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 s1g n l t l c a n c eo 工s e r u m p 50 4 s a m a c r1 e v e l s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t o s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时 f o rt h ea c a d e m i c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o fm e d i c i n e b y l i un i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 e s s o rc h e nm i n g s c h o o lo f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 s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 e2 0 1 0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f 掌 日期:丝! :二乡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 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王o 一导师签名: 日 中文摘要 p 5 0 4 s a m a c r 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 中的表达及意义 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 研究生:刘宁导师:陈明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p 5 0 4 s a m a c r 的表达,在前列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作 用。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l i s a 法) ,测定未经治疗的3 0 例前列腺癌和未 经治疗的2 0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 5 0 4 s ,a m a c 脉平,比较其有无差异。并 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g 1 e a s o n 评分5 6 分、7 分、8 1 0 分三组及p s a 1 0 n g m l 三组,分别比较其有无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 检验。 结果( 1 ) 前列腺癌组血清p 5 0 4 s a m a c 赇平( 4 1 2 0 2 4 n m 1 ) 明显高于前 列腺增生组( 1 5 2 o 4 7 n g m 1 )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 3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 p 5 0 4 s a m a c r 水平与p s a 无关( p = 0 3 9 2 ) 。 结论血清中p 5 0 4 s 儿蝴a c r 表达与g l e a s o n 分级、p s a 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初步 证实检测p 5 0 4 s a n 队c r 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辅助p s a 应用于前列 腺癌的筛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p 5 0 4 s a m a c r 有望成为有效的前列 腺癌瘤标之一。 【关键词】前列腺癌;p 5 0 4 s a 队c r ;血清 英文摘要 s i g n i n c a n c eo fs e r u mp 5 0 4 s a m a c rl e v e l ss l g n l i l c a n c e0 is e r u mr 3 u 4 3 a 上v l a l ki e v e i s j jj j l nd a t l e n t sw l t nd r 0 s t a t ec a n c e r s c h o o lo f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l i un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c h e nm i n g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i i e s t i g a t em ev a l u eo fd e t e c t i n gh u m 锄s e r u ml e v e lo f p 5 0 4 s a m a c r ,i nt h es c r e e l l i n g 锄de a r l yd i a 阻o s i sf o rp r o s | t a t ec a i l c e r m e t h o d ss e m ml e v e l so fp 5 0 4 s a 小i a c r 眦m e a s u r e db ya ne n z y m e 卜l i n k e d i i 砌u n o s o r b e n ta s s a y ( e l i s a ) i n3 0p a t i e n t sw i t hp r o s t a :t ec a l l c e r b u tu n t r e a t e d ,a n d2 0 p a t i e n t s 晰t hb e l l i 印p r o s t a t i ch y p e 印l a u s i ab u tu i 】t r e a t e d ,锄dc o m p a r e dt h e i r d i v e r s i t i e s g r o u p e d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w i t hg l e a s o n ss c o r e5 6 ,7 ,8 1o ; p s a 10 n g m l ,a n dc o m p a r e dt l l e i rd i v e r s i t i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v s i so fv a d a n c ea n dt t e s