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ppt 111)_第1页
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ppt 111)_第2页
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ppt 111)_第3页
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ppt 111)_第4页
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ppt 1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导言,国富论中,斯密写道:我们期待得到晚餐,不是根据屠夫、酿酒商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因为他们都关心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他们的仁慈,而是他们对自己的爱;从来也不用向他们说我们需要什么,只要向他们说什么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市场经济中的协调机制(价格体系)被亚当斯密描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指导着每个人都能按照对社会有利的方式进行决策:每个人都力求运用他的资本,生产出最大的价值。一般而言,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促进多少。他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所得。正是这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实现着他自己并不打算实现的目标。通过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能够,与有意去促进相比,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益。,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一基本经济问题1稀缺(Scarcity)人类社会面临两个基本事实:一是资源有限;二是需要无限;稀缺是指人类拥有的有限资源相对于自己无限需要所表现出的短缺性质。稀缺是普遍的,个人、家庭、企业、国家。过去、现在、未来?稀缺程度是有差别的;不同资源的价格差别。知识经济?,2抉择与基本经济问题,面对稀缺,人类必须作出抉择。即用有限的资源选择满足部分最为重要和迫切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What;(2)如何生产How;(3)为谁生产ForWhom;选择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经济实质。,3资源配置与经济机制,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作出理性的抉择,以便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就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总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中进行的,是由一定的经济机制调节的。可分为:市场机制:分散决策,依靠市场价格信号,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计划机制:集中决策,依靠计划指令指标,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中央集权计划经济,命令经济。(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混合机制:有调节、干预和管理的市场机制;-混合经济,现代经济。(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相结合),二经济学及其学科体系,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稀缺-经济问题-经济实践经济学经济活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2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学前沿,三管理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经营决策的应用经济学。它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的方法与工具,为企业解决经营决策问题提供理论和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也称为企业经济学或企业经营经济学。属于这类专题的有:需求、生产、成本、定价、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等。精通和掌握这些原理(它们决定着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才能。管理经济学是二战以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体系和内容还不成熟。,第二节企业目标及其市场环境,一企业及其在市场经济的地位企业是独立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主体。它是一个具有投入产出功能的加工转化系统。在经济学中,一般把它假设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有时企业被看作一种经济组织(新制度经济学)怎样才算合格的企业?要能够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家庭、政府、国外企业的边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权衡,管理报酬递减与管理成本递增,不可能把全部经济活动纳入一个企业,企业存在的理由一个矛盾: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组织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状态。价格体系指导着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中央计划和控制指导企业内部组织工作。本质上,企业作为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生产产品的总成本要比如果企业不存在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低。通过价格体系来组织生产需要支付费用,企业使外部交易费用内部化。政府对市场干预,只适用于企业之间交易,不适用于企业内部,如税收。减:价格信息、讨价还价进行谈判和签订合约、交易内部化的避税。规模不能无限扩大。规模扩大,内部交易活动的成本随之上升。加:规模增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停止。管理回报递减率:迟早出现。企业家的组织才能总是有限的总之,原因有:专业化与分工合作、规模经济、节约交易成本、避税;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二企业目标,1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理性行为假设经济人假设利润是经济人的特征,最大化是理性行为的结果2、企业价值最大化假设:由于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不一致,企业追求未来预期利润的现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3、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互换未来全部利润的现值(贴现值)最大。,2、怎样理解利润最大化目标?,(1)功能:是市场经济的轮子:追求利润可以起到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创新等作用。