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清中叶小说中的“反礼教”话语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清中叶小说中的“反礼教”话语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清中叶小说中的“反礼教”话语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清中叶小说中的“反礼教”话语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清中叶小说中的“反礼教”话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清中叶小说中的“反礼教”话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明清以来的启蒙思潮为大背景,结合清中叶三部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 镜花缘,通过对这三部小说文本的分析和解构,研究清中叶反礼教话语的深刻内涵。 绪论部分,通过对“小说”历史的回顾,认为小说具有植根于生活的特点。且儒 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作为清中叶世情小说的代表,受来自思想文化领域的影 响极大,以此论证将小说作为历史研究史料研究清中叶反礼教思潮的价值及可能性。 正文第一章,论述了礼经礼学发展为礼教的过程。从早期的古礼仪式经孔荀儒学的 发挥,经东汉白虎通义与宋明理学的改造和完善,在封建皇权的支持下,最终完成 了礼教的蜕变。伴随着礼教的形成,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反礼教言行,以魏晋为反礼教的 生发期,晚明为高昂期,然后经由清初的沉淀,进入清中叶的反思期。学术发展和文学 创作一方面表现出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一方面也表现出对晚明学说的扬弃。 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小说文本中,反礼教的复杂内涵得到了更为形象的体现。 第二章以儒林外史为研究对象,结合这一时期学术史关于“欲”的研究,分析文本 中表现出的抑“欲”下的畸形道德,以及作者在正“欲”下对理想人格的建构,通过揭 露和建构两种方式实现了对礼教的批判;第三章红楼梦继承了晚明重情的启蒙思潮, 以情抗礼,塑造了至情的贾宝玉形象,并构建了一个以情为秩序的大观园来对抗外部礼 的世界。第四章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塑造了百余名有才有胆有识的女性形象,女性能 力和社会地位的得到了彰显,对封建女教进行了深刻且生动地讽刺。 与晚明高昂的反礼教姿态不同,清中叶的反礼教话语还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对礼的 回归。第五章从对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情节分析以及镜花缘阴阳结构的解 读,可以看出“反礼教 话语背后对传统儒家道德观深深的眷念。 总的来说,反礼教,并不是一种颠覆或者革命,它更像一种扩展和自我完善。反礼 教者反倒是最信礼教者,因为这种无法弥合的痛苦,使得这些作品最终只能指向虚无, 但其中跳跃着的丰富的人性、人情、个性因子,使得这一时期的“反礼教”思潮,具有 了通向近代的过渡意义。 关键词:礼教:反礼教;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 a b s t r a c t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t h em i n g 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b e i n gt h eb a c k d r o p ,t h ep a p e rs t u d i e d t h ep r o f o u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a n t i - e t h i cd i s c o u r s e sb ya n a l y z i n ga n dd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r e e f i c t i o n si nt h em i d d l eo f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s c h o l a r s ,t h es t o r yo ft h es t o n e ,a n df l o w e r si n t h em t r r o r 。 i nt h ep a r t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p r o v et h ev a l u eo ff i c t i o n sa sh i s t o r i cd a t aa n d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t oa p p l yt h e mt ot h es t u d yo fa n t i e t h i c st h o u g h t s ,t h ea u t h o rr e v i e w e dt h eh i s t o r y o ff i c t i o n ;h e l dt h a tt h ef i c t i o nw a sr o o t e di n l i f e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t h r e ef i c t i o n s ,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f i c t i o n sc o n c e r n i n gw a y so ft h ew o r l di nt h em i d d l eq i n gd y n a s t y w e r e s u b j e c tt o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 so f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c u l t u r e i nc h a p t e ri ,t h ea u t h o rs h o w e dh o wt h ee t i q u e t t ee v o l