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萧条原因分析.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萧条原因分析.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萧条原因分析.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萧条原因分析.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萧条原因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2 0 世纪2 0 年代的美国农业萧条问题。这一时期,美国经济 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阶段,大多数工业部门以及服务行业,都取得了非凡的 成就。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农业在这十年间的持续低迷便是其中 之一。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这一时期农业萧条的原因在于生产相对过剩;但从历史角度 来看,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在借鉴中外学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以历史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对造成2 0 世纪2 0 年代美国农业萧条的原因进 行分析。 首先,本文将目光投向美国国内。通过对比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产品结构与大众消 费结构,对美国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脱节所造成的价格低落进行分析。然后,再将目光 投向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到2 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走向的国际事件对美 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刺激作用是暂时的,而消极作用却影响 了美国农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原因之后,本文将把美国农业作为 一个整体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即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种条件下农业自身 的调整和对工业社会的适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繁荣与萧条。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将从 政策的角度,对美国政府在解决2 0 年代美国农业发展问题上的效用进行评价。 关键词:美国农业;农业萧条;工业化;2 0 世纪2 0 年代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i nt a r g e to ft h i sp a p e ri sa m e r i c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d e p r e s s i o ni nt h e1 9 2 0 s d u r i n g t h i sp e r i o do ft i m e ,t h e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yh a se n t e r e dap h a s eo ft h e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s to ft h ei n d u s t r i a ls e c t o r sa n ds e r v i c es e c t o r sh a v em a d ea n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m e a n w h i l e ,t h ee c o n o m i co p e r a t i o nh a sa l s oe x p o s e dm a n yp r o b l e m s o n eo f t h e mi st h ep e r s i s t e n td o w n t u r no f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nt h i sd e c a d e f r o ma l le c o n o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i tw a st h er e l a t i v es u r p l u s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t h a tc a u s e st h ed e p r e s s i o n f r o mt h ev i e wo fh i s t o r y ,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a s o no fo v e r p r o d u c t i o ni sv e r yc o m p l i c a t e d b a s e d o n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b t a i n e d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a n df o r e i g ns c h o l a r s ,t h i sp a p e r , f r o ma 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v a r i o u sa s p e c t s , w i l l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o fc a u s e so f a m e r i c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d e p r e s s i o ni nt h i sd e c a d e f i r s t ,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g a z et ot h ed o m e s t i cm a r