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 a 诱导生成研究 摘要 本文以t t 鄂宜1 0 5 ”水稻、“e 5 ”小麦及莴苣新鲜离体叶片等为材料, 分别用1 0 。6m 0 1 l 1 人工合成寡糖、1 0 5 t o o l l 4 c u m s o d 及纹枯菌源物 及其盐析蛋白进行处理,经过对诱导新生化学物进行分离、纯化承检测, 研究上述外源物对诱导植保素( p h y t o a l e x i n ,p a ) 生成的作用。睁果表 明: l 、人工合成寡糖、c u m s o d 及纹枯菌源物及其盐析蛋白诱导p a 生 成时,经一定培养时间后均能引起组织褐变,同病原物侵染时的表现十分 相似; 2 、经t l c 和h p l c 检测,人工合成寡糖能诱导水稻p a 生成; 3 、经t l c 和g c m s 检测,c u m s o d 能诱导两种水稻p a 生成:已 知结构的樱花素( s a k u r a n e t i n ,s a ) 和未知结构的纹枯病p a ; 4 、纹枯菌源物诱导水稻p a 生成,有效诱导子可能是存在于代谢分泌 物中的蛋白成分; 5 、经t l c 检测,c u m s o d 能诱导小麦和莴苣p a 生成,进步检测 仍在进行中。卜。 关键词:人工合成寡糖;c u m s o d ;纹枯菌源物;诱导;p a 生成 2 s t u d y o nt h ei n d u c f i o ho f p a f o r m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f r e s hr i c el e a v e s nv i t r oo f “e y i l 0 5 ”v a r i e t ya n df r e s h w h e a tl e a v e si nv i t r oo f “e 5 ”v a r i e t yw e r et r e a t e dw i t ht h ew a t e rs o l u t i o no f s y n t h e t i c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a t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1 0 m o l l 1 w a t e rs o l u t i o no f m o d e lc o m p o u n do fs o d c o n t a i n i n gc o p p e r ( c u m s o d ) a t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1 0 。5m o l l 。a n dt h ec u l t u r eo f p e l l i c u l a r i as a s a k i i ,s e p a r a t e l y t h e i ri n d u c i n g a c t i v i t i e so f p h y t o a l e x i n ( p a lf o r m a t i o nw e r es t u d i e da f t e rt h ei s o l a t i o n 、 p u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t e c t i o no f t h ei n d u c e d n e w b o r nc h e m i c a l s r e s u l t sa r e a s f o l l o w s : 1 、t i s s u e b r o w n i n g o nt h es u r f a c eo fi e a v e ss i m i l a rt ot h es y m p t o m w h e ni n f e c t e dw i t ht h ep a t h o g e n i cf u n g iw e r eo b s e r v e da f t e rs o m et i m eo f c u l t u r ew h e nt r e a t e db yt h ee x o g e n o u se l i c i t o r s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 , 2 、d e t e r m i n e d b yt h i n l a y e r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t l c ) a n dh i g h - p e r f o r m a n c el i q u i d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h p l c ) ,s y n t h e t i c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c o u l d i n d u c ep af o r m a t i o ni nr i c el e a v e s ; 3 、d e t e r m i n e d b yt l c a n d g a s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 g c m s ) ,c u m s o dc o u l di n d u c e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t w o k i n d so f p a si nr