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左权享有“民歌海洋”的称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独特的演唱风格。它 的歌词精炼单纯,语言生动传神,而且讲究韵律和韵味,曲调优美和谐,感情表达 真挚。它不需要伴奏和花哨的外表,是歌手面对天地、羊群以及自己的心上人唱的, 那原汁原味的声音很容易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 左权民歌正是凭借着这些独特的艺术品质征服了听众。本文从左权民歌概述、 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左权民歌演唱风格的审美分析、左权民歌被观众接受的 审美分析四个大的方面来论述。 第一章左权民歌概述中介绍了左权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和它的形式分类。它由大 腔、小调、开花调、杂曲四大类组成。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分析从题材内容之美、歌词之美、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加 以分析。题材内容之美包括五个方面:即丰富美、真实美、民俗美、新颖美、通俗 美。歌词美体现在朴实自然之美、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之美、稚拙天真美、 情感美、意境美五个方面。审美趣味体现在理趣之美、智趣之美、雅趣之美三个方 面。 第三章左权民歌演唱风格的美体现在五个方面: 高音美 (高亢有力、 洒脱自然) , 低音美(宽厚结实、丰满有力),长音美(宽广悠扬、流畅清新),繁音美(绚丽 多彩、细腻华丽),韵味美(情深味足、别具风格)。 第四章左权民歌深受观众欢迎的原因的分析包括左权民歌被大众接受的原因分 析和对左权民歌审美功能的分析。左权民歌被大众接受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审美观念趋向多元化、新创作技法对左权民歌的影响、现代媒体手段对左权民歌的 宣传作用。左权民歌审美功能有三个:陶冶功能、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 当今左权民歌的崛起,使人们重新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使人们直观地感觉到民间音乐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从而在大力倡导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唤起人们对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关键词:关键词:左权民歌;审美 abstract zuoquan enjoy ocean songs of praise. it has a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unique singing style. refining its simple lyrics, a lively and vivid language, and attention to rhythm and flavor,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melody, the expression of sincere emotion. it does not require accompaniment and fancy appearance, is the face of world singers, sheep, and their sweethearts to sing, that authentic voice is easy to touch the emotional depths of the soul. it zuoquan folk art with the unique quality of these conquered the audience.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folk zuo quan, zuo quan folk aesthetic analysis of the text, zuo quan folk singing style of aesthetic analysis, zuo quan folk would be subject of aesthetic analysis of the four major aspects to discus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an overview of folk zuo quan zuo qua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ongs, and it is classified. it is by the large cavity, minor, flowering tone, composed of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miscellaneous songs. chapter ii of the text zuoquan folk beauty from the subject matter, the beauty of the lyrics, the three aspects of aesthetic interest. subject mat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s five aspects: that is ric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l america, folk united states, new united states, popular united states. body lyrics are simple and natural beauty, rich flavor and local color rot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along with the unique naive, emotional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five. reflect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beauty of logical interest, intellectual interest in beauty, the beauty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refined taste. chapter zuoquan folk singing style of the body are five areas: treble the u.s. (high-pitched strong, free and easy nature), bass u.s. (generous and firm, plump