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学术界关注较少的市政建设为切入点,论述民国时期 ( 1 9 1 1 一1 9 3 7 年) 杭州的城市建设。本文认为,杭州近代市政建设 的真正起步始于辛亥革命之后,而杭州建市使近代市政建设得到了进 一步的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市政建设,为杭州社会经济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开发和提升了杭州城市的旅游功能,凸现 出了杭州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势,使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更趋合理。但 市政建设的开展离不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在历史惯性的 作用下,进入近代的杭州难以有效地转变城市机能走上现代化的快速 发展道路,而现代城市工业整体水平不高又本质地制约着杭州的发 展。上海崛起后,为杭州现代化注入了外部推动力,但同时扩大了杭 州和这一全国最大的工商城市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制约和影响着杭 州的发展。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s s a yc u t si no nt h ep o i n to fmu n i c i p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h i c hh a sl e s s a t t e n t i o nb yt h ea c a d e m i cc o m m u n i t y ,a n de x p o u n d st h ee x a m p l eo f h a n g z h o ui np e r i o do f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 19 11 19 3 7 ) t h ea u t h o rt e n d s t ot h a t ,h a n g z h o u sm u n i c i p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m o d e r nt i m e ss t a r t e da f t e r t h er e v o l u t i o no f19 11 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me n to fh a n g z h o ua sac i t yi n m u n i c i p a l i t y m a d ea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i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g o o de n v i r o n m e n th a sb e e nc r e a t e df o rh a n g z h o u s e c o n o m ya n ds o c i e t y ,w i t ht h ef u n c t i o no ft r a v e l l i n gb e i n ge x p l o i t e da n d p r o m o t e d ,t h ea d v a n t a g eo nt h es p a c e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i n gr e v e a l e d a n dt h ea r r a n g e me n to ft h ec i t yb e i n gr a t i o n a l i z e d h o w e v e r ,t h ec a r r y o u t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a n tb es e p a r a t e df r o mt h es p e e da n dl e v e lo ft h ec i t y s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b e c a u s eo fh i s t o r i c a li n e r t i a ,t h i sc i t yc o u l d n 、c h a n g ei t s f u n c t i o ne f f e c t i v e l ya n dt r a i li t sw a yt o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i sr e s t r a i n e de n t i r e l yb yt h ei o wl e v e lo fi t si n d u s t r y a l t h o u g h t h er i s i n go fs h a n g h a ih a sb e c o meao u t e r f o r c et oh a n g z h o u s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te n l a r g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tb e t w e e nt h e s et w oc i t i e sa n d r e s t r a i n sh a n g z h o u sd e v e l o p me n ti n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言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步伐是缓慢的,只是到了近代,城市化才得 以快速发展。与此相适应,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市政建设也开始纳入现代化的轨 道,并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城市史的发展表明,随着市政建设的大规模扩展, 城市的功能得到了提升,也着力地牵动了城市的现代化。 选题意义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之一。城市化 水平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 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程度比较表 年份1 8 0 01 9 0 01 9 2 01 9 3 01 9 4 01 9 5 01 9 8 02 0 0 0 发展中国家4 36 58 4l o 31 2 51 6 23 0 ,54 2 5 发达国家7 32 6 13 8 74 1 64 6 95 1 87 0 78 0 3 资料来源:联合国:城乡人口增长的类型,载人1 2 1 研究译文集,第1 集,第1 7 2 页。 