i c e i e a v e s :o n ei ss a k u r a n e t i n ( s a ) w i t hak n o w n s t r u c t u r e ,t h eo t h e ri sa nu n k n o w n - s t r u c t u r ep ai s o l a t e df r o mr i c ej e a v e si n f e c t e dw i t hp e l l i c u l a r i a s a s a k i i ; 4 、t h ec u l t u r eo f p e l l i c u l a r i as a s a k i ic o u l di n d u c ep a f o r m a t i o ni nr i c e l e a v e s t h ee f f e c t i v ee l i c i t o re x i s t sm a yb et h e p r o t e i nc o m p o n e n t o f t h e m e t a b o l i n : 5 、d e t e r m i n e d b yt l c ,c u m s o d c o u l di n d u c ep af o r m a t i o ni nw h e a t a n di e t t u c el e a v e s ,f u r t h e r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sb e i n gc a r r i e do u t n o w k e yw o r d s :s y n t h e t i c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c u m s o d ;c u l t u r eo f p e l l i c u l a r i a s a s a k i i ;i n d u c t i o n ;p af o r m a t i o n 3 文中主要缩写符号 p a :p h y t o a l e x i n ,植保素 s o d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 ,超氧化物歧化酶 p o d 、p o x :p e r o x i d a s e ,过氧化物酶 c a t :c a t a l a s e ,过氧化氢酶 s o d m c :m o d e l c o m p o u n d o fs o d ,s o d 模型化合物总称 c u m s o d :m o d e lc o m p o u n d o fs o d c o n t a i n i n gc o p p e r ,s o d 模型化合物 的一种( 含铜) t l c :t h i n - l a y e r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薄层层析 c l c :c o l u m n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柱层析 h p l c h i g h - p e r f o r m a n c el i q u i d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高效液相色谱( 层析) g c m s :g a s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气相色谱质谱 4 前 言 一、p a 诱导生成 1 9 4 0 年m o l l e ,“在马铃薯块茎切面接种非亲和性晚疫菌小种,发现褐 变部未发生感染,菌丝完全不伸长:但在褐变部位以外的组织内菌丝大量 繁殖。从这个观察结果推定,褐变部位中产生了新的抗菌性物质,阻止病 原菌的侵入。m o i l e r 将该类抗菌性物质称作植保素( p h y t o a l e x i n ,p a ) ,这就 是p a 概念的最初提出。在随后的6 0 年中,p a 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多进 展。至今,已确认2 0 0 余种植物可生成p a t ”。1 9 8 1 年,根据p a 研究发展 需要,在世界著名的病理学讨论会上,重新审议了p a 含义。p a 是植物在 接触微生物时,宿主合成蓄积的低分子抗菌活性化合物。此后,p a 含义 在不断扩大,包括植物在重金属离子和u v 照射等非生物因子作用下生成 蓄积的低分子化合物,也称胁迫化合物。 用病原物感染诱导p a 生成是p a 检索的常用方法之一。用晚疫病原 菌( p h y t o p n t h or o a i n f e s t a n s ) 感染马铃薯块茎可诱导生成p d s h i t i n ;用桑芽 枯病菌( f u s a r i u ms o l a n i f s p m o r i ) 接种桑树枝皮层部,诱导生成 m o r a c i n a - z i 3 ”( 图1 ) ;真菌肋缈t i sc i n e r e a 能诱导松树幼苗生成一种芪 类p a ( p i n o s y l v i n ) f 8 l ;稻瘟菌( po r y z a e ) 感染水稻叶片诱导生成 o r y z a l e x i na d ( o a o d ) 1 9 - 1 4 1 。p a 具有强效抑菌作用,如:水稻谷壳素 a ( m o m i l a c t o n e a m a ) 和樱花素( s a k u r a n e t i n ,s a ) 对p o r y z a e 的e d 5 0 均为1 5 p p m 。 