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约翰勃拉姆斯( j o h a 肌e sb r a l l m s1 8 3 3 1 8 9 7 ) 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德国作 曲家,其钢琴音乐的创作,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变奏曲极具 艺术价值,其独特的变奏手法影响了他整个钢琴音乐创作,最终成就了勃拉姆斯在 钢琴创作领域中的辉煌。本文以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和归纳 法,分别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演奏研究展开论述,为今后丰富勃拉姆斯 钢琴变奏曲的演奏与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全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变奏曲的历史发展,勃拉姆斯钢琴变奏 曲的地位及创作的三个时期。第二部分介绍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对作 品曲式结构、调性和和声、旋律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他的变奏手法 的特点及其表现方式。第四部分从弹奏速度、力度的分析,踏板的运用等方面进行 演奏技巧的研究,探讨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音乐表现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进 一步深化对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的理解。 关键词: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 创作特点变奏手法演奏研究 a b s 纽a c t j o h a i m e sb r a l l m s ( 18 3 3 一l8 9 7 ) w 嬲a m o n gm e 黜a t e s tm a s t e r so fn l er o m a n t i c p 甜o d ;瓤sp i a l l om u s 主c 量l a sa ni m 舯霞a l l ts l 嚣_ 瓤si n 壤ew e s t 嘲m 璐谂,量l 主s 幻疆h i s 西繇o v a r i a t i o nw o r k s 吞b o l m dw i t hl l i 曲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h i sl m i q u ev a r i a t i o nt e c l l n i q u e i n 爨舔铭e 爨撒ew k i l e 羚蠢掰o f 毯s 躺s i c 妫掇鞠 s i 蛀鳆赫d 溅抛蠢l y 穗馥i e v e s 挝s b r i l l i a n c ei n 。p i a i l om u s i ca r e a i nt l l i sa r t i c l c ,b r a h m s sp i a n ov 撕a t i o nw o k si s r e s 锄c h e d ,如eb a c k g u n d ,c h 骶娥积s t i c 勰a 王y s i so f 也ew o * 极,碱q h ev 积a t i o n t e c l l n i q u e m u s i c a lp e r f o 咖a n c er e s e a r c h i sd i s c u s s e dr c s p e c t i v c l 弘s o m eb e n 娟c i a l 耐瓠激c e s 稻ra b o u n d i i 玛w i mp e r f i o 姗锄c ea n ds t u d yb f a l l m s sp i a n 0v 积a t i o nw o f k s a r ep r o v i d e d 饷mn o wo n t h i st h e s i sc 孤b em a i m yd i v i d e di n 协南u rp 甜t s t h e 矗r s tp a r ti n 曲d u c c st l l e d e v e l o 潞铽谴o fv 撕a 蛀。旌,撒es l 粕so f b f a b 搽s sp i 戳埝碱a t 主强躲d 氇e 幽粼:cp e 薮o d so f l c i rd e v e l o p l n e n t t h es e n dp a r t 西v 鼹d e t a i l e di n f o m l a t i o na b o u tt l l ei m m v a t i v c b a c k 鳓姻d 溅通6 h 激e l e 延s 蜒c so fb 臻融s s 叠勰。涮a 塞主o n s ,s e 习雕睦畦毽o n 也斑 五晤m e 、v o f k s ,t o n 甜i t y h 锄o n ya l l dm e l o d mt h em i r dp a r t 百v 璐d e t a i l e ds t u d i e s0 n e l a b o r a t e 也eu l l i q u c n c s so f 斌v 撕a t i o nt 削戚q u ea n d 咖d i c so nt h ep i a l l op e 面r a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s u c ha st h ea n a l y s e s0 np e 墒f a 毫i n gr a p i d i 锣a n ds 讯艇g m ,t l l ep 酬融蕊a l l o f m e l o d y a sw e l l 嬲馈l ec o n d u c t i o no ft h ep 以a 1 t h ep a r ta l s 0a 薹l a l y s c sm ev 撕e t ya n d 蠢c 融e s so ft km l l s 主ee x h 沁 t 蕊i nb f 妇n s sp i a n ov 越a 耋主。孰a sa 羚s _ 迸t ,w ee a 致b e 技贸 l m de ! r s t a n dt h e s ev a d a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b 洳s a t i 镬裕 p i a l l o 耐a t i o n c h 瓢t a r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 m l l s i e a | 搿瘫撅l a 球谗s t u d y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途塞握交卮溢卮! 