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颜氏家训》的内容与文体风格.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颜氏家训》的内容与文体风格.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颜氏家训》的内容与文体风格.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颜氏家训》的内容与文体风格.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颜氏家训》的内容与文体风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颜氏家i , 1 1 1 ) 是中国古代产生较早,训家思想较为成熟系统,且影响深远的 一部家训名著。在古代家学的发展史上,颜氏家i j i i ) 是一个里程碑。它产生于 南北朝时期动荡的历史环境之下,以训家教予为目的,涉及教育、宗教、文学、 风俗、历史、训诂、音韵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多个学科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本文以颜氏家u i i ) 的内容与文体风格为研究对象,借鉴多方面的文献材料及前 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内容与文体风格上的特异性,以求达到对颜氏家训 一书文学价值的重点探究。 本文的引言部分对作者的生平简历及书籍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时间 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交待。结语部分总括了全篇对于书中具体问题的探讨。正文分 两部分,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从训家的角度出发将颜氏家0 1 1 ) 的内容分为九个方面:修身、 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养生、文化。在内容分类的同时,分析 了颜氏家训内容丰富驳杂的特色。 第二部分:分析了颜氏家训在文体方面的特色,主要提出了四个分论点: 1 、思想观念的多元化 2 、亲切、质朴的情感基调 3 、夹叙夹议的论说文结构 4 ,骈散结合,文质兼美的语言风格 在这一部分最后,对于颜氏家训散文成就进行了总体的估价,并得出了 此书在文体风格上自然随意的特色。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内容;文体风格 a b s t r a e t d a t i n gb a c kt oa n c i e n tt i m e s , y a hp a r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 w h i c he x e i 缸f a r - r e a c h i n g i n f l u e n c e ,h a sar e l a t i v e l yc o m p l e t es y s t e mf o rf a m i l yi n s t r u c t i o n s a p p e a r i n gi nt h e t u r b u l e n tn o r t ha n ds o u t hd y n a s t yy a hp a r e n t a li n s u u c = t i o ni sal m l d m a r k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t h es t u d yo ff a m i l y i ti sa i m e dt oi n s l r u c ta n dg u i d et h ef a m i l ym e m b e r s , a n dc o v e r sav a r i e t yo f t o p i c ss u c ha se d u c a t i o n , r e l i g i o n s , l i t e r a t u r e , c u s t o m s ,h i s m - y , 如i s l 叽础n s ,p h o n o l o g yc t c ,t h u sp r o v i d i n gav e r yg o o dr e f c r c n c eb o o kf o rt l ms t u d y o fs e v e m ls u b j e c t s b a s e do nm a n y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o m e p r e c e d i n gs c h o l a r s , t h i se s s a yf o c u so nt h ec o n t e n ta n dt h ew r i t i n gs t y l eo fy a h p a r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i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d i f f e 咒n t i a l si nt h ec o n t e n ta n dt h ew r i t i n g s t y l e , t h u sa c h i e v i n gt h es t u d yo f k e yl i t e r a t u r a lv a l u eo f y a np a r e n t a lh l s u u c t i o n 1 1 埒f o r e w o r do ft h i se s s a ya s s o c i a t e sw i t hs o m eb a s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 , s u c h 勰t h e a u t h o r sb i o g r a p h y , w r i t i n gb a c k g r o u n d , w r i t i n gp u r p o s ea n dt h e 州砸n gt i m e m c o n c i s i o nh a sp a r t i a l l ys u m m e du pa l lt h ec o n c r e t eq u e s t i o n s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b o o k 1 1 硷m a i n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t