strong), a long sound u.s. (wide melodious, smooth fresh), traditional music and art (the magnificent colorful, delicate gorgeous), charm u.s. (wife smell feet, unique style). chapter zuoquan folk song very popular because of the analysis include the general acceptability of zuoquan folk analysis and zuoquan folk aesthetic function analysis. zuoquan folk song was accepted by the public because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aesthetic diversification, new creative techniques on the impact of zuoquan folk songs, folk songs of modern media means zuoquan advocacy role. zuoquan folk aesthetic function has three: mold featur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the rise of todays zuoquan folk songs to make people re-experience the charm of its art and irreplaceable cultural values, people intuitively feel that folk music is indeed a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 thus strongly advocate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oday, to arouse peoples love and protection of its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zuoquan folk songs; aesthetic 引 言 1 引 言 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它在各民族的语言基础上受到了地方方言的 润色;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又加入了各种润腔方式的巧妙运用。民歌来源于劳动人 民的现实生活,它反映出了各个时代人民的精神生活。民歌中透露出的乐观主义精 神永远鼓舞着人民,给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民歌所涉及到的生活面特别广泛, 从各个民族的历史到各个时代的生活;从各种劳动到家庭、婚姻和爱情;从不同的 民间风俗到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各族的民歌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左权县本名辽县,1942 年为纪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而改名为“左权”。 它位于太行山颠,山西省东部边缘。左权县的文化底蕴极为丰厚,文物丰博。这是 一块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圣地。抗战期间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驻地,被称为“红 色小延安”。在长达 5 年之久的时间里书写了壮丽的抗日史诗。这也是一块富有灵 性的土地。巍巍的太行山造就了这里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也产生了具有独特地域 特色的人文魅力。左权民歌和左权小花戏两朵姐妹花享誉国内外,左权被称为“中 国民间艺术的故乡”。 左权县境内有许多的古老传说、传奇故事、民谣等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 左权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充分展现了左权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日常的生活中, 他们通过自编自唱的歌谣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左权民歌淳朴优美、易学易唱、 高亢悠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家乡的眷恋,歌 声中展现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力。由于左权民歌易学易唱,具有优美的音乐旋律,它 的发展一直十分活跃,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歌种,受到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左权民歌以它直白通俗的语言,简单朴实的音乐形式,接近生活的情感内容, 真实的反映了左权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坦荡地传达着劳动人民内心的情感,很容 易让欣赏者接受并产生共鸣。在全球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今天,我们有 必要去了解左权民歌特有的审美艺术魅力,对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传统,弘扬民族 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推动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全球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今天,国内外研究左权民歌的专家和学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者很多, 他们大都是对左权民歌的来源、成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有 心声唱响了太行山之颠、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论左权民歌的渊源与独 有特色等。但是却没有对左权民歌的审美分析这方面的研究。 2 第一章左权民歌概述 3 第一章左权民歌概述 左权享有“民歌海洋”的美誉。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它的起源与我国民间歌 曲的产生有密切的关联。左权民歌大致产生于宋元时期,左权民歌中的“大腔”曲 牌结构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代音乐的音色和韵律。当“唱赚”、“散套”在其它地区 逐步发展为舞台戏曲时,左权因环境闭塞等原因未能形成完整的戏曲艺术,而以更 为简易通俗的民歌形式保留下来。 