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作者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厘清地方院校 办学特色的内涵,并在阐述其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 设的现状及问题,从生态位的视角,提出地方院校可以通过定位于地方、围绕地 方区域经济社会打造办学特色的思路。作者还通过分析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 背景,借鉴外国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建设经验,对我国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进 行了研究。 文章主体部分选取江西省地方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 谈法、比较研究法、个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问题展丌探讨。最后,作者从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研 究特色和社会服务特色这三个构成办学特色的中心要素入手,提出了地方院校办 学特色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生态位;区域 a 6 s f r a c f h a v i n gd e 矗n e dt 1 1 em e a n i n ga n dc o m p o n e m s o f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a n dd i s c u s s e di t s n e c e s s i t y ,t h i sp a p e r f i o mn i c h e sp o i n to fv i e w ,a p p l y i n gt h et h e o r i e so fp e d a g o g y , s o c i o l o g y ,b i o l o g y e c o n o m i c s ,p u t sf o n v a r di h a tr e g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c o 】l e g e s c a nd e v e i o pt h e i ro w n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b ys e r v i n gt h er e g i o n t h i sp a p e ra l s os t u d i e s t h e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o fr e g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c o l l e g e si nc h i n aa r e ra n a l y z i n gi t s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c o u n t e r p a r t si no t h e rc o u n i e s t h el n a i np a no ft 1 1 ep a p e rf i o c u s e so nm ef a t i o n a lr e n e c t i o no n1 1 0 wt od e e l o p t h e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o fr e g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e sa n dc o l i e g e sb yc a s es t u d yo nt h ec o l l e g e s o fj i a n gx ip r o v i n c e a n di ta d o p t st 1 1 em e t h o d so f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m e i h o d ,e x p e r t m e e t i n gm e i h o d ,c o m p a r a t i v em e i h o da n dc a s es t u d ym e t h o d f i n a l i ki tp r o p o s e s s e v e r a ls u g g e s t i o n sf r o mt h ee l e m e n t so f t e a c h i n g ,r e s e a t c ha n ds e r 、| i c e k e yw o r d s :r e g i o n a l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c o l i e g e s ;d j s t m c f j v e n e s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n i c h e r e 画o n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舶“i 发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 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 第1 章引言 1 1 问题的提出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批高校在重新组合、 重新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了“争相升格”和“综合化”的趋势( 据统计,1 9 9 2 年 至2 0 0 3 年问,大专升为本科的学校有5 3 所,中专升为大专的学校有1 7 5 所,中专 并入大学的学校更是达到了3 2 3 所。) ,并纷纷奔向同发展道路:中专变大专, 大专升本科,学院改大学,大学办综合,并多以办成国内一流,国外有影响的多科 性、综合性、研究型的巨型大学来制定发展战略目标。这使得高等教育多样化的 客观要求与高校之间“趋同化”趋势的矛盾更加突出,表现为:“办热门专业” 的趋同,导致科类发展蛹轻畸重,人才科类失衡;“争上高层次”的趋同,导致 高教重心的非正常上移,高中初级人才结构失衡:“奔综合化”的趋同,导致高 校“特色化”的消退,整体结构失衡。对于这一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并不是办学层次越高越好,而应在各自所处的类型中把学校办得最好,办成一流。 当前各校办学思路的致命弱点是缺乏个性,模式趋同,定位不够准确。有的高等 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势头非常好,但因为总 是将学校的前途寄托在勺十格”上,觉得如果不办本科教育,就无法体现一流, 结果,学校工作的重点、领导的兴奋点部转到办本科上面,学校变成了本科的“压 缩饼干”,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在2 0 0 4 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特色个性人才强 国战略”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达成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只有办出特色,培养出更 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性人才,才能真萨担负起整个国家实施人j 强国战略所赋 予的历史责任”这一共识。