t 翻eu s e df o rs t a t i s t i c a l 缸e a t m e n t r e s u n s ( 1 ) t h es e m ml e v e lo f p 5 0 4 s a m - a c r i np r o s t a :t ec a i l c e rp a t i e n t sw a s 4 12 士o 2 4 n m 1 ,计l i c hw a ss i 嘶f i c a n t l y1 1 i 曲e rt h a l lt h o s ew 讹b e n i 驴p r o s t a t i c h ) ,p e 印l a s i a ( 1 5 2 士o 4 7 n g m l ,p o 0 5 ) ( 3 ) t h e s e n 】ml e v e lo fp 5 0 4 s 几m a c ri n t h ep r 0 殴a t e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w a si n d e p e n d e n t 晰t h p s a ( p = 0 3 9 2 ) c o n c l u s i o ns e 册l e v e l so fp 5 0 4 s a m a c ri l a v en oc o r r e l a n o nw l t hg l e a s o n s c o r e sa 芏1 dp s a i ti sp r e l i m i n a d ,c o n f j 彻e dt h a tt e s t i n gs e m ml e v e lo f p 5 0 4 s amac ri np a t i e m s 谢t hp r o s t a t ec 锄c e rm a yb eu s e dt oh e l pt h es c r e e n m go f p r o s t a t ec a i l c e r ,觚di m p r 0 v et h ee 砒yd i a 印o s i sf o rp m s t a t ec a l l c e r p 5 0 4 s | a m a c r m a yb eu s e da so n eo ft h eu s e 向lt u m o rm a r k e r so fp r o s t a t ec a l l c e r 【k e y 、o r d s 】 p r o s t a t ec 锄c e r :p 5 0 4 s a m a c r ;b l o o ds e 砌【i l t i 目录 目录 内容页码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表” 正文 前言”“”1 文献综述“4 材料和方法1 3 结果”1 7 讨论一”2 2 结论”一”2 6 参考文献2 7 致 射”- - ”3 3 作者简介3 4 m 缩略词表 缩写 a a h a m a c r a s a p c x c r 4 e l i s a h 印s i n h g p i n p 5 0 4 s p c a 1 p d 4 1 p s a r a v s t z 3 4 b e l 2 英文全称 缩略词表 中文名称 奶何c a la d e n o m a :t o u sh y p e r p l a s i a 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性增生 a l p h a - m e t l l y l a c y l c o am c e m 嬲e q 一甲酰基辅酶a 消旋酶 奶,p i c a ls m a l la c i n a rp r o l i f - e r a t i o n 非典型小腺泡状增生 c h e m o k i n er e c e p t o r4趋化因子受体 e n 巧m e - l i n k e di m m u l l o s o r b e n ta s s a y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h e p s i i l i i 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 h i 曲黟a d ep r o s t a 缸ci n 仃a e p i t h e l i a ln e o p l 船i a 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 p 5 0 4 s p 5 0 4 s 基因 p r o s t a t ec a l l c e r 锄t i g 锄- 1 前列腺癌抗原一l am o n o c l o n a la m i b o d yd e s i g n a t e dp d 4 1 单克隆抗体p d 4 1 注:按字母顺序排列 p r o s t a t es p e c i f i ca n t i g e n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r e l a t i v ea m a c rv a l u es c o r e s相对a m a c r 评分 n a n s i t i o nz o n e移行区 h i g l l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c y t o k e r a t i n 高分子量角蛋白 前言 p 5 0 4 s a m a c r 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 达及意义 日青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美国黑人的发病率全世界 最高,目前在美国男性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越肺癌,成为最常见的肿瘤。 据统计,2 0 0 8 年美国新增前列腺癌患者1 8 6 3 2 0 例,占一年新发癌症患者的2 5 , 有2 8 6 6 0 例将死于此病哺。在欧洲,每年确诊的新发前列腺癌病理约2 6 0 万人, 前列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的1 1 ,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 阳别。近年来,随 着我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延长、饮食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 加) 、诊断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饮食结构的 改变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应用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辅助筛查,并结合病理诊断已成为前列腺癌 诊断的常用方法。