左权民歌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主要通过原始 而古老的“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一首民歌产生以后,只要它符合广大劳动 人民的意愿,就会被广泛的传唱,在传播的过程中,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对 旋律和歌词作相应的修改,因而同一首歌会因不同的人而唱出不同的韵味来。这样 发展下去,一首歌经过不断传唱而日趋精练。 1.1 左权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时期,左权民歌在县境内传唱比较广泛,它以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以各种 风格、音色和旋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成为群众最喜欢的感情 表达方式。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闹五更、走西口、绣荷包、吃 洋烟、小黑老鼠上灯台、跌断桥等。在这同时民歌也推动了其它音乐形 式的发展,反过来这些音乐形式的发展也给民歌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极大的促进了左权新音乐运动的发展, 成为左权民歌的第一个兴盛期。在这期间,左权民歌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发展,使 得左权民歌在歌词、曲调和演唱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这时期的作品有查 脚、刘梅躲婚、哭丈夫、绿梅花等。 (2)抗战时期: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八路军各个部队进驻辽境,辽 县成为(现左权县)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全国各地大批的文艺工作者 都聚集在这里,他们和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在一起对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认真学习和 借鉴,同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如当时从事基层文教宣传工作的胡之瑞、郝乃 武等在发掘整理左权民歌的过程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古老的民间歌曲重新焕发了 青春,为宣传抗日、团结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左权民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内容也非常的丰富, 有反映军民关系的, 还有反映群众生产的和宣传党的政策的,也有反映国内外大事的等等。在当时有许 多工作都是通过民歌的传唱而深入到群众当中的。当时的一首拥护子弟兵就被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4 到处传唱,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坚决抗战的八路军,杀敌真英勇,卫国把家保,处处为人民。 咱们边区老百姓,爱护子弟兵,军民是一体,骨肉不分离。 做鞋补袜缝衣裳,件件要耐实,好房军队住,好米给军队吃。 军队向咱借东西,借啥就给啥,军队买东西,不高抬市价。 有了彩号伤病员,吃喝要照管,帮助荣退军人,生活不困难。 军队打仗在前方,咱们送茶饭,军民团结紧,胜利不费难。 1 (拥护子弟兵) (3)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总共产生的左权民歌大约有二百首。这些 民歌反映了当时的斗争形势。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特别重视民歌的 挖掘和整理工作。左权县文化部门大力选拔和培养民歌手,还专门举办了民歌训练 班和民歌比赛,使一大批优秀的民歌手脱颖而出,如:刘改鱼、郝玉兰、刘春雅、 宋云莲、王引弟等。其中数刘改鱼最为优秀。1954 年,年仅 16 岁的刘改鱼参加了全 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左权县文化馆于 19501960 年编印左权民间歌曲选集四册,使左权民歌传播到县外。中央以及各地方文艺 团体经常来左权县采风;其中有中央歌舞团、空政文工团、海政文工团、中央民族 音乐学院等。他们在学习左权民歌的过程中,对当地一些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提高, 同时培训歌手和创作新的民歌,使得左权民歌曲调更典雅、技艺更成熟、丰富。 (4)文革期间,左权民歌曾被列为毒草,被视作淫词滥调;民歌手也遭到批判 和迫害。但左权民歌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并未因此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消失。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左权民歌又迎来了它的春天。民歌作为民间的 艺术宝藏,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民歌又进入了一个兴盛期。左权县将左权 民歌作为宣传当地文化的第一品牌。产生了大量的新民歌和许多优秀的民歌手。民 歌的艺术形式、流行范围和演唱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很大提高。1980 年,文化馆 又征集到 310 首新民歌。 (6)改革开放以来,左权县共参加地市级以上的民歌演出活动七十余次,其中 国家级达十次之多。1986 年,冀爱芳参加全国民歌大赛获三等奖;2002 年,农民歌 手石占明参加“中国第一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夺得“歌王”称号等。2002 年 9 月, 中央、省、市的文艺专家和领导以及文化工作者共同探讨左权民歌的传统与创新问 1本文的歌词均引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 第一章左权民歌概述 5 题。 全县各学校开设了学唱民歌课, 文化站不断向当地的农民群众推广新歌。 2在 2002 年,中央电视台多次对歌手石占明进行采访直播。左权民歌已享誉全国,受到文艺 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极大喜欢。桃花红杏花白被编入光盘中国民歌精选;解 放军文艺编辑部出版的抗日战争歌曲选编入 5 首左权民歌;山西民歌选编 左权民歌 100 余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选编左权民歌 130 首;山西文 艺创作 50 年精品选山西民歌(光盘)选录左权民歌 15 首;歌舞桃花红杏花白、 杨柳青成为山西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这一时期,对左权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 做出较大贡献的有左峰、漳音、召联庆、刘改鱼、刘红庆以及音乐理论家田青等。 