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上海市银行研究(19291949).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上海市银行研究(19291949).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上海市银行研究(19291949).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上海市银行研究(19291949).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上海市银行研究(19291949).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上海市银行是19 3 0 年由上海特别市政府筹办的市营金融机关, 自19 3 0 年成立到1 93 8 年奉命停业迁汉,以及从1 9 4 5 年9 月复业至 19 4 9 年5 月解放后被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前后两个阶段,历时共1 2 个年头。上海市银行以调剂市区金融,辅助市政建设,并扶植市内各 项农工商业之发展为宗旨,业务范围祀限于一般商业银行业务, 并承担政府特许业务,如代理市公库业务等。本文主要通过梳理上海 市银行档案,以及其他有关史料文献,对上海市银行的筹建、经营运 作、业务状况做一述略,重点分析了上海市银行与上海市政府、上海 市财政局以及上海市政建设的关系。上海市银行的产生及其活动促进 了上海市政府的运作,推动了上海的市政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了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当代城市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不无借鉴意 义。 关键词:上海市银行地方政府银行代理市库 【中图文分类号l f 83 2 9 a b s t r a c t c i t yb a n ko fg r e a t e rs h a n g h a i w a se s t a n i s h e d b y s h a n g h a i m u n i c i p a lg o v e r n m e n ti n 1 9 2 p ,a n di tw a sam u n i c i p a lf i n a n c i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i tb e g a nf r o m1 9 3 0 ;s h u t o u ti n1 9 3 8w h e nt h en a t i o n a lw a r h a p p e n e d a n dt h e nr e s t a r t e di n19 4 5t i l l19 4 9w h i l ei th a db e e nt a k e n o v e rb ys h a n g h a im a r t i a la d m i n i s t r a n tc o m m i t t e e i th a dt o t a l l ye x i s t e d 12y e a r s w i t ht h ep u r p o s eo fr e l i e v i n gt h em u n i c i p a lf i n a n c e a s s i s t i n g t h ec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p r o p p i n gu pt h ee c o n o m yo ft h ec i t y , t h eb a n k d e v e l o p e dm a n yb u s i n e s s e sn o to n l yi n c l u d et h eo r d i n a r yb u s i n e s s e so f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b u ta l s ot o o ks o m es p e c i a lb u s i n e s si nh a n d ,s u c ha s d e p u t i z i n gt r e a s u r y t h r o u g ht h e a r c h i v e so fc i t yb a n ko f g r e a t e r s h a n g h a ia n do t h e rm a t e r i a l s ,t h i sp a p e rw i l lg i v eat o t a l l y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t h eb a n k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p e r a t i o na n db u s i n e s s e s ,t h e na n a l y z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b a n ka n d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b a n ka n dt h e m u n i c i p a lf i n a n c i a ld e p a r t m e n t t h e nt h eb a n ka n dt h ec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b a n k so c c u r r e n c e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h e l dt h er o l eo fp r o m o t i n gt h e o p e r a t i o n o fs h a n g h a i g o v e r n m e n t ,i m p e l l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u n i c i p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na n da l s oi th a da c c e l e r a t e dt h e p r o c e s so fm o d e m i z a t i o no fs h a n g h a i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b a n ko f g r e a ts h a n g h a ia c c u m u l a t e dt h r o u 曲i t sm a n a g e m e n ti ss t i l li n s t r u c t i v e a n db e n e f i c i a lf o rt o d a y sc i t yb a n k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b a n ko fg r e a t s h a n g h a i ,t h eg o v e m m e n tb a n k , d e p u t i z i n gt r e a s u r y c l cn o f 8 3 2 9 前言 一、写作缘起 近年来,中国近代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商会、同业团体研 究方兴未艾,金融史的研究日渐进展,成果累累。上海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 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各类银行林立,金融中心于此间形成。 本文以上海市银行( c i t y b a n k o f g r e a t e r s h a n g h a i ,后文间或简称为“市银 行”、“市行”,其英文名在1 9 4 6 年复业时改称s h a n g h a ic i t yb a n k ) 作为研究对 象。上海市银行是1 9 3 0 年由上海市市长张群与财政局长徐桴领衔出面筹办的市 营金融机关,它以调剂市区金融,辅助市政建设,代理市库,并扶植市内各项农 工商业之发展为宗旨。该行1 9 3 0 年成立时资本仅为一百万元,活动范围则限于 上海市区,到1 9 3 8 年奉命停业;1 9 4 5 年抗战胜利后复业,至1 9 4 9 年上海解放 后被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前后两个阶段实际开业经营总共历时1 2 个年头。 在上海市银行存续的时期,上海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各全国性的 重要银行的总行、总部多设于此,大大小小的各类金融机构更是数不胜数 : 。如果仅从近代中国经济史,尤其是近代上海金融史的研究领域考察, 上海市银行无论从其规模上、资力上还是从其对经济社会的实际影响上看,都是 上海滩一家不起眼的小银行。之所以选择它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它的独特地 位,即它是当时上海雎一的一家地方性政府银行。近年来,对单个银行的研究已 经起步,但多是针对面向全国的大银行和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 通银行、金城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对于地方性政府银行,相应的研究成 果则属凤毛麟角,前人金融论著中提到地方银行往往只是点到为止。至于为什么 在上海成立这样一家银行? 与其他银行比较,它的特色在哪里? 在大上海这浩瀚 的金融市场之中,上海市银行的经营活动也许对当时的金融业以及社会经济生活 不会发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立足于地方来看,作为上海市政府直接控制的银 行对地方经济发展与维系社会运作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诸多的问题在已有 论著中没有直接的答案,需要加以专门的研究。这样,在整个中国金融史上似乎 并无重要地位的一家小银行,如果从银行史与区域史的角度来考察,便具有了作 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价值。本文将对上海市银行的组织结构与发展历程做详细的梳 理,与此同时,本文还将进一步思考如下问题:在银行林立的上海,上海市银行 得以长期存在并运营得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它的运作与政府之间是何种关 系? 是否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和控制? 受到的制约和控制程度怎样? 揭示和阐 释这些问题,也是文章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本文拟对上海市银行的成立、停业、复业整个发展过程加以梳理,由于停业 以前是上海市银行集中连贯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在行文中多侧重于前期。在 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城市的建设,公共设施的兴建,都与市银行有着密切的 关系。并且,这期间的上海也是多难之地,“一- - j k 事变”、“白银风潮”、“八 一三事变”等等,对上海造成很大破坏,市银行作为一个地方性政府金融机关 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值得我们重视。