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中文摘要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中文摘要中又捅斐 选择疑问句是从上古沿用至今的一种句类。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对选择疑问句进行 了研究。基于学界对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在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状况,本文着重对 这一句类的历时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先归结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式特点,再提取出整个 演进过程中一些主要线索。本文聚焦于宋、元、明、清时期的选择疑问句,在详细描 写和穷尽统计的基础上,按关联词、语气词这些标记的使用情况将选择疑问句分为三 类并加以讨论。本文还运用预设理论以及系统功能学派的有关学说对选择疑问句作了 三个方面的探讨:从句法结构和语义模式入手讨论选择疑问句中各选项之间的关系; 根据系统功能学派的有关学说区分选择疑问句的真性问和假性问;在预设理论的指导 下,对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的预设进行分析,从而凸显这两类疑问句的差异。 关键词:选择疑问句;历时发展;标记;功能;预设 作者:相玉玲 指导老师:王建军 t h ed i a c h r o n i cr e s e a r c ho f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 e n t e n c e a b s t r a c t 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i so d eo ft h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 st h a th a v eb e e nu s e ds i n c e t h ee a r l ya n c i e n tt i m e s i nt h i st h e s i s ,i ti se x p l o r e df r o mt h ed i a c h r o n i cv i e w p o i n t b a s e d o nt h er e c e n ts e m a n t i c sa n dp r a g m a t i c sr e s e a r c h f i n d i n g s ,t h i st h e s i si n s p e c t st h e d i a c h r o n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l t e m a t i v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g e n e r a l i z e si t sp a t t e r nf e a t u r e so f 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g e sa n dt h e np i c k su pt h ei m p o r t a n tc l u e so ft h ew h o l ee v o l u t i o n a r y p r o c e s s f o c u so nt h i sq u e s t i o n sf r o ms o n gt o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e s i sp u tf o r w a r da 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a l lt h ec o n c e r n i n gd a t a , a n db a s e do nw h i c h ,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a l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a t e g o r i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l a b e l ss u c ha s t h ec o n j u n c t i v e sa n dt h em o d a l st h e nc a n v a s s e di t m o r e o v e r , i ti s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t o f u l l e r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t h e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t h e o r ya n dt h et h e o r i e so ft h e s y s t e m i cf u n c t i o n a ls c h o o l :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c h o i c e so f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t h es y n t a c t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s e m a n t i cm o d e ; a n a l y z e s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q u e s t i o n sa n dt h er h e t o r i c a lq u e s t i o n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s y s t e m i cf u n c t i o n a lt h e o