(2)约束条件:可用资源;法律环境和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利润最大化不是为所欲为(3)谁关心利润:受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和企业制度(如产权、考核、提拔、奖惩)影响:国营企业-产量、产值、预算;集体企业-职工收入最大。是有代价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对经理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4)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目标:由于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困难,企业往往追求一个满意利润目标;利润也不是唯一目标:增长率、市场份额(5)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合理假设,实证研究难以证明或推翻,在市场经济中对预测和解释企业行为具有普遍意义。,三企业利润的性质和来源,1利润的含义在经济学中,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即经营收入减去经济成本。经济成本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代价,也即全部生产要素应得的报酬。2利润的性质传统政治经济学把利润与剥削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现代市场经济认为:利润是企业创新的回报;利润是企业承担风险的报酬;利润是垄断的结果;3、利润目标、道德标准与企业伦理:追求利润是无可厚非的;要在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下进行;要以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为基本途径,4利润的来源,可见,利润来源一是内部生产效率,二是外部市场环境。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一是苦练内功,二是盯住市场。这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盯住政府。,利润,四企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1市场的内涵:交易场所去市场;顾客群开发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研究市场。2市场的大小:(1)市场的地理边界;(2)市场的产品范围。企业经营决策最直接的是要研究企业所在的市场。3市场的动态:过去;现在;未来,第三节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可能带来的最高收益。2机会成本与资源价格和资源报酬在经济人和理性行为假设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中机会成本等于资源的市场价格。如果资源使用的报酬或价格低于机会成本,表明资源配置不合理,改变用途可以增加收益。3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观念性的生产要素报酬或代价,并不一定发生实际支付。会计成本是依据会计制度和规则记录与核算的成本,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全部机会成本。主要差别:自有要素的报酬;库存要素价格;折旧,4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为了反映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别,可以把企业经营的全部经济成本分为:外显成本=会计成本;内含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会计成本)5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超额利润)=经营收入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经营收入会计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内含成本(正常利润)一般情况下,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可见,用会计利润进行决策是不可靠的。,二经济模型,经济学家用经济模型解释和说明经济规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概括和简化现实的一般方法。1经济模型的种类:文字模型;数学模型;几何模型2经济模型的结构:假设与含义,假设是出发点,含义是结果3经济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经济模型是形成和应用经济理论的工具,要接受经济现实的检验,并能预测和指导经济现实。,三最优化分析,1最优化的含义:经济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目标。2最优化技术和工具:运筹学方法,极值原理。在管理经济学中,极值原理具体表现为边际分析方法和增量分析方法。极值原理:设函数为Q=f(L),则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为一阶导数dQ/dL等于零。极大值的充分条件是二阶导数小于零,极小值的充分条件是二阶导数大于零。设函数为Q=f(L,K)则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为一阶偏导数同时等于零。需求解方程组。3应用最优化方法要树立定量分析观念。,四均衡分析,均衡是指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中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状态。均衡可以是个别经济主体达到最优决策的结果,如均衡产量、均衡投入也可以是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达到最优所取得的结果,如市场均衡,(食堂排队)。市场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根据对经济均衡问题研究的角度和重点不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分为:1静态分析:staticanalysis就是分析达到均衡后的状态及其条件。2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staticanalysis分析有关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后,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3动态分析:dynamicanalysis分析经济运行实现均衡的过程。,第二章市场理论,第一节市场需求第二节需求弹性分析第三节市场供给第四节市场均衡第五节需求函数的估计,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反映市场条件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对应关系。1欲望、需要和需求。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2个人需求、市场需求和厂商面临的需求。注意市场容量、市场份额、市场结构,二需求因素(市场条件),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4.消费者的偏好5.厂商的营销手段6.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三需求的三种分析工具,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表1需求函数:将需求所反映的需求量与需求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就是需求函数。一般形式:Qd=f(P,I,S,A-)简化形式: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只研究主要因素。