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庄田,是明朝土地占有的一大特点,皇庄、官庄、勋戚庄田、王府庄田等各色 庄田,不仅存在时间长,而且占有量越来越大,形成了历史上最剧烈的土地兼并和 大土地集中。名目不同的庄田中,王府庄田的占有和扩张是最突出的,在明朝土地 兼并中有典型意义。 明朝初年,朱元璋将三大藩王分封于山西,即太原的晋王、大同的代王、潞州 的沈王。随着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三大藩王宗族人口不断衍生,土地占有量也不 断增加。他们同其他藩府宗室一样,通过钦赐、请乞、投献、掠夺等途径,取得了 大量的土地,对山西当时的土地集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基于封王建藩制度出 现的王府庄田的历史变迁,是这一过程的绝佳缩影。并且,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也 是很突出的。 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山西王府及其家族 占有庄田的地域分布、数量、庄田经营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等问题。 由于明末战争,山西王府及其宗室遭到毁灭性打击,有关资料很少留存。清朝 初年,将明朝全国王府所占田地逐步给民耕种,称为“更名田” 。根据这些“更名 田”的统计,大致可以恢复明朝分封到各地王府及其宗室所占土地。同样,山西三 大藩府及其宗室的庄田,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的。 因而本文对山西境内的晋王、代王和沈王三大藩王所属庄田的规模、分布等进 行了梳理。根据这一基本统计,我们可以确定,三大藩府及其宗室中,晋王及其宗 室最为庞大,占地最多,并分布于全省水利条件最好的太原府、平阳府、蒲州府、 忻州等地,其次是沈王及其宗室,其庄田主要分布于潞安府、平定州等地。最后是 代王及其宗室,其庄田主要分布于大同府、代州等地。土地比较贫瘠的朔平府、保 德州、泽州、隰州等地,则很少有“更名田” ,也就是说,王府庄田在这里很少存 在。 三大藩府及其宗室的庄田是随着明朝土地兼并和集中而不断扩大的。到明朝中 后期,藩府已经成为山西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与大地主土地兼并同时行进的王府庄 田扩张,直接掠夺了农民土地。大土地所有者,特别是王府及其宗室转嫁赋税,加 重了小农经济的破产。无地、少地与为了逃避赋税而放弃土地的农民,都加入了流 民队伍。土地兼并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明朝后期阶级矛盾集中爆发的 导火索,使社会矛盾不断趋于激化。 ii 藩府庄田虽然是封建经济剥削和占有的腐朽制度,但由于庄田经营集中,在当 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应用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在作物改良、经济作物的栽 培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明代;山西;王府庄田 iii abstract during ming dynasty, farml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the land institution. properties of farmland belong to the politic privileged class, like princes, bureaucratic stratum, and some eunuchs. and prince-owned farmland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armlands. in duration establishing of ming dynasty, many arable lands became ownerless land for endless wars. when mi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hongwu emperor (13681398), the founder and first emperor of ming, began to canonize his sons as princes and gave them some lands as permanent income resources, namely prince-owned farmland. in the earlier period, the scale of prince-owned farmland is restricted strictly and negative effect of prince-owned farmland to economy is slight. unfortunately, since period of ming yingzong (14271464), the scale of prince-owned farmlands was expanded rapidly. more and more civilian-owned lands were taken to be farmlands using the politic privilege. large amount of peasants lost their lands and became tenant farmer or vagrants. in other hand, the expansion of