转引自何一民主编;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1 8 4 0 - 1 9 4 9 年) ,科学出版 社2 0 0 4 年版,第1 1 6 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方面,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正比的关系,与发 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高得多;另一方面,城市化已是世界各国历史发 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球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作为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信息于一体 的城市,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突出和重要。这种“突出”和“重要”, 也凸现了对城市和城市史研究的“突出”和“重要”,因此,城市与城市现代化的研究越来 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自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并在事实上确立 起了史学研究中的显学地位。“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 点,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杭州是东南重镇,也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 一,今天的杭州正以“融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经济于一体”的城 市建设为目标,o 塑造现代杭州离不开对杭州城市史的考察,而对近代以来杭州市政建设的 梳理和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自北而南的移民高潮,即:西晋灭亡后永嘉南渡为标 志的移民高潮;唐末安史之乱时期的移民高潮;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到南宋初期的移民 。熊月之:上海通史总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林正秋等: 历史形成的杭州特色及其对杭州跨世纪发展的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 9 9 9 年第3 期。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潮。这三次移民高潮对杭州的发展影响很大,大规模的移民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方式 和生产技术,带来北方发达的文化。其中又以第三次移民高潮及南宋立国对杭州的发展影 响最大,这是考察近代杭州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鸦片战争后,世界日渐走进中国,也日渐走进杭州。在此后的近百年中,杭州城市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人口由1 8 世纪末的“仅数万人”,发展到1 9 3 7 年的5 9 6 2 0 5 人o ;由1 8 9 8 年出现第一家采用蒸汽动力的机器工厂到1 9 3 3 年机器工厂达2 2 6 家;到1 9 3 7 年2 月,商 铺“申请登记者1 4 6 1 1 家”;o 到1 9 3 1 年共修市内道路5 4 余公里,o 自1 9 2 8 年开始铺设柏 油马路后,到1 9 3 6 年,铺设柏油马路共2 5 万余平方米。o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结 构变化,社会阶层也发生了裂变和改组。期间,1 8 9 6 年杭州依约开埠后,由于内外动力的 驱动,杭州进一步逸出传统的发展轨道而向近代城市转轨。但另一方面,进入近代以后, 杭州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依然是沉重的,其前进的脚步依然深受传统城市格局的制约,可以 说,直到1 9 世纪末,“仍只是一个为小生产服务的区域性的商品交易中心及封建衙门所在 地”。o 但到2 0 世纪初,杭州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逐渐实现由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 型。但对杭州城市现代化的研究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专门性的研究成果,其 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对杭州历史的一般考察或散见于其他研究成果之中。对杭州城市史的 研究不用说远不及对上海、北京、武汉等大都市的研究,甚至也远不及对宁波、温州等省 内城市的研究。这种状况与杭州在民国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今天“构筑丈都市,建设新天堂” 的理想蓝图是很不相称的。因此,对杭州城市史及其城市近代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了。 通过对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城市史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看到,虽然学术界对中国城 市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城市建设史研究在目前城市史研究中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对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市政建设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而市政建设与城市现代化有着 密切的关系,是近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物化标志。这种现象在对杭州城市的研究中同样得 到反映。因此,对杭州市政建设展开研究实属必要。本文拟以学术界涉及不多的市政建设 为切入点,借鉴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杭州城市的近代发展作一些实证性的探讨, 以期对杭州城市史和杭州城市现代化的研究尽些微力。 值得说明的是,进入2 0 世纪后,辛亥革命带来的重大政治变革及其形成的新的制度, 为杭州城市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杭州城市发展的现代因素绝大多数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出 o 杭州市政府十周年纪念特刊( 1 9 2 7 - 1 9 3 7 年) ,载杭州市档案馆编: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府档案史料汇 编( 1 9 2 7 - - 1 9 4 9 年) ,杭州武林印刷厂1 9 9 0 年印本第4 3 页。 o 同上,第5 2 页。 o 建设委员会调查浙江经济所编:杭州市经济调查( 上编) ,1 9 3 2 年印本,第1 5 9 页。 o 同,第8 5 页。 o 陈自芳:论近代杭州城市化的创新动力) ,浙江社会科学,1 9 9 9 年第6 期。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并得以扩展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发生在1 9 1 1 年的辛亥革命是杭州城市发展史和市政 建设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界标。