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纬》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纬》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纬》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纬》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纬》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纬》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翌么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同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 八 电话: 邮编: 摘要 谶纬思想是汉代学术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对汉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思想的氛围中,形成了一大批文献著作,后世将其统称为: 纬书。这些纬书,既总结和继承了汉代之前的一些思想理念,也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表述方式。通过对这些纬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汉代思想发展的 脉络。本文试图以诗纬为例并结合汉代诗经学的实践,对诗经学在 汉代的传承及其演变,做出一些补益性的尝试。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诗纬的流变情况及篇目题解。分为两小节,第一节概述了诗 纬在从汉到宋的散佚流变,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诗纬文本成书现状。第二 节对现存的诗纬的三篇:诗推度灾、诗含神雾、诗记历枢,这 三篇从篇名的确定及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同时对文本的主旨起到概括 第二章,以诗纬为例考察诗经在汉代的传播。分为两小节。第一节, 概述了文学观念从先秦到汉代的演变,并以诗纬为例,着重指出了汉代的文 学观念特点:以经为主,经史相杂。这一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纬书的创作。第 二节,诗纬中所反映的汉代诗学理论及其实践。从诗纬所辑佚的片段中, 考察了汉代诗学理论对先秦的传承性,同时,结合汉代的政治情况,考察了诗 经在汉代的地位演变。 第三章,先秦诗论和汉代诗经解读之关系。分为四小节。第一节从对“思 无邪 这样的基本概念重新阐释,来窥测诗的本质,及其在汉代的嬗变;第二节 从三家诗对关雎的阐释管窥诗经“讽谏”作用的强化;第三节通过诗 纬中所引用的诗大雅灵台之旨意的考察,来明确诗纬中大量天文 现象及感生神话的来源。第四节通过对“诗六义”的厘定,来看出在先秦时就已 经产生了成熟的作诗理论。 关键词:诗纬先秦诗论上博楚简汉代诗论 讽谏 a b s t r a c t 1 1 1 ea p o c r y p h a lt h o u g h t ( c h e r t w e it h o u g h t ) w a sap a r to fa c a d e m i ct r e n di nt h e h a nd y n a s t yw h i c hc o u l d n tb ei g n o r e da n d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c t e a t i o n 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i d e a i nt h i sa t m o s p h e r e ,al o to fb o o k s ,c a l l e d w l e ;is h u ,a r ew r i t t e n t h e s eb o o k sn o to n l yc a m e do ns o m ei d e a sb e f o r e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b u ta l s of o r m e d as p e c i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s eb o o k s ,w ec o u l d g e tac l e a rv i e w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i d e a s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t l l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dt ot a k e “领s h u ”a s a ne x a m p l e ,t o g e t h e rw i t h b o o ko fs o n g s ”,t od os o m ev a l u a b l ea t t e m p t si n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b o o ko fs o n g s 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t h ea r t i c l ec o n s i s t e do f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o n