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关于未来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哲学思考.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关于未来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哲学思考.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关于未来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哲学思考.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关于未来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哲学思考.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关于未来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哲学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由“滞胀”经验问题引发的经济学各流派的大争辩,暴露出了正 统经济学理论品格的缺陷,使得如何把握不确定的经济现实成为经济 学研究的新课题。经济学前沿研究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讨,而这种 探讨涉及到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学问题。中外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已开 始对这种全新的“未来经济学”进行r 展望。这是一个意义重大去| :j 又 需要我们从哲学高度进行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本文首先从理论性质转化的视角对经济学的成长进行了简单而 独特的回顾,认为当代经济学还将面临着理论性质的新转向。继而通 过对微观经济学前沿研究的初步考察,发现其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是与运用“最大化”的认知模式和“均衡分析”的研究方法有关。于 是,以“菲利普斯曲线”的成长生涯为典型案例,讨论了“未来经济 学”应具有的理论性质和品格,并探讨了博弈均衡分析方法成为“未 来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末来经 济学”方法论的特征和含义。 关键词:未来经济学理论性质 直面现象的经济学方法论 作者:沈志荣 指导教师:狄仁昆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o n t e m p l a t i o no f 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c o n c e r n i n gf u t u r ee c o n o m i c s a b s t r a c t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o n t e m p l a t i o n o ft h e o r i e sa n d 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c o n c e r n i n g f u t u r ee c o n o m i c s a b s t r a c t f i e r c e a r g u m e n t sa m o n g s c h o o l so fe c o n o m i c s r e s u l t i n g f r o m “s t a g f l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e t h ef l a w so fo r t h o d o xt h e o r e t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o f e c o n o m i c s ,w h i c hr e n d e ran e wd i r e c t i o nf o r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h o wt oo r i e n tt h e u n c e r t a i ne c o n o m i c r e a l i t i e s f r o n t l i n ee c o n o m i cr e s e a r c h e sh a v eb e e n c o n d u c t e do nt h e s er e s p e c t s ,w h i c hi sa l s oc o n c e r n e dw i t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ab r a n d n e w e c o n o m i c s a c t u a l l ye c o n o m i s t sh o m ea n da b r o a d h a v eb e e n l o o k i n ga h e a di n t ot h e “f u t u r ee c o n o m i c s 。as u b j e c tm a t t e rb o t hs i g n i f i c a n t a n d r e q u i r i n gi n d e p t he x p l o r a t i o nf r o m a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h i g h b r i e f l ya n df r e s h l yl o o k i n gb a c ko v e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i c sf r o m t h ea n g l eo ft h e o r e t i c a lt r a n s i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a s s e r t st h a tt h ec u r r e n te c o n o m i c s a r ef a c e dw i t han e wt r a n s i t i o ns of a ra st h e i rt h e o r e t i c a ln a t u r e sa r ec o n c e m e d t h e n ,a f t e r a s i m p l e o b s e r v a t i o no ft h ef o r e f r o n to fm i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d