其中p s a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标志物,其联合直肠指检是 目前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但p s a 在正常和恶变的前列腺上皮细胞中都 有表达心1 ,且些操作如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导尿、膀胱镜检查及各类经 尿道手术等会引起p s a 升高,所以其特异性不高,p s a 4 1 0 n g m l 其特异性仅为 8 8 睇3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前列腺抑素肽、p c a 1 、p r 9 2 、 p 5 3 、h e p s i n 、p d 4 1 等要么对良性及恶性前列腺体都染色,要么在福尔马林固定 的组织中敏感性较低3 ;3 4 b e l 2 和p 6 3 在前列腺癌细胞中不表达,只是前列腺 癌的阴性指标口1 。因此,选取一种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的阳性前列腺癌标志物 辅助前列腺癌的筛查及诊断,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p 5 0 4 s 基因是一个由1 6 2 1 个碱基对组成的序列,编码q 一甲酰基辅酶a 消旋 酶( j 蝴a c r ) 。a m a c r 位于微粒体和肝的线粒体内h 3 ,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5 p 1 3 ,由3 8 2 个氨基酸组成,在支链脂肪酸和其衍生物以及胆汁酸中间产物( 二 氢胆酸和三氢胆酸) 的b 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陆1 。2 0 0 0 年,x u 等哺3 应用c d n a 文 库剪影法和基因芯片筛选方法发现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癌中有两个基因 p 5 0 3 s 和p 5 0 4 s 过表达。通过进一步的c d n a 微阵列、n o i r t h e mb l o t 和定量p c r 技术, 前言 发现p 5 0 3 s 基因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组织中均过表达,而p 5 0 4 s 基因只在前 列腺癌中过表达,在良性前列腺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少表达。 j i a l l g 7 等首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 0 7 例标本( 包括1 3 7 例前列腺癌,7 0 例良性前列腺组织) 进行了检测,发现在所有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显示胞浆颗粒状 强阳性染色。8 8 ( 1 7 1 1 9 7 ) 的良性前列腺组织,包括8 4 ( 5 6 6 7 ) 的良性前列腺标 本及9 1 ( 1 1 5 1 2 7 ) 的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p 5 0 4 s 染色阴性,其余前列腺组织 p 5 0 4 s 呈局灶性弱阳性。而r u l l i n 等陋1 以兔多克隆抗体检测方法,更是达到了灵敏 度9 7 ( 6 8 7 0 ) ,特异度1 0 0 ( 2 4 2 4 )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反复证实了,p 5 0 4 s 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呈高敏感性、高特异性表达。 p 5 0 4 s 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己日趋完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体液检 查。s r e e k u m a r 等阳1 运用蛋白芯片、免疫印记分析和e l i s a 等方法对5 4 例前列腺癌 患者及5 5 例对照组成员血清中p 5 0 4 s a m a c r 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前列腺癌组明 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且p s a 在4 1 0 u g 几时,a m a c r 血清免疫反应区分前列腺 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7 7 8 、8 0 6 ) ,较p s a ( 4 5 6 、5 0 ) 更高。m u 玎a y n 们等用免 疫组织化学方法随机研究了2 6 3 例健康中老年患者血清p 5 0 4 s 表达,发现5 7 例患 者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与血清p s a 浓度有关。r o g e r s 等人n 应用w e s t e m 印迹法 检测了2 6 例男性尿液标本尿液中a m a c i 冲5 0 4 s 的蛋白质表达情况,标本均采自 进行经尿道超声波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的患者。结果显示2 6 例标本中有1 8 例( 占6 9 ) 检测出a m a c r ,在这1 8 例中有1 2 例经过活检证实为腺癌( 敏感性 1 0 0 ) ;在1 2 例活检证实非恶性标本中有5 例检测出a m a c r ( 特异性5 8 4 ) ,2 例 活检诊断为不典型的病例中有1 例检测出a m a c r 。在全部2 6 例中,总共有2 1 例 尿液a n 队c r 表达情况与良恶性诊断一致( 诊断率8 6 ) 。z i e l i e 等人h 列选取了21 位 患者,包括1 0 个前列腺癌、2 个p i n 和9 个无癌患者( 7 个健康者及2 个前列腺增生 患者) 。从前列腺按摩得到的前列腺液中提取细胞成分,经过定量逆转录p c r 检 测分析a m a c r 转录水平及p s a 水平,再将测得的a m a c r 转录水平与p s a 水平相除乘 以1 0 0 得到相对a m a c r 评分( r e l a t i v ea m a c rv a l u es c o r c s ,r a v s ) 。结果显 示无论单独应用a m a c r 或p s a 的转录水平都不能区分良恶性。然而可以在良性 对照组的r a v s 均数加上两倍的标准差后得到一个界线来进行区分良恶性。全部 良性者都低于这一界线,而在10 例恶性病例中有7 例高于此界线。