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专业论文)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1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2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3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4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掌硬士掌位论文 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研究 有机化学 刘丽娟 指导教师:闰素君 摘要 本文对陆生植物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 珊瑚、海绵)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应用多种层析方法从中分离得到9 个纯化合物,通过物理常数对照、各 种波谱分析、x r a y 单晶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其中8 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二萜、 倍半萜、神经酰胺等多种结构类型,其中1 个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应用g c - m s 分析方法鉴定了1 1 个甾醇化合物。 从圆瓣姜榴i e d y c h i u mf o r r e s t i id i e l s 的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相分离得到2 个化合物:l a b d a 8 ( 1 a 1 1 ,1 3 - t r i e n - 1 5 ( 1 6 ) - o l i d e ( h f - 1 ) 、i s o c o r o n a r i n - d ( h - f - 2 ) , 并通过g c - m s 鉴定了3 个微量甾醇化合物:菜油甾醇( h - f - 3 ) 、豆甾醇( h - f - 4 ) 、 谷甾醇( h f - 5 ) 。此外从石油醚相的低极性组分( h f - 6 ,h - f - 7 ) 中经g c m s 鉴定了3 9 个化合物。 从短足软珊瑚c l a d i e l l al a t i s s i m a 中分离得到4 个纯化合物:c l a l a t i s o l ( c - l - 1 ) 、c l a d i e l l i s i n ( c - l - 2 ) 、p a t a g o n i c o l ( c - 1 , - 3 ) 、柳珊瑚甾醇( c - l - 4 ) , 其中c l l 为新化合物。并通过g c m s 鉴定了4 个微量甾醇化合物:胆甾醇 ( c l - 5 ) 、( 2 2 e ,2 4 s ) 麦角甾5 ,2 2 二烯3 b 醇( c - 1 , - 6 ) 、菜油甾醇( c - l - 7 ) 、 胆甾一2 4 异丙基5 ,2 3 二烯3 b 醇( c l - g ) 。生理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c - l - i 、c l 2 对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对贪婪倔海绵d y s i d e aa v a r a 的研究中,分离得到3 个纯化合物:2 ,6 , 6 一三 甲基一髓一羟基- 5 8 ,1 0 b - 二氢桉叶烷- 1 ,7 ( 1 1 ) - 二烯- 1 2 ,8 - 内酯( d - a - 1 ) 、n - 正二十二 碳酰基一正十八碳4 ( e ) 烯鞘胺醇( d - a - 2 ) 以及d - a - 3 。同样应用g c m s 鉴 定了4 个微量已知甾醇化合物:雄甾5 烯3 b 醇( d - a 4 ) 、柳珊瑚甾醇( d - a 5 ) 、 1 7 a - 孕甾5 烯- 3 b - 羟基- 2 0 - 酮( d - a - 6 ) 及o a , 2 2 z ) - 2 7 - n o r e r g o s t a 一5 ,2 2 - d i e n - 3 - o l ( d - a 7 ) 。 关键词:姜花软珊瑚海绵二萜倍半萜甾醇神经酰胺 中山大掌硕士掌位静0 乞 s t u d i e s0 1 1t h e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f h e d y c h i u m f o r r e s t i ia n dm a r i n eo r g a n i s m s o r g a n i cc h e m i s t r y i j u u - j u a n s u p e r v i s o r :a s s o p r o f y a n s u - j u n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t h e s i s , w es t u d i e dt h el a n dp h m h e d y c h i u mf o r r e s t i id i e l s a n dm a r i n e o r g a n i s m s n i n ep u r ec o m p o u n d sw e r eo b t a i n e