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摘摘 要要 无论是其制定还是执行,套期会计准则一直是各会计准则之中的难点,随着由全球衍 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和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加强而引起的套期保值业务的激增,套期会 计准则的重要性越发突显。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套期会计准则的修订成为了会计界 的热点问题。然而,套期保值业务在我国的应用还不算广,虽然我国有套期会计准则,但 是对此准则的应用并不多见,而且该准则与其他国家的套期会计准则一样,也存在着执行 难度大,适用范围小等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布套期会计准则的国家,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 (下面简称为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广的套期会计准则, 除此之外,二者的套期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一种借鉴与合作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以美 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下面简称为 fasb)与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结合套期会 计准则制定的原理,重点探讨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以及准则在套期关系指定、套期会 计核算以及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三方面的准则演进路线和背景,同时应用博弈论和案例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释,最终为我国的套期会计准则建设提供借鉴。 首先,本文从会计核算和信息有用性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合案例分析,肯定了套期会 计存在的必要性。然后,本文对套期会计准则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套期会计准 则起源于衍生金融工具准则, 是衍生金融工具准则的补充与特例。 与此同时, 本文还对 fasb 与 iasb 所发布的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了整理和介绍,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本 文分别对套期关系指定、套期会计核算以及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三个方面的准则制定依据、 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以及准则的演进情况和背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总结和评价了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 fasb 与 iasb 对套期会计准则修订的最新进展。最后,本文用博弈论 的方法对准则演进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和递推,认为套期会计的主要趋势是简化,套期会计 准则演进的主要趋势是原则化。据此对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修订与执行提出了几点建议, 认为我国套期保值业务市场以及套期会计准则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与国际会计准则 趋同的大趋势下,要保证套期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要加强具体指导,并同时加强技术上 的培训与道德上的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关键词 套期保值,套期会计,套期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 ii research on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problems abstract hedge accounting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complex standard of all in making and executing an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the derivatives developing fast and hedge operations growing rapidly due to the risk manage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revise of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has become a hot spot. even though, the derivative market in china is still under developed, and hedging operations is rarely seen in chinese companies. china has its own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but it is rarely applied and has similar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 to apply and range of application is narrow. america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issue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 (iasb)s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now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the world, moreover, the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the two has the relationship of reference and cooperation, so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the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fasb) and iasb, and try to explain it with game theory and case study. then we will update their movement in the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in china. firstly, we analyzed and emphasized the necessity of hedge accounting from the aspect of accounting and usefulness of information. then we analyz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edge accounting, and think that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origins from derivative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is the supplement and special circumstance of the derivative accounting standard. secondly, we briefly introduced all relative standards