k e t 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m i x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c o n s u m p t i o n ,i tw i l lm a k e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l o wp r i c ec a u s e db yt h e l a c ko fc o - o r d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u m p t i o n t h e n , i tw i l lg a z et o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i r s tw o r l dw a r , a l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f f a kw h i c ha f f e c t e d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y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1 9 2 0 s ,m a d eag r e a ti m p a c tt ot h ea m e r i c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 t h es t i m u l a t i o nt o t h ea m e r i c a na 扣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t e m p o r a r y , b u t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h a sa c t u a l l y a f f e c t e da m e r i c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q u i t el o n gp e r i o do ft i m e f o l l o wt h i s ,t h ea r t i c l ew i l lm a k et h e a m e r i c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a saw h o l es e tu n d e rt h et i m eb a c k g r o u n d , n a m e l yt h ei n d u s t r ys o c i e t y 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t i m e u n d e rt h en e wc o n d i t i o n ,t h eb o o ma n dt h es l u m po f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p e n do nt h ea d j u s t m e n ta n d t h ea d o p t i o nt o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m e a n w h i l eu n d e rt h en e w 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 i ta l s os e t sn e w r e q u i r et ot h er o l ew h i c ht h eu s g o v e r n m e n th a d t oa c t i nt h ee c o n o m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tl a s t ,t h ea r t i c l e ,f r o mt h ep o l i c ya n g l e ,w i l la p p r a i s e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t h em e t h o d sb yw h i c ht h eu s g o v e r n m e n ts o l v e st h ep r o b l e m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a m e r i c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p r e s s i o n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1 9 2 0 s l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掇我溪9 萋,豫了文孛特麓燕鞋蠡注黧致谢戆建方终,论文孛不惫含其恁人邑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举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瑟镬璃过熬誊聿精。与我一同王终豹羁恚对本黟 襄瑟骰瓣 壬 霉烫麸均基在论文巾箨7 弱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叠l 熬通 日期: 刭距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零学位论文传者宠全了黪东悲爨藏大学鸯美保整、傻震学位论文夔援定,繇: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焱阅和倦阕。本人授权承j e 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走容缡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蘑适用本授权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盏i 垒蔓垒:i - v o 砑 期:弘缉皿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王作攀佼; 邋讯地址: 口? 一“”i: q - :o 指导教师签名:照 日 瓤二尹l 电话: 邮编, 引言 2 0 世纪2 0 年代,在这美国历史上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十年间,美国社会正经历着 一次潜移默化的社会变革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的最终到来,大多数美国人也在享受 着经济史无前例的增长所带来的幸福生活。