r i e s ;a n a l y z e st h e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o f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 a n d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e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t h e o r y 、j v i t l lt h ep u r p o s eo fp r e s e n t i n gt h e i rd i s t i n c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t h e a l t e r n a t i v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d i a c h r o n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f u c t i o n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i i w r i t t e nb y x i a n gy u l i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w a n gj i a n j u n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j 堕生箩日期:塑星:生三差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 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 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 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建名:盘墨途日期: 导师签名: 切8 、多 日期:竺苎:! ! 三6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引言 己l 言 - ji 口 选择疑问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疑问句,从上古时期一直沿用至今。选择疑问 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句型结构和选择问标记两方面。以 往的相关研究或停留在共时的层面,或限于某一个特定时期,缺乏历史的贯通。本文 试图对这一句类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作完整的考察,以期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这类疑 问句。鉴于语法学界己在选择疑问句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该句类的 历时研究即以此为基础加以展开。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从上古至近代的选择疑问句,目前语法学界中对于选择疑问句 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尤其是在选择疑问句的分类方面。 前辈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疑问句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概括地说,主要有两种意 见,这两种不同意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是否将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归并为同二 类疑问句。吕叔湘( 1 9 8 5 ) 、朱德熙( 1 9 6 2 ) 、林裕文( 1 9 8 5 ) 和陆俭明( 1 9 8 2 ) 、袁 毓林( 1 9 9 3 ) 等学者虽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但都认为选择疑问旬和正反疑问旬属 于同一类问句。而范继淹( 1 9 8 2 ) 、邵敬敏( 1 9 9 6 ) 、张伯江( 1 9 9 9 ) 等人则认为选择 疑问旬和正反疑问句是不同的两种疑问句,尽管他们的分类标准也各不一致。 本文采用范继淹等人的观点,即认为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是两种不同的疑问 旬。据此,本文在全面考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五代选择疑问句的发展进程 的基础上,对各个阶段的选择疑问句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将研究重点置于近代选择疑 问句上,为此选取宋代到清末几种代表性文献来进行相关的穷尽统计与分析,所选的 文献是:反映宋代语言风貌的宋儒语录、使臣出使实录和戏曲小说等文献;反映元代 语言特点的元杂剧以及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老乞大谚解:代表明代语言发展情 况的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展示清代语言特点的小说儿女英雄传。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选择问标记是选择疑问句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与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的标 记不尽相同。本文将运用标记理论探讨选择问句中的选择问标记,并描述其历时发展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引言 的过程。通过对从先秦到清代各个时期选择疑问句用例的分类描述,归纳出不同时期 选择疑问旬在旬式结构、选择问标记两方面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讨论宋元明清时期 的选择疑问句。 