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力灿3 年撒峰旯e6b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伽名年 导师签名: 剜宣乏 签字日期:伊毋年衫月f 多日 冷雠搬钿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张养浩是元代前期著名的廉吏、散曲家和诗人。对他的研究,除其散曲创作今 日已有比较充分、深入的研究,其丰富的诗歌创作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 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知人论世、纵横比较的研究方法,结合张养 浩的身世经历和创作情况,主要讨论张养浩的文学思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从而对其地位与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 论文引言部分对张养浩文学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第 一章,简要勾勒张养浩的人生经历、交游、著述、文学思想等。人生经历上主要突 出对诗人个性、思想和文学创作有影响的事件,把握诗人的创作背景。张养浩一生 交游多为官员,主要为姚燧、元明善和袁桷、虞集等馆阁文臣;张养浩著作版本复 杂,也在此章做了简要论述。此外,在宗唐得古的大背景中突出张养浩复古的文学 思想:宗韩崇陶、白。第二章,论述张养浩诗歌的思想内容。本文从积极入世,歌 咏至情,归田情结,山水胜景等四个方面来概括和分析张养浩诗歌的思想内容。第 三章,论述张养浩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从风格多样,以文为诗,意象运用等三个 方面详细论述张养浩诗歌的艺术特色。小结部分简要肯定张养浩文学思想和创作对 后代的影响,分析他未能跻身一流大家之列的原因在于:过强的儒家思想束缚;诗 艺不高。 关键词:张养浩:文学思想;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评价 2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觚g y a n g h a o , af 抽o u so m c i a li n 璩n d y i l a s 劬、 ,a sa l s oa i l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 a i l daf 细o u ss i n g e r 。b u t 也es t u d yo n 址sa b u i l d a n tp o e t i cc r e a t i o ni sq u i t el a c 虹n g 。a t 也ef o u l l d a t i o no fp r e c e d i n gr e s e a r c h e s ,u s i n gt l l em e t h o do f “c o r n p r e h e n d i i l gs o m 曲o d y a n dm s t i m e a n dc o r n p a r i n gm m 矗o mv a r i o u sp e r s p e c t i v e s ,戗l i st 圭1 e s i ss | t u d i e sk sp o e t i c 也e o r y , l l i si d e ol o 百c a lc o n t e n ta n dt h ea m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i 也a 工le x a i 】血扭t i o no n k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m ep o e t i cc i r c l e sa th i st i m e ,s oa st oe v a l 咖ee x a c t l y h i sp o s i t i o na l l d i n f l u e n c ei nh i s t o r y 。 t h eb o d yo f 也i s 雠s i sc o n s i s t so f 缸雠ec h 印t e r s 。t h e 丘r s tc h 印t e rg i v e sa 嘶e f a c c o 硼【t o fz h a i l g g h a o sl i f ee x p 耐e n c e , g i v i n gp r o m i i l e n c et o 也ee v e n t sm a th a v e i i l n u e n c e dh i s c h a r a c t e r ,t h o u g h ta 1 1 dl i t e r a lc r e a t i o ni no r d e rt ou i l d e r s t a i l dl l i sc r e a t i o n p s y c h o l o g y 。z h a n g y a n g h a 0 sc i r c l eo f 衔e n d sa n dv e r s i o nw i l lb et a ( e da b o u ti nt l l i s c l 即t e ra l s o 。 t h es e c o n dp a ns m d i e sz h a l l g y 孤g h a 0 sp o e t i cm e o r yu n d e rt h es o c i a l e n v i r o m n 咖o f r e s p e c tt a i l gd y n a 啊。