在教育都组织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也将办学特色项目列 在了显要位置。根据规定,接受评估的高校欲想获得“优秀”等次,一定要有特 色项目,且“特色明显”f “有特色”则是“良好”的必备条件。为此,许多高校 已将办学特色写进了本校的发展方略。 而全国1 7 3 l 所全同制普通高等学校中,中央部委院校为1 1 1 所,民办高校 为2 2 6 所,余下1 3 9 4 所高校皆为地方院校( 占高校总数的8 0 5 3 ) ”。这些地 方院校不具备中央部委院校的办学优势和有利条件( 如享有“9 8 5 ”、“2 1l ”工程 。赵敏,萧海燕对我困商校合并刀格热的若十质疑江苏商救,2 0 0 4 。1 :4 4 掣以0 2 】2 l l51 4 3 协的l e 鲥o c m e n 曲5 3 ,a b 5 3 0 3 4 la 8 p 。中扫人民共和周统计局中固统汁年糖2 0 0 5 北京:中同统汁版 i :2 0 0 5 ,96 9 s i 地山院校办学特色娃啦研究从生态位的铷角发 中国家重点投入与建设的优惠待遇,持有更多获驭国家资源与基金的权利,捌有 更多录取优秀商考生的机会,占有各学术组织或教育行政管理中较多的名额数以 及凭借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办学实办获得的高度的社会认可等等) ,若仍将 学校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在“全国一流”、“世界一流”上,工作的重点都转到“升 格”上,而忽视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容易造成发展的同型 化与人才的单一化,从而削弱甚至丢失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市场竞争力拍i 随之下 降,也就失去了发展的保证。对此,江西省副省长趔智勇贴切地形各为:“学科 同质性太明显,重置率过高,自身特色不裂日 ,为世人信服的东西太少。”。 因此,地方院校如何防范盲目跟风、“千校一面”状况,进而走出一条特色 发展之路,对高校管理者、研究者来浇都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2 文献综述 在笔者已经检索到的中文期刊文献范围内,1 9 9 7 年到2 0 0 5 年问,关键词含 有“办学特色”的文章共有6 9 2 篇,含有“地方院校”和“办学特色”的文章共 有1 6 篇;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范围内,有3 篇硕士论文是关于高校办学 特色的研究,而专门研究高校办学特色的专著目前还极少。此外,笔者还搜寻了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相关课题研究,仅发现李新柳主持的“广东省1 9 9 2 年珠江三 角洲教育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之予课题“经济转型与地方高教”,黎大志主持 的2 0 0 3 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改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中有所涉及。 综述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内诸多研究者都认识到办学特色在高校发展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研究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张应强等为代表的从理论上对办 学特色进行的探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办学特色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 的地位和作用、办学特色的基本内容、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办学特色的基本特 征、创建办学特色的基本原则、影响办学特色的因素、高校办学特色研究方法等 问题进行了探讨。二足以王战军等为代表的从实践上对办学特色进行的探讨,涉 及了各种类型的大学:研究型大学、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性综合大学、地方性非 重点高校、地方职业大学、市属地方高校、华侨高校、民族高校等。这些研究对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问题的探讨都是大有裨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遗 憾:一是多限于概念争鸣,如研究者对大学办学特色这一概念的诠释己达1 0 余 种,并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学校特色、教育特色、特色学校等, 大家围绕不同的称谓各述其理,因而研究滞留于浅表而未走向深入。二是多限于 “点”的分析。研究者多是从某一“点”出发,展丌研究和争论,如从学科与谍 。越智勇“民盟江西高等教育创新论坛”讲话稿2 0 0 3 。j i ,2 9 2 地方院授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山发 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等单方面分析办学特色,未能将办学特色看作 一个整体来垒面研究,缺乏对办学特色的“面”的概括与把握。三是多限于办 学历史较长的部委院校的特色研究以地方院校为对象的特色研究较少。 1 3 研究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f 从过去的被动上学转为现在的 主动择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 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升,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方式更加市场化。 大学教育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办学特色将成为高校办学 实力和社会声誉的综合体现,成为高等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其中占高校总 数8 0 的地方院校,是跟在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后面亦步亦趋、盲目跟风,走“千 校一面”的趋同化道路,还是注重区域现实、发挥自我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 新路,这既关乎高等教育战略的抉择,也关系到高校办学观念的转变。 另方面,地方院校生长的土壤各省、市、区在国家制定“科教兴国” 战略后都纷纷提出“科教兴省”、“科教兴市”战略。因此,地方院校如何抓住机 遇,趁势而上,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办学环境,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具有 重要的研究价值。从理论意义上看,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大学办学特色理论。 从实践意义上看,本研究可以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对 策建议。 