3 1.2 形式分类 左权民歌是左权县内所有民间歌曲的总称。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方言、习俗等因 素的影响,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它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四大类组成。 1.2.1 大腔 大腔又称“喊大腔”,属套曲类民歌,曲调优美动听,结构严谨完整,旋律富有 跳跃性。较多运用虚词拖腔。节奏多为 2/4 拍。它的曲调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代音色 和旋律,大都是在民歌和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它由序曲、正曲、 尾声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又有各自的曲牌名称,且各部分的调式与调性都不相同。 序曲称“蒜疙瘩”,正曲称“劈破玉”,尾声称“打岔”。 4其中序曲和尾声是固定 不变的,而正曲则比较自由随意,有多种回旋变唱因素,可由演唱者自由随意增减, 而这部分正是歌手炫技、歌喉得以充分发挥的部分。大腔的唱词有非常完整的故事 情节,因而篇幅比较长。小大姐下绣楼共有 160 余小节;奇怪有 150 余小 节。这就要求演唱者有非常扎实的演唱功底。例如小大姐骑毛驴全曲共有 281 小节;前 30 小节为序曲(蒜疙瘩),调式为商调式,它在全曲中起着引子的作用。 中间 222 小节为正曲(劈破玉),调式为徵调式,是大腔的主要部分。有的采用分 节歌形式, 有的则采用变奏原则, 有的则近于回旋曲式。 最后 29 小节为尾声 (打岔) , 调式为羽调式,它的唱词和曲调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每个曲目都有一个特定的打岔。 有的打岔是和正曲的内容是互相联系的,如张生游寺等,有的曲目的打岔则与 正曲毫无联系,唱的完全是另一回事,如小大姐骑毛驴等。 5 由于它的演唱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使它的流行面也受到很大局限。但恰恰是这 2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中国音乐,2009,04,106. 3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中国音乐,2009,04,109. 4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中国音乐,2009,04,106. 5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中国音乐,2009,04,106.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6 一点吸引了观众,巩固了歌手称霸于其它曲种之上的地位。俗语说“唱得了辽州小 调,喊不来辽州大腔”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大腔需要向师傅学唱,而自学是不行的。 大腔的歌手多为中年男子,正月元宵夜经常会表演。大腔虽然传唱面比较小,但它 在左权民歌演唱中却别具风格,吸引力很大。1996 年,左权小花戏筑路哥哥参 加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大赛并获得了金奖,它就是由大腔的精华部分作为它的音 乐素材。 大腔的代表人物有清代末年的牛来章、岂更子,民国时有影响的歌手有程有库、 程福元等。以后由于大腔在学唱方面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而趋于落后。现在保留下 来的曲目大都是清代时期的,至于会表演的就更微乎其微了。 1.2.2 小调 小调是左权民歌的主要部分之一。它比较适合人们在从事比较轻松的劳动时哼 唱。它的曲调短小精干,可以自己随意填改歌词,歌词内容特别丰富,形式也多种 多样,有抒情叙事的,有欢快活泼的,有典雅凝重的,有诙谐幽默的,还有尖刻讽 刺的。它的旋律线条比较清新流畅,感情表达比较委婉细腻,听起来格外优美动听。 歌词以七字句为多,也有十字句、五字句的混合句。它的曲调非常具有表现力,以 徵调式为主,但也有其它调式。比如有羽调式、商调式等。调式音阶大多为六声或 七声音阶。歌曲的旋律也比较简短精干,它的歌词比较灵活,可以自行修改。曲式 结构比较匀称,一般为两乐句和四乐句的结构,也有因乐句反复而造成乐段的扩充。 由于小调短小精干,易学易唱,歌词比较灵活,可以引起劳动者的共鸣,因而 在抗战时期发挥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为民族革命战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 拥护。发挥了其他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 1.2.3 开花调 “开花调”属于山歌类型,是不同于其它地区山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短小的民 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等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有名。 其题材主要以爱情生活为主题,歌词的结构一般分为两乐句,上句常以“某某开花” 为开头,而下句则点明主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它的音调简洁,旋 律以级进的七声性音阶为主。中间偶尔出现大跳音程用于表现情感的变化起伏,大 大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以洗练的艺术手法和简练的音乐语言塑造出生动鲜明的音 乐形象。在“开花调”中,不仅植物可以开花,石头也可以开花总之,一切用 来做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如“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就嘹见俺圪蛋亲”,“笤 帚开花常扫炕,难得妹妹你好心肠”等。代表曲目有有了心思慢慢来、会哥 第一章左权民歌概述 7 哥、单相思等。“开花调”由于比较委婉、清秀,歌词也比较灵活,所以具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它以爱情题材为多,因而流行在青年男女中传唱,代表人 物有刘改鱼、石占明、冀爱芳等。 1.2.4 杂曲 杂曲,又称山歌,是在山间、田野劳动时随着劳动节奏哼唱的小曲。它的节奏 相对自由,适用于即兴编唱。目前县境内流行的杂曲有打夯歌和牧童山间喊唱的山 歌等等。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也有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另外还有民间舞 蹈中的推小车、跑旱船、竹马、跑驴、高跷、倒秧歌、小秧歌、丑秧歌、灯秧歌等, 这些主要是在节日中进行化妆演唱。另外也在舞台广场、街头家院、山间田野自由 歌唱。