及至1 9 2 7 年杭州正式建市,拉开了杭州新一轮城市 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序幕,呈现出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模的新气象。抗日战争的发生, 中断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也遏制了杭州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势头。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本文将近代杭州的市政建设研究匡定在1 9 1 1 年到1 9 3 7 年之间,以期揭示市政建设的特点 及其对杭州城市现代化的影响。 研究状况 作为- - f 近代学科,城市史的研究首先兴起于1 9 世纪2 0 世纪之交的欧美。西方学术 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也开始得比较早,2 0 世纪2 0 年代就出现了有关近代中国城市史 研究的论著。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城市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臻成熟。在我国,对城 市问题的关注在古代史籍中已有所表现,并出现了以记载城市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 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等,但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城市学和 城市史学。大体而言,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在上世纪8 0 年代才开始正式起步,主要围绕 少数近代中心城市展开研究,就这些城市的变迁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随后的研究中, 学者们注意到了对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入,将不同类型的城市纳入研究的视野,运用多种 研究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揭示了城市演变和发展的 过程及其动因。城市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在众多 的研究对象中,上海成了研究者的“宠儿”,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国内诸多城市研究中 是首屈一指的。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如张仲礼、熊月之等人所著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上 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旨在探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来源问题,尤其是租界的示范 效应对上海城市建设的影响。指出:“租界与华界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殖民 主义在上海的经营,不管其目的多么卑鄙,它在刺激上海社会进步方面,毕竟充当了历史 不自觉的工具。”。该书对上海租界的研究突破了理论的禁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而为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忻平的从上海发现历史一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 人及其社会生活( 1 9 2 7 - - 1 9 3 7 )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则运用全息史观来研究现代 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史,在理论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创新。有学者认为,此书“构 架了一个全新的研究体系,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宙熊月之主编的1 5 卷本上海通史( 上 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叙述了上起史前时期下至当代上海地区的历史变迁,从政治、 经济、社会、市政等各个不同角度对上海的崛起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大量论著的出现。 。张仲礼、熊月之等:近代卜海城市研究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1 3 2 页。 。夏东元:从上海发现历史序。载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 1 9 2 7 1 9 3 7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突现出了城市研究中的“上海现象”,形成了城市史研究中的“上海范式”。除上海外,沿 海沿江及中国的其他大中城市的研究也纷纷进入学者的视野,有关著作纷纷面世。其中,近 代重庆城市史( 隗瀛涛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版) 、近代武汉城市史( 皮明庥主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 、近代天津城市史( 罗澍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3 年版) 与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一起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以比较新的理 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史的学术专著,具有开创意义,是代表近代单体城市研究水 平的权威性著作。o 从研究内容来看,城市经济仍是研究的重点,对城市的其他方面,特别 是对市政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学术界对城市史的研究开始突破个案研究的层面向区域性和整 体性研究拓展,强调城市间的互动以及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张仲礼主编的东 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一书,首次将东南沿海城市作为 “城市群”加以研究,以鸦片战争后的五1 :3 通商城市的个案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城市群体 整体特色和城市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紧扣五口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既勾勒出每个城市的个性,又归纳出五口通商城市的共 性,较好地把握了“城市群”在带动东南沿海地区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和作 用,提升了城市史研究的层次。