i f f i c u r i e sa n d p r o b l e m s a r ed e t e c t e d w h i c hm a n i f e s tt h e m s e l v e si n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c o n c e r n i n g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b a l a n c e da n a l y s i s ”b a s e d o nt h et y p i c a lg r o w t h o f “p h i l i p sc u r v e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n a t u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f u t u r ee c o n o m i c s p o s s e s s ,a d v a n c e s w h a tf u t u r e e c o n o m i c s 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a r es u p p o s e dt oh a v ea st h e i rc o n t e n ta n df e a t u r e s f i n a l l y , t h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i n t ot h er e s e a r c ha p p r o a c ho fg a m e t y p eb a l a n c e d a n a l y s i s ,t h eg r e a tp o t e n t i a l so f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o ff u t u r ee c o n o m i c sa r em u c h e x p o s e d k e y w o r d s :f u t u r ee c o n o m i c st h e o r e t i c a ln a t u r e e c o n o m i c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b y d i r e c t l ya p p r o a c h i n gp h e n o m e n a i i w r i t t e nb ys h e n z h i - r o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d ir e n k u n 关十七求终济掌崖论驶j e 方法论的玺学_ l 圭 z 月| j舌 经济学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仅仅回 答“正确的经济行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了,而是要求经济学能把握 现实中的不确定的经济现象,解决在多元的相互冲突的具体价值观面 前的经济对策问题。这一经济学的发展新动向己在当前的经济学前沿 研究中充分体现出来了。虽然传统的主流经济学也试图在其理论框架 内作某些调整,以期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但由于其由经验问题所形 成的理论品格的缺陷,由于其以均衡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假设一分析” 方法所形成的经济学方法论的局限性,未能如愿。反而引发了经济学 各学派、各流派的有关“对仗”、“较量”的争吵不休。 、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已经开始进行关于把握现实中不确定的经济 现象的探讨,如“s e u ”理论、“后s e u ”理论等。中外的一些经济 学家也已经在认真地谈论和思考有关经济学将面临的“世纪的抉择” 和建立“未来经济学”的问题,并对“未来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进 行了展望。这是一个意义重大但又全新的理论课题。其重大的现实意 义在于:这种以把握不确定的经济现实为己任的“未来经济学”理论 的建立,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亦将有望避免因理论的误指导而引发的 诸如“滞胀”经济的再出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 而言,亦将有望获得真正切实有效的指导,尽管最终我们还需依赖马 克思主义来判别这些具体指导。然而,这个全新的需要突破传统经济 学的“未来经济学”涉及到新的知识观问题,建立这种新经济学涉及 到新的方法论问题,而这正是经济学家们所困惑的根本性问题。这急 需哲学工作者对此展开研究,以期为“未来经济学”的建立扫清障碍。 本文正是依据这种需要选择了对这一课题的考察,以期能为“未来经 济学”的建立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也为当代关于知识论、认识论和方 。参l 划j 拉奉主编经济理论的进展“译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l 关十术求纤济学理论驶e 方泣论的哲学思考 前i 法论的哲学研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的第一部分对经济学的成长进行了简单而独特的回顾。其独 特性在于,本文从理论性质的转化这一视角出发,来考察经济学的发 展历程。认为经济学之所以不断地成长,并曾辉煌,可以认为是由其 理论性质的转变使然。但正因为这种不同于经验自然科学的新知识品 格,使得经济学不断地出现经验问题,不断地面临困惑,迫使经济学 在理论性质上还必须实现新的转向。 由于“未来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特征已经在经济学前沿研究中 有所反映,并且首先集中体现在微观经济学前沿研究中。本文第二部 分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前沿研究的初步考察,发现当代正统经济学在运 用“最大化”理性选择认知模式和“均衡分析”研究方法去把握不确 定的经济现实时,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和认识论问题,遇到了通过 这种分析和认识所形成的认知成果“是不是一种新知识”和“是一种 什么性质和品格的知识”的问题。 第三部分由两个小部分组成。在探讨“未来经济学”理论性质的 部分,对经济学前沿研究中关于研究“不确定经济现实”的认知成果 “是不是一种新知识”、“是一种什么性质和品格的知识”进行了探讨, 并以“菲利普斯曲线”的成长生涯为典型案例,提出了关于“未来经 济学”的理论性质和品格,亦即“来来经济学”应是直接以不确定的 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具有“现实偶然知识”的品性,其理 论是“直面现象的经济学理论”。