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单位: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急诊科,绪论+院前急救,绪论,授课要求,一、熟悉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及范畴;二、熟悉急诊医学特点;三、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的任务与组织要求。,急诊医学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抢救以及医疗救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安全转运、院内急诊、急性中毒、灾害救援等都包含在其中。,急诊医学的发展,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198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草案):规定“市、县以上地区都要成立急救医疗指挥系统,试行三级急救医疗体制”。1987年5月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1997年3月更名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经过30年发展,我国普遍建立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诊ICU,急诊医学范畴,院前急救复苏学危重病医学创伤学急性中毒灾害医学急诊医疗体系,包括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救治。,各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心搏骤停、休克、各个系统危重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创伤院前、现场急救及急诊科早期救治。,个体或群体中毒救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后果的救治。,现场急救医院急诊ICU、手术、专科等,急诊医学特点,1、病员救治反应迅速2、急诊工作强调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3、急诊工作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4、树立整体性思维,加强团队合作5、分清轻重缓急6、检查与治疗同步,判断,评估,抢救,再评估,评估A气道B呼吸C循环如有生命危险立即抢救,无论是否能即刻做出临床的诊断最重要的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救治中继续观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治疗效果,急救特点及方法,病因治疗,确定诊断,抢救黄金时间,繁杂的检查和诊断过程是时间的浪费,要在医疗制度和抢救流程规定救人优先原则,急救原则,急诊医学特点,综合分析,侧重功能,逆向思维,时限紧迫,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criticalpatient),(acutepatient),(emergencypatient),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fatalpatient),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生命垂危患者,有致命危险危重者,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分清轻重缓急,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诊发展模式,1.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3.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4.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5.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院前急救主要任务,需求,院前急救需求,时间,效果,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抢救时间急救转运时间,院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院前急救技术指标,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能有效支持,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急诊危重症患者特点,重症患者特点,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是指人受到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时,在到达医院之前正确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一、院前急救的特点,1、突发性2、紧迫性3、多样性4、艰难性,院前急救原则,1、先救命、后治病2、先复苏、后固定3、先止血、后包扎4、先重伤、后轻伤5、先救治、后运送6、先排险、后施救7、急救与呼救并重,第二节现场急救技术实施,(1)迅速判明需要紧急救护的地点、事件和人数。(2)立即采取现场行之有效的救护措施,努力做到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实施现场急救技术。(3)在急中要保护自己免受伤害。(4)在救护中不应该继续加重病人所受到的伤害。(5)院前急救应尽量是徒手操作或尽量少借助于器械。(6)急救措施力求简单易行,以便容易掌握,但效果必须确实可靠。(7)救护人员应该快速掌握伤员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呼吸、循环情况以及头、颈、胸、腹、骨盆和四肢伤情。(8)主要保护现场。(9)发现新情况及时通知有关部门。(10)院前急救需要紧张有序,要推荐一位有经验的医师负责指挥,裁决和领导抢救工作。,二、早期呼救、合理解救、立即抢救,三、现场急救技术,(一)开放气道,头部后屈法,举颌法,仰头抬颏法,(二)外伤止血(指压止血法),(二)外伤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二)外伤止血(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动脉外伤的止血,(二)外伤止血(止血带止血法),(三)包扎,(1)环形法(2)蛇形法(3)螺旋形法(4)螺旋反折法(5)8字形法,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1)头部普通包扎法(2)头部风帽式包扎法(3)面部面具式包扎法(4)眼部包扎(5)下颌带式包扎法(6)胸部包扎法(7)背部包扎法,(8)腹部包扎法(9)四肢包扎法(10)肩部包扎法(11)手部包扎法(12)大腿根部包扎法(13)膝部包扎法(14)脚部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头部、面部),三角巾包扎法(胸背部、腹部),三角巾包扎法(手部、肩部、膝部),三角巾包扎法(上肢),(四)固定,固定注意事项:根据伤员的全身情况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行止血和包扎,在固定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伴有骨折端明显外露患者,应尽可能把伤肢摆成正常位置,让骨折端自然回缩,随后再行包扎和固定上、下肢和脊柱骨折的患者,固定时不应过多地移动伤肢和躯干,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神经、血管的损伤。为使骨折处能稳妥、牢靠地固定,应同时固定骨折部位的上方和下方两个关节。,(四)固定,固定注意事项:在夹板以皮肤之间应填隔棉花,碎布或毛巾等软衬垫,从而使固定更加牢靠,并可免其皮肤损伤。绷带缚得松紧要适度,过松不能达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又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引起肢体的坏死。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端的上端,随后捆绑其下端。若捆绑顺序颠倒,可导致断端的再度错位。四肢骨折和关节损伤,若伴有热烧伤,碱烧伤时,应先用清水冲洗伤肢,然后再包扎、固定。上肢固定时,应呈屈肘位;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拉)直。为防止疼痛引起休克,可给伤员镇静止痛剂。,骨折临时固定材料,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如木板、竹棍、树皮等),棉花、纱布、毛巾等软物衬垫,三角巾,绷带或绳子。,临时固定:大悬臂带;小悬臂带,几种常用的固定方法,头部骨折固定法肱骨骨折夹板固定法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脊柱骨折固定法,肱骨骨折夹板固定法、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小腿骨折固定法,大腿骨折固定法,脊柱骨折固定法,第三节现场救护后运送,一、搬运方式单人徒手搬运法1搀扶法2背法3掮法4抱法,双人搬运法1椅托式2拉车式3平抱和平抬法4坐抬式,搬运方式,三人或多人搬运法:,器械搬运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褥期产妇护理测试题库及答案
- 整体护理护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单调分类考试题及答案
- 赏景心情一次户外写生经历9篇
- 业务订单管理自动化系统基础架构模板
- 阅读中的深度思考与推理能力训练:高中阅读课教学教案
- 行政后勤费用合理化建议模板
- 合规数据资源承诺书4篇
- 商业保温材料供货协议
- 企业组织架构及职责权限明晰工具
- DDI:制造业人才发展成功实践手册
- 老年照护芳香疗法应用规范
- 2025年抗菌药物授权培训
- 风力发电征地协调方案(3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制动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淀粉粘合剂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 黑龙江: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应用技术规范(DB23-T 2334-2019)
- JG/T 127-2017建筑门窗五金件滑撑
- T/CGCC 7-2017焙烤食品用糖浆
- 江苏省2025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数学试题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