du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c l a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t e c h n i q u e e 趣皿o f t h e i rs t r u c t u r e sw e f ed e t e r m i n e dm a i n l yb y 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m e t h o d s a n dx - r a ys i n g l ec r y s t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 ya r ed i t e r p e n e s ,s e s q u i t e r p e n e sa n dc e r a m i d e s o n eo ft h e mi san e wc o m p o u n d ,i ti s c l a l a t i s o l ( c l - d e l e v e ns t e r o i d sw c r c d e t e r m i n e db yg c m s 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el a n dp l a n th e d y c h i u mf o r r e s t i id i e l s ,t w od i t e r p e n e s ( h - f - i ,h - f - 2 ) a n dt h r e es t e r o i d s ( h - f 3 h - | q ,h - f :5 ) w e r eo b t a i n e d t h e ya l e l a b d a - 8 ( a 7 ) ,1 1 ,1 3 一t r i e n 一1 5 ( 1 6 ) - e l i d e 田- f - d ,i s o c o r o n a l i n - d ( h f 2 ) ,c a m p e s t e m l ( h f - 3 ) ,s t i g m a s t e m l ( h f - 4 ) ,2 2 ,2 3 - d i h y d r o s t i g m a s t e r o l ( h - f - 5 ) w ea l s os t u d i e d t h el e s s p o l a rf r a c t i o n o fp e t r o le t h e re x t r a c t i o na n d t h i r t y - n i n ec o m p o u n d s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b yg c - m s f r o mt h es o f tc o r a lc l a d i e l l al a t i s s i m a ,an e w e u n i e e l l i n - t y p ed i t e r p e n e c l a l a t i s o l ( c l 1 ) ,t w o k n o w n d i t e x p e n e s :c l a d i e l l i s i n ( c - l - 2 ) ,p a t a g o n i c o l ( c - l - 3 ) a n d f i v e k n o w n s t e r o i d s :g o r g o s t 一5 e n - 3 b - o l ( c - i ,4 ) ,c h o l e s t e r o l ( c - l - 5 ) ,( 2 2 e , 2 4 s ) - e r g o s t a - 5 ,2 2 - d i e n - 3 b - o l ( c l - “c a m p o s t e r o l ( c l - 7 ) ,2 4 - i s o p r o p y l - c h o l e s t a 一5 ,2 3 d i e n - 3 b o l ( c - l - s ) w e r e o b t a i n e d c l - ia n dc - i ,2c 孤i n h i b i t a c c t y l a s e i nt h ec o r t e xo f r a t s s t u d i e so nt h e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f s p o n g ed y s i d e a a v a r al e dt oi s o l a t i o no f s o v e l lc o m p o u n d s s i xo ft h e m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t h e y a l ef u t o d y s i n i nl a c t o n e ( d - a - 1 ) ,d o c o s a n o y l - o c t a d c c a s p h i n g a - 4 ( e ) - e n c0 d - a 4 ) ,a n d r o s t 一5 - e r i e - 3 1 ;- 0 1 ( m a 栅, g o r g o s t - 5 。