同时,也对有关在这一问题上的不 同理解进行了商榷。在此基础上,在第二小部分,提出了“直面现象 的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和特征,并就此与一些不同的见解进行了商 榷。同时,探讨了博弈均衡分析方法成为“未来经济学”基本研究方 法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未来经济学”的方法论,即“直面现象 的经济学方法论”的特征和含义是:一方面,它实质是各种认知方法 的总和:另一方面,它又是体现了过程理性、交往理性到联合理性的 贯穿着实践精神的新“现象学方法论”。 关十术求绛济学理论驶e 方法论的哲学思毒 一、经济学的成长 人类文明诞生后,历经数千年才在1 6 世纪建立起经验自然科学 知识。爱因斯坦在1 9 5 3 年的一封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 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 在欧几里 德几何学中) ,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文艺 复兴时期) 。这说明作为认识活动的结果的知识的性质是直接与认识 活动的方法相关的。 第一个参照经验自然科学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考察,并 建立起贯穿于整个经济领域的系统性知识的是亚当斯密。虽然斯密 的国富论完成了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的任 务,并且使得后继的经济学研究总是可以看作是从斯密理论基地出发 的研究,但由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在知识性质上却与经验自然科学 迥异。即使是企图恢复古典经济学价值分析方法的j 罗宾逊也不得 不承认:以自然秩序和自然和谐为原理,又提不出对该原理的可检验 证据的古典经济学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古典经济学的推理也只是 一种形而上学推理,它不具有科学的内容( 现代经济学导论“概 论”) 。 自1 7 7 6 年国富论的问世始,经济学家们花了一百多年才逐 步弄清楚这个企图依照科学方法、结果却产生了形而上学的非科学知 识的认识之谜。这就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不相容性冲突。正 如马克思所看到的,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经济活动在现实上的不可分 割性,使得以纯粹现象为前提的实验无从进行,经济学家唯有把对经 济现象的分析、实验搬到自己的大脑中。然而,当经济学家们仅仅依 据( “经济人”) 假设进行的分析和推理结果去说明现实经济活动时, 9 “超越”和臆想就在所难免。因为“假设”并不是关于现实的认识论 “假说”,它仅仅是方法论的,由假设出发的分析结论仅仅是“可能 关十未来绎济学j 坐论艇j 方洼论的哲学思考一弊济学的成长 有”,或说它仅仅是“如果那么”的假言命题。“边际革命”的发 动者实质上就是在自觉和不自觉地意识到上述社会科学认识活动特 征的基础上,以解决我们究竟能够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理论经济学为 目标的革命。经历了从1 9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的所谓“边际的普遍进 军”后创建的新古典经济学,正如冯米塞斯所言,它是关于“正确 的经济活动是什么”的知识,“社会学的因果关系命题表述的是 它们的假设条件已给予的范围内总是必然地出现的东西”。 应当看到,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是自人类的经验自然科学理论问世 以来的又一种新理论,是人类知识观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既具有普 遍性又是逻辑自洽的,也具有一定的经验意义,但是它既不同于形而 上学又不同于纯粹数学、逻辑学和经验自然科学,它为整个社会科学 研究如何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树立了样板。然而,当上世纪2 0 3 0 年 代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大危机爆发后,理论在经验价值上的缺陷被充 分暴露了出来,从而引发了关于“经济学是如何的? ”这一大辩论 。 虽然这个大辩论并没有能够取得一致意见,但是通过辩论毕竟深化了 对新古典经济学知识性质的认识,毕竟为经济学中的凯恩斯革命准备 了理论条件。凯恩斯在自己的通论( 1 9 3 6 年) 中提出了“有效需 求不足”的核心命题,并创建了宏观经济学,提出可以运用政府政策 这只“看得见的手”扶佐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以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凯恩斯对自己的理论充满信心,他甚至提出了带有乌托邦色彩 的“凯恩斯设想”:当投资按照充分就业水平保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 后,资本设备的一切需要就会得到满足,依据资产取得收益的现象就 会消除,贫穷就会消失,文明生活就可能开始 。虽然“凯恩斯设想” 并未实现,但不容否认的是,凯恩斯主义曾伴随西方经济断断续续地 走过了近4 0 年的辉煌。仅此,也足以表明:理论的经验价值被极大 地提高了。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第8 9 9 0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4 狄仁昆走向大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学的哲学“导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1 转0 白j 罗宾逊主编凯恩斯以后第12 1 3 页+ 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版。 4 关十木求绎济学理论及j 0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凯恩斯理论之所以有效,说到底首先是因为新理论在知识性质上 发生了变化,而不仅仅是开辟了宏观经济的研究领域。