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食用过量亚硝 酸盐会发生中毒事件。因此,亚硝酸盐也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因素 之一迄今,茶叶中是否古有亚硝酸盐及其检测技术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比色 法对茶叶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其原理是将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 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 合形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1 ) 通过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g b 3 5 0 0 9 3 3 2 0 0 3 ) 在茶叶 上的应用考察,发现茶叶在前处理后滤液是黄绿色,加显色剂后并不呈现特征的 颜色,干扰显色效果,影响吸光度,降低回收率,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因此,食 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g b t5 0 0 9 3 3 - 2 0 0 3 ) 无法应用于茶叶中亚硝 酸盐的测定 ( 2 ) 本研究建立的茶叶中亚硝酸盐检测方法,最佳测试参数为茶叶试样在7 0 的提取温度和水浴温度下浸提3 0b i n 后,用碱式乙酸铅饱和溶液对滤液进行脱色, 在滤液中加0 1m 1 硫酸溶液( 4 5n o l l ) 除去滤液残留的碱式醋酸铅,并保持溶 液在酸性的条件下显色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二盐酸一卜萘乙二胺溶液显色在1 2 0 m i n 内比色较稳定。本方法回收率达7 2 9 0 8 6 5 3 ,变异系数为4 6 ,检出限为 0 0 6 m g k g ,具有快速、准确、经济且对设备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单,适用于茶 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3 ) 应用此方法对1 1 2 个茶叶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类中亚硝 酸盐含量差异明显无公害绿茶中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4 0 4m g k g ,绿色食品 绿茶中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2 9 7 m g k g ,有机食品绿茶中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 2 2 5 m g k g 从平均值来看来无公害食品茶叶中亚硝酸盐含量比绿色食品和有机食 品茶叶高,可能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将来可否以此作为判定无公害、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绿茶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珠茶中业硝酸盐含量o 8 6 5 1 5m g k g 之 问,平均值为3 2 1 m g k g ,眉茶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在2 9 7 8 2 8 m g k g 之间,平均 值为4 7 8m g k g 砖茶中亚硝酸盐含量在o 3 2 5 1 0 m g k g 之问,平均值为2 5 9 m g k g 乌龙茶茶样中亚硝酸盐含量在o 8 5 8 5 5 u g k g 之间,平均值为4 5 7 m g k g 普洱茶变化范围为0 8 6 n 6 1 0m g k g ,平均值为3 0 9m g k g 关键词亚硝酸盐比色法茶叶局限性参数测定 a b s t r a c t p e o p l ea r e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o uf o o dq u u l i t ya n ds a f e t y t h em a i n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e df o o dq u a l i t ya n ds a f e t ya r ec h e m i c a lf a c t o r s ,p h y s i c a lf a c t o r sa n db i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 n i t r i t ei sc a r c i n o g e n i c ,a n de x c e s s i v ec o n s u m p t i o no fn i t r i t ew o u l do c c u r p o i s o ni n c i d e n t s t h e r e f o r e n i t r i t e i sa l s o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v a s tn u m b e ro f c o n s u m e r so ff o o dq u a l i t ya n ds a f e t yf a c t o r s a tp r e s e n t ,t e ac o n t a i nn i t r i t eh a sn o t y e tb e e nr e p o r t e d t h ea r t i c l eu s e d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 e t r yt or e s e a r c ht e a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g r i sr e a g e n tc o l o r i m e t r yu s e dt h es a m p l eb y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o f p r o t e i n s ,f a t r e m o v e d ,n i t r i t ew i t ht h ea m i n oa c i