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doc_第1页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doc_第2页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doc_第3页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doc_第4页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 开题报告江西师大附中课题组引言: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无论是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编排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必须对所教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师教的内容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活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到课堂。 课题: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强化新课程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主张“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理论与实际在帮助教师实现有效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必然能够起到关键、积极的作用。2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实际在新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理论指导下,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使之更加符合学情实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3新课程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必将丰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理论能够起到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的支持作用,能够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标实验的实施,为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素质高尚的人才做出贡献。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在与教师、学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课程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1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2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3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4学生的学习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我国教材编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老师,不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的老师们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都将面临如何最佳的使用新课标的试验教材和如何在新课程试验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因学情制宜地实施课程的二次开发和优化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课题。中学新课程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开发与优化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的全新人才。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和确立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模式。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包括:1.有效教学方法的二次开发与整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法基础上,开发整合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目标多元化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2.有效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因地制宜地、有效的把客观存在的教学资源变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资源。3.有效学习模式的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情实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合,拓展出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有效模式。本课题预计突破的难题:1新课程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2新课程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内容和整合的实践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以实证研究、文献参考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思路是:1.首先确立课题研究主线,即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文献研究,萃取有效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课题的理论支撑。2.采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课堂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取得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取得大量研究材料基础之上,通过建模分析,找出与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正相关的有效数据,然后据此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验原则。本课题研究紧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系起来,通过科学、有效地研究实验。在取得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成果之后,再转化成为指导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二次开发与优化整合的实践方法和具体操作模式。六、课题研究的计划研究起讫时期 2008年9月2009年9月具体研究工作方案:1成立新课程教材二次开发和考题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确立研究组成员名单。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报审方案。3制定课题研究进展计划、具体研究实验工作目标和参与人员研究分工。4制定课题工作管理和经费使用细则,做好课题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5确立课题研究策略和方法、搜集整理有关课题内容研究的参考文献资料。6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状态。研究计划进度:12008年10月申报立项。22008年10月制定实验计划具体实施方案。32008年 10月正式启动实验研究工作。42009年2月中期实验研究结束,进行中期实验总结,写出中期实验报告,聘请有关专家做出课题研究的初步鉴定并根据专家意见做出必要的研究修改与调整方案。52009年6月全部实验课题结束,做出课题终结实验报告。聘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七、课题需要的资源1坚实的教育科研基础师大附中是江西省第一批授予“全省重点中学”和第一批授予“全省优秀重点中学”的学校,新课程试验的样本校。有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声誉,整齐和雄厚师资力量,优秀的生源。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附中校领导中,有专人负责分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有科教处具体管理和实施,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在全省处于前列,学校有校园网,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室有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育科研经费有保障。2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本课题的课题成员为学校教研管理人员、特级教师、我校新课程试验省市学科指导小组成员、省级及市级学科带头人、新课程试验年级任课教师、班主任等,3专家的领引和支持在业务上与省、市教研室、与江西师大等有着良好的关系,能够及时的得到专家的指导、帮助。4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3)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5)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教学指导意见;(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科学课程论 余自强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9)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孙亚玲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0)课程:教师的创新(第3版)美约翰D.麦克尼尔著 徐斌艳陈家刚主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1)课程与教师 日佐藤 学 著 钟启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2)课程:走向新的身份美威廉派纳主编陈时见潘康明等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3)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4)“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高中语文 王玉强主编 高中数学 朱恒杰主编 高中英语 陈 勇主编 高中物理 路 波 主编 高中化学 董 军 主编 高中生物 黄敬川主编 高中思想政治 王立东主编 高中历史 袁兆桐主编高中地理 石光泉主编(15)课改新课型 郑金洲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6)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 史静寰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7)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唐丽芳马云鹏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1)(18)新课程中教材综合化建设及其运行模式 李禾田 课程教材教法 2003(6)(19)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开发 赵丽敏 中国教育学刊 2003(7)(20)新课程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开发 高凌飘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8)(21)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 沈建民课程教材教法 2003(9)(22)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与把握吕宪军,王延玲中国教育学刊2004(2)(23)注重教学的中观设计 完善课程的二次开发栾树权,高令旭辽宁教育研究2004(5)(24)新课改背景下集体备课的管理与研究 翟梅福,朱雅萍教育发展研究 2004(6)(25)教材的二次开发:含义与本质 俞红珍课程教材教法2005(12)八、课题成员的分工 1领导小组 组长:王延藻 成员:张国新 谢济明 毛宗致 朱 斌 刘传塔 万维其 章国富 罗亦奇 2具体分工(学科指导小组成员)语文:朱涤明 龙定岩 方有发 陈学敏 数学:张国新 朱涤非 戴翠红 张逸之英语:刘传塔 吴 菲 程媛霞 徐唐发 物理:毛宗致 刘 颖 胡纪明化学:章国富 周 璐 邓 奕 堵敏伟 生物:姜兵云 解耀国 程建军政治:罗亦奇 王小明 连信怀 历史:万维其 朱 斌 张茂生地理:黄军源 骆 平 黄连娣 黄雄 音乐:罗建国美术:胡平清 技术:陈元虎 李菲莉体育与健康:谢济明 黄幼林 刘经贵 胡洁 综合实践:王延藻 周东华 陈 亮 张近四 学生学习方法调查:万维其 朱 斌 方有发 堵敏伟3课题组工作由王延藻副校长负责,课题组工作进程由科教处协调。九、课题预期的成果及形式。成果:新课程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验报告、有关学术论文、课件、学生学习方法调查、教学案例等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2008年9月2009年1月新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论文王延藻等22008年11月2009年6月新教材的二次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