一部分学者在考察2 0 世纪2 0 年代经济繁荣 的时候,通常要和1 9 2 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联系,从而对2 0 年代荚国经济所取得的巨 大成就表示怀疑。 在探寻繁荣和萧条的关系时,则倾向于简单的使用经济周期理论来 解释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运行轨迹,而不去给予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和一些相关的政府 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以更多的考察,这无疑使2 0 年代的许多经济问题不能被真实的反映。 农业在这一时期所处的地位十分微妙。它是没有享受到2 0 年代经济繁荣所带来的 一切的产业之一,农民的处境十分艰难。而在2 0 年代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农业何以 面临如此巨大的困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 农业却恰恰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社会变革影响的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的逐渐发展,农业在国民生产的比重越来越低也同样不可避免。但是,为工业 和第三产业提供原料和商品市场的农业如果处于困境,也就意味着国家的经济基础受到 威胁。所以,无论何时农业问题都是任何国家的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2 0 年代美国农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落,甚至出现过低于当 时生产成本的时期。而造成价格低落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市场的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 以往人们在解释2 0 年代农业萧条原因时,论及最多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但值得注意 的是,农业产业包括的部门十分庞杂,从广义上讲种植业、渔业、牧业、林业、农产品 加工工业都可以包括在农业之内。仅以种植业为例,又可以因为种植的作物不同而分为 粮食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等等。各种农作物又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有规律 的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小麦种植业、玉米种植业,稻米种植业等。各种农业产业都 有各自不同的产品和销售市场。而某一部门销售市场的饱和所导致的低价,并不足以造 成农业全面的萧条。2 0 年代的美国农业,除水果、糖料作物等极少数的几个部门没有遭 受危机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苦苦支撑。显然,简单的以农产品价格和市场形 势来解释这一时期农业萧条的原因是不充分的。笔者注意到,除了价格和市场的原因之 外,仍有其他更深层面的原因导致了农业的困境。因此,笔者试图将农业视为一个宏观 的整体,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将农业在社会变革中所必然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业 在当时受到的其他历史事件的影响加以分析。这对于解决社会转型时期产业关系的变 化,和在变化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 长久以来,国内学者对2 0 世纪2 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远不如对1 9 世 。福克纳在描述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时候,使用了“巨大的幻觉”这一标题。h u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王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版,第3 1 4 页。 1 纪的“镀金时代”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而对于美国的农业问题的关注则 更显不足,相关的专著较少,并且多见于经济学领域的著作内,并不占据经济史研究的 主流。陈华山编写的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用一章的篇幅总体上回顾了美国农业的 发展历程,但对2 0 年代论述篇幅很小。o 而徐更生的美国农业政策则从美国政府的 角度探讨了美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对2 0 年代这一时间段的论述同样十分简略。o 陆鞋颖的博士论文繁荣与萧条:美国1 9 1 9 1 9 3 3 年经济的历史透视,是目前国 内史学界为数不多的将2 0 年代经济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著。作者为我们展示了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全景,提出了美国正在形成的消费社会的观点,并论述了2 0 年代美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这对了解2 0 年代美国经济背景,整体经济运 行轨迹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这篇论文对农业问题的关注不够,仅在 讨论2 0 年代繁荣中隐藏的问题时提出:机械化,市场需求的萎缩,以及其他产业的发 展对农业形成的工资压力,是造成农业萧条的主要原因。 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也没有将农业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讨论。陆廷颖的论文试论1 9 2 0 年代美国经 济繁荣中的泡沫问题同样没有对农业问题进行充分探讨。o 其他有关农业问题的论述散见于一些通史类的著述当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余 志森主编的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 8 9 8 - 1 9 2 9 。作者在书中用了一 个小节的篇幅总体上论述的2 0 年代美国农业集团的活动,介绍了2 0 年代美国的农业政 策,以及农场主为了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而进行的立法努力。