dd i a z o t i z a t i o nu n d e ra c i d i c c o n d i t i o n ,a n df o r m i n gp u r p l ed y ew i t hd i n i t r o a n i l i n ec o u p l i n g ,f i n a l l y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a n d a r d s t h em a i nf i n d i n g sa r ea sf o l l o w s : 1 u s e df o o dn i t r i t ea n dn i t r a t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 ( g b t5 0 0 9 3 3 2 0 0 3 ) i n t e an i t r i t e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e ai n s p e c t i o nf o u n dt h a tt h ef o r m e rt e aa f t e rf i l t r a t ei s y e l l o w g r e e n ,p l u sr e a g e n ta f t e rn o ts h o w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o l o r ,c o l o r i n t e r f e r e n c ee f f e c t s ,i m p a c ta b s o r p t i o na n dl o w e rr e c o v e r yr a t e s ,t h u sa f f e c t i n gt h e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f o r e 。f o o dn i t r i t e a n dn i t r a t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 ( g b t 5 0 0 9 3 3 2 0 0 3 ) c a nn o tb eu s e df o rt e am rn i t r i t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2 t h et e an i t r i t ed e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i si n i t i a l l y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m e t h o di si n7 0 。 ct e m p e r a t u r ef o r3 0m i na f t e rt h ee x t r a c t i o n u s e db a s i ci e a d a c i ds a t u r a t e ds o l u t i o n o ff i i t r a t ed e c o l o rf i l t r a t ef u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 si n0 1m io fs u l f u r i ca c i ds o l u t i o nf 4 5m o l ,l ) ,t h a tc a nr e m o v es o m eb a s i cl e a da c e t a t e ,s o l u t i o nc a nb em a i n t a i n e di nt h ea c i d i c c o n d i t i o n so fc o l o r s u l f a n i l i ca c i ds o l u t i o na n dh y 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2 1 n a p h t h o d i a m i d ec o l o rs o l u t i o na r em o r et h a nt h ec o l o rs t a b i l i t yi ni2 0m i n u t e s t h i s m e t h o dr e c o v e r yi s7 2 9 0 一8 6 5 3 。t h ec o n f f i c i e n to fv a r i a t i o ni s4 6 t h e d e t e c t i o nl i m i ti s 0 0 6 m g k g t h em e t h o di sf a s t ,a c c u r a t e ,a n dt h e e c o n o m i c 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e q u i p m e n t ,l o w ,s i m p l eo p e r a t i o n ,a p p l yt ot h et e a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o f t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3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i sm e t h o dt o11 2t e as a m p l e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 ,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ek i n d so ft e a sh a sd e v i d e n t l yd e f f c r e n c eo f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 h a r m l e s s g r e e nt e a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i si na v e r a g eo f4 0 4m g k g ;g r e e nf o o dg r e e nt e ai s 2 9 7 m g k g ;o r g a n i cf o o dg r e e nt e ai s2 2 5 m g k g f r o mt h ea v e r a g e t h ep o l l u t i o n - f r e e f o o dt e ai sh i g h e rt h e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o