and files which issued by the fasb and iasb, paving a way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thirdly, w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bas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including hedge relationship designation, accounting and disclosure, and summarize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fasb and iasb in revising the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es. lastly, w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with the game theory and conclude that the trend of hedge accounting is to be simplified, and the main trend of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is providing principle guidance only. together with the history and states quo of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ose research above, we conclude that we still in a poor lever of hedge market and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development, so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crete guidance, technical iii training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grantee the execute of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of china. keywords:keywords:hedge, hedge accounting, hedge accounting standard, derivatives 学术诚信声明 学术诚信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 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 时 间: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集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集美大学可以 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 者(签名) : 导 师(签名) : 时 间: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本章将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然后介绍本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 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评价。之后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框架并对本文所涉及的主要 名词进行定义界定。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自衍生金融工具出现以来,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规范就一直是会计界的一大难题。为了 充分地反映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及成果,套期会计应运而生,它 采用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进行匹配,从而达到将二者的损益进 行对冲,进而反映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成果。套期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处理 的重要标准,fasb 是世界上最早发布套期会计准则的国家,但套期会计准则也一直是其 所有的准则中难度最高、 也是执行问题最多的一个准则。 从近期各国的会计准则动态来看, 随着全世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关注日益加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 会对套期会计准则的关注也日益加强。 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下文简称 iasb) 为例, iasb 在 2008 年 3 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准则讨论稿中提出要简化当前的套期会计,并列举了一些 备选方案以供讨论;2009 年 12 月 14-18 日,iasb 在伦敦的会议上讨论了对套期会计准则 改革的反馈信息,并讨论了风险管理和风险报告与套期活动报告之间的关系;2010 年 2 月 17 日,iasb 与 fasb 在伦敦举行联合会议,决定共同探讨套期会计问题,特别是如何识 别被套期风险和如何测定套期有效性的问题;2010 年 3 月 3 日,iasb 在伦敦的会议上讨 论了套期会计关系当中对被套期项目的指定问题,提出衍生金融工具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 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同时,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下文简称 fasb) 也开始与 iasb 合作, 开始对套期会计准则进行进一步研究与修订。 一直以来,全球的衍生金融工具都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而套期保值则是衍生金融 工具最常见的功能。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环节里的重中 之重,套期保值则是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现阶段的套期保值业务虽仍然不多, 但是随着世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控制需求的增多,可以预见,我国企 业的套期保值活动将逐渐增多。为了给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有用信息,对 企业套期保值活动的处理进行会计规范显得越发重要。虽然我国财政部于 2006 年正式发 布过正式的套期会计准则,但是,这一部分准则在实务当中的应用极少,并且在应用上存 在着执行难度大,适用性不强等缺点。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套期会计准则的文献不多, 而这些研究也存在时效性不强等不足。对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理清套期会 计准则发展的历史脉络,认清当前套期会计准则的发展形势,把握未来套期会计准则的发 展方向,并最终为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修订、改进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套期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主要是 fasb 和 iasb)研究上,研究的主 要成果是一系列的套期会计准则。总的来说,对于套期会计准则的研究,fasb 与 iasb 都经历了几个相同的阶段,即初始萌芽阶段、披露与列报阶段、确认与计量阶段以及准则 的修订与完善阶段。在套期会计准则研究的初始萌芽阶段,fasb 主要是针对个别套期会 计业务进行初步规范,如外币折算和期货合约业务。