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中 文 摘 要 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尤其以区域贸易安排 (rta)引人注目,其数量迅速增长。到 2002 年,在 wto 中作了通报的 rta 已多达 250 余个。据 wto 估计,到 2007 年还将有近 90 个自由贸易生效。目前 区域贸易安排作为一种潮流,几乎波及整个世界,平均每个 wto 成员参加了 5 个 rta。然而,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比较缓慢,不仅滞后于全球一体化的 形式,而且与地区经济实力的发展不相称。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东盟改变了自由贸易区进程, 不仅注重自由贸易区本身, 同时加强了与其他东亚国家,特别是中、日、韩之间的贸易谈判。中国在世界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融入国际经济活动的领域逐步拓展,在参与区域安排的 战略上也作出了积极调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际的政治、经济关系取得了重 要发展,双方各层次对话活跃,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01 年 11 月,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在 10 年内建 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 年 5 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 并与 11 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以签署框架协议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4 年 11 月 29 日,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中 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2007 年 1 月 1 4 日,中国与东盟 1 0 国在菲律宾宿 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将在各国完成国内法 律审批程序后,于 2 0 0 7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在自贸区建设的总背景下,次 区域合作更加活跃,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南宁- 新加坡经济走廊、中国新加 坡自由贸易区相继拉开序幕。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展开, 在政治上有助于密 切东盟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保持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升中国与东盟在 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在经济上有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 化,有利于东盟与中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进而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促进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历史将证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各国的支持与配合, 而中国的发展也同样能够为东盟的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属于南- 南型合作,双方在出口市场及引进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2 资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这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与制 约因素,同时还有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存在,也制约着贸易区的发展。本文从区域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出发, 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新进展 状况,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以及彼此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理 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把握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过程中的最新进展情况及制约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的障 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最新进展 障碍因素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and the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rapid development, (rta) was especially noticeable by the region trade arrangement, its quantity rapid growth. to 2002, made notification rta in wto to reach 250. according to wto estimated that, also will have the nearly 90 free trades to 2007 to become effective. at present the region trade arrangement took one kind of tidal current, nearly affected the entire world, the average each wto member participated in 5 rta. however, the east asian area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gress quite is slow, not only lags to the global integration form, moreover and the area economic potentiality development is not symmetric. after financial crisis in asia,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hanged the free trade area advancement, not only attention free trade area itself,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ed and other east asian country, specially center, date, between hans trade negotiations. china in under the world region economic integration tide, melts i 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ctivity the domain gradually to develop, in participated in the region arrangement in the strategy also to make the positive adjust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relations have obtained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bilateral various levels dialogue active, the political mutual confidence unceasingly strengthens,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is rapid. in november, 2001, in c hinese and i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leader fifth conference, both sides achieves the important mutual recognition: establishes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in 10years. in may, 2002,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negotiations official start, and has sign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 agreement with november. take signs frame agreement as the turning point, started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establishes the free trade area the advancement. on november 29, 2004,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ign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cargo trade agreement and the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4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onflict solves machine- made agreement. on january 14, 2007,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10 countries have signed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in the philippine cebu from the trade area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this agreement will complete the domestic legal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 after the various countries, will get up to july 1, 2007 officially becomes effective. in from under the trade area construction total background, the inferior region cooperation is more active, exudes the gulf of tonkin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the nanning - singapore economical corridor, the chinese - singapore free trade area begins the prologue one after another.