1 4 研究思路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笔者无 法面面俱到做系统研究,而是针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生态 位的视角,提出地方院校可以通过定位于地方,围绕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打造办学 特色的思路,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 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采用文献资料 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个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西省地方院校为例 进行分析,坚持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问题与对策相结合来展开研究。 地方院校办学特也矬i 5 例 究从生态位的观f j l 发 第2 章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理论分析 2 1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2 1 ,1 相关概念的界说 ( 1 ) 地方院校 我国的普通高校经由历史流传下的“行政管辖”的分类法被分为两类,一是 中央部委直属院校。该类院校虽处于不同地方,却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或其他部委, 是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重大事项以中央为主、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高等院校。 二是地方院校。浚类院校是指省( 市、区) 属高校和省直辖市( 地、州) 属高校, 即由地方财政负担,在干部人事、拨款等重大事项方面主要由地方党委、政府负 责管理的高等院校。这里的“地方”并不是狭义的本地区域,而是以本地为主的 本省地区这一较宽广的区域。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实 行国务院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的体制;省级人民 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爿。和国务院 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因此,本文所称“地方院校”是从行政隶属角度来说的, 指中央部委直属院校以外的,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 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的各 类普通高等学校的总称。 ( 2 ) 办学特色 关于办学特色的概念,人们有多种理解与表述。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发布以来,在高教理论界已有三次全国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 教育体系”研讨会,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诸多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理念,但尚未 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办学特色足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 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有人主张,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 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也有人蜕 所谓办学特色即办学的个性化,是指在办学主体的刻意追求下,学校工作的某一 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还有人提出,办学特色 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对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利于自身生存与 发展的“特色”的自觉追求,等等。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思考“办学特色” 一词的内涵,本文对“办学特色”作出如下定义:办学特色是大学在长期的人爿+ 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 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质的办学特征。 2 1 2 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 ( 1 ) 独特性 特色是一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参照物而存在的。一所大学的参照物就是其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态他的季见角发 他大学,因此,办学特色的独特性是指有别于其他大学,并达到了其他大学不可 替代的效果,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但是,并非独特的东西都能成 为办学特色。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特色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大学的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大学的本质属性,仍然要与大学的基本职能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在此共性基础上的个性,3 为独特性。 ( 2 ) 先进性 办学特色的先进性是指特色项目在独特的基础上具有上乘的质量和较高的 水平,符合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对特色项目在“质”上的要求,即不仅 要求其项目是独特的,而且要求是优质、先进的。如果某个项目仅仅是独特的, 在历史上也成功过,但目前已被淘汰,尽管其项目独特,仍不能称其为特色项目。 如苏州大学曾经开设过的苏州评弹专业,的确有独特性,但随着评弹行业本身逐 渐被时代所淘汰,该专业已不是优质和先进的,遂自动淘汰,没有成为特色。 ( 3 ) 发展陛 办学特色应反映时代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 会,一方面需要社会“供给”,以求得生存;另一方丽要为社会服务,以实现自身 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大发展。因此,办学特色必然具有浓厚时代气息,其发展过程 也必然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完善。同时,办学 特色还要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 境的改变,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 4 ) 评价尺度的社会性 办学特色不是“敕封”或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积累、优化、丰富和发展的 基础上,有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并被社会认可后形成的。