prince-owned farmlands also increased the tax burden of other lands owner, because the farmland is tax-free. the heavy taxes substantially impaired the economy of ming dynasty. thus, the excessive prince-owned farmland wa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reas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collapse of ming dynasty. in this work,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prince-owned farmland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m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data, jin prince, dai prince and shen prince are the major prince families in shanxi. according to their politic privilege, the three prince families occupied large amount of lands, mostly depended on non-economic ways. in later period of ming dynasty, the prince-owned farmland covered most well-irrigated lands in shanxi, including taiyuanfu, pingyangfu, luanfu, fenzhoufu, datongfu, ningwufu, puzhoufu, liaozhou, qinzhou, pingdingzhou, xinzhou, daizhou, xiezhou, jiangzhou and jizhou areas.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iv prince-owned farmland was few in shuopingfu, baodezhou, zezhou and yinzhou areas which were barren. land over-concentrated in the hands of a few markedly damaged the economy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caused the death of ming dynasty finally. key words: ming dynasty; prince-owned farmland; shanx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宗藩问题,特别是宗藩庄田,亦即王府庄田问题是明代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对明代的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山西的王府庄田更应该成为研究明代山西社 会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 明初,朱元璋大封诸子为王,赋予了众位亲王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司法等诸多 的特权。经济方面,除了给予众位亲王常禄外,还直接钦赐田土作为养赡之田,而 其田土大多是沃野良田,时称王府庄田。王府庄田是明朝土地问题的重要方面,就 其本质而言,王府庄田问题更应该成为地方性或区域性的历史研究课题,具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明代在山西境内分封的三大藩王分别是晋王、代王、沈王,以亲王为首,其下郡 王各自繁衍,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藩王体系。洪武五年(1372 年) ,明太祖第一次钦赐 诸王庄田,赐与秦王、晋王和燕王田土各 100 倾,又赐与岁米晋王、燕王各 3000 石,其他诸王也皆依照惯例有所赐与。不过这时所赐的田土,是以官田为主的,其 性质也只是以其租充其禄,这与后来由王府直接经营管理的王府庄田是不同的。而 明代山西的众多王府以及王府庄田分布在省内各重要地区,给地方社会经济带来了 种种后果,是考察明代山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不可忽视的因素。迄今为止, 针对明代山西王府庄田的专门性研究尚不多见,与明代山西王府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极不相称。明史食货志田制下有反映“庄田”的一小节内容,但是它仅记载 了有关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的一些简略内容,它所反映的皇庄也仅是京畿 一带的情况;诸王传中有一两个传里曾提到庄田、租赋及管庄旗校,很零碎也不具 体。