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economic integration advancement stepped out the substantive step.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establishment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advancement launching, is helpful in politics to makes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chinas traditional friendly relations, maintains the east asian area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promotes chinese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s in international scene status; is helpful in the economy to chinese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bilateral economy relations deepening, is advantageous forms a unified big market to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china, then enhances this local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promotes the east asian econom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proved that, chinas development cannot leave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various countries support and the coordination, but chinas development also similarly can make the contribution for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s development. but, chinese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s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longs to - south the cooperation, both sides in exports the market and the introduction foreign capital aspect has the certain competitiveness, this becomes on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development path the barrier and the restriction factor, meanwhile has some non- economic agents the existence, also is restricting the trade area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regio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angle, studies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the newest progress condition, and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discusses the question which in its developing process the barrier and the restriction factor as well as each ot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unifies the way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real diagnosis research whic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unifies, tries hard to grasp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e area constructs in the process the newest progress situation and restricts this area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barrier facto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 keywords: chinese asean free trade area regional economies integration progress newly most hinders factors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8 第一章 绪 论 一 、问题的提出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 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和潮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显示出强劲的 发展势头。多数国家都在双边、地区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 求发展。 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目前, 东亚己存在 “10+3, 10+1”等形式的合作,它们都是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基础形成的。但东亚地区 存在各种历史性矛盾,导致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却相对缓慢,使该地区各国在 世界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 易区的建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2001 年 11 月,朱镕基总理在第五次东盟 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这被认为是 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2002 年 11 月 4 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 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这标志着建立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 年 11 月 29 日,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并于 2005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2007 年 1月 1 4日,中国与东盟 1 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 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将在各国完成国内法律审批程 序后,也将于 2 0 0 7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在自贸区建设的总背景下,次区域 合作更加活跃,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南宁- 新加坡经济走廊、中国新加坡自 由贸易区相继拉开序幕。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些新 进展在东亚地区先声夺人,开启了新世纪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页。 但值得注意的是,横亘在中国东盟之间的难题也不少,加上美国独霸世界的全 球战略的牵制作用, 新的问题也不断滋生, 构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把握新进展, 厘清新老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关心该地区遗体化进 程的人们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不断进行追踪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 一追踪研究之需要。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是在有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基础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上进行的。国内外的相关成果使本文进行动态追踪研究有了扎实的理论指导。目 前,国内专门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构很多,主要有:厦门大学的南洋 研究院、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社会科学 院的东南亚研究所等。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刊物主要有: 东南亚 、 东南亚纵 横 、 东南亚研究 、 南洋资料译丛 、 亚太经济 、 世界经济 、 世界经济与 政治 、 当代亚太 、 现代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等。