fg r e e nf o o da n do r g a n i cf o o dg r e e nt e a ,w i t h p a r t i a l nf e r t i l i z e r ,a saf u t u r ep o s s i b i l i t ys t a n d a n d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 b e t w e e n p o l l u t i o n - f r e e ,g r e e nf o o d ,o r g a n i cf o o dt e ad e t e r m i n ei n d i c a t o r s g u n p o w d e rn i t r i t e c o n t e n tw a s0 8 6 5 1 5m g ,k gi nb e t w e e n ,a n dt h ea v e r a g ew a s3 2 l m g k gm e et e a 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w a si nt h e2 9 7 8 2 8m g ,k gb e t w e e n ,a v e r a g eo f4 7 8m g k g t h e b r i c kt e a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w a si n0 ,3 2 5 1 0 m g k ga n dt h ea v e r a g ew a s2 s 9m g ,k g i i o o l o n gt e an i t r i t ec o n t e n tw a si no 8 5 8 5 5 m g k gb e t w e e n 。a v e r a g eo f4 5 7m g k g p u e rt e aw a si nt h er a n g eo f0 8 6 6 1 0m g k g ,t h ea v e r a g ev a l u eo f3 0 9m g k g k e yw o r d :n i m t ec o l o r i m e t r yl i m i t a t i o n sp a r a m e t e r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1 龟、以 时问:哆年月驴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农业科 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 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论文作者签名:喀矛包时间:钞归7 年 导师签名:黼 c 时间:柚年 , 月7 日 , 月一日 |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i i 亚硝酸盐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限量标准 1 1 1 亚硝酸盐的来源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域及植物中,如绿色蔬菜中,菠菜、甜菜、莴 苣,芹菜及萝p 等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蔬菜中亚硝酸盐平均含量大约是4 = g k s , 豆类1 0m g k s ( 魏红,2 0 0 4 ) 硝酸盐在某些细菌的还原作用下可变成亚硝酸盐 目前广泛采用的含氮农药和施用化学氮肥及舍氨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土壤和水 造成污染,使其中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则是水体、植物性食品亚硝酸 盐的主要来源e a g e re ta 1 ( 1 9 8 0 ) 发现,用硫化橡胶制成的包装产品,含有挥 发性亚硝胺包装贮藏过程中,通过与食品表面接触或用其他添加剂间接加入, 也能使得亚硝酸盐成为食品组分( 丁之恩。1 9 9 4 ) 还有脱水食品、吸烟烟雾和污 染的空气以及内在的来源如唾液和肠液等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中也能产生亚硝 酸盐,虽然内源代谢形成的亚硝基化合物初始累积一般可以代表摄入的亚硝基化 合物的最大量,但尚不能用数量表示,饮食可能对人体内部形成亚硝基物和含量 起重要作用 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主要用作发色剂、增香剂和防腐剂( 魏红,2 0 0 4 ) 如使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中,是肌肉组织中肌红蛋白( 舫) 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成褐色的肌红蛋白,通过肌红蛋白与亚硝酸的一系列反应,则变成稳定的呈鲜红 明亮的亚硝肌红蛋白( w b n o ) ;在肉类制品中亚硝酸盐可抑制微生物增殖,与食盐 并用更可增加抑菌效果,它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也能抑菌;同时亚硝酸盐对保持 腌肉香味的稳定性有作用,有人对某些香肠制品进行试验,认为对不经过烟熏工 艺的制品,凡添加亚硝酸盐后的香味比不添加亚硝酸盐为好,与经过烟熏工艺者, 二者问则无明显差别腌制蔬菜时,一般也要用亚硝酸盐来防腐;一些晏幼儿奶 粉在经过特殊处理调制。改变其蛋白质组分,使之更接近人奶的过程中,也会加 入大豆蛋白,从而带进亚硝酸盐的成分。 1 1 2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有( 魏红,2 0 0 4 ) :( 1 ) 肠原性青紫症当胃 l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肠道功能紊乱或胃酸浓度降低时,可使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此时大 量食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 如大白菜、菠菜、球菜等) ,可使肠道内亚硝酸盐 形成速度过快,机体来不及分解转化,亚硝酸盐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将血红蛋 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使亚铁血红蛋白( 正常) 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而失去运氧机能,使皮肤粘膜青紫其原理就是亚硝酸盐的发色机理:亚硝酸盐 