n l e 吐l 矾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i d e o l o g i c a lc 0 n 妊斌o f z h a i l g y ,纽g h a 0 sp o e m s 。 t h i s 也e s i s 、) v i l l 蝴a r i z ea i l da i l a l y z e 也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钯n t o fz h a 0 s p o e m s 缸吼t h ef o l l o 、7 l ,i n gs i xa s p e c t s :p a y i i l ga t t e n t i o nt om es o c i a l ;s m g i n g 1 ( i n s h i pa n d 衔e n d s h i p ;h o p i n gt or e t u 】mt ot 1 1 em r a l ;b e a u t i f h ll a n d s c a p e ,a l l ds oa n 。 1 1 1 ef o 皿hp a ne x p o u n d s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丽s t i c so fz h a i l g y 撕g h a 0 。sp o e m s : v a r i e t yo f 沁l e s ,t h em e t h o du s e dt ow r i t ea r t i c l e s 疵p o e t r y ,t l l eu s eo fi m a g e 。t h ee n d i n gp a r t s 雠啦a r yp o i n t e do u t 也a th ed i dn o th a v ea c c e s st ot 1 1 ef i r s t - c l a l s sl i s tf o rt w or e a s o i l s : c o i m l c i a l ln l i l l k i n gt o os h a c l ( 1 e s ;h i sc 印a c 时w a si n a d e q u a t e 。 k e y w o r d s :z h a l l g y 撕g h a o ; p o e t i c 也e o r y ;c o n t e n t :a r t i s t i c ; e v a l u a t i o n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引言张养浩诗歌研究综述 张养浩诗歌在当世已经受到了注意和赞誉,吴师道在归田类稿原序中称; “公早负文名,由至大初仕显予朝,逮延祜中天子方好文,一时侍从言语之臣号称 最盛,而公颉颃其间。而他的诗歌“和平冲澹之中错以奇崛藻丽,要其依据义理 嚣切予目用之实,流毒自然曩露无缀缉辛苦之态。 回富珠哩辨亦云:“辞必己出,读 之令人想象其平生。千载而下,凛有生气,不可摩灭,斯足尚矣。” 明人对元代诗文的评价很低,关注很少;对张养浩的关注仅限于其人品、官晶, 而对其诗歌绝少涉及。清人在其官声、政论文三事忠告、散曲之外,注意到了 他的诗歌成就。宋长自柳亭诗话卷十一 、蹶嗣立元诗选看到了张养浩诗 歌寒中晚唐的一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谢启昆论元诗绝旬七则侧重于他 咏叹民生疾苦的诗篇。还有一些评论是针对其诗歌做法,如清阙名静屠绪言的 赞誉。 文学史中对张养潍诗歌关注最早豹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介绍张养 浩散曲后提到:“他又能诗,有云庄类稿。如哀流民操、上都道中,是反 映现实的佳作。 这是文学变中对张养浩诗歌的首次肯定。但此后的文学史孛,或 者仅仅叙述其散曲创作,忽视其诗文成就,如游国恩本、袁行霈本文学史:或者在 散鼗之后只言片语提及其诗歌,往往只是泛泛肯定其诗歌不容忽视,如马积高、黄 钧中国古代文学史日:“在后期作家中,张养浩是以诗人兼写散曲并取得相当 成就的著名作家。”囝邓缨基元代文学史:“张养浩著有诗文集箩j 圈类稿( 一 名云庄类稿) 他的诗风潇洒疏淡,不少诗的内容同他的一些写闲适生活的 o 秘国类稿骧序,鳕库金书集豁一兰一,p 幸7 3 ,上海畜藕蹬版径,1 9 8 7 年6 男。戮下j 蠢瓣类箍串事i 义皆出自四库全书省称类稿。另:所有采用四库全书本子者因均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6 月版, 故省略出版社及出版年代。 盛嬲嘲类甍摄澎,p 4 7 3 ,潮霹本。 圆来长自,拗亭诲话卷十一,续修鞠痒全书繁七零零掰,p 2 0 3 戮谚,原文冤,l 、结。上海蠢籍出版社, 2 0 0 2 年。 固谢扁昆,树经堂诗续集卷七,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四五八册,p 2 5 5 ,诗日:“徽命关西祷狱祠,倾囊流 溜啜瘛痍。云嶷薅鹤犹羚掺,忍读疑安贾海诗。”上海吉筵爨舨社,2 0 0 2 每。 苍转l 臼串华大典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p 6 0 9 。注苏吉籍出版被,1 9 鲫年9 胄。 呻刘人杰,中国文学发胜史,p 1 6 卜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 o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p 3 4 ,长沙:湖南文艺i j 版社,1 9 9 2 年5 月。 !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散曲有相似之处。( 举例黄州道中) ” 。张炯在中华文学发展史中则高度评 价了张养浩的诗歌:“但是在张养浩,诗文与散兹几乎同等重要,两虽政绩宫声也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他不但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官员,而 且是元代羹要的元曲家、诗文家。