如Qd=a+b1P+b2I+b3S+b4A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需求影响因素统称为需求条件,假设需求条件为既定,则需求函数简化为:Qd=f(P),o,D,Qd,P,2需求曲线,简化的需求函数是一个一元函数,它在平面坐标上的轨迹称为需求曲线。用D表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的坐标代表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组对应关系。整个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条件不变时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3需求表,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成表格,就是需求表。,三种工具的关系: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四需求规律(法则),1含义:在需求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P下降会引起Q提高。2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3条件和例外:(1)需求条件不变,如市场预期。股市等投机性市场;(2)“吉芬品”;奢侈与流行,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按照边际效用确定支付意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六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1需求量的变化,2需求的变化,第二节需求弹性分析,一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1需求弹性的含义:指商品的需求量对某种需求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的反应程度和敏感性。2需求弹性系数:指某种需求影响因素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3弹性系数的计算,(1)点弹性系数:若已知Qd=f(X),则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2)弧弹性系数:如果要求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则用弧弹性系数公式,对于多元需求函数,要假设其它条件不变来计算弹性系数,如求偏导数。,4弹性系数的特点,它是无量纲的量;不同的商品需求弹性不同,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会不同;可正、可负,大于零表示同方向变化,小于零表示反方向变化;一般用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来衡量弹性的大小:共分5种情况|1,富于弹性;|1,缺乏弹性;|1,单元弹性;|=0,无弹性;|=,完全弹性。,二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和计算:指商品需求量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和敏感性。用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p的计算:把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中的XP2.影响因素:(1)可替代性越强,p越大;(2)必需品p较小,贵重品p较大;(3)淘汰品(市场已饱和)p很小;,3应用:价格策略的效果,可见:|p|=1时,MR=0;|p|1时,MR0;|p|1时,MR0。,4、不同价格水平上的弹性变化,(1)对于线性需求函数P=a-bQ,Q=a/b-1/bP,,可见,在P=a-bQ很小时,p接近0;当Q很小时,p接近无穷大。价格弹性随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而变化。在价格较低、产量较大时,弹性较小。在价格较高、产量较小时,弹性较大。由TR=PQ=aQ-bQ2,MR=a-2bQ可知,Q=a/2b时,MR=0,p=1;Qa/2b时,MR0,p1;Qa/2b时,MR0,p1;,(2)弹性不变的需求函数,除了线性需求函数外,经常用到弹性不变的需求函数。如对于需求函数Q=aP-b,,可见,不管在什么价格水平上,弹性系数都是-b。如果b取值为1,则需求曲线为矩形双曲线,需求函数在任何价格水平上都是单位弹性。例如,Q=10/P的图形如右,三需求的收入弹性,1含义和计算:指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和敏感性。用收入弹性系数来表示。Y的计算,弹性系数公式中的XY2应用:分析商品的市场前景Y1,高档商品,朝阳产业;Y零,低档商品,夕阳产业;0Y1,一般商品。,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含义和计算:指商品A的需求量对商品B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和敏感性。用交叉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AB的计算:把弹性系数公式中的XPB2应用:反映两种商品之间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AB0,为替代关系;AB0,为互补关系;AB0,为独立关系。,五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弹性分析时,必须明确需求因素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的时间跨度有多大。一般把一年以内看作短期变化,一年以上看作长期变化。因为时间因素影响需求的变化,长期需求曲线和短期需求曲线不同,长期弹性与短期弹性也不同。需求曲线的斜率(P/Q)越大,价格弹性越小,1价格弹性,(1)大多数消耗品和消费品需求的长期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价格弹性,如咖啡、香烟、汽油等,因为人们的消费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所以,短期的需求曲线斜率较大。(2)大多数耐用品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大于长期价格弹性,如汽车、家用电器、资本设备,因为这些商品的市场保有量(存量)远远大于即时的产销量,短期内如果价格变化,购买意愿的微小变化将会引起产销量的大幅度变化。但从长期来看,耐用品的使用寿命较长,购买量出现波动后不久,需求又会恢复平稳。所以,长期价格弹性较小,长期需求曲线的斜率较大。,2收入弹性,(1)大多数商品和劳务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大于短期收入弹性,这也是因为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2)耐用品的短期收入弹性大于长期收入弹性,因为购买意愿的小幅改变都意味着现时购买量的大幅度改变,购买高潮过去以后,重新趋于平稳。因此,耐用品产业往往被称为周期性产业,具有放大商业周期的效果。,第三节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在一定市场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数量,它反映市场条件与生产者供应意愿之间的对应关系供给、供给量、产量厂商的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二供给因素,1.商品自身价格2.生产要素价格3.技术与管理水平4.厂商市场价格预期5.政府的税收和产业政策。6.考察期限,即时供给momentarysupply,水果、蔬菜,即时供给弹性很小;短期供给short-runsupply,取决于短期内产量调节的可能性,主要通过改变可变生产要素来实现;长期供给long-runsupply,通过规模调整实现,供给弹性较大。,三供给的分析工具,1.