而在 iasb 方面,由于 iasb 开始着 手制定套期会计准则时的情况较为特殊,当时 f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和经验,而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组成的衍 生金融工具项目指导委员会也已成立,因此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的萌芽阶段主要是对于 国际套期会计准则制定步骤和策略的规划。在准则的披露与列报阶段,各准则制定机构主 要出台了一些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规范,由于套期保值业务的复杂性,fasb 决定分 两步来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而 iasb 经过讨论与研究,也决定采用这一准 则制定路线。后来,随着套期保值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机构研究的加深,套期会计准则的研 究进入到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 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套期保值业务确认与计量的准则规范, 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并不完美,这些准则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样,对套 期会计准则的研究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准则的修订与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主要包 括对先前的准则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研究新的可行性方案。这一阶段始于 fasb 和 iasb 正式发布各自的套期会计准则之后,一直延续到现在。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 套期会计准则,因此,本部分的内容的详细论述见第三章第二小节。 在学者研究方面, 有的学者对套期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 william h. sackley, michael b. madaris 和 suzanne m. holifield1(1996)认为,sfas80(套期会计准则)并没 有为实务操作提供明确的指导,这个准则的执行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诸多不好的影 响,例如,这些标准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如监管风险(由于对准则的不同理解而带 来的不利的监管风险) 。nahum d. melumad, guy weyns, amir ziv2(1999)研究了由不同 的套期会计准则的要求所带来的对管理层套期决策和对股东财富的经济后果问题,结果表 明,企业在没有执行套期会计准则时的套期决策与执行了套期会计准则之后的套期决策是 不同的,并且,某些公允价值套期的概念会阻止企业进行最优的套期活动;同时他们指出: 长期投资者会更喜欢某些公允价值套期会计的概念,而短期投资者会根据不同的不确定性 来选择采用或不采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 有的学者对已经发布的准则进行了解释与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包括: rossi, alessandro, canpolongo, francesca3等(2002)在文章中发明了一种能够在银行的组合贷款(或借款) 和互换组合交易中能够协助风险管理者认定ias39当中所规定的套期有效性并使用套期会 计的方法。mark a. trombley4(2006)在其写的名为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and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3 hedging一书中,较系统地研究了衍生与套期会计问题,并对 f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 (sfas133)做了详细的介绍。 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套期会计进行了分析, ronnie barnes5(2002) 以 sfas133 为框架,介绍了 3 种可能的会计情形:市价处理(market to market) 、市价套期(market to market hedge)和递延套期(deferral hedge) ,以及在这三种可选择情况下会计信息使用者 所提供的信息的性质,并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来分析各种情况下企业的风险管理政 策的效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市价处理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套期扭曲(hedge distortion) , 但是在市价套期和递延套期情况下将不会发生套期扭曲。最后讨论了这一结论的政策意义 以及论述了在潜在风险暴露可以事后核查的情况下,企业自觉的信息披露将如何减少这些 扭曲的发生。barbara pirchegger6(2004)认为在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fasb 以及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下,企业使用套期会计并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选择权。然后,他从道 德困境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使用套期会计的动力,研究发现,企业是否使用套期会计取决于 企业对总体风险暴露在各期间的分配情况,如果企业的风险暴露在各期间的差异比较大, 那么企业将偏向于应用套期会计,否则,企业将不愿意应用套期会计。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一起,套期会计问题再一次成为讨论的 焦点,有些学者开始再次提出取消套期会计,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证实套期会计实用性的 实证研究:bernadette a. minton, ren stulz 和 rohan williamson7(2009)用实证方法研 究了美国银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贷款进行了套期;结果表明,在调查的 395 家银行当 中只有 23 家银行会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并且其大多数的衍生工具都是用来交易而不是套 期。 argyro panaretou , mark shackleton 和 paul taylor8(2009) 用英国非金融企业 2003-2006 年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国际会计委员会的套期会计准则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为: 新准则的实施降低了衍生工具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针对准则的修改问题,还 有一些机构也发表了意见,如:esbg(european savings banks group) 9 (2010)发表了其 对于 iasb 要修订的 irs39 号准则中的套期会计准则中的组合套期的意见,提出了“银行 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应该被考虑进套期会计准则当中;核心存款应该被允许纳入被套期 项目当中;只有市场可分散风险才应该被允许采用套期会计”等观点。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套期会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最早的一篇文献是李荣林10于 2000 年的题为 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的文献,文章探讨了套期会计准则的 经济后果问题,认为:如果衍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那么可以使财务 报告的信息更具透明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但是,如果将现金流量套期的衍生工具公允 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 则会出现其他综合收益和股东权益随着衍生工具公允价值 的变动而波动的现象,尤其是当衍生工具的市场价值变动很大时,就会出现综合收益和股 东权益的巨大波动。