根据系统功能学派的有关理论,本文将重点讨论选择疑问句的真性问和假性问两种 情形。本文还将运用语义预设的理论对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的预设进行分析,以凸 显二者的异同,进而明确选择疑问句的内涵,确立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之间的界限。 以现代语法理论为指导,对近代的选择疑问旬中各选择项的关系从句法结构、语 义和语用几方面进行分析也是本文的一个侧重点。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将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描写和解释相结合但重在描写;二是历 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但重在历时研究。 三、研究概况及选题意义 对选择疑问句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最早触及这一句类概念的是号称汉语语法学 开山之作的马氏文通。马建忠虽未明确提出此句类的概念,但在对虚词的研究中 涉及到了选择疑问句:“凡事属度量两商,可直陈无隐者,其叠旬或皆用乎字助之, 或首句用乎字而后句用他字者。加这也正是古汉语选择疑问句的一种句式:“: 乎? 乎? ”王力将上古汉语的疑问旬分为四类,选择性的疑问是其中的一类。王 氏在讨论到疑问语气词时指出:“乎、与、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可以用 于选择性的疑问。囝吕叔湘( 1 9 6 2 ) 明确地提出了选择疑问句的概念:“叠用两个互 相补充的是非问句,询问对方孰是孰非,就成为抉择问句。”并且指出:“文言里的抉 择是非问旬差不多必用语气词,并且多数是上下都用。” 杨伯峻、何乐士( 2 0 0 3 ) 指出选择疑问句“是问从一定的范围或项目中选择哪一个”。他们还“按照提供选择条 件”这一分类标准,将选择问句分为范围选择问句和分项选择问句。范围选择问句的 句式是:“f ( 代表选择范围) 疑问词( 何、安、孰、曷) 动词谓语”,这一类 选择问句的特点是:“( 一) 旬首有供选择的范围;( 二) 旬中一定有疑问词代表提问 的内容。”而分项选择问是指“句子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列出,问是这一种,还是 那一种”,这一类句子的特点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是平等并列的,构成由分句并 列组成的复句。 。马建忠马氏文通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7 2 页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年,4 4 8 页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一卷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0 年,2 8 4 页。 回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修订本) ( 下册)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3 年,8 9 页 2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引言 以上各家还分别对选择疑问句的概念、句式、关联词、语气词以及这种句类的特 点做了讨论。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梅祖麟( 1 9 7 8 ) 首先对汉语选择疑问句从先秦到宋代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描述。他 分别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宋代的选择疑问句的特点和种类作了归纳总结,并 对句中关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阐释。他得出了如下一些重要结论:“现代选择问的 句法在五世纪已经成型。”“现代选择问的几个句式,在五世纪差不多都已出现。在 十二世纪产生是还是这类现代选择问的句子。棚 李崇兴( 1 9 9 0 ) 对选择疑问句的标记进行了研究论述,对梅祖麟有关关联词的观 点提出了相异的看法,并对各个历史时期选择疑问句中的关联词做了阐释。李文还专 门描述了现代汉语的选择问标记“还是”的发展过程。 宋玉珂( 1 9 8 0 ) 、冯春田( 1 9 8 7 ) 、殷国光( 1 9 8 8 ) 、董治国( 1 9 8 8 ) 、祝敏彻( 1 9 9 5 ) 等以先秦两汉的一些文献为依据对选择疑问句作了一些断代性的考察;何亚南 ( 2 0 0 1 ) 、柳士镇( 2 0 0 2 ) 、刘志生( 2 0 0 2 ) 等对三国志、搜神记、世说新语 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其他一些文献中的选择疑问句做了专门的分析;李思明( 1 9 8 2 、 1 9 8 3 ) 、徐正考( 1 9 8 8 、1 9 9 6 ) 、刘镜芙( 1 9 9 4 ) 、刘子瑜( 1 9 9 4 ) 、阚绪良( 1 9 9 5 ) 、 黄河( 1 9 9 8 ) 、周建明( 1 9 9 9 ) 、傅惠钧( 2 0 0 0 ) 、武振玉( 2 0 0 1 ) 、刘志生( 2 0 0 2 ) 、 张美兰( 2 0 0 3 ) 、何瑛( 2 0 0 3 ) 、王兴全( 2 0 0 4 ) 等也对唐五代至宋元明清时期一些文 献中的选择疑问句做了讨论,整理出了这个时期的选择疑问句系统。 以上各家对选择疑问句的选择问标记、问旬的句式作了重点研究,例如根据选择 问标记的使用情况对选择疑问句进行分类,对选择问标记所出现的年代进行考证。但 必须看到,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远不如共时研究深入,且历时研究大多停留在对不 同时期选择疑问句的分类整理上,有的则限于对专书选择疑问句的研究。 