他们都有各自的固定曲谱,表演形式多样,唱词自由,也是左权民歌中别具 地方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8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 2.1 左权民歌的题材内容之美 左权民歌的取材十分广阔,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歌唱历史人物的、反映爱情 的、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等等,形式多样,品种繁多。纵观历史来看,从古老的神 话传说、历朝历代的人物传说,到歌唱者眼前的所见所闻都可以用来歌唱。从现实 生活来看,左权民歌涉及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各种节日庆典活动、 各种风俗礼仪都有民歌的参与。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知识经验、爱情 生活等也可以用民歌来歌唱。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少不了民歌,民歌已经渗透到了人 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1.1 丰富美 左权民歌的题材十分丰富,反映内容深刻广泛,涉及到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他们从日常生活的不同角度并以不同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他们的 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感情、意志和愿望。左权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映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自己不幸命运的不满和反抗的歌。这在 左权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左权除了少数平川地区以外,很多都是十年九旱的 贫瘠山区。在封建社会,由于自然条件很恶劣,生产力也特别低。而当时的大部分 土地又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里,使得广大农民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或靠廉价出卖自 己的劳动力来维持贫困的生活。他们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下,过着牛马一样的生 活。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每天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但仍然吃不饱穿不 暖。如: 过去老财们,说来真可恨,剥削咱劳动人,永不能翻身。 羊角村五只虎,还有五条龙,逼死人命整五条,吊打数不清。 年三十天快明,狗腿子抖威风,牵咱牲口锁了门,吭也不敢吭。 咱要吭一吭,把咱送进城,当官的是哖好亲朋,拷打咱穷苦人。 水也不能喝,饭也不能入,满肚冤枉不能说,只好背地哭。 地主们吃的酒和面,占的是大楼院,粮食堆的高如山,现洋花不完。 仔细想仔细算,穷富不一般,问他吃穿哪里来?都是咱血和汗。 大家团结起,彻底把帐算,拔了穷根栽富根,拿回咱血和汗。 感谢毛主席,帮咱把身翻,揭了石板见青天,人人都喜欢。 (诉苦翻身)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 9 正是因为诉苦翻身这类民歌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背井离乡的 这种悲惨境遇,唱出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左权人民所喜爱,而 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情歌和有关婚姻题材的歌。这类题材的歌在左权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 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向往美好幸福的爱情,表现了他们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不满和 反抗。由于妇女受着“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压迫和束缚,她们所 遭受的痛苦更为深重,所以她们追求美好、幸福的愿望也更为强烈。因而这类民歌 大部分是女性所唱的,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有关爱情生活以及婚姻自由的问题的 所有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 表达相思之情的如: 樱桃好吃树难栽,事情好办口难开。 油灯开花一点明,小酒盅量米不嫌你穷。 油锅噌噌下上米,不想旁人光想你。 山药蛋开花下了窖,因为想你睡不着觉。 (想情哥) 这些歌曲表现出了劳动人民高尚的情操和纯真的爱情。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吃人 的封建礼教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象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人们,青年男女不可能 通过自由恋爱走进婚姻。因而他们真挚而热烈的恋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例如: 娘在娘家花大洋,儿在婆家受恓惶,只说卖哩洋钱多,不管你孩怎样过。 提起媒人狼干粮,狼吃媒人丧天良,只为灰嘴两头忙,花言巧语欺骗娘。 开口就骂出手打,一见翁婆就害怕,吃穿好赖全搁下,整天使唤当牛马。 两人成亲不作主,自从成亲就不和,两家爹娘太糊涂,害哩两人一辈苦。 (妇女四大恨) 这些民歌,正是她们对旧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这其中也有敢于站 出来鼓舞群众公开反对旧婚姻制度的歌曲,例如: 诸位老乡和姐妹,买卖婚姻要反对,拥护政府新法令,谁破坏,咱们就要反对谁。 第一反对家长坏,贪图金钱把女卖,女儿受罪他花钱,想一想,应该不应该。 第二反对坏男人,拿上银钱说女人,大洋花了一千三,你看看,丢人不丢人。 第三反对坏媒人,专门包办说婚姻,为了吃人家一顿饭,因此上,花言巧语欺骗人。 第四反对坏女人,擦胭脂抹粉巧打扮,结婚为了要东西,你看看,将来自己害自己。 (反对买卖婚姻)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10 三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歌,在左权民歌中的数量也很多,反映的面也特别广。包括 了农民所接触到的全部的社会生活。每首民歌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现实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看法,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例如: 小小女孩去看花,先生给俺算上一卦,你说俺甚时婆家去, 你说俺甚时掐个娃娃,(哎嗨嗨哎嗨嗨嗨哟)你说俺甚时掐个娃娃。 