旦坐笙;旦二生i 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前言 之所以选择勃拉姆斯的钢琴变奏曲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缘于2 0 0 6 年9 月德 国著名教育家、钢琴家魏茨教授在我院举行为期一周的大师班讲学及演奏。在这次 活动中,我参加了大师班的学习,并聆听了魏茨教授演奏的勃拉姆斯专场音乐会。 其中,这首著名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严谨的曲 风和蕴含文化底蕴的演奏,使我产生了研究德国民族文化及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兴 趣。不久,在武汉音乐学院举办的青年钢琴家江晨的专场变奏曲音乐会中,使我再 次聆听这首著名的变奏曲,曲中高超的演奏技法及丰富的变奏手法再次触动我的内 心。由此,激起了我研究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的动机。 随后,阅读和收集了大量关于勃拉姆斯传记及其作品分析的论著,归纳整理后 发现,研究勃拉姆斯晚期钢琴作品的文章非常多,而研究其变奏曲的资料却非常少。 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显示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关注还较为薄弱。所以,选 定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对自身学习的有益补充及研究能力的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据本人目前查阅的中文资料来看,一大部分是勃拉姆斯 的传记,以及作品简介;研究其具体音乐作品的著作还不太多,研究他的钢琴作品 的著作更是少;有关西方音乐史的论著都提到勃拉姆斯“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浪 漫主义的新酒 ;其中一些书籍也还专列章节来评述其人其作品。但仔细研究、分 析与归纳这些文献资料后,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 1 ) 论著类:它们都只笼统地概括了作曲家的各类体裁作品的风格,对于每 种体裁里的每一首作品的创作手法、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研究还未作更为具体的剖析 与研究。 ( 2 ) 赏析类:介绍得较为详细具体的是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乐和他的艺术歌 曲,钢琴类总以匈牙利舞曲为介绍对象,至于勃拉姆斯钢琴音乐中的变奏曲创 作,则大多为简单的介绍性阐述。 ( 3 ) 期刊类:主要是论述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作品,变奏曲的论文较少,篇 幅较短,且论述的都是单首作品的某些特征。 ( 4 )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查到一些从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入手进行分析的文 章,有较详细的个案研究。但大多切入点都锁定在晚期小品的上,很少有详细对其 变奏曲进行论述的文论。而将其变奏曲作为体裁分类研究的硕博论文,具笔者目前 搜索的资料显示,尚还未见。 国外:研究勃拉姆斯作品的著作相较我国而言要多些,但被引进国内的却较少, 查到的多是英文资料。比较其中,这些论著更多的是阐述作曲家的生平、创作流程、 创作精神等;分析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论著中,也是基于他所有作品的,多数是把 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放在研究首位,较少有全面系统研究其钢琴作品,尤其是变 奏曲。这些研究动态与国内的研究状况存有许多相似之处。 针对国内外研究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现状与特点来分析:( 1 ) 宏观音乐风格研 究多于微观创作技法研究;( 2 ) 单个作品剖析多于体裁分类作品研究;( 3 ) 晚期作 品研究多于中、早期作品研究。而本文的研究角度不同于以上,具体如下: 第一:本文从作品的体裁分类研究出发,通过分析变奏体裁,从而,揭示变奏 思维的创作在勃拉姆斯钢琴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从本体研究出发,通过分析勃拉姆斯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及其独具风格的 创作技法,为勃氏钢琴音乐资料存有的薄弱环节做一个有益补充与探索。以上是本 文在同类型题材文章中的特色,也是创新之处。 2 第一章综述 一、钢琴变奏曲的起源及形成 ( 一) 关于术语v a r i a 名称的考证 v 撕a t i o ( 变奏) 一词源自拉丁语,它的词根是形容词u s ,古时候一般用来 指动物和植物上的混合的颜色,可以指多种颜色的,也可以指否定意义上的颜色不 确定或波动。v i l r i a t i o 一词出现在音乐中最早可追溯到1 6 世纪,当时是作为对“差 异 的讨论中:用于圣歌音调到其轮唱部分的许多可能的结束形式。v 撕a t i o 在1 7 世纪的音乐理论家那里成了一个装饰( 矗g u ) 。撕。利用一系列节奏简单( 未装 饰) 的音符进行装点,重新组合形成节奏特殊的作品。到了1 7 、1 8 世纪,多样性 和变化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音乐常常被最大限度的利用来愉悦听众,表现大自然 的丰富和美丽。不管华丽的对位还是精致的背景低音都被认为是对某一简单的潜在 模式进行变化。这一时期音乐的审美观点为a t i o 这一术语的继续发展加入了重 要的新立场。这时,术语a t i o 已有了具体的内涵。 克拉西诺翻译了布罗萨尔的音乐词典( 1 7 0 3 年) 具体地说明了一个简单模 式经过变化重复的结果:变奏是以不同的模式演奏或演唱同一首歌曲或曲子,它或 通过进一步细分音符,或加入装饰,在不脱离曲调核心的前提下让其变得更丰富和 优雅。