其后,类似的研究著作不断面世,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一 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 茅家琦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 、长江沿江城市 与中国近代化( 张仲礼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等。其中,隗瀛涛主编的中 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一书,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兴 衰、发展原因、发展动力、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是对中国城市进行群体研究和综合 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此外何一民主编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1 8 4 0 - - - 1 9 4 9 年) ( 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一书,则以城市化对社会现代化的功能效应为视角,将近代 城市的发展置于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进行考察,通过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过 程的剖析,揭示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城市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迁,而社会变迁又影 响着城市发展。 另外,在论文方面,每年有数以百篇的有关于城市史的论文面世,涉及面更加广泛。 如谢本书在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化历程( 城市史研究第3 辑) 一文中提出, 研究近代城市的重点应研究城市的近代化,因为近代城市是近代文明的中心,近代城市的 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乐正在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中山 大学学报,1 9 9 1 年第l 期) 一文则从城市发展的动力角度提出开埠通商和由此产生的巨大 。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3 i 页。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力量,是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动器。在具体的研究上也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加以 触及。如何一民的抗战时期“人口西进”运动与西南城市的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1 9 9 6 年第3 期) 一文,认为“人口西进”,改变了西南城市的人口结构,对西南城市,特别是重 庆,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又如戴鞍钢的近代上海与周边农 村( 史学月刊,1 9 9 4 年第2 期) 探讨了近代上海城市的崛起与周围农村经济互动互补的 紧密关系。他在另一篇内河航运与上海城市发展( 史林,2 0 0 4 年第4 期) 一文中,则 论述了内河航运在上海城市化进行中的推动作用,认为内河航运直接推动了近代上海港区、 城区的扩大和远郊城镇的发展。众多论文的面世,深化了城市史的研究,也使城市史的研 究更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景象。与此同时,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 展,对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目的、意义、城市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动力等理论问题都进行了 较为深入的探讨,比如,中国城市的转型是在世界走进中国后发生的,被外力推离了其固 有的发展轨道。因此,中国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与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同步发生的, 因而对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起了阻碍作用,但西方的侵略也“成了不自觉的历史工具”,在刺 激中国城市进步方面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o 又如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动力是城市史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动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说来,西方城市 的发展大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但近 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低下,因而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是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启动的,一般都是先 商业兴市,然后再由工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也即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商而 兴、由工而盛的发展过程。o 这些探讨,初步奠定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史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但比较起来。关于杭州城市史的研究不容乐观,尤其是 关于杭州城市现代化的研究更显薄弱。在数量不多的杭州城市史的研究中,大体说来是“两 头热、中间冷”,在研究中比较多地关注古代和当代的杭州,特别是南宋时期的杭州研究与 当代杭州发展战略的研究。相对而言。关于近代杭州的研究显得冷清得多,一些注重杭州 特色研究或地域文化特色研究的论著也将重心放在古代及当代杭州方面。对杭州城市现代 化的研究比较重要的论文仅见于沈松平的城市近代化和晚清士绅的嬗变与重构一一以江 浙地域社会为例( 浙江学刊,2 0 0 1 年第5 期) 和陈自芳的论近代杭州城市的创新动力 ( 浙江社会科学,1 9 9 9 年第6 期) 等。沈文以江浙地域社会为背景对晚清士绅的嬗变与 重构加以考察,并特别注意从人( 士绅) 与城市现代化(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城市群) 互 。