先生听说不待慢,急忙就拿起书来看,我看你十五十六婆家去, 我说你十七十八掐个娃娃,(哎嗨嗨哎嗨嗨嗨哟)我说你十七十八掐个娃娃。 (小看花) 四是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在左权民歌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在当地建立了抗日根据 地,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劳动人民不再是给人当牛 做马的奴隶,而成为新生活的主人,他们过上了民主、自由的新生活。生产得到发 展,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人民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处都是一派欣欣 向荣的新景象。在这期间,左权人民编创了大量的新民歌,歌颂着共产党和新生活。 例如: 凿石雷真有用,能够看家门,还能自卫保窑洞,敌人不敢胡行动。 凿石雷不费劲,青石就能行,凿成口小肚子大,深浅合适就能炸。 一人凿一个,全县七万多,圪梁河滩大小道,全用石雷来封锁。 (窑洞保卫战) 像这样歌颂人民战争的新民歌还有很多。如百团大战、 黄烟洞大胜利、 打红都炮台等等。这些民歌虽然大多是具体描写了某一次战斗,但由于他们以 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战斗的情景和胜利的喜悦,表现了他们必胜的信心和英雄 气概,同时又配以群众所熟悉的曲调,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争取胜 利,根据地人民以各种实际行动来支持革命战争。抬担架、送军粮、做军鞋、缝衣 裳;有的站岗放哨,踊跃参军等等到处都是动人事迹,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反映这些 斗争生活的新民歌。例如: 军队人民是一体,骨肉不分离,你也爱护我,我也爱护你。 做鞋补袜缝衣服,件件都结实,好房军队住,好米军队吃。 军队问咱借东西,有的就给他,军队买东西,不高抬市价。 有了彩号伤病员,吃喝要照管,帮助荣退军人,生活不困难。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 11 军队打仗在前方,咱们送茶饭,军民团结好,胜利不费难。 (军民一家) 这首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军队深厚的感情,人民和军队,结成了鱼水不分的军民 关系。当时在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人人会唱。 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封锁,给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物质 生活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由于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和开展大生产运动, 使得根据地人民政治上享受了民主、自由的权利,生产不断发展,生活也不断提高, 尤其是土改以后,贫苦农民彻底翻了身,农民们用新民歌唱出了他们翻身后的喜悦 心情。例如: 一铺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一群一群受苦人,统统翻了身。 一个一个庄稼汉,生产劲头高,一组一组闹养种,都说变工好。 一块一块好土地,分到咱穷人手,一条一条好牲口,拴在咱圈里头。 一手锄头一手枪,生产练武忙,一次一次打胜仗,保卫咱好时光。 (土地还家) 总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左权民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从政治经济到抗 战生产,从对敌斗争到根据地建设,从国家大事到人民的生活琐事等,几乎全都涉 及到了。这些民歌像一幅壮丽的革命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它们确实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 2.1.2 真实美 左权民歌在演唱时即兴性比较强,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民歌的形式直接描绘 着他们的现实生活。许多歌曲当中所描写的内容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 演唱这些歌曲的时候,在他们的意识中并不是进行艺术活动,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 需要。左权民歌非常的真实,它所唱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记载了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没有丝毫的掩盖和虚伪的做作。人们常说:“有假戏,没有假 民歌”就是这个道理。他们不仅在各种允许唱歌的劳动中即兴唱各种题材的歌,平 时赶路时,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习惯用唱歌驱赶寂寞和孤独,抒发他们生活中 的各种感慨。 2.1.3 民俗美 民俗与民歌往往同时存在,互相渗透,民歌反映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 式之一,民俗是民歌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同时也为民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12 6左权民歌包容了左权劳动人民的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等许多方面。 左权民歌浅显、通俗、易懂,但“词浅”却“意深”。因为在劳动人民群众的内 心里,方言俗语已经化为他们生命里的基因,是人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神财富。 如左权民歌中的“啊个呀呀呆”、“小亲圪呆”这样的方言俗语,会使远在他乡的 左权人民倍感亲切,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左权民歌,不论是反映日常劳动、婚丧嫁娶、社交节庆, 还是对自然风俗的描写,都蕴含着尚俗、含蓄的民俗风情,展现出当地文化的独特 审美价值和生命活力,每一首歌都是活生生的左权生活民俗风情的再现。 2.1.4 新颖美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不同地 方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人民群众由于受眼前的自然现象或内心的感情的启发而 自由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别开生面、花样翻新。