菌属 醋酸杆菌属 含量( m g / g 干细胞) r h o d o p s e u d o m o n a s c o p s u l a t a r h o d o p s e u d o m o n a s g e l a t i n o s a 0a d z 由t r o p i c a l i s p s e u d o m o n a s d e n i t r if i c a r r s p s e u d o mo n a s决 口策 口 r 口 忍 p a r a c o c u s d e n i t r 舜a n s pr o t a m动o b a c t e r a c e t o b a c t e r a g r o b a c t e r i u m ( t t o n e f a c i e n s ) r h o d o s p i r i l l u m r u b r a m r h o d o b a c t e r s p h a e r o i d e s 有氧无光时为1 .2 2 , 无氧有光时为1 . 9 8 5 . 9 7 m g / l b ro t h 1 - 5 3 野生株为2 .5 8 , 突变株为3 . 4 2 1 . 6 4 1 0 8 m g / l b r o t h 5 0 g 脂溶性提取物含0 . 7 % .8a 211曰 土壤杆菌属 类球红细菌 迄今为止, 国内外报道的辅酶q 1 。 生产菌株主要为细菌如假单菌胞属、 土壤杆 菌属、红极毛杆菌、脱氮极毛杆菌、氢极毛杆菌等2 9 1 ,还有像酵母菌属如假丝酵 母、尚德尔酒香酵母、隐球酵母等真菌12 l ,另外还有霉菌的报道13 0 1 ,如表1 . 1 所 示。 野生型菌株的辅酶q 1 。 生产能力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 可以 利用常规诱变及 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造。 第 1 章 绪论 1 . 3 . 2 . 1红假单饱菌属 该 菌属体内 辅酶q i o 含 量 较高, 在无氧有光条件下 产量 更高, 但未见有关 其 突变菌株的报道。 s a s a k i 等p i l对胶状红假单抱菌的培养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 在 有氧无光条件下, 实验结果显 示在州7 . 0 , 3 8 时可获得最大生 产率0 . 2 0 8 生 物 量 / h : 常 态培养, 稀释率为0 .0 5 5 生 物量 / h , p h 7 .0 , 3 8 时 所得最高 辅 酶q i 。 产 量为1 .6 m g / g 干细胞。 1 . 3 . 2 . 2假丝酵母属 这类菌属中 研究得较多的 菌 株是c t r o p i c a l is , c a l b i c a n s a t a n a k a 等i;y .i.用摇 瓶培养菌种c . t .p k - 2 3 3 ,以1 0 - 1 3 个碳原子长的链烃为碳源于3 0 培养4 5 小 时, 从培养液和细胞中 分别得到4 . 6 6 m g / l 和1 . 3 1 m g 的 辅酶q 1 o ; 若在培 养基中 加入 对 经基苯甲 酸, 产量分别为1 0 .6 8 m g / l和2 . 7 7 m g . 这是因 为 对经基苯甲 酸 可作为前体, 促进辅酶q i 。 生物合成, 此现象在其它菌株中 未见报道; 实验还发 现醋 酸 钠 可提高 辅 酶q i 。 发 酵 产 量。 s h im iz u 等13 3 1报 道 三梭 酸循 环中的 酸 和c a 2 + 也可提高该菌株的 辅酶q i 。 产量,其中 丙酸被认为是辅酶q i 。 中 侧链异戊二烯 聚合 物的 前体。 培养条件优化后( 培 养基中c / n比 例改 善) 辅酶q 1 。 的 总产量为5 2 m g / l o 1 . 3 . 2 . 3副球菌属 据日 本 m. g . c . 公司报道13 4 1 , 在脱氮副球菌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胆碱和甜菜 碱可提高辅酶q 1 o 的合成量达约3 0 %, 若同时加入l 一 半肤氨酸则可提高5 0 % 0 这一结果对其它一些细菌和酵母也适用。 y o s h i d 等ic i报道脱氮副球菌的发酵含量 可达到2 7 .6 m g / l , 并且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1 . 3 . 3辅酶场 。 发酵工艺的研究 1 . 3 . 3 . 1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对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优化是提高发酵产量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在辅酶 q l o 发酵中 通过选择不同 来源成分的 碳源、 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等进行发酵 优化实 验, 以 确定培养 基的 组成, 能 够有效的 提高 辅酶q i 。 