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画见闻志》绘画美学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画见闻志》绘画美学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画见闻志》绘画美学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画见闻志》绘画美学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画见闻志》绘画美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图画见闻志是北宋郭若虚著述的一部画史著作,在中国古典画史上的 地位仅次子历代名画记。其中包含丰富的绘画史料如各科画家列传、评传、 故事拾遗等,凝聚了郭氏的许多美学观点、画学看法,是探求我国晚唐至北宋 绘画时规避不去的重要文献。自行世以来,深受历代学者重视,其中亦不乏国 外研究者,影响日渐深远。 宋代以儒立国的右文政策促使其文艺理论、画学研究有了空前的发展。宋 人承唐人之后,在学术继承的基础上而代有创新,开创了宋代画学的繁盛局面。 宋代画学作为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宋代文化的重要特质,并由此 形成传统画学发展史上一段独特的存在。郭若虚出身于累世典藏的官宦世家, 因有感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绝笔于会昌元年( 8 4 1 年) 而嗣后的画苑益 盛,虽有撰集者又多相乱杂,予是承会昌元年逮至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撰图 画见闻志为画史续传,其所述时间跨度为两百多年。第一卷仿张彦远的体例 作理论上的探讨,涉及典藏、技法、理论、批评等方面,其美学思想主要呈现 于此;第二卷至第四卷为画家小传、品评,共2 8 0 余人;卷五、卷六为画苑故 事拾遗。后世把此书与历代名画记相比,以为如汉书之于史记。史 学家马端临有图画见闻志为“看画之纲领 的评论。 关键字:图画见闻志,郭若虚,绘画美学 a b s t r a c t t u - h u aj i a n - w e nz h ii sa l la c a d e m i cw o r ko fp a i n t i n gh i s t o r yw r i t t e nb yg u o r u o x u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s e c o n do n l yt ot h el i - d a im i n g - h u a j i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p a i n t i n gi n c h i n a i ti n c l u d saw e a l t ho fa r th i s t o r i c a ls u b j e c t s ,s u c ha s a r t i s tb i o g r a p h i e s ,c r i t i c a lb i o g r a p h i e s ,p i e c e so fs t o r i e s ,e t c ,w h i c he m b o d i e db ym a n y a e s t h e t i cp o i n t s ,p a i n t i n gv i e w so fg u o ,i st h ec r u c i a ld o c u m e n tt oe x p l o r et h e p a i n t i n gh i s t o r yb e t w e e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h a sb e e n a t t r a c t i n gb ym o s t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r ns c h o l a r si n c l u d i n ga l o to ff o r e i g nr e s e a r c h e r s a n dc r e a t i n gi n c r e a s i n g l yp r o f o u n da n dl a s t i n gi m p a c tw i t hi t se m e r g e n c e s o n g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p a i n t i n gs t u d i e ss u p p o r t e dl i t e r a r ya c t i v i t i e s p r o m o t e da n dr e a c h e da n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e do nc o n f u c i a n i s m s o n g d y n a s t ye x t e n d e dt a n gd y n a s t y sa c h i e v e m e n to na c a d e m i ci n n o v a t i o n , t ot h e p r o s p e r o u ss i t u a t i o n s o n gd y n a s t yc l a s s i c a la r t ,a sb e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c u l t u r e ,w a sc o m p o s e d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a s p e c t so fs o n gd y n a s t yc u l t u r e , a n dc a m ei n t ob ea nu n i q u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p a i n t i n gs t u d y g u ow a sb o r ni na r i s t o c r a t i cf a m i l yw i t hl a r g ea m o u n t so fc o l l e c t e d b o o k s h ew r o t es o m eb o o k s ,b u tb e c a u s eo fa f f e c t e db yt h eb o o m i n go fp a i n t i n g d o m a i na f t e rz h a n gy a n y u a n sl i - d a im i n g - h u a j ie x p i r e di ne p o c ho fh u i c h a n g ( 8 4 1 ) ,t h em o s ta r ei nt h ed i s o r d e r g u od e c i d e dt ow r i t eab i o g r a p h yf o rt u - h u a j i a n w e nz h it h a tt h et i m es p a ni sm o r et h a n2 0 0y e a r sb e t w e e nt h ef i r s ty e a ro f h u i c h a n gt ot h es e v e n t hy e a ro fx i n i n g ( 1 0 7 4 ) t h ef i r s tv o l u m em a d ea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i m i t a t i n gf r o mz h a n gy a n y u a n ss t y l e ,i n v o l v i n gc o l l e c t i o n , s k i l l ,t h e o r y , c r i t i c i s ma n ds oo n ,w h i c he x p r e s s e dt h ez h a n g sa e s t h e t i cp o i n tm a i n l y t h ei it oi v d i s p l a y e dt h ea r t i s t s b i o g r a p h ya n de s s a y s ,a b o u tm o r et h a n2 8 0a r t i s t s t h ev a n d v is h o w e dm a n yp i e c e ds t o r i e sa b o u ta r t s t h ef u t u r i t i e sp a r a l l e l e dt h i sb o o kt ot h e l i - d a im i n g - h u a j il i k et h e ”h a n ”t o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 ”h i s t o d a nm ad a n l i n s a i dt h et u - h u aj i a n w e nz h iw a s ”t h ed i r e c t o r yo fr e a d i n go f p a i n t i n g ”c o m m e n t s a c r o s st ot h eg u o st u - h u aj i a n w e nz h ia n dt h es t u d yo ft h ea g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c o n t e n t ,a e s t h e t i c s ,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i sp a s s a g ei sa t t e m p t e dt om a k ea m o r ed e e pa n dd e t a i l e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f o r t h et e x to ft u - h u aj i a n - w e nz h i , e s p e c i a l l yo np a i n t i n ga e s t h e t i c s t h ei d i o m ss a y s ”l e a r n i n go ft h eo r i g i n a lc o m e st o k n o wt h en e w , a c t u a l l yl i e si nc o m m i s s i o n i n gy o ut of i n dt h es o u r c e ”t h ea e s t h e t i c p o i n t so fv i e w , p a i n t i n gt h e o r i e s ,s k i l l sr e f l e c t e db yt u - h u aj i a n w e nz h is t i l l i n s t r u c tt h en o w a d a y sp a i t i n g i ta l s oh a sa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f o r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t h e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a n dt h i si st h ea u t h o r s m e a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t u - h u aj i a n w e nz h i , g u or u o x u ,p a i n t i n g a e s t h e t i c s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闭历丽日期:翌丝! j ! 哆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经武 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 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研究生( 签名) :虱叠堕导师( 签名) :差趣之勉日期研究生( 签名) :塑堕堕导师( 签名) :乞銎之堕型日期 枷l 口哆。 