病原菌感染诱导p a 的生物合成,菌源物起到了关键作用。迄今已分 离并鉴定结构的生物诱导子中,糖类、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具有p a 诱导活 性。z a k i 等 “分离出一种蛋白质一脂多糖成分,能诱导棉花茎生成棉子酚 类p a ;k o g a 等l l ”报道用鞘脂类诱导子由致病真菌m a g n a p o r t h e g r i s e a 中分离得到的脑苷脂a 和脑苷脂c 处理水稻叶片能引起p a 的累 积、细胞死亡及对相继感染病菌的抗性增强。 除上述生物诱导子外,p a 的生成还可通过些非生物诱导子实现。 k o d a m a 、李文新等i “”2 3 l 从u v 照射水稻叶片中确认到m a 、m b ( m o m i l a c t o n e b ,谷壳素b ) 、o a 、o s ( o r y z a l e x i ns ,水稻素s ) 、s a 等p a 的诱导生成;并推定了其生物合成途径。k o d a m a 等i “1 用l mm o l l 重金属盐( c u c l 2 、f e c l 3 、a g c l 2 ) 处理水稻创伤部也诱导水稻p a 生成。 以病原菌感染宿主到用物理、化学胁迫诱导p a 的生成,健p a 的研 究方法有了一个飞跃,特别是化学诱导子日益广泛的应用也为本文的形成 提供了思路。 二、p a 诱导生成机理 上一节概述了p a 诱导生成的多种外源诱导子( e x o g e n o u s e l i c i t o r ) ,实际上诱导p a 生成的是经外源物胁迫后宿主防御性代谢的化学物,即 内源诱导子或内因性诱导子( e n d o g e n o u s e l i c i t o r ) 。 李文新、k o d a l l i f t 等i z 5 i 在研究水稻病害防御机制过程中确认:1 8 碳氧 化型不饱和脂肪酸( h y d r o p e r o x ya c i d ,r 0 0 h ) 是水稻p a 生成的内因性诱 导子。 k o d a m a 、田母等 2 6 2 7 1 ,研究发现r 0 0 h 加氧生成的茉莉酸 ( j a s m o n i ca c i d ,j a ) 和甲基化荣莉酸( j a s m o n i ca c i dm e t h y le s t e r ,m e j a ) , 2 5 0 “m o l l 。可诱导水稻代表p a ( s a ,m a ) 生成,因而指出j a 和 m e j a 也属于p a 生成的内因性诱导物。 m u r a l 等1 :8 i 发现活性氧h 2 0 :可能是p a 生成的一种动态引发剂。他们 观察到被土豆疫病菌( p h y t o p h l h o r ai n f e s t a n s ) 感染的块茎表面生成了 h :0 2 ,且其产生伴随着土豆代表p a ( r i s h i t i n ) 的积累,并且证实h 2 0 2 是 由宿主植物产生而不是真菌的产物。进二一步外施o 7 5 7 5 0um o l l _ j h :0 : 于土豆切片上,观察到r i s h i t i n 的诱导生成。此外,用病原菌接种感染豆 科、旋花科植物时,h ,o ,的含量也增加,并随之积累相应p a i ”i 。外施 h :o :处理甜椒和茄子,也能诱导相应p a 生成。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 m o n d e n 等口0 】试图分离h 2 0 :作用中的内源性诱导子。他们在去皮土豆切片 上打7 l ,并喷雾i m h :o :水溶液,于2 3 的暗处培养6 h 后收集孔中水提 液,经过萃取、减压浓缩和低压冻干获得粗提物,进一步纯化,首次成功 分离得到植物自我诱导产生的酸性多糖( m w :9 ,2 0 0 ) ,并仍在开展这 一内源性诱导子的化学和生物定性工作。 植物p a 是诱导抗性的一种重要化学成分。p a 形成过程中,中间代谢 化合物的合成关连酶群、抗菌性化合物骨架形成的参与酶群等,作为p a 生物合成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机能。目前,p a 生物合成研究仅在前体生 成和关连酶分析方面取得进展,而p a 化合物骨架的合成、代谢关连酶遗 传子解析均未获得成功。因此,有关p a 生物合成途径的报道,多是由人 工合成化学物或植物体酶蛋白活性推定的成果( 图2 ) 。 6 对于豆科、茄科、桑科植物p a 化学结构及生物合成推定,得出如下 结论: l 、同种植物可产生结构极类似的p a ,p a 生成具有多重性,这种现 象说明可能是植物体某种代谢途径或支路的关连酶活化生成p a ; 2 、不同科植物的p a 化学结构一般不同; 3 、p a 合成途径是多样的。 三、寡糖素的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植物一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首次表明在植物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系 统中,寡糖类物质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分子存在 3 1 - 3 2 1 ,可以调节植物生长、 发育和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最初人们诱导p a 一般使用病原物直接感 染,以后随着对诱导子分离纯化工作的深入,发现病原菌细胞壁中的糖蛋 白和支链寡糖成分是诱导p a 生成的重要有效成分。