w op a r t s : p a r tl :f r o mt h ep o 缸o fv i e wo ff a m i l yi n s :仃l | 枷s ,y a np a r e n t a l 衄衄j c 吐i s d i v i d e di n t on i n ep a r t s , i n c l u d i n gm o r a lp 珊c t i ,f a m i l ym a n a g e m e n t , r e l a t i v e s r a p p r o c h e m e n t , s o c i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 e d u c a t i o n , m a l t i a g e , j o b - h u n t i n g , h e a l t hc a r ea n d c u l t u r e s m e a n w h i l e , t h i se s s a ya n a l y z e st h er i c h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g r e a tw o r k s p a r t2d e a l s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w r i t i n gs t y l e so fy a hp a r e n t a l i n s t r u c t i o n , m a i n l yb yp r o p o s i n gf o u ra r g u m e :n t s : 1 m u l t i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i d e a sa n dv a l u e s 2 k i n d , p l a i ne m o t i o n 3 w r i t i n gs u - u c t u r e so f n a r r a t i o nw i t h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4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u n i o n a tt h ee n do ft h i sp a r t , o v e r a l l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p r o s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w i l lb e c a r r i e do u t , a n dac o n c l u s i o no nf e a t u r e so f t h er a t u l a lw r i t i n gs t y l ew i l lb ed r a w na s w e l l k e yw o r d s :y a hz h i t u i ;“y a hp a r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n t e n t ;w r i t i n gs t y l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叠j ! 垂i 1 日期;兰芝12 :主:2 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枣:l ! 塑3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 翌2 :s :垫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家训又称家戒、家法、家范、庭训、庭诰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延续了几 千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乎每个毂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品。除去周公、孔子等口头家训被后人记述而流传较广外,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 言之成文的家训篇章流传于世。据 中国丛书综录的初步统计:现存南北朝家 训专著一种。唐代家训两种,宋代家训十五种,元代家训五种,明代家i ) l l 二十三 种,清代家训六十三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文献中散佚的以及更多的家教言论散见 于史传文集之中。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家训文献的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在众多的家训著作当中,如东汉蔡邕的女v l l 、三国蜀相诸葛亮和魏中散 大夫嵇康的家戒:南朝宋光禄大夫颜延之的庭诰;北朝北齐颜之推的颜 氏家训: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李恕的戒子拾遗;北宋司马光的涑 水家仪,叶梦得的石林家训:南宋陆游的放翁家训、陆九韶的居家 正本制用篇、袁采的袁氏世范:元郑太和的郑氏规范;明袁衷的庭 帏杂录、温璜记述的温氏母i j l l ;清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训、张履祥的调 子语、朱柏庐的朱子家i ) l l 、张英的聪训斋语、康熙帝的庭训格言 等等,都是家训中的名篇。而其中历经南北朝入隋的颜之推所传的颜氏家训 堪称佼佼者。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二上云: “之推本梁人,所著凡二十篇。 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宋入评颜氏家训是:。破 疑遣惑,在广雅之右;镜贤烛愚,出世说之左。”虽然颜氏家i l l 并不是最早的家训著作。但却是中国古代产生较早、训家思想较为成熟系统且影 响深远的一部家训名著。在古代家学的发展史上,颜氏家0 1 1 是一个里程碑。 它甚至被誉为“古今家i jr i ,以此为祖。”“1 颜氏家i p l l 的作者颜之推( 5 3 l 一约5 9 0 年以后) ,北朝著名学者,字介, 建业( 又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人。祖籍琅琊临沂,九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 迁居江宁颜家巷,遂世代居于江南,官至侍中右光禄西平侯。