并且3 例假阴性 2 前言 中有2 例为没有临床症状的病例。2 例p 烈病例都高于此界线。实验结果表明:用 标准化的p s a 转录水平量化得到的a m a c r 转录水平可以预测前列腺癌,可以将 其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z e h e n t i l e r 等应用实时l m p c r 方法检测5 8 例转移性前列 腺癌患者和8 8 例可能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末梢血中a m a c r 含量,发现2 8 例转移 癌患者及3 9 例可能转移患者末梢血中a m a c r 含量明显升高,与其血液中癌细胞 水平一致。并明确提出,联合a m a c r ( i m p c r 法) 及p s a 检测,可明显提高前列 腺癌诊断的敏感性n 引。这些都提示了p 5 0 4 s 在前列腺癌体液检查中的作用,虽然 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仍不高,但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其联合p s a ,在前列腺 癌临床筛查和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当p s a 位于灰色区时。 本实验将应用e l i s a 方法,对3 0 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 0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血 清中的a m a c r 水平进行检测。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证实p 5 0 4 s 辅助 p s a 在前列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a m a c 胛5 0 4 s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序言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美国黑人的发病率全世界 最高,目前在美国男性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越肺癌,成为最常见的肿瘤哺。 据统计,2 0 0 8 年美国新增前列腺癌患者1 8 6 3 2 0 例,占一年新发癌症患者的2 5 , 有2 8 6 6 0 例将死于此病n 。在欧洲,每年确诊的新发前列腺癌病理约2 6 0 万人, 前列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的1 1 ,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 哺2 1 。近年来,随 着我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延长、饮食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 加) 、诊断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饮食结构的 改变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应用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辅助筛查和病理诊断己成为前列腺癌诊断的 常用方法。其中p s a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标志物,其联合直肠指检是目前前 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拍副,但p s a 在正常和恶变的前列腺上皮细胞中都有表达乜3 , 且一些操作如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导尿、膀胱镜检查及各类经尿道手术等 会引起p s a 升高,所以其特异性不高,在p s a4 一1 0 n m l 时,其特异性仅为 8 8 睇1 ,p s a 4 n m l 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前列腺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前列腺 特异性膜抗原、前列腺抑素肽、p c a 1 、p r 9 2 、p 5 3 、h e p s i n 、p d 4 1 等要么对良 性及恶性前列腺体都染色,要么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中敏感性较低;3 4 p e l 2 和p 6 3 在前列腺癌癌细胞中不表达,只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表达,是前列腺癌的 阴性指标口3 。因此,选取一种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的阳性前列腺癌标志物以辅 助诊断,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课题。 1 、a m a c 刚p 5 0 4 s 的发现 2 0 0 0 年,x u 等哺1 应用c d n a 文库剪影法和基因芯片筛选方法,对在前列腺癌、 正常前列腺及正常胰腺组织中提取的r n a 建立起的,含有6 5 0 0 个基因的c d n a 文 库进行分析,发现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癌中有两个基因p 5 0 3 s 和p 5 0 4 s 过表 达。通过进一步的c d n a 微阵列、n o n h e mb l o t 和定量p c r j 支术,发现p 5 0 3 s 基因 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组织中均过表达,而p 5 0 4 s 基因只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 在良性前列腺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其后w e l s h 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发 4 文献综述 现n 制。l u o 等n 朝应用定量反转录p c r 、法对1 6 8 例前列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证实a m a c r 的m r n a 在前列腺癌标本中的表达量为正常前列腺组织的9 倍, 在癌前病变p 烈中表达亦显著增强。