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袁运甫艺术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袁运甫艺术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袁运甫艺术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袁运甫艺术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袁运甫艺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袁运甫艺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袁运甫是我国著名装饰艺术家、公共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 公共艺术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者。1 9 4 9 年,1 6 岁的袁运甫从江苏南通,进入杭 州国立艺专学习。三年后,转学至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于1 9 5 4 年毕业。1 9 5 6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时,袁运甫旋即调入该校任教。5 0 年代末至6 0 年代, 他参与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和实验。在中国知识分子最为跌宕起伏的 岁月中,他笔不停挥,创作了大批反映农村生活以及表现大工业题材的绘画作 品。他热衷于壁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完成了数千平米的壁画作品。从首都国 际机场的壁画巴山蜀水开始,公共艺术成为袁运甫着力关注的领域,并创 作了中国公共艺术的大量代表力作,并不断完善公共艺术的理论和教育体系。 除此之外,袁运甫的水墨、彩墨画日渐成熟,他还涉猎刺绣、壁毯、珐琅、石 雕、木雕、漆艺、金工、陶瓷和玻璃等众多艺术领域,并为传统工艺融入现代 空划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中国近现代艺术文化环境为大背景,从袁 运甫的艺术人生、艺术理论及作品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和分析,完 成了对袁运甫的艺术和艺术教育历程,尤其是公共艺术事业方面的研究。 袁运甫在艺术道路上的经历折射出新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他的理论研究 涉及纯美术、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及现代设计艺术的众多领域,并同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艺术等横向联系,昭示着其“公共艺术”和“大美术” 的艺术主张和实践。其大量的理论著作和艺术实践,在中国艺术界尤其是公共 艺术学科领域具有十分广泛和普遍的影响。对袁运甫艺术的深入研究,对于中 国现代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公共艺术、城市设计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袁运甫袁运甫艺术公共艺术艺术教育装饰艺术大美术 a b s t r a c t y n a ny u n f ui saf a m o u sa r t i s ta n de d u c a t o ri n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c r a f ta r ta n d p u b l i ca r tf i e l d s h ei st h ef u n d e ra n da d v e r c a t o ri nt h ef i e l do fp u b l i ca r ti nc h i n a i n19 4 9h el e f tf o rh a n g z h o ua n de n t e r e di n t ot h en a t i o n a la r tc o l l e g et os t u d y , w h e nh ew a sa1 6 - y e a r o l dy o u t h t h r e ey e a r sl a t e r ,h eb e c a m eas t u d n to fc e n t r a l a r tc o l l e g ei nb e i j i n ga n dg r a d u a t e di ni9 5 4 w h e nt h ec e n t r a lc r a f ta r tc o l l e g e 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h eg r e wu pi n t oat e a c h e r b e t w e e nt h ee n do f19 5 0 sa n d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19 6 0 s ,h ew a s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t i t l e 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a w i n g i nt h et i m eo fc u l t r a lr e v o l u t i o nh ek e p to nd r a w i n ga n dc r e a t e d al o to fw o r k sr e f l e c t i n gt h er u r a ll i f ea n di n d u s t r y a d d i t i o n a l l yy u a ny u n f u s h o w e dg r e a te n t h u s i a s m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c r e a t i v i t yo fm u r a l i n19 7 9 ,t h em u r a l b as h a ns h us h u is h o w e di nt h ec a p i t 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i r p o r t f r o mt h e no n , p u b l i ca r th a sb e e nh i sf o c u s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f