参见近代上海城市研究、近代霞庆城市史、近代天津城市史、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城市史 纲( 何一民,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等。 o 黄汉民:上海工业与城市近代化。第三届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1 9 9 1 年。近代上:海城 市研究、近代重庆城市史、近代天津城市史、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城市史发展与社会变迁 ( 1 8 4 0 - 1 9 4 9 年) 等著作也提出类似的观点。 7 浙江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的角度加以阐述。陈文通过对近代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论述了政治制度创新是 近代城市化的重要前提,经济技术刨新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外部创新因素的输入是城市 化的助推力,较全面地揭示了近代杭州城市化的发展动因,是杭州城市史研究的力作。 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与写作框架 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杭州在近代以后是怎样纳入近代性的? 市政建设在杭州城 市的近代转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市政建设受制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那么又是什么 因素制约着杭州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的?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民国以前的杭州城市与市政。意在勾勒古代以及民国前杭州城市发展的历 史,展示城市发展与市政建设的关系。进入近代后,杭州开埠为杭城的发展注入了若干新 的因素,从而逐渐改变了杭州城市发展的传统轨道。旗营的拆除则是杭州近代以来一次颇 具意义的空间拓展,给近代杭州奠定了基本的格局。这是民初以前杭州市政建设开展的基 础条件和基本背景。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后杭州市政建设的开展。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杭州光复和杭州 立市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杭州光复是杭州城市现代化的真正起步,杭州建市 则是杭州迈向近代城市的标志,市政建设也随这两大事件展开并深入。杭州的城市发展是 在缺少强有力的物质力量的支撑下展开的,这影响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从而也制约并影响着杭州市政建设的力度。 第三部分,对市政建设与杭州城市现代化的思考。市政建设促进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 发展。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城市扩容,改进了城市基本设施,提升了城市生活质量,也为 杭州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城市功能更趋合理。 但市政建设的发展也受到了杭州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杭州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不 高,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由于近代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从而遏制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 前进步伐;上海的崛起使近代杭州日益降为上海的附从地位。使杭州的发展受到上海的牵 制和影响。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民国以前的杭州城市与市政 一、古代杭州变迁与市政 杭州位于东海之滨、临钱塘湾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还在南 宋建都之前,杭州就确立了“东南第一州”的地位,o 无论是社会发展的程度还是城市发展 的规模,都堪称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座大都市。 杭州历史悠久,古称钱唐,唐时为避国讳改称钱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 三十六郡,钱唐属会稽郡。o 东汉顺帝时,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和钱塘江航行业的兴起,遂 以江为界把会稽郡一分为二,在江北增设吴郡。钱唐由县治升为郡守所在地,则始于南朝 萧梁时代,始称临江郡,陈代易为钱唐郡,杭州的地位因此得到了提升。隋开皇九年( 5 8 9 年) ,隋文帝杨坚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杭州之名始见于史书。隋朝的历史虽短,但对杭 州城的建设及地位的提升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是隋开皇十一年( 5 9 1 年) ,将钱唐县 治由灵隐山下移至凤凰山麓今日的江干一带,并依风凰山筑城,周围“三十六里九十步”, 。是为最早的杭州城。“自此僻处山中的钱唐县,乃一变而为江干的杭州,水居江海之 会,陆介两浙之间,适宜于都市发展的杭州。”o 为杭州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无疑, 在农业文明时代,城垣的兴建,不仅有利于都市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也正式使杭州有了 “城”,开始了杭州城市的历史。二是隋炀帝大业六年( 6 1 0 年) ,以杭州为南端终点的京杭 大运河竣工通航t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漉,从而为杭州的发展和都市的繁 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此,杭州成为古代大都市的基础可说业已具备。o 唐时,杭州的城 区进一步扩大,由原来城南的江干一带向北延伸到了今武林门带。人口也迅速增加,到 唐天宝年间( 7 4 1 - 7 5 5 年) ,由隋时的1 5 万户增加到8 6 万余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 荣,晚唐时的杭州已是“咽喉吴越、势雄江海”o 的东南名郡了。 唐时杭州城市的繁荣诚然是承袭了隋代所奠定的基业而日渐发展的结果,但就城市建 设面言t 解决杭城市民饮水闽题是市政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的举措,正是唐代的这一举措打 。北宋嘉祜二年( 1 0 5 7 年) 九月,梅挚出任杭州知州,宋仁宗赐诗示宠,在其赐梅挚出守杭州诗中称 杭州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才情雅致,浙江人民出版 社1 9 8 0 年版,第1 4 7 页。 