有诗文集张文庄集二十八卷,并写了著名的 元代政书三事忠告四卷。”劬臀乎也只是泛泛概述,未作深入研究。也有一些著 作中提到了其诗歌的艺术,这以杨镰元诗史为代表。杨镰认为,“张养浩不以 诗文知名作为一个元曲家似乎他更有特色。他的诗往往有比较深厚的历史感与 使命感。“他的五言律诗,眈如体墨郊外晨兴用俞立之韵等,颇有凡分感 染力,读之令人顿生苍凉抑郁之气。”五律上都道中诗虽似不经意而作, 但读之如弱身临其境。诗中只是写景,无一字直接道及诗人心绪,僵乡关之愚、羁 旅之苦,全都消融在塞外穷边的暮色烟霭中。” 这里既有对风格的概括,还有对诗 篇的品评。但这些论述和批谖都是零碎的,不成体系。 对张养浩的诗歌进行了较专门批评的可算薛祥生、孔繁信选注的张养浩作品 选。该书选诗歌l l5 首,对所选诗歌进行了简单编年,对每一首诗歌都有简要注 释和评述,并在前畜中较为系统的评述了张养浩诗歌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将其诗文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抒写了毒己勤政爱民,建功立业的拖受和理想,揭 露了元朝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和灾难,寄寓 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圊情 ;“接绘了褪国与家乡绚丽多姿豹鸯然风光 囝。 认为其诗歌继承了杜甫、自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语言上吸取了韩孟一派的某 些长处,诗歌教文化旬式多,用语不避僵俗,多发议论,受到了宋诗的影响。僵这 些论述乃是合其文章一起评论的,也没有具体详细的深入分析。 关于张养浩研究的论文约有霉十篇,僵这些论文大多关注萁散蓝、为政思想、 人格,其诗歌始终被忽略。2 0 0 2 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刊登了秦勤的论张养浩 诗歌创作的风格,这是迄今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研究张养浩诗歌的专门论文。文 中认为张养浩诗歌风格多种多样,把他的诗歌从风格上分为五类:雄放奇崛的山水 啦邓绍基,元代文学史,p 3 2 6 ,北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6 月。 国张炯,中华文学发展史,p 2 1 6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 0 0 3 年1 2 月。 够杨镶,元诲史,p 2 9 8 ,p 2 9 9 ,j l :寒:人民文学滋叛往,2 0 年8 月。 嵇薛撵生、魏繁信选注,张养活传繇选,鄹审l o ,j 艺京:入琵文学密舨社,1 9 嚣了年l l 蜀。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记行诗;平淡秀美的农树圈困诗;质朴悲慨的政治抒情诗;寄兴深微的咏物诗:以 诗议政的咏史诗和赠答诗,并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分析。 放上述情况来看,学术界对张养浩诗歌的研究和关注正在走彝深入。张养浩诗 歌与散曲相比,文学成就固然不及,但若因此而无视其诗歌的价值,则未免有些武 断。磷究其诗歌的共性和个性,评价其优点和缺点,总结其继承秘发展之处,有助 于我们客观、公正的评价张养浩诗歌。 扬州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张养浩其人 第一节张养浩的籍贯、字号、身世、经历等 张养法( 1 2 7 卜1 3 2 9 ) ,字希孟。因枉别墅在历城县北十里,华不注鹊由之阳、 历山之阴,号日云庄。 故幽称“云庄老人”,自号“云庄”。归田类稿卷三送 蔡天祥之般阳路儒学正序记:“齐东野入张养浩序。卷十一济南历城县侯氏先 茔碑铭有:“齐东野人抉其秘,字字有征”,故知又自号齐东野人。据类稿 卷十二先茔碎铭:“维我张氏之在济南,其宗属有二,一屠阳邱,历城。屠阳 邱者为伯祖父,历城则祖父也。”阳邱即章丘,又称之阳丘、章邱。元代历城、章 丘为济南路下辖的两个县,养浩籍里成为济南历城。其远祖的世系和名字皆不可考。 仅能从姚燧撰写的朝列大夫飞骑尉清河郡伯张君先墓碑碣文中对其先辈的行迹 略知一二:“可知者则自其高曾,然犹两世皆逸其讳。惟知曾常官武略将军,监阳 邱之燕镇淄。” 祖父张山早岁从戎,父亲张郁( 字咸卿,1 2 4 2 一1 3 2 2 ) 十六岁起便 独任家务,在江淮之间,“以隐于贾 ,“以给其出,以卑其聚 ,积累了一定的资 财。祖父及诸父乐善好施,往往“振粟于乡,御盗于家,脱人以刃,缒井取饮,活 友于死者。 。 张养浩幼有义行,七岁时路得遗楮,其人已去,追丽还之。“年方十岁,读书 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登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十九岁时, 游济南自云楼,作自云楼赋,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倾慕和渴望,对世事多变的 体认。白云楼赋为他赢得了文名。不久,便得到山东按察史焦遂的举荐,出任 东平学正。至元二十九年( 1 2 9 2 ) ,养浩至京师,游于不忽木之门,献书不忽术, 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曹掾,后荐入御史台。