武汉理:f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引言 1 1 图画见闻志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1 1 1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及其现状: 2 0 世纪以来,图画见闻志开始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1 9 5 1 年, 美国汉学家、美术史教授索佩尔先生( a l e x a n d e rc s o p e r ) 发表了他以英文译 注的图画见闻志【k u oj o h s u se x p e r o e n c e si np a i n t i n g ( t u h u a c h ie n w t nc h i h ) 一a ne le v e n t hc e n t u r yh i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p a in tin g t o g e t h e rw it ht h ec h i n e s et e s ti nf a c s i m i l e 第一次以高质量的英译文把 图画见闻志忠实、完整地介绍给广大英语世晁的读者,并为之撰写了7 5 3 条注释,这些注文的总长度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之多。英译本的面世标志着图 画见闻志的研究领域在国际汉学界里已经占据了弓1 人瞩目的位置。 1 9 9 4 年,法国汉学家幽兰教授( p r o f y o l a i ne s c a n d e ) 完成了她的图 画见闻志法文译本 n o t es u rc eq u ej a iv ue te n t e n d ue np e i n t u r ed e g u or u o x u 】,同年,由比利时布鲁塞尔l al e t t r ev o l 出版社出版。至此,图 画见闻志这部古老的画史又得以与法语世界的观众直接对话。1 国内相关研究及其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已多次对图画见闻志进行过校勘、标点 和注释等整理工作。俞剑华先生的图画见闻志注释本、邓自先生的图画 见闻志校注本和米田水的图画见闻志注译本。其中,米田水译注本出现 了较多的误读和误释,倒是索佩尔( a l e x a n d e rc s o p e r ) 与俞剑华先生的撰述, 虽然出版于几十年前,仍然表现出极高的学术质量2 。事实上,对于图画见闻 志的研究仍然留有很多的空白点,研究角度颇受局限,这些都有待于在研究 中进一步补充、发掘、完善。近几年国内对图画见闻志的研究大抵如以下 1 郭苏晨:图画见闻: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郭苏晨:图画见闻忐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几种: l 、对文本的解读: 1 ) 对图画见闻志文本的标点、注解,如俞剑华、邓白、米田水; 2 ) 对图画见闻志重新进行笺证,并就图画见闻志的作者生平、版 本源流和史料来源作综合性研究。如郭苏晨 研究; 2 、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解读: 1 ) 在时代背景下研究时代精神对图画见闻志的影响。如徐习文:理 学对郭若虚绘画观念的影响1 ,探讨宋代理学对郭若虚绘画理论建构的影响, 论述理学“类推”的经验归纳法的思维方式对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的“类型 化”创作思维方法的影响: 2 ) 对其美学思想做概要式的评注,通过对图画见闻志所表现出来的艺 术功用论、艺术类型论、艺术风格论和气韵生动论来作分析。如罗小奎:郭 若虚美学思想述评2 ; 3 ) 对图画见闻志在绘画美学上的影响研究。如张明远: 郭若虚在中 国绘画美学史上的贡献3 ; 4 ) 将郭若虚的某个思想观点与他人做横向比较。如:王大卫比较与评析 张彦远、郭若虚对“气韵生动”的解释4 ; 5 ) 将图画见闻志中的个别命题提出作放大研究。如陈莎莎:试论北 宋郭若虚的“心印 说5 : 6 ) 在时代背景下考察宋代“画学 及文入画观念,部分内容涉及图画见 闻志。如马媛嫒北宋“画学”教育中的文人画观念6 。 长期以来,研究中国古代画论著作的文献与书籍自不匮乏,成书较图画 见闻志早两个多世纪的历代名画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得到了 很多学者的青睐,相关的著述层出不穷。但图画见闻志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相关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文本释读或画学意义的探究上,对其书中所体现出来的 1 徐习文:理学对郭若虚绘唾观念的影响,大连大学学报,2 0 0 8 年第5 期。 2 罗小奎:郭若虚关学思想述评,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3 期。 3 张明远: 郭若虚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贡献,收录于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4 王大卫: 比较与评析张彦远、郭若虚对“气韵生动”的解释,美与时代2 0 0 7 年 0 8 期。 5 陈莎莎:试论北宋郭若虚的“心印”说,开封大学学报,v 0 1 2 1 ,n o 3 。 6 马嫒媛: 北宋“画学”教育中的文人画观念,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武汉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绘画批评观、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的寥寥无几,其中对绘画美学思想偶有涉及者 亦只是围绕某个单独命题而展开讨论,对于郭若虚的绘画美学思想的整体研究 与梳理者更是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绘画史论晃的一个缺憾。 1 1 2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宋代画学,作为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宋代文化的重要特质, 并由此形成传统画学发展史上一段独特的存在。宋代画学如同宋代文化一样, 也能新变代雄,自成一家。或在l ;i 代菁华极盛,体制大备之后,别开畦径,突 破创新;或把前辈营养消纳吸收之后,守先待后,能入能出。