上述研究大多是将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旬纳入一个共同的系统,即将选择疑问 句分为“并列选择问旬”和“正反选择疑问句”( 即选择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 。需要说 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选择疑问句不包括正反疑问句,因为选择疑问句在其发展演变的 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性,与正反疑问句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二者交 叉的现象。 。梅祖麟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现代汉语选择问句法的来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 3 选择疑阅句的历时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界对现代 汉语选择疑问句范畴的界定以及其句法特点、疑问焦点及疑问度、语义关系、应用价 值诸方面的研究都为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第一节现代汉语疑问句的分类 迄今为止,在疑问句的分类方面主要有七种不同的系统,分别以吕叔湘、朱德熙、 林裕文和陆俭明、范继淹、邵敬敏、袁毓林、张伯江为代表。 吕叔湘( 1 9 8 5 ) 等确立的疑问句分类系统被称为“疑问句派生系统”,其分类标准 是疑问句内部小类的派生关系,主要观点是:疑问句的两种基本类型是特指问和是非 问,是非问句派生出正反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都是由两个 是非问合并而成的。 朱德熙( 1 9 6 2 ) 等确立的疑问句分类系统是所谓的“疑问句转换系统”,其分类标 准是疑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关系,主要的观点是: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这三 类问句都是由陈述句转换而来的,而正反疑问句则是一种特殊的选择疑问句。这种转 换的主要手段是在陈述句上加疑问语调,即将陈述句加疑问语调转换成相应的是非问 句,将陈述句加疑问语调和疑问词语转换成相应的特指问句,将陈述句加疑问语调且 将谓语部分换成并列的几项转换成相应的选择疑问句。 以林裕文( 1 9 8 5 ) 与陆俭明( 1 9 8 2 ) 为代表的疑问句分类系统称为“疑问句结构 系统”,其分类标准是疑问句的结构形式特点,主要的观点是:是非问、特指问、选 择问( 正反问) 之间的对立体现在疑问代词、语气词与语调上。特指问和选择疑问句 由疑问形式的语言成分构成,是非问由非疑问形式的语言成分构成;选择问和特指问 旬尾带语气词“呢”不带“吗”,是非问则带“吗”不带“昵”:选择问、特指问与是非问之 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以范继淹( 1 9 8 2 ) 为代表的疑问句分类系统是以疑问句的交际功能为分类标准的, 可称为“疑问句功能系统”。该系统以语义理解为出发点,认为特指问句之外的疑问句 4 选择疑问旬的历时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都是一种选择关系,是非问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选择问句。 邵敬敏( 1 9 9 6 ) 认为疑问句内部各小类“存在着多维的交叉性联系”,其分布“具 有层次性,不同的小类在疑问句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邵氏认为可以把所有的 疑问句都看成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又分为是非选择和特指选择两类,是非选择 的回答为肯定或否定,特指选择的回答是针对性的。据此,邵氏形成了一种新的疑问 句系统一疑问旬选择系统”。该系统从内部将疑问句分为以下四类: 袁毓林( 1 9 9 3 ) 根据结构方式和语义表达的不同,以共时平面为基础,兼顾历史 和方言因素建立了“疑问句泛时性系统”。他认为特指问句与别的问句在构成方式和语 义表达方面是不同的,特指问句中必须有负载疑问信息的疑问代词。所有疑问句可以 先分为特指问句和非特指问句两大类,其中非特指问旬分为是非问旬和非是非问句, 非是非问句可分为正反问旬和非正反问句,而非正反问句中又可分为反复问句和非反 复问句,最后非反复问句分为正反词句和并列选择问句。他还认为在这个泛时系统中, 不同层级的问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并,如反复问句和选择疑问旬都在表层的句 法结构中提供几个选项,让听话人选一项作答,所以这两种问句可以合成一类,称为 广义选择疑问句。 张伯江( 1 9 9 9 ) 以可同时反映历史联系和功能联系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个新的疑 问句系统:疑问句先分为特指问句、选择疑问句和是非问句三种,其中是非问句又分 为附加问句、反复问旬、正反问句和“吗”问句四小类。他认为第一个层次的三类疑问 句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疑问系统,代表着三种不同功能的疑问方式:特指问针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 9 9 6 年,5 页。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 9 9 6 年5 0 页 5 甸 旬 甸 甸 】宦 河 同 问 非 反 择 指 是 正 选 梅 问 河 阿 阿 择 择 择 择 选 选 选 选 非 非 指 指 是 是 特 特 项 项 定 定 单 双 有 无 厂1 ,l ! 宦 ! 重 择 择 选 选 非 指 是 特 厂,v,l 句! 量疑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对某一点提问,选择问针对某个特定的范围,是非问针对整个命题提出提问:第二个 层次上的四类问句都具有判断命题是非的功能。 疑问句内部分类的分歧导致了选择疑问句概念的模糊。