但对这一时期美国农 业萧条的原因并未加以论述。 何顺果在他的美国史通论当中,将美国农业萧条列 为造成1 9 2 9 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对其他问题语焉未详。 如前所述,由于中国学者对2 0 年代经济问题尤其是农业问题的关注不够充分,在 已发表的论文方面,相关的成果也比较少。黄柯可的美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特 点,沈志忠的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黄虚峰的从乡村商店到百 货商店1 8 7 7 年至2 0 世纪2 0 年代美国南方乡村的经济生活等,都是在关注自己 论题的同时提及农业问题,未能作为重点加以详述。o 另外,胡国成的美国三十年代 经济大危机及其持续的原因,洪征嗣的论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等, 由于所论述问题的时间断限接近2 0 年代,作为比较,在行文中对2 0 年代的一些经济问 题也进行了大致的探讨。 王慧英新近发表的剩余品”时代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o 陈华山: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2 0 3 4 0 页。 o 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5 1 2 0 页。 o 陆蛙颖:繁荣与萧条;美国1 9 1 9 1 9 3 3 年经济的历史透视,未发表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3 年,第7 4 - 7 5 页。 o 陆畦颖:试论1 9 2 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中的泡沫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 0 0 2 年,第1 期。 o 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 8 9 8 1 9 2 9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t 第4 5 1 - 4 5 4 页。 o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6 6 页。 o 黄扣j l j 丁:美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特点,世界历史,2 0 0 0 年,第3 期。沈志忠: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 进及j 影响评述安徽史学,2 0 0 3 年,第3 期。黄虚峰:从乡村商店到百货商店1 8 7 7 年至2 0 世纪2 0 年 代美国南方乡村的经济生活,史学月刊,2 0 0 6 年,第6 期。 o 胡国成: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及其持续的原因,世界历史,1 9 9 0 年,第4 期。洪征嗣:论南北战争后美 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9 9 5 年,第2 期。 2 则仅仅对2 0 年代美国粮食出口的政策进行了讨论。回 相比之下,美国史学界的相关成果则要相对丰富。在已经被翻译出版的著作当中, j t 施莱贝克尔的美国农业史( 1 6 0 7 - 1 9 7 2 ) 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无疑是最 值得关注的。o 它为我们展现了美国农业整体的发展轨迹,对2 0 年代农业的技术变革, 市场变化,农业版图的变更,以及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都有相对详细 的论述。在很多细化的问题上,诸如土地的使用效率,新技术采用后的效果,以及农业 机械在全国范围普及的过程等,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是该著作更多关注了技术层面 的问题,以及和农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对政府政策以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仅仅进行了 事件的说明,并未作深入的讨论。 在美国学者的专著方面,托马斯约翰逊( h t h o m a sj o h n s o n ) 的( 1 9 2 0 年代的农 业萧条( 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p r e s s i o ni nt h e1 9 2 0 s :e c o n o m i cf a c td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r t i f a c t ? ) 专 门对2 0 年代农业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2 0 年代美国的农业 发展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 市场却由于各种原因不断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变得无所适从。作者在书中对以 往的研究中过分依赖统计数据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指出“2 0 年代的农业形势给人的印象, 与其说成是经济现象,不如说成是统计上造成的假象更为贴切”。o 作者认为,在各种统 计数据中,存在为烘托事实而对数据进行夸大的现象,很多学者基于这样的数据而得出 的研究成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这样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因为统计数据是研究 经济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如何辨别和使用则取决于研究者的态度。另外,农业被排除 在2 0 年代的繁荣之外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而并非统计数据制造出的假象。除此之 外,托马斯约翰逊认为美国农业在这一时期陷入了空前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在2 0 年代美国的整体经济形势当中显得不甚协调。这基本代表了美国史学界对待2 0 世纪2 0 年代美国农业问题的主流观点。 