v e di n t oe t h i c s d e v e l o p e db y c o n f u c i a n i s t s ,i m p r o v e db yw h i t el i g e rt e m p l ei n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a n dr a t i o n a l i s t i c c o n f u c i a np h i l o s o p h yd u r i n gt h es o n ga n d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s u p p o s e db yt h ef e u d a li m p e r i f l p o w e r , t h ea n c i e n te t i q u e t t ee v e n t u a l l ye v o l v e di n t oe t h i c s t h e r ee x i s t e da n t i - e t h i c sw o r d s a n dd e e d sa l o n gw i t ht h ee t h i c s t h e yc a m ei n t ob e i n gd u r i n gt h ew e ia n dj i n gd y n a s t i e s , f l o u r i s h e di n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 a m a s s e di nt h ee a r lyq i n gd y n a s t 5a n dw e r er e f l e c t e di n t h em i d d l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a c a d e m i ca c t i v i t i e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n ,o nt h eo n eh a n d c r i t i c i z e dt h er a t i o n a l i s t i cc o n f u c i a np h i l o s o p h yd u r i n gt h es o n ga n d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d i s c a r d e dt h ed o c t r i n ei n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c o m p l i c a t e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a n t i e t h i c s t h o u g h t sw a sf u l l ys h o w e di n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i c t i o n sd u r i n gt h a tp e r i o d i nc h a p t e ri i ,t h ea u t h o ri n t e g r a t e dt h ea c a d e m i c s t u d yo fd e s i r ei n t ot h es t u d yo ft h es c h o l a r s ,w h i c hc r i t i c i z e ds u c c e s s f u l l yt h ee t h i c sb y a n a l y z i n gt h ea b n o r m a le t h i c sw i t hi n h i b i t e dd e s i r ea n dp r o p o s i n ga n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w i t h p r o p e rd e s i r e i nc h a p t e rl l i t h es t o r yo ft h es t o n ed e v e l o p e d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h o u g h t si nt h el a t e m i n gd y n a s t y , f a v o r e ds e n t i m e n t si n s t e a do fe t h i c s ,p o r t r a y e dt h ei m a g eo fas e n t i m e n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 j i ab a o y u ,d e s c r i b e dab i gs e n t i m e n t a lf a m i l ya g a i n s te x t e r n a le t h i cn o r m s i nc h a p t e ri v , l ir u z h e n ,t h ea u t h o ro ff l o w e r s 跏t h em i r r o r ,p o r t r a y e dh u n d r e d so f c o u r a g e o u sa n di n s i g h t f u lw o m e n ,h i g h l i g h t e dt h ec a p a b i l i t ya n ds o c i a ls t a t u so fw o m e n , s a t i r i z e db i t i n g l yt h ef e u d a le t h i c sc o n s t r a i n i n gw o m e n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a n t i - - e t h i c si n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a n t i - e t h i c s d i s c o u r s ei nt h em i d d l eq i n gd y n a s t ys o m e h o wr e t u r n e dt ot h ep u r s u i to fe t h i c s i nc h a p t e rv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dt h ep l o t so ft h es t o r yo ft h es t o n ea n dt h es c h o l a r s ,d e c o d e dt h