为强氧化剂,进人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 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若血中2 0 0 的亚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则 造成缺氧症状,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管扩张、血 压下降等( 2 ) 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发色剂亚 硝酸盐( 硝酸盐也可被徽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 ,在酸性条件下形成亚硝酸,再与 由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反应形成亚硝胺特别是当肉类原科不新鲜时其中 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胺类物质,剐形成的亚硝胺数量更多,毒性更大许多 蔬菜天然含有硝酸盐,食用时通过i e 中细菌的作用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在胃肠道 中也能与胺类物质作用,形成亚硝胺零变食品中也有亚硝胺类存在 1 1 3 限量标准 近年来各地也发生了多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甚至在井水、耍幼儿的配方奶 粉中也发现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情况,所以亚硝酸盐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我 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在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的使用量不能超过 0 1 5g kg 在肉制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5 0 mg kg ,肉罐头里不能 超过3 0 mg kg ,而婴儿配方乳粉中的残留量则不能超过2mg kg ( 魏红, 2 0 0 4 ) 对于食用的人来说,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是0 2 mg kg bw 。 如果人体摄入0 3 - - 0 5g 亚硝酸盐就会引起中毒,3 克就能导致死亡 依据1 9 9 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物专家委员会( t h e j o i n tf a o w h oe x p e r t sc o m m i t t t e eo nf o o da d d i t i v e s 。j e c f a ) 的规定,硝酸 盐及亚硝酸盐之每日安全容许量( a c c e p t a b l ed a i l yi n t a k e ,a d d 分别为0 3 7 m g k gb o d yw e i g h t d a y ( 以硝酸盐计) 与0 0 0 6m g k gb o d ym e i g h t d a y ( 以 亚硝酸盐计) ,但a d i 标准不可适用于年龄小于3 个月之婴儿而如果饮用水之硝 酸盐氮含量超过1 0 = g k g ,但小于6 个月以下的婴儿及孕妇须特别注意,尽量勿 饮用之或以之制备要儿配方食品欧盟建议亚硝酸盐不得用于要儿食品,而硝酸 盐应予限制添加量欧盟已于2 0 0 1 年订定公告少数蔬菜( 包括菠菜及莴苣) 的硝 酸盐限量标准美国关于食品中亚硝酸盐研究和选择腌制剂委员会( n a s n r c ) ( 1 9 8 1 ) 对每种食品的日摄入情况制定了表,定量地比较了人体从已知亚硝酸盐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食物源中摄入亚硝胺的量到目前为止摄入量最大的是来自烟草产品,估计一个 吸烟者每天平均摄入量为1 7 “g 挥发性亚硝胺,这恰巧是油炸腌猪肉( 0 1 7 p g 天 人) 的1 0 0 倍( 丁之思,1 9 9 4 ) 1 2 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 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最关注的是其致癌性( l o w r yl k ,1 9 9 5 ) ,在人的肠胃中,亚 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物质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b a r t s c hhe t a l 。1 9 9 5 ) 亚硝酸盐成为水质,食品等的重要监测项目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 报道的测定方法很多,有紫外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光度法、增敏光度法、催化 光度法、极谱法、色谱法、催化电位法、漆酚树脂传感器直接电位法、尿酸一铁青 化钾一鲁米诺化学发光法等 1 2 i 光度法 ( 1 ) 重氮化光度法 目前适用于蔬菜、水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是g r i e s s 法( 食品卫 生国家标准汇编,1 9 9 7 ) ,即在稀酸介质中,n o z 一与对氨基苯酰氨( 或对氨基苯磺 酸) 反应生成重氨盐,再与n - ( 卜萘基) 一乙二胺( 或a 一萘基) 偶联生成红色染 科。用光度法进行测定n o :一的含量该法虽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是所需 试剂和显色反应稳定性较差,试剂本身都是毒性大的致癌物质,同时g u “、f e ”、 s ”,i 。等对测定都有干扰,给测定带来不便若在酸性介质中使亚硝酸盐与磺胺 嘧啶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 一( 卜萘基) 一乙二胺二氢氯化物偶合生成紫色偶氨染 料,测定吸光度为5 4 5 n m ,摩尔吸收系数为6 9 1 0 l s o l 一c m ,较快速、灵敏的 测定饮用水的亚硝酸盐含量( 袁东光,1 9 9 5 ) 董存智等( 1 9 9 9 ) 研究了在盐酸 介质中微量的亚硝酸根与天青i 发生重氮化反应问题,建立了测量微量亚硝酸根 的新方法此方法的线形范围为( 0 2 0 ) 斗g 2 5 m l ,此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 2 1 1 0 4 l m o l ,c m 天青i 为硫蒽型碱性染料,它含有一个伯胺基,在强酸性介质 中易与亚硝酸根发生重氮化反应,面生成重氮化合物刘海军( 2 0 0 0 ) 研究了以n , n 一= 甲基苯胺、氨基苯甲酸为偶联的重氮试剂,利用醌式染料的合成反应测定n o 。 