供给函数:Qs=f(P,C,X,);一般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供给影响因素统称为供给条件,假设供给条件为既定,则供给函数简化为:Qs=f(P),它反映商品自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2供给曲线:把Qs=f(P)用曲线S表示3供给表:把Qs与P的对应关系列成表,四供给规律(法则),1含义:供给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供给曲线向右向上倾斜,斜率为正。2原因:是边际成本上升的结果。供给曲线反映边际成本,厂商按照边际成本索取价格,形成了生产者剩余3条件和例外:价格预期,劳动力,五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1供给量的变化供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由商品价格变化引起供给量的变化。是在既定供给曲线上的位移。2供给的变化指由供给条件变化引起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整体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的推移。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六供给弹性,1含义:指供给因素改变百分子一时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反映供给量对供给因素的敏感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一般是大于零的。此外还可以分析供给的利率弹性、工资率弹性、原材料价格弹性等。2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大多数产品的长期供给弹性大于短期供给弹性,因为厂商生产能力的扩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住宅、农产品等短期供给弹性很小。,第四节市场均衡,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均衡(静态分析)1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价格及其变化方向,价格水平及其变化引导供求数量的调整,依靠市场力量自动调节资源配置。(1)供过于求,QsQd,买方市场,P,Qs,QdQs=Qd(2)供不应求,QsQd,卖方市场,P,Qs,QdQs=Qd,2市场均衡及其条件,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是最终趋向于市场均衡。也称为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即不存在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1)含义:在供求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称为市场均衡。此时的价格称均衡价格Pe,交易数量称为均衡产量Qe。(2)条件:Qs=Qd(3)均衡的实质:市场均衡是利益均衡,表明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加生产者剩余)最大,市场均衡是供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供给或需求发生了变化,则均衡随之发生改变。这种情况是经常和普遍的。(右图:苹果价格的季节波动;左图:羽绒服价格的季节波动),二.市场均衡的变化(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中,往往是供给与需求同时发生变化,新的均衡价格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左图:大学教育价格;右图:鸡蛋价格),三市场均衡过程(动态分析),在市场实现均衡的过程中,供给和需求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蛛网理论是本世纪30年代根据农产品市场波动提出的一种市场均衡动态分析理论。1假设:(1)从生产决策到产品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生产周期中生产规模无法调整;(2)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即Pt=f(Qt);(3)本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即Qt+1=f(Pt)。2根据上述假设,均衡过程可分为三种情况,市场均衡有时难以实现。,图形分析,(1)sd:收敛型蛛网(2)sd:发散型蛛网(3)sd:封闭型蛛网,P0,P0,P0,四.破坏市场机制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1.征税与补贴;(1)征税:图示:,对生产者征收销售税,对消费者征收消费税,P,(2)补贴:图示,对生产者补贴,对消费者补贴,2价格管制:图示,最高限价,保护价,价格控制的影响,交易量,价格,股票市场扩容的影响,一个谬误:股票的需求规律,交易量,股票价格(dollars),第五节需求函数的估计,一、建立需求函数的理论模型讨论:分析电脑、教科书、小说的需求函数理论模型可见,建立需求函数的理论模型需要在应用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观察市场运行实践,分析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具体的商品来说,需要确定可以观察和定量分析的主要需求因素,分析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需求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建立理论模型是需求函数估计工作的基础,也可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如估计的价格系数为正,说明方程设计或数据收集可能有错误。,二、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建立理论模型以后,必须收集有关变量的数据资料,经过适当的分析整理后,选择函数的数学形式,用计算机软件回归拟合出需求函数的有关系数。1、时间序列资料:统一地点和范围,不同时间2、横断面资料:统一时间,不同地点或消费者3、市场实验资料:通过认为控制有关因素进行观测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三、选择函数形式,1、线性方程式一般形式为Qd=a+b1P+b2I+b3S+b4A线性需求函数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转换数据就可以进行回归估计。其特点是每个自变量的系数就是该自变量的偏导数。它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该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会引起需求量变化的数量,即边际产量是一个常数。由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需求弹性不同。以价格弹性为例:,2、幂函数方程式,一般形式为Qd=aPbIcSdAe,这种方程虽然不能直接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但等式两边取对数,并对有关数据进行转换后,可按线性函数进行估计。如上式可转换为logQd=loga+blogP+clogI+dlogS+elogA幂函数形式的生产函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变量的指数就是需求量对于这个自变量的弹性系数,弹性不随自变量的取值而变化,是一个常数。但自变量的偏导数,即边际产量取决于全部自变量的取值。以价格因素为例:,第三章生产理论,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主体,其利润取决于外部的市场和内部的效率。生产理论揭示企业内部效率的因素和规律。生产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并经过加工转化产出一定产品的过程。企业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或加工转化系统。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资本品,有形和无形),管理,知识产品:物质产品,服务,知识。