通过对上海市银行整个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 其与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的关系,弄清地方银行的经营状况,可以丰富地区金 融史的研究;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金融史的角度展现上海市在三四十年代的发展 状况,揭示地方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包括地方财政经济、 市政建设、工商各业等方面) 。这一论题因此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对今日各 地方省市设立地方银行,可以提供成败得失的借鉴 一 在试图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占有资料,努力避 免出现对材料的运用失当夸大或者以偏概全的错误,尽量客观而准确地梳理基本 史实,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当然,前人的学术成果对本文多有借鉴之处,后文 便对这些成果逐一评述。 二、 研究状况 就金融史的研究状况来看,对于上海市银行的个案研究,前人少有涉足,是 一个全新的课题。不仅前人没有直接相关的论著,而且连提到该银行的研究性论 文或者较为完整的介绍性文章也难以见到。 在稍有涉及介绍上海市银行的著作中,笔者仅见的篇幅“最大”的是姜宏业 撰写的中国地方银行史( 湖南出版社1 9 9 1 年版) 。该书虽列有专节介绍上海 市银行,除了两表格外,仅有千字左右的扼要说明,对该行并无专门的研究。其 资料来源虽未注明,不过可以看出其仅限于当时的报纸和银行年鉴提供的资料。 然而作者得出的一些结论却过于武断,在该节末作者提到上海市银行处在当时上 海这一大银行林立的金融中心,“丝毫没有声望”,且“不发行钞票,更不能引起 人们的注意,因此遗留下来的资料极少”。1 诚然上海市银行在当时金融界的影响 不大,但是它对本土的作用也是不可小估的,留下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在上海 市档案馆就存有该行档案达1 4 9 2 卷,相当完整。另外一本提及上海市银行的著 作,是徐寄颀的最近上海金融史( 1 9 3 2 年增订本) ,该书也只用了寥寥数笔 介绍上海市银行的成立。2 不过在介绍上海市公债一节中,提到了设立市银行的 原由,对了解起上海市银行的创立有所帮助。3 再有就是在某些年鉴或大事记中 提到上海市银行,如全国银行年鉴4 ( 1 9 3 6 年、1 9 3 7 年) 中有专门一章介绍 省市立银行,也仅是用了精简的话语介绍上海市银行;在上海的大事记5 中也有 对上海市银行开业等方面的记载。而这些介绍均相当简略,只及皮毛,我们无法 由此了解上海市银行的具体运作和它在当时上海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 响。 另外,从上海区域史的研究来看,在近年来出版的较为有分量的研究上海的 专著如上海史( 唐振常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版) ,上海通史( 熊 月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张仲礼主编,上 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版) 等,其中无一例外都有专章论述近代上海的金融,但是 却没有一本书给予了上海市银行应有的位置,基本上均是只字未提。比如在上 海史中,设有“特别市和大上海计划”一节,谈到了上海特别市的设立以及其 市政建设计划等内容6 ,然而却丝毫不提同一时期随之设立的上海市银行,以及 市银行在促进市政建设方面的积极贡献。本为研究这一地域的专门论著,似乎不 应该留下这样一个空缺,何况上海市银行伴随上海市产生而产生,历时也不算短 暂,也非默默无闻,如此忽略其应有的地位,不加以论述,是为一遗憾。而在海 外学者安克强在他的著作( ( 1 9 2 7 1 9 3 7 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 一书中,倒是谈到了上海市银行及兴业信托公司,并对其成立和发展略有介绍。 7 不过,该书仅根据申报和银行周报的少许资料,对于银行发展的梗概 语焉不详,且并不完全确实。比如该书第1 0 0 页指出“市银行只运作了一半量的 贷款( 5 0 万元,本文作者注) ”,其实市政府在其后陆续拨足余额,凑足资本 i 0 0 万元;此外,关于兴业信托社的成立及其与市银行的关系,该书的论述也并 不尽符合史实,这在本文第二章业务篇之信托业务一节有详细论述。 既然迄今为止尚无专门研究上海市银行的成果,因此本文在写作与构思上就 需借鉴其他金融史的相关研究成果。民国时期出版了一批极有学术价值的金融史 著作,如吴承禧的中国的银行( 商务印书馆1 9 3 4 年版) 对整个中国银行业演 进与发展、业务的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张辑颜的中国金 融论( 黎明书局1 9 3 6 年版) 及杨荫溥的杨著中国金融论( 商务印书馆1 9 3 0 版) ,两书同名但各有侧重点,一者主讲银行发展史,一者以金融市场为中心, 均有可借鉴之处。徐寄癫的最近上海金融史( 民国丛书第四编第3 3 册) 则出了三版,可见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此书简述了上海自1 8 8 1 1 9 3 2 年( 第 三版1 9 3 2 年出) 的金融业之兴起、发展等情况,资料扎实,论述精辟,内容丰 富,对于了解上海金融业的整体概况有很大帮助。王承志的中国金融资本论 ( 光明书局1 9 3 6 年版) ,周葆銮的中华银行史,朱斯煌的银行经营论( 商 务印书馆1 9 3 9 年版) ,马寅初的中华银行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2 9 年版) , 杨荫溥的上海金融组织概要(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3 0 年版) 等等,这一大批有 相当水准的著作可以为现今金融史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借鉴和史实背景。