美国的a l b e r s h e i m t 3 3 】 在1 9 8 4 年发现:以1 叶61 3 连接为主链并带有1 - 31 3 侧链的寡糖,能作为植 物免疫系统的诱导子。寡糖素即植物或寄生物水解酶从植物或病原真菌细 胞壁多糖分解出来的导致寄主植物过敏反应的活性诱导子,是复杂的碳水 化合物,是特殊的寡糖。在豆类植物中寡糖诱导子通过增加苯丙基酶的代 谢而催化p a 的生物合成。研究还表明,寡糖诱导子的作用虽然首先是在 大豆中发现的,但它能够适用于多种高等植物m i 。y a m a d a 等1 3 s l 在水稻悬 浮细胞系中添加一系列的n 一甲酰壳聚糖( g i c n a c ) ,发现大于七糖的 g i c n a c 在低浓度下即能诱导m a 等5 种p a 生成,而低于三聚体的g 1 c n a c 及一系列水解的壳聚糖则无p a 诱导活性。由此推定:一定大小的 g i c n a c 对水稻是一种高潜能诱导子并能诱导显著水平的p a 。寡糖诱导 子是一类能在d n a 转录水平上调节特殊代谢、基因表达的分子。y a m a d a 、s h i b u y a 研究组口晒4 3 i 发现菌类细胞壁几丁质片断对水稻培养细胞p a 的 诱导作用,并在蛋白质磷酸化、活性氧( a c t i v e o x y g e ns p e c i e s ,a o s ) 生 成、j a 合成及关连遗传子发现等的细胞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 真菌病原p m g ( p h y t o p h t h o r am e g a s p e r m a fs p g l y c i n e a ) 的菌丝体壁 上的1 3 连接的葡萄寡糖是首次被发现的寡糖诱导子,1 0 n g ( 1 0 4 9 ) 应用于 l g 植物组织即能产生足够的p a 。天然寡糖的分离步骤繁琐、成本高,国 际上知名的化学实验室虽然相继开展了人工寡糖诱导子的合成工作,但均 未能有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孔繁祚研究员等人发明了合成 寡糖诱导子的新方法m l ,成功地合成了无毒、高效的寡糖诱导子六糖。由 于1 川1 3 ,1 嘶1 3 连接的葡聚糖存在于很多病原真翦中,因此寡糖激活剂能 7 抑制多种微生物,加之寡糖无毒、不污染环境,又能高效地激活多种高等 植物的免疫系统,抗病防害,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是非常有希望的 最新一代绿色农药。 四、s o d 模型化合物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植物体在代谢过程中生成了一些不稳定的基团或分子,如超氧离子 ( 0 ,) 、过氧化氨( h 2 0 2 ) 和通过h a b e r w e i s s 反应产生活性更强的羟自 由基( o h ) 等,它们的化学活性很高,被称为a o s 4 5 - $ 4 1 a 当植物受到 干旱、水渍、盐渍、寒冷、高温等逆境胁迫或病原微生物入侵时,防御系 统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抗逆信息分子水杨酸1 5 5 5 ”,小分子肽和抗性蛋白 等。当活性氧浓度超过了“阂值”,导致生物大分子的氧化破坏,严重影 响植物细胞膜系统,干扰植物光合、呼吸及其他代谢过程,损伤d n a 结 构等。由于0 ,是生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存在的主要形式,所以,0 2 的清 除对于机体免受自由基伤害是至关重要的。在正常情况下,需氧生物体内 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清除主要通过酶促机制完成。 超氧化物歧化酶( s u p e r o x i d ed i s m u t a s e ,s o d ) 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保护酶p ”,它 能催化反应2o i 十2 r h :0 2 + 0 2 ,使o f 歧化为h = 0 2 和0 2 。 由于s o d 能清除植物体内过剩的活性氧,因此它能提高植物的抗 性。y a s u h a r u 等i ”用稻瘟菌菌丝成分刺激水稻叶片,发现其还原n b t 的 能力提高,证明感病条件胁迫下,s o d 活性增加;石雪晖等1 6 0 1 报道在一定 的时间经一定低温胁迫后,柑橘的s o d 活性出现上升;王建华等i 叫也报 道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s o d 活性与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呈正相关;李犁 等1 6 2 i 用m n 2 + 盐和氯霉素处理小麦,使s o d 活性提高,抗n 0 2 和s o ,2 毒害 能力增强。因此,提高抗性系统酶( 抗性蛋白) 水平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作 物抗性。 8 0 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始广泛研究s o d 及其小分子模型化合物。其 中,廖展如等根据天然s o d 酶活性部位结构合成的s o d 模型化合物 ( m o d e lc o m p o u n do f s o d ,s o d m c ) 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与天然s o d 极其相似,生化测试表明,s o d m c 能使棉花增产8 5 - 2 1 2 ,对棉花苗 期立枯病、后期黄萎病也有一定的抗性。