的新方法摩尔吸光系数为5 2 2 x 1 0 l 1 0 1 c e ,重现性也很高,选择性好,无 试剂空白增敏光度法( 潘建,2 0 0 1 ) ,是在选择对硝基苯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后, 以2 - - 甲基一8 一羟基喹啉作为偶联试剂的情况下,借鉴广泛应用于金属阳离子测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定的增敏作用,在形成的偶氮染料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 铵( c t m a b ) ,进行增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生成的配合物在波长5 9 0 n 1 处有最 大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4 7 2 x 1 0 l m o l 一c m 。,亚硝酸根浓度在( o 3 0 ) p g 2 5 m 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刘锐等( 2 0 0 2 ) 研制了一种测定微量亚硝酸盐的灵 敏光度法在p h l 0 - 2 0 盐酸介质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乙酮一萘乙二胺形成可 溶于水的红紫色染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 5 0 n m ,摩尔吸光系数为5 7 8 1 0 l m o l - i c m o 3 0 p g 2 5 m l 的亚硝酸盐遵守比尔定律,此方法应用于测定地表 水中微量亚硝酸盐 ( 2 ) 催化光度法 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广,无毒,操作简便,易掌握,提高了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稳定性和灵敏度等,改变了现行标准方法中使用一萘胺( 致癌物质) 作为显色 剂,利用催化褪色反应原理完成亚硝酸盐的测定在不同酸性介质中,根据亚硝 酸根催化溴酸钾发生的褪色反应测定亚硝酸盐蔺岩等( 2 0 0 4 ) 利用硫酸介质中 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吖啶橙的腿色反应,建立了测定乳粉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探索了测定的最佳条件,最大吸收波长为4 9 4 n m ,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3 2 3 1 0 3 l r a 0 1 1 c m ,亚硝酸钠质量浓度在0 0 4 p g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收率 9 6 1 0 2 。李贵荣( 1 9 9 6 ) 研究了在亚硝酸根催化下溴酸钾氧化酚红的褪色反应, 该方法在室温下进行,操作尤为方便高杰等( 1 9 9 9 ) 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 痕量h o :一对溴酸钾氧化酸性络蓝k 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测 定水及蔬菜中痕量n o z 。的新方法于维森等( 2 0 0 5 ) 基于亚硝酸盐催化溴酸钾氧化 亮绿s f 而使其褪色所起的作用而建立的催化光度法,测定范围为0 0 5 2 0 l lg l , 其测定结果与国标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2 8 ,p 0 5 0 ) 在磷酸介质中,1 9 9 8 年高艳阳等( 1 9 9 8 ) 提出了一个基于亚硝酸根对溴酸钾 氧化结晶紫而使其褪色的催化作用,建立了灵敏的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 测定范围为( 0 0 2 0 1 6 ) i l g m 1 该方法的测量条件为:测定波长为5 9 1 n m ,磷 酸浓度为4 1 0 m 0 1 l ,温度为3 0 ,反应时间选1 5 m i n ,a 与时间的直线关系较 好本法抗离子干扰能力较强,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 的测定徐茂田等( 1 9 9 9 ) 基于磷酸介质中n o t 一催化溴酸钾氧化溴百里酚蓝的褪色 反应袁亚莉等( 2 0 0 2 ) 利用在磷酸介质中n o :一对溴酸钾亚甲蓝这一褪色反应具有 强烈的催化作用对亚硝酸盐进行测定朱克永( 2 0 0 i ) 利用孔雀石绿与溴酸钾在 磷酸介中的褪色反应速度受n 0 2 0 浓度催化的影响,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亚硝酸根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可以促进溴酸钾对甲基绿( 訾言勤等,2 0 0 5 ) 、 溴甲酚紫( 李吴定等,2 0 0 5 ) 等氧化,使其褪色。从而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还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有报道研究用氯酸钾或碘酸钾作为氧化荆同样也可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如冯 尚彩等人( 1 9 9 8 ) 分析亚硝酸根催化光度法的研究情况时指出,氯酸钾作为氧化 剂,测定方法选择性较好,对b r 一、i 一、s 2 一、f e 3 + 抗干扰能力较强,其测定检出 限为从2 4 x 1 0 一2 1 0 。