其父颜协,博学多 识,工于草隶,粱武帝时为湘东王国常侍兼府记事。颜之推出身书香仕宦之家, 自小好学,幼承家业,十二岁时在萧绎的门下学习老、庄,但“虚谈非 其所好,还习礼传”嘲老、庄的玄学虚谈并不为颜之推所喜爱,他反而对周 税、左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 西府所称。”锄颜之推接受了儒家经典的严格教育,一生颇为坎坷。他幼年丧 父,“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脚及年长,十九岁时颜之 l q 古今事物考) ,【清】王三聘 1 2 ) 北齐书文苑传) 之颜之推传 p l 北齐书文苑传之颜之推传 i f 颜氏家训序致) 推任职于南朝梁湘东王幕府。就在他刚刚步入仕途不久,由于粱武帝沉迷于佛教, 最终导致了公元5 4 8 年爆发了侯景之乱,颜之推在战乱中不幸被俘,后又有幸获 救而免于一死。候景之乱被平定以后,湘东王萧绎占据荆州,后自立为帝,颜之 推被任命为散骑侍郎,曾协助整理国家藏书。公元5 5 4 年,西魏军围攻江陵,粱 元帝萧绎将其参与校对整理的1 4 万卷图书悉焚于城外,城破投降,颜之推一家 也都被俘而北徙长安。在西魏,他痛心于古代经典惨遭焚灭,后携妻子逃至北齐, 企图由北齐南归,后因粱被陈所灭,遂留在北齐。他曾主持文林馆,负责编纂大 型类书修文殿御览,仕齐2 0 年,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公元5 5 7 年北周 灭北齐,他再次被征召入长安。杨坚篡周,他又为隋臣,召为太子学士。晚年归 心于佛教,企图调和儒释。后以疾终,享年6 0 余岁。在北齐书文苑传中对 他的生平有详细的记载。 从汉末大乱到隋代统一,历时约四百年,中国古代社会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 不安的状态。颜之推所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皇权振兴,南北一统的趋势日益明显,门阀 世族的势力由盛而衰。纵观颜之推的一生,历仕萧梁、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 遭遇了三次亡国之变,其观我生赋云:“予一生而三化,各荼苦而蓼辛。鸟 焚林而铩翮,鱼压水丽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这种描绘是他坎 坷人生际遇的真切反映。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有一句俗语道:“忠臣不事二主, 好女不嫁二夫。”在倡行忠孝的封建时代,颜之推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不忠 行径”必然会遭到众人的指责。然而他仍然一意孤行,不为肘议所囿,究其原因, 恐怕是受到了几经乱世沉浮而在其内心深处所领悟到的人生哲学的影响。在颜之 推的内心之中,少欲知足、谦虚自损的处世哲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聪明颖悟, 能言善辩,是颜之推的天赋。然而“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 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个人的出身、经历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却逐渐 形成和决定了他复杂的思想性格与缜密圆滑的处世态度。 就颜氏家训一书产生的历史背景,总体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 大的历史背景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的宗法一专制社会经历了几百 年的发展,渐渐走向了成熟,已经形成了整套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在社会发 展中,也建立起了全社会所普遍遵循的伦理道德体系、行为规范准则、理想追求 价值、社会发展体制以及深蕴于全体民众心中的文化心理结构。当时的人们已经 进入到了自觉的家庭文化的建设阶段。其次,在意识形态与指导思想上,颜之推 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极度黑暗动乱的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大分裂 走向大统一的前夜,为一个转形期。与国与国的战乱同时,异常激烈的斗争也广 泛地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儒学、玄学、道教、佛教相互驳难,在斗争中又相互 吸引,互为所用。传统儒学已经无法继续保持一家独尊的局面,意识形态领域进 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继先秦百家争 i l l 颜氏家训勉学) 2 鸣之后,思想文化领域相对自由的另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个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较 多自由空间的时期,也是一个富于创新、成就辉煌的时代。颜之推正是在这样一 个特殊的文化历史环境下所突出显现的文化个体。第三,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孔子的这一理论,被历代朝庭所采用。做官的人大多都是知识分子,在这一点 上,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情况也无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素质的高低对 世族仕途的升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颜氏家族的仕宦历史,文化对其升迁 正应合了这一规律。颜氏家族成员仕宦的升迁可分为三类,其中的两类均与在文 化上有突出的造诣或高深的修养有关。此时期的门阀世族虽然在社会上还有一定 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只能凭借极力维护原有的门第观念 而标榜于世。在文化上的优势既能帮助门阀世族入仕取得卿相,又能够起到标志 其门第、身份的作用,因此,世族阶层大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以期通过家庭教 育来保全其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故陈寅恪先生言:“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 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嘲颜氏家族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家学。 