扶惠华等i 。1 以7 8 7um o l l 1 的 s o d m c 浸种7 2 h ,并于低温胁迫前2 4 h 喷洒幼苗一次,有效提高水稻幼苗 对5 1 低温的抵抗力,促进低温胁迫后在2 5 1 86 c ( 昼夜) 下的恢复生 长。经处理的幼苗存活率提高2 1 6 ;幼苗高度、根长和根数均高于对 照。s o d m c 还能有效减轻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王煜等啤佣不 、 _ ;t * 、 。9 1 c 4、c 同浓度的s o d m c 以喷洒和浸种与喷洒相结合两种方式处理油菜,发现在 一定范围内随着s o d m c 处理浓度的增加,两种处理的幼苗s o d 活性、 叶绿索含量均随之增高。认为用s o d m c 处理幼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 菜抗寒性,减轻低温胁迫对膜的损伤。 五、本文研究目的 天然寡糖作为p a 生成诱导子,在大豆、水稻等多种高等植物中已有 报道。孔繁祚等人以新方法合成的人工葡萄寡糖在结构上同天然寡糖极为 相似,而它能否诱导p a 生成、进而提高植物抗性,是关系到它能否成为 新一代高效绿色农药的关键所在。本文即以1 0 6t o o l l 。人工葡萄寡糖的 水溶液喷雾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离体叶片,进行p a 诱导方面的研 究,试图证实人工寡糖在功能上也同天然寡糖一致。 研究表明,逆境条件胁迫下,植物体内s o d 水平提高,表明它的抗 逆作用:另一方面,对作物外施一定浓度的s o d m c 水溶液可提高其抗逆 性。s o d m c 同天然s o d 一样,能歧化0 2 为h :0 :,消除其毒害性,而 h :0 :被证实在豆科、茄科的些植物中与p a 生成诱导有关,因此作者以 水稻、小麦和莴苣三种离体叶片为材料,喷雾1 0 p p m ( 约l o - s t o o l l 。) c u m s o d 水溶液,试图诱导相应p a 生成,从而解释s o d m c 抗逆的可能 机理即是诱导p a 生成。 纹枯病感染的稻叶是本文中未知结构p a 的来源。作者分别用纹枯菌 培养物的各组分和培养菌液的盐析蛋白处理稻叶,以期确认病原菌中p a 诱导的有效成分。 图】主婴植物p a 的化学结构 +t一,j 挎一 c e l lw i 1 2 - o x op d l t 10 1 1 _ d i h y d 一2 m o _ p d t 。 a s n i c l d j 、圳 ,一 、一。、 、一- g e n e a c t i v a t i o n 图2 水稻p a 诱导生成推定 p h y t v a l e x i n s f p 1 p r o t e i n b i o - s y n t h e s i s 胁 o h e x ij t i d p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球、 理化性质:溶于水、甲酰胺,微溶于醇;遇葡萄糖苷酶分解;在中性 , 吼z 卜c h 2 】、( : ) 扣) 4 3 h 0 理化性质:微溶于水,易溶于n ,n 二甲基甲酰胺( d m f ) ;熔点高 于2 0 0 ; 使用浓度:1 0 4 t o o l l 。( 含o 8 氮酮) 。 3 、纹枯菌源诱导子 ( 五) p a 标样 1 、已知结构p a 标样 水稻p a ( m a 、s a ) 由日本茨城大学k o d a m a 教授提供 ( 1 ) 名称:m o m i l a o t o n e a ( m a ) 化学名:6 一羟3 氧一7 ,1 5 海松二烯一1 9 一油酸 化学种类:双萜类 ( 2 ) 名称:s a k u r a n e t i n ( s a ) 化学名:5 ,4 - 二羟甲氧基黄烷酮 化学种类:黄烷酮类 2 、未知结构p a 标样 由本实验室研究生张智强从纹枯菌侵染的水稻中分离得到。 二、实验方法 ( 一) 纹枯菌源诱导子的获得 1 、纹枯菌培养基配制( 1 0 0 0 m 1 ) 称取马铃薯2 0 0 9 ,加适量水煮至汁渗出,以洁净纱布过滤取滤液 部,加入蔗糖2 0 9 ,酵母膏5 9 ,加热煮沸,加水定容;再分装于若干 1 0 m l 指形试管和若干5 0 0 m l 锥形瓶中,灭菌( 1 2 1 ) 3 0 m i n 后供用。 2 、纹枯菌预培养 用接种针取少量菌丝接种于上述试管分装的培养液中,振荡( 1 5 0 r p m ,2 5 ) 培养3 d 。 3 、纹枯菌扩大培养 将上述预培养的培养物转入上述锥形瓶分装的培养液中,振荡 ( 1 5 0r p m ,2 5 ) 培养3 d 。 + 4 、纹枯菌培养物的分离 将上述扩大培养物离心( 6 ,0 0 0 r p m ,4 ) 3 0 m i n ,收集上清代谢 液;沉淀部加适量蒸馏水稀释,用组织匀浆器高速匀浆( 3 ,0 0 0 r p m ) 3 m i n 后离心( 6 ,0 0 0 r p m ,- 4 ) 3 0 r a i n ,分别收集上清菌体内液和沉淀 菌体部。 5 、代谢清液盐析 代谢清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铵 ( n h 4 ) :s 0 4 使溶液分别达到3 0 、5 0 及7 0 饱和度,磁力搅拌器搅拌、盐析3 0 m i n ,略静置后离心( 6 0 0 0 r p m ,- 4 ) 3 0 m i n ,取鬣白部分( 沉淀部) 加入p b s ( 3 6 0m l o 2 m - 。0 靖一小;, , , 。, 。 l , n a 2 f i p o 。