e s t r u c t u r eo ff l o w e r si nt h em i r r o r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a n t i - e t h i c sd i s c o u r s eh a das t r o n ga n d s u b t l ea t t a c h m e n tt o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e t h i c s i naw o r d ,b e i n ga n t i e t h i c sw a st od e v e l o pa n di m p r o v ei t s e l fr a t h e rt h a nt oo v e r t u r n t h ee t h i c sn o rt oc o n d u c tr e v o l u t i o na g a i n s ti t t h o s ea d v o c a t i n ga n t i - e t h i c st h o u g h t sw e r e n e v e r t h e l e s st h o s ed e e p l yr o o t e di ne t h i c s d u et ot h eh e l p l e s sp a i n ,t h ea u t h o r sd u r i n gt h a t p e r i o dt u r n e dt on i h i l i s m h o w e v e r , 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 ,s e n t i m e n t s ,p e r s o n a l i t yp o r t r a y e di n t h o s ew o r k sm a d et h ea n t i - e t h i c st h o u g h t sm o v eo n t om o d e mt i m e s k e yw o r d s :e t h i c s ,a n t i - e t h i c s ,t h es c h o l a r s ,t h es t o r yo ft h es t o n e ,f l o w e r si nt h em i r r o r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另, j d h 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支作者签名:必羁 日期:立叩当年6 月歹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 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丌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 主咄籴 日期:一( 9 多5 日期: 纱亨y 绪论 第一节“小说”界说 绪论 最初的“小说”一词,与今天所说的文体意义上的小说是不相同的,它是指一些引 起不合大道的琐屑之谈。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然案其实,乃谓琐 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渭小说者固不同。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 矣。”“县”即“悬”,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 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l 自j ,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 借以讽刺春秋战国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 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修饰言说增强文章效果的做法。认为靠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 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 说”,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 但是,尽管庄子鄙薄小说,但“小说”一词却由此起步而不断演化发展。到了东汉 初年,桓谭作新论,称小说是“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 可观之词。”他从不同的角度对“小i 兑”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内容上讲,小说 不同于经籍之作,而是联缀一些零碎、琐细的语言而成的杂记,不同于官方的高文典策; 从形式上讲,小说采取了“譬论”的表现方法,已有点形象化的味道了;从功能上讲, 小说为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益,有助于治身理家。从这几个方面看,桓谭所 说的“小说”已具有了文体的意义。到了班固作汉书艺文志,则将小说家列为当 时之一家。他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 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缘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按:见论语子张 子夏日。) 然办弗灭也,间罩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鹨荛 狂夫之议也。”世这是中国官方史家对小说作出的最具权威性的解释与评价。它指出小说 来自于民问的口头传说,是由小说家采集记录而成一家之言的,虽是小道,但尚有可观 之处,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同时班固在艺文志中曾 著录小说家书十缸种,一千三百八十篇,这些书大都散佚了,但从其中一些残存的遗文, 我们大致可以测知汉人的小说观念。大致而言,古人所谓的小说,是指一些篇幅短小, 吣虽然将小说,u 入i 家之一,但班同仍n ;诸了略中下j ,结论:“诸了 家,j 观名几家i 町己。”小许小说入流 1 湖j 匕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意旨无关宏大,带有传闻性质的记载,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与文学中所说的小说有关。 