而凯恩斯之所 以要改变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知识性质,是因为他发现尽管经典理论 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上并没有什么“逻辑错误”,但“该理论所依据 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未能满足”,故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 他剖析了经济活动者的社会心理,增补了种种辅助假设“消费倾 向”、“资本边际生产率”、“流动偏好”。它们实际上是关于社会经济 活动的认识论假说,这就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可能经验”与现实经验 之间建立起了桥梁。由于个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巨大和涉及关系的复杂 性,凯恩斯又发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藤对无穷 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凯恩斯又天才地开辟了以总量分析为基础的 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使得“看得见的手”能够为看得见的眼睛和能思 索的大脑支配。 由于凯恩斯不仅没有改造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而且明确地说,新 古典的均衡价格分析是讨论私人经济中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的, 若已知产量水平,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价格分析仍是“无可非议” 的。这就使得以萨缪尔森为领头羊的部分学者最终把凯恩斯的理论 “合法地”综合到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上,使得以均衡分析为核心内容 的一“假设一分析”方法依然成为经济分析的核心方法。i s l m ( 希克斯汉森) 模型是向新古典经济学还原的经典之作,该模型与 劳动市场模型的结合,以及“真实余额效应”理论的提出,则是该综 合的精彩完成。而菲利普斯曲线的问世( 1 9 5 8 年) ,则为这座似乎精 美的现代经济学大厦铺垫了牢固的基石。尽管该曲线表明:政府“看 得见的手”只能在消除失业或消除通货膨胀这张菜单中选择一道更可 口的菜馔。 然而,正当经济学家们欢呼精美的经济学大厦已经建成诸如 r 索洛在6 0 年代中期就认为,宏观经济学已经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回 答了锄,政治家们则在呼喊建立“伟大社会”口号时,从7 0 年代开始 。转;i 自齿尔斯- k 威尔和肯尼思p 詹蝌森经济学的贫困第5 4 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9 9 3 年版。 关卜,| 亡柬弊济学理论发儿方往论的哲学思考 一、蛘济学的成k 的“两高一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生产率的经济“滞胀” 现象出人意料地发生了。“滞胀”是种从未有过的危机现象,它似 乎表明经济已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一时间关于“危机”的书刊销售 量竞可与色情和暴力方面的书刊销售量一争雌雄,而“经济敦刻尔克” 备忘录( 大卫斯托克曼和杰克凯姆) ,进入“秋季经济”的预言 ( 萨缪尔森) ,无不意味着经济将进入大衰败。与此相应,一方面是 美国财政部第一次聘任一位职业经济学家担任要职( 1 9 7 2 年) ;另一 方面是,有六位著名经济学家在有影响的杂志上撰文批评经济学。他 们是“均衡经济学的不着边际”( 卡尔多) ,“当代经济理论的1 3 个危 机点”( 摩根旄坦) ;“经济学处于欠发达状态”( 布朗) ;“经济科学有 可能进步吗”( 沃斯威克) :“经济理论面临第二次危机”( j 罗宾逊) , “发展经济学的弱不禁风”( 缪尔达尔) 。这样,以“两个剑桥( 美 国麻省剑桥与英国新剑桥) 的对仗”和“两个研究纲领( 主流经济学 研究纲领与被称为新保守自由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研究纲领) 的较 量”为主导线索的经济学和经济哲学大辩论爆发了! “两个剑桥的对仗”属于凯恩斯学派的内部论辩。以j 罗宾逊 为代表的新剑桥派指责以萨缪尔森为领头羊的新古典综合派为“冒牌 凯恩斯主义者! ”并且认为,经济滞胀是他们的错误经济政策一手造 成的。在经济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问题上,他们强调凯恩斯革命标 志着整个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彻底革命。j - 罗宾逊说,“一旦我们承认 经济是存在于时间中的,历史是一去不返的过去走向未卜的将来,那 么,以钟摆在空间来回摆动的机械比喻为基础的均衡观就站不住脚 了。而凯恩斯的货币是联系当今和未来的,凯恩斯完成了从均衡观向 历史观,从理性选择原理向以推测或惯例为基础的决策的转换。” “两个研究纲领的较量”是复兴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主义面 临种种困难时对其展开的反攻倒算。哈里g 约翰逊就认为,“当 代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革命的对抗,就经济学的发展来说,大概可以 。亨利戚廉斯歧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下,第5 6 7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琼罗寅逊主编凯恩斯以后第8 页、第6 页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版。 6 关十一亡柬经济学理论及j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一、绎济学的成k 说是第一个意义重大的对抗革命的革命”m 。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 领头羊的现代货币主义者,通过对美国货币史和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 究,相信自由市场经济是趋于目标稳定和自我均衡的,确认菲利普斯 曲线所显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反向关系是经济参与者的“错 觉”而造成的暂时现象,并提出唯有货币量m 的变化才能说明和预 测商业周期波动,才能暂时地影响商业周期的波动,从而从经济观到 经济学观对凯恩斯主义展开了根本性的抨击。形成了从“研究纲领” 高度进行的大较量。 众所周知,有众多顶级经济学家和经济哲学家积极参与的轰轰烈 烈的“对仗”和“较量”并没有分出胜负结果。关于凯恩斯主义的真 谛是什么,关于“滞胀”的原因是什么,各有各的不同说法;关于“看 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似乎分歧越 来越小:关于可观察指标和经验检验,则日益表明,似乎谁也没有特 别的优越性。