9 秦始争统一全屋后,在吴、越故地设会稽鄂,其辖区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 天台山以北和安徽省的水阳江及新安江流域。会稽郡下设2 6 个县。钱唐即杭州的前身。 o 【宋】施谔淳祜临安志卷一城社。 。谭其骧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载周峰主编:吴越首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9 页。 。谭其骧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载周峰主编: 吴越首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0 页。 。据隋书地理志载,隋炀帝大业三年( 6 0 7 年) 改杭州为余杭郡。统县6 ,户1 5 3 8 0 。天宝年问,余 抗郡辖县9 ,户8 6 2 5 8 。转见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杭州市志( 第一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4 0 1 页。 。唐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全唐史卷3 1 6 。转引自张光剑:略论唐五代江南城市的经济功能)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3 期 o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破了水资源对杭城发展的限制。杭州城所在地是由浅海湾演变成的陆地,水质较差,不适 宜饮用,而地下水偏咸苦,“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因此最早兴起的聚落 集中于城南的凤凰山麓。自隋建城以来,随着城区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的饮水 遂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发动民工自涌金门至钱塘门分置水闸,在城 内开挖大池( 井) ,水闸至大池间挖深沟,沟内砌石槽,石槽中安装竹管( 后改瓦管) ,填 平深沟,开启水闸,导西湖水入城。当时设置了六个出水口,即六井,为相国井、西井( 又 名化成井) 、金牛池、方井( 俗称四眼井) 、白龟池和小方井( 俗称六眼井) 。六井的开凿, 使城内居民摆脱了饮咸水之苦。自此,“民足于水,井邑日富”,o 从而促进了杭州城市的进 一步发展。由此可见,解决饮水是古代杭州的一项重要市政。 及至吴越国钱缪定都杭州,开创了杭州作为帝王之都的历史,也使杭州一跃而成为占 地十三州一军的吴越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升了杭州的政治地位,也使杭州城市 的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城市发展而言,钱缪对杭州旧城进行了两次扩建,先是 以凤凰山为中心扩建“罗城”,。城区范围由隋时的“三十六里九十步”扩大到7 0 里,。设 城门l o 座,另设水门3 座。o 钱缪在扩建杭城的同时,也规划了杭州城市格局的主轴线。 这条主轴线是同盐桥河。基本平行的主干道,一河一道自南而北,级贯杭州城。主轴线的南 端为吴越国王宫,北端则为市坊、民居群,形成了“南宫北城”的格局。盐桥河是吴越时 期杭州城市的主要河道之一,“南自碧波亭州桥与保安水门里横河过望仙桥,直北至梅家桥, 出天宗水门。”9 由于河道自南而北穿行杭城的中心区,沿河两岸也多成了闱市。杭州城东 南滨海、地势低洼,海潮的冲击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为确保城市免遭水患,又在今六和 塔至艮山门一带筑捍海石塘,并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制江潮入河。捍海石塘的筑 成,使杭州城自此摆脱水患,并使城市得以向东南扩展。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社会经 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白此,“钱塘富庶,盛于东南”,o “钱塘自古繁华”的景象再度展现。 o 苏东坡:钱塘六井记苏轼集卷三十五。 o 李泌( 7 2 2 7 8 9 ) 何时任杭州刺史说法不一,谭其骧先生认为大历( 7 6 6 - 7 8 0 ) 中( 见杭州都市发展之 经过,载周峰主编:吴越首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l o 页) ;林正秋先生认为是代宗 ( 7 6 2 7 7 8 ) 时( 见杭州j 力史文化研究,杭州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9 9 页) ;杭州市志( 杭州地方 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出版社社1 9 9 5 年版,第一卷,第1 6 页) 则认为是建中二年( 7 8 1 年) o 苏轼:东坡奏议卷七乞开杭州西湖状。 o 吴越国领共有十三州一军,在今天浙江和扛苏南部及福建北部一带。其名称如下:安国衣锦军、杭州、 越州、湖州、温州、台州、明州、处州、衢州、婺州、睦州、秀州、苏州,福州。 o 扩建部分称“罗城”,即城外之城。 o 吴自牧:梦粱录卷七t 杭州。 o 据吴越各史载,十座城门为朝天门、龙山门、竹东门、新门、南大门、北大门、盐桥门、西关门、 北关门、室德门。三座水门为涌金门、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 o 盐桥河,今之中河的一段。今之中河,为古时龙山河、盐桥河和新横河三河河段的拿称。牢河开凿于唐 代,风山水门以南称龙山河,北段称盐桥河,清光绪五年( 1 8 7 9 年) 又在其北端开新横河 o 吴自牧:梦梁录卷f 二城内外河。碧波亭旧址当在会稽接骨桥一带。 o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后粱纪二。 l o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北宋前期,杭州更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o 北宋元丰年间( 1 0 7 8 一 一1 0 8 5 年) 杭州人口已达到2 0 万余户,。有“万室东南富且繁”之誉,o 成为江南人口最多 的州郡。 南宋建都杭州,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北宋灭亡后,宋高宗重建宋 朝。在金军的步步进逼下南宋朝廷被迫南迁,绍兴八年( 1 1 3 8 年) 正式定都临安( 杭州) , 由此,杭州一跃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宋时期,杭州城多次得n t 扩建, 成为南跨吴山,北到武林门,左靠钱塘江,右近西湖的颇具气势的大城。四周围城墙,城 墙高达三丈,厚约丈余,设城门1 3 座:东有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门( 望江门) 、崇 新门、东青门、艮山门,西有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 涌金门) 、钱塘门,南为嘉会门, 北为余杭门( 武林门) 。 在城市扩建的同时,也加强了对道路的建设。将原来的主干道改建成御街。o 御街南起 皇城( 今风山门附近) ,北达斜桥( 今武林门前中正桥一带) ,贯穿杭城南北,长达十余里, 人称“十里禁街”,全用巨石板铺成,“跸道平坦,走毂结轸,若流水行地上,经涂九轨。” o 除御街外,尚有4 条南北向的干道和4 条东西向的千道。 