1 8 世纪后期,变奏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第一次得到了清晰的评价。当“主题 和变奏”这一术语在1 7 9 3 年出现后,所有指称变奏的近义词( 如:p 弱d o u b l e , d i 舒e i l t i 钆p a n i t a 等) 都被置于一边。1 9 世纪新的术语接连出现,v 撕a t i o 逐渐形成 新的变奏分类层级。2 0 世纪,这一术语除了被用于变奏形式,还被用于不同的过程。 ( 二) 变奏曲的起源及形成 变奏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创作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歌唱教学中:“演 奏者和学生齐奏每一个音。里尔琴弹奏支声和装饰音琴弦奏出的旋律线不同于 诗人创作的梅洛第亚;诗人的音稀疏而他们弹出的音稠密,前者速度慢而后者速度 快,前者音调低而后者音调高,不管他们是齐奏而是应答,都是这样。 圆这种变化 方式实际上是后来装饰变奏的一种最早形式。 变奏后来被音乐家们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创作手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体裁 os t a n l e y s a d i e :1 1 l e n c wg r o v c d i c t i o n a r y o f m u s i c & 删s i c i a n s ( 2 6 也v o l u m c ) ,l o n d o n :m a m i l l 锄,2 0 0 l ,p 3 l o o 【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简明牛津音乐史【m 】,顾连理译,钱仁康,杨燕校订,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1 9 9 9 年1 2 月第l 版,第3 3 页第二段。 3 中。当变奏仅仅作为一种手法应用于音乐作品中时,此时的变奏只是音乐发展的基 本手法之一,在音乐作品中很大程度上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只有当整首乐曲或具 有一定独立性的乐章自始自终,持续地在主题上多次反复时,分别用不同的变奏手 法陈述,才形成变奏曲。” 变奏曲的产生并不是随着变奏手法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它同样具有悠久的历 史。历史上有记载的变奏曲形式始于1 6 世纪,“琼安布罗西奥达尔扎发表在琉 特琴记谱法( 威尼斯,1 5 0 8 ) 的琉特符号谱中就出现了根据威尼斯和费拉拉的帕 凡舞曲曲调写的变奏曲。当时作曲家们主要以流行歌曲、舞曲作为主题来创作变 奏曲,主要被应用在非键盘乐器的琉特琴( l ut e ) 和键盘乐器的维吉那琴( v i 晤n a l ) 和管风琴( o r g a l l ) 中,变奏手法多以定旋律变奏为主,偶有即兴性的装饰变奏手法。 1 7 世纪时德国作曲家则采用众赞歌作为定律旋来创作变奏曲,这时已经出现了作曲 家用自创主题来创作变奏曲,产生了大量为管风琴,古钢琴创作的变奏曲作品。在 变奏手法上作曲家们除了以往的变奏手法外,还运用了固定低音和固定和声等新的 变奏手法。这一时期变奏曲的形式已经开始多样化了,不仅有独立的变奏曲,还有 变奏曲组曲,有的变奏曲甚至成为了组曲的一个乐章。但实际上这一时期,真正意 义上的主题与变奏还没有出现。 1 8 世纪中叶后出现的“主题与变奏”是在吸收早期变奏手法的基础上作为标准 的变奏曲式被确定,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变奏曲式。可以概括为:由代表基 本乐思的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的重复式展开( 称为“变奏”) 所构成的 曲式。其曲式结构用图式可表示为:a ( 主题) - a l - a :广a 3 。此后,变奏曲 随着变奏手法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加其艺术表现力,呈现不同性质的变奏曲。到1 9 、 2 0 世纪以后,作曲家们在前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推动了变奏曲的发展,使变奏曲 成为了整个音乐发展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裁。 二、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的创作概况 ( 一) 勃拉姆斯及其钢琴变奏曲介绍 勃拉姆斯( j o h a n n e sb r a l l = m s1 8 3 3 1 8 9 7 ) 是1 9 世纪下半叶器乐创作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之一,虽身处晚期浪漫主义时期,却没有一味地顺应浪漫主义时代的洪流, 而是坚持“纯音乐”的创作,主张音乐要重返古典主义天国,追寻并继承源自巴赫、 。杨儒怀著音乐的分析与创作( 一卜册)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4 1 6 页第2 段。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m 】,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评,北京:人民 音乐f f 版社,1 9 9 6 年1 月,第2 7 4 页。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6 2 年1 1 月版,1 9 9 8 年9 月北京第7 次印刷。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贝多芬的德奥传统,并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浪漫主义的新酒”,写出了大量富 于醇厚抒情气质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和合唱作品。因而被世人誉为 “德奥古典大师中的最后一人 。虽然钢琴作品不是他最主要的创作体裁,但却是 他全部创作的起点。同时,他以创作钢琴独奏作品赢得了舒曼夫妇的尊重,舒曼为 此在1 8 5 3 年1 2 月2 8 日新音乐报上发表了一篇他一生中最后的音乐评论:新 的音乐道路,文中称赞勃拉姆斯为“年轻的鹰 ,一个“把时代精神加以理想表现 的人物 。