这样,随着美国经济在9 0 年代出人意料的持续高速增 长,论辩也就日趋边缘化了。各种由论辩直接滋生的所谓“后经济学”, 或者仅仅是昙花一现,或者仅仅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者仅 仅只是关于某个经济问题的学术观点。于是,正统经济学仍然被尊为 当代经济学的主流,唯一需要冷静思索的是:经济学研究如何才能把 握具有内禀随机性的不确定的经济现实? 。现代外国经济学论文选第1 辑,第9 3 页,商务印书馆1 9 7 9 7 关十术木绎济学理论驶j e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耋= _ 济学前沿研究、方往和方泣论 二、经济学前沿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行动总是在先的,既然需要经济学考察和把握不确定的经济现 象,进取的经济学家也就努力展开了对它的研究。现在,人们把这些 最新的研究称为经济学前沿研究。前进又总是从既有的基地出发的, 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在开始时是遵照主流经济学的学科基模 ( d i s c i p l i n a r ym a t r i c e s ) 进行的。而这些研究对主流经济学核心的发 展又主要体现在微观经济学前沿研究上。 如果说,占主流地位的微观经济学在此之前主要是关于确定条件 下最大化行动者的理论的话,那么,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诺伊曼 一莫根施特恩( n e u m a n m o r g e n s t e m ) 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为理论 ( s e u 一主观预期效用理论) 的兴起为基础,s e u 也就是在不确定条 件下的行动者最大化理论。该理论“最大限度地与主流的新古典经济 学保持了一致,它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理性人会怎样做提供了一 个相当完美的逻辑解释。”然而,s e u 理论虽然对经济学的许多研究 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不适用于另一些领域。在那些领域中,甚至 还被经验证明是荒谬的。 所谓的另一些领域,如著名的阿莱斯悖论( a l l a i sp a r a d o x ) 所展 示的领域就是。现在我们设a 表示能确定地得到3 0 0 0 美元;b 表示 获得4 0 0 0 美元的概率为0 8 ,获得0 美元的概率为0 2 ,这形成一组 选择。现在再设c 表示获得3 0 0 0 美元的概率为o 2 5 ,获得0 美元的 概率为0 7 5 :d 表示获得4 0 0 0 美元的概率为0 2 ,获得0 美元的概率 为o 8 ,这形成另组选择。按照s e u 理论,如果一个选择者在第一 组中选择a ( b ) ,则在第二组中选择c ( d ) 。因为选择是由选择者 的风险偏好决定的,选择者的风险偏好是不变的。但是,在现实的选 择中,许多人所作的选择与s e u 理论的预期结果不一致。诸如他们 。约翰d 海主编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导论”第3 页,中国税务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关十木来绎济学理论及儿疗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绛济学前沿研究、方洼和方法论 在第一组中选择a ,而在第二组中选择d ,并且即使在你指出他们的 选择方式是“非理性”的,有逻辑错误时,仍坚持自己的如上选择。 这些事例表明,许多人的偏好和行为与经济学传统理论不一致,从而 使得:“要么实行一项教育计划,向非理性的人们指出他们的错 误;要么创造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以解释这种明显的非理性行为”。9 很显然,第一种可能性是非常渺茫的。 s e u 理论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所考虑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外生 的,即源于自然的,而非源于其他有关( 如相互竞争) 的活动者行为 的。当涉及到其他有关的活动者时,不确定的根本性质将受到活动者 行为的根本影响。著名的“囚犯两难”模型对这种情况作出了分析。 两个被逮捕并分别关在不同房间受审讯的囚犯,他们面临的决策问题 是:如果两个人均招供,警察将可以成功地对他们进行重罪起诉,但 会建议对他们从宽判决;如果两人都不招供,警察只能按轻罪处理: 如果只有一个人招供,而另一个人不招供,招供者将得到极轻的判决, 而不招供者将受到极重的惩处。博弈论分析了囚犯决策问题的解,在 一次性的决策中,它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在另一个囚犯的选择 既定条件下做出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是两个囚犯都招供。然而,帕 累托意义上的最优解却是两个囚犯都不招供。此外,该解也显然不适 合于重复性决策的情况。 依据需要,经济学前沿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诸如“讨价还价理 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等等各种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理 论,甚至还考察了“实验经济学”和为宏观经济学建构“合适的”微 观基础的问题。但是,所有的考察都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除了上述已指出的问题外,诸如实际行为与完美的最优行为的偏离问 题,多重的大量的均衡解问题,可验证性问题,自反作用问题,等等。 总之,它表明以“最优”和“均衡”这两个孪生核心概念范式所作的 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研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上是否正确是应当责 。约翰d 海主编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导论”第4 页中国税务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关十一求绛济学理论驶j c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绎济学前沿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疑的。