可见,城市道路布局以贯穿南 北的御街为核心,纵横交错,如“鱼骨”状布局,四通八达。在马可波罗。眼中,杭州“街 道都很宽阔,城中的街道均是由石板与砖块铺成的,可以骑马和旅行。”“旅客行走各处, 不会被污泥弄脏双脚。”。可贵的是,在道路修筑中已注意剑排水。大街两边“有拱形的阴 沟,以便将雨水泄入邻近的运河之中,所以街道保持得十分干净。”o 同时,由于加强对城 区河流的整治,使江船河舟进出无阻,可溯城市运河深入市区,经贴沙河、龙山河二河达 于城廓。总之,“各种水上道路,可以到达城市各处。”o 河道的浚治,促进了交通,也带动 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杭州不仅是南宋的政治中心,而且还有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在历朝发展的基 。北宋词人柳永在其颦海潮词中生动地刻画了杭州的繁荣。其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烟柳l 田i 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雩,无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o 据f 存:元丰九域怎载,杭州户主:1 6 4 2 9 3 ,客:3 8 5 2 3 。 o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十集卷十三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o 南宋御街即今中山南路、中山中路和中山北路。 o 【束】潜说有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御道。 o 南北十道四条:第一条在御街两首,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吴山至俞家园;第二段经德化坊、北达余杭门。 第一二条南起朝天门,北抵众安桥春风楼。第三条为南瓦东钟公桥至盐桥西。第四条自南瓦东绕德寿富、 北抵昌乐坊。东西干道4 条:第一条为候潮门至钱湖门;第二条从新门到清波门;第= 三条为祟新门至丰 豫门;第四条从东青门拿钱塘门。 o 马可波罗,意大利威尼斯人,约在元世祖至元十二月( 1 2 7 5 年) 至中国,至元二十八年( 1 2 9 1 年) 离开中国。他于南宋灭国后不久来杭州,故其所记可大致反映南宋杭州余韵。 o 【意】马可波罗:t 马可波罗游记,粱生智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0 6 页 o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第2 0 6 页。 o 【意l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粱生智译,第2 0 l 页。 l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础上,杭州的丝绸、酿酒、造船、制扇等手工业都很发达。随着城市人口倍增,货物云集, 商业也空前繁荣。市内的坊市界限逐渐被打破,店铺大多移向街头,临街营业,使“城” 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市内拥有作坊、团行、邸店、酒楼、茶肆、瓦舍等,交易非常 热闹,除日市外,还有夜市和早市。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东门菜西门水, 南门柴北门米”。等专业性的市场,如城北的米市( 今米市巷) 、江干的柴市( 今柴木巷) 、 东青门外的菜市( 今菜市桥附近) 、城西的鱼市( 今卖鱼桥一带) 等。“每到集市之日,市 场中挤满了商人”o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宋室南迁,大大地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都城所在地的杭州,更是北方士人 流寓的中心,“西北士夫,多在钱塘”,o 从而使杭州文化的空前发展获得机遇,“都市文化” 昌盛一时,市内的瓦子、勾栏。是当时都市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 南宋灭亡后,元降临安府为杭州路,作为江浙行省的省会所在地。元朝统治者为了加 强对各地的控制,强令各州县拆毁城墙,杭州城墙由此被毁。元末张士诚率领农民起义军 占领杭州后,于元至正十九年( 1 3 5 9 年) 调集民f 女2 0 万突击重修,并向东扩展三里,围原 东城河( 今菜市河) 为城内。这次杭城的扩建,奠定了后来明清时期杭州城市的规模。o 明 时,改杭州路为杭州府,并从江浙行省中划出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 处等十一州为浙江行省( 简称浙江省) ,杭州为省会所在地。自元至清,杭州的政治地位较 南宋时有所下降,但仍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城市经济继续得到发展,并由中唐以来所 莫定的江南丝织业中心地位演为明清时期的“丝绸之府”享誉海内外。 二、旗营的兴建:一座分隔城市空间的。城中城” 旗营是清军入关后为加强其统治而设。清军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镇抚地方,因而 圈地驻防。顺治在1 6 4 4 年定都北京时将八旗兵分为二,列为“京营”和“驻防”两类。 驻防八旗分别进驻盛京( 沈阳) 、吉林、黑龙江、伊犁、绥远、宁夏、西安、荆州、江宁, 杭州、福州、广州和成都等1 3 个城市和军事要地。顺治五年( 1 6 4 8 年) ,副都统董阿赖率 师驻防杭州,开始了杭州驻防旗兵的历史。o 清军进驻杭州之初,官兵散居民庐,以民居大 。宋代以前,城市店铺只能在特定的“市”( 商业区) 内分行经营,居民则住在四周树起围墙的。坊”( 居 民区) 。坊与市,界限严明。宋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坊市界限逐渐发弛。 o 民国杭州府志卷六市缜。 o 【意l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粱生智译,第2 0 4 页 o 宋史卷四三七程迥传。 o 瓦子,又名瓦肆、瓦舍、瓦市等,是大中型的综合性娱乐场所。瓦子中有不同的表演项目,每一项表演 又用栏杆等崮起分开,时人称为“勾栏”。据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记载,杭州城内外共有瓦 子2 3 外,其中城内5 处,即清冷桥西的南瓦、市南坊北的中瓦、市西坊的大瓦( 又名上瓦、西瓦) ,众 安轿南的北瓦( 或名下瓦) 和蒲桥东的蒲桥瓦( 亦名东瓦) 。 o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杭州市怎第网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3 6 页。 。此为一说。另一说认为顺治二年( 1 6 4 5 年) 初,设杭州梅勒章京,是为杭州驻防之始。见马学强:从 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3 7 页 1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者为衙署,小者为兵房,自此兵与民杂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矛盾与冲突。于是清廷决 定在城内划定地段建筑驻防兵营,专为旗兵大小官员及兵丁和旗人家眷聚居。浙江总督张 存仁、巡抚萧启元经过多次筹划,拟在杭州城北隅较为疏旷的梅家桥、水星阁诸处圈地建 营,但最终还是根据“清廷礼工二部之议,择杭州城西隅圈作驻防兵营。”