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年轻的勃拉姆斯在欧洲得到更多展现才华的机 会,并为其今后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必备基础。 其钢琴音乐创作沿着“奏鸣曲变奏曲钢琴小品的轨迹发展,可分三 个时期: ( 1 ) 早期作品:以钢琴奏鸣曲为代表,表现了年轻作曲家充满活力与积极进 取的激情; ( 2 ) 中期作品:以变奏曲为代表,表现了作曲家成熟的创作手法; ( 3 ) 晚期作品:以特性小品集为代表,体现了作曲家追求富于深刻内涵的内 容而非炫技的审美原则。 纵观勃拉姆斯的整个钢琴作品创作,变奏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变奏曲不仅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贯穿并影响了他的整个钢琴音乐创作。因此,研究勃拉姆斯 钢琴变奏曲对于更好地了解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在所有的古典曲式中,勃拉姆斯对于变奏曲式情有独钟。显然他感到变奏曲的 结构最适合表达他的乐思,惟有运用主题和变奏的形式,作曲家才能在和声和旋律 的框架内发挥最大的自由度,在一个作品的整体中体现多元的情绪内容。圆在音乐 史上,勃拉姆斯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钢琴变奏曲,其中包括五首独奏钢琴变奏曲和二 首为四首联弹和双钢琴创作的变奏曲: 钢琴 的音乐分析f j 】,音乐剖作,2 0 0 6 年3 月 6 磺士擎镶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调式、调性变奏,而且经常把两种变奏因素,甚至三种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变奏。 勃拉姆斯正是善于对主题中的第一顼素材都能充分剩用并加以发挥,孝使得每一个 段落都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又极具统一性。 3 更为严谨的对位手法。早在勃拉姆斯三部奏鸣趋的创作中已经出现了对卡 农个性化运用的成份,而在变奏曲的创作中,对位技法的地位则翌得更为突出,也 更严谨一些。例如,亨德尔主题变奏酋交奏二十中的内声部旋律化;舒曼主题 变奏曲变奏八的八度卡农、变奏十的倒影、变奏十四的二度卡农等,都体现了属 于“b 磁强s ”式的严谨、深淀两内敛飙格的变奏。在健的一封未发出的信中提至l : “从整个变奏曲可以明显地看出,你深入地研究了对位法。 4 。“纯音乐风格的追求。勃拉姆赣身处浪漫主义晚瓶,但他却不为当时的“未 来的艺术 所动,在当时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主潮中坚定走自己的路,追求“纯 音乐的,更为朴实和严肃的古典主义传统风格。勃拉姆斯选择亨德尔的主题作为 他一部大型变奏曲的主题,证是因为亨德尔的主题中具有典型的巴洛克时期风格, 从恧更好的表达古典的、朴素的音乐思想。两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麓虽取自一个 炫技的主题,但勃拉姆斯在他的创作中注重技巧的发挥的同时,把朴实而严肃的风 格融入蓝中,并以它作为框架进行整理和规范。勃拉姆斯称之为“练习曲 ,曲中 大量的技法不单是练习技巧,而更多的是为解决音乐和肌肉的问题。 一 勃拉姆艇的变奏曲的创作风格受到几位变奏醢大师的影响: 1 贝多芬的影响 贝多芬是对勃拉姆斯钢琴创作风格影响最大的一位作曲家。贝多芬的创作理念 在勃拉姆斯幼年接受音乐教育开始就已经深深的埋下了古典主义的种子。当勃拉姆 巅开始自己的作超生涯后,幼年心中埋下的种子萌芽开花,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出来, 主要体现在严谨的音乐发展手法,宏大的作品结构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巨大戏剧张 力等等。贝多芬堪称是巴赫之后,在变奏睦方面最杰出的大师。变奏在贝多芬晚期 的音乐创作中尤为突出。他1 8 2 3 年创作的迪皿贝里变奏曲更是音乐史上经典 的自由变奏作品,同时也成为舒曼,勃拉姆斯及1 9 世纪许多作馥家创作变奏曲典 范之作。其中贝多芬大量运用的主题动机变奏手法正是后来勃拉姆斯创作变奏曲的 基本手法,并将之运用得更加突出和灵活。 2 巴赫的影响 一 除贝多芬外,巴赫是另一个对勃拉姆斯有深远影响的入,他对勃拉姆斯影响深 植于他的创作风格之中。门德尔松是发现巴赫的入,也是一个熟练的复调音乐家, 。摘自舒曼在恩德尼希精神痫院时写给勃拉姆斯封未发融的信。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但他只是在表面上受到巴赫的影响,掌握巴洛克式复调音乐精髓的是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用亨德尔主题创作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的榜样正是巴赫的带持 续低音的戈尔德堡变奏曲。勃拉姆斯对他的学生延纳说:“低音部比旋律更重要”。 和声是以低声部的线条为依据的,而每个独立的变奏都是富于诗意的变形,而不是 和声的笨拙表演。圆 3 舒曼的影响 作为舒曼夫妇一生的挚友,勃拉姆斯曾经研究并编辑许多舒曼的作品,对于其 幻想式的变奏以及统一全曲的技巧多有领悟。在勃拉姆斯创作的舒曼主题变奏曲 中,许多地方都相当接近舒曼的风格,如主题与变奏之间的关系就是受了舒曼交 响练习曲的影响,应该说是勃拉姆斯撷取舒曼创作之精髓,并融入个人创作想法 所得。 一 勃拉姆斯在贝多芬的主题动机变奏的基础上创作了规范宏大、气势磅礴,但又 结构严谨的大型变奏曲;而对巴赫的潜心研究,使他的变奏曲带有复调性思维。而 舒曼等人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在古典主义的表层下隐藏着浪漫主义的诗意。此外, 舒伯特,肖邦与李斯特等作曲家在一定程度上对勃拉姆斯也有所影响。但在变奏曲 领域而言,以上三位作曲家对其变奏曲创作风格影响较大。 ( 三) 变奏手法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与拓展 一 勃拉姆斯在变奏曲这一古老的曲式上,如鱼得水地注入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情 感,在这一曲式的写作上达到了极致。 