至唐贞观中,长孙无忌等修隋书经籍志设经史子集四部,小说隶于子部。但 其所论仍袭汉书艺文志;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努甍,古者圣人在上, 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 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记。周官诵训掌道方志 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避忌,而职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舆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 观其衣物是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虽然没有承认小说的文学地位,但却充分肯定了它的实用价值,可令王者知阊巷风 俗,可作为“治身理家”的参考。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些“努薨狂夫之议”便是民意的 反映,让有心的君王得知民意风俗,可以正身改过,起到教化的功能。比如,干宝写搜 神记,明言其目的是“明神道之不诬也”。唐代小说家李公佐则声称其写作目的是“傲 天下逆道乱常之心 ,“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圆。柳宗元也认为,小说类文字“皆取乎 有益子世也。” 宋明以降,白话通俗小说的兴盛使小说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小说的群众性 更为广泛,小说的派别也日益滋多。明朝胡应麟( 1 5 5 1 1 6 0 2 ) 在少室山房簟装廿 八中,将其分为六类: “一日志怪:搜神之类是也。一日传奇:( 飞燕之类是也。一目杂录: 世说之类是也。一日丛谈:容斋之类是也。一日辩订:鼠璞之 类是也。一日箴规:家- , ) 1 i 之类是也。” 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涌现,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出现,小说 地位因其“有可观之词”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将它与经史相提并论。如蒋大 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说:“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 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 无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而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 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罩巷歌谣之义也。”明王圻作续文 献通考,高儒作百i i 书志,皆收三国志演义及水浒传,清初钱曾作也 搜神记原序 盘谢小娥传 读韩愈所善毛颖传后题 j i 圻,几翰,i 刿i :海人。续文献通考共一二五p q 卷。关于水浒传的记载,见卷一七七绛籍考传记类 2 绪论 是园书目,办收通俗小说三国志等三种,宋人词话灯花婆婆等十六种。作 为通俗小说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冯梦龙把小说抬到了与儒家经典等量齐观的地位,他认 为小说能令“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这种作用,甚至“虽小诵孝 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罾 至清乾隆中,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纪昀总其事,以小说“寓劝戒,广见 闻,资考证”,于其别为三派。 一、杂事之属:如西京杂记、世说新语。 二、异闻之属:如山海经、穆天子传。 三、琐语之属:如博物志、述异记。 这种分类法,延续了汉书艺文志中小说重教化的传统,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展、小说分类的r 益繁多,小说的功能也越来越广,从单纯的强调教化到讲究娱乐和放 松,从表现上层士人生活到展现平民生活图景。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别的小说,无论是怎 样的创作初衷,小说自始至终都根植于社会现实,且越来越贴近群众的同常生活。自明 代起,已然成为人们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从这些内容纷杂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 到不同时期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并感受其中所传递的社会讯息。 第二节小说与历史研究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历史研究所需的史料一般分为第一手史料( p r i m a r ys o u r c e ) 以及第二手史料( s e c o n d a r ys o u r c e )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 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通 常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我们常用的史料包 括,文字史料与非文字史料。比如,史书,特别是距离研究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 如汉书之于汉代历史,通典之于唐代制度的历史,明清地方志对各地区历史的研究等。 还有档案文书类,如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户借资料、唐代的法律条文、明清档案、南京 国民政府的档案等,对政治史社会史的研究很有帮助。再还有,思想或学术著作,从中 可以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战囤时代人的 ”钱曾( 1 6 2 旷1 7 0 1 ) 。