水溶液+ 1 4 0 m l0 2 mn a h 2 p 0 4 水溶液+ n a c l 至o 1 5 m ,p h 7 2 ) 溶 解备用。 p a 的生成诱导、分离纯化及检测流程图 新鲜离体水稻、小麦和莴苣叶片 眦f 脱f 坐攀卜 纯样 轻度失水 d 、寡糖水溶液 2 ,0 0 0 l u x 日照 加活性碳振荡( 1 8 0 r p m ,1 2 h ) 脱色并过滤 t l c c l c 分离纯化 t l c i i p l c g c m s 检测 ( 二) p a 的生成诱导 l 、生物诱导 t 4 ( 1 ) 代谢清液、菌体内液和菌体( 添加0 8 氮酮) 使用 将离体叶片用清水洗净,室温晾干,平铺于置有纱布的托盘内,轻 度失水( 约2 0m i n ) 。分别在叶面均匀喷雾代谢清液、菌体内液和菌体 ,待叶面吸收后重复喷雾2 次,然后向纱布上加适量清水保湿。塑料膜 封盖,培养( 2 5 ;相对湿度8 5 ;2 ,0 0 0 l u 墨日照1 2 h ) 7 2 h 1 1 “, 观察其叶面颜色变化。对照组用清水喷洒叶面,相同条件培养。 ( 2 ) 代谢清液盐析后的蛋白溶液使用同上法。 2 、物理诱导 将叶片用清水洗净,室温晾干,平铺于置有保湿纱布的托盘内,置 于u v 灯( 1 5 w ) 下2 0 c m 处照射3 0m i n ,塑料膜封盖后,培养( 2 5 ; 相对湿度8 5 ;2 ,0 0 0 l u x 日照1 2 h ) 7 2 h i ”】,观察其叶面颜色变化。 未经u v 照射的叶片为对照组,相同条件培养。 3 、化学诱导 将叶片用清水洗净,室温晾干,平铺于置有纱布的托盘内,轻度失 水( 约2 0 r a i n ) 。分别在叶面均匀喷雾1 0 - 5 m o l l c u m s o d 水溶液和 1 0 6t o o l l 寡糖水溶液,待叶面吸收后重复喷雾2 次,然后向纱布上 加适量清水保湿。塑料膜封盖,培养( 2 5 ;相对湿度8 5 ;2 ,0 0 0 l u x ,日照1 2 h ) 7 2 h f i “,并观察其叶面颜色变化。对照组用清水喷洒叶面 ,相同条件培养。 ( 三) p a 分离、纯化 1 、提取 取等量( 1 0 9 ) 上述5 种处理培养后的叶片,剪碎后分别放入洁净 锥形瓶中,加入1 0 0 m 1 7 0 甲醇( m e t h a n o l ,m o o h ) ;置1 0 0 水浴锅中 加热煮沸5 m i n 。冷却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减压馏去m e 0 h ,保留 水相。水相中加入4 0 m l 乙醚( e t h e r ) ,振荡( 1 5 0 r p m ) l h 后静置 3 0 m i n ,收集e t h e r 相1 2 4 , 6 5 i :重复3 次。e t h e r 相添加活性炭适量,振荡 ( 1 8 0 r p m ) 1 2 h 脱色后,水浴( 6 0 c ) 蒸去e t h e r ,即得分离粗样。对 照组叶片同法处理。 2 、薄层层析法( t h i n 1 a y e r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l c ) : 硅胶板( 2 4 5 2 3 c m ) 按硅胶g ( 粒度:l o 一4 0um ) :0 5 羧甲基纤 维素钠= l :3 ( w v ) 制作,硅胶厚度0 5 m m 。上述分离粗样溶于5 0 0l a 1 e t o h ,在预先活化硅胶板( 1l o 。c ,0 5 h ) 上点样,按苯一氯仿 ( b e n z e n e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 1 :5 ,v v ) 展层分离。层析完毕后 自然晾干,碘缸显色。标出分离后的样品位置,计算r f 值。然后按所标 位置刮下分离样品,装入洁净试管中,添加4 m l a c e t o n e ,超声波洗脱后 离心( 5 0 0 0r p m ) 3 0 m i n ,上清液用n 。吹干后即为纯化的样品。对照组 粗样同法分离纯化。 3 、柱层析法( c o l u m n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c l c ) : 在c l c 用玻璃管( m = 3 c m ,l = 6 0 e m ) 内填充适量硅胶( 粒度:1 0 4 0um ) 并活化。分别将寡糖诱导的分离粗样( 洗脱剂:b e n z e n e :t r i e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7 :3 ) 和纹枯病诱导的分离粗样( 洗脱剂:b e n z e n e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1 :5 ) 过柱( 4 5 滴m i n ,1 5 m l 管) 。分组t l c 确认后 再收集各组分,浓缩备用。 ( 四) p a 检测 1 、t l c 法 ( 1 ) 寡糖诱导粗样和纹枯病诱导粗样检测 硅胶板( 5 0 l o o m m ) 点样,展层( b e n z e n e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7 :3 ) ,碘显色,计算呈色物r f 值。 ( 2 ) c u m s o d 诱导水稻粗样和纹枯病诱导粗样检测 硅胶板( 5 0 1 0 0 m m ) 点样,展层( b e n z e n e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l :5 ) ,后碘显色,计算呈色物如值。 ( 3 ) 菌液、菌体上清液及菌体诱导粗样检测 硅胶板( 5 0 1 0 0 m ) 点样,展层( b e n z e n e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l :5 ) ,碘显色,计算呈色物r ,值。 ( 4 ) 3 0 、5 0 及7 0 饱和度硫酸铵盐析所得蛋白诱导粗样检测 硅胶板( 5 0 l o o m m ) 点样,展层( b e n z e n e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 1 :5 ) ,碘显色,计算呈色物r f 值。 ( 5 ) c u m s o d 诱导小麦粗样和u v 诱导粗样检测 硅胶板( 5 0 x1 0 0 m m ) 点样,展层( b e n z e n e ) 物艮值。 ( 6 ) c u m s o d 诱导莴苣粗样和u v 诱导粗样检测 硅胶板( 5 0 l o o m m ) 点样,展层( b e n z e n e ) , 物艮值。 碘显色,计算呈色 碘显色,计算呈色 上述各相应对照样品与各诱导子诱导分离粗样同法经t l c 检测。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h i g h - p e r f o r m a n c el i q u i d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h p l c ) 将经t l c 法纯化的寡糖诱导纯样加入适量m e o h 溶解,经有机滤膜 ( o 4 5um ) 过滤盾 2 4 , 6 6 l ,注入h p l c 检测各样品中的p a 诱导。对照样品 同法检测。 h p l c 检测条件: 流动相:7 0 m e 0 h ; 流速:l m l m i n ; u v 波长:2 3 0 n m ; 进样量:2 0 u1 。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 a s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g c m s ) 将经t l c 法纯化的c u m s o d 和纹枯菌诱导纯样分别加入适量e t o h 溶解,经有机滤膜( o 4 5pm ) 过滤后,n 2 吹干,溶于1 0 0u1 t r i c h l o r o m e t h a n e 中,做g c - m s 检测;m a 、s a 标样和相应对照样品同时送检。 一、g c m s 检测条件: 交联石英毛细管柱:2 5 m x 0 2 m m 0 3 3um ; 检测温度:由1 2 0 保持2 m i n 后以1 5 m i n 速度升至2 7 0 再保持 1 0 m i n ; 汽化温度:2 5 0 ; m s 离子源温度:2 0 0 ; 电子能量:7 0 e v : 进样量:1ul 。 。j 羚7 一、水稻p a 生成诱导 结果 ( 一) 寡糖诱导 1 0 。om 0 1 l 寡糖水溶液诱导时,2 4 h 后叶面开始呈现浅褐色斑点至 4 8 h 再观察时可见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且颜色加深;对照组叶面无明 显变化。 分离粗样经t l c 检测( 图3 ) 可见,与对照相比,寡糖诱导水稻生 成的化学物有3 种,它们的值同纹枯菌诱导生成的3 种p ar ,值近似,因 此,可视为寡糖诱导水稻生成了3 种p a ( p a 。、p a :、p a ,) 。 经t l c 分离纯化的纯样p a ,进一步进行h p l c 检测( 图7 ) 可见, 与清水对照的4 个微弱吸收峰相比,寡糖诱导p a 呈现2 个较强的吸收 峰,且峰形完全不同。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表1 ) 进行的比较表明:寡 糖诱导生成了p a 。h p l c 结果显示,被检测p a 在2 1 0 2 5 0 n m 处有较强吸 收,根据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性i “i ,说明该p a 可能属于共轭双烯类或 a 、1 3 不饱和酮、醛等类化合物。 ( 二) c u m s o d 诱导 1 0 4 m o l l 1 c u m s o d 水溶液诱导时,2 4 h 后叶面开始呈现深褐色斑 点,至4 8 h 再观察时可见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且颜色加深;对照组叶 面无明显变化。 分离粗样经t l c 检测( 图4 ) 可见,与对照相比,c u m s o d 诱导水 稻生成的化学物有2 种,它们的r f 值同纹枯菌诱导生成的2 种p ar f 值近 似,因此,可视为c u m s o d 诱导水稻生成了2 种p a ( p a 。、p a 2 ) 。 经t l c 分离纯化的纯样p a 进一步进行g c m s 检测( 图8 ) 可见, c u m s o d 诱导水稻生成的一种p a 与己知结构的双萜类p a s a 为同分 子量物质:其最大荷质比( 2 8 5 l ,表示分子量) 一致,且碎片峰荷质比 也很近似,几乎可以认定由c u m s o d 诱导生成的p a ,就是s a 。 经t l c 分离纯化的纯样p a 2 进一步进行g c m s 检测( 图9 ) 可见, c u m s o d 诱导水稻生成的一种p a 与未知结构的纹枯病p a 为同分子量物 质:其最大荷质比( 2 5 6 1 ,表示分子量) 一致,且碎片峰荷质比也很近 似,几乎可以认定由c u m s o d 诱导生成的p a 2 就是纹枯病pa 1 ,经检索 可能是一种十六碳烯酸,进一步的结构确认因纹枯病感染水稻材料有限尚 未进行。 ( 三) 纹枯菌源物诱导 1 、代谢清液、菌体内液和菌体诱导 代谢清液诱导时,2 4 h 后叶面开始呈现深褐色斑点,至4 8 h 再观察时 可见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且颜色加深;另二组分诱导及对照组叶面均 无明显变化。 分离粗样经t l c 检测( 图5 ) 可见,与对照相比,菌体内液和菌体没 有诱导水稻生成新化学物,代谢清液诱导水稻生成的化学物共2 种,它们 的r f 值同纹枯菌诱导生成的2 种p ar t , 值近似,因此,代谢清液诱导水稻 生成的2 种p a ( p a 。、p a :) 可能是纹枯菌诱导生成的2 种p a 。 2 、纹枯菌代谢清液硫酸铵盐析蛋白诱导 各饱和度硫酸铵盐析蛋白诱导时,叶面自2 4h 后均开始呈现斑点,但 7 0 饱和度盐析蛋白诱导的叶面斑点最多,颜色最深,且至4 8h 再观察时 可见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颜色加深;另二饱和度盐析蛋白诱导叶面斑 点较少,颜色较浅;对照组叶面色无明显变化。 分离粗样经t l c 检测( 图6 ) 可见,与对照相比,7 0 饱和度硫铵盐 析蛋白诱导水稻生成2 种化学物,其r f 值同纹枯菌诱导生成的2 种p ar , 值近似,因此,7 0 饱和度硫铵盐析蛋白诱导水稻生成的2 种p a ( p a 、 p a ,) 可能是纹枯菌诱导生成的2 种p a ;3 0 、5 0 饱和度硫铵盐析蛋白诱 导水稻各生成1 种化学物,其r f 值同纹枯菌诱导生成的1 种p ar ,值近 似,因此,3 0 、5 0 饱和度硫铵盐析蛋白诱导水稻生成的1 种p a ( p a ) 可能是纹枯菌诱导生成的其中1 种p a 。说明只有用7 0 饱和度硫酸铵盐 析才能诱导活性蛋白完全分离出来。 二、小麦p a 生成诱导 1 0 。m o l l 1 c u m s o d 水溶液诱导时,2 4 h 后叶面开始呈现深褐色斑 点,至4 8 h 再观察时可见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且颜色加深;u v 诱导 时,1 6 h 后叶面即开始呈现深褐色斑点,至2 4 h 再观察时斑点扩大,斑点 数增多,且颜色加深;4 8 h 再观察时斑点继续扩大,斑点数继续增多,且 颜色继续加深:对照组叶面色无明显变化。 分离粗样经t l c 检测,与对照分离粗样呈色物( 1 种,r ,= o 7 5 5 ) 相比,c u m s o d 诱导小麦生成的新化学物有2 种( r f = o 8 9 7 、o7 8 4 ) ,u v 照射诱导小麦生成的化学物也有2 种( r f = o 8 4 3 、0 5 3 4 ) 。 三、莴苣p a 生成诱导 1 0 5 t o o l l 。c u m s o d 水溶液诱导时,2 4 h 后叶面开始呈现深褐色斑 点,至4 8 h 再观察时可见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且颜色加深;u v 诱导 时,1 6 h 后叶面( 尤其是沿主茎处) 即开始呈现深褐色斑点,至2 4 h 再观 察时斑点扩大,斑点数增多,且颜色加深;4 8 h 再观察时斑点继续扩大, 斑点数继续增多,且颜色继续加深;对照组叶面色无明显变化。 分离粗样经t l c 检测,与清水对照分离粗样呈色物( 2 种,r ,= o 7 0 7 、o 2 7 3 ) 相比,c u m s o d 诱导莴苣生成的化学物有2 种( r ,= 08 6 3 、 o 7 6 1 ) ,u v 照射诱导莴苣生成的化学物有1 种( r ,= 0 6 2 4 ) 。 ( 注:上述各t l c 结果为点样量、展层剂均一致的情况下重复3 次 的一致结果;h p l c 和g c m s 结果为在同等检测条件下各重复2 次的一 致结果。) i 色斑r f 值 l0 9 4 i 寡糖诱导 2 0 6 s 分离粗样 3 0 3 5 40 1 5 l0 9 4 纹枯菌 206 3 诱导分离 粗样 30 3 5 40 1 6 对照l0 9 l 分离粗样 2 08 l 图3 t l c 检测寡糖诱导水稻p a 生成结果 ( 展层剂:苯:氯仿= 7 ;3 ) 1 :寡糖诱导分离粗样;2 :纹枯菌诱导分离粗样;c :对照分离粗样。 色斑r ,值 10 8 7 6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复习试题带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辅警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旗直事业单位招聘70人笔试备考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调整部分岗位报考专业要求笔试模拟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建行考试题目及答案
-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 煤矿干部考核管理办法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肺结节CT判读课件
- 2025港口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奶茶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添加剂与调味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 2025年油气工程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