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水生生物学专业论文)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摘要 海分枝杆菌(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m a r i n u m ,m m a r i n u m ) 为一种腐生性非典型分 枝杆菌,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国,它存在于海水、淡水中,为接触感染。随着对海洋 的开发利用,人、鱼共患的疾病存在潜在的危险性,目前已有许多关于海分枝杆 菌对人类感染的病例报道。海水养殖人员、海洋捕捞人员、渔民以及观赏鱼养殖 人员等,感染的几会明显增加。本文从感染的病变组织中分离到分枝杆菌菌株, 通过对其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再次感染斑马鱼和实验鼠以及分离细菌致病性蛋 白的实验,进行致病机理的研究。 ( 1 ) 分枝杆菌的分离试验:从人感染的脓液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的分枝杆 菌( r 1 ) ,以及从活体的蟹体表分离到的分枝杆菌( y 1 0 ) ,分别与标准海分枝杆菌 菌株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培养菌落的对光反应,即产生黄色反应菌落、对9 种药 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抗酸染色特性、化学反应特性,以及构成菌株壁蛋白质的 分子量大小均表现出一致性,说明这三种分枝杆菌菌株的基因来源有共性。 ( 2 ) 斑马鱼的感染试验:选择健康的幼斑马鱼6 0 条,随机选取3 0 条,每 1 0 条为一组,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o 1m l 液体的y 1 0 、r 1 和标准海分枝杆菌菌 液,分别放置于2 8 恒温的水箱中养殖,观察斑马鱼的生存情况。腹腔内注射 0 1m l 海分枝杆菌菌液,3 0 条斑马鱼相继在7 天内死亡。从死亡的斑马鱼尸体 上可以看到受感染的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变成暗棕红色,打开腹腔可以看到坏死 组织,从病变组织中已经分离、培养到海分枝杆菌的致病菌株。 ( 3 ) 小鼠和大鼠的感染模型建立:分别选取1 2 只健康鼠,随机分成实验组 和对照组。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实验组又分成实验组a 、b 和实验组c 。实 验组a :经鼠的尾静脉注射分枝杆菌菌液;实验组b :经鼠的腹腔注射分枝杆菌 菌液;实验组c 经消化道感染。对照组鼠给予经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 水做对照。感染第1 周后,重复感染一次,第8 周采取其尾静脉血分别进行细胞 因子(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一g a m m a 和肿瘤坏死因子一a l p h a ) 、免疫球蛋白( i g a 、i g g 和i g m ) 、c 反应蛋白和补体( c 3 和c 4 ) 的检测。细胞因子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 e u s a ) :免疫球蛋白、c 反应蛋白和补体的检测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测定。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海分枝杆菌对昆明鼠有致病性,从尸体解剖病理切片标本中可以看到明显的 肉芽肿斑块,肉芽肿包含大量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物。感染2 周后的小 鼠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检测结果,实验组a 和b 小鼠在感染期间血清中白 细胞介素i l 2 、i l 4 、i l 1 0 、i l 1 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与实验组c 和对照组小鼠比较有明显的增加,i l 4 和i l 1 0 增加的更加明显。几2 和i l 1 2 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i l 4 和i l 1 0 与实验组c 和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补 体检测:实验组a 、b 和c 组之间,c 3 、c 4 、c r p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0 5 ) ,实验组a 、b 和c 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仁3 8 8 2 5 8 , p 0 0 5 )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b u t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g r o u pca n dc o n t r o lg r o u p ( p o 0 5 ) i l - 4a n di l 一10w e r em o r e i n c r e a s e dc o m p a r e dw i t hi l - 2a n di l 一12 ( p 0 0 5 ) t h e r ew e r es t a t i s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i li l 4a n di l - 1 0i ng r o u paa n db ,ca n dc o n t r o lg r o u p ( p 0 0 5 ) b u tt h e r ew a ss t a t i s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b e t w e e nt r i a lg r o u pa n dc o n t r o lg r o u p ( p 0 0 5 ) i nt r i a lg r o u p sa ,ba n dc w h i l et h e r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b e t w e e nt r i a lg r o u pa n dc o n t r o lg r o u p ( p 0 0 5 ,为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与实验组c 和对照组小鼠比较有明显的增加,i l - 4 和i l 1 0 增加的 更加明显。