,遵l i ,清常熟( 今属江苏) 人。他藏书共多所撰也是嘲书目,f 卷,分绛、史、了、 集、三藏、道藏、戏f f n 小说七类。该书戏| n 小说类通俗小说部分,嚣录古今演义三固忠、奉罗贫中水浒传、 黎阔广记三种:宋人渊讲部分兽录灯仡婆婆、种瓜张老、紫罗盏义、女报冤、风吹轿儿、铅斩诬 宁、小( 山) 亭儿、两湖三塔、冯下拇团网、简帖科i 尚、李焕生五阵雨、小金饯、宣和遗事、烟 粉小说、奇闻类记及湖海俞闻i 六种 。冯梦龙古今小说叙 湖北人学硕十学侮论文 想观念,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身体的认识,阜朝经世文 篇反映了清代的政治社会思想以及政治社会上问题等等。其他非文字史料,则包括绘 画、壁画、刺绣图案、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等,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的 生活及审美观等。比如,清明上河图对宋代城市生活的展示。文学作品作为文字史料的 一部分,其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 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也有所助益。如从世况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 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 但作为历史史料,文学作品的价值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严格地排除在史料 之外,因为它们所反映的不是真人真事,不足以反映历史的真实。不过,在中外历史研 究领域,还是有一些史家敢于利用文学作品的材料研究历史,如陈寅恪,采取以诗证史 的方法,写出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等名著,这表明文艺作品 的内在因素具有史学的价值。尤其在社会史研究中,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重视。英国社会史大家霍布斯鲍姆在盗匪一书中采用的史料就包括,民问故事、 雕刻、电影、绘画、照片、小说等等,其中小说就包括中国小说水浒,认为水浒 中的晃盖形象是贵族盗匪的形象。他还引用了包括席勒的强盗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 证明妇女在盗匪中的作用不在于政治与经济方面,而主要在感情和性的方面。霍布斯鲍 姆认为他所引用的这些史料虽然不都是事实,但却源于事实,所以在社会史研究上具有 史料价值。同时,在他看来,采用一些文学与艺术作品作为史料,可以使人读起他的著 作来更加兴味盎然。 对于明清小说更是如此,中国小说自产生之初就具有的根植于生活的特点和重教化 的传统在明清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弘扬。这一内在特性使它更具有史学价值,孟森 在评价樵史通俗演义时说到“明遗写实之作,而托体于通俗以自晦者也。”认为小 说作者不便于一本f 经地宣布是为记叙历史而严肃写作,假称作游戏文字的小说以遮人 眼目。这一类的小说家之作自然饱含历史的成分了。谢国桢的增订晚明史籍考,讲 述明清之际的各种体裁的史书,同样给文学作品以一定的地位,在全书2 4 卷中特设文 艺作品的一个附卷,日宫词诗话小说传奇 。 明清以来的小说创作,世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受来自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1 转川白姜芄中n i t 会史的发腱j 英团新社会史:若十比较j 思考,载史学理论研究1 9 9 4 年第l 期 盂森$ :e lj 樵史通俗演义序见江左僬了编辑、钱江拗生批点:樵史通俗演义( 史愚校点) 。人民义学j n 版社 1 9 8 9 年 。谢固帧增汀晚l j 史籍考,l :海古s 矗n | l i i l | 版社1 9 8 1 年版 4 绪论 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受到由晚明心学发展而柬的泰 州学派的极大挑战;另一方面,新型市民阶层同益壮大,休闲和娱乐方式也不断增多, 文化的上下流通速度加快。这些反映在小说的创作中,既可以从中展示当时纷杂的社会 现实,又可以寄托作者的价值取向。此类小说,由于更贴近了读者的生活,对读者的关 怀也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被称为“世情小说 ,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渐渐地,它们 在数量与质量上压过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志怪等,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小说种类。 从题材上划分,它们可分为两类,是以家庭生活和才子佳人故事为题材来描摹世态; 一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来暴露社会黑暗。前者有歧路灯、醒世姻缘传、定情人、 玉娇梨、平山冷燕、红楼梦等,而以红楼梦为代表;后者有儒林外史、 镜花缘、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其中以儒林外史、镜花缘 最为突出。 第三节研究主题与研究前史 本文选择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三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清以 来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潮,旨在通过对这三部清中叶小说代表之作的文本考察,来透视 这一时期“反礼教”思潮的各个侧面。 儒林外史成书于1 8 世纪上半叶,作为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的最杰出的代表作, 它刻画了儒林中士人们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 深刻的批评和嘲讽。作者吴敬梓出身于科举世家,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但家 族的变故叫,使他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开始逐步与仰仗祖业和门第过寄生 生活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由激愤变为任达放诞,“迩来 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 。