勃拉姆斯不仅在变奏曲这一体裁的创作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变奏手法也渗透于他整个钢琴音乐创作之中,成为他钢琴 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手法。早在奏鸣曲的写作中勃拉姆斯就采用过变奏的手法,例如 c 大调钢琴奏鸣曲o p 1 的第二乐章就是一首民歌主题的变奏曲;f 小调钢琴奏 鸣曲o p 5 第一乐章和第五乐章也都运用了变奏手法来发展主题。到了晚期创作的 小品中,他的变奏手法也同样重要,例如狂想曲o p 7 9 n o 1 ,间奏曲降d 大 调o p 1 1 7n o 2 ,e 小调o p 1 1 9n o 2 ;随想曲b 小调o p 7 6n o 2 以及叙事曲 g 小调o p 7 6n o 3 等。因此,要全面研究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就要对其钢琴变奏 曲进行深入地研究,否则无法全面领略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面对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我们应当明晰:勃拉姆斯的变奏曲不仅在他钢琴创 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变奏手法贯穿了其钢琴创作的一生。在勃拉姆斯手 。【美】保罗亨利朗著勃拉姆斯【m 】,杨燕迪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第1 9 8 页。 国【美】保罗亨利朗著勃拉姆斯【m 】,杨燕迪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第2 0 l 页。 。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4 2 页 固朱雅芬编译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者( 下) 明钢琴音乐2 0 0 4 4 。 8 中,变奏手法充满活力,较之传统具有新的意义,成为勃拉姆斯在古典主义框架下 表达他浪漫主义情怀的重要手法,同时也是他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因此,从 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入手揭示他独特的变奏手法,应是研究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创作 的重要切入点。 ( 四) 与德国民族音乐流派的联系 十九世纪的德国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德国文化在整个欧洲文化中也是独树 一帜的。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也很有特点,德国人追求有深度 的抽象思维,追求完美,强调文化底蕴,崇尚纯净、讲究秩序;在表达方式上内敛 胜于外表,思考强于表现。而这些用于形容德国人性格的形容词,几乎都可以 说是勃拉姆斯性格的写照。这样的性格促使他在创作作品时,自然而然形成了“镇 定的外表与多情的内涵”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他对音乐表现的目标是揭示深层的意 境与文化底蕴,而不是外在表象的炫耀与展示。他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手法继承德国 音乐文化传统,又吸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创作出有个性的,表达强烈民族情感的优 秀作品。在他的变奏曲创作中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1 与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联系 “勃拉姆斯是一位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他在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 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积极更自觉”。勃拉姆斯变奏曲中基 本和声语汇的组合方式,直接来源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作品。他的和声思维相当传统, 并不强调浪漫派的半音线条化,而强调和声的功能联系。和声语汇比起同时代的其 他作曲家也显得更为简洁、朴素。 二、三段曲式结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之一,勃拉姆斯 在他的钢琴变奏曲的主题部分偏爱使用这种曲式结构。其次,在句法结构方面,勃 拉姆斯也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常常使用较为工整的句法结构,在旬与句之间讲 究对称与平衡,即便是后来有一些变化。 2 与德国浪漫乐派的联系 虽说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偏于保守的作曲家,但生活在浪漫主义晚期,他 不得不面对当时整个时代潮流。在他的变奏曲中,用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曲调来作 为变奏主题进行创作,就是勃拉姆斯对德国浪漫精神的严格体现之一。在他的变奏 曲中,也受到了舒曼幻想式变奏的影响,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思维。作品中幅度很 大的旋线条,强烈而鲜明的节奏,频繁的调性转换,丰富的和声变化等写作特征, 国高晓光、吴国翥编著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 0 0 1 年,第4 6 页 9 都体现了他“浪漫化的思想和感情。正如舒曼在一篇预言性的文章新的道路 中说:可以从勃拉姆斯身上识识浪漫派,称他是“一个把时代精神加以理想表现的 人物 。 总之,勃拉姆斯在追随德国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既崇尚古典主义,又不可 避免地受到所处年代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是一位发扬自己民族古典主义传统而又 风格独特的浪漫主义的伟大作曲家。 