此后,研究套期会计的文献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4 方面: 较基础的研究表现在对套期会计的定义研究以及对 fasb、 iasb 和我国的套期会计准 则的比较和解读。有的学者对套期会计的定义进行了论述与评价,并将套期会计的具体内 容进行分步和分层讨论,认为套期会计具体包括套期关系指定、套期有效性评价、套期会 计核算以及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几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对 fasb 和 iasb 的主要套期会计 准则(sfas133 和 ias39)对上述内容的规定进行了简要介绍,这些学者包括:石本仁, 洪泓11(2005) 、方周文、黄金旺12(2006) 、史玉光13(2007) 。这些研究为我们正确理 解套期会计的定义、 fasb 和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及其制定背景提供了资料、 也为我们深 入研究美国套期会计准则以及国际套期会计准则垫定了基础。 李艳、刘文娣14(2007)和吴小蕾15(2008)对美国套期会计准则和国际套期会计准 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套期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评价。这些研究为我们 发现并认清国际套期会计准则与美国套期会计准则之间的共有问题提供了依据。 较为深入的分析表现为探讨套期会计准则的制定原理以及准则应用的实例分析。郝振 平、付平平16(2001)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套期会计准则制定的思路、实施套期会计的理 由以及对不同套期类型进行区分的原因。付平平17(2001)在另一篇文章中对套期会计的 关系认定、会计核算、有效性评估以及披露的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李继志18(2009)比 较了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联系与区别,并探讨了如此区分 的原因。还有一些学者对套期会计准则的执行进行了实例分析,这些学者包括:胡群英19 (2007)对公允价值套期会计的账务处理进行了实例分析;彭萍20(2007)对我国将开放 的股指期货套期会计的账务处理进行了一些实务的探讨;张金松21(2007)对境外经营净 投资的套期会计处理进行了实例分析;彭屹松22(2007)对套期有效性的评估方法进行了 实例分析。以上文献为我们深入了解套期会计的具体内容,同时理解并进一步研究套期会 计准则问题垫定了基础。 有学者对现行套期会计准则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在这一部分研究当中,对于 套期会计准则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类观点: 首先,有一些学者对套期会计准则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认为套期会计准则存在执行的 主观性太强,容易被管理当局操纵;准则制定复杂,实施难度大、成本高、实施效果不理 想;准则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及有损于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反映等问题。这 些学者包括: 衷雅琴, 陈华23(2003) 、 宋菲24(2007) 以及康莹、 杨成文、 刘龙海25(2009) 。 其次,有一些学者未直接质疑准则的科学性,但是列举了一些套期会计准则面临的问 题。宋本强26(2008)认为是套期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套期会计准则的复杂性,而没 有提到是因为准则制定的不科学而导致的套期会计准则执行难。傅荣27(2009)研究了未 确认的确定承诺的归属问题,认为套期会计准则中的诸多规定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 研究和改进。黄世忠、王建峰、叶丰滢28(2004)对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利用“隐含期 权套期、固定支出互换套期”等策略,掩盖了大量公允价值波动和套期损失,达到了减少公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5 司收益波动的目的,并认为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其中包括套期 会计规范。 最后,有较多的学者还是对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表示肯定,其中包括:沈绍桢、顾郁 枫29(2005)认为 ias39 体现了配比原则,可以规避非管理性的损益波动,特别是能帮助 上市公司在保证公允性的前提下保持稳定上升的每股收益。虎月姝30(2007)认为虽然我 国新套期会计准则下的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方法复杂,企业要承受较高的编报成本并面 临较高的技术实施难度,但是实施套期会计能够使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避险中发挥的积极 作用得到体现,最终能够保障企业套期活动有序进行。王莉、张斌31(2008)认为现金流 量套期会计的使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虽然它给了企业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但是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解决。孙晓民、汪裕川32(2009)认为虽然利 率风险组合套期应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虽然存在“组合中资产提前偿付权的存在会导致难 以证明套期的预期有效性、将净头寸指定为被套期项目不符合预期高度有效的要 求、将活期存款作为被套期项目时套期不可能预期有效、调整组合中各单个项目账面 金额及摊销该调整额的工作量太大”这四个难点,但是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很好地解决了 这些问题。魏建芳33(2009)认为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解决了套期活动会计处理中存在确 认时间不一致和计量属性不统一这两方面的问题,能够使套期活动在财务报表中客观地披 露。施用进34(2009)认为套期会计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风险敞口套期保值业务会计的 有效手段。 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不同角度对套期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当中,有的学 者从会计理论的角度对套期会计进行了分析, 如方周文35(2008) 分析了套期会计的目标、 对象、确认、计量和披露之后认为,套期会计是一门会计学科,而非一种方法,并以此为 基础构建了一个套期会计理论体系。有的学者对一直在讨论的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如潘潇湘36(2007)认为在完全公允价值模式下,除了预期交易在内的套 期,套期会计均无存在的必要,我们只需要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即可。还有一些学者对现行 套期会计准则的执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如白云罡37(2008) 基于新准则和企业实务的需要, 探讨并设计了一套现金流量会计的“订单”核算模型。