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基 本采纳邵敬敏的四分法观点,认为选择疑问句是有定的特指选择问句,它提出若干选 项进行询问,让回答者选择回答其中的一项,明确提出了询问的主观范围,还提供了 可供回答的若干选项。 第二节现代汉语选择疑问旬的研究进展 学界对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形式特点、选择项 的语义关系、语气词、疑问焦点及疑问度、应用价值。 一、关于形式特点的研究 根据关联词语的有无和多少,以及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学界通常将现代汉语 选择问句从形式上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x ,y 分别是选择问句的两个选择项) : a x ( 昵) ( ,7 ) y ( 昵) ? b x ( 呢) ( ,7 ) 还是y ( 昵) ? c 是x ( 呢) ( ,? ) 是y ( 昵) ? d 是x ( 呢) ( ,7 ) 还是y ( 呢) ? e 还是x ( 呢) ( ,7 ) 还是y ( 呢) ? 例如: ( 1 ) 喜脉? 真的假的? ( 郭宝昌大宅门) ( 2 ) 廉仲,你预备输,还是打算赢? ( 老舍新时代的悲剧) ( 3 ) 我跟你是亲戚? 是老朋友? ( 曹禺日出) ( 4 ) 你是人还是畜生? ( 郭宝昌大宅门) ( 5 ) 叫她想想,还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 曹禺雷雨) 从上面的例子可看出,选择疑问旬前后选择项之间可以用关联词相联系,亦可不用; “还是”为典型的关联词语,且可单用,而关联词语“是”则必须同“是”或“还是”连用: 前后选择项的标点有两种情况,前后两项既可分别用问号,也可前项用逗号,后项用 。邵敬敏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1 9 9 4 年第2 期。 6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问号;疑问语气词“呢”在前后项中可都用可都不用,也可单用一个;前后选择项可各 自独立成句,亦可并存于同一句话中;选择疑问句的选择项一般是两项,也可以是三 项。可见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在句式上极为灵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列的选择项 为肯定项和否定项,一旦去掉其中的关联词和停顿,那么选择疑问句就变为正反疑问 句。 二、关于前后选择项语义关系的研究 选择疑问句中一般是两个选择项,含三项的句子较为少见。目前学术界认为前后 选择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大体分对立、差异、相容三种。 选择项之间的对立关系,即前后选择项在语义上形成明显对立。这种对立关系又 可以分为正反型、反义型、颠倒型、语境型四小类。正反型即前项为肯定项,后项为 否定项,否定标志为“不”、“没有”等。反义型即前后项为一对反义词,这种对立较明 显的表现在形容词和动词上,有时名词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对立,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社 会文化色彩,多受到语境的影响。颠倒型即前后项所用的词语基本相同,但语序颠倒 以形成语义上的对立。语境型是指前后项本身不形成对立,在一定的语境下构成了对 立,回答时二者只能取其一。下面分别举一例说明: ( 6 ) 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 ( 吕叔湘论“基本属实”) ( 7 ) 简单的说,还是详细的说? ( 老舍老舍剧作选) ( 8 ) 他们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了,还是教育贫下中农来了? ( 张辛欣桑晔 ( ( 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 ( 9 ) 旁边有人干涉了:“不要吵了好不好,是听台上的还是听你们的? ”( 黎汝 清海岛女民兵( 简写本) ) 选择项之间的差异关系是指前后项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不形成截然对立,相异的 两项多属于同类并列。如: ( 1 0 ) 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 还是描写臭汗好? ( 鲁迅文学与出汗) “臭汗”、“香汗”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对同一种理念的不同表述的象征。 选择项之间的相容关系体现为语义的相容,答案可能是前项也可能是后项,也可 能前后项都是或都不是。如: 7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 1 1 ) 只听辛楣在床上狠声道:好呀! 又是一个! 你吃得我舒服呀? ”鸿渐道: “你在跟跳蚤谈话,还是在捉虱? ”( 钱钟书围城) 鸿渐和辛楣打趣,辛楣的话“你吃得我舒服呀”确是在跟跳蚤“谈话”,当然也正在捉虱 子,两者意思都有,两个选择项之间是相容的关系。 选择疑问句中前后项的这三种语义关系所体现出来的对比性的强弱是不同的,其 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对立关系 差异关系 相容关系。 三、关于疑问语气词的研究 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里的语气词主要是“呢”。除是非问句用“吗”外,其他疑问句 一、 的末尾一般用“呢”,因此“呢”与“吗”在疑问句中形成了对立互补关系。在上个世纪 八十年代,学术界曾对“呢”是否为疑问语气词进行过讨论。大部分学者认为“呢”是一 个负载非是非问信息的疑问语气词,至多只存在着一些羡余的疑问信息。之所以以羡 余称之,是因为选择疑问句本身的句型结构就是一种表疑问的形式,“( 是) x 还是) , 是一种表析取的并列结构,这种疑问形式本身就已经负载了一定的疑问信息,而“呢” 则仅使问句“又多了疑惑、猜想或焦虑的意思。 另外,“呢”在选择疑问句中还具有“提醒”和“深究”的语法意义。