。【德】罗伯特舒曼著,古扬森编,陈登颐译,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m 】,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7 8 年,第 1 2 9 页。 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第二章五首钢琴变奏曲的创作手法特点 一、曲式结构 曲式分析是传统音乐分析方法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它能够较为 全面和宏观的展示作品各主题材料、调性布局转换情况及分布逻辑顺序等方面的情 况,并作为其它一些分析方法的基础。通过对具体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与综合,再 与典型曲式结构相对照,并结合一定的作品创作背景,可以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和透 彻地了解作曲者的创作构思和特点。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作品的曲式结构明显反映 出受古典主义传统曲式和美学观点的影响。共五首变奏曲,具体结构图示如下: 1 舒曼主题变奏曲o p 9 一 广一a 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 变奏四变奏五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 2 4 小节2 4 小节1 2 小节 2 4 小节2 4 小节4 3 小节2 6 小节 1 1 小节2 6 小节 群f 水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ba 广 广_ 变奏九变奏十变奏- f 一变奏十二变奏十三变奏十四 变奏十五变奏十六 2 l 小节3 3 小节2 7 小节2 2 小节 2 q 小节3 4 小节2 6 小节2 4 小节 b 小一一一d 人一一一g 大一一一一一群f 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b g 一一撑f 人舸小 这首变奏曲的前八个变奏没有调性变化,。均为撑f 小调,在各变奏与主题的关系 上也是尽量用各种变奏手法对主题进行着陈述和揭示。到了变奏九处开始往属方向 转调,最后几个变奏又转回了撑f 小调,主题材料也经过了模糊与再现的过程,所以 这首变奏曲可分类三个部分,形成近似a b a7 的带复三部曲式特征的变奏曲。 2 原创主题变奏曲o p 2 l 之一 a b a ,。- _ - _ _ _ _ _ l - - l l - _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i - _ _ _ _ - _ - l _ _ r 。l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_ _ _ _ _ _ - l _ _ _ _ _ _ - - _ _ _ _ _ _ _ _ - _ l _ _ _ _ _ _ _ _ - 。- l 。 r 。_ 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主题变奏五变奏六变奏七 变奏八变奏九变奏十变奏十一 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8 小节1 9 小节1 8 小节1 9 小节8 9 小节 d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d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d 按变奏与主题关系的远近,即主题在该变奏中明显程度,可把曲子分为三个部 分,形成近似a b a7 的带复三部曲式特征的变奏曲。 一 3 匈牙利歌曲变奏曲o p 2 1 之二 aba 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变奏九变奏十变奏十一变奏十二 ,_ _ - _ - _ l _ - - _ _ 。_ - - _ _ l _ _ _ _ _ _ _ l _ - _ _ _ _ _ _ - i -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i 。- _ _ - _ - _ _ - - l _ _ _ - _ _ - - 。_ f 1 - _ - - _ _ _ _ _ - _ _ _ _ - f 。o o o o 一 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 8 小节 d 一一d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d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变奏十三终曲 l l 小节1 3 小节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这首变奏曲和前二首一样,是带有a b a7 带复三部曲式特征的变奏曲。 4 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0 p 2 4 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网变奏五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变奏九变奏十 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 8 小节 1 2 小节1 2 小节8 小节 一b b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bb 一一b b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变奏十一变奏十二变奏十三变奏十四变奏十五变奏十六变奏十七变奏十八 8 小节8 小节1 6 小节8 小节9 小节8 小节1 2 小节8 小节 b b 一b b 。 变奏十九变奏二十变奏二十一变奏二十二变奏二十三变奏二i 四变奏二十五赋格 1 6 小节1 6 小节8 小节 8 小节8 小节8 小节8 小节1 0 9 小节 g b b 这首变奏曲的规模宏大,运用展开式变奏的写法,将主题材料逐渐碎化在各段 变奏之中,直至模糊,并且最后没有较清晰的再现,在音乐形象上呈开放性。 