因此,有必要对山西王府庄田的种类与获得方式、分布与数量、组织与地租、 中期的扩张、种植的作物种类以及扩张庄田造成的危害等一系列问题做一细致考 察,对于探讨它对明朝社会经济和山西地方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明代土地问题是史学家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日本学者清水泰次的著作明代 土地制度史研究 是明代土地研究的代表作,其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关于庄田、 禄田、寺田、草场的考察,关于投献和诡寄的考察,以及土田数字的考察。清水泰 清水泰次.明代土地制度史研究,历史教育五卷 10 号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2 次在明代庄田考中引用了大量方志史料,考证周详,论述严谨。 庄田制度作为明代一个较有特色的土地制度,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 究,关于庄田数量、性质、管理状况等研究论文,笔者接触到的有以下一些:万国 鼎的明代庄田考略 、王毓铨的明黔国公沐氏庄田、蒋孝瑀的明代的贵 族的庄田 、蒋祖缘在明中后期藩王的大土地占有、李槐的明代王府庄田 的来源 重点在考察明代王府及其支系庄田的占有量。黄冕堂的论明代贵族庄 田的土地问题 、论明代贵族庄田的主佃关系和封建剥削、李三谋的明初 庄田经济的性质 、张海瀛在明代的赐田与岁禄则主要研究庄田的性质、经 营管理和封建剥削关系。 王毓铨先生的明代的王府庄田 则是这一研究课题的代表作。王毓铨的明 代的王府庄田从宏观角度全面的对王府庄田进行了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 尤为可贵的是,用详尽的事例来阐述了明代王府庄田的形成发展以及消亡。在其著 作中,主要探讨了什么是王府庄田,王府庄田的来源,王府庄田的管理方式以及王 府庄田的地租收取情况。 就王府庄田而言,又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各地的研究成果却显得极不平衡,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些藩王较多的地区。如马雪芹的明代河 南王庄农业经济研究 11就明代河南王庄概况、王庄占有土地的形式、河南王庄的 土地数量、王庄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王庄对河南农业生产的影响做了详细分 析。余同元的明代横王府庄田 12则是对衡王府庄田土地的数量、分布、侵占土 地的手段、庄田经营方式以及洪芳州查勘王府庄田的措施做了探讨。王京宝、闫海 青的明代山东王府庄田初探 13从明代山东王府庄田的种类与获得方式、分布与 数量以及对地方的影响与危害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郑克晟 (与傅同钦合作) 的 明 代的秦王及王府庄田 14则是对秦王府及其庄田的情况做了初步分析。 苏德荣的 潞 万国鼎.明代庄田考略,金陵学报,1933 年 3 卷 2 期 王毓铨.明黔国公沐氏庄田 , 莱芜集第 2 卷,中华书局版,1983 年版 蒋孝瑀.明代的贵族的庄田,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研究论文第 177 种,1969 年 蒋祖缘.明中后期藩王的大土地占有,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1991 年 5 月 李槐.明代王府庄田的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7 年 黄冕堂.论明代贵族庄田的土地问题,明史管见齐鲁书社,1985 年 3 月版 黄冕堂.论明代贵族庄田的主佃关系和封建剥削,明史管见齐鲁书社,1985 年 3 月版 李三谋.明初庄田经济的性质,晋阳学刊1988 年第 4 期 张海瀛.明代的赐田与岁禄,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1991 年 5 月 王毓铨.明代的王府庄田,历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 1964 年 11 马雪芹.明代河南王庄农业经济研究 ,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 年第 4 期 12 余同元.明代横王府庄田 ,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13 王京宝、闫海青.明代山东王府庄田初探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14 郑克晟、傅同钦.明代的秦王及王府庄田 , 南开史学 ,1983(02) 第一章 绪论 3 王府的庄田店业考述 则围绕潞王府庄田的形成及其土地来源、潞王府庄田的分 布、潞王府庄田的管理形式和租税的征收以及潞王府店业做了全面探讨。 以上研究成果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明代庄田问题的形成、发展和消亡,并从整 体和个体的角度阐述了庄田对明代社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巨大影响,为山西王府庄 田问题的探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有利于加深山西区域经济的研究。 苏德荣.潞王府的庄田店丛考述 ,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1991 年 5 月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4 第二章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及其庄田 2.1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 作为明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维护大明王朝的宗法统治和王室江山、 安内治民以及稳固边防,进行“大封宗藩”活动, “树蕃屏而与之公天下, ” “令 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 。 