e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s h i w e i ”a n d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i t sh e a d i n g s 1 1 1 i s p a r t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o n e t og i v ea no v e r v i e wo ft h e “s h i w e i f r o mt h eh a nt o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a n dt oc l a r i f y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s h i w e i ”s e c t i o n t w om a i n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t h r e ep a s s a g e so f “s h i w e i ,- _ p o e t r y t u i d u od i s a s t e r “p o e t r y f o gw i t hg o d a n d “p o e t r y k e el i s h u ”i nt h i ss e c t i o n d e t a i l e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h a db e e nd o n et og e tc l e a r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t h et h r e e t i t l e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em a i nt h r u s to ft h et e x tw a ss u m m a r i z e d c h a p t e rt w o t os t u d yt h es p r e a do f ”刃,eb o o ko fs o n g s ”i nh eh a l ld y n a s t y , t a k i n g ”p o e t r yw e i ”a sa ne x a m p l e s e c t i o no n e a no v e r v i e wo fl i t e r a r yi d e a sf r o m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p r e q i nt ot h eh a nd y n a s t y i th i g h l i g h t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h a n s l i t e r a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o c u s i n go nj i n ga n dm i x e dw i t hj i n ga n dh i s t o r y t h e 研 s h uc r e a t i o nw a sa l s od e e p l ya f f e c t e db yt h i sf e a t u r e s e c t i o nt w o ,t h ep o e t i ct h e o r y a n dp r a c t i c eo ft h eh a l ld y n a s t yw h i c hw a sr e f l e c t e di n “s h iw e i ”t 1 1 i ss e c t i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s u c c e s s i o no ft h ep r e q i nd y n a s t yt h e o r y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p o e t i c s m e a n w h i l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i te x a m s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s t a t u so f b o o ko fs o n g s 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r e q i np o e t r ya n d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b o o ko fs o n g s ”i nt h eh a l ld y n a s t y t h i sc h a p t e r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o n er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e dt h eb a s i cc o n c e p t sl i k e ”t h i n k i n gp u r e l y ”t r y i n gt om a k e o u tt h en a t u r eo fp o e t r ya n di t se v o l u t i o ni nt h eh a r td y n a s t y s e c t i o nt w os t u d i e dt h e s t r e n g t h e no fr e m o n s t r a t i n gi n “b o o ko fs o n g s ”f r o mt h ev i e wo ft h r e ep o e m so f ”g u a nj u ”s e c t i o nt h r e ei d e n t i f i e dt h es o u r c e so fm y t ha n da s t r o n o m i c a lp h e n o m e n a i n “p o e mw r d ”b v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m e a n i n gc i t e df r o m ”p o e m s d a y a l i n g t a i ”。