“呢”有提醒疑问 点的作用,带“呢”比不带“呢”的疑问句多了一层“追根寻底”的意思,意为“到 底? ”“究竟? ”试比较: ( 1 2 ) 是不佩服咱尤老二呢,还是怕呢? ( 老舍上任) 是不佩服咱尤老二,还是怕7 显然前者比后者多了“提醒”和“深究”的意味,加了“呢”就是在告诉被问话者要特别注 意回答这一点。 四、关于疑问点及疑问度的研究 疑问点即疑问句的信息焦点。在选择疑问旬中,疑问点由两个选择项中不同的成 分来表示。选择项之间的对比可以从形式上表现出来,即二者的相同项和相异项的对 比。相同项越多,差异性越小;相同项越少,差异性越大。选择疑问句的疑问点由相 异项来体现,疑问点的位置又能反映出相同项的类型。疑问点在谓语动词之前,谓语 动词或谓语动词短语为相同项,这种情况的疑问点通常由主语或状语充当。疑问点是 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语气词 ,中国语文,1 9 8 4 年第5 期。 8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谓语本身的时候,相同项的情况有多种,主语、状语、宾语或补语都可能是相同项。 疑问点在谓语动词之后,相同项则可能是主语、状语或谓语动词本身。疑问点是定语 的时候,相同项是中心语。疑问点是联合短语中的一项,相同项就为联合短语中的另 外一项。可见,选择疑问句的疑问点由前后选择项的相异项共同构成,不论变项的多 寡,一个选择疑问句的疑问点总是只有一个。 疑问句中“疑”和“问”的范围因疑问句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这个不同的范围即疑问 度。有人把疑问程度量化分级以后,认为选择疑问句的疑问度为6 0 。相对于特指 问和是非问,选择疑问句的疑问度是比较低的。疑问程度的高低直接作用于问句的表 达形式,由于选择疑问句的疑问度较低,其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就是必然的了。 五、关于应用价值的研究 由于句式自身的特点,选择疑问句可以构成反问句,当选择问表示反问的时候, 一般是在所有选项的前面先加一个反问句,以强化后面选择疑问句的反问含义。最常 见的是在选择疑问句的反问用法之后,往往紧接着出现正面表态的句子。例如: ( 13 ) 谁给的? 哼,天上掉下来的? 地里头钻出来的? 我自个儿在门口买的。( 曹 禺原野) 选择疑问句还可以用在特指问旬之后,表示对特指问的补充追问,后面的选择疑 问句较前面的特指问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问题。例如: ( 1 4 ) 比如路上被人踩了一脚:大家都有过,你写出来又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是 幽默? 是人情? 还是沧桑? 散文创作还是要呼唤精品,现在不少文章太自然,不用心 思。( 蒋丽萍呼唤精品,文汇报1 9 9 2 年1 1 月3 0 日) 由于现代汉语的选择疑问句的标准格式“( 是) x 还y 是一种表示并列析取的结 构,因此在不负载疑问信息的时候,此句可用来陈述一种客观情况。例如: ( 1 5 ) 我没有养活他的义务,不管他是艺术家,还是什么家! ( 。老舍( ( 归去来兮) 从语用角度看现代汉语中很多由是非问、特指问构成的混合型选择疑问句,反映 了发问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完全由说话人在说话的过程中临时组织而成。 “还是”、“是”是现代汉语选择问句最主要的关联词语,“或者”、“或”也可以用在 选择疑问句中,起到关联词的作用。例如: 。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 ,江西师大学报,1 9 8 5 年第2 期。 9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研究概述 ( 1 6 ) 问题是你采取什么方式去纠正,是与人为善真心希望别人改正还是嘲笑、 奚落,希望别人出洋相或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 ( 王朔我是你爸爸) 和“还是”、“是”相比,“或者”表现出一种较强的主观估测色彩;如果选择项在三项以 上,“或者”的使用则会明确这些选择项的层次,“或者”连接的选择项为第一层次,“或 者”前面部分的选择项为第二层次。 1 0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发展 结合前人的研究,本章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选择疑问句进行贯通式的考察,考察 的时限上起先秦两汉,下涉宋元明清,意在归纳出选择疑问句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 出的句法、语义特点。本章将选择疑问句历时进程分为两段来加以展开:一段是先秦 两汉至唐五代时期的选择疑问句的发展状况,另一段是宋元明清时期的选择疑问句的 发展状况。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本章将从句法结构和语义两方面对选择疑问句选择 项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度分析。本章所讨论的选择疑问句大多是由两个独立的分句并列 组成,也有少量用例只有一个分句形式,其中的两个选择项( 一般由单音节或双音节 词语充当) 紧挨着。就句法形式而言,选择疑问句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x 、y 分 别代表两个分句) : a 前后两个分句中都不使用关联词,只使用句尾语气词,可表示为:x + 语气词? y + 语气词? b 前后两个分句都使用或部分使用关联词,语气词则可用可不用。根据不同情况 此类句又可细分为三个小类,分别表示为: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语气词) ? 关联词+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 语气词) ? 关联词 i x ( 语气词) ? y + ( 语气词) ? c 前后两个分句都不使用关联词和语气词,是一种无标记的选择疑问句,可表示 为:x ( ? ) y ? 