关于颜氏家训的创作目的,颜之推在 序致篇中就有所交代:。吾今 所以复为此者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 非徒古书之减,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颜之推一生 历经坎坷,回首往事“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 教,以至于斯”经过了数载沉浮,他在晚年总结了自己成败得失的经验与 教训,把自己的感触体悟、心灵轨迹记录下来告诉后人,以供借鉴。换句话说, 颜氏家调一书就是出身于贫寒的官僚士大夫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 基础之后,以追忆的形式记述前人的训导与己生的感悟,言之成文,又传之于家, 从而刊行于世,这是颜氏家训的创作主旨之一。此外,他在序致篇中还 称“非敢轨物范世也”事实上, 颜氏家i j l l 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 对社会的不满及其对社会发展方向上的规划与期望。社会批判是中国士人自古以 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社会批判精神在社会发展进步和士人品格塑造的历史过程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身处乱世的封建士大夫,颜之推从自身的信仰与价值 取向出发,对当时社会的种种衰颓情状和不合理现象展开了生动而客观的描述, 尤其对士风的腐败作了较为详尽的揭露,这一切都闪烁着社会批判的光芒。他通 过对当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与阴暗面的揭露,不仅仅是希望所有的颜氏子孙都以 颜氏家训各篇来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的是世人皆如此,从而构建一个既有 文化内涵又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究其根源,这种潜在的希望也正是其动荡的一 生在其思想上的积极映射。由此看来,颜之推对于颜氏家训的写作可谓是用 心良苦。 f i l 论语子张 埘隋唐政治制度渊源略论稿 ,三联书店1 9 5 4 年版,第7 页 p j 颜氏家训序毁) 3 据王利器先生在颜氏家训集解叙录中考证,颜氏家训盖成于隋文 帝平陈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但根据书中的内容判断,此书的著作过程同作者 的生平经历相关联,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作于北齐的,亦有作于齐亡不久的, 还有作于入隋的,难作整齐划一的界定。至于此书所署的官衔是“北齐黄门侍郎” 一点,清人卢文诏在补注赵曦明所注的颜氏家训的例言中有比较恰当的评说, 他说:“黄门始仕萧梁,终于隋代,而此书向来惟题北齐。唐人修史,以之推入 北齐书文苑传中。其子思鲁既纂父之集,则此书自必亦经整理,所题当本 其父之志。”故这种题署应当是颜之推本人以此书始草创于北齐而拟定,而此书 最终在颜之推的晚年成为一集。颜氏家训共二十篇,古作两卷, 隋书经 籍志未著录,唐志宋志中均作七卷。今传七卷本颜氏家训,包括序致、 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 文章、名实、涉务、省事、( l i z 足、诫兵、养生、 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共二十篇。该书内容广博, 体例完备。之所以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就是因为它是最早的、具有成熟的 家庭教育思想的家训著作,开一代之先河。 古人为颜氏家训做注疏校勘整理的人很多。今知最早的是北宋沈揆攥的 考证一卷,清人朱杖、卢文昭、赵曦明、郝懿行都曾为该书作过注释,而且 成绩斐然。今人王利器先生所作的颜氏家训集解集古今各家注释之大全,内 容最为丰富。本文既以此书为蓝本展开进一步研究。 4 一、丰富驳杂的内容 颜氏家训由二十篇组成,每一篇都有题目可概括各篇之主旨。在这里, 并不是说颜氏家i l l j 的某一篇就是特定的写什么内容的,只不过从篇目上大抵 可以看出一定的内容倾向。如兄弟、养生等等,一见便知是写睦亲与养 生方面的内容的。但从总体上看,颜氏家i l i l 二十篇是一个统一体,在论及的 训家思想上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并且这二十篇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十 分庞杂。就此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七颜氏家i l t l 提要云:“今观其书,大 抵于事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以经训,故唐志、宋志俱列之儒家。 然其中归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当时好佛之习。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 典故,品第文艺,曼衍旁涉,不专为一家之言。今特退之杂家,从其类焉。”由 此可见,颜之推对于颜氏家训的写作可谓是用心良苦的。颜之推三受亡国流 离之痛,备尝人间苦辛,因此,严酷的社会现实与兴旺家族的责任感迫使他不得 不为子孙计他虽然一再标榜“生不可惜”“1 ,“见危授命”嘲,但又据自己经 历乱世,亲见世族生存能力衰退,认识到“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 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哪,希冀子孙学以自立,不至于“沉沦厮役” 。事实上,无论“曼衍旁涉”多少内容都还是围绕着“子孙传世扬名、家族荣 耀昌盛”这一中心展开的。如果仅从“训家”这一目的出发,从中大约可以归纳 出九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 修身、( 二) 治家、( 三) 睦亲、( 四) 处世、 ( 五) 教学、( 六) 婚姻、( 七) 择业、( 八) 养生、( 九) 文化 ( 一) 修身 修身亦可称为修心、养德、处己、养性等等,就是指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 我完善的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具体来讲, 就是封建士大夫为求达到自身的完善所下的各项功夫。