i n t h ef o u r t hs e c t i o n , ac o n c l u s i o nh a sb e e nd r a w nt l l a tam a t u r et h e o r yo fp o e t r yh a d b e e nf o r m e di nt h e p r e - q i np e r i o d ,j u d g i n g f r o m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s i x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o f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s h iw e i ;p r e q i np o e m ;s h a n gb oc h uj i a n ;p o e m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r e m o n s t r a t i n g i i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j i i i 引言1 第一章诗纬流变情况及篇目题解9 一诗纬流变情况9 二诗纬篇目题解1 0 第二章 诗经在汉代的传播一以诗纬为例1 4 一先秦到汉代文学观念嬗变1 4 二诗纬与汉代诗学理论及其实践1 6 第三章先秦诗论和汉代诗经解读之关系2 2 一“思无邪”本义及汉人论诗之本质2 2 二汉释关雎及诗经的“讽谏”功用3 0 三诗纬引灵台之旨意3 4 四“诗六义”与先秦诗法3 6 结语4 0 参考文献4 l 相关书目4 3 后记4 5 i i l _。_-。-_-_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ji 目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时代,两汉共跨四百三十年, 为文化的生长与繁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对于遭受秦火及坑儒戕害的儒家而言, 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使之获得了一个新的生长契机。但这种萌生的力量,更多 来自上层:汉武帝重用儒生董仲舒,置五经博士,在意识形态上“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这就带来了两个影响:一是经学繁荣,由于政府的提倡儒家经典的地 位得到提升,读经,研经,讲经在当时也蔚为风气,后世学者再论述这一时期的 学术思潮时,常常将其称为“经学葳蕤的时期”。二是学术争鸣,由于汉代的经 学的兴盛同战国的经学争鸣,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者的推崇, 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学派争鸣,这样对于汉代的经学而言,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为 统治者立言立德的倾向。儒生将原本儒家经典中的要义同意识形态相吻合,以迎 上义,通过阴阳灾异等五行思想来阐发经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最早将这 五行思想应用来阐释春秋。这样,在汉代就产生了与经书相辅相成纬书。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其是这样定义的:“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可见,纬 书的产生是在经书的兴盛的前提下,它与经书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但纬书之所以成为独立的文学现象在汉代大量出现,并不仅仅在于其对经书的一 些相关内容的阐发,它也有其独具特色的一面,这就是前面所提的“衍及旁义”。 一直以来,对经书的研究与阐释而形成的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对纬 书的相关研究却鲜人问津,即使偶一为之,也是将其作为阐述谶纬思想这一大论 题的相关论据略微提及。至于对汉代通行的“七纬”( 诗纬尚书礼纬易 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 中的任何一种做出一个专书考察的相关著述, 更是廖若晨星。本文正是希图通过对纬书中的专书诗纬的研究,改换视角, 对汉代的谶纬思想进行新的理解。 为此,笔者将收集到的资料归并为三类:一是文本资料;二是关于汉代诗经 学的著述;三是关于汉代文化及学术思潮的著述;四是关于谶纬思想及少量诗 纬研究著述。 一、诗纬文本资料 由于纬书的特殊性质,故一直列为内学,而自汉降以后,统治者随着意识形 态的转型,对纬书也有不信任转为禁绝,三国时曹操就曾出台“科禁内学”的措 施。北魏政权措施更厉:凡谶纬之书,限期上交。“过期不出,师巫身死,主人 东j l i j i l i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门诛”待到隋炀帝即位,便派员四处搜寻,“天下图书与谶纬相涉者,皆禁之” 且“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谶”。并将收集到的谶纬之书,付之一炬。