5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i o p 3 5 ab a 广 广 广 主题变奏一 变奏二变奏三 变奏四变奏五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 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2 4 小节 a 一一 c a 2 广 广 变奏九变奏十 变奏十一变奏十二变奏f 三变奏十四 终曲 1 2 小节2 4 小节1 6 小节1 2 小节1 6 小节3 5 小节 4 8 小节 一一a 一a 一一 这首变奏曲的变奏手法丰富多样,主题轮廓逐渐直到再现,组合成两个三部性 结构的叠加,形成a b a l c a 2 终曲的带回旋曲式特征的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 曲i i 的曲式结构与之相近,只是在材料上融合了第一首中的变奏材料。 从作品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勃拉姆斯采用古典的形式来构建乐曲的整体曲式框 架,并注意控制各变奏段之间篇幅的比例,在紧凑,节约的篇幅中体现严谨、均衡, 富有逻辑的古典主义精神。乐曲在不断地变奏发展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强烈 而炽热的情感而不失整体性,保有古典的精髓。 二、和声 和声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声衬托旋律,有如绿叶扶持红花,可以 使音响充实、丰满,并具有一定的色彩钢琴家傅聪认为:“西方古典音乐是由和声 。钱亦平编,钱仁康音乐文选( 下) 【m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1 9 9 7 年1 1 月,第3 4 8 页。 1 2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作基础建筑起来的,因此演奏时不能只照顾上面的线条。 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里沿用了古典乐派的和声理念,使用大小调体系的功能性 和声,但他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在这基础上进行了扩充,这一点在他晚期钢琴小 品的创作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而在他钢琴变奏曲的和声运用上,则显得更古典一 些,也更严谨一些。之所以这样说,并不仅是指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大小三和 弦、大小七和弦、减七和弦、增六和弦等古典乐派的常见和弦,更重要的是他在具 体的和声语汇组织中重新强调了功能性的和声语言结构。他的和声思维方式是相当 传统的。这一思维方式导致在他的变奏曲中并不强调浪漫派的半音线条化和声思 维,几乎完全看不到在李斯特晚期及瓦格纳作品中很多见的结构复杂的色彩性和 弦。和声语汇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显得更为简洁、朴素。勃拉姆斯不仅在具体 的和声进行中强调功能性,而且还在调性发展的布局、调性领域的总体上,同样强 调功能性的联系。如在舒曼变奏曲o p 9 中,不仅各变奏段的终止式强调属到主 进行,在整个变奏曲的调性变换中也是典型的主属主的功能性布局,结合 “同主音大调小调 交替手法,传统的功能性和声语汇思维方式在此一目了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勃拉姆斯在变奏曲中的和声思维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贝多 芬创作的变奏曲迪亚贝利影响的。我们知道,对作曲家来说,如果通过改变调 性来寻求额外的变化,则更容易一些。贝多芬就在他一首早期的变奏曲( o p 3 4 ) 中用遍了所有调性循环与节拍记号,但是他在规模要大得多的迪亚贝利中拒绝 使用这些方法,而是仅仅依赖音乐创意来写作。他只是在他的前二十八段变奏中使 用了一次主音大调,然后便在一组三段变奏中继续使用小调,其间突然以关系大调 戏剧性地转化为一个赋格,随即又回到原调性上,以便最后变为空灵的迪亚贝利圆 舞曲。最后这几个变化彼此显得松散,因为长时间保持调性不变,几乎排除了它们 存在的可能性。圆作为贝多芬迪亚贝利变奏曲的崇拜者,勃拉姆斯接受了这种 依赖音乐创意来写作变奏曲的思想,在各个变奏曲的变奏技法中引人注目的是他展 开动机材料的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音乐家所依赖的和声。即使是在他亨德尔主 题变奏曲o p 2 4 这样幅度长大和对比强烈的作品中,他也保持调性不变的手法, 只运用了三次主音小调( 在第五、六和十三变奏中) 和一次关系小调。 综上所述,勃拉姆斯变奏曲的和声不仅受其自身风格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 贝多芬迪亚贝利变奏曲的影响。和声语言简洁、朴实,和丰富的旋律织体、多 变交叉甚至错位的节奏等其它方面在变奏曲内部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对比,体现了 。刘智强、韩梅编,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i 版,1 9 8 9 年5 月,第3 2 8 页。 国d t m i s m 砌l e w s 著,于少蔚译勃拉姆斯钢琴音乐【m 1 ,1 9 9 9 年4 月,第5 6 页。 1 3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勃拉姆斯想在听觉上留更多的空间给变奏材料的组织和发展上。 三、织体与旋律 作为古典主义精神的追随者,勃拉姆斯比同时代的作曲家更多地运用复调织体 和传统的对位手法,这一点在他钢琴变奏曲的创作中显得尤为突出,也更加成熟。 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音响丰满,织体繁复,在变奏曲的创作中,他更是偏向用分解 和弦,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大和弦来构建旋律,并运用大量三度叠置的和弦与各 种低音织体来填充、丰满旋律,追求合唱及交响乐气势的风格,体现了以贝多芬和 舒曼为典范的史诗般的宏伟性。 ( 一) 对位手法的运用 我们前面提到过,对位手法作为勃拉姆斯创作钢琴音乐的显著特征,在经历过 早期三首奏鸣曲的创作后,在中期变奏曲的创作中已经运用得更加成熟和严谨。