在封建社会“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起步之基础,也是治家、睦亲等一切家庭活动 之根本。求诸于己远益于求诸于人,并且对于家庭生活的顺畅进行,修身具有不 可动摇的影响力。儒家把自我道德的完善看作是立世的根本。孔子在论语子 张中早就提出君子应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即讲究自身的道德修养,从修己出发以达到化天下为善的理想。作为封建士大夫 的代表,颜之推也十分注重自身修养。他在颜氏家训中不仅向后世子孙强调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此外,饱经忧患沉浮的他扩展并完善了传统儒家对于“修身 l l 】颜氏家训养生 1 2 1 1 3 i 颜氏家训勉学 1 4 1 颜氏家训终制 以德”的理论;同时,颜之推以文本的形式记录下了中国的封建文化史发展到南 北朝时期,士人眼中对于修身的完善与独到的认识。 修身,首先要立志。正如人们今日常说的:人生要有目标。封建士人将建立 这一生活目标称为“立志当高远”。“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终无定向, 便无所为,便为天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1 立志尚远虽未必成为君子,但胸 无大志,则必坠为凡夫俗子。颜之推在终制篇中说:“记吾兄弟,不当 仕进,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复资荫,使汝 等沉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故腼冒人间,不敢坠失。兼以北方政教严切,全无 隐退者故也。”这里说的明白,“不当仕进”而始终仕进者,乃是为了“资荫” 后代。为了家族、为了门阀地位,为了子孙不至“沉沦厮役”就不得隐退,而必 须做官。这里虽是颜之推在自述其虽“一生而三化”却仍“入化”的原因,但从 本质上也道出了对后世子孙修身立行首定目标的希冀,即以“立身扬名”为根本。 这也是其后众多家训中所宣扬的中心思想。颜之推的入仕扬名思想完全受家庭利 益地驱动。他在名实篇中还曾形象地比喻说:“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 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由此可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是要求子 孙个人的修身目标应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相联系的。 其次,修身成功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而利欲熏心则害人心智, 是修身的大敌。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 书中专用止足整一篇来讲述这一点:“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 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宇宙尚可有穷尽之时,但人之性情却无涯无尽,正所 谓“贪心不足蛇吞象”。作人须知足,知足则寡欲,寡欲则清心,清心则宁静, 宁静则致远。蜀汉时期的诸葛亮在家戒中业已为颜之推的“知足修身”论提 出先声,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另外,修身须持之以恒。修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伴随整个人生的一个 漫长的过程,它体现在人们日常的所作所为之中。颜之推在书证与音辞 中旁征博引,充分显示了其深厚的学问功底。众多研究颜氏家训的论文对于 这一部分多称其是对自己学术研究的记载与流传的一种方式,并对其学术权威性 有所争议。但从另一侧面上看,颜之推通过这种记载在间接地告诫子孙读书要广 博,学问要精深。关于自身的文化修养是需要刻苦钻研、日积月累的。否则就会 导致谬误而引发旁人的耻笑。另外,在杂艺篇中所记载的士大夫常习的书法、 绘画、弓箭、卜筮、算术、医方、音乐、博弈、投壶等技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 的。由此可见,若想成为一个既有文化、有修养又有内涵的封建士大夫,须在平 日着力并持之以恒。 ( 二) 治家 1 1 1 遗笔 ,【明l 杨继盛 6 古今家训的重要内容就是述治家之法。如果说修身是正本的话,那么治家则 是为了致用。治家即是协调家庭内部关系,治理家务,保证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 达到较优越的水平,规矩家族遵纪守法,使之相安无事。纵观颜氏家训各篇 内容,其中所载的治家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颜之推的治家之道犹如先秦法家韩非子的治国之法,可归为一个“严” 字。颜之推在治家篇中讲:“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颜之推 在书中推行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建家长制。“家”维护的是“父父子子” 的家庭秩序,“国”维护的是“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它们是“天道”的不同 表现。在全社会高度政治化的传统中国,家庭实际上是组成国家的基本单元,所 谓“天下者,国之积也;国者,家之积也。俾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焉。” “1 家与国的这种统一,尤其是在颜之推所处的乱世,更要求“国有国法,家有家 规”。但颜之推又指出“世间名士,但务宽仁”圆并在治家篇中列举了一例 说:“梁孝元世,有中书舍人,治家失度,而过严刻,妻妾遂共货刺客,伺醉而 杀之。”可见,在治家这方面,颜氏讲究“张弛有度、但务宽仁”,又反映了其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面。这也正是颜氏治家的特色之处。 其次,颜之推讲究居家以耕读为本男耕女织,勤劳发家,俭朴持家。就 此,颜之推在治家篇中写道:“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 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还提及:“今北土风俗,率能躬 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人民生存之本即为吃食用度。