国内就这一问题出版的 专著有:宫占奎、孟夏、刘晨阳: 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与政策选 择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3 年版; 丁斗: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廖少廉、陈雯、赵洪: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年版;史敏、高连福: 亚太经济合作与中国 ,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年版;许宁宁: 来自东南亚的商机报告 ,中国对外经 济贸易出版社,2003 年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红旗出版社 2003 年版; 陈乔之: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黄定嵩: 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民族出版社 2004 年版等。 同时,东南亚各国学者也加强了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资 料。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德木沙克(东盟秘书长): 21 世纪东盟与中国:睦邻 互信的合作伙伴 ;杜如订(越南): 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 ; 康坎曼(老挝): 扩大地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此外,柬埔寨的笋拉加那博士 和越南社会科学院的武大略博士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对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追踪从下列网站获取了凌乱分散但却数量 可观的信息:东盟的官方网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官 方网站:、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外交部网站、新华网、联合早 报网、新桂网、仙桃投资网、广西政务网、云南政务网等。 国内及国际学界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对笔者 的追踪研究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但笔者的追踪研究却需要站在这些成果之上, 做新的观察和分析,至少与学术界的同类研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三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近年来的这些新进展在 东亚地区先声夺人,开启了新世纪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页。但我们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0 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在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 的挑战,横亘在中国东盟之间的新旧难题不少,构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加上 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试图牵制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威胁论”甚 嚣尘上,这对东盟国家或多或少起到了蛊惑作用。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一追踪 研究之需要。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等社 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基本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和东盟双 边经济合作发展的进程为红线, 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加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引用了大 量的数据资料和历史事实,使得本文中提出的新颖观点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增强 了说服力。 四 本文的框架及研究重点、难点 全文共分四章,现将各章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 综述。 第二章着重介绍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基础理论, 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为基础, 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等理论,为全文的展开作了理论的铺垫。 第三章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与背景入手,分析构建中国一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并探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新进展情况,同时在 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双方存在哪些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对自由贸易 区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四章是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战略性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和建议。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文章的第三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 化新进展和问题分析,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二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背景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 (一) 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英文为 integration,来源于拉丁文,该词原意为“更新” 。英文 词典里该词的意思是: “集成” 、 “结合” 、 “综合” 、 “整合” 、 “整体”等。 “一体 化”在经济学上首先出现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用来表示企业间通过卡特尔、康采 恩等形式结合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并从中衍生出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与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两种企业合并的组织方式。然而,将一体化 视作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是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形成的。这时,一体化指的就是 地区性的一体化,也称为区域一体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对经济一体化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定义,现 有的定义中,其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有的强调的是一体化的某些重要方面,有 的则是指出一体化的性质。在众多的定义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美国的贝拉巴拉 萨 (balassa bela) 的定义。 他在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ration)一书中提出: “我们建议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 process) ,又是一种状态( state of affairs) 。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 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 别待遇的消失。 ” 其他国外经济学家对经济一体化定义也作了不同的解释,如 丁平德( jpinder )认为: “一体化是将各部分合并成为一个整体,是达到一种 联盟状态的过程。 ” 丹尼斯r. 阿普尔亚德与小艾弗雷德j菲尔德在合 著的国际经济学中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 “多个国家通过一种特殊的关系所 组成的更大的经济实体。 ” 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卡尔多伊奇认为: “实现一体化 通常意味着由部分组成整体, 即将原为独立的各单位达到这种关系和状态所不具 有的系统特征。 但有时一体化这个词还用来描写原先独立的各单位达到这种关系 和状态的过程。 ” balassa bel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ration london:allen unwin,19621 张麦花 贺建平 世界经济概论 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年版,p159 丹尼斯 r 阿普尔亚德与小艾弗雷德 j 菲尔德 lnlernntionnl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年版 p35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2 我国学者对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大约在 70 年代初。进入 80、90 年代, “经济 一体化”一词在我国的经济文献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国内经济学家们对其解释 也各不相同,如革士杰指出“所谓地区经济一体化乃是同一地区中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邻近国家实行联合,采用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使各成员国的经济 结为一体,形成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它们往往通过条约的形式,结为不同程度 的松散的经济联盟,建立超国家的管理结构,允许成员国的产品与生产技术相互 流通,不断提高成员国的经济福利。 ” 于光远先生主编的经济大辞典中, 区域经济一体化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 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一般根据国家间的 协定建立,有共同的机构” 。 周建平提出“经济一体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 在各自国家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下, 通过共同协商, 利用地区内部市场, 促成地区专业分工,发展模式经济,逐步消除贸易(有时包括人员和资本)障碍, 增进它们之间经济的依存关系,达到成员国间互利互惠,并加强它们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和作用。 ” 尽管经济学家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不尽相同, 但仍然可以从中看出它 们的一些内涵, 既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逐步加强经济合作,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 经济和政治利益, 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 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 协调一致的政策, 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 家的经济调节,结合成为范围更大的区域经济实体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达成和实 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参与国之间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及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 动的歧视性经济政策,因而从本质上就会涉及参与国的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人 员劳务等经济领域内的国家主权部分或全部地让渡给共同建立起的超国家机构, 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形成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地区经济 合作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达到权利和义务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又有六个层 江小涓 杨圣明 冯雷主编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版 p86- 87 于光远 经济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年,p162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次: 1优惠性贸易(preferential trade):在此安排之下,成员一方给予另一方个 别产品优惠贸易的待遇,而不将此项待遇给予非区内国家与地区。这种形式一般 体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式贸易,也称单向自由贸易区。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指成员国家的商品可以在区内自由流通, 相互间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但仍保留各自对第三国的关税率,即区内成员 国无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指除了具有自由贸易区的各项规定外,成员 国还对第三国采取统一的共同对外关税税率。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成员国除彼此允许货物自由流通及采取共同 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之外,还要求实行资本和劳动力在集团内部自由流动,使 生产要素得以结合起来,如欧共体。 5经济货币同盟(economic and currency union):指除了共同市场所规定的 商品和生产要素之外,还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一致通过彼此协商,制 订共同的经济政策及货币政策。如 1994 年欧共体将名称改成现在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最高形式,即各成员国融合成为一个拥有极大经济权威的超国家机构进行管理, 实行单一经济政策的整体。简言之,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要实现“三个一”的目标, 即一个市场,一种货币,一个超国家的有约束力的中央机构。 以上六种分类显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高低不同, 但从发展的现实看有 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有些则可能停留在某一阶段。 表 1:区域经济一体化六个层次之间的比较。 许可范围 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货币 同盟 完全经济 一体化 个别商品 自由流动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商 品 自由流动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统 一 对 外 关 税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财政货币 政策协调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共同使用 单一货币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4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和作用 尽管各种定义的表述各有侧重,但总结一下,一体化大致有以下特征: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很强的目的性,由各不相关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经济或 政治目的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2具有开放性和排他性,开放性指的是对区域外国家采取合作与竞争政策, 排他性指的是成员国必须要在同一个地区范围之内且优惠待遇只限于区域内。 3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国际分工,通过分工保证各个成员实现主要的经 济与福利目标。 4制定政策的行为主体是各个国家的政府,他们共同签订条约或协定。 进入 21 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能继续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得以迅 速推动,其主要原因是多边贸易谈判困难重重,进展迟缓,以及与其经济全球化 相比,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以下好处: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由各个参与国的政府通过谈判与协商而实现的, 其 “效 益大于成本” ,亦即一体化的进程能够得到控制,一体化的成本支出比较公平; 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同 时,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地理上接近、文化上相似、市场结构上互补,可以有 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2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逐步消除地区内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简化贸易 层次程序,有助于区内各成员国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人力、物力资源,进而提高其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 缔结区域贸易协议有助于各国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 进而形成规模经济, 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外, 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助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与资本的流动,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其对外竞争的实力,增加各成员个体和群体抵御外 部市场的冲击能力。 4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使各成员间加速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和利用新的 科技成果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和节约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成员国之间达成的技术交流协 议以及竞争的加剧迫使生产企业更多地采用先进科技, 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传播 和交流,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5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使各成员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增加地区感和归宿 感,进而形成一种合力,共同维护区域发展优先和区域安全优先的原则,进而能 够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 二 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 (一)自由贸易区的定义 自由贸易区是指一种跨国界的多国经济区域,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种 形式,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它要 求各成员国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壁垒,并逐步消除数额限制和非关税壁垒,但仍保 留各自对非成员国的保护政策。