3 b 0 1 ( d - a - 5 ) ,1 7 a - p r e g n - 5 g u - 3 b i t y d r o x y - 2 0 - o n e ( d - a - 6 ) ,( 3 b ,2 2 z ) - 2 7 一n o r e r g o s t a 5 ,2 2 一d i e n - 3 - o l ( w a - 7 ) k e yw o r d s :h e d y c h i u m ,s o f tc o r a l , s p o n g e ,d i t e r p e n e , s e s q u i t e r p e n e ,s t e r o i d ,c e r a m i d e 中山大掌司l 士攀位崔叩 c o m p o u n d sf r o m h e d y c h i u m f o r r e s t i i d i e l s : 茹 h - f _ lh f _ 2 h f - 3 :r - v l v 、上 h n :m 文士 h - f _ 5 :r - 文士 c - l i 新化台物c - l 2 c - l 4 c o m p o u n d sf r o m d y s i d e a a v a r a : c - l - s :r = c - i 一:r = c - i ,7 :r i c - i 4 :r - q 冷。肿篙0 d - a - 4 :a - h i i 、 d - a 1d 蚺,2h 0 1 ,vv 一丫 前t - 第1 章前言 天然产物化学是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代谢产物及其 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然、揭示自然奥秘的重要学科之一;天 然化合物也是创新新药先导物的重要来源。深入开展结构新颖和具有显著意义的 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系统综合性研究,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和新药创制以及我国天 然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直接或潜在的社会经济 价值。 人们对于天然产物资源的利用应该说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在1 8 0 0 年左右 开始了对于天然产物中的陆生动植物的研究包括动物的二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而 对于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基本上是从6 0 年代才开始的,同样也取得丰硕的成果。 2 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 - - 大问题的严峻挑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交得日益迫切。海洋动植 物同陆地动植物相比较而言,能提供更多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于是,开发海洋资 源。寻找新的药源和模板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陆地植物圆瓣姜花和海洋生物( 珊瑚、海绵) 化学成分 的研究,下面着重讨论姜花属植物化学成分以及珊瑚中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的研究 概况。 1 1 姜花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姜花属( h e d y c h i u m )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姜科。据统计全世界有5 0 6 0 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地区,澳大利亚和巴西亦有分布。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 丰富,有2 1 种和3 个变种,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及南部,在云南省就有1 6 种和2 个变种【”。 多种姜花属植物民间用作治病良药,如:草果药和姜花被中药大辞典收 载为民间药物。草果药的根茎又名土良姜,主治气痛、胃痛和腹痛,温胃散寒, 燥湿,治胃寒痛、消化不良和疟疾。姜花的根茎又名土羌活,具有除风散寒,解 表发汗,治头痛、身痛、风湿、筋骨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药效。毛姜花的根茎能祛 前t 风止咳【2 】。黄白姜花的根茎则具解表散寒,利湿、消肿的功效;其果实有温胃止 呕,消食健胃的功效吐另外,该属植物中有的还可浸提香精,用于调和香料吐 1 1 1 二萜 1 1 1 1 结构特点 从姜花属植物中已经分离得到3 0 个二萜成分,其中从草果药中分离到3 个 姜花1 7 个,峨嵋姜花2 个【1 9 】,滇姜花9 个,圆瓣姜花4 个,ha c u m i t u m2 个, hv i l l o s u m2 个。 植物化合物编号及名称参考文献 ( p l a n t ) r a n df l a m eo f c o m p o u n d ) ( r e f e r e n c e ) 草果药 ( 1 ) h e d y c h e n o n e 3 慨s p i c a a a n )( 2 ) 7 - h y & o x y h l y c h e n o n e 4 ( 3 ) 6 - o x c - l a b d a - 7 ,1 1 ,1 3 t r i e n e - 1 6 - o i c l a c t o n e +5 ( 4 ) o o r o n a f i n a c o r o n a r i n b 旧c o r o n a r i n c 6 c 0 c o r o n a r i nd ( 8 ) ( e ) - l a b d a - 8 ( 1 7 ) ,1 2 - d i e n e - 1 5 ,1 6 一d i a l ( 9 ) c o r o n a r i n e ( 1 0 ) c o r o n a r i n f i7 姜花 ( 1 1 ) i s o c o r o n a r i n d 。 