9 9 l 问,测定范围的从( 0 0 5 1 2 ) i g m t 闻路桂红等 ( 2 0 0 1 ) 根据亚硝酸盐能够加速碘酸钾氧化甲基橙退色的原理,建立了肉类制品 中微量亚硝酸盐含量的比色铡定,反应体系的最大吸收峰为3 4 0 n m ,亚硝酸盐测定 的线性范围是0 7 5ug ,回收率达8 0 一1 0 2 ( 3 ) 紫外光度法 此方法是在紫外区显色测定亚硝酸盐,如王明等( 2 0 0 0 ) 的研究证明:在盐酸 介质中,亚硝酸根与亚氨基二乙酸在溴化钾的催化下发生亚硝化反应,其亚硝化 产物在近紫外区有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为3 5 0 n m ,亚硝酸根在( o 2 5 ) p g 2 5 m 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 5 1 0 1 l n o l 一c m 李党生等 ( 2 0 0 2 ) 研究了碱性品红与亚硝酸根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利用反应体系在2 6 5 n m 的吸收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线性范围( 0 1 6 ) p g m 1 表观摩尔吸光 系数为1 1 2 l o l m o l 一c t 一阎保平等( 1 9 9 9 ) 利用多元线性解析理论可分辨重 叠光谱的功能研究了用二元线性解析一紫外吸收光度法同时测定n o ,一和n o z 一,以 导数光度法能消除低频背景和高频噪音干扰及线性解析法分辨能力强的特点他 们在p h 为5 8 条件测量1 9 2 2 3 8 n m 的光吸收值,用线性解析,导数技术处理,同 时测定试样中0 3 6 m g l 的n o ,一和n o z 。,所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5 ,加 标回收率在9 0 9 1 1 1 1 之间 ( 4 ) 流动注射光度法 同其它方法相比其具有操作简单、测试准确、可以大量检测等优点,是一种 值得推广的方法国际标准( e ni s o1 4 6 7 3 3 ) 常规检测牛奶和奶制品中的硝酸 盐和亚硝酸盐使用流体注射分析法,n o ,一和n o :测定范围分别为l o l o o m g k g 和 0 5 8 m g k g ,检测界限分别为0 2 m g k g 和0 1 m g k g 。巴西学者( a n d r a d ere ta l , 2 0 0 3 ) 研制了氮氧化物发生器流动注射装置,主要是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和 内制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n o ,一和n 0 :的检出限分别为2 0 m g k g 和 1 3 m g k g 。l t o r i t ak 等( 1 9 9 8 ) ,p a v e ll l i k u i k a 等( 2 0 0 3 ) 。z l a t u g el e g n e r o v d 等( 2 0 0 2 ) ,j o s 6r o b e r t oc a e t a n od ar o c h a 等( 2 0 0 2 ) 对流动注射光度法都有 报道王洋等( 2 0 0 5 ) 设计了一种芯片式流通池和顺序注射技术联用,基于在酸 性介质中n 0 2 一与l t 2 0 2 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亚硝酸,在碱性环境中猝灭为过氧 亚硝酸盐迅速分解产生化学发光的原理,和常规的顺序注射进样方式不同,将流 通池作为储存管的一部分,在顺序注射进样条件下可以迅速跟踪捕捉化学发光反 5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应信号: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水样前处理,消除了阳离子的干扰n 0 z 浓度在 1 1 0 。一6 1 x 1 0 一4 m o l l 。范围内和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6 8 x1 0 m o l l 一对浓度为1 x1 0 - 5 m o l l 。的试液,1 1 次重复测量的相对标准偏 差为2 7 ,回收率在9 0 9 9 之间,分析频率为8 0 h 1 ( 5 ) 荧光光度法 林德娟等( 1 9 9 5 ) 研究在酸性介质中,n o z 一与过量4 一羟基香豆素迅速反应,其 产物经n a 。s :0 ,还原后在碱性介质中能发较强的荧光,在适量b c d 的包络作用荧 光大大增强。 e x e m = 3 3 2 4 5 7 n m ,亚硝酸盐( n a n 0 2 计) 在1 1 2 0 0 n g 2 5 m 1 范 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线行关系,检出线4 0 n g m 1 据此建立的亚硝酸盐荧光测定 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数据稳定且操作简便 ( 6 ) 核磁共振法 y o r d a n o vn d 等( 2 0 0 1 ) 利用n o ,一和n o :一的电子跃迁,通过核磁共振( e p r ) 测定蔬菜、水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最低检测限取决于空气中n 0 和n o , 的浓度,测定的最高浓度可至2 5 0 0 p g ( n o ,一) 和1 6 0 0 肛g ( n o a 一) ,但该法成本较高 1 2 2 色谱法 色谱法具有操作方便、分辨率好、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效率高等优 点,近年来运用于测定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报道越来越多英国 国家标准有离子交换色谱法对肉制品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和h p l c l c 对蔬 菜和蔬菜制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已经用于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的 测定( j a i nae ta l ,1 9 9 7 ;武和平,2 0 0 5 ) ,王志元等( 1 9 9 9 ) 采用衍生化项空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简化了前处理步骤,既快速又准确灵敏有 报道研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 g c m s ) 测定乳粉中的亚硝酸盐( 姜宏等, 2 0 0 1 ) p e j a c k s o n 等( 1 9 8 4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的硝酸盐和 亚硝酸盐具有快速、灵敏,精确和回收率高,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蔬菜和奶酪陈 