任御史台掾吏时,养浩清正廉洁,“一 国黄沿,故陕西诸道行御受台御史中丞赠虑诚畿崽功臣荣橡大夫陕西等处幸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凿追封滨圈公谥 文忠张公裥堂碑,文献集卷十上,p 5 8 9 ,网库全书集部一四八。 姚燧,牧惑集,卷二十六,p 6 8 0 ,靼库全书集部一职零。 够强养港寿予,癌黧类稿卷卡嚣,强瘁全书集部兰一,p 5 鳃,上海杏籍逡叛季圭,l 擎3 7 年6 羹。 鼯姚燧牧庵集,卷二十六,p 6 8 0 ,四库全书集部一四零 帮宋濂等,元史,p 2 7 3 4 ,中华书局,1 9 9 9 年。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z 日病,博果密( 即不忽木) 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日此真台掾也。在此其 间,他先后结识翰林直学士姚燧、元明善等,并和他们成为好友,此后的生涯中颇 受他们的影响。 成宗大德元年( 1 2 9 7 ) ,他转任中书省掾属,大德九年( 1 3 0 5 ) ,张养浩由中书 省掾,选授堂邑县尹。到县后,他以一颗儒者之心,勤政爱民,忠于职守。他“首 毁淫祠三十余所”,废除了曾为盗贼今已释放者朔望参拜的旧例,认为“彼皆良民, 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尤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惩处官府旧吏 莫敢问之凶徒,“民甚快之”,以致养浩“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 武宗至大元年( 1 3 0 8 年) ,他被召为司经,未至,改为太子文学,随即拜监察 御史。他始终以忠义自持,不以幸存苟免为尚,多次犯颜直谏,极具勇气。至大二 年谏止武宗议立尚书省,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至大三年( 1 3 1 0 ) ,上 时政书万余言,洋洋洒洒,抨击朝政十弊,言皆切直,为当国者不容。“遂除 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戒省台勿复用。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这是他 人生中的第一次归隐。 至大四年( 1 3 1 1 ) ,仁宗继位,群儒毕集,朝政一新。张养浩又被召为中书省 右司都事,先后任翰林待制、翰林直学士、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延祜二年( 1 3 1 5 ) , 以礼部侍郎与元明善、程钜夫一同主持元代第一次科举考试。秋,奉使泉州征船舶, 次年夏返京,途经徐州、杭卅i 、福州、泉州等地。这一时期其诗文字里行间多有退 隐味道。延祜四年( 1 3 1 7 ) ,奉使监籴兴和。次年,被擢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后改右司郎中,后任礼部尚书。同年,与元明善等主持元代第二次科举考试。在仁 宗一朝,张养浩历践华要,这是他仕途比较得意的时期。 延祜七年( 1 3 2 0 ) 三月,英宗即位,养浩出任参议中书省事。至治元年( 1 3 2 1 ) 正月,英宗欲于元夕建灯山取乐,养浩上谏灯山疏,英宗大怒,继转喜色道:“非 张希孟不敢言! ”于是停建灯山,并褒赏了张养浩,“以旌其直”。 养浩幸未受诛戮, p 2 7 3 4 ,中华书局, p 2 7 3 4 ,中华书局, p 2 7 3 4 ,中华书局, p 2 7 3 4 ,中华书局, p 2 7 3 5 ,中华书局, 1 9 9 9 年。 1 9 9 9 年。 1 9 9 9 年。 1 9 9 9 年。 1 9 9 9 年。 史史史史史一兀一兀兀一兀一兀等等等等等 濂濂濂濂濂 宋宋宋来宋 d 罾罾西蛩 墨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但屡经仕途险恶,看透宦情,于此年六月,以父老终养为由辞官归里。 从1 3 2 1 年到1 3 2 9 年正月,张养浩在历城云庄别业过了八年优游不迫的隐居生 活。其间,朝廷曾七次征召于他,他都力辞不就。天历二年( 1 3 2 9 ) ,关中大旱, 流民无数,饥民相食,朝廷以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召其往陕西救灾。既闻命,即“散 其家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 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年六十。关中之 人,哀之如失父母。后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第二节张养浩交游考略 张养浩为事端谨,择友甚严。他说:“余平生交游甚鲜,性不喜瓦合。非其人, 虽富且贵,不屑以坐。坐是零丁于世,行焉而无伍,倡焉而莫之和者,二十余年于 兹矣。” 故其友好并不甚多,但皆耿介正直、学问笃实之人,如姚燧、元明善等。 他十九岁入仕,除隐居云庄八年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约三十二年) 都是为官, 其中自武宗至大元年( 1 3 0 8 年) 到至治元年( 1 3 2 1 ) 十三年间,他都仕于京城。仁 宗皇庆、延祜年间,他先后任中书省右司都事、翰林待制、翰林直学士、秘书少监、 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颇受重用。仁宗皇帝曾随李孟学习儒学,“通达儒术” , 以“汉法”治国,倚重、任用了一批文臣儒士。这批文臣多为汉人、南人,多供职 于翰林、集贤两院,驰骋清要,翰墨往复,更相酬唱,在京师逐步形成了一个文化 圈,如袁桷、马祖常、王继学、虞集、贡奎、范椁、杨载、揭奚斯等人,被视为一 时之盛。这些诗人,我们称之为馆阁文臣。养浩的特殊身份和对文学的热爱,使他 和这些馆阁文臣有了密切的交往。