r o m19 7 9t o2 0 0 3 ,y u a ny u n f u s s h u im oa n dc a im op a i n t i n gi sg r a d u a l l ym a t u r e y u a ni sa l s os t u d y i n go nt h e a r t so ft h ee m b r o i d e r y ,t a p e s t r y ,e n a m e l ,s t o n ec a r v i n g ,w o o dc a r v i n g ,p a i n t , m e t a l w o r k i n g ,p o r c e l a i nc e r a m i c s ,g l a s s e sa n dm a n yo t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a r tf i e l d s h e m a k e s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m e l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r a f ta r ta n dt h em o d e ms p a c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i sa b o u tt h ea nl i f co fy u a ny u n f u t t l e o f i e sa n dw o r k a n a l y s i s ,a n dp a i n t i n gc o l l e c t i o n s ,r e g a r d i n g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n e a rm o d e ma r ta n d c u l t u r ei nc h i n aa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t h ea u t h o rh a sa c c o m p l i s h e d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 w o r kt o w a r d st h ea r tp r o c e s so fp r o f e s s o ry u a ny u n f u p r o f e s s o ry u a nw i t n e s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a r tf r o m19 4 9 h i s t h e o r i e s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i n v o l v et h en u m e r o u sr e a l mo ft h ea r tt h a ti sm o d e m d e s i g na r t ,c r a f to fp u r ea r t ,f o l k s ,a n dh o r i z o n t a lc o n t a c t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s i g n ,c i t y 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l a n d s c a p ea r t i t i s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 h i st h e o r yi np u b l i ca r ta n d w i d ea r t h i st h e o r yw o r k sa n da r te x p e r i e n c ec l e a r l yd e m o n s t r a t ep r o f e s s o ry u a n h a sa c q u i r e db r i l l i a n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 h i sa r tt h e o r y ,w o r k sa n dt h o u g h ta r ep r e v a l e n t a n di n f l u e n t i a li nc h i n e s ea r te s p a c i a l l yi np u b l i ca r t t h er e s e a r c hf o ry u a n y u n f uw i l lm a k ep r o f o u n d i n ge f f e c t si nc h i n aa r t ,c r a f ta r t ,p u b l i ca r ta n dt h ec i t y d e s i g ne x t r e m e l y k e yw o r d s :y u a ny u n f u ,a r to fy u a ny u n f u ,p u b l i ca r t a r te d u c a t i o n , 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w i d ea r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卢明所呈交的学位沦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彳i 包含为获得苤盗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汪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h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贞献均已存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礤露$ 签字日期:p 仁年z 月“几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苤鲞盘鲎有火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叁洼苤生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榆 索,并采用影日j 、缩印或h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浏。