i l 2 和i l 1 2 与实验组c 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i l - 4 和i l 1 0 与实验组c 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 二) 补体和c 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 三组实验大鼠血清中补体的检测结果见表2 。 表2 大鼠血清中补体检测结果( m g d 1 ) t a b 2t h ec o m p l e m e n tr e s u l t si nb l o o ds e r u mo fr a t ( m g d 1 ) 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知,试验组a 、b 和c 之间,c 3 、c 4 、c r p 的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 - - 0 7 2 1 8 1 ) ,p 0 0 5 。实验组a 、b 和c 组与对照组之 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 3 8 8 - 2 5 8 ,p 0 0 5 )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4 3 4 实验讨论 4 3 4 1 细胞因子 4 3 4 1 1 丫- 干扰素( i n t e r f e r o n 丫,i f n 吖) 1 9 5 7 年i s a a c s 和l i n d e n m a n n 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 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己 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 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来源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学 活性的差异,可分为a 干扰素( m t e r f e r o na ,i f n a ) ,p 一干扰素( i n t e r f e r o np ,i f n - p ) 和 r 干扰素( i n t e r f e r o n 丫,i f n - y ) 。 1 9 6 5 年w h e e l o c k 等首先在p h a 刺激的白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具有i f n 样 抗病毒物质,但在p h = 2 条件下即失去抗病毒的活性。1 9 7 3 年y o u n g e r 和s a l v i n 发现来自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一种i f n ,但抗原性不同于以往发现的i f n , 遂命名为i i 型i f n ,1 9 8 0 年统一命名为i f n 吖。1 9 8 1 年g o e d d l e 等将i f n 吖基因 克隆成功。 ( 一) i f n 吖的产生:主要由活化t 细胞产生,在小鼠由t h l 亚群产生。当 抗原、p h a 或c o n a 刺激后t 细胞分泌i f n 吖,通常与i l 2 的产生相一致。目 前认为巨噬细胞活化因子( m a f ) 的主要活性存在于i f n 吖中。此外,活化n k 细 胞也可产生i f n 丫。 ( 二) i f n - 丫的分子结构和基因:人和小鼠i f n 吖基因分别定位于1 2 号和1 0 5 9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号染色体,在d n a 水平上i p 3 q 吖基因与i f n a p 基因无同源性。人和小鼠i f n 吖 在d n a 水平上有6 5 左右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只有4 0 左右。小 鼠成熟i f n 吖分子由1 3 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人i f n - 丫成熟分子由1 4 3 个氨基酸 组成,糖蛋白以同源双体形式存在,分子量为4 0 k d a ,其生物学作用有严格的种 属特异性。 ( 三) i f n - 7 受体:人i f n y 受体基因定位于第6 号染色体,小鼠在第1 0 号染色体。i f n - 7 受体分布广泛,受体阳性细胞每个细胞约表达1 0 0 - - 一1 0 0 0 个受 体。裸肽分子量5 0 k d a ,糖基化后9 0 k d a ,其n 末端与i f n a b 受体有一定的同 源性,具有种属特异性。 i f n - q 受体为穿膜糖蛋白,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分别有2 2 8 、2 2 1 和 2 2 3 个氨基酸残基,从胞膜外区结构特征来看,属于细胞因子受体干扰素受体家 族,最近命名为c d w l1 9 。i f n 吖与受体结合后可活化多种i f n 吖调节的基因。 目前已知,i f n - 7 刺激后至少有2 0 种蛋白被表达,其中1 2 种是i f n 刺激后所特 有的。这种表达是由于活化特异的d n a 结合蛋白使其从胞浆移位到胞核,如干 扰素刺激的基因因子2 ( i n t e r f e r o n - s t i m u l a t e dg e n ef a c t o r2 , i s g f 2 ) 和y - 干扰素激活 因子( g a m m a - i n t e r f e r o na c t i v a t i o nf a c t o r , g a f 或s t a t 9 1 ) 结合到i f n 基因启动子中 两个称之为丫干扰素活化点( g a m m a - i n t e r f e r o na c t i v a t i o ns i t e ,g a s ) 和干扰素刺激 的反应元件( i n t e r f e r o n - s t i m u l a t e dr e s p o n s ee l e m e n t ,i s r e ) 的位置上。i f n - 7 可促进 h l a b 、h l a d r 、i p 一1 0 、p 1 激酶和2 - 5 a 合成酶的合成,其中p 1 激酶可能抑 制病毒蛋白的翻译,而2 - 5 a 合成酶则可裂解病毒r n a 。 ( 四) i f n y 的生物学活性:i f n 吖生物学作用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人i f n 吖只作用于人或灵长类动物的细胞。 ( 1 ) 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 胞、星状细胞等m h ci i 类抗原的表达,使其参与抗原提呈和特异性免疫的识别 过程。此外, i f n 吖可上调内皮细胞i c a m 1 ( c d 5 4 ) 表达,促进巨噬细胞f c l , r 表达,协同诱导t n f 并促进巨噬细胞杀伤病原微生物。 ( 2 ) 促进l p s 体外刺激小鼠b 细胞分泌i g g 2 a ,降低i g g l 、i g g 2 b 、i g g 3 和 i g e 的产生;抑制由i l 一4 诱导的小鼠b 细胞增殖,i g o l 和i g e 产生以及f c e r i i 表达;促进s a c 诱导的人b 细胞的增殖。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 3 ) 协同i l 2 诱导l a k 活性,促进t 细胞i l 2 r 表达。 ( 4 ) 诱导急性期蛋白合成,诱导髓样细胞分化。 i f n 吖作为t h l 型细胞因子对有机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当有机体受到致病 菌的感染时,i f n - q , 的分泌会增加。我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受到海分枝 杆菌的感染后第8 周,血清中i f n 吖的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 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说明t n f n 在抗海分枝杆菌的作用方面并非是主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在抗 肿瘤方面发挥有效的生物学作用。保护机体免于肿瘤的发生,抑制肿瘤细胞、或 杀伤肿瘤细胞。t n f a l p h a 作为一种炎症性细胞因子,h w a n gs a 等认为促炎症 反应因子t n f a l p h a 的分泌在分枝杆菌感染的小鼠是受到限制的,以免造成组 织病理学的改变。r o t t m a nm 等研究认为i f n g a m m a 和t n f 在控制小鼠感染 分枝杆菌方面是重要的因素,它们控制分枝杆菌的迟缓的生长。i f n g a m m a 受 体或耵师一a l p h a 受体缺陷的小鼠,肝脏和脾脏的损伤明显。b h a t n a g a rs 等研究 认为b c g 感染的小鼠,分枝杆菌的成分抗原,1 9 k d 的脂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可 以产生t n f a l p h a ,与我们的研究相一致。 4 3 4 1 3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s l l 2 r ) 细胞因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 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 的变化。i l 2 r 为i 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其受体有游离的形式即可溶性细 胞因子受体( s l l 2 r ) 。s l l 2 r 可作为相应细胞因子的运载体,也可与相应的膜 型受体竞争配体而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大鼠外周血清 中s l l 2 r 水平明显增高,说明大鼠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与对照组比较 s l l 2 r 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 c h un h 等研究认为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血清中s i l 2 r 的分泌会增加, 应用i l 2 治疗后分泌会减少。l a w ns d 等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引起s l l 2 r 分泌增加,合并h i v 病毒感染后分泌降低,可能是t 淋巴细胞的激活受到损害, c d 4 淋巴细胞的消耗有关。而t a d a a 却认为s l l 2 r 水平在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性疾病,血清中的分泌是增高的,新近的感染会更高,s l l 2 r 水平与c 反应蛋 白水平和血沉呈现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 活性的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可以导致s l l 2 r 分泌水平的下降。m o n t e sj 等提出 s i l 2 r 水平与初始和记忆t 细胞亚群无关。 4 3 4 1 4 补体和c 反应蛋白 补体系统( c o m p l e m e ms y s t e m ) 是由3 0 多种蛋白分子所组成,是迄今所知 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统( 1 i m i t e dp r o t e o l y s i ss y s t e m ) ,根据各成 分的功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共1 4 个蛋白分 子。即c 1 ( 含三个亚组分:c l q 、c l r 和c l s ) 、c 4 、c 2 、c 3 、c 5 、c 6 、c 7 、c 8 、 c 9 、b 因子、d 因子和p 因子。其中c 1 、c 4 和c 2 仅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活化; b 因子、d 因子和p 因子仅参与替代途径的反应;c 5 9 则为上述两条激活途 径共同的末端效应序列。第二组为调节与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分子,包括:c 1 抑制物( c i i n h ) ,c 4 结合蛋白( c 4 b p ) 、膜辅助因子蛋i 刍( m c p ) 、促衰变因子 ( o a f ) 、蛋白s ( p s ) 、h 因子、l 因子、血清羧肽酶n 、s 蛋白、c d 5 9 、s p 4 0 4 0 及同种限制因子( h r f ) ,又称c 8 结合蛋白( c s b p ) 。