宗藩是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 犹如藩篱,故称宗藩。每一个藩府是以各亲王为首,与其下的郡王、镇国将军以及 其它王府宗室成员共同构成了一个宗藩体系。所以人们又把亲王称为“藩王” ,王 府称为“藩府” 。明太祖曾言道: “众建藩府,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 眷亲支之厚。 ” 明太祖封王建藩、把兄弟子侄分茅列土的目的在于维护皇权至高 无上的地位,维护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是一种权力与财产的分配。封 王建藩的制度是与大明王朝相始终的。 明史记载: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署。 ” 明朝祖制,皇帝嫡长子封皇太子,继承皇位,其余诸子封王,称为亲王。明朝统 治阶级为表示对宗室的“亲亲之宣” , “赐亲王土田各百顷,岁入租米七千八百石, 并湖池渔课米三千石。 ” 还给予护卫和牧马草场。而亲王赐田千顷者,仅见潞王朱 翊镠一人, “景藩除,潞得景故籍田,多至四萬顷” 。 诸王分封在全国各地,尤其 是北方及西南边陲以及一些军事重镇,用来屏藩皇室,巩固政权。 明太祖的 26 个儿子,除了皇太子朱标和皇子朱楠早逝外,其余 24 个儿子全部 封王。封到山西的有三个藩王:晋王朱棡(明太祖嫡三子) ,母为马皇后,洪武三 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代王朱桂(明太祖第十三子) ,母为郭惠 妃,洪武十一年(1378 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大同;沈王 朱模(明太祖第二十一子) ,母为赵贵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封,永乐六年 (1408 年)就藩潞州(今长治市) 。 而分封在山西的三位藩王不仅享有丰厚的经济 待遇,还拥有着相当的政治以及军事特权。 山西的三大藩府为晋藩、代藩以及沈藩。晋藩子孙分封于太原、交城、阳曲、 方山、徐沟等地以及汾州府和平阳府内,从第一代晋王朱棡到明末最后一代晋王, 山西通志卷四宗藩第 133 页 明史卷 82食货志六 宋濂.洪武圣政纪昭大分第三 明史卷 116,列传第四诸王 明太祖实录卷 86 第 1531 页 明史卷 120 潞王传 参见山西通史卷五,山西的王府 第二章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极其庄田 5 晋藩共历 11 王。代藩子孙分封于大同、广灵、山阴、灵丘、怀仁、襄垣、潞城等 地,从第一代代王朱桂到最后一个代王朱传济,代藩共历 11 王。沈藩子孙分封于 陵川、平遥、黎城、稷山、沁水、沁源等地,从第一代沈王朱模到最后一任沈王朱 迥洪,沈藩共历 14 王。有明一代,山西诸藩共封有 73 位郡王,其中晋藩共有郡王 24 位,代藩共有郡王 24 位,沈藩共有郡王 25 位。可见明代山西藩府的数量是很庞 大的, “山西分封宗室独繁于他省,亲王郡王将军至郡县等主毋虑千余。 ” 山西藩 府人口增加速度之快世所罕见, “时至嘉靖初年,山西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拥有大数 量的宗室人口的省份之一。据统计,隆庆初年时,山西有亲王 3 位,郡王 46 位, 将军 2606 位,中尉 3760 位,郡县主君 3117 位,庶人 333 位,合计 9865 位。 ” 王 府宗室成员不仅享有政治上的优抚和优待,还在经济上享有朝廷的岁禄和朝廷的赏 赐,但是这样还是不能得到满足,还想方设法的掠夺占有土地,对农民直接进行剥 削。 2.2 山西王府庄田的获取方式及来源 王府庄田的产生是随着明代封王建藩的制度而产生的。各位分封到藩地的藩王 除了朝廷给予的常禄以外,有的还直接拨给土地,所以藩王在就藩以后,本身就拥 有大量的土地,是大地主的代表,而朝廷赏赐给藩王的的这些田土大多是肥沃的优 质土地,而这些土地时称“王府庄田”或“王庄” ,即明代各亲王王府的庄田。 大明会典中记载: “凡各王府有庄田,在京王府有养赡及香火地。 ” 可见各 位亲王的庄田有两种:一种是就藩之前就有的的养赡田和香火地,另外一种就是就 藩以后的庄田。但是依照惯例,养赡田在藩王年长出京时必须归还,而王府庄田则 主要分布于各藩王封地所在的府县。当时藩王的占田扩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现象,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王府庄田不仅跨府连县,甚至王府庄田是可以世袭的,各 个王府庄田的数额均达到了千顷以上。这与明代统治者的支持与维护是分不开的, 朝廷对于宗藩是很优待的,明英宗曾言道: “国家待亲藩礼宜从厚。 ” 所以山西的 藩王扩张王府庄田也是这种厚恩政策的体现。 山西三大藩府获取庄田,无非有以下几种明代贵族占用土地的途径钦赐、 请乞、投献、直接侵占四种。而土地来源主要有官田、抛荒闲田、退滩地、民用良 田等。通过以上几种手段,山西的藩王们成为了山西最大的大土地所有者,而钦赐 明孝宗实录卷 192,第 1839 页 参见安介生 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 , 史学月刊2004 年第 5 期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明英宗实录卷 43,第 831 页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6 和请乞是获得王府庄田的基本渠道。