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火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沦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獠氢自 导师签名 签字同期: o 牛年2 月铂h签字r i 期: o 中年z 月同 绪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袁运甫是我国著名装饰艺术家、公共艺术家、工艺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 他是中国公共艺术教育与理论的开拓者与倡导者。从艺五十年来的艺术实践和 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装饰艺术等诸多方面。丰厚的学术资源和思 想资源是袁运甫提出公共艺术概念、创建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理论体系的基石。 他亲历了新中国艺术和艺术教育的成长过程且有着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和 相关理论研究,是少数同时在理论与创作方面均有卓越贡献的艺术家。 袁运甫儿时在家乡南通艺术文化环境熏陶下引发出对艺术的特殊感情,南 方的生活赋予了他细腻、敏锐的文人气息。1 9 4 9 1 9 5 3 年,袁运甫先后就读于中 国最重要的两所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专2 ( 1 9 4 9 1 9 5 3 年) 和中央美术学院 ( 1 9 5 3 1 9 5 4 年) ,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全身心地投入到深邃的艺 术世界中。这种得天独厚的教育经历使他在艺术殿堂中饱尝艺术甘露,更具备 了成为一名著名艺术家的高起点地专业、权威的教育基础。之后半个世纪的北 方生活见证了袁运甫的艺术生涯,同时又给了他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他了解 两地的艺术、文化和生活,并将其融会贯通,对中国艺术文化有着全面地认识 和独特的见解。 1 9 5 6 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后,他同众多中国最为著名的艺术家、 长期共研教学艺事,投入中国艺术教育事业中,多年苦心钻营艺术教育事业, 袁运甫为我国的艺术界培养和发掘出了众多的杰出艺术人才。他对中国传统艺 术的深入研究和继承发展一直都是他艺术创作的思源,对世界艺术发展动向的 关注、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前瞻性视野使他一直在专业领域中保持着不断的创新。 1 9 7 9 年以来,袁运甫在其大量公共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开创了中国的 公共艺术理论及教育体系。 袁运甫在整整半个世纪笔耕不辍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贯穿着“有容乃大” 的艺术哲学。其艺术探索之路,一直都是分活跃、不拘一家,确有“海纳百川” 之势,其理论专著有容乃大,充分的显示了他宏观思考艺术问题的理论视角。 我们关注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记录他兼容并蓄的艺术追求,时常为他坦荡 的艺术胸襟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感动、鼓舞,并以此自鉴。 1 王了路袁运甫i 圃集序,1 9 8 5 年 2 杭州田直艺专:今中田荚术学院的前身 “我们从来没有在艺术上自足,总是把艺术的创造性追求和社会 效益置于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属于建筑和环境的人民大众的公共艺 术。” 袁运甫 囊点击毛,应,筱巍。居证受 旃雷黼黼灭 縻冬孟矗连署上蔓它一髓门贺,孽蒡o 茁 囊遣甫不藤己用 第一部分弟一郡竹 袁运甫的艺术之路 天沣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笫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第一章润育成长的文化背景 充满艺术的生活,也给人以审美的传承和文明的熏染。1 袁运甫 “我出生于长江下游的江苏南通,我从小喝长江水,在长江和大海边卜 长大”,从袁运甫的这段话中,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和 热爱,还有那闪烁浮现的美好记忆。 第一节年少时故乡南通和大家族的生活 袁运甫,1 9 3 3 年农历5 月6 日出生在江苏省南通的一个在当地有着傲人渊 源的大家族。 南通滨海临江,百年来,积蓄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南通自古人文荟 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皆在南通留下过传 世之作。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 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都是南通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近代艺术 家赵丹、顾而已、赵无极、王个籀等也皆出于此。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 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 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 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南通是中国近代最为注重教育和城镇建设的中小型商 业城市之一,这里散发着现代文化的和传统文化交融的气息。正是这里的文化 氛围和生活习俗使袁运甫萌发了对艺术的向往。 关于袁氏家族,据通州文庙碑记载,袁家先祖自河南迁入南通,所以 袁家一直沿袭“汝南堂”旧称。袁运甫忆及儿时祖母逝世时,父亲嘱其在灯笼 上描写“汝南”二字,淡紫色的宋体字,诱发了他对祖辈悠远的怀念。袁运甫 曾经生活过的袁氏老宅聚集两处,相距四、五十米,占地八千平方米左右,房 屋高大,院落众多,至今仍住着袁氏后裔。“我们袁家大宅的主要结构都是明代 风格的,很宽大,现在南通已把它作为旧城保护的对象。我们家是一个典型的 袁运甫,运甫从艺自叙,有容乃大第1 2 兜,2 0 0 i 天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中国传统读书人家庭。”袁家的祖先袁随、袁九皋官至左布政使、监察御使等 要职。袁随,字民悦,嘉庆丙辰( 1 5 5 6 年) 进士,仕户部主事,监兑江西,惩 恶扬善,极尽好事。袁九皋,字君鸣,万历已丑年( 1 5 8 9 年) 进士,他廉明正 直,官至御史,先后巡视山珏、浙江、河南、顺天四省。