故而,以宋代画 学为参照,可以上探三唐、六朝、两汉、先秦,下究蒙元、朱明、满清、现代, 源流正变,传承开拓,皆在于此。世有欲治中国画学者,一宋在手,无异于网 之纲兔在蹄,可以得事半功倍之效。 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自身发展所形成的主要特征来看,六朝画学的主要特 点和贡献就是构建了一系列论匾的范式,如形、神、品、六法等:隋唐时期则 是以“立法 为宗旨,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度楷模,将美术批评推向了成熟,如 张怀瑾神、妙、能“三品”,朱景玄神、妙、能、逸“四品”,张彦远自然、神、 妙、精、谨细“五等”;两宋以来,在“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环境与理学兴起的 哲学环境中,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在对前代画学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转折。 如在绘画功能上,宋代画学由“成教化、助人伦 的伦理美学特征转向了抒情 写意、营造意境的绘画本体艺术美学,实现了从政教、宗教精神向入文精神的 过渡:在绘画创作上,不仅对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作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而 且对创作主体进行了突出强调,此外,山水画、文人亟学作为宋代的特有理论 也走向了成熟。以后元明清正是承接着这些转换而来,没有再出现大的转折了。 图画见闻志所书年代,恰逢中国历史的分水岭时期,其画迹之记叙, 论点之提出,编撰之体例,充分展示了当时的时代风采。可以说,图画见闻志 不仅是“看画之纲领1 ,尤其是看宋代画学之纲领。其论制作之理,亦深得画 旨,故马端临以为看画之纲领,更未可以一语失当为玷也2 。该书继承和发展了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纪传体和史论相结合的传统,反映了唐末至北宋中期绘 画的发展面貌,在中国绘画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1 马端临:语出四库总目提要。 2 四库总目提要。 3 武汉理工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由此来看,本选题应该至少具有以下意义:通过对郭若虚的图匦见闻志 与时代、结构和内容、美学思想、价值与意义的研究,试图对图画见闻志 的文本作更深入详尽的解读,并着重对其绘画美学作重点探究。图画见闻志 中包含丰富的绘画史料如各科画家列传、评传、故事拾遗等,对他们的评论中 凝聚了郭氏的许多美学观点、画学看法,是探求我国晚唐至北宋绘画时规避不 去的重要文献。所谓“知新原于温故,竟委贵于寻源 l ,图画见闻志中体 现出来的美学观点、绘画理论、技巧于今日的绘画创作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对 于中国画史的探索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作者的研究意义之所在。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0 8 年1 月版,序言。 4 武汉理_ 1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图画见闻志的时代背景与作者 自公元7 5 5 年“安史之乱”后,唐代国势由盛转衰。唐朝统治瓦解后的五 十多年间,中国再次陷入分裂割据状态。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 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与五代同时,北方的山西和南方各地先 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这一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公元9 6 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 后的十几年间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防止重 蹈藩镇割据的覆辙,统治者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并 在文化上积极推行“崇文扣武”的国策,提倡以文立国,优待士大夫阶层。有 宋一代,“自衣卿相”为数众多,地位空前优越,造就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郭若虚生活在北宋中期,其生卒年至今无确切考证。 据推断,郭若虚约生于1 0 3 0 1 0 3 5 年间,死于1 0 8 5 年以后1 。 图画见闻志 上承会昌元年( 8 4 1 年) 下至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时间跨度为两百多年。该书 承继了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其后续画史。图画见闻志的第一卷“叙 论”以郭若虚的美学见解为主要内容,该书的主要部分“纪艺”,分为上、中、 下三篇即第二、三、四卷,记述画家小传。最后两卷“故事拾遗 、“近事”则 录入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透露出郭若虚的美学观点。郭若虚作为一 名绘画史家、绘画美学家,在研究其绘画美学思想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他生 活的时代对他的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的文化背景与画学发展 状况。 2 。1 宋代艺术:郁郁乎文哉 2 1 1 文风盛起,帝王率之 宋初的几位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有个共同特点,即提倡文治。其 崇文政策分别体现在统治者大兴文教、修缮三馆、广求典籍、编修类书等方面, 宋代科举考试较唐代更为开放,招徕人才显示出平民化、普及化的趋向,书院 1 郭苏晨:图画见闻忠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 3 3 。 