他们和养浩诗文唱和,互相切磋,无论在人格节 操还是学问修养、文学取向上都对养浩的诗歌创作以影响。其中交情最深,诗文唱 和最多的,莫过于姚燧、元明善、袁桷和虞集等馆阁文臣。 姚燧( 1 2 3 8 1 3 1 3 ) ,字端甫,号牧庵,祖籍柳城,徙河南洛阳,三岁而孤, 回宋濂等,元史,p 2 7 3 5 ,中华书局,1 9 9 9 年。 。宋濂等,元史,p 2 7 3 5 ,中华书局,1 9 9 9 年。 送郭斡卿序,类稿卷三,p 5 0 3 。 宋濂等,元史,卷二十六,p 4 0 2 ,中华书局,1 9 9 9 年。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竺 育于伯父元初大儒姚枢。十八岁正式学于许衡。许衡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创立 了元代北方理学大宗鲁斋学派。而在许衡众多弟子中,最能绍述师门统绪的首推姚 燧。元人柳贯在姚燧谥文中说:“乃若先正许魏文正公之在吾元,实当世祖皇 帝恢拓基图之始,倡道明宗,振起来学。一时及门之士,独称集贤大学士姚公燧为 能式纂厥绪,以大箕承谴曷良史执笔以传儒林,则公在文正之门,岂直侪之游、 夏两已也。 园 姚燧年近四十始堪仕。至元三十年( 1 2 9 3 ) ,时任御史台掾史的养浩于京城见 到了姚燧,时姚为翰林直学士。养浩牧庵姚文公文集序曰:“走年二十四见公 京师,时公直学士院。”此后,= 人开始了交往。至大元年( 1 3 0 8 ) 春天,甘肃行省创 建来远楼成,十月,翰林学士承蹭姚燧为楼作名,“且命太子文学张某记其故” ( 按: 时养浩任太子文学,未几改为监察御史) 。约至大四年( 1 3 1 1 ) ,姚燧为养浩作朝 列大夫飞骑尉清潺郡伯张君先墓碣,赞养浩“年少而志厉,积学丽善文 ,并记述 了养浩在堂邑县的政绩。文虽是应堂邑民之求丽作,但字里行阆充溢着姚燧对这位 刚直、多学的后辈的赏识。 此后不久,七十三岁高龄的姚燧辞官瘸归,时养浩任翰林待制,作诗送姚学 士送他。诗中极力推赞姚燧的文学成就,称其为文坛泰斗,和班固、司马迁一样 光耀千古。又赞扬其人格精神像孤月、片云一样高洁、超逸。元史姚燧传记 姚燧自恃才高,“轻视赵孟猿、元明善辈,故君子以是少之”。对此,养浩借杜莆戏 为六绝句其二中对王勃、杨炯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体。尔营 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淫万古流 ,说明姚燧之诗写的和王杨的一样好,在元诗发震 史上自有其历史地位,那些自称君子的人妄图贬低他是徒劳的。皇庆二年( 1 3 1 3 ) , 姚燧卒于家,养浩作祭姚牧庵先生文。泰定元年( 1 3 2 4 ) ,姚燧殁十一年,江西 省臣搜求姚燧著述,版行于世。郎中贾焕以文序请,养浩作牧庵姚文公文集序。 对于养浩来说,这位年长囱己三十二岁的长辈不仅是文坛泰斗,更是一位精神的领 袖。他像仰望高山那样景仰他,在祭姚牧庵先生文中,他饱含深情的赞美他的 人品和文品。纯称姚燧是“斯文之寨伯,旷百祀面一入 ,其人格“不权之阿,弗 。元柳贯,待铡集,卷八,p 3 1 3 ,靼库全书集部一翻九。 o 甘肃行省创建来远楼记,类稿巷五,p 5 2 0 。 塑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势而移”“隆于风节,粹于伦彝。芥功名而无意于屑屑,尘富贵而惟道之怡。其待 问也如响,其好施也若遗”,并能积极推掖后进。而在牧庵姚文公文集序中, 他具体的阐述了姚燧的文,指出其文的求奇、尚古等特点,而这些,正是养浩认可 的,对养浩诗歌产生了影响( 详见第四节) 。 元明善( 1 2 6 9 一1 3 2 2 ) ,字复初,大名清河人。元代仁宗、英宗朝名臣。工古 文,与姚燧齐名,朝政文字多出自其手。元史卷一百八十一元明善称其“早以 文章自豪,出入秦、汉间”。但亦善于治经,“诸经皆有师法,而尤深于春秋”。 充任江西省掾时,适逢著名理学家吴澄在郡讲学,他便“问以易、书、诗、 春秋奥义,叹日: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终其身”圆,是吴澄 草庐学派的重要传人。 元明善是养浩交往时间最久、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二人的友谊是在长期的交往 中建立起来的。 成宗元贞元年( 1 2 9 5 ) ,二十六岁的养浩任御史台掾史,与元明善相识,时明 善随江西左丞董士选任江西省掾。虽未在一起为官,但二人一见如故,感情颇笃, “每计事至京师,必剧谈极欢乃去”固。元贞三年大德元年( 1 2 9 7 ) 至大德七年( 1 3 0 3 ) , 养浩为中书省掾属,而明菩也由枢密照磨辟为中书左曹掾。同为中书掾属的还有和 二人交好的曹元用,元史卷一七二曹元用传记:曹元用“转中书省右司掾, 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武宗至大元年( 1 3 0 8 ) ,二人同为太 子文学。至大四年( 1 3 11 ) ,二人又同为翰林待制。是年三月,仁宗即皇帝位,擢 明善为翰林直学士。仁宗皇庆元年( 1 3 1 2 ) ,济南阳丘友人潘宗j ;古病,二人同往省 问。宗祜卒,养浩为之作元故国子博士潘君墓志铭。皇庆二年( 1 3 1 3 ) ,明善 迁翰林侍讲学士,养浩以翰林直学士代元明善。延祜二年( 1 3 1 5 ) ,养浩任礼部侍 郎,明善任礼部尚书,同知贡举。会试天下,廷试进士,赐张起岩、马祖常、许有 壬、欧阳玄、黄滔等五十六人进士及第。二人同去许仲文别墅饮酒,养浩作同元 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八十一“元明善”,p 2 7 8 8 ,中华书局,1 9 9 9 年。 。