建国 后也有一些重要的著作出现,如洪葭管著中国金融史(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此书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史,内容详尽,功力深厚, 是金融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张郁兰的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上海人民出版 社1 9 5 7 年版) ,揭示了中国银行业与政治的紧密关系,指出银行业的封建性和买 办性:李一翔著近代中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 1 8 9 7 1 9 4 5 ) ( 台湾东大图书公 司1 9 9 7 年版) ,此书不仅分析了银行业与企业的关系,还分析了银行资本与国家 财政的关系;吴景平主编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1 9 2 7 1 9 3 7 ) ( 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该书从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的复杂关系入手考 察上海金融业的发展过程,见解深刻,对笔者的论文课题研究很有借鉴意义。 在个案的银行研究方面,随着近年来一大批行史资料汇编的整理出版,单个 的银行研究相继推出新成果。目前业已出版的行史资料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 究所编:中国农民银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 9 8 0 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 分行金融研究所编:金城银行史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 ,吉林省金 融研究所编:伪满洲中央银行史料(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上海商业 储蓄银行史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 ,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 案馆合编: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 1 9 1 2 - - 1 9 4 9 ) 上编( 一、二、三) ( 档案 出版社1 9 9 1 年版) ,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 ( 1 9 0 7 1 9 4 9 ) ( 上下册,档案出版社1 9 9 1 年版) ,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一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五(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0 版) ,等等。这些资料集的出 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史向纵深方向发展。相应地,业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中国 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 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史( 中国银行上 海分行行史编写组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版) ,中国银行行史( 1 9 1 2 1 9 4 9 ) ( h 明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 9 9 5 年版) ,张嘉辙与中国银行的经营与 发展( 毛知砺著,国史馆1 9 9 6 年印行) ,中国中央银行研究( 1 9 2 8 1 9 4 9 ) ( 刘慧宇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8 年出版) 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吴景平教授指导下的一批博士生已经 完成或正在着手研究单个银行史,已初具规模。业已完成的博士论文有:薛念文 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 1 9 1 5 1 9 3 7 ) ( 已出版) ,诸静的金城银行的放 款与投资活动研究,陈礼茂的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与早期运作研究( 1 8 9 6 1 9 1 1 ) ,董昕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 1 9 1 2 1 9 3 7 ) ,张启祥的交通银行 研究1 9 0 7 1 9 2 7 ,以及史立丽的硕士论文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研究,尚 在研究中有何品的浙江实业银行研究等。这些博士硕士论文是有关作者在爬 梳了大量档案史料基础上,倾注全身心力完成的,其资料扎实,有相当学术价值。 4 这些成果在研究的视角、分析方法和史料运用方面,对笔者不无借鉴作用。不过, 他们的研究都是针对全国性的政府银行、大商业银行,具有独特的经营方针和理 念,银行的经营发展也较为自主独立。而笔者所研究的上海市银行与前者在性质 和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上海市银行直属于市政府,受其控制和领导;业务主要 针对上海市这一地区,并且与地方财政密切相关,经营市政府特许业务等等。因 此,笔者在研究中除了广泛吸收借鉴他们的经验外,更需注重体现上海市银行作 为地方市立银行的特殊性,彰显其特色。 