5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在宋代兴起,中国文人的地位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赵宋政权的统治者明 确昭示“与士大夫治天下 的治国方略,太祖赵匡胤更有“不杀士大夫”的敕 令,令新皇即位跪读宣誓,以至宋代三百余年间,形成了“君汲汲于道艺,辅 治之臣莫不以经术为先务,学士播绅先生,谈道德性命之学,不绝于口,岂不 彬彬乎进于周之文哉! ”1 的文化格局。 正是由于宋朝初年几代帝王身体力行倡导读书风气,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为宋代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土壤,促使其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与提升。后继的统治者也都将重文轻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彻下去,有宋一朝 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文教事业的发展,士人阶层 的兴盛,使宋代诸多文化领域得以全面开拓,史学、哲学、文学、绘画、书法 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现出“郁郁乎文哉 的文化盛象。 宋代绘画在帝王的扶持之下,呈现出葱郁兴盛的发展态势。宋太祖、太宗 武力平定天下后立即着手文化的恢复,先后灭掉西蜀、南唐等政权,并将这些 政权所珍藏的名画尽收囊中。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国朝求访中对此有 如下记载: 太宗皇帝,钦明浚哲,富艺多才。时方诸伪归真,四荒重译,万机丰暇, 屡购珍奇太平兴国间,诏天下郡县搜访前哲墨迹图画先是荆湖转运使得汉 张芝草书、唐韩干马二本以献之,韶州得张九龄画像并文集九卷表进;后之继 者,难可胜纪又敕待诏高文进、黄居窠,搜访民间图画。端拱元年,以崇文 院之中堂置秘阁,命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点检供御图书选三馆正本书万 卷,实之秘监以进御。退余藏于阁内,又从中降图画并前贤墨迹数千轴以藏之 淳化中阁成,上飞白书额,亲幸,召近臣纵现图籍,赐宴又以供奉僧元霭所 写御容二轴,藏于阁。又有天章、龙图、宝文三阁。后苑有图书库,皆藏 贮图书之府。秘阁每岁因暑伏曝 聃劐,近侍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图典之盛, 无替天禄石渠妙楷宝迹2 矣。 五代时期画院高手待诏、祗候等也被召入画院,如郭忠恕、黄居案、高文 进、董羽等人。与此同时,皇帝诏令天下进呈名迹,派遣画师于民闻搜访图画。 端拱元年,将所得图书置于崇文院秘阁中收藏,除此之外还有天章阁、龙图阁、 宝文阁、图书库等藏书机构。皇帝参与绘画、书法等文艺之事,与大臣观赏、 品玩,并以绘画赏赐近臣。仁宗时,辽主耶律宗真献以五幅缣画千角鹿图, 1 宋史卷二零二志第一百五十艺文一。 2 天禄、石渠、妙楷、宝迹,皆为收藏书画之所。 6 武汉理j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命张图予太清楼下,召近臣纵观,次日又敕中闱宣命妇观之一1 。图画见 闻志中屡见“上嘉其志,遂以名笔仅百卷赐之”2 。“乃以百卷赐之”3 的记 载。至真宗时,以画四十余轴,赐处士种放,且日:“此高尚之士,怡情之物 , 是亦可见帝之好画也。4 也正是出于历代皇帝的好鉴收藏、世代累积,才会有宋 徽宗时期“秘府之藏,充轫填溢,百倍先朝5 的局面,才会促成宋代绘画发达 繁盛、万物赅备的盛况。 2 2 宋代绘画创作及批评概况 2 2 1 宋代绘画创作概况 中国的绘画,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出现了观念、技法上的巨 大变革,成就了绘域史上的一个巅峰。王伯敏在中国绘画通史中写道:“宋 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 郑午昌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将中国古代绘画划分为四大时期:实用时 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文学化时期。其中文学化时期便是以宋代为开端, 有“一切制作,都与文学互通姻缘”6 之说。 宋代绘画与唐代以及唐以前绘画有着许多不同:人物画开始衰退,花鸟画、 山水画则发展至前所未有的高峰。伯精在论山水画中称:“山水画学,始于 唐,成于宋,全于元。一7 士大夫阶层广泛参与绘画等文艺创作,具有真正意义 的“文入画”8 开始产生。可以说,造成宋代绘画兴盛、与蘸代不同的一个重要 原因是:文人参与绘画的创作与评论。文人阶层的参与不仅直接导致“文人画 观念与理论的产生,而且令宋代绘画呈现出格调高雅、意境高远的精神品质。 1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黄笛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5 月版,p 1 4 3 。 2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忠,黄笛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5 月版,p 1 3 7 。 3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黄苗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5 月版,p 1 3 8 。 4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0 8 年1 月版,p 1 6 4 - 1 6 5 。 5 ( 宋) 邓椿、( 元) 庄肃:画继、画继补遗,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3 年8 月版,p 1 。 6 郑午昌:中国美术史,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 0 0 8 年4 月版,p 5 2 。 7 伯精:论山水画,台湾:学生书局,1 9 7 1 年版,p 6 转引自蒋勋:美的沉思:中国艺 术思想刍论,上海:文汇出版社,2 0 0 5 年8 月版,p 1 7 4 。 