袁氏叔侄,为官一世, 刚正不阿,为民谋利。袁运甫的父亲袁鼎和先生是一位中学教员,通经史,善 诗词:母亲程淑敏氏,乃桐城派后人,袁运甫的外祖父家,系北宋哲学家二程 ( 程颢、程颐) 的后裔,“文革”前,程家尚存二贤堂木匾。诚然,袁运南 的家族是个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大家族,而袁家后代也谨遵家族自重、自省、 自觉的家教。 古老的家族里不断走出众多令家族、地方、乃至令整个国家骄傲的杰出文 化人才。袁家的三位姑母,都是南通2 0 世纪初的第一代师范学生。袁家兄弟姐 妹八人,均学有所成。如大哥袁运开,是著名物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史学家,华 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 昌,林业部资深总工程师,中国第一批资源航空测绘工程师;袁运甫,清华大 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弟弟 袁运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著名画家。 袁运甫自幼年时期,南通的人文环境和家庭的艺术氛围,就在他心中播下 了艺术的种子。袁父喜爱艺术收藏,虽然藏品数量不多,但是品位甚严,袁运 甫记得:父亲每览字画工艺常以乡俚土话“勿的”、“蹩脚的”、“洋门径的”、“扎 库匠画的”等贬词相讽。袁运甫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最初接触也是从了解父亲收 藏的作品开始的。 南通地区钟灵毓秀的艺术文化底蕴也是袁运甫艺术情感萌发的必要条件。 艺术在南通传统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家里都要更新书画新作, 节日期问丰富的艺术文化生活成为人们接受艺术洗礼的日子,弥漫着“人们一 年一度的期待与沉醉”。袁运甫还记得,每到春节,父亲带着他和家人悬灯结彩 更新字画,招贴财对联,挂祖宗轴子,系朱缎彩绣桌围,蒸年糕做馒头,忙得 不亦乐乎。正月十五更为热闹,灯节、庙会上会有各种样式的灯笼,孩子们都 扎起彩灯投入大街小巷的提灯会;令人好奇的群艺杂耍,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 寺庙里的清供、壁画和彩塑,他留恋那些曲径通幽的精巧庭院、盆景和古 建筑。当女孩子做绒线香袋和手工刺绣迎接端午节的时候,袁运甫与其弟弟袁 孙玉沽,艺术家耍跳j | j i 吲哐走向生活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2 0 0 4 17 天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运生最起劲的是为父亲翻箱晒画,抬出2 4 扇大幅青绿小写意山水屏风画,天井 里流金溢彩像开了裱画铺似的,那是清代乡人画家钱恕的精品。这一切向他展 现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审美世界,丰富了他童年的感性生活,同时也鼓舞着他 对美的迷恋与追求。这些记忆也成为画家后来宝贵的创作素材。 第二节艺术天赋崭露头角 袁运甫在少年时代就显示了非凡的绘画的才能。儿时,他曾随表哥徐震( 惊 伯) 学习绘画,这也就是他接受地最初的艺术启蒙。徐震是当时徐悲鸿主持的 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的高材生,后投笔从戎,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病英年早逝。 另一个对袁运甫绘画艺术产生影响的是故乡民问画师以工笔重彩绘制的祖 先挂轴,也成为开启袁运甫艺术之路的一个契机。一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都 有在春节期间供奉祖先的习俗,但形式上不尽相同。在以历史文化传统闻名的 南通,春节期间,家家都要悬挂已故祖先的肖像,并有隆重的祭拜礼仪。袁运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甫十四岁时,外祖父程曙升仙逝,他受舅舅嘱托,为外祖父画一张油画遗像, 那是他最初尝试的油画作品。仅仅用了一天完成的肖像,众亲人四邻皆以为神 形毕肖,得到认可。他说,当他看到“上百人在奠堂向这幅油画遗像跪拜哭泣 时,第一次被艺术的神圣感与召唤力所震撼”。1 这次画像的成功也似乎给予了 他将来从事绘画创作的勇气。 袁运甫出自这样一种崇尚诗书的旧式文人家庭,使他从小就有良好的家庭 教育环境,他青年时就以“辛勤耕耘无终期,不敢懈怠误艺涯”为座右铭律己。 这时年轻的袁运甫就对自己未来的艺术生涯有了明确的态度,并决心以全身心 的投入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附1 :南通背景介绍: 南通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长江口北岸。通扬、通 吕运河由此与长江相连,水陆交通便捷,是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南北交通枢纽。 全市海岸带面积1 3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 l 万公顷,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 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濠河环绕南通全城,一派水乡风光。南通东南九千米 的长江北岸,有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称五山风景区,延绵两 千五百多米。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扩建广教寺以来,一直香 火旺盛,声名远播。 附2 :袁运甫教授五十年艺术回顾展期间的访谈笔录( 一) 在谈到故乡南通时,袁运甫说到: 南通有山有水,尽管是在平原,这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它的豪河、 它的长江、它的五山,都令人怀念:它的民俗生活,它的民间艺术,这些 都是很优秀的;它的古典的人文情怀,宗教、寺庙、佛教文化所带来的一 种艺术的熏陶、人的力量,我觉得是不可忽视的。 袁运甫,运甫从艺臼叙有容乃人1 2 页,2 0 0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第二章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涯 “我由衷感激在两所母校收到的艺术启蒙。这不仅为我在学习上 打下了严格的基础,更可贵的是他引领自己在通往中,西艺术悠远 的辉煌道路上,自觉选择个人奋进的方向和方法,并善于在艺术实 践中建立以艺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忠诚。