。这个地段恰是 白1 3 5 9 年张士诚“废九曲城,重建杭州城”以来居民居住最为密的地方。“事下浙江巡抚 萧启元圈定仁和县境东西南北图及左中卫中所屯地”,共计征地1 4 0 亩,住宅基地5 2 0 4 亩、 荡7 亩、屯地11 7 亩。又圈钱塘县境南北图西壁场及前卫屯地,共计征地2 4 亩、住宅基地 2 2 0 6 亩、屯地2 7 2 亩。顺治七年( 1 6 5 0 年) ,防城竣工。然“犹以为未足”,又于顺治十 六年( 1 6 5 9 年) 续圈界墙外钱塘县境南壁图西壁坊征地7 5 7 亩、住宅基地3 2 7 5 亩,“自后 无所增损”。o 旗营城垣以石为基,砖砌之,高1 9 丈、厚1 丈。整个旗营,位于杭州城西部, 西倚旧城,濒l 临西湖。具体范围为:南自涌金闸而东,沿河越曲阜桥、跨清湖河将军桥, 东包俞家园、折而北,截积善坊巷、东平巷、寿安坊巷、崔佳巷、铁线巷、里仁坊巷之西 端,复折东三十余步,又北截蝙蝠弄、睦亲坊、宝树巷,更北沿高地上至结缚桥,折而西, 跨河绕井字楼,直西至米仓弄、风波桥,复西北沿浣纱溪西岸至小东桥,南折,西抵钱塘 门而止,环九里有奇。o 城开五门,南为延龄门,东南为迎紫门,东之北为平海门,东北为 拱宸门,西北为承乾门。另有水门三座,分别位于将军桥、束缚桥和盐桥,均通舟筏旗 营建城后,圈定区内的汉族居民全部迁出而作为八旗官员、兵丁及他们眷属的聚居地。清 政府在杭州人口稠密的地带圈占这么多的土地,是建筑在大量原住居民背井离乡的基础之 上的。据估算,被迁出的居民约l o 万户。o 杭州旗营,是清朝最大的旗营之一,也是杭州城里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空间。这座旗营 的兴建,使杭州形成了“城中城”的格局,切断了杭城通向西湖的通道,并以政治藩篱的 分割强化了在濒湖一带开展市政建设的限制。虽然,杭州“自设立满营,休养生息二百余 年,生齿日繁,其中名臣名将以及文章经学之士先后相望,而其地居杭之西偏,出城硅步, 即西湖也。山川秀丽、士女颁斌,寺观祠宇即坊巷市廛亦多。”。但居民大量被迁,原 本人口稠密的濒湖一带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城市中心进一步远离西湖,旗营与原有的城 墙一起,有效地把杭州城和西湖分隔为空间截然不同的两个单元。显然,这种人为的分隔, 阻断了杭州城向西拓展的空间,这种局促的城市格局直到民国以后才被打破。 。徐映璞:杭州驻防旗查考,杭州史地丛书第2 辑第1 2 册,杭州图书馆,1 9 8 5 年复印。 。参见张大昌辑: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卷十五,“营制”,浙江书局光绪年问刊行 o 周峰主编:元明清名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7 2 页。 。丁丙:武林坊巷志卷八,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4 3 1 页。 。俞樾: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序。 1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租界的建立:。西方城市”的现代性渗透 1 8 4 0 年的鸦片战争。在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 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惯以自己的面目塑造世界,从而使中国社会开始 逐渐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埠、通商、设立租界,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传统轨道,影响到中国城市由传统型向近代城市转型。 租界最早始于上海。1 8 4 3 年1 1 月,上海正式开埠通商后,列强的商船就进入上海港贸 易经商,而外国侨民也陆续进入上海。1 8 4 5 年1 1 月以谋求“居留地”为名,英国领事巴富 尔与上海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强行划定地界,开了在中国开设租界的先河。随后西方 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纷纷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租界拥有土地专用权、市政及大部分 事务的管理权,俨然是中国土地上的“西方城市”。租界内相对安定的环境和自由开放的格 局以及商业化的快速推进,对中国城市发展不能没有影响,国人在承受与租界并存这一民 族耻辱的同时,也从中悟到了一些近代城市建设的门径。 1 8 9 5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其第六款规定: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来侨寓,从事商业、工业、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 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一律享受。”o 依据马关 条约的规定,杭州于1 8 9 6 年正式开埠。开埠前的杭州城市发展虽然已受欧风美雨和上海、 宁波等周边开埠城市的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开埠后则逐渐逸出了城市 发展的传统轨道。 1 8 9 7 年5 月1 3 日,日本在拱宸桥划定了租界区,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 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周围1 1 2 里,占地2 8 0 9 亩。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端午奇妙游活动方案
- 美容院感恩活动策划方案
- 线绕电阻器、电位器制造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英晶体元件装配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挤压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碳排放核查员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时间频率计量员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机嵌线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反射疗法师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麻布导电性提升工艺研究分析报告
-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方法指导手册
- 环境灾害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无人机基地技术支持与服务方案
- 水果代销合同(标准版)
- 肠结核合并肠穿孔护理查房
- 矛盾纠纷调解课件
- 2025年公安系统公务员公开遴选笔试全真模拟题
- 烷烃的命名教学课件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 农产品产地加工增值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出租车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