马悦38(2009)分析了全面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设想,如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处理当中,另设置一个反 映未实现损益的科目,将套期工具在各期期末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影响列入此科 目,在“其他全面收益表”中反映,等被套期的承诺或预期交易发生时再转入损益表。这 些研究,为我们理解套期会计准则相关问题、并进一步改进套期会计准则提供了资料。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方面,国内有比较多的研究,研究也比较全 面和深入,然而,对套期会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此类研究当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现有的文献只是单独介绍 fasb 或 iasb 所发布的现行的某个准则,没有意识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6 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探讨。笔者认为,fasb 与 iasb 在套期会计准则问 题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 这在二者发布的准则当中都有提到, 因此, 将 fasb 与 iasb 发布套期会计准则的路线结合起来,再结合二者准则修订的社会与经济背景来研究国际上 主流套期会计准则的演进,有利于我们了解套期会计准则演进的路线,明确当今国际上套 期会计准则所处的形势,从而进一步把握套期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次,对套期会计准则问题进行研究的材料不够全面。现有的多数文献都只是研究 fasb 的第 133 号和 iasb 的第 39 号准则,却没有结合二者发布的一些草案和其他资料。 以美国的套期会计准则为例,自从第 133 号准则(套期会计准则)发布以来,虽然 fasb 还未正式发布新的准则来替代它,但却发布了一些修改草案和一些执行问题讨论稿,将这 些文件纳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看到准则制定过程中的问题。此外,金融危机以后,套期会 计准则已经多次进行修订, 而现有的文献还只是研究 fasb 的第 133 号和 iasb 的第 39 号 准则,对修订后的情况并没有涉及,时效性不强。 第三,国内的研究大多数只是限于对套期会计准则的比较、解释与应用指导方面,没 有深入研究套期会计准则制定与后续修订的理论依据和背景变化。在套期会计准则当中, 有一些规定有其相应的理论依据,但是还有一些硬性的规定并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而是 准则制定方因为某种特殊的环境原因或是其他原因而做出的规定,这些规定有一些是不合 理的,并且是导致套期会计准则执行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文献当中,并没有涉及对 这些套期会计准则制定和演进的背景和原因的探讨。 最后,现有的文献对套期会计的研究仍然只限于会计理论方面的探讨,没有和其他学 科相结合。将套期会计问题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能够使拓宽套期会计问题的研究视角,也 有利于我们从多角度透彻理解套期会计问题。 1.3 论文结构概述 1.3 论文结构概述 本文以 fasb 和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演进为主线,以 sfas133 为起点,并以套期会 计准则制定的关键内容(如套期关系指定、套期分类、套期有效性评价等)为分割点,对 套期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论探讨,同时阐述套期会计准则在上述各个内容方面所经 历的主要变化,以求揭示套期会计准则完善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最后对 fasb 与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并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解释,最终为我国套期会计 准则的制定、改进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具体结构图如图 1.1 所示: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7 1.4 名词定义界定 1.4 名词定义界定 1.4.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定义界定 1.4.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定义界定 衍生金融工具是与传统的金融工具相区别,以传统的金融工具(如货币、债券和股票 等)为基础而创新出来的金融工具。fasb 在第 115 号会计公告中将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 “远期、期货、互换或期权合同及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产生后,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企 业当中应用的普及,加上其特有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使企业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在 会计上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进行反映和控制变得十分重要。衍生金 融工具会计就是对企业所从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进行恰当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 计核算与披露方法。这种会计方法与传统的会计方法不同,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未来 的合约,并且其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因此其会计计量只能采用公允价值作为其计 量属性、在合约签订时就要确认为企业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同时在合约存续期间需要不断 地确认和调整其账面价值。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指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为了规范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 引言 套期会计准则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套期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 套期关系指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 套期会计核算 套期会计准则修订的最新进展与评价 fasb 与 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演进历史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图 1.1 论文框架图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8 会计计量报告而正式发布的统一的计量规则,包括其他准则当中涉及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核算与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准则,不包括后来针对准则执行问题所发布的准则解释以及为 制定准则而发布的草案和征求意见稿。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西方财务会计界就开始研 究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核算与报告方法。 