1 袁运甫 袁运甫早期艺术教育主要是追随表哥徐震,并不是正规的艺术教育。经过 一段时间的学习,加之长期艺术文化氛围的熏陶积累的对艺术的特殊感情,少 年袁运甫决定进一步学习艺术专业。 1 9 4 9 年,十六岁的袁运甫离开家乡,只身来到杭州,投考杭州西子湖畔的 国立艺专,三年后,随着国家教育体制调整,他又北上京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并于1 9 5 4 年毕业。艺术的地域性风格流派古往今来一直都有很大的差别,袁运 甫能够同时兼通南北艺术,除了对南北两地的民风、生活习俗、地域气质有深 入地了解和切身的体验外,还得益于他在南、北两所著名学府中,承接了二十 世纪中国众多艺术大师的直接指导,几年的学习生活,造就了他艺术胸怀的异 常开阔。坚实且丰富的艺术根基,对教育的独特感受和经历,使他受用终生。 第一节初涉艺术象牙塔 1 9 4 9 年到1 9 5 6 年,袁运甫先后在中国最重要的两所美术学院就读。几年 求学的生活是辛苦而快乐的,由于袁运甫家中兄弟姐妹众多,需要哥哥大学毕 业后才有能力负担弟弟的大学费用,袁运甫的学费是哥哥袁运开负担的,同样, 他也负担了弟弟袁运生的大学学费。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业上极为刻苦,同时相 当有责任心。 位于杭州的国立艺专也就是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 9 2 8 年在蔡元培 支持下由林风眠创办的,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摇篮。时任校长的林风眠先生 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早年曾留学法国和德国专习 绘画。林风眠先生受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思想影响,倡导新艺术运动。他在杭 袁运甫,袁运甫5 0 年艺术网顾展作品集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0 3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袭运甫的艺术人生 州国立艺专倡导的办学方针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 创造时代艺术。这种中西艺术结合的办学思想以及注重西方现代艺术的倾向, 成为国立杭州艺专的一大特色,培养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国际上著名 的画家。袁运甫也是在这种艺术思想的氛围中,师从吴大羽、林风眠、潘天寿 等,开始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的。 袁运甫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许多当年学习时的事情,特别是几位对其艺术 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他回忆道,吴大羽老师的巨幅油画还乡、工 读,由青、绿、黄、紫大笔涂抹的人物画,“可是先生均贴上未完成的标 签”,其色彩和造型的高超显示了“可贵的艺术自控力”;林风眠老师的水 粉画花卉使他着迷,以致引导他此后长期对水粉画的偏爱;庞薰栗老师及 倪贻德老师的油画作品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二位老师在3 0 年代初的 上海曾发起国影响甚大的“决澜社”,在中国最早掀起现代主义美术运动,庞先 生的油画“没有一定的倾向,却显出各式各样的面目,从平涂的到线条的,从 写实的到装饰的,从变形到抽象的形许多现在巴黎流行的画派,他似乎都 在作新奇的尝试。”1 尤其是他的“纯粹素描”,与作为油画底稿的素描所不同, 有些中国的淡墨画的意味,其价值不在于描写的是什么,而在于线条的纯美和 形体的创造;倪先生认为“艺术的意义还在于表现自己的心象”,既反对只能“模 仿自然”作自然翻版的庸俗的写实作品,也反对一味玩弄线条、色彩游戏的绘 画,他认为:“绘画是一种创造物,是作者的表现,所以画面上诸物的位置可以 自由地变形和移动,无用之物一概取消了,使画面更单纯化”,“画面绘画化”, 因这样的造型观念,也就逐渐形成了他艺术上的个性特色造型体面分明, 形象概括洗练,线条粗犷洒脱,追求大面和整体效果,并以形与线相谐中具有 建筑的坚实感和力度,又在纯净明快色调中,形成了朴拙而清雅的格调。2 这 些艺术风格和主张都在袁运甫研习绘画艺术之初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其后 来的艺术研究和创作中也有所体现。给袁运甫授课的还有著名的中国画家黄宾 虹、潘天寿等,素描老师有倪贻德、关良、潘韵等知名画家,担任他们班主任 导师的是彦涵先生。 当时的校方有意组织了中西画家共同授课的教学小组,使学生能理解中西 艺术之间的异同或综合的艺术效果。袁运甫在这种良好的艺术环境地熏染中, 孕育了其未来的艺术研究道路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西方艺术的融合。他认 倪贻德艺苑交游记 陶咏白“决澜社”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先声世纪枉线中国艺术嗣h t t p :c n c 12 0 0 0c o r n 6 -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为,“当学习西画时,我们好像找到了补充中国画的营养品,西画中色彩、光及 其构成性的表现与处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和技巧可以充分结合。西画 强调一个画家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个人的艺术感受,中国画家崇尚继承,这 两个方面不应该对立起来。相反相成,互为补充,消化之后必然融合。”这种善 于吸纳、融合的艺术胸怀正是得益于当时所接受的教育,至今袁运甫还常常怀 念起那一幕幕亲和、耐心、真切的教导。在西子湖畔得到高水准的艺术启蒙, 使他毕生受益无穷,同时也使他的艺术生涯在最开始就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附3 :杭州国立艺专( 现中国美院) 艺术大师作品 【图1 - 2 1 一1 2 0 】林风眠5 0 年代作品四幅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图【1 - 2 5 1 潘天寿1 9 5 0 年代作 【图1 - 2 6 1 2 - 7 1 庞蕙栗作品两幅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荫的艺术人生 第二节艺术天地别有洞天 1 9 5 3 年初,院系调整,袁运甫从杭州的国立艺专转学到北京的中央美术学 院实用美术系就读。