研究2 0 年代的社会经济问题,乔治索尔( g e o r g es o u l e ) 的名著 巍王翌带动懿缀济繁繁 1 2 0 年代燕国工业的飞速发展 缎历了1 9 2 0 年裂1 9 2 1 零豹短警蒲条,获1 9 2 2 攀起,美黧经济努始步入蓬鞔,并 迅速起飞。从1 9 2 2 年、1 9 2 6 年以及1 9 2 9 年的几项经济指标对比中不难看出,这一阶段 熬美鏊经济虽苓是震鹣飞跃,键氇取餐了长是戆送步。天驽工资帮久琢蓬爰生产慧篷郝 稳步上升,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逐渐增加,失业率则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总的联邦支出 一壹较灸稳定,联邦俊务餐显减少。( 谨冤表3 1 一1 ) 。 表3 。1 - 1 :1 9 2 2 年、1 9 2 6 霉襁1 9 2 9 年美国恚要经渗摆标懿对 汐 经济指标 1 9 2 2 艇1 9 2 6 能1 9 2 9 越 王泣工人鼹工资( 美元) 2 1 2 l2 4 。醪2 5 j e 3 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 万) 2 5 6 02 9 5 03 1 0 0 失监率( 占劳动力) 7 6l ,93 2 银行存款( 亿美元) 4 1 25 4 4 5 8 3 联邦支燃( 亿美廷) 3 43 13 3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元) 1 3 4 51 6 1 81 6 7 1 联邦债务( 亿美元) 2 3 0 1 9 61 6 9 2 0 年代美愿经济撩续繁荣的主要表现为王她的发鼹,嚣羔妲发展矮重要“原动力” 之一表现为汽笨工业的崛起。1 9 2 1 年美国汽车产量为1 5 0 万辆,到1 9 2 9 年前艏,汽率 。何颓巢:美国宝通论,上海:学林出鞭社,2 0 0 1 年敝,第2 6 5 - 2 6 6 擞。陆筵颗:试论1 9 2 0 年代美壤经济繁荣 中的泡沫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 0 0 2 年,第1 期。 o 数据皋源:吉尔伯特c 菲特、吉姆e 里磁。美匿经济史,司徒淳、方募铸泽,滋冁:辽宁人民出舨 圭, 1 9 8 1 主# 敝,第6 7 1 页。 2 3 的产量相当于这个数字的3 倍有余,达到了4 8 0 万辆。o 在拥有量上,每6 个美国人就 拥有一辆汽车,远远超过了英国的每4 3 人一辆,意大利的每3 2 5 人一辆,俄国的每7 0 0 0 人一辆。o 汽车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已经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私家汽车数量 的增长使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2 0 世纪3 0 年代早期,当人们回顾2 0 年代 汽车的普及所带来的一切时,有人写到:“汽车增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流动性,也使 他们能够进行自己三十年前所预见不到的活动。它使各个地区居民内部和距离较远地区 之间有了新的和统一的运输系统,有助于把这些地区改变成更大和更加紧密联系的城市 区域。它大大增加了边远地区人们之间的私人接触,也加强了市民之间的联系。它是使 当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发生变化的一项创新。”当然,也有人在很多年后对汽车的出现抱 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汽车是我们给这一代带来的一件有极大浪费和破坏性的事。”o 然 而,不论人们对于“汽车王国”的形成持有何种见解,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客观并且 巨大的,这仅从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可见一斑: 第一,汽车工业并非仅仅包括汽车制造业,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从作 为原料的钢材,到各种零部件,如:玻璃,橡胶等,再到制成品的燃料,全部被纳入到 这个体系之中,并且快速发展。另外,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各种公用事业的促进也十分显 著。停车场的扩大,城市公路的改善,以及高速公路的发展都有赖于汽车的普及。2 0 年代美国改建公路设施的费用大大增加,甚至成为政府开支中的最大的项目,1 9 1 8 年为 7 0 0 0 万美元,到1 9 3 0 年达到7 5 亿美元。回 第二,汽车工业本身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扩大了就业领域。它在吸收了 更多的工人从事汽车制造的同时,又在与汽车工业相关的辅助行业中,创造了更多的就 业机会。些新行业不断出现:包括汽车修理、加油站、汽车旅店、各种配件工厂等等。 1 9 2 7 年到1 9 2 8 年间,汽车工业本身从业人员为3 7 5 万人,而从事与汽车工业相关行业 的人数则为3 7 0 万人,几乎十倍于前者。这大大增加了就业,也成为这2 0 年代中期低 失业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曰 第三,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管理制度的完善。汽车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 数百道工序组装数以万计的零件,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此 应运而生的管理方法是福特工厂的流水作业法。这种方法将汽车制造的各个工序合理的 排列,将各个零件按顺序加以组装,再辅之以“泰勒制”, 使工人的工作更加专业化, 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 9 1 4 年,当福特将他的流水作业法更加合理化时,一辆t 型汽车的出厂时间由1 4 小时缩短为9 3 分钟。而到1 9 2 5 年,达到了1 0 秒钟就有一辆t og , a r y m w a l t o n r o s s m r o b e r t s o n :h s t o r y o f 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y ,5 t he d i t i o n ,n e w y o r k :h a r c o u r t b r a c ej o v a n o v i c h , i n c ,1 9 8 3 ,p 4 9 1 o 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 8 9 8 - 1 9 2 9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6 1 页。 