金枝等( 2 0 0 2 ) 用间接紫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纯净水及矿泉水 中微量亚硝酸盐韩会欣等( 1 9 9 7 ) 建立了一种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 定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最低检出量n 0 ,一为0 0 3 0 p g ,n 0 2 - 为0 0 2 6 p g s b i l mb u t t 等( 2 0 0 1 ) 建立正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废水和食 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潘芸茜( 2 0 0 6 )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 中n 0 2 一一n 与n 0 3 一- n 含量d a m i a nc o n n o l l y 等( 2 0 0 1 ) 利用离子色谱法测 定饮用水,在线分析平均每小时可分析6 0 个样品,比传统的流动注射法快捷l g a p p e r 等( 2 0 0 4 ) 研究了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乳制品、婴儿配方奶粉和蛋白质 6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t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水解产物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比传统的方法灵敏、抗干扰强姚敬等( 2 0 0 6 ) 建立用紫外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方法;王心宇等 ( 2 0 0 2 ) 利用紫外检测一离子色谱法测定肉制品、奶粉、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 酸盐该方法测定线性范围广,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王群芳等( 2 0 0 2 ) 、 王守箐( 2 0 0 5 ) 、蒋蓉等( 2 0 0 3 ) 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法电导检测器测定蔬菜和水 果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相对标准偏差:n 0 2 一为i 5 ,n o ,。为0 6 1 ;回收率:n o 。一 为9 7 1 0 2 ,n o j - 为9 6 1 0 4 ,此法不必使用专用的检测器( 如紫外检测器) , 分离完全,干扰少,是较为实用的检测方法钟志雄等( 2 0 0 5 ) 建立离子交换一电 导一柱后衍生紫外可见串联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痕量的1 0 3 、c 1 0 2 一, c 1 0 3 、b r 0 3 、b r 一和n 0 2 。方法的线性范围广、准确、灵敏、适用性广,样 品的酸度,共存离子对测定无影响与电导检测器相比较此法灵敏度更高 i 2 3 极谱法 国标方法中有两种方法测定亚硝酸盐:格里斯( g r i e s s ) 试剂比色法 ( g b t 5 0 0 9 3 3 - 2 0 0 3 第一法) 和示波极谱法( g b t 5 0 0 9 3 3 2 0 0 3 第二法) 示 波极谱法原理: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性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在弱碱性条件下再与8 一羟基喹啉偶合形成橙色染料,该 偶氮染料在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电流,电流与亚硝酸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与标 准曲线比较定量该方法具操作简便、试剂稳定、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重现 性好、检出限低和测量误差小等优点李琼等( 2 0 0 6 ) 研究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 定香肠中的亚硝酸盐,测定的结果与分光光度测定法得到的结果一致谢莉等人 ( 2 0 0 0 ) 又研究了在稀盐酸介质中丫啶红与亚硝酸根发生亚硝化反应,建立了以 极谱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反应产物的2 5 次微分波的峰谷电位为一0 4 9 v ( v s s c e ) ,亚硝酸根的浓度在0 0 2 0 6 p g m l 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 限为6 2 x 1 0 p g m l ,相对标准偏差为i 8 4 王良玉( 2 0 0 3 )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 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酸性铬深蓝反应的催化作用,以极谱法监测催化反应 过程,建立了以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方法,检出限为0 0 8 8 m g l 1 2 4 电位法 ( 1 ) 催化电位法 李贵荣( 1 9 9 9 ) 根据稀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结晶紫( c y ) 的氧 化还原反应具有明显催化作用的特性,以结晶紫一四苯硼离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 7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质,研制出结晶紫选择性电极。用于跟踪反应过程中结晶紫的浓度变化,从而建 立了一种测定亚硝酸根的催化电位法由于结晶紫选择电极的响应范围宽,且与 样品颜色无关,所以该法克服了催化光度法受指示卉玎浓度和有色样品的限制,提 高了方法的适用性该方法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 性,线性范围为0 0 2 6 o p g 2 5 m l ,方法检出限为3 9 1 0 一g m 1 方法的r s d 4 8 ,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 6 6 ( 2 ) 漆酚树脂传感器直接电位法 李于善( 2 0 0 0 ) 通过对电位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又为n o z 。