这时的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艺术文化事业异常活跃, 而中央美术学院贯彻党的艺术教育方针,把新型的革命美术思想与外来美术教 育经验结合起来,把深入生活的创作实践和严谨扎实的基础训练结合起来,这 段时间的学习,不但使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本功,又使得袁运甫有更多的机 会接触到中国乃至全世界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这一时期,袁运甫的艺术视野 更加开阔,综合南北艺术学习经历和艺术文化感受,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 是其艺术道路上重要的转折时期。 在中央美院,袁运甫受业于著名画家张光字、张仃、雷圭元等艺术前辈的 门下。受到老先生们重视中国民润艺术研究的影响,他研究了彩陶艺术、青铜 艺术以及传统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他到敦煌千佛洞临摹了从北魏到唐代的 大量壁画,逐渐积累起丰厚的传统艺术根基。张光宇老师的设计艺术、装饰艺 术以及重视中外现代与民闽艺术的宽阔胸怀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张仃老师 的中国画与中西融合的艺术观念、深入生活的创作主张都对袁运甫发生了重要 影响。他曾著文讲述了张光宇先生和张仃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1 ,2 - 8 】学生时划习作2 幅1 9 5 3 年 天津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表运甫的艺术人生 袁运甫在南北两地求学的特殊经历,使他在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过程中, 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并且培养了其异常开阔的艺术胸怀。同时,与众多的中 国当代艺术大师长期的近距离的接触和学习,对袁运甫艺术思想的成熟、艺术 品行的完善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附4 :老一代中央美院艺术家作品 【l 一2 - 9 】张光宇作品系列 1 6 连环漫画曲i 6 字漫记7 漫海封面设计8 民间故事刘三姐插图 9 动画作品玉帝 1 0 1 1 神笔马良插图1 2 民间故事房屋的故事插图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附5 :袁运甫教授五十年艺术回顾展期间的访谈笔录( - - ) 在谈及他的早期艺术教育时,袁运甫说到: 我非常怀念家乡良好的基础教育,我的老师先生是永远我值得 怀念的启蒙老师,他培养了像赵无极这样的优秀的画家,还培养了一大批 南通非常杰出的青年画家,我也是他的学生。 早期的生活、学习不仅是提高美术技术,它带来了一种理想,带来了 一种历史观,带来了一种上进的精神,所以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 一种机会吧! 我在南方读了中国美术学院,当时叫国立艺专,在北方读了 中央美术学院,接着又在工艺美院同这么多有才华的老一辈的艺术家一起 工作,也差不多半个世纪了( 笑)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第三章艺术事业的起点 经过五年f 规的艺术教育,袁运甫得以亲近南北两所艺术风格迥异的专业 教育,又深获艺术大师的身教言传,专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长期生活和学习 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使他愈发坚定了沿着艺术的大道前进的信念。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1 9 5 4 年,袁运甫大学毕业时,正值新中 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近代历史中战乱不断的中华民族,经历了革命 战争年代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十分 高涨。那时候中国大众的跟鹰前所未有的渍激和富有光彩。这时的袁运甫正值 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艺术事业。 第一节初入社会 【1 3 - 1 】祖国乃岁( 宣传【田j ) 1 9 5 5 年【l 一3 2 】为祖国为人民创建功勋( 宣传i 哪) 1 9 5 6 年 1 9 5 4 年,大学毕业后,袁运甫就职于人民出版社,任美编,主要从事出版 物的美术设计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工作的历练,他完成了知识从课堂走 向社会实践的过程。这一阶段也是袁运甫从一名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 名新中国的艺术工作者的转变过程,他体会到了艺术设计及创作 勺最终实现是 各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艺术创作的意义是为了人民的需要而展开的。 天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袁运甫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插画、书籍装帧、连环画、宣传画f 忽圆,一3 一,、 ,一j 一2 j 等作品。而且随着实际工作的进行,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术研究对实 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那是最富挑战、最有前瞻意义的工作。他更为深 刻的感受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艺术文化是那么的宏大、丰富、深厚。目前社会 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文化艺术来为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服务,但人们对 此的认识和研究却十分的匮乏。这使得袁运甫对于艺术深入研究、学习的渴望 也更加强烈。 第二节回到校园 1 9 5 6 年5 月2 1 同,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我国第一所高等工艺美术院校一 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这是具有 创新意义的办学理念。袁运甫调入该校任教,重回校园的学术环境中,如鱼得 水,充满激情的开始了教育事业。