以阮籍、嵇康 为榜样,追慕建安文人的风雅,反抗虚伪的礼教,表现出慷慨任气、放诞不羁的人生态 度。由于挥霍放荡和乐于助人,致使父亲死时留下的财产消耗殆尽,逐步落入贫困交加 的境地。在家乡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压力下,3 3 岁时,他变卖了在全椒的祖产,移家 南京,丌始了卖文生涯。在南京,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学者乃至科技专家以及普通市民, 扩大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接触了代表当时进步思潮的颜李学派学者。他 m 1 3 岁“丧母失所恃”1 4 岁随父到赣榆任所。到j ,康熙六f _ 一年( 1 7 2 2 ) ,j ;9 i ! 矩方萨的吴霖起被芰除j ,县学教谕, 吴敬梓随父川到伞椒。第二年吴霖起抑郁i f l j 死。父亲一死,族人欺他两代单传,近族亲戚、豪蚁狎窖相互勾结, 纷纷水侵夺柑遗财产。一如他n j 移家蚍中所追述的:“已弟参商,宗族衍淬。”他的族儿吴集也说:“他人入 室考钟敛,怪钨毖声封狼贪。”( 吴繁为敏轩三i 丰j 度作会榘泰然斋集卷二附) 金曲铭和( 曼檠) 作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们反对理学空谈,倡导务实的学风;要求以礼乐兵农作为强国富民之道;反对空言无益 的八股举业,提倡以儒家的“六艺 作为教育内容,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就是在 这期间,大约在乾隆十四年( 1 7 4 9 ) ,吴敬梓在穷愁困苦中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 传世杰作。其中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友、相识相知者。如 杜慎卿、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则是作者的自况圆。儒 林外史虽然是假托明代故事,但展示的却是1 8 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包含 着作者的血泪,熔铸着他的亲身生活体验,表现了强烈的作者个性。 红楼梦最初是以8 0 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由于这些抄 本大多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后,高鹗补后4 0 回,至乾隆五十六年( 1 7 9 1 ) 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 0 回与后 4 0 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从早 期的乾隆十九年( 1 7 5 4 ) 的甲戌本至乾隆五十六年( 1 7 9 1 ) 的程甲本推断,红楼梦 的成书年代也为清中叶。作者曹雪芹也出生于“诗礼之家”,曹家世代皆为朝廷命官, 家族显赫,但随着康雍年问阜室斗争的加剧,曹家开始失势。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 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 才气纵横,善谈吐。十三四岁时,随全家迁回北京。回京后,曾在一所阜族学堂“右翼 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 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孥韧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 修订。乾隆二十七年( 1 7 6 2 ) ,幼子夭亡,由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这年除夕( 1 7 6 3 年 2 月1 2 日) ,终因贫病交加而离开人世,遗留下一部未完成的红楼梦。“生于繁华, 终于沦落 的人生巨变,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的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他将自己全部的 悲剧体验,诗化情感,都融入到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旱。 稍晚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镜花缘于嘉庆2 3 年( 1 8 1 8 ) 问世,作者李 汝珍受乾嘉汉学的影响,“于学无所不窥”,通经史,尤长于音韵兼通医书、算学,乃至 。j 程晋芳怀人诗载勉行章诗集卷二备帆集,按诗之编年次第,当作十乾隆l p q 年秋 盘群下斋刊儒林外史会和跋中曾指i j “* 中札少卿乃先生臼况”,慎卿为j c 族兄吴繁,序绍光为程延祚, 马纯i :为冯粹中,“沈琼枝b u 随同老人所称扬州女了”等。何洋翰箸儒林外史人物奉事考略( + 上海古籍版十1 :1 9 8 5 年6 门版 。甲戊奉1 7 5 4 残存1 6i 口i ,乙卯奉1 7 5 9 残存1 4i 口| 又两个半i 口l ,庚辰本1 7 6 0 残存7 8 【口i ,甲辰奉1 7 8 4 存8 0i 口l ,书 名第次正l = 题为红楼梦 。- 矗甜1 曾振彦顺治年问任山两、r m 府古州知府,后丁f 浙江盐法道,曾褂兽笮恻“随f :师征山右有功”,成为顺治的亲 信侍m ( 康熙江宁府忠k 刊稿卷i 七宦迹) 后任江宁织造,继凿疋之后,凿寅及曾颞、曾捌祖孙二代p q 人均 担仔过返一费职,j 问又曾兼两淮巡盐御史,共约六i 年 j 此说法取下乍说,根据甲戌奉第一| 口l 脂计:“能解肯方何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下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l 町逝。 余尝哭片,泪亦待尽。甲午八i i 淄笔”t 午除夕,即悦降- 二t 。七年除夕( 1 7 6 3 年2 月1 2l i ) 6 绪论 星相、占b ,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灯谜酒令,无所不能,然“读书不屑屑章句、帖 括之学”。因此竞无功名,仅在河南做过几年治河县丞的小官。李汝珍也是一位清贫 失意的知识分子,孙吉昌在题镜花缘诗中曾为其写照:“而乃不得意,形骸将就衰; 耕无负田,老大仍饥驱。 