经营决策问题:投入多少?怎样配合?怎样扩大?,第一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一般形式:Q=f(X1,X2,X3,Xn)。在应用中必须通过假设加以简化,如单一可变要素,二元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估计与需求函数估计一样,也要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二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的划分(1)短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可变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Q=f(L)(2)长期生产函数:在全部生产要素都可改变的条件下,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Q=f(L,K)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技术不变条件下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函数本身的改变。图示:生产函数曲线移动。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进步往往与固定生产要素、生产规模、培训和教育、新产品开发等活动有关,需要一定的的载体。,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分析,假设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保持不变,只有劳动力投入可变,则短期生产函数为:Q=f(L),这是最简单的短期生产函数,也称为单一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主要用来揭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和最佳水平,回答投入多少的问题。,一三种产量函数及其关系,对于Q=f(L),在某一可变要素的投入水平上,产量函数有三种:1总产量函数:TP=Q=f(L)指全部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2平均产量函数:AP=TP/L指平均每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生产的产量。3边际产量函数:MP=TP/L或MP=dTP/dL指最后一个单位可变要素引起总产量的改变量。三种产量函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它们画在平面坐标上,形成三种产量曲线。,三种产量函数的图示,二.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1)由MP=TP/L=dTP/dL可知,当投入为L时,MP为TP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2)MP0时,TP上升,MP0时,TP下降;MP=0时,TP达到最大;(3)MP上升时,TP递增增加,MP下降时,TP递减增加;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由AP=TP/L可知,当投入为L时,AP为TP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1)MPAP时,AP上升;(2)MPAP时,AP下降;(3)MPAP时,AP达到最大。显然,边际产量决定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三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1含义:在生产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边际产量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它具有普遍性。2原因: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具有一定的限度。木桶原理,瓶颈约束3意义:靠可变要素投入增加产量是有限的,投入水平应该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技术进步是增加产量的根本出路。,三生产的三个阶段,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过程中MP、TP、AP之间的关系,可将可变要素的投入分为三个阶段。图示设产品价格P、要素价格W、固定成本FC不随可变要素投入和产量增加而变化,由利润函数=PQWLFC=Q(PW/APFC/Q)可知,在生产函数的第一阶段,由于Q和AP随L的增加而提高,会增加;在第三阶段,会减少;第二阶段为技术合理阶段。,单可变要素的合理利用(区域的确定),8,20,30,产出水平,0,2,3,4,5,6,7,9,1,投入劳动,40,合理区的图解,投入劳动,总产量,90,155,0,3,4,7,A,B,C,D,8,20,30,E,0,3,4,40,投入劳动,产量,四可变要素投入的最佳水平,最佳投入就是利润最大的投入量。设产品价格P、要素价格W、固定成本FC不随可变要素投入和产量增加而变化,由利润函数=TRTC=PQWLFC可知,利润最大的必要条件是d/dL=dTR/dLdTC/dL=PMPW=0即PMP=W,这个条件称为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要素成本MFC。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函数是该要素的需求曲线(MRP)。应当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直到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时为止。,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分析,在长期中,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且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企业可以改变投入的数量和组合方式。本节假设只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生产一种产品,以两种投入可变的生产函数为例,分析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一等产量曲线,1含义:在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时,能够产生相同产量的全部要素组合方式所构成的轨迹称为等产量曲线。2推导:等产量曲线是从生产函数推导出来的。设Q=f(L,K),则对于某一产量水平Qi,有f(L,K)=Qi。从中可以解出K=(L),它反映了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称为等产量曲线方程式。例如,对于生产函数Q=LK,K=Qi/L,若Q=12,则K=12/L,对应于平面坐标上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图示,3等产量曲线图:,对应于一个生产函数及其推导得出的等产量曲线方程式,每给定一个产量水平Qi,就可以画出一条等产量曲线,全部等产量曲线共同组成等产量曲线图。(Qi称为转移参数),4等产量曲线图的特点:,(1)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产量越高;(3)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表明两种要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下降,替代能力递减;(5)等产量曲线为直线时,要素之间完全可替代(如两种燃料之间),斜率为常数;(6)等产量曲线为直角折线时,要素之间完全不可替代,投入比例必须固定。,5边际技术替代率,(1)含义:marginalrateoftechnologysubstitution,MRTS,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可以减少(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数量,它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用公式表示为:MRTSlk=K/L=dK/dL,它反映劳动对资本的替代能力。