第一节先秦至唐五代的选择疑问句历时发展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五代的选择疑问旬的基本句式是相同的,只是旬中所 用的关联词和语气词随时代而有所变化。下面就按以上两类标记对选择疑问句进行分 类讨论。 一、x + 语气词? y + 语气词? 先秦两汉时期选择疑问句的分句末尾通常使用语气词“乎”、“与( 欤) ”、“邪 ( 耶) ”。例如: 1 l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 1 ) 孟子曰:“敬叔父乎? 敬弟乎? 彼将日:敬叔父”( 孟子告子章句上) ( 2 ) 日:“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 使楚人传诸? ”曰: “使齐人传之”( (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 3 ) 文公问日:“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 事楚乎? ”( 孟子梁惠王 章句下) ( 4 ) 子绝长者乎? 长者绝子乎? (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 5 ) 齐宣王问日: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 6 )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 庄子齐物论) ( 7 ) 谓门弟子日:“吾何执? 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 ( 8 ) 子日:论笃是与,君子者乎? 色庄者乎? ”( ( ( 论语先进) ( 9 ) 雍门司马前日:“所为立王者,为社稷邪? 为王立王邪? ”王日:“为社稷”。 ( 战国策齐策六) ( 1 0 ) 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 史记孑】、子吴起列传) 有些用例的分旬末尾所用的“诸”是个兼词,为“之乎”的合音。 与先秦两汉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同类选择疑问句在数量上不是很多。本文重点考 察了搜神记和世说新语这两部小说,仅在搜神记中有所发现。兹约举数 例如下: ( 1 1 ) 帝愈益悲感,为作诗日:“是耶? 非耶? 立而望之,偏,娜娜何冉冉其来 迟! ”( 搜神记卷二) ( 1 2 ) 其年数则错,未知邢史失其数耶? 将年代久远,注记者传而有谬也? ( 搜 神记卷八) ( 1 3 ) 少孤,尝诣野王,主人妻夜产,俄而闻车马之声,相问日:男也? 女也? , ( 搜神记卷九) ( 1 4 ) 雍胸中语日:“战不利,为贼所伤。诸君视有头佳乎? 无头佳乎? ( 搜 神记卷十一) 唐五代时期,这一类的选择疑问句继续沿用,但多见于禅宗语录,且出现的频率 仍然很低。例如: ( 1 5 ) 有人行众行耶? 无人行众行耶? ( 祖堂集卷二十五) ( 1 6 ) 铃鸣邪? 风呜邪? ( 五灯会元卷一) 1 2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五代,这一类只带语气词标记的选择疑问句呈逐渐 减少的态势。由于选择疑问句的相关标记和句式日趋多样化,这种只使用语气词标记 的选择疑问句后来走向衰落。 二、关联词+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 语气词) ? 先秦两汉时期,这一类的选择疑问句相对多见,且所使用的关联词的种类也较多。 例如: ( 1 7 ) 人之情,宁朝人乎? 宁朝于人也? ( 战国策赵策四) ( 1 8 ) 君宁死而叉死乎? 其宁生而又生乎? ( ( ( 吕氏春秋贵信) ( 1 9 ) 吾宁悃悃欺欺,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 楚辞卜居) ( 2 0 )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庄子秋水) ( 2 1 ) 曰:“诚病乎? 意亦思乎? ”( 战国策秦策二) ( 2 2 ) 孟子日:“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栖栳乎? 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梧栳 也? ”( 孟子告子章句上) ( 2 3 ) 且王之论秦也;欲破王之军乎? 其不邪? ( ( 中的选择疑问句,古汉语研究。2 0 0 2 年第4 期 1 4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大为减少。 唐五代时期,此类选择疑问句得以沿用,我们在禅宗语录和变文中发现了不少相 关用例。其中较为常见的句式为“关联词+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 语气词) ? , 例如: ( 4 3 ) 远法师问:“为是比量见? 为是现量见? ”和上答:“比量见”( 菩提达 摩南宗定是非论) ( 4 4 ) 众人又问:“是僧? 是俗? ”( 同上) ( 4 5 ) 为是将生灭灭? 为是将灭灭生? 为是生能自灭生? 为是灭能自灭灭7 ( 同 上) ( 4 6 ) 今日见我归家,床上卧不起,为复是邻里相争? 为复天行时气? ( 敦煌 变文舜子变) ( 4 7 ) 远公日:“更有小事,合具上闻,将军为当要贫道身为当要贫道业? ,( 敦 煌变文庐山远公话) ( 4 8 ) 相公问牙人日:“此是百庄家生厮儿? 为复别处买来? ”( 同上) ( 4 9 ) 为当堕于地狱,为复向饿鬼之途? ( 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 5 0 ) 和尚借问:“山人所住是雌山,是雄山? ”( ( 祖堂集卷三) ( 5 1 ) 今且问汝,无情之物,为在三界内,为在三界外? 为复是心,为复不是心? ( 同上) ( 5 2 ) 师曰:“我今问汝,譬如皇太子受王位时,为太子一身受于王位,为复国 界一一受也? ”( 同上) ( 53 ) 又问:“一切佛性,为复一种,为复有别? ”( 同上) ( 5 4 ) 师日:“入定者为有心人入定耶? 为无心人入定耶? ( 祖堂集卷三) ( 5 5 ) 又上堂于时云:“大家识取混嵛,莫识取劈破。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是混嵛? 