oh n 伊莎贝、h g 瓦特、h v 福克纳: 近百年美国经济史,彭建松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杜,1 9 8 3 年版,第3 3 6 - 3 3 7 页。 。杰拉尔德网德森:美国经济史新编,杨宇光译t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版,第6 3 5 页。 o 余志森主编:t 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 8 9 8 1 9 2 9 ,第4 6 3 页。 o 即:计件1 = 资制,由弗雷德里克泰勒( f r e d e r i c k t a y l o r ) 创制。这是一种让每个工人都发挥全部潜能,创造最大 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2 4 型汽车下线的最高速度。与速度的提高同时进行的是价格的下降。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法 使汽车的制作成本大幅下降,t 型汽车由1 9 0 8 年的1 5 0 0 美元降至1 9 1 0 年的9 5 0 美元, 到2 0 年代最低时降到2 9 0 美元。这种管理模式也同样被其它工业部门所借鉴,整个2 0 年代生产效率的提高,无异于又一次技术革命。 在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它一些工业部门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例如, 建筑业,它是2 0 年代经济繁荣的另一推动力。私人住房和厂房的总支出在1 9 2 2 年及之 后的几年都不低于7 0 亿美元,1 9 2 6 年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1 1 0 亿美元。从1 9 2 1 年到 1 9 2 8 年,建筑业年平均增长率为6 7 。o 另外,化学工业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部 门。收音机制造业、家庭用具制造业,及其它电器行业与汽车和建筑行业一起,构筑了 美国工业2 0 年代的飞速发展。 2 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调整 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2 0 年代的美国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并非所有 的工业部门都在2 0 年代一路高歌猛进。无论是作为龙头产业的汽车工业,还是其他两 大支柱,建筑业和化学工业,在当时都是蒸蒸日上的新兴产业。而一些传统工业。如采 矿业、烟煤采掘业等,就逐渐受到冷落。曾经风光一时的纺织业也在此列之中。 在1 9 世纪中期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美国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和毛纺 织业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到1 9 世纪末,重工业已成为美国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2 0 世 纪2 0 年代,在重工业和其他制造业逐渐膨胀的同时,纺织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在这一时期,纺织业的产值下降得非常之快:1 9 2 3 年,其总产值( 包括棉纺和毛纺织业) 为3 8 9 3 亿美元,1 9 2 9 年则下降到3 5 7 6 亿美元。其中棉纺织产品和印花布产品的产值 从1 9 2 3 年的3 8 1 亿美元下降到1 9 2 9 年的2 7 2 亿美元,纺线产值从3 3 2 亿美元下降到 2 9 3 亿美元。毛纺织业产值则从6 3 0 亿美元下降到4 6 9 亿美元。 产值的下降,一方面 是由于尼龙制品的冲击造成市场需求的相对缩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在棉纺织业较为集中的东北部老工业区,许多工厂相继搬迁至更接近原料产地的 南方,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棉纺织工厂干脆从这个行业中退出,转而将资金 投向其他产业。这样,纺织业在制造业中的份额越来越小。 这样的变化对于农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市场的缩小。纺织业对棉花和羊毛的需求量由 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降低。例如,整个2 0 年代美国制造业对羊毛的需求量几乎没有任 何增加,1 9 2 1 年的需求量为3 4 3 4 亿磅,1 9 2 8 年为3 3 3 2 亿磅,每年间增加或减少的变 化率都不超过1 。固而羊毛的产量却在1 9 2 1 年到1 9 2 8 年间增长了3 0 。 经济作物和 粮食作物不同,粮食作物可供生产者进行消费,而前者则是完全面向市场。在市场销路 受阻,或者需求量下降时,往往会因为产品的积压而无所适从。此外,遭遇到衰落的工 。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 8 9 8 - 1 9 2 9 ) ,第4 6 0 页 o 杰拉尔德冈德森:美国经济史新编,第6 3 4 页。 og e o r g e $ o u l e :p r o s p e n 妒d e d e :f r o m w a r t o d e p r e s s i o n l 9 1 7 1 9 2 9 ,a t m o a k , n e w y o r k :m e s h a t p e ,i n c ,1 9 7 5 , p 1 7 9 ou s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o m m e n c e :h i s t o r i c a l 删s a c s o f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d :c o l o n i a l t t m e s t 0 1 9 7 0 , w a s h i n g o n d c , 1 9 7 5 ,p 6 8 9 oh a r o l db a r g e r h a n s h l a n d s b c r g :a m e r i c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 1 8 9 9 1 9 3 9 :a & h 却o f o u t p u t , e m p l o y m e n t 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n e w y o r k :n a t i o n a l b u r e a uo f e c o n o m i c r e s e a r c h ,l n c ,1 9 4 2 ,p 3 5 2 2 5 业部门中还包括皮革制造业,同样与农业息息相关。 