山西王府庄田基本上都是运用政治权力以及手 中的特权以超经济手段获得的,在其兼并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破坏性和掠夺性。 (1)钦赐、请乞 钦赐是皇帝主动赐给功臣和贵族的田地,元代就有赐田制度,不过所赐田土是 官田。而在明代,钦赐是获得庄田的最合法的手段,是王府庄田建立和扩张的主要 途径。钦赐的土地称为“庄田” ,也叫做“胭粉地”或“鹅鸭食田” 。请乞是将某处 田土指为抛荒闲田或是退滩地,具奏请乞,据为己有, “名为奏求,实豪夺而已” 。 名义上奏求闲田,实际上却是赤裸裸的侵夺和占有。不仅向皇帝乞得庄田,还把庄 田外围的土地一并占有, “奏讨 50 顷,而倾占 100 顷者有之;奏讨 100 顷,而倾占 200 顷者有之” ,相比原来请乞的数额,已超出数倍之多。请乞和钦赐唯一不同的 是,请乞必须先由藩王、勋戚等权贵向皇帝乞请,要求占有某块抛荒闲田或是退滩 地,再经过朝廷的批准将土地赏赐给自己,所以请乞和钦赐可以划归为一类。 从明太祖开始,明朝历代皇帝都有数次、数十次甚至更大规模的赐田纪录, 每 次赏赐的土地, 少者百顷, 多者数万顷。“仁、宣之世,乞请渐广,大臣亦得请没 官庄舍。 ” 景泰帝时,林聪就曾把“请乞”列为“灾害八事之一” 。明孝宗时赐田 之风更加炽热,乞地者渐多,赏赐也就愈多, “权贵宗室庄田坟茔,或赐或请,不 可胜记。 ” 其一生有记载的赐田记录就有 50 多次。而在轰轰烈烈的奏乞赐田事件 中,明宗室在经济上的封建特权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享有了依例赐予的禄米,还 通过请乞的方式得到了赏赐的庄田。 钦赐给山西王府的土地,见于明实录和其他文献的记载并不多。就其土地 性质而言,钦赐的多是官田或是“无粮闲地” ,而经过请乞得到的土地,多是废仓、 抛荒闲田、屯田以及民地。就其赐田对象而言,多是郡王和镇国将军,亲王的赐田 纪录则少有记载。就其主要用途而言,主要集中于造坟用地,还有些用来畜牧、放 养。就其钦赐数额而言,这几宗数额都不大,都没有超过百顷,唯一数额较大的是 成化十年四月灵丘王逊烇为子仕塝奏讨的“绛州绝户民田 447 倾乞与管种” 。 与此 前的赐田类型相比,灵丘王逊烇请乞的土地类型发生了变化,其来源于绝户民田。 按照常理, 在不影响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的前提下, 请乞大多得到了应允, “王 明史卷 180, 李森传 明经世文编卷 45,林聪修德弥灾二十事疏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7 页 明经世文编卷 45,林聪修德弥灾二十事疏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7 页 明宪宗实录卷 127,第 2415 页 第二章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极其庄田 7 府及势家多谓空地弃闲,请为己业” ,直接导致“天下空闲地土多被王府奏为庄 田” 。凡事都有例外,向皇帝请乞却没有得到允许。就拿山西王府来说,正统 18 年, “庆成王美埥奏妃坟茔外民地 12 顷有奇,乞赐为神路以便往来” ,就没有得 到皇帝的允许。可见,明前期皇帝对于赐田并不是没有原则的赏赐,而是在不触动 其统治基础上“合情合理”的赏赐。 (见表 2.1) 钦赐田土始于仁、宣之世,却在明宪宗、明孝宗时达到兴盛。据不完全统计, 明宪宗赐给王室成员的田土共计 19480 顷有奇;及至明世宗时, “诸王外戚求请夺 民田者无算, ” 明宪宗时,大同、宣府一带, “八府良田又多为势要之家以抛荒奏 乞失业之民控诉无所, ” 宪宗皇帝不得已下诏“中外势家毋得擅请田土, ” “自今 请乞皆不许” 。讽刺的是,相比明宪宗、明孝宗,明神宗时赐田达到高峰。 表 2.1 山西王府的赐田情况 编 号 王 府 赐 田 时间 内 容 获 得 方式 资料来源 1 晋 府 正 统 正 统 七 年 十月 以山西阳曲县民地 2 顷 11 亩给晋宪王营坟园,有司 以地税为请。上回:有地则有税,地则入官莫则以税, 即黜之。 明 英 宗 实 录卷 97 第 1941 页 2 代 府 成 化 五 年 四月 诏给还代王要家庄地 31 顷有奇。先是代王言: “曾祖 代简王开垦城东要家庄荒地 31 顷 22 亩, 超坡庄地 20 顷 50 亩, 永乐 14 年俱并入牧马草场。 今马不复出牧, 乞仍给还。 ”事下户部言: “牧地已改制屯田,超坡庄 有东西二处,王已占种西庄地,其顷亩与东庄相等, 不许别给,所请要家庄地可于屯田隙地内如数给还。 ” 故有是命。 钦赐 明 宪 宗 实 录卷 66 第 1328 页 3 庆 成 王 府 洪 熙 元 年 闰 七 月 行在户部奏请汾州孝义县民田地 8 顷 11 亩已为庆成 王妃葬地。其应纳税粮宜与除免。从之。 户 部 奏请 明 宣 宗 实 录 卷6第169 页 明宪宗实录卷 76,第 1473 页 明孝宗实录卷 162,第 1473 页 明英宗实录卷 109,第 2212 页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8 页 明宪宗实录卷 156,第 2847 页 明通鉴第 31 卷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8 宣 德 七 年 九月 行在户部奏山西孝义县民地 22 顷 95 亩为庆成王坟 域,税粮 270 石,草 400 束,及桑枣丝纱,请为除豁, 从之。 户 部 奏请 明 宣 宗 实 录卷 95 第 2152 页 宣 德 十 年 四月 丙午以汾州废仓闲地赐庆成王美埥。 钦赐 明 英 宗 实 录 卷 4 第 84 页 宣 德 五 年 三月 宁化王济焕奏乞太原等县古城、郝庄、大陵、城北享 堂四处空地以资牧养。上从之。 