a m a c r 在前列腺癌中的高度表达,提示 a m a c r 在前列腺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作用,但其机制还不清楚。 2 、p 5 0 4 s 组成及作用 x u 等阳1 应用生物信息学和克隆杂交技术,检测出p 5 0 4 s 基因是由1 6 2 1 个碱基 对组成,编码q 一甲酰基辅酶a 消旋酶( a m a c r ) 。a m a c r 位于微粒体和肝的 线粒体内h 1 ,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 p 1 3 ,由3 8 2 个氨基酸组成,在支链脂肪酸和 其衍生物以及胆汁酸中间产物( 二氢胆酸和三氢胆酸) 的b 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晦1 。p 5 0 4 s 基因突变,使得a m a c r 活性下降,导致b 氧化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细 胞浆内细胞质中支链脂肪酸( 降植烷酸) 和胆汁酸中间产物堆积,并将改变细胞氧 化的平衡状态n 引。降植烷酸是植烷酸的a 氧化产物,是与a m a c r 反应的最主要 底物。奶制品和“红肉 是支链脂肪酸最主要的来源,相关研究证实,进食过多 奶制品和“红肉 可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口7 1 引。由此可见,a m a c r 可能与 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有关。z h e n g 等n 钔对遗传性前列腺癌家族的研究表明, a m a c r 序列的改变,会增加前列腺癌患病的危险度,这进一步说明了a m a c r 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d 砌e yd j 啪1 等首先应用同位素标记 底物法,从化学结构及机理角度研究了a m a c r1 a ( a m a c r 的主要变异体) 的结 构变化及反应过程,但a m a c r 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如何作用还不明确,需做 进一步研究。 3 、a m a c i v p 5 0 4 s 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 3 1 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 j i a l l 等首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 0 7 例标本( 包括1 3 7 例前列腺癌,7 0 例 良性前列腺组织) 进行了检测,发现在所有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显示胞浆颗粒状强 阳性染色。8 8 ( 1 7 l 1 9 7 ) 的良性前列腺组织,包括8 4 ( 5 6 6 7 ) 的良性前列腺标本 及9 1 ( 11 5 1 2 7 ) 的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p 5 0 4 s 染色阴性,其余前列腺组织p 5 0 4 s 呈局灶性弱阳性。其后,以兔单克隆抗体检测前列腺癌染色阳性率,j i a i l g 等实 验阳性率为9 5 ( 6 9 7 3 ) 2 一1 0 0 ( 5 8 5 8 ) 吲,b e a c h 等实验阳性率8 2 ( 1 5 3 1 8 6 ) 幽3 ; 以兔多克隆抗体检测前列腺癌染色阳性率,z h o u 等灵敏度为8 3 乜3 i ; r u m n 等阳1 文献综述 更是达到了灵敏度9 7 ( 6 8 7 0 ) ,特异度1 0 0 ( 2 4 2 4 ) 。k 岫j u 晗4 1 等应用单克隆及 多克隆抗体检测了2 4 8 例良性前列腺组织、高级别p i n 、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 癌组织中其阳性率分别为9 0 和8 7 ( p - 0 1 0 ) ,说明了a m a c r 单克隆及多克隆抗 体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无明显差别。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反复证实了,p 5 0 4 s 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呈高敏感性、高特异性表达。 3 2 在其他前列腺病变中的表达 3 2 1 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曲一g r a d ep r o s t a t i ci n t r a e p i t h e l i a ln e o p l a s i a , h g p i n ) 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高级别p i n 从组织和细胞形态上常常易与高分 化前列腺癌相混淆。j i a n g 等的研究发现,h g p i n 中高度表达a m a c r p 5 0 4 s 口1 。 b u r k h a r d 通过对4 0 例病理诊断为h g p i n 的前列腺癌穿刺标本研究发现,a m a c r 在7 5 ( 3 0 4 0 ) 的标本中呈弱阳性表达,并对同时伴有前列腺癌的h g p i n 病灶进行 a m a c r 检测,发现4 4 4 呈中度阳性表达,5 5 6 呈强阳性表达,与单独的h g p i n 相比,a m a c r 的阳性率明显增加:w u 等但5 1 的研究发现,在伴有前列腺癌的 h g p i n 病灶中,远离前列腺癌( 5 姗) 的h g p i n 病灶a m a c r 染色呈阴性或弱阳 性,而靠近前列腺癌( 5 i i 1 1 ) 的h g p i n 病灶a m a c r 呈强阳性染色。以上研究表明,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若检出a m a c r 强阳性,则可能伴随有前列腺癌,为 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3 2 2 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性增生( a t ) r p i c a la d e n o m a t o u sh ) r p e 印l a s i a ,丸h ) 无细胞非典型性增生,而仅是正常结构形式的前列腺的增殖,所以在某些情况下 很难与前列腺癌区分。目前,a a h 是否为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尚不明确。