虽然,上述的最新研究已经被称作“后s e u ( 后诺伊曼一莫根 施特恩) ”条件下的行动者行为理论,应当说,有些研究出于这样那 样的原因已经偏离了理性选择的“s e u ”框架,但其中存在着的更深 刻的方法论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并且也正因为如此,自8 0 年代以来,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又重新受到高度关注,甚至已经将经济学方法论 俨然当作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了( 当然,这并不否认经济学家们 对具体的经济学方法论的轻视和我行我素的经济学研究情况) 。 但是,当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本身的分歧依然严重。产生这 种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经济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直接为 现代西方的时髦哲学流派所左右,其中特别受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和 语言哲学思潮的影响。我们看到,在凯恩斯革命时期,西方经济哲学 主要受当时影响巨大的逻辑实证主义和相继的批判理性主义( 或说否 证主义) 的影响,后来又受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这些哲学的一 些核心概念和术语,迄今仍在西方经济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著作中频 频出现) ,现在则又有“科学实在论的经济学方法论”和“修辞学的 经济学方法论”,并且成为对立的两端,而处在这两端中间地带的所 谓“因果关系整体论”,则实际上是后科学哲学所提出的“自然化认 识论”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应用。可以设想,如果又有新的有影响的 哲学出现了,特别是新的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出现了,必将又会随之出 现新的相应的经济哲学或经济学方法论流派。产生这种分歧的另一个 重要原因是,经济学本身流派纷呈,分歧不断。显而易见,新古典经 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凯恩斯经济学内部“两个 剑桥”所主张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主流经济学与现代货币主 义及其它经济学派所主张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有不同的。我们已经指 出,当前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方法与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 甚至在前沿研究的“后s e u ”阶段与“s e u ”阶段在研究方法上也是 有重大不同的。所以,并不存在清晰统一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 。马克布劳格和罗杰- e 巴克豪斯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第5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美十术求绎济学理论歧j e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经济学前沿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方法论研究必须以区分经济学成长的各个不同阶段和各种流派为前 提,并且在这个区分的前提下,理清楚各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而当今,则特别要深入探讨经济学前沿研究中的方法,探讨这些方法 的特征和性质。否则,就难以批驳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家的抱怨 和指责:经济学方法沦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经济学方法论没有用! 麦德威尔认为,方法论家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工作。( i ) 方法论 分析首要的是重建方法论内容,不仅包括经济学的方法论家的写作内 容,而且包括这一学科内不同研究纲领的内容( 2 ) 其次是严格 评价在理性重建中出现的方法论内容。( 3 ) 方法论家的作用在于,首 先表明没有唯一的“给定的”方法,然后证实依然可能有合理且富有 成效的批评和辩论,而后一个任务需要通过对重建起来的方法论地位 的优点( 如果有的话) 和局限性进行严格的讨论后来完成。应当说, 麦德威尔关于方法论家的任务的论述并非完全恰当。但如果说,经济 学方法论是用一定的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概念、理论和基本推理原则的 研究,那么就这种广义的经济学方法论它实质上是经济学的哲学 研究而言,麦德威尔的上述见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如果就狭义的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而言,那么首要的是对经济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的 特征、性质作出评价,以便通过这种评价,对运用该方法所产生的知 识和理论的性质也获得合理的评估。诸如知识和理论所揭示的是某种 可能必然关系,还是现实偶然关系,等等。因为狭义的方法论是区别 于认识论的。长期以来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的一个失误,就是把方法 论和认识论混为一谈。这不仅导致了诸多的无效争辩,而且也导致了 一部分经济学家在潜意识中对广义方法论批判的拒绝。诸如“经济人” 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假设,但仅仅是一个狭义 方法论假设,亦即它仅仅是作为构建理论经济学的前提而发挥作用, 它并不涉及关于现实经济活动者是否是“经济人”的认识论问题。可 是,指责经济人有完全信息是虚假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可能是真的, 。转引自马克布劳格和罗杰e 巴克豪斯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第7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天十朱采黔济学理论灶儿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经济学前沿研究、方法和方往论 也可能是假的:经济人不是“现实人”而是“杜撰人”;甚至指责经 济人除了财富其它什么都不关心,经济人简直是“无赖”,这种“无 赖”是追逐私利但又是文明的利己主义者:经济人概念是一个“非常 有害的概念”等等。