颜之 推在此发扬了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告诫后世子孙以辛勤劳动为本。家道不 败,本在耕读,男女辛勤耕织,是居家的第一要务。此外,会持家者以俭为先。 孔子日:“奢则不孙,简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俭与奢是相对立的。俭 兴家而奢败家。颜氏对于北土之“俭”与江南之“奢”的论及,褒贬之情溢于言 表。 明 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讲到:“传家两字,日耕与读。兴家两字,日 俗与勤。”可谓深得颜氏治家思想之精髓。 另外,安贫乐道,恪守祖业是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的又一居家之法。 就此一点,颜之推也是继承了祖训。他在( j i m 足篇中讲:“先祖靖侯戒子侄日: 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干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 服膺,以为名言也。”并将之发扬为:“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 可以免害。”、“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 免耻辱,无倾危也。”“1 由此可见,颜之推的先辈及其本人皆深受儒家重用思想 的影响。身为一家之主者,“不思有功,但求无过”。为了保全自身与家族的荣 誉,重在能做到一个“安”字。安身立命,安之若素,安贫乐道,以此作为居乱 i l l 重刻旌义编序,【清】胡风丹 嘲颜氏家训治家 1 3 1 论语述而 1 4 1 1 5 ) 颜氏家训止足 世而自安的护身符。这种中庸思想,一方面是其作为封建文人的本性始然;另一 方面,身处乱世的颜之推对于“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有着深刻的体会,“旦执机 权,夜填坑谷,朔欢卓、郑,晦泣颜、原者,非十人五人也。”“1 一幕幕血淋淋 的事实,时刻在颜之推的耳边敲响警钟。“一生而三化”的颜之推能“保全性命 于乱世”,并保证家族荣誉的传承,正是这一中庸治家思想价值的体现。 ( 三) 睦亲 古人心目中的“亲”狭义的特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即包括父子、兄弟、 夫妇、叔侄、姑嫂、妯娌等。睦亲主要是指对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使之和 睦相处,另外也包括协调亲戚近邻等的相互关系。颜之推在兄弟篇中指出: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 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由此可见,颜氏尤为看重父子、兄弟和夫妇的关系,认为这是九族之本、人伦之 重。 父子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颜氏作为封建家庭 的一家之主,他在教子篇中指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他将父子关系定位为“严而有慈,畏而生孝”。 一方面,颜氏吸取了封建社会盛行的“慈母多败儿”的说法,认为父教子必 须以“严”字为先,子对父必须以“畏”字当头。他尤其强调父在家庭中的主导 地位。“父子之严,不可以狎”啷、“狎则怠慢生焉。”1 子女与双亲之间的关 系必须在亲近中保持庄重,不得怠慢。 另一方面,颜氏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生活及家族利益的人。这一点从其历经 数年,耗费心血而为后世子孙书写家训便得以证实。因此,这位严父对于子孙也 自然便有了“慈爱”的一面。颜氏又是一个极为晓得变通的人。从其人生经历来 看,他也像其他熟读圣贤之书的封建知识分子一样,讲求忠君爱国,但经逢乱世 却能够“一生而三化”,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乃至家族荣耀也长盛不衰。由 此可见,颜之推是深谙孔夫子“过犹不及”之理的。在教育后代时,他能够认识 到过分的“严”对于保持父子关系的平衡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他在教子 篇中又指出:“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颜氏也是一位十分 看重骨肉之情的人。对子孙的关爱之情是促使他完成家训一书的重要推动力。颜 之推希望首先通过“严”与“畏”来确立父对于子的无尚地位,再借助慈爱来协 调父子关系的平衡,从而达到父慈子孝的良好状态。 兄弟关系是决定家庭兴衰命运的另一重要方面。如果骨肉构难,同室操戈, 天必两弃,不毁亦败;但如果“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同荣辱,共进退,则家 必兴,族必旺。颜氏正是看重了兄弟关系对于家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他用 1 1 1 颜氏家训止足 嘲目颜氏家训教子 8 专篇来论及兄弟和睦相处之法。兄弟关系的关键在于一个”和”字。颜之推在兄 弟篇中指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 形之与影,声之与响。”世间除了父母,最亲近的人就当数兄弟了。所以,应该 做到“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1 。兄弟之间如果想要保持“和”的关系久 远,就必须正确处理子侄、娣姒、童仆等众多与之密切相关的关系。“譬犹居室, 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要谨小慎微,防患于未然,将人心比自心。“若 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嘲。宽怀大度是颜氏极力主张的处理家 庭关系的准则。 夫妇关系是家庭其他关系之根本。颜之推在兄弟篇中指出:“有夫妇而 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夫妇之道在于夫义妇顺。夫风化者父不 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俗语云:“一日夫妻百 日恩,百日恩情比海深。”论及此处时颜氏指出:为夫者不可轻易抛弃结发之 妻,为妻者则更应该遵循三从四德,时刻顺应夫意他不仅主张“夫唱妇随”, 而且提出夫妻之间要有“义”,同甘苦,共患难,互相体谅,相敬如宾。