草庐学案,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九十二,p 3 0 7 2 p 3 0 7 3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 故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赠某官谥文敏元公神道碑铭,下省称元公神道碑铭,归田类稿卷 十,p 5 5 9 。 。类稿卷十三,p 5 8 9 。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三羔 复初饮许仲文别墅诗。延祷五年( 1 3 王8 ) ,二入第二次嗣知贡举。 二人交好时间之久,养浩在元公神道碑铭中称:“肇余友吾复初,殆三十 余年矣”。而对于他们仕途惊人的相似之处,养浩也作了概括:“相与同官者八。台 则余掾于内,君掾于江之南地虽不同,均台掾也。省则同掾丞相府。仁宗在潜 邸,同为太子文学,入翰林,余待制,君直学士,后转侍讲,余又以直学士代君。 在耗阉,尚书则君,侍郎则余。未凡,又同宾幞,又同知延裙六年贡举。呜呼! 世 之同富者圈有,多或一二,又多或窭三,如吾= 人联武台阁且三十年,抑亦吉所无 焉今鲜有也。” 归豳类稿中的部分诗文也见证了二人三十多年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大德七 年( 1 3 0 3 ) ,元明善因张碹事累,免职去京,寓居淮南。临别,养浩作送元复初 序送他,劝慰明善“人不历成败,资分虽高,其谋猷终不能底夫深远。且天将玉 入于成,其颓额顿挫,有所不能免,勉励他“进不欣,退不戚,一意义命 ,深信 袍“此行菲惟不能深藏久遥,将豳是爱得厚其所养丽憨其所未至”。 延裙二年( 1 3 1 5 ) 秋,养浩奉使泉州征船舶,临行有罄别元复初一诗。诗中借战圜濂颇和蔺棚如、 后汉雷义与陈重两个典故,表达作者与明蔫交谊深厚,予里共勉的真挚情感。约延 祜六年( 1 3 1 9 ) ,和潘献臣( 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可考) 、张雯( 1 2 9 3 1 3 5 6 ,字 子昭,吴县人) 、明蔷同游杭州高丽寺,养浩作诗同潘献臣无复初张子昭高丽寺 赏自莲。至治二年( 1 3 2 2 ) ,养浩丁父忧,守制居家。二月七曰,元明善卒,惊闻 噩耗,养浩长歌当哭,作挽元复初。全诗虽凝重端雅,沉稳敦厚,但从“岂期 神物去无踪 “一死一生空世隔,三熏三沐为谁容”中我们不滩体会至挚友猝死的 震惊、痛心,痛失知己的悲怆。明善卒后,养浩“每一抒愚,辄悲哽不自禁固。 三年后,泰定二年( 1 3 2 5 ) ,养浩作元公神道碎铭。文中沉痛的记述了二人佳途 的惊人相似( 所引文见前) ,回忆了今己成谶的昔日戏言,高度评价了明善的文学 成就( 见第四节) 。虽是容易落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 俗套的碑铭,但记叙中 母元公神道碑铭,p 5 5 9 。 元受卷二十五、二卡穴:“( 鬣裱) 蠢年春爱胄丁亥,会试进三劳戊覆,御试进士,赐忽都达 兄、獯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马祖常元公神道碑记元明普:“知戊午贡举”,戊午亦为延祜 五年。霹翔悲处“六年”为“五年”之误。 国送元复初辟,类稿卷三,p 5 0 7 。 田元公享申道碑铺,p 5 5 9 。 量 扬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蕴含着浓厚的抒情,读来字字泣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二入曾同李京( 字景出,号鸠巢,河间入,生卒年不详 同登大都司天台。司 天台即今北京观象台,“宋自靖康之乱,仪象之器尽归于金。元兴,定鼎于燕,其 初袭用金l 器,两规环不协,难复施用。于是太史郭守敬者,出英所剑篱仪、仰仅及 诸仪表,皆臻于精妙 。司天台见证了宋金元历史的更替,登上司天台,养浩有 感于今营兴废,侔登司天台同李景凼元复初分韵得色字诗。状诗题知道,明善 和景山也有诗作,但已不可见,而三人同登司天台的时间也已不可考。 翳善清河集五十卷久候,清寒缪荃孙辑其遗文为七卷,收在藕香零拾 丛书中,共有诗1 4 首,文4 0 篇。从七卷本的清河集里我们不能看到他和养浩 交好的痕迹。僵在透库本由东通恚卷三十五之九有鳃善县尹张养浩去思裤 一文,作于至大三年( 1 3 1 0 ) ,时养浩任秘书少监。文中简要概括了二人仕途的相 似经历,力赞了养浩的嚣l 童、廉洁、爱民,和在堂邕县的政绩、富声。文是应堂邑 民之求而作,却可看出明善对养浩人品、官品的欣赏。 元骥善也是仁宗时候馏阁文臣之一,僵元骥善和养浩的交往并非始于仁宗时, 其交情也非限于在馆阁的喁和,故来把明善列入馆阁文臣中来讲。当时和养浩交好 的馆阁文歪主要有荧奎、虞集、袁桷、范柠等,以下将分述之。 贡奎( 1 2 6 户1 3 2 9 ) ,字仲章,号云林,宣城人。贡奎于大德六年( 1 3 0 2 ) 赴京 师,授太常奉礼郎。大德九年十一胃除翰林图变院编修官。至大元年( 1 3 g 8 ) 转翰 林应奉,延祜元年( 1 3 1 4 ) 除承事郎,延裙五年迁翰林待制,至治元年( 1 3 2 1 ) 辞 归故里,奉养老母。在京师的这段时闻,谴和张养浩、元萌善有了交往,并成为好 友。对于他们之间的友情,贡奎曾对其子贡师泰说:“我昔在朝,当皇庆、延祜间, 人物最盛,一时相知不少,然求其志同道同者,荚清河元复初、济南张希孟若也。 三人尝联镳过我,慷慨论议,日昃不忍舍去,且相顾日:世岂复有相得如吾三人 者乎? 吾三入孰先死,则盾死者当铭诸墓,使子孙世世无相忘也。贡奎生前著 述颇丰,有云林小稿等一百二十卷,今仅存后世重辑本云林集十卷。资料 的匮乏使我们不能从诗文中看出饱和养浩的交情。但从这段话看,两入的关系是相 。寒濂等,元史,卷四一一a ,p 6 7 l ,孛华书鼹,1 9 势年。 棼牧琵惑卺滓,见贡筛泰玩卷集卷六,p 5 8 4 ,霾露全书集黼一五疆。 王姣锋;张养浩诲歌霹究 里 当密切的。 虞集( 1 2 7 2 一1 3 4 s ) ,字伯生,号嚣庵,汪霹撬髑崇仁入。察元弱善一样辉事吴 澄,也是吴澄草庐学派的重要传人。 一 袋宗大德初年( 1 2 9 7 ) ,虞集戬大臣攀荐,援大都路矮学教授,就蓐多在京辉为 官。