大学是需要环境认同的, 即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受社会的欢迎,学校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如何。在美国,大学 公众形象常常被作为评估学校的主要指标之。因此,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 互动中形成,其价值取决于对科学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被社会广泛承 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离开这一衡量指标谈大学办学特色是没有价值的回。 2 i 3 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 办学特色反映的是大学各方面工作特色的集合,因此,它是一个由若干确定 元素组成的集合概念,这些确定元素即构成了办学特色的基本要素。大学办学特 色的构成要素虽然是客观的,但是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办学特色的构 成要素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的将其划分为办学思想特色、办学主体特色、办学 模式特色和办学环境特色;有的主张包括学科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和 啦智运搿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 0 0 3 1 :9 。2 0 0 2 年中外太学校& 论坛诞题组人学办学特色的:i | ;成发催总略周家教育行政学腕学撒,2 0 0 3 、3j7 地儿眦皎办学特色建跌研究从生态位的祝角f j l 发 校园文化特色;还有的认为由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大学精神构成。 本文认为,大学办学特色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在这个系统结 构中,各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但尾在多 个要素中,有些要素是支配性的中心要素,有些要素是被支配要素,中心要素对大 学办学特色的建设,乃至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都超着决定作用。一所大学的个性 和特色在众多方面都可表现,但只有中心要素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办学特色刊是 有价值的。基于大学基本职能理论,笔者认为人爿培养特色、科学研究特色、社 会服务特色是构成大学办学特色的中心要素,其余要素是被支配要素。所以,上 述三个中心要素也是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重点。 2 2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日益加快,高等院校对市场资源的竞争正 同趋激烈,办学特色成为高校在竞争中扩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地方院 校作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主体,办学特色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2 1 特色建设是高校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要求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上推行中央统筹管理模式,高校在专业设置 上与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一一对应,在人爿培养上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统一分配。 当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时,高校完全不必为生源问题而担心,学生也不必 为将来的工作而担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办学重心只是放在完成每年国家下 达的招生计划上,较少去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 然而,当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高等教育供求情况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从过去的统招统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今天的生源人战、“持 证选校”,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从被动上学转为主动择校,用人部门埘高校培 养的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主性、竞争性和开放性 等特点使高等院校开始了资源的竞争。特别是自1 9 9 9 年以来的高等教育大规模 扩招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升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更加市场化,高校 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办学特色成为了高校办学实j 和社 会声誉的综合体现,成为了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 尤其是地方院校更要树立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2 2 2 特色建设是高校获取有限资源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相应办较多。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 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多,使得高校基本建设经 费十分有限( 我国原教委所属3 6 所高校年经费的总和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所一 地方豌梭办学特色建我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l 发 流大学的年经费国,。地方院校则熙加有限,以湖北省为例,2 0 0 0 年全省普通高 校事韭费支蠢4 8 2 亿元,其中,8 掰中受都震魏校3 2 + 8 亿元,省溱豌棱 5 。4 亿元;2 2 所省属本科院校( 不含江汉大学) 的全部收入、全部阉定资产、教授 蕊数等攥辕麴霆索,大约凝褪当予令擎中稿致大学鸯。翔采对翔蘧毒疆翡经费 递采取平均主义的投资方式,是不可能使学校内的所有学科都达到国际、国内一 溅农平静,毽建,只有走内涵发震瓣遂臻,遮撵部分学秘专效,实憨犊毅致爨,重患 投入,形成办学特色,才能达到以特色带动般,嫒终实现绉体提高的目的。 对一藤裹校甄富,教舅资源蕊霪求与教弯姿辣总珙缭楚一对承蠖数矛蘑。特 别是在获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永远是高等教育资源配冒 疑嘉效簸嬉,世赛一滚大学邈不怒每个学辩、每个专韭、每个方嚣都是一流故, 也是有所偏重、商所取禽的。