在 他的五首钢琴变奏曲中,已经显示出他超凡的变奏曲技巧。例如:舒曼主题变奏 曲o p 9 中运用了相当多的卡农式的对位手法,分别为变奏八的八度卡农( 谱例1 ) , 变奏十的倒影,变奏十四的二度卡农以及变奏十五的六度卡农;亨德尔主题变奏 曲o p - 2 4 变奏九和二十中的内声部旋律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l o p 3 5 变奏 十一中的模进等( 谱例一2 ) 。 谱例1舒曼主题变奏曲o p 9 变奏八 ,一。 ;一 弘署乒铲 1v 罗7 森诬、 箩,厂s :多个 “_ - 【- - -:肆, 一i 三l 二,it b _ ;乒i 谱例2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i o p 3 5 变奏十一 v r ar 圭l 1 4 ( 二) 大量八度、叠置和弦与各种低音相结合的织体 丰富的音响,是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在听觉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创作中不 仅喜欢在伴奏或旋律上加厚入度,而且还常填进三度、五度或七度的和弦,这样的 写法在变奏曲中大量运用。例如原创主题变奏曲o p 2 ln r l 变奏三( 谱例3 ) 、 变奏九;舒曼主题变奏曲o p 9 变奏五;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 p 2 4 变奏 十三( 谱例4 ) 、变奏二十五等等。 谱例3 原创主题变奏曲o p 2 1n r l 变奏三 v a 8 j 露拿 、i :龟上垂l :三霉i 鲫:+ 剖 l - ,匕,+ 譬二 :雾 匕乏 荸t :- ll 一7 “耋 聿、 墨 = 1 二 t 二,霉一芝墨篆专霉 盔0 “:j 一 ,。= 0k - j 粤一: 1 一 l 一,一:鼯, ,一啼 谱例4 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 p 2 4 变奏十三 此外,音乐中常有厚实浓郁的低音声部,并以不同的形式来衬托旋律。如原 创主题变奏曲o p 2 1n 订变奏十一中,低音区以装饰音弹奏持续低音级进,既明确 了调性而又富于生动性( 谱例5 ) ;匈牙利歌曲变奏曲o p 2 1n r 2 变奏七中,低音 以单音断奏形式奏出,和右手的歌唱性旋律形成动、静对比等,这些都反映勃拉姆 斯对低音声部变化织体的喜好。 谱例5 原创主题变奏曲o p 2 ln r l 变奏十一 r 1 1 1 5 ( 三) 分解和弦构成的旋律占有重要地位 分解和弦一般是以伴奏音型的面貌出现,而在勃拉姆斯变奏曲中却经常被提升 为旋律乐句的重要写作方式,并和丰富的和声内涵一起对变奏的发展起到动力推进 的作用。 例如: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i i o p 3 5 变奏六,整个变奏几乎全由分解和弦以 三连音组成,乐句短小,每小节变换和声,在左右手的交替弹奏中推进变奏的发展 ( 谱例6 ) 。 谱例6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i i o p 3 5 变奏六 1 rb ( 四) 乐队化织体 勃拉姆斯的变奏曲有着宽广的音域,几乎遍及钢琴每个音区,并极好地利用了 不同音区之间的对比,因而有人把他的钢琴变奏曲比作乐队化的钢琴作品。以帕 格尼尼变奏曲ii i o p 3 5 为例:第一集中变奏七、八好像乐队齐奏与木管组的对比; 变奏十四的开始部分主题音程由双手在高低音区交替完成,中音区的三十二分音符 犹如中提琴的演奏贯穿始终;第二集中变奏一的后半部分左右手通过将三度叠置和 弦在不同音区上进行演奏,好像管风琴在教堂中的回音一样,气势宏大,回音震荡; 变奏八更是纯粹的帕格尼尼式,通过双手在高音区的逆向进行和断奏模仿了小提琴 最高地位的和声与拨奏( 谱例7 ) 。 谱例7 帕格尼尼变奏曲i i o p 3 5 变奏八 1 6 四、节拍与节奏 节奏由时值的序列和强弱交替来体现,而节拍又是节奏的周期性现象。也就是 说,拍号和小节线是乐曲中既定的前提,而其他各种节奏运动是在这永恒的基本脉 动中灵活变化的。在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中,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它们不仅自成 一体,而且纵横交错,形成节奏运动的多层结构。这个结构最基本的层面是节拍, 它们构成乐曲最基本的脉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 ( 一) 拍号的双重性 在勃拉姆斯五首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泰蓝制胎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复习题库及答案(海南省定安县2025年)
- 手工地毯制作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钛白粉生产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网球制作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职业病诊断医师考试(职业性尘肺病)测试题及答案
-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三
- 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装置操作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掘进一队地面维修工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考试卷及答案
- 第七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习概论2024优化版教学课件
- CJ/T 316-2009城镇供水服务
- (高清版)DB62∕T 3268-2024 人民防空工程平战功能转换技术标准
- 全新模具转让协议书
- 2025年法院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
- 车队车辆保养维护方案
- 《婴幼儿健康管理》课件-项目一 婴幼儿健康管理基础
- 医院法律法规专题培训课件
- 代持股合同范本8篇
-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