y a l l g 啪1 等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全部8 0 例前列腺标本( 包括4 0 例丸、2 0 例前列腺腺 癌、2 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 中p 5 0 4 s 的表达。只有7 例钆蛆标本中p 5 0 4 s 呈阳 性表达,其中4 例( 1 0 o ) 呈局灶性表达,仅有3 例( 7 5 ) 虬标本呈弥漫性阳 性染色,而大多数a a h 中不能检测到p 5 0 4 s 。7 例p 5 0 4 s 阳性a a h 标本中,有2 例 u m 病灶邻近腺癌。相反,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 2 0 2 0 ,1 0 0 ) p 5 0 4 s 均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p 5 0 4 s 免疫染色在a a h 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3 2 3 非典型小腺泡增殖( a 锣p i c a ls m a l la c i n a rp r o l i f - e r a t i o n ,a s a p ) 指前列 腺活检示小腺泡有非典型增殖,具有部分腺癌表现,但又不是与腺癌完全相同。 也被称为非典型病灶、导管内增生不良和非典型增生。由于其再形态学上很接近 6 文献综述 前列腺癌,仅在组织学上达不到前列腺癌的标准,所以某些情况下很难从前列腺 癌中区别出来。s h i 等乜7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 1 例a s a p 标本进行p 5 0 4 s 检 测,发现均呈弱阳性至阳性染色。其中6 例标本中a s a p 腺体少于3 个,但伴有细 胞非典型增生,p 5 0 4 s 染色均呈阳性;4 例标本中a s a p 腺体在3 个以上,但不伴 有细胞非典型性增生,p 5 0 4 s 染色呈弱阳性。说明p 5 0 4 s 在a s a p 与前列腺癌的鉴 别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能在a s a p 的类别区分上有一定作用。 3 2 4 移行区( t m s i t i o nz o n et z ) 癌占全部前列腺癌的2 0 l e a v 等瞳踟应用 兔单克隆抗体( p 5 0 4 s ) 研究2 5 例t z 中蝴a c r 表达。使用p 5 0 4 s 、p 6 3 及3 4 b e l 2 抗 体,可以在6 个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中界定由增生向癌转化的区域。在另外3 例含 癌b p h 结节的癌旁良性增生腺体中观察到a m c a r 染色。在另外5 例癌旁b p h 组织 中,a m a c r 亦呈阳性反应。相反,在所研究的其他b p h 结节中a m c a r 染色阴 性。通过研究,首次提出某些过渡区癌来源于一些b p h 结节中蝴c a r 阳性病变。 而且,在含癌b p h 结节的癌旁良性腺体及癌旁b p h 病变中a m a c r 表达增强,提 示在一些标本中,a m a c r 的上调可能在肿瘤转化形态学改变之前出现。a m a c r 在过渡病变及低级别过渡区癌中轻度表达,在高级别过渡区癌中表达强烈,表明 随着t z 的不断进展a m a c r 的表达逐渐增强。由于a m a c r 参与支链脂肪酸及其 衍生物的d 氧化,并在b p h 癌变时表达增强,在形态正常腺体及低级别癌中表达 上调,表明脂肪酸利用增强在过渡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3 2 5z h o u 等汹1 研究发现,1 7 9 例泡沫细胞型前列腺癌中a m a c r 的阳性率 为6 8 ,1 7 5 例假增生型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7 7 。在泡沫细胞型前列腺癌中,同 一病例不同腺体的染色情况也有差异,而且伴有通常型的泡沫细胞型前列腺癌的 染色较弱,a m a c r 是泡沫细胞型前列腺癌及假增生型前列腺癌潜在有效的诊断 标记物。e v a l l sa j 口们收集了7 例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 a r g ec e l l 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c a r c i n o m al c n e c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发现6 例l c n e c 中p 5 0 4 s 呈 强阳性表达,说明其对l c n e c 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3 2 6 虽然a m a c r 在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中有很大帮助,但目前没有证 据表明a m a c r 免疫活性与g l e a s o n 分级、病理分期、血清p s a 的相关性随1 。 4 、a m a c r 忡5 0 4 s 在非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 并非只有前列腺组织中存在a m a c r 高表达。在多种正常人体组织中如肝细 7 文献综述 胞、近端肾小管和肾小球、大涎腺的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结直肠、乳腺、胰 腺及一些血液成分中,a m a c r 都有中到重度的表达阳川。此外,当一些组织器官 发生肿瘤时,a m a c r 的转录也会升高,如肺、食管、淋巴结、神经系统、胰腺、 软组织、子宫和睾丸2 3 ,但在皮脂腺恶性肿瘤中,p 5 0 4 s 的表达反而降低口4 j 。 在其他腺癌,如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等, a m a c 刚p 5 0 4 s 免疫组化也可发生强阳性染色b 胡m 1 。进来研究发现,在罕见的膀 胱及尿道透明细胞癌呤7 3 中,p 5 0 4 s 亦呈强阳性表达,可在其诊断中发挥辅助作用。 5 、a m a c i 己,p 5 0 4 s 的应用 5 1 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5 1 1 在前列腺癌大组织标本( 电切或根治术后标本) 中的应用 j i a n g n l 等 首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 3 7 例前列腺癌进行了a m a c r 检测,发现在所有 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显示胞浆颗粒状强阳性染色。