的 产量m i . 另 外, 有 研究 表明 , 金 属 离 子 ,尤 其 是m e. f e z 十 、 m n + 对r sp h a e r o i d e s 发 酵生 产 辅 酶q 1 。 有 促 进 作 用 13 7 1 。 已 证实 , m e是 辅 酶q i。 合 成 关 键 酶 的 辅 基, m e 是3 - 聚 十 异 戊 二 烯 - 4 - 对 经 基 苯甲 酸 脱 v 酶的 辅 基, f e z + 在 辅 酶q 1 。 的电 子 转 移 过 程中 起 递电 子 体的 作 用 阅。 因 此 , 提高 培 养 基中m g , 十 、 f e e + , m u z + 的 含 量 可 能 会 提高辅酶q 1 。 的产量。 研究还表明iq , 前体物能明 显提高产品的产量, 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控制菌体合 成代谢产物的流向。ma s a z u m i 等14 0 1人研究了前体物对轻基苯甲酸和甲经戊酸的 第 i 章 绪论 添加对辅酶q i。 合成的 促进作用, 还有报道在辅酶q j o 发 酵生 产中 添加异 戊烯醇 和香叶 醇, 辅酶q i 。 的 产量得到了 大幅度的 提高. y o h e i 等14 1 .人发现在培养过程中 流加蛋白 陈和葡萄糖可以 增加微生物中 辅酶 q 1 。 的 产量; 在培养基中加入白 氨酸、 缴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也能增加辅 酶q 1 。 的产量; 另外, y o s h i y u k i 等14 2 1研究表明n h 4 + 对微生 物辅酶q 1 。 的 合成 有 很重要的作用。 1 . 3 . 3 . 2发酵工艺的优化 1 ) 通气条件的优化 研究表明, 通 气量对辅酶q i o 产量的 影响因 生产菌株的 不同 而异, 一 种是能 促进辅酶q i 。 的 发 酵生产, 另一种是抑制 作用14 3 1 。 依据现有的 研究报道, 通气条 件对r s p h a e r o i d e s 菌生 产辅酶q 1 。 不利。 s a k a t o 等 14 4 利用r s p h a e r o i d e s k y 8 5 9 8 发酵生产辅酶q 1 o , 研究了 其通气量对辅酶q 1 。 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限制供氧 对细菌生长及辅酶q l 。 的 生产有利。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又用电 镜观察了 供氧对 r s p h a e r o i d e 显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证实, 在限 氧条件下生长的 细菌的 细胞质内 膜发达, 呈多层结构, 而 p s b的光反应中心正位于此处, 这可能导致辅酶 q i o 的含量比 在供氧充足条件下生长的细菌高。 k u n i a k i 等14 5 1人研究表明溶氧对微生 物合成辅酶q io 的影响很大,而且不同的 微生物在积累辅酶q 1 。 产物时所需的溶 氧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同一株菌的不同诱变菌株对氧气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 应针对每一株菌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 2 ) 光照条件的影响 光照条件 对光合细菌的 辅酶q l 。 的 产 量也有重要影响. 袁静, 魏泄等4 6 1通过 正交 试验发现, 光合 细菌r c a p s u l a t w m t 1 1 3 1 的 最佳光照 强度为2 0 0 0 l x , 光照 时间为4 天。 3 ) 发酵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 现细菌处于稳定期前期时 辅酶q 1 。 的 含量较高。 朱旭芬等14 7 1也认为菌 体内 辅酶q 1 。 的 含量随 着培养时间的 增加 而不断 上升, 至稳定 期前中期达 到最高, 随后开 始下降,因 此, 培养时间的 长短对辅酶q 1 。 的 得率也 起到了 很大的 影响。 4 ) 其它条件的影响 在微生 物发 酵生产辅酶q 1 。 的 过程中, 接种 量、 培养温 度、 培养基p h值等 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酶 q 1 o 的产量,因 此,优化发酵工艺是提高辅酶 q 1 o 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1 . 4辅酶q , 。 高产菌的选育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 . 