由于纬书一 直为官方所控制,加之后世的焚毁禁绝。使得纬书难有专书流传于世,现在我们 对纬书的研究也只能从一些相关书籍的记载中加以辑佚而成。由于纬书中具有浓 厚的阴阳观念及五行思想,故关于纬书的记载就散见于后世的一些相关书籍中。 诗纬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隋代,在萧吉的五行大义及杜台卿的 玉烛宝典等书中被加以引用。唐初由魏征主编的隋书在其经籍志中 载:“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有十卷”。但也仅仅是立此存目而已,至于 这十八卷诗纬具体是怎样的内容,即使从六朝的文献中也渺不可考。这也是现存 诗纬的容量比其他纬书少的原因之一。在新、旧唐志中仍可见现存诗纬 的推度灾含神雾记历枢的记载。 明孙毂的古微书、清殷元正的纬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黄 爽汉学堂丛书等书中都有辑录相关内容。而其中又以赵在翰所辑( ( - t z 纬和 乔松年的纬唐较为完备与系统。本文所用的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 辑佚而成的纬书集成正是以乔松年的著作为底本,再辅以其它诸辑佚书及未 收佚文资料合校而成,是现今较为完备与通行的版本。 二、汉代诗经学的相关论著 刘立志博士汉代诗经学史论一书中,首先通过考察先秦三儒孔子、 孟子、荀子与汉代诗学的关系,从汉代诗经学的学术源流上加以体察; 其次分析了汉代诗经学被逐步经典化的历史脉络;再次从与汉代诗经学 有关的微观问题入手,考察了今古之争、著作体式、传承演变等基本问题以及对 汉代的诗经学者进行了个案研究。最后涉及了汉代诗经学对汉代文化的 影响,包括引经决狱、民俗文化与文学三个层面。 洪湛侯先生的诗经学史( 上) 中,按照时代与占主导地位的诗经学 派之盛衰消长相结合的方法将诗学分为:先秦诗学( 周至秦) 、诗经汉学( 汉至 唐) 、诗经宋学( 宋至明) 、诗经清学( 清) 、现代诗学( 民国至现代) 五期。这 种方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诗经汉学一期中用了三章对汉代诗经学进行了分析 评价。第一章从汉代三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入手,即官学与私学、今 文与古文、师法与家法管测了汉代经学的概貌;第二章具体阐述了西汉的今文 诗学,即齐、鲁、韩三家诗;第三章是诗经汉学,也就是解说东汉方盛行于 世的毛诗。第四章的魏晋至唐的毛郑诗派,也是主要阐述毛诗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大学的王洲明先生在其诗赋论稿中有多篇涉及汉代诗学的论文,且 言说的切中肯綮,颇有新意。在论郑玄( 诗谱) 的贡献一文中,涉及了以往 研究者多关注毛诗郑笺而忽视对其诗谱的研究,肯定了郑玄诗谱对研究 2 东北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经的贡献,认为郑玄在诗谱中以“明时代,定地理,说正变”这三方 面内容,纵横交错,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诗经进行论说。在汉代( 诗) 经 化过程中的复杂现象一文中,首先论述了汉人更钟情于将诗经典化的原因, 其次探求了汉人解诗以毛序为正宗的缘由,最后强调了汉人在将诗 经化的同时,也不自觉地认识到了诗的文学特征。在汉代( 齐诗) 传授的 特点一文中,论述了齐诗学同毛诗学一样,都以说诗的政治性为本,而在具体 的解诗方式上,有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即将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引入到对诗 的解释中,将诗产生地的地理特点和风俗民情一起来考察,将诗的阐释 逐步谶纬化。王洲明先生在对毛诗有关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作出了细致入微的 考察。将新视角、新方法与新材料三者相互结合,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通过 将毛传与毛序的同异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毛序是由大毛公( 亨) , 为学界争论不休的毛序作者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结论和解决思路。( ( 毛 传) 与( 毛序) 的同异比较并论及( 毛序) 的作者) 。在使用新材料方面,也是 颇有建树,先后写出了上博( 诗论) 的论诗特点与( 毛序) 的作期及上博 ( 诗论) 与( 毛序) 对比研究并论及 毛序) 的作期等多篇论文。王洲明先生 擅长从材料的比较中得出新的结论,在从( 左传) 与( 史记) 称( 诗) 、引( 诗) 的对比研究看( 毛序) 的作期及从( 汉书) 称 诗、引( 诗) 看( 毛序) 应 基本完成与秦汉之间,对其学力可见一斑。在从( 汉书艺文志) 中称( 诗) 看( 诗) 在西汉的传本一文中,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中对三家诗著录的考 察,认为“故”和“传”分别是汉人不同的解诗经文的方式,并结合汉人和 清人对“故”与“传”的不同解释,详加辨析,揭示出西汉诗特别是毛 诗传本的现状,并对纷争不休的毛序的形成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在从( 汉书) 称( 诗) 、引 在西汉的功用一文中,作者从诗 产生时代的先秦开始说起,娓娓道来,及至西汉,得出了早在先秦时代,无论诗 的编集,还是诗的流传,都与国家政治,密不可分。随着西汉王朝大一统政 权的建立,诗的这种政治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丰富。具体表现为:以诗 中的灾异来预知社会吉凶;以追忆西周盛世来匡扶今世;以诗为谏书来直陈 时弊。