其后的许多实验发现p 5 0 4 s 检 测敏感性虽均较高,但仍存在漏诊,且一些正常组织及其他腺癌组织亦有p 5 0 4 s 表达,单独检测p 5 0 4 s 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其后专家开始研究p 5 0 4 s 及其他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率。2 0 0 8 年,法国一项多机构认证的调查发 现,p 5 0 4 s 及p 6 3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8 5 嘧刨。q u 等啪3 对4 0 例前列腺癌标本 行p 5 0 4 s 及c x c r 4 联合检测,发现其敏感性较单独检测增强,且发现p 5 0 4 s 联 合p 6 3 检测敏感性更高。w e n g 等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了 p 5 0 4 s 3 4 p e l 2 p 6 3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发现其敏感性为9 3 8 ,特异性为1 0 0 , 并提出联合检测p 5 0 4 s 3 4 d e l 2 p 6 3 ( 鸡尾酒法) 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 作用。至此,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 5 0 4 s 在前列腺癌大标本中的表达, 已经成为了p 5 0 4 s 最为成熟且重要的应用。 5 1 2 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的应用k a i 6g n 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 5 例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检测,包括1 6 例前列腺癌组织、1 5 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 例良性组织。1 6 例癌组织标本中低级别2 例、中度级别8 例、高级别6 例。结果发 现p 5 0 4 s 在良性前列腺组织中无表达,在7 5 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表达,但均表 现为一些微小病灶或细胞中的弱阳性表达。在低级别癌组织及一些不典型增生组 织中表达较显著。本次实验说明了p 5 0 4 s 与细胞分化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并提出 了p 5 0 4 s 检测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的应用前景。p a v l a b sk h 2 1 等应用 8 文献综述 p 5 0 4 s 3 4 p e l 2 p 6 3 联合检测方法检测了2 5 0 例先前常规病理学诊断为良性的前列 腺穿刺标本,发现4 1 例( 2 7 5 ) 存在恶性病变,提出应用p 5 0 4 s 3 4 b e l 2 p 6 3 联合 检测( 鸡尾酒法) ,将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在一些可疑病灶中,更应常规应用 p 5 0 4 s 3 4 p e l 2 p 6 3 联合检测。综上所述,p 5 0 4 s 应用于前列腺癌穿刺标本,可提 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5 1 3 在前列腺癌微小病灶中的应用j i a n g 等口3 在他最早检测的5 8 例前 列腺癌中有7 例属于微小病灶性,它们的a m a c 肿5 0 4 s 染色均为阳性。此后, m a g i g a l l u z z i 等h 卵人又报道了2 0 9 例微小病灶性癌中有18 4 例阳性。所有病例中均 表现为恶性腺体基底细胞抗体阴性染色,并且周围良性腺体a m a c l 冲5 0 4 s 染色 阴性。r u b i n 等人报道一组包括了2 6 例诊断较为困难的穿刺标本,最终依靠基底 细胞抗体诊断为腺癌。这2 6 例中绝大多数只含有4 到5 个可疑腺体,最大径都小于 1 m m 阳1 。在这些微小病灶的前列腺癌中,a m a c 刚p 5 0 4 s 染色的敏感性接近1 0 0 i c z k o w s k i 等人研究了4 3 例常规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但不足以诊断恶性 的前列腺穿刺标本,认为结合3 4 d e1 2 和a m a c 刚p 5 0 4 s 可以把8 0 的病例区分出 良恶性h 制。此后,z h o u 等人h 鄙又收集了1 1 5 例诊断为“不典型腺体 的前列腺标 本,进行a m a c 肿5 0 4 s 染色,其中有7 6 例阳性,经复查后有3 4 例诊断改变为腺 癌,在这3 4 例中有3 0 例a m a c 刚p 5 0 4 s 染色为中到强阳性。这些改变诊断的病例 都经过了重复活检或全切得到证实。v a i l g 面等h 6 1 检测了6 3 例保存时间达1 6 9 2 月的前列腺癌穿刺标本( 均已明确诊断) ,其中包括1 0 例前列腺癌微小病灶标本, 其p 5 0 4 s 染色阳性率1 0 0 ,与新鲜前列腺癌穿刺标本相比,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这些研究说明p 5 0 4 s 可提高前列腺癌微小病灶的诊断率,且其检测能力不随标本 保存时间增长而减弱。 5 1 4 在激素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标本中的应用b e a c h 等人报道了p 5 0 4 s 在进行抗雄激素治疗后前列腺癌的染色强度明显变弱,而且变弱的程度与治疗强 度相关h 7 1 。为了进一步说明p 5 0 4 s 在激素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 s u i l g 等h 砌检测了4 9 例激素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标本,发现p 5 0 4 s 仅在1 4 例中染 色阳性( 2 9 ) ,说明了激素治疗后的一些前列腺癌细胞不再释放a m a c r 。s l n l g 等同时检测了基底细胞抗体3 4 p e l 2 及p 6 3 ,发现其在基底细胞中的阳性率仍较 高,分别为9 3 和9 6 ,并提出联合检测p 5 0 4 s 3 4 p e l 2 p 6 3 ,在激素治疗后的前 9 文献综述 列腺癌标本中的阳性率仍较高。