这些歌曲使人们耳目一新,同时 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从而达到一种特有的审美效果。这种美就叫新颖美。7例如左权 民歌中的“开花调”,在左权劳动人民的眼中,一切被人们看见的东西都可以开花, 石头可以开花,凳子也可以开花这就使得听众听起来特别的新奇和新颖,这在 别的民歌中是完全没有的。 2.1.5 通俗美 左权民歌是广大劳动群众口头即兴创作的作品。许多作品都是他们在特定的环境 中顺口唱出来的,通常是“手里打着、眼里看着、心里编着、嘴里唱着”,往往都 是做什么唱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心里想什么唱什么。这就使得左权民歌所唱的 内容特别的浅显易懂,具有一种人人都能欣赏得了的审美特征,即通俗美。例如: 天上云彩调过来,三天两头(外晃的)照你来。 小燕儿飞在圪针上,把心操在(外晃的)你身上。 锅片片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外晃的)不嫌你穷。 羊肚子手巾头上扎,但愿你胸前(外晃的)带红(呀)花。 莜麦开花棱搭棱,当不了英雄(外晃的)别登门。 (当不了英雄别登门) 2.2 左权民歌歌词之美 6孙跃云.论山西民歌的美学意蕴.黄河之声.2004,05. 7程美华.试谈“原生态”民歌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4,67.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 13 左权民歌和全国其它各地的民歌一样,在歌词的创作上,广泛运用了“叠字”、 “双关”、“夸张”、“谐音”等文学手法,使歌曲简洁明快、形象鲜明、意境清 新、情景交融。 2.2.1 朴实自然之美 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中,“民歌”是最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艺术形式。“清 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左权民歌用最朴实、直白的语言塑造出普通人民的最质 朴的形象,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地描写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用最简单的手 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从而显示出最质朴的美。例如: 情郎得病在牙床,打扮打扮探情郎,背过二爹娘,(哎哟)背过二爹娘。 怀中揣上四样饼,袖中袖的是闽姜,汗巾包冰糖,(哎哟)汗巾包冰糖。 不走大路走小路,恨不得一步到病房,看看奴情郎,(哎哟)看看奴情郎。 来在病房把情郎看,情郎昏昏在梦乡,叫奴好心伤,(哎哟)叫奴好心伤。 (探情郎) 2.2.2 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之美 (1)首先是方言土语的巧妙运用来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想情哥中 的“锅熬噌噌下上米,不想旁人光想你”,抽兵中的“弟兄仨人哩一个小,可 遇老阎把兵挑,哭哩不得了”。歌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朗朗上口,生动贴切, 乡味十足。 (2)虚词、衬词的使用。左权民歌歌词中除正词以外,还巧妙运用了大量的虚 词和衬词,显得构思精奇,而用左权地方方言来唱听起来堪称一绝。例如“们搭搭 开花呀拨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亲呀亲呀咯呆呀咯呆”,既凸显了浓郁的地方 色彩,又表达了一种亲昵爱恋的情感,是歌词情感的巧妙延伸。“小亲亲来小爱爱, 把你(外)好脸扭过来呀,小亲咯呆”。一个“小亲咯呆”,蕴涵了青年男女之间 的柔情蜜意,大大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使之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3)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左权民歌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十分精到。以“开花 调”为例,它将人们的青春年华寓为春意盎然的时节,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开花, 开得那样动人,鲜美。不仅大榆树开了花,就是那小椅床也开了花。“小椅床开花 在地下,亲圪蛋来了好坐下”,可谓寓情于物,一语惊人,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完美结合。而且也丰富了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情感的鲜明程度。左权民 歌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相似点和共同点,以形写神,给人以真实感 形象感,大大增强了左权民歌的感染力量。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14 (4)比喻与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说比喻是为了把看不见的事物说成看得 见的,那么夸张就是把不显眼的事物说成显眼的。不管是比喻还是夸张,目的就是 为了把人们感兴趣的形象突显在人们面前。让人形象地感受得到。如“想你呀想你 真想你,三天吃不了呀一合米”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 2.2.3 稚拙天真美 左权民歌歌词的稚拙天真美主要表现在对叠词的运用上。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劳动 人民的思想感情,还有令人感动和前进的亲和力和推动力。叠词的运用以及它的反 复吟唱,渲染了气氛,深化了音乐主题,增强了左权民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例如 “小手手和面小刀刀切,小眼眼流泪手巾巾揩”。 2.2.4 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歌不离情,情不离歌,左权民歌的情感美就在 于它对人的心灵情感活动的揭示。它源于黄土高原的封闭和地理环境阻碍了人与人 之间的劳动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中和、无为的思想已经深深地在人民 心里扎根。而贫困的生活和闭塞的环境又加深了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冲动和渴求。 人们只有通过一展歌喉来表达内心的渴望,去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左权民歌的情感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亲情美。亲情是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基础,没有亲情的人类社会是不存在的。