请乞 明 宣 宗 实 录卷 64 第 1514 页 宣 德 十 年 三月 以山西太原县古城田 60 余倾赐宁化王济焕,从王奏 请也。 钦赐 明 英 宗 实 录 卷 3 第 77 页 4 宁 化 王 府 正 德 元 年 九月 以清源县水屯营、定襄县长安屯庄田 28 倾给宁化王 府镇国将军钟钜钟鉌。其田乃钟鉌之兄宁化王旧业, 鈵革爵已久,入官为太原左卫,屯田,至是钜、鉌陈 乞为业,乃除其岁征屯粮。 请乞 明 武 宗 实 录卷 16 第 492 页 宣 德 三 年 秋 七 月 山西布政使司奏造永和王坟茔用地 15 顷有奇,地之 税粮未除。上命行在户部除之,仍命行山西布政使司 令别拨旷闲田地与民,使不失恒业。 明 宣 宗 实 录卷 45 第 1107 页 5 永 和 王 府 宣 德 十 年 三月 己卯赐永和王交城,祁二县地 88 倾有奇,时永和王 济悢奏赐原随伺官军一所,受有屯地,今官军改调, 屯地空闲,请为畜牧之所,从之。 钦赐 明 英 宗 实 录 卷 3 第 66 页 6 广 昌 王 府 宣 德 七 年 二月 行在户部奏太原府阳曲县民地 23 顷为广昌王坟域, 请免其税粮,从之。 明 宣 宗 实 录卷 87 第 2010 页 7 方 山 王 正 统 十 年 八月 命给太原府忻州、定襄县地 33 倾有奇与方山王美垣 耕种,以其地空闲,从王奏请也。 钦赐 明 英 宗 实 录卷 132 第 2633 页 第二章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极其庄田 9 府 正 统 十 一 年 五 月 赐方山王美垣定襄草场地 11 顷。 钦赐 明 英 宗 实 录卷 141 第 2787 页 天 顺 二 年 正月 以山西大同城中草场地为镇国将军仕墽第宅。从灵丘 王逊烇奏请也。 请乞 明 英 宗 实 录卷 286 第 6131 页 8 灵 丘 王 府 成 化 十 年 四月 灵丘王逊烇奏嫡长子仕塝有禄米,闻绛州绝户民田 447 倾乞与管种,依例纳粮。户部堪覆请量为赐给佚, 仕塝支禄时就以其地所出之租准做本色禄米正数。从 之。 请乞 明 宪 宗 实 录卷 127 第 2415 页 9 太 谷 王 府 景 泰 七 年 五月 以山西忻州地 31 顷 40 亩给还太谷王钟鋐,其地本晋 恭王收地,被弃日久,为民人侵种。太谷王恭王曾孙 也。以为言既覆实。给还之。 给还 明 英 宗 实 录卷 266 第 5661 页 10 交 城 王 府 天 顺 五 年 九月 交城王府平晋县主薨,王为请葬地,命山西布政司给 无粮地 10 亩。 请乞 明 英 宗 实 录卷 332 第 6813 页 11 交 城 阳 曲 西 河 三 府 景 泰 六 年 七月 以平阳府废仓并地分赐交城、阳曲、西河三王,从王 请也。 请乞 明 英 宗 实 录卷 256 第 5509 页 (2)投献 除“钦赐” 、 “请乞”之外,另一种占有方式是他人的投献。投献,是在明中期 出现的,是伴随着纳献的出现而存在的,是明朝权贵在内的一些特权阶级对平民百 姓土地的无情掠夺和占有。投献的土地不仅有民田还有官田,而以民田居多。据记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10 载,进献始自“御马太监刘顺家人进蓟州草场” 。 嘉靖时,夏言就曾言道: “近年 以来,皇亲侯伯凭籍宠昵,奏讨无厌,而朝廷眷顾优隆,赐予无节。其所赐土地多 是受人投献,将民间产业夺而有之。 ” “然当日奏献不绝,乞请亦愈繁。 ”这就说 明一个现象,赏赐不断,请乞不断,投献亦不断。其根源就在于统治阶级的泛滥的 赏赐。山西各王府也广为接受投献,欺压良善,为非作歹。山西绛州、泽州、潞州、 霍州等地的郡王、镇国将军就曾接受投献,有诸多不法行为,不仅“抬人家子女, 打搅集市” ,还通过“拨置强占军民房屋地土”的方式把土地据为己有。 而到了万 历年间,投献又出现了新的状况:流民因自行开垦的土地被豪右及官员等特权阶级 强行占有,迫不得已才投献王府的。据繁峙县志记载: “繁峙居民甚少,皆系 四野流民自行开垦,遂成村落。亡命不逞之渊蔽也。往往为他郡豪右及振武卫官侵 为己业。间有不得其平者,即投献王府。 ” 而有些农民因不堪繁重的徭役负担,主 动“将自己的田产投进王府,以希影射” ,这样做就可以在王府的庇护下,不用 再负担国家繁重的徭役。更有甚者,王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投献,还制定了 低于国家的子粒征收政策,于是去王府投献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络绎不绝,蜂 拥而至。 面对投献越来越猖獗的局面,明朝政府对于“诡射、侵献有严禁” ,并下诏 “不得于诸王妄献田土山场窑冶,遗害于民” , “献地王府者戍边” ;又于天顺 二年下诏“勒皇亲公侯伯不许强占官民田地” ;弘治二年再次申令“各王府不许置 买田地,霸占民业” ;弘治三年却有大臣奏言道: “近年各处无籍之徒,妄将平人 地土报与王府,累年奏讨行堪,民实不堪” 11;及至弘治十一年,皇帝再次下诏“令 今后额办钱粮田地,不许王府奏讨” 12。这些诏令反映了各王府在广泛接受投献, 而明政府的诏令却明确禁止投献,并且法令中也有惩罚措施,但是收效甚微,不仅 投献者不止,而且受献者不惧。作为皇帝本人又带头兼并土地,明宪宗时,给事中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7 页 夏言奉敕堪报皇庄及功臣国戚田土疏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8 页 皇明条法事例纂卷 2名例禁约王府贵戚家人害民 道光繁峙县志卷 3 物产 明神宗实录卷 418,第 7911 页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8 页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11 明孝宗实录卷 34,第 744 页 12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第二章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极其庄田 11 齐庄指出: “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 ” 皇帝根本未予采纳。 