而当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时,高校尤其是 溅方院校楚应该从自身发壤豹历史积淀、现实条纷以及学校掰处的区域社会出发, 明确学校自身的优势所在,实行资源最优化配置,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实观重点 突破。 2 2 3 特毯建设是高校壹势屡次燃和多毒擎性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授展中函家,经济发展搬不平衡。既有一些高技术产业,又有一 批技术密嶷型企她,还蠢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我们所需袋的人爿”是多层 次的,既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臻应甬型人才,还需要壹接从事生产的技术、按 熊型人才。这必然要求商等教育也要是多层次豹,我们溅需要建蹲士届流动站、 研究生院,也需要扩大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横,还需要大力靛震高等职监教育;既需 受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需要培养废用型赢级人才的多科 僚或孳秘往专监爨大学箴学院,述需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入才的 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院校。 我国1 7 3 l 浙普通离校形成了跌下静多祥亿格蜀:中央鄢委纛耩院校、逮方 部门所属院校和民办高校,在中央部委直属院校晕又细分为教育部真属院校以及 裔鲜明 亍娩特色的其 蠡部蚕壹属虢校;遥方部门院校也依次分为教育部门所属院 校和非教宵部门所属院校,因而离校的经赞投入、行业需求、培养目标、科类属 靛、办学麓格、攀秘蓥磁 和繇资力量等备不相同,糯之掰缒区域缀济程会、教赛 资源条件的差异,各校的办学实力、教学科研水平相差较大,高校自身的层次性 衽特殊赣十分舞嚣。不可蔷谈,繇骞藏校郝在努力獾离办擎承乎,臻强办学实力, 懊由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国家适用的政策和投资力度也存在较大差 器,各商校不霹藐也不宣袋墩统戆发震攘式。翔粱离较笼程镀魏阉存在静匿丈 毗刘蛱石油麓技应走怠4 建高水平特色大学志端石油大学学报( l :套科学版) ,2 0 0 2 ,4 :9 8 曹l l 梵论避穷焘技翦孳夸穗纯发壤夸嚣毒教磁究,2 3 3 :3 8 7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从生:卷位的 = | l l 角山发 差距,套用一个培养模式,就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就难以培养出与社会 需要相适应的人刊,也就不可避免地陷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 浪费。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多样化也是其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美国,正 如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多次申明的那样,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商水准的基本 原因d 。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应该充分考虑人才多样化需要和高校层次水 平差异,立足校情,在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层砸上发展优势,形成特色。 2 2 4 特色建设是高校满足区域经济差别发展的外在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博,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和经济特点千差万 别,这种差别集中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改革+ 丌放以后,我国实施的区 域经济发展政策使区域经济的差别发展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 强:1 9 8 0 一1 9 9 2 年对广东和福建实行特殊和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使珠三角成为优 势区域;1 9 9 0 年的浦东开发,使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中心地带;始于 1 9 9 9 年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经济发展得到一定发展;在2 0 0 3 年,东北 三省和华南经济豳又成为优先突破的区域,经济收效较为显著。 而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差别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时,无论是经济结构的变化 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需要高等教育与之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相适应 的高等教育系统。从全国情况来看,既有东部与西部的差别,也有南方与北方的不 同,地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院校与地处广大内陆地区的院校在人爿层次 和专业结构方面也不具可比性。即使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广东,地处珠江 三角洲腹地与地处粤东、粤西、粤北的学校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寻。原来那种 千篇一律、大一统的大学办学模式现已无法适应,各地必须形成与区域相适应的 有差别、有特色的商等教育。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 子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人口等其他子系统的 制约,又要与之协调共同为社会这个有机整体服务。因此,地方院校必然要适 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特色,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富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 ”和飞新建奉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高教探索,2 0 0 3 ,4 :2 4 。景体华2 0 0 5 - 2 0 0 6 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中凶区域发展菔皮书) 北京:扎会科学文献m 睫扎,2 0 0 6 ,3 3 2 。和飞新建奉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商教探索,2 0 0 3 ,4 :2 4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j :海教育出版枉2 0 0 i 。