4 . 1辅酶。 : 。 的代谢调控育种 辅酶q 1 o 是由芳香环及异戊烯基侧链组成, 在微生物体内 必须首先合成芳香 环。 其合成途径有两条: 一是由 莽草酸经对轻基苯甲 酸合成芳香环; 二是由乙 酸 一 丙酸途径合成芳 香环148 1 , 另外, 辅酶q 1 。 和类胡 萝卜 素的 微生 物合成途 径中 都 存 在一个相同的聚异戊二稀长链的合成途径, 实验表明, 两者的合成之间具有很密 切 的 关 系 149 / r u d n e y 在1 9 7 6 年 辅酶q l 。 的国际专题会议上 im , 提出 较为具体的 合成路 线, 见图1 .2 , 从图中 可以 看出, 微生物体内 辅酶q 1 。 的 合成主 要由 聚异戊 二烯基焦 磷酸的合成和酮环核心的合成以及两者的有效结合三部分组成。 聚异戊二烯基焦 磷酸主要是通过0 - 乙酞辅酶a途径,经甲经戊酸、异戊烯基焦磷酸、法呢醇焦 磷酸, 最终生成聚异戊烯基焦磷酸。 生成的聚异戊烯基焦磷酸长链再与对羚基苯 爹 岭戊倪 户 邝众一 六 di . , a 共中 卜理日 - c 卜c 月 四 助-f9:)1朋 图1 . 2微生物体内 辅酶q l 。 的合成路线 f i g . 1 . 2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p a t h w a y o f c o e n z y m e q , o i n v i v o o f m i 甲 酸结合, 经一系列的 过程, 最终生成辅酶q 1 o 。 根据芳香环及异戊二烯基侧链 的生 物合成途径结合细 菌的 代 谢调 节机制, 辅酶q 1 。 工 业发酵高 产菌株的 选育途 径可分为: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和选育代谢拮抗物抗性突变株as p 第 i 章 绪论 1 . 4 . 1 . 1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o l s o n 和r u d n e y 发现类胡萝卜 素与辅酶q 1 。 均以 聚异戊二烯为前体物进行合 成代谢, 减少类胡 萝卜 素的生成量可能会 促进辅酶q 1 。 的生物合成152 1 。因 此, 选育 类胡 萝卜 素缺陷 型( g r e e n m u t a n t ) 的 p s b 突变株可提高 辅酶 q 1 。 的 含量. 1 . 4 . 1 . 2选育代谢拮抗物抗性突变株 解除抑制物对辅酶q 1 。 合成或其相关合成代谢的抑制作用可增加辅酶q 1 。 的 含量。 y o s h i d a 等153 ,通 过筛选抗辅酶q 1 。 合成的 前体物、 抑制物及其结构 类似物( 乙 基硫氨酸、l - 甲 硫氨酸、甲基蔡醒、道诺霉素) 的突变株, 获得的 a g r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m e f a c i e n s 突变株比 野生株提高1 0 - 2 0 % e 1 . 4 . 2构建墓因工程菌株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到辅酶q 1 。 生产菌株的关键酶基因, 通过重组d n a 技 术将该基因引入生产菌株, 使关键酶基因拷贝数增加并高效表达, 从而增强合成 辅酶q 1 。 的能力, 这是构建辅酶q 1 。 发酵重组菌株的 基本 路线。 不同 生物细 胞内 辅 酶q 1 。 生物合成的限 速步骤均为 对9基苯甲 酸聚异戊二 烯焦磷酸转移酶催 化的 对 轻基苯甲酸与聚异戊二烯的缩合反应。对于该酶的研究发现冈, 该类型酶对底物 有相对宽广的专一性。 根据这一原理, 克隆大肠杆菌中u b i a 基因并将其导入p s b , 通过强化该基因的表达以期得到辅酶q 1 。 的高产株。另一方面, 由 于p s b并不是 一个成熟的基因工程受体菌, 故转向寻找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菌的代谢途径。在不 同的生物细胞中 , 由于所含的侧链长度控制基因各异, 其辅酶q 1 0 主要成分的 侧链 长度也不同。 辅酶q ) 。 的 侧链长度是由 基因( 如大肠杆菌is p b , 酵母 o q l , 光合细 菌d d s 1 等) 控制的。 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简单, 且外源基因的表达系统成熟, 但其 合成的 辅酶q主要 成分为辅酶q 8 。 因 此可设想从p s b中 克隆 控制辅 酶q 1。 侧链 长度的 基因( d d s l ) , 引 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 , 同时灭活其自 身的 辅酶q 8 侧链控制 基因is p b , 最终实 现在 重 组大 肠杆 菌中 大规 模生 产辅 酶q 1 0 。 目 前 , s h o k u h i n 等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