直至今日,他仍将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者的教 授排在自己众多社会职务、身份的首要位置。 1 9 5 6 年1 1 月1 日( 后定为院庆日)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马神庙白堆 子正式举行建院典礼。学院下设染织美术、陶瓷美术、装潢设计三个系。并成 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所,下设美术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另有理论研究室、 刺绣研究室、服装研究室、家具研究室、张景祜泥塑工作室、汤子博面塑工作 室。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 营建系等主要教师及海外归来的专家组成学院师资的主体。由于教师中有相当 一部分来自他曾就读过的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此时虽面对全新的学校, 共事的却是旧日的同窗、师长。清华大学营建系的人员注入,又使工艺美院区 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院校,在艺术中融入了科学和严谨的实用理念。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第三节投身艺术创作和教育事业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袁运甫起初担任装饰绘画教师,任教之余,又随张 光宇老师从事装饰绘画研究,他对张光宇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十分敬重, 而且在合作共事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老先生、老前辈艺术经验的总结和思考。 袁运甫曾著文永远的旗帜张光宇,来讲述张先生的艺术( 详见4 6 页) 。 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保护,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时的初衷,民 间艺术从此也开始进入学院的学术关注中。袁运甫经常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地区 和民间艺术集散地进行考察和写生,带学生到中国各地搜集、研究民间美术, 远赴敦煌、桃花坞、杨柳青等地临摹学习。院里的民间艺术品收藏得以日渐丰 富,这些中国民间艺术研究的宝贵资料,也为日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民间艺 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对象,现在学院已成为全国最权威民间艺术研究机构。 袁运甫工作的系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在一段时间内曾有1 3 位正教授任教, 在工艺美术界是十分罕见的。系里先后拥有2 4 名正教授,包括张光宇、庞薰巢、 卫天霖、张仃、阿老、吴劳、郑可、祝大年、吴冠中、刘力尚、张振仕、袁迈、 柳维和以及袁运甫本人,形成了近代工艺美术界的占据主流的学者群。在工艺 美院独具风格的艺术环境下,袁运甫与多位师长长期共事,共同探讨教学和艺 术问题,并在后来艺术事业遭受挫折的特殊年代里( 五七反右期间) ,相濡以沫、 患难与共。“每当他念及与这些师长,这些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开拓者相濡以沫 的日子,都使他禁不住感慨系之,显示出一个艺术家忠于情理的真诚和笃实。 从这个时候他的艺术追求已经变得具体而明朗了,一个现代中国艺术家的尊严 和自足、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是他的根,深厚丰满的现实生活是他的源,多样 而新奇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他的不可或缺的滋养,而中国艺术的民族化、现 代化道路则是他的目的,他从这一时期酝酿并付诸实践的追求从此成为他一生 为之奋斗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风雨相袭,仍然义无反顾、一往情深。” 1 袁运甫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之初来到这里,他经历了新中国工艺美术事业 发展的全过程,也为该院装饰绘画、装饰雕塑、壁画艺术、纤维艺术、金工艺 术、漆艺等专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 9 6 0 年,袁运甫所在的特艺系里首先在全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实行了工作室 的教学制度,当时共分三个工作室,即庞薰集先生负责的商业美术工作室,包 杜人恺仃容乃大,3 1 9 页孜孜小倦的人生 天律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括广告、包装、字体等专业内容;张光宇先生负责的插图与书籍装帧专业r :作 室;张仃先生负责壁画专业- t 作室。从工作室的分类情况并结合袁运甫的艺术 成果分析,他在三位老先生所负责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涉猎且颇有建树f 见厨 一4 一,厨,一4 历j 这也正是袁运甫一直所倡导和实践的大艺术家应具有的广 阔的艺术思路、海纳百川的气概和艺术态度,而这种思想后来则成为工艺美术 学院中大美术观念的鲜明旗帜。 袁运甫从1 9 5 9 年开始做教研室副主任,后任装饰绘画系主任,主持系务工 作长达1 5 年。在学术研究、理论创新、艺术实践和教学工作等各个方面,袁运 甫所取得的成就从此时开始不断涌现,没有任何其他职业比教师对于学科发展 的长远影晌更大了。目前,袁运甫仍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 师,继续在艺术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散播芬芳。 袁运甫在2 0 世纪6 0 年代至7 0 年代的创作多为油画和水粉画。1 9 6 0 年, 袁运甫举办了他的第一次水粉画写生个人展,那时他只有2 7 岁,如今再欣赏这 些作品时,我们不禁为他那时的创作的完美和成熟感到惊叹。“从那时起,他( 袁 运甫) 已经开始自觉的建立自己的风格。他的品位和驾驭色彩的能力不仅在当 时是很难得的,即使在今天的中国画家群中像他那样对色彩有那般精确的认知 能力的人也为数不多。他从那个时候起已经开始对艺术的形式规律进行研 究,这也许并不意味着他对艺术的大彻大悟但却不能不钦佩他对艺术的真诚, 因为真诚而使他具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识。”