在这一 点上看来,颜之推虽用传统的“三纲五常”限制了妇女的自由,但同时他又是一 个十分看重情谊的人。而他所提倡的夫妻相处之法也是保持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之一。 除了“九族之本,人伦之重”的父子、兄弟、夫妇关系外,在家族内部尚有 叔侄、姑嫂、妯娌等众多枝蔓。“娣姒”关系即“妻妾关系”更被颜之推称为“多 争之地”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根本即为“宽容”与“忍让”,相互理解,相互容 忍和相互照顾。如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一家之内甚至是一族之内,势必可以保持 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家和万事兴”,对于颜之推这样一位看重家庭生活的人, 这一点尤为重要。他更希望后辈子孙在成大事之前,能先做到举家和睦、上下一 心,从而共同争取家族的荣耀。 ( 四) 处世 人生在世就必须要立世,处世之道亦是为人之必备。前辈们为了使自己的后 代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社会上立足长久,荣耀门庭,光大祖业;或是为了使子 孙们在复杂残酷的社会现实环境中明哲保身,以保持家族血脉的流传,常常把自 己毕生立世之经验传授给子孙,交给他们协调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处理社会事务的 具体方法。为人处世的方法众多,且各人之道不一而足,因而内容十分繁杂。颜 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亦将“处世”作为教训子孙的又一侧重点,主要讲了 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良友益身,不可窃人之美。古代有社会地位的家族都极看重子弟的交 友,颜之推亦不例外他在慕贤一篇中讲:“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1 1 | 1 2 1 0 颜氏家训兄弟 1 4 i 颜氏家训治家 9 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在这里,颜氏正确认识到了朋友以及周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 巨大影响力。因此,他要求子弟应“攀附景仰”圣贤之人,尤其是年少之人,更 要注重与贤人接触,在潜移默化中既可“自然似之“。另外,颜之推强调要“学 人之美”1 但不可以“窃人之美”“1 。他训导子弟对于良友身上的长处应多多学 习,但“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叫在这里,颜氏对 于子孙不仅进行了处事方法的传授,更增加了道德训诫,所谓“用其言,弃其身, 古人所耻。”嘲由此看来,在尊重他人这一点上,颜之推堪比君子。 第二,求真务实,不徒高谈阔论。魏晋时期尚空谈的风气到南北朝时仍有残 余,在门阀世族中更是尤为兴盛。颜之推在涉务篇中严厉批评了他们“多迂 诞浮华,不涉世务”的习气,并指出了这种浮华之气的形成是基于所处环境与社 会地位的,所谓“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5 1 并下了结论 说这些人“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川”,即不足以担当国家社稷之事务。这是颜之推 经历了“三朝之化”而得出的有实证的结论,也正是南朝各国亡国灭族的根本原 因之所在。既然认识到了世风的弊端,颜之推自然为子弟指出了澄明的处世原则, 即“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 也”。他指出士君子应求真务实,技艺在专不在博。“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 事”,即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蕃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 各有所取。“人性有长短”“”,不可能六样皆美。颜氏只要求子弟能专守一职, 脚踏实地去做,进可以仕途坦荡,退可以独善其身,正如其所说“能守一职,便 无娩耳。” 第三,勿多言,勿多事,知足常乐。“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 多事,多事多患。”、“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 伎术。”颜之推在省事篇中所引的这两句古话正是他处世之道的精髓所在。 他总结了为官上书陈事的四个类别,认为多言必失。即使是那些达到目的之人, 也只是“侥幸之徒”“4 ,多言必无好下场。另外,他恪守“君子当守道崇德,蓄 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州”1 的天命论思想,对于那些求官心切,到处显 才表德,不择手段的人,颜之推是极为反感的。他更指出“时运之来,不求亦至” m 、“风云不与,徒求无益”“,认为“不求而自得”“”才是君子处世的最高 境界之体现。另外,颜之推认识到了“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为官处世应懂 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所谓“知足者常安乐”。他遵奉先祖靖侯诫子侄的话:“仕 宦不可过两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川埘,并将之更详细的解释为“仕宦称泰,不过 1 1 卜饲颜氏家训幕贤 1 6 h 1 1 】颜氏家训涉务 i 埘1 l q 颜氏家训省事 1 1 7 1 s l 颜氏寡训止足 l o 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1 由此,后世 子孙有了更加适合的参照值及为家族而奋斗的目标。 今日看来,在南北朝时期那样一个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颜氏能始终保持 着身份和地位的提升以及家族荣耀的延续,与其安身立命的“天命论”思想及知 足常乐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就连颜之推自己也在文中自述道:“吾自南及北, 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不能通达,亦无尤焉。”