自由贸易区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区内商 品的自由流动, 降低贸易中的交易成本。 即使是自由贸易区发展到关税同盟阶段, 也是对内取消相互的进口关税, 实现自由贸易, 而对外则仍采取共同的贸易壁垒, 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税率。 在多边框架下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 通过双边或是区域途径往往可以迎刃而 解。从这个角度看,方兴未艾的区域贸易不失为全球化的一种有益补充,有力地 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二) 自由贸易区的一般规定 许多国家对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规定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规 定。 1关税方面的规定 对于允许自由进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外国商品,不必办理报关手续,免 征关税。少数已征收进口税的商品如烟、酒等的再出口,可退还进口税。但是, 如果港内或区内的外国商品转运入所在国的国内市场销售,则必须办理报关手 续,缴纳进口税。有些国家对在港内或区内进行加工的外国商品往往有特定的征 税规定。 2业务活动的规定 对于允许进入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外国商品,可以储存、展览、拆散、分 类、分级、修理、改装、重新包装、重新贴标签、清洗、整理、加工和制造、销 毁、与外国的原材料或所在国的原材料混合、再出口或向所在国国内出售。由于 各国情况不同,有些规定也有所不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6 3禁止和特别限制的规定 许多国家通常对武器、弹药、爆炸品、毒品和其它危险品以及国家专卖品如 烟草、酒、盐等禁止输入或特种进口许可证才能输入;有些国家对少数消费品的 进口要征收高关税; 有些国家对某些生产资料在港内或区内的进口使用也要缴纳 关税。 (三) 自由贸易区的效应 1静态效应 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实际上和关税同盟的效应大体一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 名经济学家 jacob viner于 1950 年在其著作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重点研究了 关税与非关税减让对成员国之间相互贸易产生的影响, 提出了贸易贸易创造效应 和贸易转移效应的概念。所谓“贸易创造”是指在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品从成 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 得以“创造” 。其效果是:第一,由于取消关税,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 的高成本、 高价格产品, 转向购买成员国的低价格产品, 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 提高福利。第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谓“贸易转移” ,是指由于 自由贸易区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致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转向从成 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发生“贸易转移” 。其效果是:第一,由于自由贸易区的 建立,阻止外部低成本进口,而用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 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低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较高价产品,增加了开 支,造成损失,并减少福利。第二,从全世界的角度,这种生产资源的重配置导 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由于这种转移有利于低效率生产者,使 资源不能有效的再分配和利用,从而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 2动态效应 (1)规模经济效应。这是指区域经济集团建立以后,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小市 场连接成统一的大市场,使企业摆脱市场规模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巴拉 萨(balassa)认为,关税同盟可以使生产厂商获得重大的内部和外部经济之利。内 部规模经济主要来自对外贸易的增加, 以及随之带来的生产扩大和生产成本的降 低。外部规模经济则来源于整个国民经济在一体化组织内的经济发展。 (2)竞争效应。这是指建立区域性经济集团之后,原来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被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拆除,一国范围内的垄断被打破,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建立起来,国内企业不得不 面临其他成员国企业的强大竞争。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在一国内部形成垄断竞争 的格局,引入国际竞争对于保持经济运行的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市场竞 争将增强比较价格作为相对稀缺性指标的可靠性, 从而导致市场效率和透明度的 提高,并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共同市场带来了激烈竟争,为了生存,厂商们 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水平,革新旧产品,仿制新产 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企业组织形式,直至联合和合并。 (3)投资效应。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引起专业生产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 竞争程度增强和对技术进步的迫切追求。扩大了市场规模,改善了投资环境。这 样,它对成员国内部的投资者和非成员国的投资者都大大加强了投资吸引力。所 有这些都成为吸收投资、刺激投资的重要因素。如果成员国因为组建自由贸易区 而增加国民利益,则投资又会随收入和储蓄的增长而增长。不仅刺激国内投资增 长,还会可以吸引其它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资本进入本国。 根据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大小由以下因素决定:第 一,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各国关税税率越高且差异程度越大,贸易的创造效应就越 大。第二,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越多、经济规模越大,区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经 济要素配置得越充分,转移的效应就越小。第三,自由贸易区内各国的对外贸易 依存度越高,则区内贸易创造效应将越低。 第二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一 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 体现了当今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但在多边体系下的经济全球化给个成员国带来了很大 的风险,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却能够控制和化解这种风险,且地区性安排较之多边 安排协商范围小、更易实践,也更易成功,故而区域经济合作广受欢迎。作为一 种潮流,如今它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地区。据 wto 官方估计,截至 2005 年 7 月, 向 wto 及其前身 gatt通知备案的自由贸易协定总计达 330 个。在 wto 的所 有成员中,除蒙古国以外,其他都是一个或多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当事方。目 前世界上大约有 43% 的贸易是在区域组织内进行的,2005 年超过了 50% 。欧盟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8 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组织都已富有成效,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对 于国家而言,参加地区经济合作已经成为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形 式。通过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可以扩大本国市场,并使商品有保障地进入伙伴 市场,进而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创造稳定的 区域市场环境,增强成员国一致对外的实力和争夺市场的能力。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一些区域集团开始向“洲域化”甚至“跨洲 域化”方向发展,力图建成一种包括整个大洲的大部分国家,甚至包括几个大洲 许多重要国家在内的大型区域经济集团。如在美国主导之下,北美、中美以及南 美等 34 个国家正式宣布在 2005 年 1 月成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 非洲国家也要分 阶段在 2005 年建成全非共同市场;近年来,欧盟与东亚 10 国领导人多次对话, 都有把经济联盟扩展到整个亚洲的想法; 欧洲和非洲 80 个国家计划在 2010 年建 成欧非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计划建立包括巴西、乌拉圭、阿根廷、 巴拉圭等拉美国家和欧美在内的越洋自由贸易区。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滞后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迅速发展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