但因为早年曾受业于凌廷堠之门,凌氏系乾嘉学派皖派中坚 之一,而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又是颇具社会批判性的学派。受该学派影响,李汝珍在创作 镜花缘时,必然不会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炫耀才识,更多的是想借以关照现实,于是 就出现了这样一部杂揉神话传说、稗官野史、酒席笑话、各类游戏、音韵训诂、医术药 方等内容,并以此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其机敏的思想,幽默的游戏笔调,和耐 人寻味的奇思异想,使它成为继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后的另一部成就最高、影响 最大的清代小说。 关于这三部小说,已早有诸多学者在各自的领域作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相关的文 献资料也浩如烟海。同时,礼作为明清思想学术史不可回避的课题,对其研究也不乏其 人,早已有不少方家学者胸有沟壑,硕果累累。 萧差父,许苏民先生合著的明清启蒙学术流变着眼于学术的启蒙意义,梳理了 明中叶至晚清以来的几个重要学术发展阶段。张寿安先生钓以礼代理一一凌廷堪与清 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则是以从对凌廷堪的学术研究旁及其他,以发掘清代中叶学术思 想走向的一条脉络,2 0 0 5 年张先生再次出版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专题讨论 礼在清代的转型与特色。王国良先生的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将天理与人欲、天地之 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的价值转换视为儒学的核心价值转换,以 此考察儒学文化的发展轨迹以及所昭示的前进方向。余英时先生在从宋明儒学的发展 论清代思想史、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等文中 提出了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说,重新解释清代思想史,其中也涉及到“理”在这一 时期的价值转换以及表现形式。葛荃先生的晚明思想研究述评则是以阳明学的发展 为线索展丌对晚明思想的讨论,从多个侧面剖析了晚明以来学术思潮的反叛姿态。周积 明先生的乾嘉新理欲观的一个考察、晚清反传统思潮论纲前者从理欲之争的讨论 入手,梳理乾嘉时期理欲观,后者集中讨论了传统与反传统的内涵界定以及表现形式, 其中就包括了对“礼教”的讨论。 纵贯看来,作为两个各自独立的大课题一一“反礼教”和三部小说文本,对他们已 经有了诸多详实深入的研究。但学生以为,倘若将两者整合起来,即从明清小说的角 u 余集李氏哥髂序 7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度来透视明清思想启蒙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价值的小说文本一一 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的解读,具体把握实际运作中的反礼教的诸多侧面, 可以更全面深刻的感受明清学术的发展全貌,从而为明清反礼教问题研究提供一管之 见。 学生认为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图书馆藏资源和前人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加之有各位 先生们的悉心指教和自己的踏实求学,一定能完成此选题的研究。 8 第一章礼教与反礼教的形成 第一章礼教与反礼教的形成 第一节礼礼学礼教 礼本是来自远古的意识形态。古人所谓礼始诸饮食,本于婚姻,揭示了礼是以饮食 男女中萌生的文化现象。“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其焚黍捭豚,汗尊而杯饮,蒉桴而 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推断说:“礼 是后来的字,在金文罩面我们所偶尔看见有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器皿罩 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盘庚篇罩面所说的具乃贝玉,就是这个意思。”大概 礼之起源于祀神,礼字的初文像是用器具托着两块玉奉给鬼神,这是氏族成员对祖先的 祭祀仪式,也是礼成型的初始意义。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 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这一时期的礼,多作为仪式意义层面的礼而存在 的。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礼总是伴随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春秋战国时代,旧的宗法 等级制度及其一整套礼仪规范陷入严重危机,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这促发了人 们从政治功能、文化意蕴等多方面对礼进行反思,从而产生了理论化、意识形态化的礼 学学说。 孔子主张仁,并以仁释礼,使周礼得到进一步发展。仁的字源是二人,指人与人的 组合,孔子赋予其道德属忖!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道德原则或正义原则,是礼的精神 实质,具有主观性、内在性;礼则是道德原则或正义原则的表现形式,它具有客观性、 外在性。“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依然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在孔子看来,仁以礼为表现方式,人们的行为规范只有合乎礼,道德 才能合乎仁:反之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无礼则绞。 真正的礼必须建基于内心之仁,源自本心之仁,“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 何? ” 他把不仁视为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用爱亲人之心推及 他人就是仁,这也为突破以血缘为基础的周礼,把礼推到社会的下层提供了理论前提。 