第三组为补体的受体分子, 有c l q 受体( c l q 鼬、i 型补体受体( c r l ) 、i i 型补体受体( c r 2 ) 、型补体受体 ( c r 3 ) 、i v 型补体受体( c r 4 ) 、v 型补体受体( c r 5 ) 、h 因子受体( f i x - r ) 及c 3 a 受 体( c 3 a - r ) 和c 5 a 受体( c 5 a r ) 等。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绝大多数补体固有分子均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中, 当受到某种激活剂作用后,即出现一系列级联反应,各种补体固有分子依次活化, 最终产生溶细胞性效应。补体分子在活化过程中,可不断形成具有酶活性的中间 复合体( 如c 4 b 2 a , c 4 b 2 a 3 b ,c 3 b b b 及c ( 3 b ) n b b 等) ,裂解有关的补体分子产生多 种活性肽和蛋白片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但补体系统的级联活化反应,又 受着各种调节分子的严格控制,借以限制补体活化的程度及维持体内补体水平的 平衡。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吞噬和溶解靶细胞。因此,是机体免疫防御 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外来抗原的侵害,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 作用。但另方面,在一些非免疫性因素的刺激下,补体系统的活化又可产生炎 症反应,并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因此,补体既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是生理性的防御物质,又是造成病理性损伤的介质。 8 0 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已对绝大多数补体分子的基因 克隆成功,并揭示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从而为研究补体系统各成分的 结构及功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血清补体c 3 ( c o m p l e m e n t3 ,c 3 ) ,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分子量 为1 9 5 k d ,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在c 3 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成c 3 a 和 c 3 b 二个片断,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补体c 3 作 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移 植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补体c 4 ( c o m p l e m e n t4 ,c 4 ) ,由肝脏、吞噬细胞合成,分子量为2 1 0 k d , c 4 作为c 1 酯酶的底物,在m 9 2 + 的参与下,c 4 裂解为c 4 a 和c 4 b 二个片断, 参与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海分枝杆菌感染大鼠后,引起大鼠血清中补体c 3 、 c 4 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1 ) 。说明补体c 3 、 c 4 在防御海分枝杆菌的感染方面起到对有机体的保护作用。 c 反应蛋白( c - r e a c t i v ep r o t e i n ,c r p ) ,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 多糖发生 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和免疫调理作用。c 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分子量1 2 9 k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课件开场
- 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年度综合能力评估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护理服务创新资格认证
- 2025第二人民医院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考核
- 唐山市人民医院微生物标本规范采集与送检考核
- 2025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教育系统赴高校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6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上海市人民医院超声报告质量考核
- 2025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招聘内分泌科医师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邢台市中医院朊病毒污染器械处理考核
- 2025贵州省民族研究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颈肩腰腿痛门诊诊疗课件
- 做有梦想的少年+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财务内账表格大全-出纳实 用模板
- 糖尿病护理操作规范手册(2023修订)
- 中小学古诗词竞赛题库合集
-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 人民陪审员刑事培训课件
- 2025年陕西音乐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大纲
- 2025至2030拖拉机市场前景分析及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年平面图形的画法说课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