,(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对等产量曲线方程式f(L,K)=Q0两边求全微分有:Q/LdL+Q/KdK=dQ00MPldL=MPkdKdK/dL=MPl/MPk=MRTSlk它表明,只有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资本投入所减少的产量相等,才能保持产量不变。由于MPl随着L的增加而下降,MPk则因K的减少而提高,所以MRTSlk具有递减趋势。这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等产量曲线和边际替代率,投入劳动量,2,4,6,8,2,4,6,8,10,10,投入资本量,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6要素配合的合理区间,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边际产量等于零以后,总产量开始下降,说明增加劳动不再能够替代资本。在等产量曲线图上,把劳动力边际产量等于零的点A(此点以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正)连起来,把资本边际产量等于零的点B连起来,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要素最佳组合应该位于这个区间,具体要考虑成本。在经济区域内,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二等成本线,1含义:在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时,假设各种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花费相同成本能够购买到的全部要素组合方式所构成的轨迹称为等成本曲线。,2推导:,等成本线是从总成本函数推导出来的。在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TC=PlL+PkK,对于既定的TC0,有K=TC0/PkPl/PkL,这个一元线性函数就是等成本线方程式,它反映在保持总成本不变条件下,两种要素之间对的竞争关系。例如,设TC=20,Pk=Pl=1,则K=20L,据此可以画出一条等成本线。,3等成本曲线图及其特点,根据一个成本函数及其推导的等成本线方程式,可以画出无数条等成本线,共同组成等成本曲线图。特点:(1)相互平行,不相交;(2)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成本水平越高;(3)斜率为负,dK/dL=Pl/Pk,两种要素反方向变化。(4)要素价格比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改变。,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及其条件,一般来说,企业面临两种决策问题:1总成本既定条件下,寻求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方式。在数学上是约束极值问题。目标函数:max.Q=f(L,K)约束条件:S.t.TC=PlL+PkK根据拉格朗日常数法,可构造拉格朗日方程式为:Z=Q+TC=f(L,K)+(PlL+PkK)令Z/L=Z/K=Z/=0解方程组可得,MPl/Pl=MPk/Pk,此式即为最佳组合的条件。,第二种决策问题,2总产量既定条件下,寻求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方式。在数学上也是约束极值问题。目标函数:min.TC=PlL+PkK约束条件:S.t.Q=f(L,K)根据拉格朗日常数法求解仍然可得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MPl/Pl=MPk/Pk,也可表示为:MPl/MPk=Pl/Pk,,图示,既定成本使产量最大,既定产量使成本最小,两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的几何表达,投入劳动量,投入资本量,A点是两投入要素达到最优利用的组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斜率相等。,总结: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以上图形分析表明,最佳组合位于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由dK/dL=MPl/MPk=MRTSlk可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dK/dL=MPl/MPk由等成本线方程可知,它的斜率为dK/dL=Pl/Pk所以,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为:MPl/MPk=Pl/Pk。这与数学推导的结果是一致的。如果MPl/PlMPk/Pk,就应该增加劳动的投入,减少资本的投入;反之,如果MPl/PlMPk/Pk,则要增加在资本方面花费。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要素的最佳组合决策。也就是说,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实现产量最大的生产者将把生产要素的组合确定为每单位成本购买的各种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在产量既定,实现成本最小时,结论也是如此),要素最佳组合与利润最大化,要素最佳组合条件也可由利润函数对L和K分别求偏导数并等于零求解来证明。利润函数=TR-TC=PQ-TC最大的必要条件为:(1)/L=PQ/L-TC/L=0,即P=Pl/MPl(2)/K=PQ/K-TC/K=0,即P=Pk/MPk可见,P=Pl/MPl=Pk/MPk。说明要素最佳组合实现了利润最大的目标。,四最佳组合的改变,上述最佳组合的条件是在要素价格不变、产量或总成本不变以及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得出的,否则,最佳组合的位置将会发生改变。可区分为三种情况,1技术不变,要素价格改变,(1)Pl/Pk保持不变,即两种要素的价格同比例改变,等成本线的斜率不变,产量或总成本会发生变化。(2)Pl/Pk变化,等成本线的斜率改变。若Pl/Pk下降,劳动力相对便宜,应多使用劳动力;反之,若Pl/Pk上升,则多使用资本。,2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投入成本和产量增加,将导致要素组合发生改变,最佳组合方式的轨迹称为生产扩大路线(Expansionpath)。生产扩大路线的方程式可以把边际产量函数和要素价格代入要素最佳组合条件求得。,设Q=100K1/2L1/2,则,代入要素最佳组合条件可得,在已知产量或成本的条件下,企业按此组织生产就可以实现利润最大,(4)生产扩大路线,如果成本可以提高,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高效率生产点(即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就会从低(离原点近)点移向高(离原点远)点。这些高效率生产点的集合称为企业的扩大路线。通过使用生产函数和高效率生产条件,就能确定任何产量的最优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这一扩大路线决定任何产量上的高效率投入要素的组合。,3要素价格和产量不变,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函数改变,等产量曲线向原点方向推移。(2)技术进步类型: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投入比例下降;C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投入的比例下降;A1中性技术进步,投入都减少,但比例不变,问题:技术先进是否意味着经济性也更好?,区分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是以实物的投入-产出比来度量(在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