93 7 8 8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她敬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i f l 发 第3 章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国际比较 知识经济的发展,方面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区域 的崛起和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区域经济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致认同,而f 由社会 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 在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 并取得突出成就的范例,这些范例大多集中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研究国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建设经验,对探索我国地方院校办学 特色建设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3 1 国外地方高校特色建设概览 3 1 1 美国地方高校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这 已为人们普遍认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的报告指 出:“从历史上看,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固 目前美国的地方高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社区学院。在过去的 几十年间,美国高等教育事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就是全国社区学院数量的快速增 长与规模的急剧增大。现在,社区学院几乎遍及全美各社区,绝大多数年满1 6 岁的社区居民都能走读上社区学院。全美现有社区学院8 0 0 余所,约占美国3 6 0 1 所高等学校的近1 4 ,在校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4 0 ,宗旨是为社区服务圆。第二 类是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美国现有近5 0 0 所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分布于全国 各地。绝大部分卅f 立学院、州立大学已发展为承担教学、研究与服务三项任务的 地区性综合高等学校。从学生的区域特征看,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基本上是地区 性学校,主要招收本州的学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美国地方高校通过以下途径 形成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特色: ( 1 ) 坚持以区域发展为己任 第一,办学思想和目的非常明确,学校的一切都要为本地区的发展服务,根据 区域的特点办学。学校的办学必须考虑本地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符合本地 区的利益。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曾经指出:“我们所依照的摹本既不是柏林大 学,也不是纽黑文,它应该是这个州的一所特定大学,它必须适宜于这罩的人民, 适宜于这里公立和私立的各种学校,适宜于这里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于这里 新的社会和这里还未得到开发的资源的需要。”。 第二,专业设置和科研内容根据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定。赠地学院建立 初期即根据各州经济建设的实际开办形式多样的学院,设置对口专业,积极丌展 d c c n t e f 斯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锄d i n n o 、,舭l o n ,t h c u o i v e r s ic y8 n d t h e c o m m u n 她o e c d ,1 9 8 2 3 6 。中华人民共和周教育部阍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_ e 京:首都师范大学1 版丰1 ,2 0 0 l 。i l1 2 4 o :生洮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j :海:同济大学f i i 版社,1 9 9 2 3 1 3 9 地方院校办学特也建酤酬兜从生态位的视角发 农工教育。尔后,由原赠地学院发展起来的州立大学也往往能根据区域需要及对 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弗吉尼亚州的 乔治大学校长一上任就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本校怎样爿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在区 域展开讨论,结果确认了高新技术、公麸政策和表演艺术三个特色领域优先发展, 原因是该校附近有8 0 0 多家高科技公司位置又靠近首都华盛顿,而表演艺术被 认为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调整受到了地方的欢迎,州政府在当 时冻结各公立机构编制的情况下,额外为该校增加5 0 个编制,并为其拨款1 2 5 0 万美元用于建造大楼”。 第三,为本地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工作在学校占有重要位置。学校的实验室、 图书馆、体育馆和音乐厅等各类设施向地区开放和提供服务,与区域社会各方面 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如伊利诺依大学校本部设有“继续教育和公众服务办公室”, 负责协调全州范围的继续教育和公众服务规划。学校还组织许多志愿者自发为社 区公众服务,其中“伊利尼志愿者项目”的服务涉及指导黑人孩子和帮助精神 病院的病人等多个方面,获得了里根总统颁发的“志愿者行动奖”。 ( 2 ) 邀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 美国地方大学系统都有一个出地方行政长官任命的出社会各界有影响人士 组成的董事会,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院校规划、入学标准、经费 预算、学校管理的政策法规、校长任命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出于董事会 成员来自社会不同的利益团体,它能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将其所代表的 利益贯彻到各项决议之中。此外,高校还主动参加地方各类型的经济开发项目, 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伙伴,与地方政府、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实现与区 域互动发展。如明尼苏达大学的微电子和信息系统中心就是浚校与当地政府和若 干企业联合建立。 3 1 2 加拿大地方高校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加拿大各级政府一方面削减大学经费,另方面又通 过各种专项教育和科研拨款引导大学直接为实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优先发展目 标服务。