综上所述,对上海市银行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上海市银行的研究也具 有可行性,下面简要介绍与本论文直接相关的资料情况。 三、资料情况 作为历史研究来说,资料的多寡是决定课题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思路和立 意再好的课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的支撑,也难以做出好的文章来。所幸的是, 上海市银行具有相当完整的档案资料。在上海市档案馆藏有上海市银行档案全 宗,共1 4 9 2 卷( 直到上海解放后该行被接管) ,内容涵盖最初的筹备到停业善后 处理,以及复业后的全过程。其中有上海市银行历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 业务会议、行务会议记录;有营业报告、与政府各部门、与同业之间的来往文书 信函;有理监事名册、帐务报表、调查报告等内容,非常完整、详尽。通过梳理 这些案卷,可以了解上海市银行创立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运营的大致情形。 笔者将以上海市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为主要史料依据,并深入探掘其他金融 机构、以及上海市政府和财政局档案中的有关史料,同时结合当时报刊,如申 报、银行周报等,以及相关的其他资料,除运用一般的史学研究方法外,还 努力将经济史、金融史与政治史研究相结合,试图揭示出上海市银行的运作情况, 作为地方银行的职能、地位与作用,探究其与上海城市发展及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从而推进上海金融史、上海城市史的深入研究。 第一章沿革 第一节上海市银行的筹设 有关筹设上海地方政府银行的设想和实践,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的中华银 行。1 9 1 1 年,武昌起义爆发,顿时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上海积极响应,成立了 沪军都督府。此后,军需浩繁,急需资金周转调拨,当时都督陈英士即提议设立 银行,以运筹接济,活泼金融,于是中华银行遂应运而生。初创时,原名中华商 业兼办储蓄银行,总董其事者为孙中山,黄克强、薛仙舟、沈缦云、朱佩珍等为 第一任董事。该行发行军用钞票,以协助革命事业的进行。后由于孙中山领导的 “二次革命”失败,中华银行大受打击。1 9 1 5 年,中华银行改为完全商办银行。 8 因此可以说整个北洋时期,上海市一直没有一个纯粹的地方政府银行。 1 9 2 7 年7 月,国民政府成立上海特别市9 ,所辖之处属全国工商业最繁盛、 人烟最稠密的区域。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伊始,市长张群与财政局长徐桴就认识 到“沪地馆觳东西,毗连特区( 租界) ,为中外观瞻所系,市政设施刻不容缓, 而财政尤为建设之前提”,因此注重市财政的整理、独立与市公库的充实,提 高市行政之效能,于是设立市有金融机关,便利市金融流通,就提上了日程。对 此,上海银行业人士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如当年新华信托银行总经理王志莘在银 行周报上发表创设上海特别市银行之建议一文,阐述了创设市银行的必要 性: “市银行之功用,无论其为补助市财政之进行,为辅助市政府事业之进展, 或为协助市政府经济方策之施行,上海特别市之应行设立市银行,其理由略如次。 一为统一市政府财政便于管理监督计,应设立市银行掌理市政府一切收支 款项 究上海市政府目下财政言,每月收入当有二三十万元,以全年计不下三四百 万元。将来财政清理事业发达之后,收支总数必大增,办理各机关解缴款项事务, 必极繁重,稽核公库,审查会计,必感困难,而于公款之存放问题,尤属不易。 以巨额公款存放于寻常银行,不但无直接管理监督之权,危险极大,且使收支款 项不集中于一机关,实失调剂流通之功用。故为减省市公款之出纳手续,集中市 财政之管理监督权,与便利市金融之流通调剂计,此市银行之亟宜设立者一。 二为调集巨额资金便利市建设事业进行计,应设市银行经理市公债之募集 事宣 以上海特别市范围之大,人民企望市政进行之殷,回顾市财政竭蹶情状,则 知为便利今后本市建设事业之进行计,有非依赖于发行巨额之市公债不可。顾发 行公债手续繁重,募集不易,即以后之还本付息事宜,亦甚不易。是必有与市政 府关系极密切而又极信任之金融机关主持进行,此是银行之亟宜设立者二。 三为扶植市内公用事业及各项农工商业之进展计,应设立市银行为相当之 接济与补助 凡水电交通等公用事业,及其他与市民日常生活需要有极密切关系之农工商 业,有具有专利性质,须归市政府直接经营者,有急宜提倡改进,须市政府以奖 励援助者,是非有市政府有直接关系之强有力之金融机关为之接济通融不可。此 6 市银行之亟宜设立者三。 四 为保护本市公有资产及公共机关团体基金之安全计,应设立市银行为信 托保管机关 地方公有资产,有属于现金者,如义仓积谷款、学款之类,有属于不动产者, 如公地、房产之类。向有当地人士组织机关负责保管经理之责,但属于市政府者, 经清理之后,为经济人才节省经费起见,应归善于处理资产之机关负责保管经理 之责。此外,凡市内慈善机关,教育团体、庵堂寺庙及其他公私团体之基金产业, 均市民公产,市政府为保护公共安全稳妥起见,应有市政府有直接监督权之信托 机关负责经理保管之责。此市银行之亟宜设立者四。 五为提倡民众节俭储蓄,安定市民经济生活计,应设立市银行受理市民零 星储蓄存款,并承办各项社会保险业务。 上海特别市,为工商业荟萃之区,赚钱易,消费亦易。近十年来,奢风日甚, 而人民经济生活之困难,亦日甚一日。设使以重大牺牲换来之加薪,付之于烟酒 赌博等有损无益之消耗,则社会之秩序与安宁将日益摇动。故无论其为市教育计, 为市公安计,为安定市民生活计,为保护市民资产计,市政府对于提倡市民储蓄, 承办社会保险事业,不容迟缓。此市银行之亟宜设立者五。 六为救助贫民生计调剂平民金融计,应设立市银行供应市内当典及合作机 关资金 贫苦小民,于缓急不济之时,不惜挖肉补疮,受高利贷之盘剥,隐痛甚深。 今国民政府为苏民困起见,通令禁止重利,规定最高利率,年利不得超过百分之 二十。