故而“正德后,投献与侵牟者俾复其故。 ” “虽有诏令,不尽遵行,时会所趋,莫 能革也。 ” 出现这样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统治阶级明白投献获利的是以皇帝 为首的勋戚权贵们,这些人是维护大明王朝根基的群体,动摇其统治根基是统治阶 级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屡屡颁发诏令禁止投献却又屡禁不止。 (3)直接侵占 最后一种获取庄田的方式, 就是直接侵占民田, 其实质就是赤裸裸的巧取豪夺。 直接侵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强买,即借买卖的名义不与地价或是压低价格强迫土 地的主人签约据为己有;另一种是凭借封建特权强行占有民田。 山西的藩王们及其宗室在山西属于特权阶级,凭借特权和尊贵的地位强行掠夺 霸占民田,横行乡里的事情时有发生, “其堂宇连云,楼阁冲霄,多夺民之居以为 居也;其田连阡陌,地尽膏腴,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 ” 永乐时期,皇帝就曾下诏 劝谕代王桂道: “自今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 ” 万历时期,诏令“各处王府, 不许置买田地,霸占民业。 ” 但是山西各王府并没有依例行事,约束自己的行为, 依旧横行霸道,强买民田。山西的藩王们在农民周转不灵时就迫使百姓“半估轻价 质当”而使土地成为王府的庄田 ,并逼迫农民“不得已将起科腴田,减其价值” 卖与王府,经常“擅离封城,于各州县吞并田产,有司知而不问。 ” 如果不幸“与 庄田为邻,遂被强占。” 最典型例子的是“沈府沁源端宪王长子诠钟强买民地, 诱收民财,又纵其下为恶,殴平人致死。 ” 11不仅如此,山西宗室为夺民田,坏事做 尽, “不畏公法,欺凌军民,强夺民田亩,占据市肆,小人依附为非,良善被其 害。 ” 12 面对土地兼并的恶性局面,弘治 11 年,何孟春曾奏言: “看庄人役罔恤国体, 近庄田土,小民衣食之资,横加侵占,求益不已。 ” 13比强买更普遍的占有是倚仗权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7 页 横云山人集史稿志 59,食货一 万国鼎.明代庄田考略 明经世文编卷 251,王邦直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 明通鉴第 14 卷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参见成化新等为汾阳等县之明藩田产因查理不明百姓受苦事揭帖 , 丛编第四辑 乾隆江南通志卷 141,徐恪修政弥灾书 上圣母徽号礼成赉天下诏 引自万国鼎明代庄田考略 11 明宪宗实录卷 157,第 2872 页,实录中原文晋府,应为沈府 12 明英宗实录卷 23,第 463 页 13 明会要卷 53 食货一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12 势直接侵占。 “山西的沈藩不法,强占民地。 ” 山西各王府还假借“屯田”的名义 强占官田、民田,致使许多村庄荒凉,大批百姓逃亡, “致守边官军阙田耕种” 。 山 西宗室不守律法,就连大同守边的军官也染其抢占田地的习气,私役守边官军,强 夺民田。 “大同参将曹俭选壮士六百余人私役于家,占应州等地庄地一百五十余顷, 又私役大同诸卫军百余人耕种。 ” 及至明后期,山西“民有产者无几耳” 。 2.3 明代中后期的土地兼并及山西王府庄田的扩张 明初虽有庄田,但是数量不多,为祸不大,但是“中叶以后,官庄军屯日多, 民田日被侵矣。 ” 土地私有制及大土地所有已经成为一种土地占有的基本形态,土 地的过分集中是超越前代的。恐怕令明初统治者无法预料的是,明初统治阶级费心 建立起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系,随着皇庄、王府庄田、勋戚庄田、 中官庄田的蓬勃发展以及屯田制的废弛而逐渐走向了衰亡。这股大土地兼并风潮的 发展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严重破坏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遭受了毁灭性打 击。 造成这股风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 使土地收益增加,刺激了明朝达官显贵们对于财富和利益的追求的扩大化。另外一 方面是统治阶级对于明宗室的各项限制增加,失去了参政议政的权利,于是转而追 求经济利益。而皇帝以实际行动表示了“亲亲之谊” , 赏赐土地日渐增多,直接导 致了明代的大土地兼并,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破产,大量农民失去赖以为 生的土地成为流民,国家控制下的纳税土地大量消失。毫不夸张的说,明代大土地 兼并的高峰就是规模巨大的王府庄田的扩张。 明代中期土地兼并风潮盛行最突出的特点是,皇帝带头掠夺地产田土,大量皇 庄的设置,以及大量王府庄田的扩张。 “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 皇庄之名由此始。 其后庄田遍郡县。 ” 据记载, 弘治时, “今畿辅皇庄五, 为地 12800 余顷,勋戚中官庄 332,为地 33100 余顷。 ” 为了避免宗室纷争,皇帝还是对占田 大开方便之门, “会昌、建昌、庆云三侯争田,帝辄赐之。 ” “武宗以后,畿内皇 乾隆江南通志卷 141 参见明英宗实录卷 110,第 2220 页 明宣宗实录卷 108,第 2433 页 明史卷 203欧阳铎传 横云山人集 ,史稿,志 59,食货一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7 页 明会要卷 53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8 页 第二章 明代山西境内的宗藩极其庄田 13 庄至 300 余处,诸王庄田几遍天下矣。 ” 明代早期王府庄田皆予百顷,中后期却给 予亲王千顷甚至万顷之多,而这些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胃口,于是大肆扩张王府庄田 之风盛行。上行下效,山西的亲王们自然也不甘落后,特别是对官民田土的兼并已 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山西王府庄田为山西宗室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来满足他们 的奢侈生活。不应忽视的是,宗室人口却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直接成为山西各藩 府扩张庄田的动因。 以山西晋王为例, “洪武初年,山西惟晋府一王,岁支禄米 10000 石。今增郡 王、镇辅奉国将军、中尉而下,共 2851 位矣,岁支禄米 870000 有奇。由 10000 石 增而 810000 石,则加 87 倍矣。臣考山西额田,初年 410000 顷,弘治十五年存额 380000 顷, 减额者 30000 顷矣。 禄米则由 10000 石增而 870000 石, 额田則由 410000 顷减而 300000 顷。此山西额数也。举山西而推之,天下可知也。 ” 另据续文献 统考 记载: “洪武初年天下田土 8496000 倾有奇, 弘治 15 年存额 4228000 倾有奇, 失额 4268000 倾有奇,是宇内额田存者半失者半也。由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耳, 天下额田已减强半, 再数百年减失不知又何如也。 ” 再来对比一下山西在明朝洪武、 弘治和万历年间的土田数字: “洪武 26 年,山西布政使司田土计 418642 倾 48 亩; 弘治 15 年,山西布政使司田土计 390809 倾 33 亩;万历 6 年,山西布政使司田土 计 368039 倾 27 亩。 ” 按照常理, 在政治稳定的情况下土地数额应该是有所增加的, 但是不升反降,足以表明山西的大土地兼并态势很严重,并伴随着皇帝的更迭也是 愈演愈烈。 宣德六年四月,巡按御史张晶就曾言道: “大同之地虽寒,原野平旷,所种粟 麦有收,而其他多为军官以势据占,小民无地可种日以贫困” “夺民利而不敢 言” 。上述史实进一步说明了山西土地兼并的严重性。万历十年(1582) , “先是 晋府与宁化王府争田,各具奏山西府按辛应乾,刘世忠为之逐一清丈,其晋府庄田 坐落太原等处实在地 7203 倾 50 亩有奇。宁化府坐落聂营寺屯实在 575 倾 52 亩有 奇,其古城大陵二屯原系宁化王敕赐祖产,仍令永久管业部为覆请,上然之。 ” 至 于晋府下面郡王以下的庄田,当然没有包括在内。又据顺治十四年山西巡抚白如梅 横云山人集史稿志 59,食货一 明经世文编卷 187, 修书陈言疏 续文献统考卷三田赋考 大明会典卷 17 田土 明宣宗实录卷 78,第 1810 页 明经世文编卷 251,王邦直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 明神宗实录卷 126,第 2356 页 明代的山西王府庄田 14 所奏, “山西省各府州查出民屯及王府庄田荒芜地亩,共计有 38518 余顷。 ” 这是 当时晋府庄田在明末的不完全数字,但是规模已是相当惊人。可见明中叶时山西王 府庄田的扩张已经粗具规模。 根据明实录的不完全统计,从洪熙到弘治年间,仅皇帝陆续赏赐给各王府 的庄田就有近 40000 顷。而从嘉靖到崇祯时,王府庄田扩张达到了顶峰。根据夏言 在查勘报皇庄疏中的统计,明武宗在即位的一个月之内,京畿的皇庄就由以往 的 12800 顷,猛增至 37500 顷。到了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 年) ,京畿的各项庄田 更达到 290900 顷。 “以庄田最为集中的北直隶为例,到嘉靖初期,庄田占地达 2000 余万亩,比弘治时期扩大了 6 倍,占当时北直隶全部耕地的 74。 ” 而到了明朝天 启时期,山西全省上好优质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有。而在当时,北方的土地 现状却是“畿内八府良田,半属势家” ; “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小民恒产岁朘月削” 。于是到明代中后期就产生了土地高度集中的恶性后果。 明史则言道: “盖中 叶以后,庄田侵夺民业,与国相终。 ” 及至明代晚期, “诸王外戚中官所在占官民地为庄田,相习成风,愈演愈烈。 ” 以致于无论是明实录还是山西通志中“更名田”的统计数字都无法说明 当时藩王们的庄田数量是多少,当然也无法统计出山西王府庄田的具体数额。据不 完全统计,及至明后期,总的王府庄田至少也有五、六十万顷,约占明代耕地总数 的十分之一。 总之,大量皇庄的出现和设立,王府庄田的疯狂扩张,加之地方上的豪强成为 王府的帮凶疯狂的占夺民田,掠夺民产。以上现象皆成为明朝中后期大土地兼并的 最突出特点。 白如梅请镯荒地逃丁钱粮疏 明经世文编卷 88,林俊传奉敕谕查勘畿内田地疏 续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 明经世文编卷 88,林俊传奉敕谕查勘畿内田地疏 明史卷 77食货志一 ,第 1889 页 引自万国鼎.明代庄田考略 第三章 山西三大藩府庄田的分布及其经营 15 第三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