的测定开拓了一个 新领域他由生物组织可制成化学传感器受到启发,以湖北省长阳县出产的山漆 为原料合成漆酚树脂,作为化学传感器载体,再与经过新生的亚硝酸处理过的苦 巴旦杏仁衣组织缔合成电活性物质,制成传感器,可在h 0 ,共存时以直接电位法测 定n o :一,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传感器灵敏度高,重现性、选择性好,其线性 范围为2 4 x 1 0 2 x 1 0 一m o l l ,检测下限2 2 x 1 0 m 0 1 l ,斜率5 9 i m v ( 3 ) 电泳法 o z t e k i nn 等( 2 0 0 2 ) 人研究发现,将毛细管电泳和紫外检测技术相结合,采用 硫代氰酸盐作内标物,能同时测定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其中n o s 。和n 0 2 一最 低检出限分别为0 0 9 9 p g m l 和0 1 0 5 p g m l ,回收率分别为9 2 一9 8 和9 4 一1 0 2 ,相 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5 4 和4 5 1 j i = i d a r 等( 1 9 9 5 ) 研究发现,用毛细管电泳法 能有效分离n 0 ,一和n o :,但不能同时检测两者 1 2 5 尿酸铁青化钾一鲁米诺化学发光法 高岐( 2 0 0 2 ) 研究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氧化亚铁氰化钾,利用尿酸一铁青 化钾一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亚硝酸盐的新方法方法简便。 易于操作,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检出限为0 0 5 p g l ,线性范围为0 0 0 i 1 0m g ,l 。用于环境水样及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回收率为9 5 7 1 0 5 8 2 6 其他检测方法 黄志勇等( 2 0 0 1 ) 用比光谱导数法同时测定光谱重叠严重的肉制品中n o - 3 和n 0 一2 含量,在不需分离和掩蔽的条件下,测定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较高,得 出二者的浓度分别在o 一9 m g l 和0 9 m g l 之内符合线性关系,回归的相关系数r 均达0 9 9 9 以上探讨了波长、共存物影响和求导间隔等测量条件,并将该法应 用于肉制品中n o 一3 和n 0 一2 含量的实际测量宋莲军等( 2 0 0 5 ) 利用硝酸根离 8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子选择性电极和离子分析仪,采用浓度直读的方式。同时测定蔬菜中硝酸盐 ( n 0 3 一) 和亚硝酸盐( n 0 2 0 ) 王兴华等( 2 0 0 6 ) 研制出了一种用于农产品和食 品中甲醛、吊白块、亚硝酸盐、硝酸盐、二氧化硫现场快速检测的车载式仪器, 开发出配套的化学试剂盒和食品现场快速前处理设备该仪器每个检测项目的分 析时问控制在3 0 分钟以内,主要用于质检和市场管理部门的现场流动检测房彦 军等( 2 0 0 4 ) 利用检测试纸条和光电检测仪联用的方法,通过检测试纸与亚硝酸 盐显色反应的原理,将显色的试纸条在光电检测仪的感应窗里对食品中亚硝酸盐 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此法具有简便、快速、携带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李加新等( 2 0 0 3 ) 研制了亚硝酸盐快速测试盒,该盒携带方便,可用于对货架藐 菜的亚硝酸盐测定,将速测盒法的测定值与g b t 1 5 4 0 1 - 9 4 的测定值相比较,1 0 个不同种类蔬菜的误差范围为一1 1 7 4 6 0 1 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与主要目的 目前,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虽然很多,且各有优点,但也有缺点,如灵敏度、 反应条件的控制、稳定性、选择性等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要求,且对反应原理研究 不多亚硝酸盐检测方法向快速,简便,灵敏,选择性好的方向发展市场上已 经出现了一种亚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1652-2014色酚AS》深度解析
- 重型门窗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的日常护理
- 《英语听力3》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四章 测量与操作化
- 老年人用药照料课件
- 企业知识管理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 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连接-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讲义(原卷版)
- 环卫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4.《花之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诉讼业务培训课件
- 2025青海黄南尖扎县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12345热线培训课件
- 危险废弃物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3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学期,新征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污水处理厂主要设施操作规程
- 梯笼安全验收表0001
-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