其实,这些指责或者是从认识论要求出发的,或 者是从价值论要求出发的,与作为方法论概念的“经济人”假设可谓 是风、马、牛。如果一个逻辑学家说:“如果今天下雨,那么地上是 湿的”,人们从来就未曾指责逻辑学家说:“今天地上是干的! ”但却 总是指责“经济人”基本假设,面对这种指责,经济学家们( 尤其是 新古典经济学家) 由于说不清假设的方法论性质与认识论、价值论的 区别,所以只有愤怒的拒绝。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接受了这些指责, 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大厦就要倾覆了。 一个喜剧性的情况是,有的经济学方法论家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些 害怕批判的经济学家称作学术“懦夫”! 这里的问题也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被批评者确有不是,这个不是集中在他们明知经济理论缺乏 经验意义,不能说明和预测经济现象而又不愿让他们的心爱理论遭受 反驳。诸如,作为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基石的均衡价值论,其实并不 能说明和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倘若有人要问经济学家某件艺术品在 某个拍卖会上将拍得什么价格,问下月世界石油的价格每桶是多少美 元,那么,得到的不是回答,而是鄙夷的目光。因为在经济学家看来, 你指望运用均衡价格论预测具体商品的价格,就说明你不懂经济学。 但是,那个均衡价格理论又如何呢? 大部分经济学家又将表态说:它 本当如此! 其实,这里有一个深层次的知识论和认识论问题。我们在 第一部分就已经说过,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一方面是第一个社会科学 理论,它展示了社会科学知识要成为理论,它在性质和形态上首先应 当是如何的;但是另一方面,它毕竟只具有可能的经验意义,而不具 有可证实或可否证的经验意义。如果要想直接把握经济现实或说经济 现象,那么就要提升理论的特征品格。经济学前沿研究中所面临的各 种认识论问题就表明了这一点,并且要想解决这些认识论问题,就必 关十木束纤济学理论及j c 方法论的哲学心考 一、经济学前沿研究、方往闸方法论 须追索到研究方法的问题上。拒绝方法论批判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 能把握不确定的经济现实。 被批评者拒绝批评的原因其实也是与批评者的批评相关的。就拿 对“s e u ”的研究的批评来说,“s e u ”研究继承并发展了最大化假 设方法,运用该方法的研究结论确实为我们上述已指出的一些领域的 实践所否定。于是,一些批评家就说,最大化假设是一种“同义语反 复”,“深思熟虑的最大化乃是一种不可能行为”,等等。其实,“最大 化”是“经济人”在方法论含义上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把( 新古典 的) 理论仅仅当作只是经济分析的工具,而不是关于经济现实的模型, “最大化”范式同样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仅仅作为分析工具的辅 助假设并未包含描述现实的确定途径,因为现实是多元活动的结果, 是复杂且不确定的。很显然,持上述批评意义的批评者并没有给出切 中要害的批评。相反,他们站在拉卡托斯的广义方法论立场上,亦即 站在包括知识论和认识论的研究纲领高度,各自依据自己对科学哲学 的理解争论经济学方法论应当是什么,争论经济学方法论是“否证主 义”的还是“工具主义”的,争论波普尔的方法论是什么,争论受否 证论影响的经济学方法论是否已经过时,而不是着力区分和评估以 “s e u ”与后“s e u ”为代表的研究方法的特征品格,以期既能起到 指导经济学研究,引导经济学家从理论性质视角把握经济学的发展方 向:又能借此鉴别社会科学研究与经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借此对 什么是科学,从全人类知识的大范围给出新的理解。 应当看到,从“s e u ”向“s e u ”后研究的发展,涉及到自边际 革命以来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的边缘化和扬弃的问题,迄今为止经 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假设一分析”方法,该方法也是与作为“分析的 时代”的主流哲学相适应的。“分析”虽然是科学的重要特征要素之 一,从而可以说没有分析就没有认识,就没有科学。但科学的另一重 要的特征要素是经验,同样,没有经验也没有认识,没有科学,逻辑 经验主义正是看到了科学的这两个重要的特征要素,才将自己的哲学 关卜未嫩绎济学理论及j l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绎济学前沿付 究、方法和方法论 如是命名。新古典理论的合理性就在于,它以“假设”替代了无法分 析的社会事实,从而坚持了分析,达到了理论目的。但是,就连逻辑 经验主义的“分析+ 经验”框架也遭遇到种种困难( 因为科学并不是 该两要素的机械和) 。迄今的主流经济学以假设替代经验,当然就定 期地遭到了巨大经验问题的严重反驳。你对理论的期望愈高,愈信仰 理论,遭到的反驳也就愈激烈、愈严重。今天,当经济学企图把握不 确定的经济现实时,“替代”的不合法性自然就突现出来了,因为这 种研究要求建立的理论具有超( 新古典经济学) 理论的功能。不容置 疑,这样的新理论必须与经验有对应关系,而不是假定有对应关系。 尽管有的假定恰好有对应关系,而且即使被认为是非真实的,只要有 连接的通道,有一定的关系也能使理论具有这种功能。诸如地心说, 同样能说明和预测当时太阳系已知行星的运动变化现象。这也是工具 主义方法论者所强调假设或前提可以是不真实的( 至于说愈不真实愈 好,就走到了极端) 理由所在,然而仅仅假设毕竟不能保证它存在与 经验之间的关系或连接通道,而且大多数不存在这种关系或通道。 在主流经济学中,“假设一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均衡分析, 也就是把现实经济系统看作是均衡系统,至少是趋向于均衡的演化系 统。“均衡”在经济学中一直被赋予具有“自然秩序”的超额含义, 使得“均衡分析”也就有了“合法的”牢不可破的地位。王国成先生 认为,利益均衡问题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对这一核心问题 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结论及表现形式,正是对这 一核心问题研究结论的表现形态、演进和变化,构成了经济学发展史 的一条主线。从而,“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可以说一般均衡标志着经 济学进入到牛顿力学时代”。