这些产业的调整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工业化对农业的影响还远不止这 些。因为,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是对原有经济结构的重组,农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 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 二) 更加复杂的农业问题 1 农业的尴尬处境 工业化社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2 0 年代,新 兴的制造业开始崛起,大规模流水线作业逐步普及,而农业显然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以适应新的形势。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中,一系列的变化使本来就处于萧条之中的农 业处在十分尴尬的位置。 首先,农业产业地位不断下降,这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产物。从建国到内战前,农 业当仁不让的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到1 8 5 9 年,农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6 3 8 , 此后直到1 8 8 4 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方才超过农业。o 进入2 0 世纪,农业在美 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降低,1 9 1 9 年为1 6 ,1 9 2 1 年下降到1 0 3 ,到1 9 2 9 年仅为 8 8 。o 以十年平均的统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从1 9 0 9 年到1 9 3 3 年每个统计年段,除 了农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之外,其余所有的部门至少在国民收入构成中保持着较为稳定 的比重。( 详见:表3 2 1 ) 另外,在从业人口方面,整个2 0 年代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比例以平均每年0 2 0 4 的速度减少。到1 9 2 9 年,农业人口有3 0 5 8 万人,占总 入口的2 5 2 。 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的农业,已经逐渐被边缘 化,但同时它又不得不继续以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角色存在。虽然这是农业产业优化升 级的过程,但是农业恰恰在这个时期遭遇萧条,使这个过程对于农民来讲异常苦涩。 表3 2 1 :每十年计美国各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固( ) 年份 1 9 0 9 1 9 1 81 9 1 4 1 9 2 31 9 1 9 - 1 9 2 81 9 2 4 1 9 3 3 农业1 7 7 1 5 2 1 0 5 8 7 制造业和建筑业 2 4 82 6 32 5 22 3 2 服务业、商业和运输业 3 3 43 3 33 5 03 7 1 金融业1 5 4 1 5 0 1 6 1 1 6 7 其他8 7 1 0 21 3 21 4 3 总计 1 0 01 0 01 0 01 0 0 o 陆蛙颖:繁荣与萧条:美国1 9 1 9 1 9 3 3 年经济的历史透视未发表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3 年,第3 3 页。 og e o r g es o u l c :p r o s p e r i t yd e c a d e :f r o mw a rt od e p r e s s i o n1 9 1 7 - j 9 2 9 ,p p 2 3 1 2 3 2 9u s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o m m e n c e :h i s t o r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d :c o l o n i a f t i m e s t 0 1 9 7 0 p 4 5 7 。数据来源:u s d e p a 舳即lo f c o m m e n c e :h i s t o r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d :c o l o n i a l t i m e s 加1 9 7 0 , p 2 3 8 部 分数据由笔者自行计算。其中,“其他项包括政府收入,以及一些比重较小的产业,例如:采矿业等。 2 6 第二,2 0 第代的王妲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的产业角色发生馕差。褒通常意义上讲, 农业应当为其他生产或服务部门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其中,劳动力的流动魑 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秘穷式,孬且劳动力逐渐由农业向其他产业流动也融经从农 业人口的减少巾得到了印证。问题出现在原料和商品市场这两点上:一方面新必制造她 的壮大的同时,传统的轻工业逐渐萎缩,工业对于农业原材料的整体需求呈下降趋势; 丽另一方面,农业的避一步发展稍需要大量的忑业制成品。在2 0 年代,农监作为工渡 原料产地的角色逐渐淡化,在过低的农工业产品价格比率面前,农业熨像是工业的产晶 颧销带场,农民所生产豹初级产品根本无力秘繇贵豹工渡产晶进行竞争。 第三,机械化的推广客观上削弱了农业的自我保护鼹力。灏农业以牲畜为奎要动力 对,农琵可敬通过稀稳孳辩来疆养牲畜,戳自绘自是的方式获取动力,在生产避程中较 少的受到市场的影响。而在机械化时代,农民凭法自彳予为机械提供动力,他们必须面向 泰场,获其德靛镤货裔郯墨购买燃辩。鼗终,撬壤纯氇并不是单缝豹鹣哭辊藏那么蓠鼙, 对机械维修、养护,都需要直接面向市场。这样,机械在大大提高了农场生产效率的同 霹,“穗镬农民燹热壹援懿暴露在了残鹣懿枣场环境孛,获瑟增鸯羹了经蘩懿最羧。”母 农业处在尴尬的境地,有时代背景的因素使然,也有农业对新经济环境的适应不足 镬然。濒嘉这黧交缀在一霆,搜农韭焱年代与其镶经渗部瓣,戈冀楚王鼗懿竞争孛 处于绝对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讲,在这一时期,农业已经沦为工业的附属品。