5 文人画,要注意区分两个概念,即“文人的画”与“含有文人趣味”的画,这里所指的 是后者。文人参与绘画并非始予宋代,而以追求逸品、崇尚意趣、简淡笔墨的“文入画” 则产生于宋代。 7 武汉理j 二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文人画”风格迥异的“院体画”也很发达。两宋画院发展隆盛,制度完备, 宋徽宗时期科举考试中更是设立“画学,形成了一套符合统治者审美喜好、萎 靡柔媚、周密不苟的院画风格。 关于绘画题材之流变,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古今优劣一文中对艺 术发展趋势作了敏锐精当的判断。 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日:“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 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 古不及近。何以明之? 且顾,陆,张、吴,中及二阎,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 ( 晋顾恺之,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唐阎立德,阎立本,暨吴道子也) 吴生 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 以上皆极佛道人物) 张、周、韩、 戴,气韵骨法,皆出意表( 唐张萱、周肪皆工士女,韩斡工马,戴嵩工牛。或 问日:”何以但举韩干而不及曹霸,止引戴嵩而弗称韩混? ”答曰:“韩师曹 将军,戴法韩晋公但举其弟子,可知其师也。至如韦鉴暨犹子鸥,皆善画马 但取其尤著者明之,难即遍举也。”) 后之学者,终莫能到。故日:近不及古 至如李与关、范之迹,徐暨二黄之踪,前不谢师资,后无复继踵,借使二李、 三王之辈复起,边鸾、陈庶之伦再生,亦将何以措手于其问哉? 故日:古不及 近( 二李则李思训将军,并其子昭道中舍;三王则王维右丞,暨王熊,王宰, 悉工山水边鸾、陈庶工花鸟并唐人也) 是以推今考古,事绝理穷观者 必辨金绘,无焚玉石” 从郭若虚所论比的画家时代来看,所谓“古 ,指东晋到唐,所谓“近”, 指五代到北宋熙宁年间( 1 0 6 8 年) 10 熙宁之后,北宋的一些重要画家如李公麟 等并未包括在内,更遑论南宋画家了。郭若虚虽然对宋代画家涉及范围还不周 全,但其论断已基本符合宋代绘画发展实际。2 郭若虚认为在道释、人物画及牛马画方面,宋代不如前代。理由是晋顾恺 之,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唐代阎立本、阀立德、吴道子等匦家的绘画艺术具 有“纯重雅正,性出天然”的特点,唐代张萱、周畴、韩斡,戴嵩画仕女、牛 马又兼具气韵、骨法,堪作绘画之典范,后世画者,无所企及。在此需要说明 的是,郭若虚“近不及古 的看法只是针对宋代及宋以前绘画总体趋势的比较 而言,并非是对宋代此类绘画价值的全部抹杀。如在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 1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此作“咸宁年闻”。然北宋并无“成宁”年号,郭若虚止 笔 图画见闻忐于熙宁年闯,故当为“熙宁年间”。 2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2 年5 月版,p 7 2 。 8 武汉理1 =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王公士大夫,依仁游艺,臻乎至极者”中“武宗元 条,称其“善画佛道 人物,笔术精高,曹、吴具备一,并记述武宗元潜心学习吴道子佛道画像,刻 意模仿,达到不失毫厘的地步。然武宗元类法吴道子,守其旧风,并无突破也 是事实,故总体而言宋代的道释人物绘画是不如前代的。 在山水花鸟画方面,郭若虚对宋代画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古不及近。 唐代虽有二李将军、王维、边鸾等人,其成就也无法媲美于宋代李成、关同、 范宽。徐熙、黄筝父子身后虽学者众多,如“居案兄居宝,徐熙之孙日崇嗣、 崇矩,滕昌祜 等人也只落得个“政望徐生与二黄,犹山水之有正经也疗 的下场。 郭若虚在论三家山水一文中,称北宋“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同、 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以为王维、李思训、 荆浩皆不及三家,翟院深、刘永、纪真等人即便潜心学习也难继其尘。此外还 有王士元、王端、燕( 文) 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讷等人, “或有一体,或具体而微 ,或只学得皮毛,或另辟门户,相较于李成、关同、 范宽,“犹诸子之于正经矣”。另外,郭若虚对三家山水的风格作了精当的描 述为后人所诚服,其论如下: 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 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 俱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 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画松叶谓之攒针, 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关画木叶,间用墨撮,时出枯梢笔踪劲利,学者 难到。范画林本,或侧或欹,形如偃盖。别是一种风规。但未见画松柏耳画 屋既质,以墨笼染,后辈目为铁屋) 在论黄徐体异一文中,郭若虚对于“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的风格孰 优孰劣作了历史性的公正评论,认为他们各有所长、各言其志,不必强分高下, 并指出两种风格的不同缘于画家身份、志趣、环境的迥异,认为“二者犹春兰 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应该来 兑,徐黄风格优劣之争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入画与院画之争。 宋代沿袭五代谣蜀、南唐之制,设立翰林图画院,画院内设待诏、祗候、 艺学、匦正学、学生、供奉六职。