然经济现象,恒以事实为背景,非一纸令文所能收效。此所以欧洲各国政 府欲解脱贫民高利贷之苦痛,恒拨公款低利或免息存款于当典或其他贫民贷款机 关,先减轻其成本,然后限制其放息。其对于小工小商小农资金之通融,则尽力 提倡,并扶助各种合作事业,谋根本之改善。前者公益局曾有筹设贫民贷借所之 提议,今则农工商局有提倡合作社及筹设劳工银行、农民银行之计划。顾此项事 业,需要专门人才,需要巨额资金,与其枝枝节节而为之。何如就全市通盘筹划, 建立一强有力之金融中心,以主持一切之为愈。此市银行之亟宜设立者六。 综以上所述六点则知,无论其为市财政计,为市建设计,为市教育计,为市 民生计,为市内农工商各种企业计,上海特别市实有设立市银行之必要。”“ 王志莘的主张,明确指出了设立上海市银行的必要性和主要经营内容,得到 当局的重视。在1 9 2 8 年度上海市政府的施政大纲内,即有筹设市银行的计划。 1 9 2 9 年,经呈准国民政府,于当年发行的三百万元上海市政公债中内划出一百 万元,用于筹设上海市银行,藉以调剂市区财政,辅助市政建设,并扶植市内各 项农工商业之发展。 因筹设银行手续繁多,均非短时间所能完成,为此市政府于1 9 2 9 年8 月2 0 日设立市银行筹备处,并从市库拨借三千元银元作为筹备经费。由财政局长徐桴 为主任,并聘富有银行经验的吴震修、陈柏、朱镜宙、顾通光、朱达齐、沙临渊、 夏培德等七人为筹备员,着手筹划组织市银行的一切事宜,审定相关法规,编制 章程、簿记,租赁总分行房屋及其他筹备事项。当时市政府经济拮据,筹备员均 不支薪水,若无他职者酌给车马费,已有他职者则并不支车马费,以资节俭。经 过数月筹划奔波,所有总分行房屋均经租赁妥定,一切筹备事宜亦已将次就绪。 1 9 2 9 年l o 月7 曰,上海市银行理事会成立,筹备处已无存在的必要。截至1 9 2 9 年1 2 月3 1 日,筹备处所有事宣告以结束,所有任职人员也随同解除,以后一切 事务及未能结束事宜都归市行理事会办理,一切款项、器具、文卷等均缮造清册, 交付理事会。 第二节上海市银行的创立及其发展 1 9 3 0 年2 月1 7 日,上海市银行正式开幕。该行总行设于天津路六十六号, 当时的天津路是银行钱庄的聚集地,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时隔数日,上海市银 行南市分行于民国路开幕。其时社会名流往贺者六百余人,当日存款即收足二百 余万元。”上海市银行作为上海市地方政府银行,从设立之初就得到了当地上层 人士和工商各界的积极支持。同年9 月,市银行又添设办事处于闸北。闸北一地, 区域甚广,商铺也较繁盛,据市行调查附近并无一处金融机关。市行增设办事处 于此,不仅便利市民,对于市行业务也不无裨益。随着银行业务的增进,1 9 3 4 年1 月市行添设西门支行,3 月间又改组闸北办事处为市中心支行。自此上海市 银行在全市范围内重要繁华地段皆有设分支行,有利于扩大一般市民存储业务。 该行宗旨为:集中市的财力,统一市的收支、调剂市的金融、发展市的营业。 该行设理监事会,总经理徐桴、经理顾通光、副经理陈柏。”市银行自成立之后, 市府即以全权交理事会办理。上海市银行理事及监事中不乏金融界知名人士,素 负声望,于对内对外一切行务竭力筹划,银行业务逐有进展,颇得社会上之信仰。 1 9 3 2 年“一二八事变”发生,上海金融业骤遭打击,百业凋敝,市面衰落, 而市银行资力虽薄,却能应付裕如,对上海各业的恢复多予协助。上海市面其后 得有恢复,市银行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后市银行业务本着服务社会,调剂金融, 促进建立稳定民生之宗旨,拟致力于扶助小工商业及市区农村,并尽量设法扩展 业务范围。 1 9 3 7 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上海战事紧张,各业惨遭毁坏。上海 市银行在日益恶劣的环境下,业务大受影响,但仍努力奋斗,酌济盈亏,苦苦维 持。1 9 3 7 年1 2 月上海沦陷,新成立的伪大道市政府觊觎市行,以该行为市有财 产,几次派人前来接收,并以武力相威胁。市行一面严峻拒绝移交,一面向市政 府、理事会报告,并向法租界当局请求严密保护。因料敌伪大有不达接收目的决 不罢休之势,1 9 3 8 年1 月2 7 日市银行得到市长电谕,要求市行着手清理银行案 卷帐册,托存保管;如敌伪再来侵犯,则立即停业迁汉。市行考虑到此时正处农 历年关将至,如果立即宣布停止收付,将会牵动金融市面,于是坚持营业,直至 1 月3 1 日即除夕之日,才办理结束。后于2 月3 日登上海各报公告停业。“2 月 间,上海市银行主要办理停业迁汉事宜,上海地区银行业务直至战后才得以恢复。 该行对行员及帐簿卷册均有妥善安排,所有行员均付给薪资暂行遣散,案卷帐册 等留有专人负责保管,以免被敌伪接收。1 9 3 9 年6 月,局势更加恶劣,市行将 所有资产单据等托存中中交农四行及银钱业准备委员会保管,并托其对外办理各 项未了事宜。” 1 9 4 5 年8 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复兴建设,市银行经呈奉上海市政府 及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准予复业。9 月初,时任上海市市长钱大钧派 其机要秘书周炜方着手筹备市银行的复业工作。9 月2 7 日,上海市银行在九江 路五十号前日本帝国银行原址复业。当天前往致贺的党政军长官暨各界领袖有: 钱大钧市长、吴国桢副市长、沈士华秘书长、市府各局处主管、四行两局长经副 理、地方协会会长、市商会主席,暨各界领袖徐寄癫、秦润卿、顾嘉棠等数百人, 由该行总经理周炜方、副总经理朱慎微等亲自接待。顿时九江路上人潮涌动,盛 况空前。遵照县银行法及公司法,复业后的上海市银行改为官商合办的股份有限 公司,全称上海市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亿元,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并代理 市公库,办理公款收支保管。 此次该行复业,正值中央颁布收复区各金融机关停业清理办法,战后未经中 央政府正式注册之行庄均相率停业,而该行利率优厚,手续迅速,连日各界前往 开户存款者,非常踊跃。仅开业几曰,该行存款总额已达十万万元之巨。” 复业之后,该行宣示即以协助建设新上海、推进市民经济、福利事业为己任, 其业务方针定为:除代理市库收付外,拟尽先办理小额贷款,取息低廉,以扶助 工商之发展。”