以正统儒家自居的荀子,吸收了法家的思想营养,发展了礼承担法的职能,“礼者, ”礼记礼运 2 郭洙若郭沫若伞集历史编第二卷,北京:人民:l 版社,1 9 8 3 年 论语颜渊 论语泰伯 论语八佾 9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礼是社会的普遍规范,是治理 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手段。“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罾作为 一种政治原则,苟子的礼治思想一方面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厚德意以先之,明礼义 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之。 一方面又主张用具有强 制约束力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对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张给予严厉的制裁。 他认为,礼法并用,是治国的根本,“治之经,礼与刑。”“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 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如果 兑周礼主要体现为一整套仪式典章化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那么, 经过“仁”的充实,孔子赋予这套仪式话的礼以新的价值内涵和文化意蕴,将礼由制度 典章层面提升到思想学术层面,实现了礼的理论化、意识形态化,挖掘和增强了礼的内 在精神价值。经过“法”的改造,道德化的礼进一步承担起法的职能,荀子从政治、哲 学、文化以及日常生活层面,给予了礼全面而创造性的阐释,完成了中国传统礼学体系 的建构。可以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至此,“礼”才j 下式成为“礼学。 那么何谓“礼教”? 从礼学至礼教的转变还需要怎样的理论准备和政治契机。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孟德斯鸠在讨论中国政体的特质时指出,中国的立法者不但 把“法律、风俗和礼仪混淆在一起”,而且把“宗教、法律、风俗和礼仪都混在一起,” 并认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而“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 i f l , l 教。”从中,可以看出,以上我们提到的,原始的“礼仪”、“风俗”不能称之为“礼 教”,道德化和法律化的“礼”也不能称之为“礼教”。虽然,经过孔苟儒学的整理和规 范,礼在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分争辩诉,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 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并形 成了相对完整的礼学体系,但尽管如此,“礼”之为“礼教”的宗教色彩的形成还须经 历两个重要的时期。 首先,东汉章帝建功四年( 公元7 9 年) ,根据白虎观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白虎通 绚j - 议兵 f “了修身 f b 了议兵 i f 0 了成相 f 0 了i :制 蔡尚思孔了思想核心的面血剖析,参见中罔哲学史论文集二集,北京:中卢书局,1 9 8 6 年 盂德斯鸠论泫的精神i :册,北京:商务e 1 j 书馆,1 9 7 8 年,第3 1 3 负 卒l 记曲礼 1 0 第一章礼教与反礼教的形成 义的出现。 汉初的黄老政治纵容了封国势力逐步强大,为加强中央集权的能力,自文景时期开 始,丌始了“无为 向“有为”政治的转变。随后,汉武帝重用董仲舒,最终确立了“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想以此树立儒家伦理思想的绝对权威,变革社会风俗。 及至王莽篡位和西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东汉统治者进一步认识到“尊礼重信 的重要。 “昔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电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 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哪但这一致力于儒学建设的政策,直至章帝 时期,才取得重大成就,“建中初,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 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圆这就是白虎通义一书的由来。 作为统治者首次为全社会制定并试图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统一的伦理道德规范, 白虎通义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 谓君臣、 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同时对纬 书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做了更具体的规定和解释:“何谓纲纪? 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疆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还强调“有 贵贱焉,有亲属焉,有长幼焉。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以明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 让幼,所以明有年也,家庙之礼,亲不让疏,所以明有亲也。此三者行,然后王道得。 推行纲纪成了王道政治实现的必要保证。同时,白虎通义继承和发挥了董仲舒以阴 阳神学脱解释人伦关系的神秘化倾向,“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 生之,阴为妇而助之。 大量运用谶纬,以“谶纬 释经,用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来解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