嘲 ( 五) 教学 文人士大夫做为封建社会的上流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把持着获得知识的优先 权,并且承担着封建礼教文化传承的责任。在古代社会,家庭是教学的又一主要 场所,其重要程度远远高于教育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封建家长往往既是子女的 长辈,又是子女的教师,承担着子女德、智、文、艺等多方面的教育目的。如何 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历代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氏家训一书也用了大 篇幅的文字向后世宣讲对子孙进行教育的重要意义,即“自古明王圣帝,尤须勤 学,况凡庶乎”1 ,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 首先,颜之推在书中指出教育子孙崇尚学习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无论先王 圣贤还是庶者凡人,都需要认真学习。颜之推认为志于学者,“遂能磨砺,以就 素业”,而“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旧,即不经过勤学苦练是无法 成就大业的他还指出读书学问可“开心明日,利于行耳”嘲通过读书学习,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未知养亲者”。1 通过学习古人的行孝之 道,从而“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叫通过学习古人的临 危受命,忠君爱国,从而“恻然自念,思欲效之川埘;“素骄奢者“1 通过学习 古人的恭俭节用,从而“卑以自牧”“”、“敛容抑志也”“”;“素怯懦者”“” 通过学习古人的达生委命,从而“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1 学习也可以影响 一个人的命运,“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 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颜之推对于门阀世族 子弟腐朽无能、不学无术、逐渐衰败的命运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才十分重视 本家族子弟的文化教育,以期保存家族门第的流传。 其次,在具体的教育思想上,颜之推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儿 婴孩”与早期教育理论。颜氏十分重视早期教育,这在现代教育理论上也是很科 学的。他指出“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1 平凡之人虽做不到那样详尽,但“当 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 省笞罚。一渊。 1 1 j 颜氏家训止足 嘲颜氏家训省事 f 3 】- 1 1 6 1 颜氏家训勉学 1 1 7 l i 埘颜氏家训教子 第二,宽严结合与教爱并重。在教子思想上,颜氏一直本着威严中有慈爱的 教育观点,“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教子之道的前提 是要爱孩子。骨肉之爱太少,会渐生疏远,也就谈不上父慈子孝了;但太过溺爱, 则“怠慢生焉”0 1 。因此,在慈爱中还要保持威严。另外,颜氏还指出教子要一 视同仁,不能太过偏爱。“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0 1 , 并指出各朝代的偏爱之祸,可谓是发人深省。 第三,以身示教,并认识到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对自身的影响。颜之推 将以身示教称之为“风化”,即“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啪 父辈若想子弟能达到的素养,自身首先就应该具备。在这一点上,体现了颜之推 思想进步的一面,即超越了封建家长素来的权威命令式作风。正所谓以行动示人, 以理服人。颜之推还看到了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对子孙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 响,将之比喻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 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他教育子孙要审慎对待周围的人,“君子必慎交 游”嘲。在这里,颜氏提倡的慎交游不是限制交游,而是选择性地鼓励交游。他 实际上很反对闭门读书,要求读书人应走出去相互切磋。这种教育思想,对于今 天的少年儿童也是适用的。颜之推一方面鼓励子孙向古代圣贤学习;另一方面, 同样教育他们应向当代各行各业的贤者学习,所谓“皆有先达,可为师表”。1 。 在这一点上,颜之推也是最早提出向卑贱者学习的教育家。 第四,颜之推提倡对于子孙进行获得一技之长、能够自强自立的实学教育。 在他看来,学习一技之长是自立的前提和根本。要具备一技之长,则必须通过实 学教育。“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旧颜之推在涉务篇中指 出:应着重培养六种人才,大体包括从政治家到建筑工程人员等,但也不限于此。 他高于当时的教育思想之处在于,颜之推还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他并不 鄙视体力劳动,而是严厉地批评了当时士大夫的悠闲度日、不劳而食,反对不涉 世务。不过,从本意上讲。颜之推更希望子孙做“朝廷之臣”或“文史之臣”, 而并不希望子孙从事体力劳动。 ( 六) 婚姻 俗谚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子孙婚配的情况、对象及质量,对于家 庭的和睦、家族荣耀的保持与传承影响甚大。因此,婚姻自然为封建家长所关注。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重点讲了关于婚姻的两方面内容: 第一,婚姻重在对方的品行,而不在对方的家庭,所谓“婚姻勿贪势家”哪。 颜之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妇女的三从四德要求很高,“妇主中馈,惟事 1 1 q 习颜氏家硼| 教子 h 颜氏家训治家 1 5 1 1 耐颜氏家训慕贤 研闱顿氏家训勉学 协颜氏家训止足 酒食衣服之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