是劈破? ”( 祖堂集卷十三) ( 5 6 ) 又问:“沙门行与行李处是一是二? ”( 祖堂集卷十五) ( 5 7 ) 为当命化零落,为当身化黄泉,命从风化? 为当逐乐不归? ( ( ( 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秋胡变文) 在禅宗语录和敦煌变文中,前后分旬都出现关联词的选择疑问句用例的数量多于 关联词单用的用例。此时已出现了多项选择疑问句,如上举的最后一例即是,句中的 1 5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命化零落”、“身化黄泉”、“命从风化”、“逐乐不归”在形式上是多项选择,在语义上 是两项选择,因为前三项和第四项是的意思是相对的。 而句式为“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语气词) ? ”的选择疑问句较少,用例如下: ( 5 8 ) 又问:“病者唯公一个,为复尽皆如然? ”( 敦煌变文八相变) ( 5 9 ) 隐峰问:“只划得这个,还划得那个摩? ”( 祖堂集卷四) ( 6 0 ) 招庆拈问师:“只如著不得,还著得摩? ”( 祖堂集卷十一) ( 6 1 ) 师云“只这个,为当别更有? ”( 祖堂集卷十四) ( 6 2 ) 师云:“秀才唯独一身,还别有眷属不? ”( 祖堂集卷十五) 还有一种句式为“关联词+ x ( 语气词) ? y + ( 语气词) ? ”的选择疑问旬,用例也不多。 例如: ( 6 3 ) 借问和上:“入来者是南人? 北人? ”(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 6 4 ) 时有学人问:“古人还扶入门,不扶入门? ”( 祖堂集卷十一) 唐五代的选择疑问句在继承前期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又获得了新的发展:一是产 生了新的关联词如“还”、“是”等;二是语气词的的使用频率急剧降低,这一点与先秦 两汉时的选择疑问句必用语气词的情况完全不同。 从文献的使用情况看,此期前后两分句同时使用关联词的情况最为常见,只使用 一个的较少,其中又以用于前一分句的居多。 三、x ( ? ) y ? 先秦两汉时期的选择疑问句是必以语气词标记的,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不然。从 目及文献看,无标记的选择疑问句大约始于魏晋南北朝。例如: ( 6 5 ) 袁公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世说新语政事) ( 6 6 ) 老、庄与圣教同异? ( 世说新语文学) ( 6 7 ) 王日:“未知文生于情? 情生于文? 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世说新 语文学) ( 6 8 ) 又咨:“真俗既云一体,未审真谛亦有起动,不关真谛? ”令旨又答:“真 谛寂然,无起动相凡夫感识,自横见起动”( 令旨解二谛义) ( 6 9 ) 兄今在天上,福多,苦多? ( 古小说钧沉- 幽明录) 1 6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 7 0 ) 问左右日:“今年男婚多,女嫁多? ”( 宋书殷景仁传) 唐五代时期的这一类型的选择疑问句较多见于禅宗语录和变文中。以下援引数 例: ( 7 1 ) 帝又问日:尊师饮户大小? ”( 敦煌变文叶净能诗) ( 7 2 ) 即公一个死? 世间亦复如然? ( 敦煌变文八相变) ( 7 3 ) 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 打牛却是? ”( 祖堂集卷三) ( 7 4 ) 师日:“嘿底是? 说底是? ( 祖堂集卷五) ( 7 5 ) 问:“蛇吞嘏蟆,救则是? 不救则是? ”( 祖堂集卷六) ( 7 6 ) 有时上堂云:“夜来还有悟底摩? 乞个消息。不悟底摩? 乞个消息悟底 是,不悟底是? ”( 祖堂集卷十一) ( 7 7 ) 师曰:从西川到这里,黄三郎如今在西川? 在洪州? ( 祖堂集卷十 四) ( 7 8 ) 越州观察使差人问师:“依禅住持? 依律住持? ”( 祖堂集卷十五) 其中旬式为“x y ? 的选择疑问句是紧缩式的,用例不多。和同时期其它类型的选择 疑问句相比,这类无标记的句子无疑是少见的,但若从历时的角度看,它们又是逐渐 增多的。 第二节宋元明清时期选择疑问句的历时发展 宋元明清的选择疑问句处于由古代向现代的过渡阶段,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结 构类型以及形式标记在这一时期基本上都可以见到。本文重点考察了近代汉语语法 资料( 宋代卷) ( 以下简称宋代卷) 、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 以下简称元杂剧) 、 老乞大谚解( 见于近代汉语资料( 元代明代卷) 以下简称老乞大) 、水浒 传、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文献,并对其中的选择疑问句作了穷尽统计,以此 来分析归结这一时期选择疑问句的特点。 一、关联词、语气词同现的选择疑问句 关联词、语气词都出现的选择疑问句在宋代卷、老乞大、西游记、水浒 传、儿女英雄传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一类的选择疑问旬又可据所用关联词的不 同分为以下三小类,即: 1 7 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第二章选择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语气词) ? 关联词+ x ( 语气词) ? y + ( 语气词) ? 关联词+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 语气词) ? 下文分别对这三类选择疑问句进行举例说明。 ( 一) x + ( 语气词) ? 关联词+ y ( 语气词) ? 这一类型的选择疑问句中,关联词只出现于后一个分句,而语气词则可有可无。 例如: ( 7 9 ) 两国相重,书状往还,写得真楷是厚意? 为复写得惹笔是厚意? ( 三朝 北盟会编卷一五) ( 8 0 ) 密使人访之:昨日之战,王师北来耶? 为复燕人南攻也? ( 三朝北盟会 编卷八) ( 8 1 ) 杨官人也做一个旗鼓,道:“都头,一合使,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