各地方高校也在联邦政府大幅削减教育经费的压力下,秘极发挥自己的 优势,主动与企业和科研部门合作,努力探索各种“产学研”三结合的方式和途 径,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科研能力。加快了技术创新和转让的步伐,促进了产、 学、研合作特色的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 1 ) 开展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制度是动员社会力量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办学 。张振助高等教育蚵区域互动发艘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5 7 0 。椽同文区域- 人学的使命北京:教育科学1 版社,2 0 0 4 ,53 6 + 3 8 l o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 5 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 模式,是加拿大促进“产学研”三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加拿大有4 0 所大 学和学院的丁万名学生参与合作教育计划,其中大部分是地方高校的学生。参加 合作教育的单位包括商场、银行、医院、学校、农场、政府部门、实验室、研究 所、各类大中小公司及厂矿等。这种模式就是让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要 求大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正常的理论学习外,还必须用相当时间到有关企业进行 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业培训”和“劳动锻炼”。学校安排本科生在二年级或研 究生在校学习一年后到企业进行半年或一年的有薪实习。在实习中,学生按企业 要求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教师有时来看望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 实习结束后,学生返回学校继续学业真到毕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提高了实际 工作的能力,实践的经验又丰富了课堂讨论内容,促进了教学改革。学校通过安 排指导学生实习,增加了与企业的联系,开辟了向企业转让技术或同企业联合丌 发新产品的渠道。 ( 2 ) 进行校企合作 近年来,加拿大地方高校许多从前闭门从事科研的教授、学者现在纷纷走出 校园,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学校通过企业实现了技术转让, 获得了一些额外的经费,同时,在与企业合作中积累的经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教学和科研更加有的放矢。也有些大学和企业结成伙伴关系不仅是为了转让技 术还为了联合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例如安大略省南部酿酒业较为发达, 但是没有能力培养出适合本地葡萄种植和酿酒的人,j ,许多学生不得不到国外学 习酿酒技术,然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酿酒工艺也不尽相同,在国外所学技术不 完全适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布罗克大学在联邦和省政府的支持下与当地酿酒企 业结成伙伴关系,创建了富有特色的“寒带酿酒与葡萄栽培技术学院”,获得5 0 0 多万加元的政府和企业投入。通过合作,布罗克大学的最大收益在于企业为其提 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而企业的最大收益则在于能够得到急需的、受到良好训练 的、熟悉加拿大酿酒工业的毕业生o 。 ( 3 ) 加入科研中心网 “优秀科研中心网”( t w o r k so fc e n t e r so fe x c e l l e n c e ) 是由大学、 企业和政府科研机构围绕某个科研课题共同组成的开放型、网点式科研联合体, 主要承担当地政府和企业界优先支持的、对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 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的科研项目。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益,便于与工商 部门往来,每个中心网设立董事会,按公司的方式进行管理。董事会由参与此项 目的高级经理、大学校长、财务专家、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技术转让专家 和政府官员组成。高校具有人才优势,企业熟悉市场需求并有较先进的实验设备。 哗方葛。绍森万产学合作概论成都:四川大学h j 版社,1 9 9 52 i o 手仲远加拿大教育动态与矾究北京:教育科学版扎1 9 9 99 5 地方院校办学特乜业、世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 发 通过中心网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可以开展传统方式所无法进行的大规模科 学研究,而企业则可利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爿优势,帮助解决科研中的难题d 。 3 1 3 德国高等专业学院 高等专业学院是德国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接近l 3 的中等学校毕业 生选择高等专业学院,在读学生约4 0 万,以面向社会和职业、技术应用性强和 学制较短而著称,从其本质而言,它是专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是培育应用型人 爿的高校国。而德国9 9 以上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生存,中小型企业必须持续接近并力争达到现代科技的最新水准。然而,这类 企业规模和人员有限,自身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也无法向大型研究机构提供巨额 研究经费。因此,高等专业学校与中小型企业结成了天然的伙伴关系,通过以下 方式形成了鲜明的产学合作特色: ( 1 ) 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高等专业学院着重面向区域经济需求,凭借其显著的实践特色,充分接触并 了解中小型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自身办学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有些教学人员 还直接参加企业重大技术的突破和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 务,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学校日常工作看,学校工科系 的许多教授都是从企业中聘请来的,有些教学人员甚至以基金教授职位的形式, 出企业付给薪金,并且学校很大一部分科研项目都是受企业委托并提供经费,企 业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直接提出建议。例如,在埃斯林根高等专业技术学院成 立了一个由企业高层领导人组成的工业咨询委员会,专门为改变和优化教学大纲 提供建议。 ( 2 ) 互惠互助,服务便利快捷。 高等专业学院在地域上与企业比邻,在推进企业技术革新和协助学校培养应 用型人才过程中,增加了合作机会。