亲 情的完美与和谐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它可以使人愉快、喜悦,也可以使人 痛苦、仇恨。左权民歌中有许多内容是表现了人的亲情美。例如: 倒坐在门槛呀纳鞋底,一针一线想起你。 一纳就纳了整整两行,泪点滴在鞋底上。 山里石头河里水,妹妹心焦敢告谁? 一年四季常在外,亲哥啥时才回来? (想起你) 这首民歌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夫妻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妻子的情深意厚让人 牵肠挂肚,而丈夫为了生计只能出门在外。 恋情美。左权民歌中的恋情表现得特别真切感人。在旧社会中,爱情总是要受到 各方面的干扰。象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类的爱情悲剧是到处都有的。但却扼杀不了青 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爱情的火花是永远扑不灭的。因此在左权民歌中有许多无限优 美、深情、热烈的爱情歌曲。但由于家长包办婚姻使得许多青年男女在婚姻上没有 自由。因此只有通过歌声来抒发内心的相思之情。爱情歌曲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 第二章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 15 活是十分真实的。旧的思想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反抗。爱情 歌曲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纯真美好的情怀和向往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 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伤痛。左权民歌中表达爱情的民歌,有一部分是比较欢快的曲调, 但也有一部分是忧伤的曲调。这些爱情歌曲闪现出奇妙的光辉,它将永远留存在人 们心底。例如: 马莲(呀)开花在路旁,你住在城外(呀)俺住在乡。 锅熬(呀)噌噌下上米,不想旁人(呀)单想你。 想你(呀)想你真想你,三天吃不了(呀)一合米。 (相亲亲) 2.2.5 意境美 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别讲究意境。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如诗如画”,这都与意 境有很大关系。左权民歌虽然是劳动人民口头即兴创作的,但有好多歌曲也具有很 美的意境,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当我们站在黄土高原上,天、地、人和音乐融 为一体时,我们便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包装的歌声是那 样的鲜活、动听、感人,让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歌声里。 “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记中“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揭示了人、 歌、景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情与景两者相互共生,不可分离。歌手不是先有“情” 才找到与之相应的“景”,也不是先有“景”再有“情”,情景是相互依存的,才 能达到“天籁”之音。8左权民歌的音乐构成要素和表现方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紧 密相关的。其民歌的旋律是与跌宕起伏、恢弘苍凉的黄土高原以及乡言土语紧密相 连的。并且是以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为题材内容进行创作,它的演唱融合了大自然的 灵性,构成了歌手、自然景观和音乐旋律的完美融合。例如摘花椒这首民歌就 有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歌中有情、有景、有故事,情景交融。 七月里来(呀)天晴和,花椒红似那红似火,点点红火照山河(哎哎咳哟),点 点红火照山河。 东社的花椒满山坡,好像那红花花儿千万朵,到处都唱丰收的歌(哎哎咳哟), 到处都唱丰收的歌。 (摘花椒) 窗棂(这)开花(呀)帘朝外,实心(这)瞭你(这)你不在。 槐树(啊)树来(哎)结槐花,街门上遇见你没(啦)说话。 8孙跃云.论山西民歌的美学意蕴.黄河之声.2004,05.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16 你在圪梁俺在沟,有那个心思咱摆摆手。 豆角(这)开花(呀)弯回来,不想走了你返回来。 (不想走了返回来) 这首歌虽然很通俗,但很有意蕴。妹妹在家透过窗户望哥哥,而哥哥却始终没 有露面,妹妹心急就去大街上找,但好不容易碰见哥哥却不好意思说话,而后两句 “你在圪梁我在沟,有那个心思摆摆手”,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会令人 产生许多联想:哥哥到底摆手了没有?哥哥返回来了没有?哥哥和妹妹又如何? 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而艺术欣赏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而想象又来自于 距离。时空距离、心理距离都需要人们的想象,而审美距离更需要人们丰富的想象 力。因为民歌的美同其他艺术的美一样,都是欣赏者在欣赏时主动完成的。只有含 蓄的意境才能与欣赏者形成审美距离,听者才能领略到那种含蓄的美。 2.3 左权民歌中的审美趣味 左权民歌因为具有情感美、旋律美、形象美等审美特征,具有审美情趣与意境, 所以它能给人以十分丰富的审美趣味。 2.3.1 理趣之美 理趣与情趣是相通的,人们常说“合情合理”,就是这个意思。民歌源于现实生 活,同时又反映生活。因此它具有符合生活逻辑的情理。既包含生活情趣,同时也 有理趣,只有合乎生活的情理,才会真挚感人。例如: 红格森森萝卜绿格茵茵菜,该叫你走来该叫你在? 送出哥哥大门外,哎呀亲哥哥你甚时来? (送哥哥) 这首歌具有一种情理之趣。趣在心里矛盾该不该把哥哥送走,最后终于决定让哥 哥走了,结果才刚把哥哥送出大门外就忍不住问哥哥什么时候回来,把妹妹对哥哥 的深情表达得非常淋漓尽致,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2.3.2 智趣之美 智趣是一种智慧之趣,即听者通过对艺术作品表现出的智慧所领略到的一种审美 趣味。民歌本身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左权民歌中充分显示了左权人民在改造 自然、生产劳动、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的歌曲中,既饱含了深厚 的感情,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还蕴含着一种动人的趣味。 例如: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圪丁跪在石头上(小亲圪呆)。 第二章左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