gx 等h 们对比了激素治疗前后p 5 0 4 s 表达的 变化,发现治疗后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a m a c r 在就是治疗后的前列腺癌组 织中明显降低,说明a m a c r 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可能是其 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这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考。 5 2 在前列腺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p 5 0 4 s 仍可用于其他前列腺疾病的诊断。s 锄d e r s o ns o 哺们等研究表明, p 5 0 4 s p 6 3 是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丸址i ) 、h g p 烈的一种敏感的特异性标志物,是 评价活检标本a a h 、h g p 斟的重要方法。s h e n 陆妇等通过对两例前列腺非霍奇 金淋巴瘤研究发现,p 5 0 4 s 在其标本中呈阴性表达,提示p 5 0 4 s 有可能作为前列 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并应用于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 5 3 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t r e t i a l ( o v a 等人强2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a m a c 刚p 5 0 4 s 在16 5 例肾肿 瘤和5 l 例其他器官肿瘤中的表达,并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验了其染色情况。免疫 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全部4 l 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均为强阳性,其中包括6 例转移性 乳头状肾细胞癌。而其他类型肾肿瘤中仅有少数出现局灶、弱阳性。在8 例乳头 状肾细胞癌中有7 例a m a c rm i 矾a 显著过表达,平均升高了5 2 倍,在6 2 例非乳 头状肾肿瘤中仅有2 例升高。故而认为a m a c 刚p 5 0 4 s 在区分肾细胞癌亚型以及进 行转移性乳头状癌鉴别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s 1 1 i 等将1 0 6 例结肠癌分为三组,a 组为高分化及中分化结肠癌,2 0 例有淋巴 转移;b 组为高分化及中分化结肠癌,1 0 例有淋巴转移,都伴有少量高分化癌灶 ( 2 5 ) ;c 组为高分化及未分化癌,p 5 0 4 s 在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 6 o 、6 9 6 、 2 7 3 ,a 、b 两组明显高于c 组,说明p 5 0 4 s 不仅在结肠癌中过量表达,且与其 分级、分期及预后有关口驯。 c o r d 等人陆4 3 研究了2 6 8 例膀胱癌标本中p 5 0 4 s 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1 2 7 例标 本中有表达,且在肿瘤不同分期( t 们14 1 7 、t 2 一t 45 6 6 ) ,不同分级( 低级 别3 2 1 、高级别6 6 9 ) ,p 5 0 4 s 的表达亦有明显差别,且p 5 0 4 s 的表达随着分期、 分级的增高而上调。说明p 5 0 4 s 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有关,并可能作为膀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APE 10108-2024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指南
- T/GDNSA 001-2024低温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器使用规范
-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2025年“蓉漂人才荟”赴高校公开考核招聘240名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武汉市砺志中学专项招聘教师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奉贤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8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商务厅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初级中学秋季学期顶岗教师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庆市贸促会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湖北孝感云梦县事业单位考核聘用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三明学院招聘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民航维修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课件
- GB/T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第一章 电渣冶金
- GB/T 12719-202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 老年康复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第3章-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流程课件
-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课件
- 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应急抢修全新预案修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