眦c o r o n a r i u m )( 1 2 ) c o r o n a r i nde t h y le t h e r 8 ( 1 3 ) l a b d a 8 ( 1 7 ) ,1 1 ,1 3 t r i e n 1 5 ( 1 6 ) o l i d e ( 1 4 ) e a s t e ro f l a b d a - 8 ( 1 7 ) , 1 1 ,1 3 - t r i e a - 1 5 一a l - 1 6 - o k a c i da n di s o c o r o n a r i nd 9 ( 1 07 b - h y d r o x y - c o r o n a r i n b ( 1 6 ) c o t o n a r i ndm e t h y le t h e r ( 1 7 ) 1 4 ,1 5 ,1 6 t r i n o r l a b d a 8 ( 1 7 ) ,1 1 ( e ) d i e n 1 3 a l 1 0 o s ) h e d y c h i l a c t o n e a ( 1 9 ) m x i y c h i l a c t o n e b 1 1 ( 2 0 ) h e d y c h i l a c t o n e c ( 2 1 ) l a b d a - s ( 1 7 ) ,1 3 ( 1 4 ) - d i e n - 1 5 ,1 6 - o l i d e 2 前言 ( 2 2 ) 滇姜花素a 滇姜花 ( 2 3 ) 滇姜花素b + 1 2 阻y u n n a n e n s e ) ( 2 4 ) 滇姜花素c 1 3 ( 2 5 ) 滇姜花素d 1 4 ( 2 0 滇姜花素e 1 5 圆瓣姜花( 2 7 ) f o r r e s t i n a 1 6 眦f o r r e s t i id i e l s ) 4 a c u m n a t u m ( 2 8 ) 0 b ) d 5 ,1 6 - d i n o r l a b d a - 8 0 7 ) ,1 1 - d i e n - 1 3 o f l e 1 7 ( 2 9 ) 一1 5 ,1 6 - d i n o r l a b d a 8 ( 1 7 ) ,1 2 - d i e n - 1 4 - a l hv i l l o s u m 0 0 ) l a b d a - 8 ( 1 7 ) ,1 1 ,1 3 - t r i e n - 1 6 - o i c - l a c t c m e 1 8 注:表示新化合物 4 78 3 9 前l k - 4 日u器一 告:甚毛 多一u蛾一“移秸 眦t=h o 、 : l _ 前t 从目前已分离得到的二萜成分来看,姜花属植物的二萜均属半日花烷 ( 1 a b d a n e ) 型双环二萜,a 、b 环为反式稠合,1 8 位甲基为8 构型,c 一9 位侧链 为b 一构型。 姜花属二萜的a 环一般无取代。b 环大致有两种模式:1 具有环外亚甲基a 8 “”;2 具有c 一6 位羰基及a 74 。c - 9 位的侧链的取代方式也较多,常见的有; 1 具有a 1 “反式烯键,c - 1 3 1 6 构成呋哺环的结构;2 c 1 3 1 6 构成内酯环; 3 侧链为开环链状结构或降二萜结构;4 侧链为过氧键结构。 5 哆瓣 前言 1 1 1 2 生理活性 在姜花属具有生理活性二萜成分的研究中发现,草果药根的乙醇提取物具有 抗炎活性,且抗炎活性主要集中在己烷馏份,并从中分离到具有抗炎活性的 h e d y c h e n o n e 。止痛活性主要集中在苯馏份【2 。 日本学者i t o k a w a 等人在对数种植物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及细胞毒活性的 筛选过程中,发现姜花根的氯仿提取物对c h i n e s eh a m s t e rv - 7 9 细胞与小鼠体内 的s a r c o m a1 8 0a s c i t e s 均显示细胞毒活性。因此,日本学者对姜花进行了详细的 研究,得到7 个二萜,其中包括一个已知化合物( e ) - l a b d a 8 ( 1 孔1 2 - d i e n e - 1 5 ,1 6 - d i a l ( 8 ) 和6 个新化合物:c o r o n a r i n a ( 4 ) ,c o r o n a r i nb ( 5 ) ,c o r o n a r i nc ( 6 ) ,c o r o n a r i n d ( 7 ) ,c o m n a r i ne ( 9 ) ,c o m n a r i nf ( 1 0 ) 。并对这7 个二萜进行了细胞毒活性 试验,其中只有c o r o n a r i n a - - d 和( e ) - l a b d a 8 ( 1 7 ) ,1 2 - d i e n e - 1 5 ,1 6 一d i a l 对v - 7 9 细 胞具有细胞毒活性【6 j 7 1 ,c o r o n a r i na 和c o m n a r i nb 的细胞毒活性显著( 如t a b l e 1 2 ) 。 