其中有些观点,可以在诗纬中得到印证。在“风、雅、颂”的三种体 裁形式中,已经含有这些因素。如“风”即是“讽谏”,“雅”“颂即是“追忆 文王盛世。 张伯伟的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新检讨( 原载南京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5 期) 一文,以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为核心,通过对汉儒说诗的特色及其产 生背景进行梳理,分析了其带来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局限,即汉儒说诗美刺传统继 承了士人的勇气与良心,这种讽谏传统对汉代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汉赋 中也有许多讽谏类的作品,但这种说诗方法也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一是使得 谗一 蘧=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诗脱离了诗的本意,显得过于牵强与随意,二是在表现手法上,强调“主文而 谲谏”( 毛诗序) ,行文上追求曲终奏雅,使得在劝谏的力度大打折扣。 翁其斌著中国诗学史( 先秦两汉卷) ,这本诗学史著作与以往不同的是, 它是在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来建构自己的言说体系,视域更宏阔。 既看到了汉代诗学的政教作用,又看到汉代诗学与文学,尤其是对楚辞的认同和 微词,还看到了老庄思想对汉代诗学的影响。这些种种因素导致了汉代诗学“由 言志向缘情的转化,由致用向审美的转化,由教化功能向娱乐功能的转化。 ,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胡适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一书,将“齐学”列为第一章,以其卓越的 学术识见认识到,“齐学的思想贯穿整个中古时期,几乎这一时期所有的学术 思潮都或多或少地沾染上“齐学”的影子,不仅仅谶纬的阴阳灾异观取法于兹, 就是魏晋的玄学也脱不了同他的干系。 顾颉刚著汉代学术史略一书,作为史学“古史辨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本书作者以其所擅长的古史辨伪的思想与方法,对纷繁芜杂的汉代学术思想进行 了梳理,并清晰地勾勒出了汉代学术思想的流变脉络。全书共分2 2 章,对影响 当时及后世的阴阳五行学说、封禅说、神仙说与方士、黄老之言、儒学尊而百家 黜、经学的繁盛与流变、谶纬的造作与流行等,逐一进行了研究和梳理。 四、谶纬与诗纬研究的论著 就谶纬论谶纬的著书为数不是很多,就笔者目力所及,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 种: 姜忠奎著纬史论微一书,此书正如作者所言:“综述纬学源流及得失, 复博引载籍,自为疏证。凡源流之变迁,崇尚之得失,论义之纯驳,皆别白而定 一是。”但它也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不足:首先,由于其成书于一九三四年,时 间较早,一来后世的一些出土典籍上不得见,二来,明显受当时学术风尚的影响, 其次,正如其署书名所言,“论微”,作者在典籍征引上颇见功力,然而也导致另 一个误区,即在对谶纬史从宏观角度理论性的阐述明显不足。 李中华著谶纬与神秘文化一书,用现今比较热门的文化视野去看谶纬现 象,将谶纬的文化价值充分体现,书中不仅仅论及了纬书与汉代经学及文学的关 联,还论及了纬书与汉代哲学,汉代伦理,汉代科学( 医学、天文学、地理学、 气象学) 、汉代神话的关系。视野不可谓不宏阔,其中有许多观点很有启发性。 但是由于作者的论述较为宏观,就使得许多观点论述的不够深入,给人意犹未尽 之感。 钟肇鹏先生的谶纬论略,该书是了解与研究谶纬的基础与必读书目,书 中不仅有对谶纬的源流这样宏观概念的梳理,又有对各个纬书的微观考辨;既就 谶纬而言谶纬,又由谶纬而兼论其他。对谶纬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概貌,颇有 裨益。但书中一。 陈桀著古谶纬研讨及目录解题一书,对秦汉之际盛行的“符应”现象, 进行了追溯与探源。对大陆学者较少涉及的谶纬相关问题,均有较为详细的阐发, 体现出台湾学者较为扎实、谨严的学风。 关于谶纬与诗纬方面的相关论文为数不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 、谶纬与文学的关系 5 纬与经的关系。再次通过对“j 下纬”的研究推演出刘勰的文学创作观。最后,论 证了谶纬“有助于文章之说。从行文及谋篇布局上,都体现了南大学者重质实 强于考辨的特点。 2 、谶纬与经学的关系 这种类型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不乏佳作。代表作有余江的谶纬与两汉 经学,从经典的神化说起,衍及孔子,今古文经学,最后以大量引用谶纬的白 虎通义作结。蔡慧清的汉代经学谶纬化的过程与动因,同以往的论文不同 的是,前人的文章多从描述汉代经学与谶纬这两者的现象出发,而本文则重点谈 了汉代谶纬发生的原因,梳理了汉代经学谶纬化的脉络。杨权的论两汉章句之 学的谶纬化,从汉代经学史上一个小小的现象:解经章句化入手,详细探寻了 在汉代经学的谶纬化现象。从一个特殊的现象入手,从侧面反映了汉代经学谶纬 化的普遍规律。李建国先生的谶纬与经学训诂从训诂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在 纬书中对字与词解释的特点,从而反观到汉代经学的谶纬化问题,也是从一个小 的视角来看待宏观的现象。 3 、谶纬与汉代社会 涉及到谶纬的政治性,相关论文有,王仲修的谶纬对秦汉政治的影响, 张俊峰的谶纬与东汉社会思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