但实际上,复业后市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实为代理上海市公库。 为了更好地协助市政府综理全市税收,便利市民缴税及办理银行存款业务的 需要,市行机构逐日扩大。至1 9 4 9 年5 月上海解放前夕,该行已次第在市内商 业繁荣、人口密集之地发展了十一处办事处,七处收款总处并下设三十一处收款 分处,行员也发展到千余人。” 上海解放初,中共即行设立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全市各市官僚金融机 构。中央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设立省市级银行,与各地方政府相关的主要银行业务 9 都可以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所以撤销上海市银行的机构,业务并入人民银行上 海分行,成立市库部,代理市政府必要之金库及往来调度业务。通过清理,基本 弄清了该行债券债务情况。全行对外私人债务为人民币二十万元,清理任务较为 简单;属于公款部分按金融处规定办法办理。对于抵押品除业务还清者,其余属 个人部分,调查确实找保发还,公款部分原则上没收;保管品属于私人部分找保 发还,公款部分属被接管单位者,发还接管小组或提请金融处解决。该行接管工 作于1 9 4 9 年8 月1 8 日起,正式开始对外清理债券债务,原订一星期完毕,但因 各存户前往结清提存者甚多,该行特展期六天,布告要求各债券债务人前往该行 洽办,以清手续。”上海市银行的历史自此结束。 第三节上海市银行的资本及组织情况 一资本情况 该行初设时,资本一百万元系由市政公债拨款而米。在市政府筹设银行基金 尚未拨到以前,先拨市政公债一百万元交由市银行保存,以重准备。1 9 2 9 年1 2 月2 6 日,市政公债劝募认购亦有成效,市府在已缴公债款内拨付本行基金五十 万元。不过,由于新成立的市政府百业待兴,市财政并不宽裕,所以直到市银行 成立时,市府仍未将资本全数拨足。在市行的催促下,1 9 3 0 年5 月1 7 日,市府 续拨资本二十五万元,紧接着5 月2 1 日,市政府再次拨给资本二十五万元,终 于凑足资本总额一百万元。 1 9 3 4 年市行拟设储蓄信托部,欲增加资本到三百万元。由于该部并未设立, 故此项议案未能实行。市行增资是到复业以后。 1 9 4 5 年9 月2 7 日,上海市银行奉令复业,改为官商合办的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当时法币的贬值,资本总额定为国币一亿元。股本分为万万股,每股一万 元。其中二分之一是官股,五千万元,由市政府拨公款缴足。其余二分之一为商 股五千万元,复业时并未及时募足,暂由市府次性垫拨足额。除由前市银行移 交资本一百万元外,1 9 4 5 年1 2 月3 0 日市府拨到官股资本五千万元正。1 9 4 6 年 8 月2 3 日,市府续拨资本四千九百万元正,合一万万元整。1 9 4 6 年1 2 月4 日, 收到商股一百四十股,共一百四十万元,同日拨还市府垫付商股一百四十万元, 其余商股俟以后募得,随时拨还市府垫款。不过,此后并未见该行有收到商股。 而收到的这部分商股,实际上是该行聘任的十四位董事及监察人( 市府派任的董 事、监察人为代表官股股东) 各认缴商股十股( 十万元) 而来。即使以此计算, 该行商股也仅占全部资本总额的1 4 ,与最初拟占一半相差甚远,银行官商合 办的性质实则徒有虚名。1 9 4 8 年,该行增加资本达金圆券五百万元。” 二组织结构 上海市银行由上海特别市政府设立,其组织上直属于市政府。该行实行总经 理制,由总经理综理全行,但在总经理之上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和监督该行 各项事务。该行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皆由市府聘请,在筹备初期市府聘请秦润卿、 姚咏白( 姚于1 9 3 0 年1 0 月因病辞职由叶琢堂继任) 、钱新之、胡孟嘉( 胡于1 9 3 5 年殁后由唐寿民继任) 、徐桴五人为理事,吴震修、俞鸿钧、朱达齐( 朱于1 9 3 2 年辞职由蔡增基继任) 等三人为监事。根据市银行章则,凡业务方针之审定,分 支行或办事处之设立或撤销,对外各种契约之审核,各项开支之核定,预算决算 之审定,以及各种规则之编订,均由理事会议决后,交总经理执行;凡审核营业 及财产状况、各级行员是否遵守该行一切条例章程及理事会之议决案等,皆属监 事会之职责。理事会主席由市财政局局长为当然人选。理事会每月定期召开会议, 报告和讨论银行重要业务及相关事项。遇有重大事件时,可召集临时会议,或董 监事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该行理监事均为当时金融界或政界显要人物,其身份履 历见下表: 上海市银行理监事名录表 理事现任主要职务其他职务在职时间 备注 秦润卿福源钱庄总经理,中曾任交通银行沪行经 1 9 2 9 10 国垦业银行董事长 理 1 9 3 8 2 兼总经理,中央银行 及轮船招商局监事 姚咏白民国时期著名财政专 1 9 2 9 10因病辞 家 职 1 9 3 0 1 0 叶琢堂中央银行理事,中国 1 9 3 0 1 0 银行、中国国货银 1 9 3 8 2 行、万国储蓄银行董 事,瑞和洋行董事兼 华经理 钱新之 四行储蓄会协理,中 历任交通银行协理、国 19 2 9 1 0 央银行理事,大陆银民政府财政次长兼代 1 9 3 8 2 行董事长部长,浙江省政府委员 兼财政厅厅长等 胡孟嘉浙江兴业银行副经 1 9 2 9 101 9 3 5 卑 理,交通银行总经 1 9 3 5 6飞机失 理,中央银行国库局事身亡 总经理 唐寿民交通银行常务董事历任上海商业储蓄银 1 9 3 5 6 兼上海分行经理,中行副总经理、汉口分行 1 9 3 8 2 央银行常务理事兼经理,国华银行总经 业务局经理,中国国理、副董事长等 货银行常务董事 l 徐桴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历任广东省长公署统 1 9 2 9 1 0 财政厅厅长,上海特计科科长,国民革命军 1 93 8 2 别市市政府财政局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 