t a b l e1 - 2 i c v a l u e s 1 0 0 602 1 2 h e d y c h i o la 0 0 1 92 7 6 0- 2 3 5 - 1 3 5 6 3 3 41 6 6 2 1 0 0 296 h e d y c h i o ! b0 0 5 82 5 1 53 9 2 11 2 5 3 4 6 8 2 8 6 3 如 3 2 8 ,9 - d i a c e t a t e 3 2 l n m m a0 0 1 1 4 4 蛆02 o 1 61 7 7 蛆5 2 3 1 7 9 2 o 2 8 8 ”5 9 e a c hv a l u er e p r e s e m st h ei d f , a o s b m ( n - - 4 )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c o n l r o l : 0 0 5 ,”0 0 1 c y t o t o x l ce f f e c tw a so b s e r v e d 在对姜花化学成分抗过敏性的研究中【2 2 】发现,h e d y c h i l a c t o n ea 和c o r o n a r n d 对r b l - 2 h 3 细胞里b 已糖胺酶的释放有抑制活性,特别是c o r o n a r i nd 抑制 活性显著( i c 5 0 - - 5 和m ) 。另外,h e d y c h e n o n e 增强了b 已糖胺酶的释放。 滇姜花仅分布在云南,赵庆等人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 5 个新的二萜 n - 1 5 】;另外他们还从圆瓣姜花中分离得到1 个新二萜f o r r e s t i n a 【w 。 用m t r 法测定了滇产姜花中部分二菇化合物及f o r r e s t i n a 对k b 细胞的体外抗肿 瘤活性,其中滇姜花素c 和滇姜花素b 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t a b l e1 - 5 i ( v a l u e s 伪g m 1 ) o f o ) ,( 2 ) ,( 2 7 ) a n d ( 2 2 ) ( 2 4 ) a g a i n s t k bc e l l s 1 1 2 倍半萜 姜花属植物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文献还不多见。在对皿 a c u m i n a t u m 根茎中具有香味的挥发性成分研究工作中,德国学者p e t e r 等曾分离 前言 得到两个倍半萜d r i m 8 ( 1 2 ) 一e r i e ( 3 1 ) 和a l b i c a a a l ( 3 2 ) 1 7 】。国内对滇姜花的倍 半萜成分也有过报道。1 9 9 5 年从滇姜花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5 个倍半萜】: 分别是柳杉醇( 3 3 ) 、a 桉醇( 3 4 ) 、1 3 - 桉醇( 3 5 ) 、b 一榄醇( 3 6 ) 和4 - o - 乙基- 柳 杉醇( 3 7 ) 。其中4 0 - 乙基柳杉醇为新化合物,而揽烷型倍半萜_ 8 - 榄醇为首 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 0 0 0 年又从滇姜花根部分离得到2 个新的倍半萜类 化合物【2 4 l :1 8 ,4 a ,1 1 a - t r i h y d r o x y e u d e s m a n e ( 3 8 ) 和y u n n a n e n s e h e d y c h e t r l o l ( 3 9 ) 。 另外,2 0 0 2 年从姜花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f a m e s a n e t y p e 倍半萜阱】h e d y c h j o la ( 4 0 ) 和h e d y c h l o l b 8 。9 - d l a c e t a t e ( 4 1 ) 。 妙够c l i o 瓤h 孰h 3 l3 23 3 瓤h 轨h 瓤h 3 53 63 73 8 - ) h 太一太义易足跫太义易 i o ho a c 4 0 1 1 3 挥发油 姜花属植物根茎中富含挥发油,其中草果药、姜花等均为重要的香料植物, 对它们的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早在1 9 7 7 年印度学者就对姜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含有b 蒎 烯、月桂烯、芋烯、桉树脑、对伞花烃、2 莰酮、2 - 莰醇、水杨酸甲酯和丁子香 酚、氨茴酸甲酯【矧。1 9 9 1 年日本学者在对姜花气味的研究中发现有t r a n s o c i m e n e 、 9 前t 2 - 和3 - m e t h y l b u t a n a lo x i m c s 、2 - c x o - h y d r o s y - 1 。8 - c i n e o l e 、m ee p i j a s m o n a t e 和 c i s - j a s m e n el a c t o n e l 2 6 1 。另外,吲哚和腈类化合物对香味也有贡献阳。对于且 a u r a n t i a c u m 的根部精油也曾研究过,发现皿a u r a n t i a c u m 根部的精油是( + ) 沉香醇的潜在来源【2 8 】。2 0 0 3 年j o r g e 等人对hg a r d n e r i a n u m 花和叶两部位的精 油做了系统的研究【2 ”,发现其精油对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1 2 珊瑚中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的研究 浩瀚的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 1 ,却蕴藏着地球上8 0 的生物资源。