西蜀、南唐的画家大都汇集到了汴京,画家 的政治地位与待遇较之前亦有所提高,至南宋徽宗朝达到最高。画院画家备受 统治者器重,主要职责是配合政治、宗教的宣传组织绘画创作或复制活动,其 9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次是从事专供帝王玩赏的卷轴和屏障壁厩包括建筑饰画的创作。1 他们的作品, 反映了统治者的审美标准,对画家的写实技巧有较高要求,以惟妙惟肖的描绘 绘画对象为目的,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形成了有别于“文人画 的“院 体画”。前文所提到的黄筌、黄居案父子便是画院画家的杰出代表,所绘题材 “多写禁镝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 ,风格以富贵华丽、工巧逼真见称,为当时画 院中之标准,自成一派。沈括对其画风有如下描述:“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 殆不见墨痕,似以轻色染成”3 。画院画家虽身处画院,但画院内外的绘画创作 交流与竞争从未中断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宋代绘画的艺 术成就。 此外,宋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贸易的形成,孟元老在东 京梦华录州桥夜市中记载城中夜市经营“直至三更”,东京梦华录天晓 诸人入市则有“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的记载。商业的繁盛, 市民阶层的扩大,促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反映百姓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可谓其中代表。 2 。2 2 宋代绘画批评概况 宋代绘画批评在重文轻武的国策下、文风盛起帝王率之的形势下得到了大 的发展。各种画史、画理、画谱名目繁多,据谢魏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记载 有1 5 6 篇,其中流传下来的也有1 1 1 篇。4 南宋徽宗宣和年问更有政府组织的大 型编撰工作展开,存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于世。在民闻,爱画、赏画、 懂画、作画之人才辈出,纷纷仿效古贤而立各家文字,画学蔚为兴盛,出现了 一批地域性绘画理论著作,打破了以往以京城为中心记载全国艺术活动的范例, 如益州名画录、 彭州张氏匦记等。另外,画学著作的分类更加精细, 有李成山水诀、丁权竹谱、赵孟坚梅谱、杨简芍药谱等。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诸家文字篇中将他所见闻的诸家文字篇目录 入其中,“自古及近代纪评画笔,文字非一,难悉具载,聊以其所见闻,篇目 1 王朝闻总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 0 0 0 年 1 2 月版,p 3 6 。 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简介,黄茧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卒七,1 9 6 3 年5 月版,p 2 2 。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1 2 月版, p 5 4 1 。 4 辛立娥:从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看宋代藏学的时代特色,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1 0 武汉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次之。凡三十家。”据美术史家俞剑华先生考证,其中十七种如辛显撰益州 画录、徐铉撰江南画录拾遗、胡峤撰广粱朝画目等已经全部佚去, 片语只字亦不可见。文本尚存、作者明确,著作于宋代的有黄休复总画集 但不知是否就是流传于世的益州名画录? 刘道醇所著本朝画评即后世 之宋朝名画评。 宋代重要绘画批评著作还包括有郭思撰写的林泉高致集、米芾的画史、 韩拙山水纯全集、董迪广川画跋、邓椿画继,宣和画谱等。其他 如“赵希鹄之论临摹,沈恬之论画景,赵孟荣之论品学,张怀之论妙用,李澄 叟之论山水,黄庭坚之论墨竹,龚开之论画鬼,罗大经之论画马及革虫,彭乘 之论鉴赏,苏轼、陈造之论写神,及赵孟坚之梅竹谱,释仲仁之梅谱”1 等,都是宋人对于绘画的主张与看法或者称其为绘画美学,皆有传世之价值。 现就宋代绘画美学特点作如下概述: 第一,以气韵生动为要旨。自谢赫以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后,历代论 者多以此论作为评画之优劣的标准。宋代绘画美学依然沿袭此种论调,并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神似”、“神品”、“传神的重要性。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中有“六法之内,唯形似气韵二者为先。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 言:“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日画,而 非画。打“书画岂逃乎气韵高卑”。3 刘道醇宋朝名画录卷首明确指出:“夫 识画之诀,在乎六要而审六长也”4 ,其中“六要”之首便是“气韵兼力”。邓 椿画继杂说论远“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 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 日:传神而已矣! 世徒知 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5 谈到具体用笔技法, 涉及气韵的则有韩拙山水纯全集:“凡用笔,先求气韵,次采体要,然后 精思,若形势未备,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气韵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自 得于其问矣。 “其笔太粗,则寡其理趣;其笔太细,则绝乎气韵。一皴一点, 一勾一斫,皆有意法存焉。