他还说,“经济均衡分析是通过研究在给 定的经济环境(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等既定) 中,各种经 济要素是在诸多利益主体( 力源和利源) 的躯动下的平衡或均等分布 结果和流动特征中,来达到分析和揭示经济规律之目的的。”应当看 - j j 拉奉主编经济理论的进展“译序”第2 3 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1 年版。 1 4 关十术柬经济学王坐论及儿方法论的哲学思z 到,王国成先生的一l - 述观点在经济学界决不是少数观点,然而这里存 在着一些严重的容易引起误解的内容。 第一,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系统决不只是一个单纯负反 馈的趋向均衡的系统,经济学中的“乘数原理”、“加速原理”、以及 在“预期”和对参与环境的认识支配下的行动,都使得经济系统内部 产生着正反馈的加大震荡的作用。况且,还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所谓的 外部性问题,它表明市场机制的基础是非市场的东西。所以,迄今为 止所有考察过均衡问题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没有一位成功地提出均衡 状态的确存在的理由。事实上,现实的经济系统是一个类似于普利 高律所说的耗散结构复杂大系统,经济体制的演化正是远离平衡态的 振荡所形成的新有序结构。因此,我们赖以进行均衡分析的假设前提, 仅仅只是随意的选择,倘若我们进行非均衡分析,那么一点也不比进 行均衡分析的权利少。 第二,最根本的易误解概念是“规律”。“规律”这个词在古典经 济学家那里出现的频率最高,深刻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或主流经济学家 一般都回避这个术语,他们宁肯用“法则”来替代它。但是,如果作 为一个可知论者,并且如果企图把握经济现实,那么难免会涉及“规 律”这个术语。问题在于,“假设一分析”方法所能揭示的仅仅是某 种抽象关系,而且仅仅只是某种可能的抽象关系,该抽象关系是否恰 好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关系,甚至是现实的本质关系( 用“规律”这个 术语,自然意味着它是现实的本质关系) 则不是该方法所能保证获得 的。把运用“假设一分析”方法所获碍的结果当作是关于现实的规律, 在认识论上实在是粗暴的,它就好象把函数关系断言为因果关系一样 的粗暴。些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学者,为了显示自己坚持可知论 和唯物论,往往喜欢使用“本质”、“规律”之类的术语,殊不知这种 不合理的使用由于违背了合理性,从而是武断和超越的,武断和超越 恰恰是主观性的显示。 劳伦斯a 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第2 3 9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皈。 1 5 戈卜求求经济学理论度c 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一、绎济学前沿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这样看来,仅仅以均衡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假设一分析”方法, 并不能引导研究者完成现实“是如何”问题的解答,“后s e u ”研究 必然要超越“假设一分析”方法。世纪之交时,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 对“未来经济学”提出了展望。诸如我国学者汪丁丁先生,在考虑到 关于“劳动”的应用经济学,关于“资本”的应用经济学,关于“土 地”的应用经济学中出现的种种“新经济”现实后,认为可以把所有 有关的问题都归纳到“人的经济行为”和“知识积累”这两个基本范 畴中去,从而提出“未来经济学”就是“知识状况的经济学”的观点, 并提出与“未来经济学”相应的经济学方法论应称作“直面现象的经济 学方法论”的观点。虽然我们很难苟同汪先生关于“未来经济学”就 是“知识状况的经济学”的观点,并且也很难苟同他关于什么是“直 面现象的经济学方法论”的论述,但汪先生对“未来经济学”的认真 展望,并提出“直面现象的经济学方法论”术语以区别于由对当前主 流经济学的基本经济学方法所概括出的各种经济学方法论是有其积 极意义的。对此,有必要认真地加以考察。 征丁丁主编经济学方法论译从“丛书序言”,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0 - 2 0 0 2 年版。 1 6 关十术求绎济学理论技j c 方法沦的哲学思考 二、“未米经济学”。j “直面现象的终济学方法论” 三、“未来经济学”与“直面现象的经济学方法论” 1 、对“未来经济学”的哲学思考 关于“未来经济学”的概念,汪先生说:“知识状况这个语词 是从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那里借来的,从而它意味着在新经济的理论 与所谓后现代知识状况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联系的核心,便是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深切感受到的“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这 一特征既是对传统社会分崩离析的后传统社会现实的刻画,也是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风险的刻画。”可以说,汪先生关于“未 来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一社会生活特征的认同是有根据的。因为他从 “劳动”的应用经济学中,看到了“如何界定和度量单位劳动时间内 包含的知识生产力的价值”问题,看到了“教育的质量及投资回 报率究竟怎样确定”的问题,看到了“人力资本概念应当如何划分为 更细致的类别从而可以把不同的知识劳动( 例如制度型知识与技术型 知识) 区分开来”的问题,以及“怎样定义和度量劳动生命周期的回 报”的问题;他又从“资本”的应用经济学中,看到了“怎样界定和 度量各种投资项目所包含的非物质投入价值”的问题,以及与此 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方面的问题:他还从“土地”的应用经济 学中,看到了由于“环境和资源的耗竭”所造成的对“自然资源”概 念本身回答的巨大困难,以及对“合理配置”理解上的巨大困难。显 而易见,这些问题和困难,站在正统经济学立场上的确意味着“高度 不确定性”。从而也就必然涉及到回答或陈述这些“新经济”现象的 知识,在知识的特征品格上将不同于迄今为止的经济学知识,所以应 当称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