仁宗即位,除太常博士,迁集贤修撰,后改翰林待制。甄大四年( 1 3 1 1 ) ,虞 集痒书堂星张令去愚碑爱,记载了养浩为堂基昙尹时事,并述皇已作此文的经 过:“至犬二年夏五月,余受国子助教,入京师,舟过会通河,会河间运司括行舟 取盐海中,余亦兔夷诲止弦,随后,虞集与乡孛父老交谈,听闻养浩予堂基为县尹 惠政于民之事,“予顾从者豳:小予识之,是吾友人济南张希孟也。明年,见翰 拣童学露复初隽堂墨久作张君去思碑,因录著其后云。 囝 养浩好藏石,常与人赏石唱和。曾有凝云奇石块,当为养浩珍奇之物,许多 锗阁文垂都有诗文赏玩、唱和。王结露文恚集卷二骞凝云石隽省郎张希曩赋、 重赋凝兹石二文;袁桷清容屦士集卷一有凝云石赋,并涟日“为张希 孟终”,卷九又有次韵张希孟凝嚣石十咏;宗元诗会卷七十七有揭奚薪寄 题太子文学张希孟凝云石一诗,开篇云“闻说张文学,家藏石一拳 。而虞集道 霹遗稿卷一也舂诗题张希孟凝云石。 天历= 年养浩卒后,虞集曾作诗题张希盂中丞遴毕提点申达卷艏 ,深情赞 扬了养浩十年七薅不还赣鳃淡泊,为铣民莛,隽镊民瓤嚣韬牲精神,表达了瓣墨透 者的绵绵眷念。 袁桷( 1 2 6 6 。1 3 2 7 ) ,字穗长,溉汪鄞县入。请誊膳士集提要称其靠少从戴 袭元、王应麟、舒撼祥诸遗老游,学问渊源具有所自。”大德初年,由程钜夫、王 构等举荐为翰林国史院检溺官,丹翰林应奉文字,兼圆史院编修言。焉迂翰耱待制, 又任集贤越学士,在翰林、集贤两院任职二十余年,敞和养浩有更多的文字来往。 今所见养漕、袁稳二入在京师其闽驹唱和主要是前述蓑桷为养浩凝云石所捧的凝 云石赋襁次韵张希孟凝云石十咏。 o 元苏天爵,元文类卷三十九,p 4 4 8 ,长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费任公司。2 0 0 5 年。 营( 1 2 7 5 3 弱,字坟镌,澎燕定兴入。 蛰霓囊集,道嚣掌蠢录卷三,| 4 3 ,疆瘁金书集部一淫六。 兰 扬州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英宗至治元年( 1 3 2 1 ) ,养浩父值八十寿庆,时养浩已辞归还乡,袁桷赋诗寿 张希孟父郡侯八十二十韵颂贺。同时赋诗贺寿的还有吴师道。吴师道在归田 类稿序中称:“往年某至京师,公已还第,时公济南郡侯年寿八十,尝赋诗颂美, 以致慕向之意。 泰定初年,袁桷辞官归老于家。但时间和空间的隔绝并未隔断二人的友情。泰 定三年( 1 3 2 6 ) ,袁桷作诗寄张希孟内翰,诗中告诉养浩自己也归隐于乡,过 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但对友人的思念依然如昔。 范柠( 1 2 7 2 1 3 3 0 ) ,字德机,又字亨父,清江人。至大元年( 1 3 0 8 ) ,范柠始 游京师,后以荐为翰林编修,和任监察御史的养浩开始交往。延祜中,范柠擢为海 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赴任时,养浩作送范德机赴海北道宪司知事诗送他 。 后范柠以病归里,张养浩曾作范德机寓田记相赠。文中有“德机其以博厚为田, 高明为庐,仁以为山,智以为水,种以义理而获以道德。将居之食之,无不穷极厌 足 ,这是张养浩对范柠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回。 第三节张养浩著述及其流传考略 张养浩的著述情况比较复杂,在各种文献的记载里,不仅名称不一,而且著录 卷数各异。 最早提及其著述的是归田类稿自序:“顷退休家野,出而录之,凡得诗、若 赋、若文、乐府九百余首,岐为四十卷,名日归田类稿。”张养浩去世后,其自 辑之四十卷归田类稿刻于龙兴学宫,并易名云庄集,吴师道所作归田类 稿原序称:“公云庄集四十卷已刊于龙兴学宫 。云庄集之名还见于明杨士奇 等编的文渊阁书目卷二。对于文渊阁书目卷二著录的云庄集、吴师道 所称云庄集、养浩手编之归田类稿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 百六十六云:“文渊阁书目载养浩云庄集三册吴师道序云公云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九,p 1 2 3 ,四库全书集部一四二。 。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十二,p 1 6 0 ,四库全书集部一四二。 。类稿卷十九,p 6 3 3 。 国类稿卷六,p 5 2 7 。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旦 庄集四十卷,已刻于龙兴学宫,临川危太朴掇其有关于治教大体者为此编,而属 予以序云云,则龙兴所刻者即养浩手编之类稿,而改其名日云庄集,亦 即文渊阁书目之三册”,可见三书其实同为一书。该书散佚较快,孛术鲁狮于 元元统三年( 1 3 3 3 年) 为其作序时候已剩下三十八卷。明代王士祯偶然看到养浩濮 州儒学正王友开墓志铭,叹其奇诡,载入皇华纪闻,未见其全集。经过元末和 明代的散佚,到明末只有刻本二十七卷尚存于世,然“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 今存于国家图书馆有张养浩的张文忠公文集二十八卷,为元至正十四年刻本, 即是最早刻于龙兴学宫的不完整本。 张养浩文集刻印之后,临川危素又从张养浩手编、龙川学宫刻印时改名为云 庄集的文集中选录“关于治教大体者 ,编为新的归田类稿,是为选本,卷 数不详。明焦姚国史经籍志著录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六十六认为和危素删编的归田类稿是为一书。但这个选本到清代修四库 时或者存于永乐大典,或者已经不存,故清修四库时,只能依据上述明末尚存 于世二十四卷的全集刻本,! 别采永乐大典所载,删其重复,补其遗阙,得杂 文八十八首,赋三首,诗四百六十三首,共为五百八十四首,厘为二十四卷”,固名 为归田类稿。