若不从古画法,只写真山,不分远近浅深,乃图经 1 郑午吕: 中国画学全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0 8 年1 月版,p 2 0 7 - 2 0 8 。 2 俞剑华:国画研究,南宁:广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 0 0 5 年8 月版,p 5 2 。 3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7 月版,p 1 5 。 4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5 年9 月版,p 4 0 8 。 5 ( 宋) 邓椿、( 元) 庄肃:画继、画继补遗,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3 年8 月版,p 1 1 4 。 1 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焉得其格法气韵哉? 一1 第二,格调高雅,追求“逸 品。以“逸作为绘画高下评判标准始自于 唐代李嗣真,张怀罐作画断书断提出“神”、“妙一、“能”。后朱景玄在 唐朝名画录序中道:“以张怀瑾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 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 2 至此,“神、妙、能、逸”匹 格俱全。至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序中称,“自李唐乾元初至皇宋乾德 岁,其间图画之尤精,取其目所击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离为三卷,命日益 州名画录。”把收录的画家列于“逸格”、“神格”、“妙格”、“能格”之下。将 “逸格”调整至“四格”之首,并对“逸格”作了如下解释“画之逸格,最难 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 意表,故目之日逸格尔。 3 邓椿画继杂说论远中有“至徽宗皇帝,专尚 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的记载。“逸品由朱景玄提出时位居三品之 外,到黄体复时居于“四格之首,此变化显示着在北宋之初,艺术上致力于 发挥笔墨情趣的“文人画”已经渐趋兴盛的阶段了。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一 一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亦不乏“飘逸 、“散逸”、“纵逸”、“野逸”、“逸 笔”、“逸兴”、“逸思”等评语。 第三,重视“常理”,崇尚天真平淡。宋代理学认为万物皆有“理”,而绘 画就应该把对象( 人或者物) 的“理 揭示出来,能否表达、体现“理”成为 论画的重要标准之一,出现了“物皆有理,寓意于物”、“惟在穷理,不求形似” 的理论趋势。因其讲理,而尚真、重活、重生机、重性灵。苏轼在净因院画 记中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 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 画者有不知。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 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 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 5 米芾的美学思想在画史中表达的很清楚, 他对董源的画推崇备至,称其“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 1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 2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 3 同上,p 4 0 5 。 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5 年9 月版,p 6 7 6 。 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5 年9 月版,p 2 2 。 4 温肇桐: 中国绘画批评史略,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2 年5 月,p 4 3 。 5 苏东坡集前集卷三十一,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术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 9 8 1 年4 月版,p 3 6 。 1 2 武汉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格高无与比也。 重视对于“理趣”的表达,有时不惜牺牲对“形似 的要求。宋代画学中 因此也出现了“重理不重形”的态势。董迪御府吴淮龙秘阁评定图书:“观 物者莫先穷理,理有在者,可以尽察,不必求于形似之间也。 1 苏轼认为绘画 如果只追求形似,见识就如孩童般浅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蕈邻”“诗画本 一律,天工与清新”。后世流传的苏轼画作木石图卷将其美学思想表达的淋 漓尽致,画中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枯木与寒石的形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意境高远。 2 3 郭若虚家世考 图画见闻志一书由宋代郭若虚撰写在历史记载中并无争议。然而,郭 若虚为何人? 生平事迹、家世如何? 过去的学者所知甚少。南宋陈振孙直斋 书录解题一书中对他的生平已经弄不清楚。清朝乾隆时期编撰四库全书 收录图画见闻志时也不能确知郭若虚的具体身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 部艺术类中记载:“图画见闻志六卷( 内府藏本) ,宋郭若虚撰,若 虚不知何许人? 书中有熙宁辛亥冬被命劳北使为辅行语,则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