1 袁运甫在研究装饰艺术、从事 绘画创作外,还进行了大量的封面设计、插图等创作,在各个领域的延伸与交 叉发展方面也有新的气象。除此之外,他热衷于大型艺术,如壁画的创作和研 究,这是他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精神,体验民问艺术的浪漫情怀,分 外关注墨西哥壁画艺术的革命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他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 探索民族、传统和现代文化间的衔接关系。这为袁运甫后来提出的艺术上遵循 “有容乃大”、“大美术”和“公共艺术”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在近代美术史 上,这种思考显得尤为珍贵。 杜人恺,有容乃犬孜孜1 i 倦的人生,第3 2 1 页 天泮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莆的艺术人生 附6 :袁运甫在1 9 6 0 年代左右的部分作品 1 、插图 【幽卜4 一l 卜4 一l o 草原上的鹰插图1 0 幅1 9 6 3 年 喜悦一车里一夜审一山林一苦难一仇恨一复仇一胜利逃走一队伍 袁运甫的插图创作显示出坚实的造型能力和 装饰风格的明显特征,借用并发展了传统民间工 艺美术中的创作形式和方法,如插图作品民歌 插图( 右图l _ 4 1 5 ) ,就借用了汉代画像砖艺术 中使用的特殊透视方法,将其运用于当代题材, 这既体现了中央工艺美院中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研 究和运用的体现,也是从事装饰绘画研究的艺术 创作成果。 【图卜4 1 l 】民歌插图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图l - 4 - 1 2 1 - - 4 1 5 1南行记插图4 幅1 9 6 3 年 天津夫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2 、商业美术设计及壁画、装饰画 【图1 4 1 6 1索尔维格之歌 1 9 6 2 年唱片封套设计 3 、速写和水粉画 【图卜4 - 2 5 】人徭山写生素描1 9 5 9 年1 0 【图1 - 4 1 7 】插秧忙壁刻1 0 0 l o o c m1 9 6 2 正 【图1 】4 ,1 8 】河北任县农 村壁画祖国在前进 1 9 6 4 年8 0 9 5 0 0 c m 天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南的艺术人生 【图卜4 1 9 】发饰速写1 9 6 3 年3 2 3 2 c m【图卜4 2 0 1 船队1 9 5 5 年5 0 x3 0 c m 【图1 - 4 - 2 1 】渔汛前( 大渔岛) 1 9 6 3 年1 0 4 6 4 c m 【图1 4 2 2 】苏州速写1 9 6 3 年5 2 x3 6 c m 【图1 4 2 3 】敦煌洞窟速写1 9 6 05 2 3 6 c m 【图1 4 - 2 4 】民间艺术家速写1 9 6 33 2 3 2 c m 天津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第四章文化浩劫的炼狱成就大家风范 写生本身是一种战斗,没有这种基本的战斗经历 的人要上艺术战场,难以想象。1 吴冠中 我没有相机,我只有手和心,还有一份体力。2 袁运甫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社会政治运动的激荡必然波及到艺术界。 文革开始初期,全国一切正常的生产、文化和社会活动都陷于停顿,艺术创作 也不例外。从艺术史的角度看,1 9 6 5 年出现了“文革美术”的特殊艺术样式, 这期间的艺术,整体上是服从于政治的,仅仅被用作是政治运动的工具,已经 失去了独立的发展。这无疑是对艺术家艺术创作和思想的某种限制和压制,而 且艺术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承受了政治上的强烈影响。 这是许多人不忍回首的记忆,但对于正值事业上升时期的中青年艺术家来 说,却是很难忽略的。1 9 6 6 年之后的十年间,袁运甫像当时所有的艺术家一样, 被迫与艺术隔绝。而立之年的袁运甫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处于艺术界的前 沿阵地,在这段总体上排斥人性、排斥个性创作的时期,艺术家的苦闷、艺术 创作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唯一可能的乐观想法,是对艺术家的艺术信念的磨 练。也正是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考验了人们对存在与发展的执著精神和遗求。 第一节不可压抑的艺术热情 1 9 6 9 年至1 9 7 9 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最为跌宕起伏的岁月。 1 9 6 6 年,“文革”开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面停课,袁运甫也被下放到河北 李村劳动。在干校劳动的这段门子里,他难以忍受与艺术创作可望而不可即的 苦闷,于是同一起下放的艺术家们,在巨大的压力下偷偷作画,袁运甫是首批 无奈中将画具藏在粪筐中,以粪筐为画架继续作画的艺术家之一。吴冠中先生 对这段日子也记忆犹新,他曾说,“我们二人是当之无愧的粪筐画派之首。写生 1 吴冠中,袁运甫序,袁运甫的寰宇2 0 0 3 年 2 或运甫访谈( 谈写生) ,2 0 tl 一2 0 天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袁运甫的艺术人生 本身是一种战斗,没有这种基本的战斗经历的人要上艺术战场,难以想象。我 和袁运甫是在长期写生战斗中培养的战斗友谊,我们仿佛是走过了艺术长征的 老战友。”1 三年的李村生活,袁运甫和吴冠中先生一起走遍了村里田头的每一 个角落,创作了大批的油画和水粉写生作品。 “艺术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劳动,没有一种忘我的投入,就不能期待境界 的升华,所有成功的艺术家火致都是在无功利的境况中走向成功的,干校生活 虽说艰难,但其决少干扰的纯粹性亦不失为一种滋养艺术的沃土,那种生 活却然提供了一次亲和土地和生命的机会,丽艺术下因为有土地和生命,因而 才会扎根萌生。”2 这种乐观的精神,为袁运甫的艺术在困境中再次带来生机。 他以斑斓的色彩成就了亮丽、典雅、精致的水粉写生作品。透过作品中清新的 光线,丰富的色彩,我们还依稀可见作为中国艺术家,从民间艺术中折射出的 异样美丽的光辉和艺术家对生活的热情与关爱。 身陷农村劳动的困境,并没有泯灭他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