fasb 所发布的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有: sfas52 (外币折算) 、sfas80(期货合约会计) 、sfas105(有关金融工具表外风险和集中化信用 风险的信息披露) 、sfas10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 、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 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sfas137(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sfas138(衍生 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sfas 149(对 no.133 的修订) 、sfas 155(某些混合 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对 no.133 和 no.140 的修订)以及 sfas161(衍生金融工具和套 期会计的披露对no.133的修订) 。 iasb的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包括ias32 (金融工具 披露与列报)和 ias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当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规范部分。 1.4.2 套期会计与套期会计准则的定义界定 1.4.2 套期会计与套期会计准则的定义界定 对于套期会计的定义,各学者的表述不同,但是主要的思想是相近的:harold bierman jr39(1991)认为,套期会计是为了解决套期活动所产生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形成的 利得和损失在确认时点上存在不配比这一问题而运用的一种特殊的会计处理。mark a. trombley3(2006)认为,套期会计是一种会计方法,它会导致由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收 益或损失与被套期项目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陈小悦等人38(2001) 认为,套期会计就是使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相互冲抵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变动能够同 时计入会计盈余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用于套期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 为资产或负债,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方周文,黄金旺9(2006)认为,套期会计是将 具有相关关系的两项交易合并处理的一种特殊会计,它允许经济实体同时在当期损益中确 认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以及被套期项目的损失或利得,而不必按照通常的会计法规要 求,分别确认两项交易。傅荣24(2009)认为,套期会计解决的是套期活动的会计确认、 计量与报告问题。综上所述,套期会计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包 括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其次,套期会计不同于其他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它 涉及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交易的匹配问题。 套期会计准则是由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所制定并正式发布的对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 处理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执行规则,包括其他相关准则当中对套期会计进行规范的准则 部分,不包括后来针对准则执行问题所发布的准则解释以及为制定准则而发布的草案和征 求意见稿。 f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主要有 sfas133、 sfas137、 sfas138、 sfas149、 sfas155 和 sfas161 等。sfas133 是一个全面阐述套期会计的综合性准则。sfas137、sfas138、 sfas149、sfas155 和 sfas161 是正式发布的对 sfas133 的修订准则。iasb 就套期会计 没有发布独立的准则,关于套期会计的具体内容都包含在第 32 号以及 39 号准则当中。因 此,iasb 的套期会计准则一般是指 ias32 和 ias39 当中规范套期保值业务的相应部分。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9 第 2 章 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第 2 章 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套期会计产生以来,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一直是套期会计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之 一,也是论文进行下一步讨论的前提,本节将从会计核算以及信息使用的角度进行论述,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并强调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2.1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2.1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套期会计通过区别于处理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金 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够避免由于套期工具以及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 动在确认时间点上的脱节,将二者的“对冲”在同一会计期间恰当地反映,进而能够更好 地体现经济业务的实质。笔者将用以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假定 a 公司预计将在 2011 年 1 月 30 日销售一批甲产品。 为规避与该预期销售有关的 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公司于 2010 年 9 月 1 日买入了一项衍生工具合同 x (如在期货市场上 买入相应的 5 个月后的甲产品合约) ,且将其指定为对该预期产品销售的套期工具。衍生 工具 x 的标的资产与被套期产品销售在数量、价格变动和产地等方面相同。2010 年 9 月 1 日,衍生工具 x 的公允价值为零,商品的预期销售价格为 1000 万元。2010 年 12 月 31 日, 衍生工具 x 的公允价值上涨了 25 万元,预期销售价格下降了 25 万元。 假定现有两个方案以备选择。方案一:如果 a 公司不采用套期会计,在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则会将衍生工具 x 公允价值的上涨计入当期损益, 而对甲产品的预期销售价格变动 不做任何会计处理,从而使得企业的本期利润增加了 25 万元。方案二:如果 a 公司采用 套期会计,则会将衍生工具 x 的公允价值变化计入权益当中,对预期交易商品价格变动不 做处理。这样的会计处理对公司本期的利润则不会产生影响,待套期活动发生时,再将原 计入权益中的 x 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值转出,与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形成的损益进行抵消。 可以看出,两种方案产生的会计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方案一增加了 2010 年的年度收益 25 万元。但是从理论上讲,衍生工具 x 合同是因为甲产品的预期销售才存在的,因此,其 引起的利润变动的结果应该与甲产品的销售同步。因此,方案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套期保 值业务与被套期项目现金流量同步对冲(即套期)这一经济实质。 