由于海 洋的高盐、高压、缺氧等艰难而苛刻的环境,使得许多海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 程中。为适应生存及竞争生存空间,形成并产生了一些结构独特而药理作用显著 的海洋次生代谢产物萜类、甾类、生物碱、大环内酯、多肽、神经酰胺、聚 醚、长链化合物、多糖、其他含氮和含溴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对人类多种疾病 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地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从而引起 化学家、生物学家、药理学家等的极大兴趣。尽管人们很早就认识了某些海洋生 物的药用作用,但对海洋天然产物的深入研究还是在6 0 年代以后。4 0 年来,在 此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以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中心的海洋天然产物 化学已成为天然产物化学中最为活跃的分支。 结构特异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征之一,其中以萜类化合物最为突出。海 洋萜类是海洋天然产物中为数较多的化合物,以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居多。 其中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变化更多,许多结构类型与陆地上的完全不同。因 此,海洋二萜类化合物也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领域。 1 2 1 概述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f - j ( c o e l e n t e r a t a ) ,约有9 0 0 0 余种,通常分成水螅虫纲、 钵水母纲和珊瑚虫纲。珊瑚在腔肠动物是个统称,人们发现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化 合物的珊瑚类,称为药用珊瑚,已知有软珊瑚( a l e y o n a r i a n ) 、柳珊瑚( g o r g o n i a n ) 和石珊瑚( s c l e r a c t i n i a n ) 。我国利用珊瑚入药已有悠久历史,唐朝唐本革已 记载“珊瑚可明目、镇心、止惊等功用”。 1 0 前t 珊瑚中富含二萜化合物。珊瑚中的二萜化合物主要有九种类型的碳架: c e m b r a n o i d 型( i ) 、p r o s t a n o i d 型( i i ) 、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 i i i 一1 ) 、x e n i c a n e 型( i v ) 、 d o l a b e l l a n e 型( v ) 、l o b a n e 型( ) 、f l o r i c i d i n 型( v i i ) 、a m p h i l e c t a n e 型( ) 和b i s c e m b r a n o i d 型( ) 。 i v v v v i 1 2 2 珊瑚中的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 c l a d i e l l a n e ( e u n i c e l l i n0 1 c l a d i e l l i n ) 型二萜来源于珊瑚虫纲的柳珊瑚目和软 珊瑚目。e 眦h l i i n 【”l 是最早被发现的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此后不断的从珊瑚中 分离得到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迄今为止已有八十多个( 见t a b l ei - 6 ) 。 前言 t a b l e1 - 6n e w c l a d i e l l a n e - t y p ed i t e r p e n e sf r o m a l c y o n a r i a n a n dg o r g o n i a n “= a s t r o g o r g i a ,a l - - - a 趾 y o n n o n , b = b r i a r e u m ,c = c l a d i e l l a , e = e u n i c e l l a , l = l i t o p h y t o n , m = m u r i c e l l a ,s k - - s a r c o d i c t y i n ,融= s c l e r o p h y t u m ,s l - - s i n u l a r i a ,s o = s o l e n o p o d i u m ) 4 2 c 盟h 爿0 3 c l a d i e l l i n 4 3 c m h 3 s o sa c e t o x y c l a d i e l l l n 4 5 c 2 6 h 3 s 0 7o p h k i n 4 6 c 加h 3 2 0 z 4 7 c 2 8 h 3 8 n 2 0 6s a r c o d i c t y i n a c s p _ p 1 c s p p 1 i 1 8 6 1 8 8- 3 6e j t r i c t a 3 0 l 1 3 3 1 3 42 肛s p 3 2 1 4 8 5 22 2 7 刚 2 1 9 2 2 2& r o s e u m p 4 & 洲 搀黧谨蕤。