而对急 予摆黢霆境既农场主瑟嘉,这一甥无舅予雪上热霾。 2 正业腾飞的。牺牲品” 在露场经济条传下,各穆缀济资源,毽摇资金、劳动力、傣患,技零,均簧朝向能 够更有效地带来经济效益的部门流动。2 0 年代的美国处在旧经济结构砸在打破和重组, 以及毅经济结构需要确囊和巩隧蛇时嬲。虽然敬经形成了诸如制造业等支柱产妲,但嚣 内资源豹流动还没有实现最有效地的配器。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怒短期效益,将大量的资 本投入到汽车锥造业、建筑业、房地产她以及诞券市场磐。这种投资往往缺乏长远的考 虑,使乏在达剿一定程度的时候更倾向于一种投机行为。另外,企业羿的巨头们发现, 扩大公司的规模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因此,2 0 年代美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企业合并嵩 濑:1 9 1 9 年到1 9 2 9 年闯有8 0 0 0 家工矿企韭合并为1 2 6 8 家联会公司,公用事波公司鹃 联合更为明显。并且,公司之问的兼并与联合,并不仅仅表现为“大熊吃小鱼”,大公 霹之丽落会通道控毅或财产赌鬟等方式实现合并。虱1 9 2 9 年,全莓最大静2 0 0 家菲金 融公司的资产均超过9 0 0 0 万美元,总资产额高达8 1 0 亿美元,相当予企部非金融公司 资产慧额静静全部萤痞嚣寓静2 2 。露溺辩,美蓬致痨辩王裔盈奉行赣极菝动豹政 策,对控制和管制大公司的问题态度暖昧,更为资本的集中开扁了方便之门。 这耱经济资源憝集串多拳凄予鑫发往,鼹予经济长戆毽瘫鼹发震有窖无益。茏其怒 对一些逐渐边缘化但又必须发展的基础产业来说,进一步缩小丁本来就已经十分狭小的 发震空瘸。农攮在这令过程孛受嚣了严霪懿锈豢;第一,工监郝门霉以凌足家大公司控 。g e n c s r a i t e y :t h e 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y i n t h e t w e n t i e t h c e n t u r y , c i n c i n n a t i :s o u t h - w e s t e r n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1 9 9 4 , p 4 1 o 吉尔镄特c 帮酶、考媾e 墼斯:美国经济史,第6 8 1 贞。 2 7 制整个部门的生产,并通过公司间的协议达成价格上的一致。这一时期,农业的生产规 模在逐渐扩大,并且农场主们也普遍意识到可以采取联合的方式与工业,以及其他经济 部门相抗衡。尽管各式各样的农业合作组织在2 0 年代有很大的发展,但如同工业一样 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联合是极不现实的。这样,在两个部门间的竞争中,工业更多的表现 出对农业的“侵略性”。 第二,大公司、大企业的出现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使农业在整个2 0 年代都苦于缺乏 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优化产品结构或实现产品转型。农场主们可以获得的农业贷款也相 当有限。尽管1 9 2 3 年美国政府曾颁布( 1 9 2 3 年农业信贷法( a g r i c u l t u r ec r e d i t sa c to f 1 9 2 3 ) 规定:设立1 2 家中介信贷银行( i n t e r m e d i a t ec r e d i tb a n k ) ,由联邦提供资金,凭 借有效票据向农场直接提供贷款,并减免相关的农业税。但其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 同 时,农业贷款通常需要以农业地产作为抵押,再加之各种商品价格指数远远高于农产品 价格指数,使2 0 年代农场负债经营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这一时期的平均水平来看,全 国农场负债总额在1 0 0 亿美元上下,并在1 9 2 3 年达到登峰造极的1 0 7 8 5 亿美元,是整 个2 0 世纪农场负债最为沉重的1 0 年。o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承受着各方面的强大压力, 发展举步维艰,大批农场的相继破产也在所难免。工业的快速发展占据了大部分的经济 资源,挤压了农业的发展空间,处在危机之中的农业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工业化时代的牺 牲品。 实际上,美国农业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生产过剩的困扰。但从各方面 的资料显示来看,2 0 年代美国农业经历的萧条是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农业萧条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次萧条的影响才最终消除,前后持续长达余2 0 年, 这就必须从2 0 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分析。在工业化社会确立并逐渐完善的时代, 农业必须从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上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诸多的问 题,例如:必须适应新的发展方式,不同程度的受到其他产业的挤压,在经济资源的竞 争中处于劣势等等。这一切使本来就处于萧条之中的农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 1 9 世纪,同样的农业萧条最终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而得到缓解。但是在2 0 年代,单纯 的市场调节作用已经不再明显,而且市场已经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农业发展中危险的因素 之一。这就需要另一种强有力的调节方式,使经济运行更加稳定和健康。这种方式就是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然而,2 0 年代的美国政府并没有在这方面有更多的作为至少在农业 政策方面,表现不佳。 。参考:e d w a r d l s c h a p s m e i e r f r e d e r i c k h s c h a p s m e i e r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o f a m e r i c a n a g r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