长,中国通商银行、福建财政特派员等 辛泰商业银行董事 监事 现任职务 其他职务在职时备注 间 俞鸿钧上海市政府参事兼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秘 1 9 2 9 1 0 代秘书长书,上海市政府秘书,代 理上海市财政局长 1 9 3 8 2 吴震修中国银行总务科科向在中国银行服务,曾任 1 9 2 9 10 长,中国农工银行上海市政府秘书长 董事 19 3 8 2 朱达齐 市政府财政局科长 19 2 9 10 19 3 8 2 蔡增基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历任广东省议员,两广都 19 3 2 l9 3 1g - 司令部外交委员,香港工 1 9 3 8 2 4 月卑, 商银行经理,国民政府财继徐桴 政部金融监管局局长,铁担任上 道部管理司司长等海市政 府财政 局局长 资料来源:上海市银行历年营业报告暨印鉴,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市银行 档案,q 6 1 1 1 5 5 ,1 4 7 3 。 该行于理事中聘市财政局长徐桴为总经理,另聘顾通光为经理,朱达齐、陈 柏为副经理。总经理对内综理全行业务,对外代表该行,经理商承总经理,副经 理协助经理。1 9 3 3 年,因增设支行,银行业务日益繁忙,添聘车植庭为襄理, 辅助经理处理行务。1 9 3 5 年又聘叶贯为襄理。该行内部设总务、会计、业务、 出纳四科,各科设主任一人,管理各该科事务。 上海市银行采用分行制,除在市内金融中心地段设立总行处,并在全市分区 就其需要之缓急,次第设立市分行或经理处,以收市民储蓄,流通市内金融。分 行设经理一人,主持分行事务,由总经理商承理事会聘任。内部分会计、业务、 出纳三股,每股设主任一人,由总经理派充,管理各该股事务。支行及办事处设 立主任一人,由总经理派充,管理该行处事务,内部不分课。 市行总分支行因历年营业进展,帐务较繁,于1 9 3 4 年6 月添设总稽核一人, 专司审查总支分行各项帐册,由梁钧任担任该职。 上海市银行组织图表: 困 亟困( 支行主任) 1 3 i 该行主要领导人任职情况表 姓名担任本行职务兼任其他重要职务离任时间 徐桴1 9 2 9 年8 月一1 2 月负见市行理事名录表 1 9 3 8 卑2a 奇行 责筹备市银行;1 9 3 0 停业迁汉 1 9 3 8 年一直担任市 行总经理 顾通光 19 2 9 年8 月一1 2 月参 1 9 3 2 年3 月请辞 与筹备市银行;1 9 3 0 经理职 1 9 3 2 年3 月担任该 行经理 朱达齐 19 2 9 年8 月一1 2 月参 市财政局科长1 9 3 8 年2 月市行 与筹备市银行;1 9 3 0 停业迁汉 193 3 年任该行副经 理,1 93 2 年兼任闸北 办事处主任;1 9 3 3 10 1 93 8 年担任该行经 理 陈柏 l9 2 9 年8 月一1 2 月参 1 9 3 8 年2 月市行 与筹备市银行;19 3 0 停业迁汉 1 9 3 2 年担任该行副 经理 朱镜宙1 9 2 9 年8 月一1 2 月参甘肃财政厅厅长1 9 3 3 年1 0 月请辞 与筹备市银行;1 93 0 经理职 1 93 1 年担任该行南 市分行经理:19 3 2 1 933 年担任该行经理 l 鲍国华 1 9 3 3 8 一1 93 8 年担任曾任交通银行职员 1 93 8 年2 月市行 市行副经理及统原商业储蓄银 停业迁汉 行襄理兼会计主任, 1 4 初在上海市银行任 会计科主任 张梦奎 1 93 0 年担任闹北办事1 9 3 8 年2 月市行 处主任:1 9 3 2 1 9 3 4 停业迁汉 年担任南市分行经理; 1 9 3 5 1 9 3 8 年担任该 行副经理 谢树人1 9 3 3 1 9 3 8 年担任市 1 93 8 年2 月市行 行西a q 支行主任 停业迁汉 夏培德1 9 2 9 年8 月一1 2 月参市财政局第四科科 1 93 8 年2 月市行 与筹备市银行;1 93 3长 停业迁汉 1 9 3 8 年担任市行市 中心区支行主任 车植庭 1 93 3 1 9 3 4 年担任市曾任中国通商及辛 1 9 3 8 年2 月市行 行襄理泰银行职员 停业迁汉 叶贯一 1 93 5 1 9 3 8 年担任市1 9 3 8 年2 月市行 行襄理 停业迁汉 资料来源:上海市银行历年营业报告暨印鉴,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市银行 档案,q 6 1 1 15 5 ,1 4 7 3 。 该行白1 9 4 5 年9 月复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 9 4 6 年1 月,市行成立董 事会和监察人会。浦拯东为董事长,徐寄颀、钱永铭、沈士华、徐柏园、周炜方、 杜镛、徐宝骅、施邦瑞、欧阳升如等为董事,秦润卿为首席监察人,徐维明、孙 芹池、潘树藩、骆清华、李道南、闵湘帆等为监察人。至1 9 4 6 年1 0 月,因市长 易人,多数董事亟请辞职,或先后离沪,致使董事会无形停顿。因此,新任市政 府另行派任谷春帆( 董事长) 、冯世范、欧阳遵诠等三人,聘任陈行、钱永铭、 杜镛、徐寄癫、胡惠春、徐广达、秦润卿、道贤模等八人共十一人为董事;派任 阂湘帆( 首席监察人) ,聘任骆清华、高方、李道南、徐永祚、李文杰、杨宗炯 等六人共七人为监察人。同前期一样,该行董、监事成员均来自市府要人或金融 界知名人士,可参见以下历任董监事成员职务表。 上海市银行董事会、监察人会成员职务表( 1 9 4 6 年1 0 月) ( 一) 董事会成员表 本行职务 姓名 担任其他职务 。 备注 董事长谷春帆市财政局局长 市府派任 董事 欧阳遵铨 市政府总务长 市府派任 董事 冯世范市政府机要室长市府派任 董事 陈行 中央银行副总裁 聘任 董事 钱永铭 交通银行董事长原任,聘任 董事 杜庸 中汇银行董事长、本市参议员原任,聘任 董事 徐寄癫 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本市副参议长原任,聘任 董事棣产迟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原任监察 聘任 董事秦润卿中国垦业银行董事长原任监察 聘任 董事胡惠春中南银行经理聘任 董事道贤模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