高等专业学院研究和丌发的项目注意贴近实 际,周期较短、投资不多、见效较快,成果通常可以向中小型企业转让,许多中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也往往可以通过学院毕业生的硕士论文迅速得到解 决。而企业也承担了相应的任务和责任,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毕业设计课题、 工作岗位等种种便利条件。空间的接近和时间的节省,使得这种合作乐于为双方 所接受。 3 2 国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经验借鉴 ( 1 ) 面向区域,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人才。 。徐旧文区域大学的位俞北京:教育科学“1 版札,2 0 0 4 ,5 4 4 。贾,占兰国外高技改革搽析卜海:f :海人学“| 版社。2 0 0 i1 3 6 1 2 撼寿院校办学特煎建澄帝 宄献生态挺纳魏角出发 人才是疆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国外地方商校十分注意与区域经济紧密结 合,在与区壤甄动的过程中,隘各种方式培养区域发展所需的各释入彳。,便自身 充满生命力,并通过弹性学习制度、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针对性培养等方式, 满贬社会鞫公民接受高等漱育静霈簧。学校豹天另4 培养西栎国绕本筛( 省) 或本 社联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来统筹舰划,并能根据区域需甏及时调蹙。在促进区 域经济享圭会发震静麓对,还注纛龆疆蠡隽笥嚣蠛蘸会之阉惫怒、僖意帮魏浚静疑 向流动,使高校处予不断调整与发艘中。如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鞭求,奖国州 立大学怼设立薪专效翡审豢 毙准毽铬霞令方嚣;该专篷蹩孬逶痊本嚣蠛需求,该 专业在本州其他学校是否已经开设,该专业的生源情况,就业市场对该专业毕业 垒救藩求馕凌。 ( 2 ) 校企艇动,熟嗣开展教育与科 i 阡合作。 校金双方竣舍嚣溪究孛心等援擒必载钵,疆辩磁壤瑟巍中赍,形成产、学、 研联合体,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飘惠互利。一方两,地方高校在岛当地企业联 台办学熬过翟孛,较好建安魏了科秘与应禳、理论与实黢、数骞与经济豹爨瘘结 合,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内容符合社会的动态发展潴要,丽不仅仅局限于“象牙 塔”内。另方嚣,其畜甥强辩磅实力夔地方裹接残必了癀在区壤经济发袋不可 或缺的动力源,企业则由于褥到了地方院校科学技术的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竞争 力,实理7 “双赢”。翅德翻著名驻埃巅转擐通谖技术“s 豫 勰e i s 转让中心” 就怒由埃斯林根高镩专业技术学院的h e r t e r 教授领导的,遮所高校的教学和科 研驮伍是该中心强有力麴嚣疆,扶疆保证了该中心成功遮在遽讽技零农技术信息 学及相关鞭域进行殿用型研究与开发、咨询、研讨和鉴定,井承担较大规模的跨 专般矮羁。 ( 3 ) 发挥 尤势,掇供各种谘询和服务。 为树立鼹好公众形象,离校掇撼所在区域经济、文化发鼹鲍需要,充分发挥 学科、人才和教育设施的优势,为企业、政府和社区居民提供政策、管理、战略 决娥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侉询服务:参加本州( 省) 或本戡区的经济开发项习; 学校的剧场、体育荫、图书馆等设施剐社会全面开放,实行有偿服务 学校承担 本州或本社隧的社袅调查任务,充当地方政府的参漾和助手。如美鄹饿亥俄州妁 克利夫兰翊立大学从7 0 年代起努力研究城市河题,成立了“城市攀务学院”, 与市长办公室和社聪建立了强有力的相互支持关系,为地方培训当选官员朔城市 行政入员,建立了祷关区域经济、势确力市场的数攒库,挺懑了高效益的经济发 展方寨。学校因两获得了所在区域的尊重,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从两有利于学 校教学、拜研和社会骧务特色的剖臻。 。徐弼交区域大学鳓倥蠹她末激育科学出舨社,就羚4 ,5 ,鹌 。赵鬻英,美藩地方经院校静办学愚戆封我们豹意承申餮离簿裁育f 9 9 8 ,9 1 3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她杖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i 发 第4 章生态位视角中的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关于物种关系的普遍原理。自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 来,这一理论跨出了生态学领域,受到各个学科的关注和运用。在本研究中,笔 者即通过引入高教学科中的生态位概念,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展开探讨。 4 1 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 n i c h e ) 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生 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范畴。1 9 1 7 年美 国学者j 格瑞尔( j g r i n e l l ) 首次提出生念位概念,认为生态位是生物在栖息 地所占据的空间单元;英国生态学家c 艾顿( c e l t o n ) 则把生态位看作是物种 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与功能作用;英国生态学家g e 赫青逊( g e h u t c h i n s o n ) 进一步提出n 维生态位( nd i m e n s i o n a 】n i h e ) ,认为在生态系统中,物种的适合 度受到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因此,生态位将形成n 维适合度明确的超 体积( h y p e rv o l u m e ) 。无论考虑哪种定义,生态位总是和c a u s e 原理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即“处于同一生态位的两个物种不能共存。”。作进一步的解释,就是在 大自然中,亲缘关系接近、具有同样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会在同地 方出现,大自然会用空间把它们各自隔开,如虎在山上行,鱼在水中游,鸟在天 上飞;如果它们在同一地方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的食物生存,如虎吃肉,羊 吃革,蛙吃虫;如果它们需要的是同一种食物,那么,它们的寻食时间必定要相 互错开,如狮子是白天出来寻食,老虎是傍晚出来寻食,狼是深夜出来寻食 在生物世界里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物种亲缘关系接近或生 活方式相似而使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就会出现残酷的竞争,如大鱼吃小鱼、小鱼 吃虾米。 生态位现象是生态群落内部和外部的基础。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单位( 包括 个体、种群或物种) 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的总和,是其在时问和空间 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