拶。般 前t 。,咖硝舢。一蛐一蔗一 5 0 c a o h 3 日n 2 0 s s a r c l x l i c t y i nd 5 1 e 讲甜屯0 7s a r c o d i c t y i ne 5 2 q b i i 对4 2 0 ,s a r c o d i e t y i nf 5 5 岛瑚o l i t o p h y n i n c 5 6 c a s h 4 2 0 7l i t o p h y n i nd i 扩 淝。 ,一 、6 m 心 、o 拶 , 人7 + 4 5 5e l a b i a t a l 6 0 1 1 5 6e 妇址缸【6 1 2 7 8 1 8 t 3 c s p h a e r o i d e s 嘲 e l a b i a t a 0 1 8 9 9 19 4 4a l w 触y 口e 州 1 7 1 1 7 37 9 4 一l v a l d i v a e 叫】 a l v a l d i v a e 州 一 v a l d i v a e l 6 4 l v a l d i v a 畔l 2 1 谨钱 十 a 前t s c h e m e1 - 1 p r o p o s e db i o s y n t h e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h eb r i a r e i nc a r b o ns k e l e t o na n dt h e a s b e s t i n i nc a r b o ns k e l e t o n b r i a r e i n j 1 2 m es h i f t a s h e s t i n i n 珊瑚中的c l a d i e h a n e 型二萜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简单c l a d i e h a n e 型 ( - 1 ) ,c - 2 c 9 环醚型( i 2 ) ,c 2 c 9 、c - 3 c 1 6 环醚型( m 3 ) ,c 2 c - 9 环醚、c - 3 c - 1 6 七元内酯型( i 4 )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c 2 c 9 、g 3 c 一7 环醚型。c - 4 c - 7 环醚型。 i h - 2 ,矮j ,始 - 3 按照生源的观点,海洋生物中二萜的生物合成前体可以认为是桡牛儿基糖牛 儿醇焦磷酸酯。前体经过适当的环化,包括双键的参与和消去焦磷酸酯,或者通 髓 一 凸 曲i , 前。分 过重排,或者离子、基团转移等变化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碳架类型。对于 c h d i c l l a n e 型二萜假设的生物合成关系在文献中陋删也有所提及,具体图示如 s c h e m e1 - 1 。 这些二萜中,许多具有较明显的生物活性。文献报道化合物酷对v e t o 细胞显 示细胞毒性。i c 5 0 = 5 和咖l 。化合物砸在0 0 0 扯g m i 即能对l 1 2 1 0 细胞有毒性。短 足软珊瑚c l a d i e l l as p h a e r o i d e s r p 含有化合物1 2 4 可致盐水虾中毒。化合物5 6 也可 致盐水虾中毒。其i b o = 0 9 p p m 。化合物1 1 9 对科隆癌细胞h c t l l 6 有较好的毒性, e d s o = 0 8 5 m m l 。化合物1 2 0 对n s c l c - n 6 细胞显示了较高的活性,i c 5 0 = 7 7 m m l 。 在p a l m o n i n e s 中化合物甜对癌细胞p 3 8 8 和m e l 2 8 有较好的活性,e d 3 0 - - - 5 h g m l 。 在结构独特的b r i a r e l l i n s 中化合物”和1 0 1 对h e l a 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i c s o = 2 0 j c g m h 化合物1 1 0 1 1 2 具有很好的抗疟疾活性,分别在9 ”g n a 、9 m m l 、 即删p f 口册d 掘刖扣c i p a , u m 有最好的毒性。化合物l l s 在a r t e m i as a l i n a 生物 测定实验e p l b o = 0 2 5 m d m t , 在鱼致死性实验中l c 5 0 = 1 7 3 肛g m l 。 1 2 3 珊瑚中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的波谱研究 大多数的c h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的结构中都含有双键、环氧结构、有些还含有羟 基、乙酰氧基等取代基。这些基团的存在使不同的c h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的n m r 在 低场区呈现特征的信号。 大多数的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二萜在c - 1 4 上都有异丙基取代,因此h - 1 9 、h 2 0 都 为d 峰,h - 1 9 通常位于0 6 9 - 0 8 9 p p m ,h - 2 0 位于o 9 1 1 0 6 p p m ,r j l s 1 9 - j l s , 2 0 - 7 h z 。 