但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提要著录二十四卷,实为二十二卷。 四库本的归田类稿当时一般的学子不可能得见,也或者出于对前辈同乡的倾慕 之情,所以清代济南历城人周永年于乾隆五十五年( 1 7 9 0 年) 又编刊了归田类稿 二十卷,今存山东省图书馆。 文渊阁书目卷二著录张云庄传家集一部一册。四库全书总目卷一 百六十六认为这是后人从各种文献中辑录出来的佚诗,可称之为外集或者补遗。道 光济南府志卷六十四著录诸子书引传家集三册,应为此书。但乾隆历城 县志卷二十“艺文考二 在所著录的云庄传家集三册后注明“见文渊阁书 目”,并没有看到此书。该书在此后的文献中未见记载,今存与否未知。 和云庄集同时刻于龙兴学宫的还有张养浩的牧民忠告,贡师泰牧民 国归幽类稿提要,p 4 7 2 。 国吴师道,归田类稿原序,归田类稿,p 4 7 4 。 归f t l 类稿提要,p 4 7 1 。 堑 扬翔- 人学硕+ 学佼论文 忠告序称:“遂请此书( 牧民忠告) 刻诸学宫,以规夫牧民者”。贡师泰在该 序言孛也述及张养浩的另外两部政论著作:风宪忠告和底堂忠告。三书的写 作时间,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九称:“养浩为县令时,著牧民忠告二卷, 民十缨,七十二子露;为獭变时著风宪忠告一卷,凡十篇;入中书时著滕堂 忠告一卷,亦十篇。三书本非时所著,各自为编,并因散佚,难以并观,于 是翡代洪武二十二年,广瑟按察司佥事扬娥黄宏将三书合为一卷刻之,总九十四 条,共四卷,定讹质谬,总题名为政忠告,陈琏作序。明代宣德六年河南府知 府李骥重刻此书,改名三搴忠告。“三事 之称来自肖书立政懿“任入、 准夫、牧,作三事”和诗经小雅雨无正的“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是“皆 在王左右之尊阶 ,三攀忠告这个称呼耀来概括庙堂惠告尚可,衡史、县 尹就不在“三事 的范围内了,因此,这个改名是“自我作古,转不及为政之名为 该括一切矣 。但已经约定俗成褶沿数百年,不可更正了。嘉靖由东通志卷 = 十九、明崇祯刻本、康熙增刻本历城县志卷十“人物侨寓二十九”条、( 乾 隆) 由东通志卷二十八之二、清嵇璜、曹仁虎等奉敕撰钦定续文献通考卷 一百六十九、万姓统谱卷四十、清倪灿撰卢文粥补补辽金元艺文志“职官类”、 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四、清黄虞稷予顷堂书雷卷九“典故类 ,卷十一“儒 家类等均著录此书。 嘉靖由东通志记张养浩有除三事忠告、;| 曩田类稿夕 ,还有御史箴 书。关于御史箴,明薛碹敬轩文集卷十三“御史箴解序 称:“御史箴 者,元张文忠公所作也。公为御史时,尝著名风宪忠告以明风纪之要,又作是 箴并以致戒焉。大义言御史之职,关系甚重,任是职者当思其重,而为所当为,戒 所当戒。其言简,其理备,其词直,其义切,诚宪匿之药石也。公既没,雨其箴盛 行于世。”明程本立巽隐集卷四御史箴诗题下作者注云“此本元张文忠公。 所作”,明顾潜静观堂集卷九送方侍御序中有“迨元名臣张希孟氏御史 箴 一句,亦为佐证。明崇祯刻本、康熙增刻本历城县志卷十“人物侨寓 贡师泰,牧民忠告序,玩斋集辫六,p 5 8 4 ,四库全稍集部溉四。 岱三事惑告提要,瓣,越书集成初编,孛肇警爨,1 9 8 5 年。 移三事忠告提要,p 3 ,煞书集成初编,中蔓扫书局,1 9 8 5 年。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 二十九”、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四十、明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九等也著录 有此书。但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十“艺文考二 著录御史箴时注明:“见 旧志,卷未详”,想来已经散佚。 文渊阁书目卷一又著录张养浩经筵余旨一部一册。经筵余旨,四库 本归田类稿卷一收入,为张养浩的进表,包括君德、君道、君体、君威、君治 五篇,主要阐述儒家经义,表达他致君尧舜,改革朝廷残暴统治的政治观点。清钱 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儒家类”、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四、清黄虞稷千顷堂 书目卷十一儒家类、傅维鳞明书等也著录该书。 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十“艺文考二著录云庄乐府一卷,注日:“据本 书”,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岩土基础课课件
- 小龙虾水彩课件
- 输液泵应急预案脚本课件
- 小鸭子学游泳课件
- 商铺租赁合同终止及租赁物使用消防安全协议书范本
- 水稻-养殖一体化土地承包种植合同
- 小鸡家着火了课件
- 小食品调味培训课件模板
- 设备制造行业细分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贪吃的变色龙课件
- T/CCOA 52-2023富硒小麦粉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社区护理学专项)护理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卷
- 老人就餐免责协议书
- 应聘家教兼职简历
- 慢阻肺的健康教育讲座
- 光伏电站安全风险辨识及风险库管理制度
- 铁路机车防火安全教育
- 企业内训师培养与培训课程设计
- 网架防腐刷漆施工方案
- 《采矿方法的选择案例综述》1700字
- 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对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