2.2 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2.2 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套期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出发,套期会计的采用能够更好地提供信息使用者所 需要的信息,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 套期会计的采用能够提供更真实的利润信息, 从而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管理能力, 以便于资产委托方对其业绩进行考评。以上述案例为例,假定企业本年在调整衍生金融工 具价值变动损益之前的利润为亏损 20 万元,如果企业不采用套期会计,那么企业本期的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10 利润将会变成盈利 5 万元。这样,在委托方看来,其委托给受托方的资产于 2010 年度在 受托方的管理下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并产生了增值。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受托方的风险管 理策略的目的在于防止 2011 年 1 月 31 日的甲产品销售利润的减少, 而并非防止 2010 年底 的利润减少,对于 2010 年度来说,受托方的真实经营结果应该仍然是亏损 20 万元,而不 应该受到套期工具的损益波动影响。 其次,套期会计的采用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企业风险信息,从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客 观评价企业所面临的综合风险状况。假定 a 公司 2010 年 9-12 月份在未使用套期会计时候 的利润分别为 10 万元、15 万元、12 万元和 17 万元。衍生金融工具 x 在 9-12 月末核算时, 价值变动分别为-2 万元、1 万元、-3 万元、6 万元。如果采用套期会计,衍生金融工具(套 期工具)的损益将在权益中递延,待 2011 年 1 月末与甲产品的利润进行对冲,那么企业 9-12 月份的利润将仍然为 10 万元、15 万元、12 万元和 17 万元。而如果不使用套期会计, 按照正常的会计计量程序,衍生金融工具的损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那么企业利润的波 动会变成 8 万元、16 万元、9 万元、23 万元,方差为2=146,比使用了套期会计的情况 下(2=29)的波动要剧烈很多。如果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的话,那么将会 造成企业利润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存续期间大幅度的波动,这样的波动在企业的利润表上 反映出来,不但会造成企业利润波动风险加剧的假象,而且有可能会遭到厌恶风险的投资 者的规避,而使用套期会计则不会出现此类情况。因此,采用套期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企 业风险信息。 第三,套期会计能够提供更加贴切的企业资产状况信息,以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套期保值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采用套期会计可以在正确的 期间将此类影响反映出来,从而使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企业资产状况更加贴合实际。企业资 产的净现值是企业资产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资产委托方在考察企业状况以及受托方 经营管理能力时需要重点考察的因素。资产的净现值主要是通过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以相 应的资本成本折现而来,每一期间的现金流量的差异,都将会导致该资产净现值的差异。 套期会计的采用将企业资产的现金流量调整到正确的会计期间,避免了对企业资产净现值 的扭曲。例如,假定企业的资产 a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 10 万元、20 万元、30 万元、40 万元、50 万元,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使企业的加 工成本上升,因此资产 a 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会产生波动,如果企业对能够预计到的价格 波动部分进行套期,将原材料的远期价格锁定,那么 a 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性将大 大上升,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 a 的净现值的计算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在此基础上,由于 在这一时点采用的计算数据为考虑了套期因素的净现金流量,因此在后续期间进行会计核 算时也应该将这一情况反映出来,如果在计算取数的时候考虑了套期保值因素,而会计核 算对这一情况不予考虑,那么会计数据则已经失真,导致会计上的现金流量与估算企业资 产净现值以及真实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不一致。因此,综上所述,套期保值业务能够通过影 响企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来影响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而套期会计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企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11 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反映更加真实的资产状况信息。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会计核算的公允性还是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套期会计的存 在都是一个更优的选择,因此,套期会计的存在十分必要。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故障案例汇编与解决方案指南
- 企业激励员工宣誓词及团队管理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南
- 基础设施建设拆迁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樱桃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三网融合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美容行业专用清洁剂市场增长预测报告
- 体验停车活动方案策划
- 小吃营销活动方案
- 异型墙体施工方案
- 2025年船舶租赁合同协议书模板
-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注册兽医《兽医临床诊疗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测试专项训练(含答案)
- 2025宁夏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230人(1号)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汉中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及选聘事业单位人员(54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系统高校“优才计划”招聘68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周期学业能力评鉴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品牌情绪与增长白皮书
- 2025年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 防爆弹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