在简单c l a d i e l l a n e 型( m - 1 ) 结构中,通常有a 2 0 ) 双键存在,h 2 均为d 峰,位于5 1 5 _ - 5 7 4 p p m ,h - 1 5 位于1 6 4 1 8 1 p p m 。在c 2 c - 9 环醚型( e l i - 2 ) 结构中,由于氧桥键的存在使得h 2 的旋转受到了限制,因此h - 1 与h 2 的偶 合作用很弱,通常i - i - 2 显示s 峰。且h - 2 与h - 9 向低场位移,h - 9 较h 一2 低场, h - 2 位于3 5 8 - 3 8 5p p m ,i - i - 9 位于3 9 0 - 4 6 3 p p m ,c 2 较c 9 低场出现在8 7 1 9 3 。7 p p m :c 3 通常有羟基或酰基取代,h - 1 5 位于0 8 0 - 1 5 4 p p m ;通常在7 ( “) ,a 1 1 ( 1 7 ) 双键结构中,t 1 - 1 6 较h 1 7 低场,h - 1 6 位于5 0 8 5 5 8 ,h 1 7 位于4 6 2 4 8 7 。 前言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著云南植物志j b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 9 9 7 ,1 1 2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5 ,5 3 s h a r m as c ,t a n d o nj s ,u p r e t yh c t a 1 h e d y c h e n o n e :a f u r a n o i d d i t e r p e n ef r o mh e d y c h i u ms p i c a t u m p h y t o c h e m i s t r y ,1 9 7 5 ,1 4 :1 0 5 9 1 0 6 1 4 s h a r m as c ,t a n d o nj s ,d h a rm m 7 - h y d r o x y h e d y c h e n o n e , af u r a n o d i t e r p e n e f r o m h e d y c h i u ms p i c a t u m p h y t o c h e m i s t r y ,1 9 7 6 ,1 5 :8 2 8 2 8 5 s h a r m as c ,t a n d o nj s an c wd i t e r p e n ef r o mh e d y c h i u ms p i c a t u m i n d i a n j o u r n a lo f c h e m i s t r y ,1 9 8 3 ,2 2 b :9 3 - 9 4 6 i t o k a w ah ,m o r i t ah ,k a t o ui c ta 1 c y t o t o x i cd i t e r p e n e sf r o mt h er h i z o m e so f h e d y c h i u m c o r o n a r i a m p l a n t am e d i c a ,1 9 8 8 ,5 4 :3 1 1 - 3 1 5 7 i t o k a w ah ,m o r i t ah ,t a k e y ake t a 1 d i t e r p e n e sf r o mr h i z o m e so fh e d y c h i u m c o r o n a r i u m c h e r a p h a r m b u l l ,1 9 8 8 ,3 6 ( 7 ) :2 6 8 2 - 2 6 8 4 8 s m g hs ,g r a ya i ,s k e r o nb we ta l ( + ) 1 4 8 - h y d r o x y l a b d a - 8 ( 1 7 ) ,1 2 一d i c n o - 1 6 ,1 5 - h c t o n e 【( + ) - i s o c o m n a r i n - d :al l c wd i t e r p e n ef r o mh e d y c h i u mc o r o n a r i u m ( z i n g f l ) e r a c e a e ) a u s t j c h e n t ,1 9 9 1 ,4 4 :1 7 8 9 - 1 7 9 3 9 n a k a t a n in ,k i k u z a k ih ,y a m a j ih e ta ll a b d a n e d i t e r p e n e sf r o mr h i z o m e so f h e d y c h i a mc o r o n a r i u m p h y t o c h e m i s t r y ,1 9 9 4 ,3 7 ( 5 ) :1 3 8 3 1 3 8 8 1 0 s l n g hs ,g f a ya _ i ,w a t e r m a np g1 4 ,1 5 ,1 6 - t r i n o r l a b d a - 8 ( 1 7 ) ,1 1 一一d i e n - 1 3 一a h at r i n o r l a b d a n ed r e r p e n ef r o mt h er h i z o m eo f h e d y c h i u mc o m n a r i a m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