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现况及台资银行登陆之可能模式分析.doc_第1页
银行业发展现况及台资银行登陆之可能模式分析.doc_第2页
银行业发展现况及台资银行登陆之可能模式分析.doc_第3页
银行业发展现况及台资银行登陆之可能模式分析.doc_第4页
银行业发展现况及台资银行登陆之可能模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國銀行業發展現況及台資銀行登陸之可能模式分析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Possible Modes of Taiwanese Banks Investing in China 朱浩民Haumin Chu 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所)教授 摘要1979年改革開放後,中國金融體制進行了大幅調整,政策逐漸鬆綁,各類金融機構紛紛設立與改型,外資銀行也重返大陸,金融發展漸具雛型,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市場循序對外開放,外國金融機構前僕後繼,搶進登陸,隨著2006年底中國對WTO金融市場開放承諾事項的完全實施,外資銀行必將加速進入大陸,大陸本國銀行將面臨嚴重的威脅,而台資銀行卻因為受政策之限制,目前僅在大陸成立辦事處,還未能設立營業性機構,商機逐漸流失。本文首先介紹大陸銀行業的改革、現況與未來發展,接著彙整了中國對外資銀行開放的相關法令,並扼要說明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情形,最後討論未來台灣銀行業赴大陸投資的可能途徑。關鍵詞:外資銀行、台灣銀行業、中國投資、WTO Abstract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has gone through big adjustments after 1979s economic reform. With the deregul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rgeoned and foreign banks returned gradually. After joining the WTO in December 2001,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opens to outsiders with schedule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begin rushing into the market. As the deadline of opening market to foreign countries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 foreign banks investing in China accelerate. However, the Taiwanese banks are allowed only to set up representative offices but cannot open the business branches in China right now, and the business advantage of banks is losing gradually.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recent reform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discuss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Next, the paper summarizes financial laws of China regarding to opening the market to foreign banking industry and pres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banks over there.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possible modes of Taiwanese banks investing in Mainland China.Keywords: foreign bank, Taiwan banking industry, investment in China, WTO Executive SummaryThe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has gone through big adjustments after 1979s economic reform. With the deregul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rgeoned and foreign banks returned graduall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over twenty years,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is now quite similar to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s composed of three policy banks,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irteen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s, one hundred and seventeen city commercial banks, forty-thre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thousands of urban and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postal savings bureau. The financial market of China accelerates opening to outsiders after joining the WTO in December 2001,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begin rushing into the market. As the complete opening deadline of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to foreign countries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 foreign banks flush into China. Till the end of 2005, there are 254 business branches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 154 of them have acquired the local RMB licenses. In the near future,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continue pouring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without hesitation. However,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policy, the Taiwanese banks are allowed only to set up representative offices but cannot open the business branches in China right now, and the business advantage of banks is losing gradually. In the present, there are only seven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Taiwanese banks in China, all are waiting for the lifting of the ban by the government. The Taiwanese banks are very eager to invest in China yet they are still waiting.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ver one-half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have gone to China, and there are also about forty thousands of Taiwan business firms investing there. Taiwanese banks are afraid of losing their customers if they are still not allowed to invest in China. Moreover, even the Taiwanese banks are able to invest in China right away; maybe it is already too late as foreign banks have already grasped the business advantage. Six possible modes of investment in China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1)opening the business branch directly, 2)setting up an independent bank directly, 3)direct equity investment in Chinese bank, 4)entering the market indirectly, 5)establishing business cooperation with Chinese bank, 6)entering the market with other foreign banks. Each investment mode has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however, the common views by the banks are lifting the ban as soon as possible so that they can extend their business in China quickly.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recent reforms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and discuss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Next, the paper summarizes financial laws of China regarding to opening the market to foreign banking industry and pres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banks over there.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possible modes of Taiwanese banks investing in Mainland China and discusses their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Hopefully, this research can cast some insight for the government policy decision. 壹、前言1949年大陸政權成立,金融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接管辦理,外國金融機構被迫暫停營業或退出大陸,1979年改革開放後,金融體制進行了大幅調整,政策逐漸鬆綁,各類金融機構紛紛設立與改型,外資銀行也重返大陸,金融發展漸具雛型,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市場循序對外開放,外國金融機構前僕後繼,搶進登陸,而隨著2006年底中國對WTO金融市場開放承諾事項的完全實施,外資銀行必將加速進入大陸,台資銀行卻因為受政策之限制,目前僅有7家銀行在大陸成立辦事處,還未能設立營業性機構,商機逐漸流失。本文首先介紹大陸銀行業的改革、現況與未來發展,接著彙整了中國對外資銀行開放的相關法令,並扼要說明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情形,最後討論未來台灣銀行業赴大陸投資的可能途徑。貳、大陸銀行業的改革、現況與未來發展一、 大陸銀行業的改革 大陸銀行業改革可分為1979年至1993年現代銀行業初期發展、1994年至2002年銀行業體制改革、2003年後銀行加速改革與外資湧入三個階段1。(一) 1979年至1993年現代銀行業初期發展階段1979年以前大陸的金融體制,除了建國初期的過渡時期外,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中國人民銀行集中全國金融業務、信貸管理的所謂大一統金融體制;在此時期,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唯一的金融機構,各類銀行及金融機構相繼裁撤或併入,外資銀行退出或降級為辦事處,中國人民銀行不僅是行使中央銀行職權、管理全國金融與貨幣的機關,同時也是全面經營商業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 1978年12月底,中共中央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決定,大陸經濟開始打破原有的計劃經濟制度,金融體制也進行了深刻的變化。在1979年到1983年期間,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1996年改名為中國建設銀行)相繼復業,原先大一統的金融體系逐漸瓦解。 1984年1月開始,遵照國務院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將原先辦理的城市金融業務移交予新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退出一般商業銀行業務,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責,中央銀行體制初告確立。1987年4月交通銀行重新組建,其他區域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如招商銀行、中信實銀行陸續成立,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中國光大、華夏銀行於1992年先後成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與財務公司則在80年代中期以後陸續出現,原先撤離之外商銀行也紛紛回到中國,中國的金融體制遂成為以中央銀行為中心,國家專業銀行為主體,其他金融機構同時存在,分工協作的新金融組織體制。 在1984到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權的初期階段,雖然積極運用多種經濟和行政手段,對各類金融機構進行監督,但信貸規模管理仍然是主要的調控手段,中國人民銀行的首要工作是分配資產,金融監管的重點則是檢查各專業銀行是否按照國家要求發放貸款,風險監管的功能並不強,中國人民銀行本身還有部分政策性和商業性銀行業務,各類銀行還在摸索成長,與現代化經營管理仍有相當距離,因此此一時期可謂是大陸現代銀行業的初期發展階段。 (二) 1994年至2002年銀行業體制改革階段1992年中共第十四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決定,中國經濟從此進入了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1993年12月,國務院更決定把人民銀行辦成真正的中央銀行,把專業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與政策性和商業性銀行業務完全脫鉤,而把工作完全轉為金融監管與宏觀調控;同時通過體制和法律的安排,切斷中央財政向中國人民銀行透支、借款的管道,中國人民銀行乃得以獨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1994年3月開始,國家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先後成立,承接了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的政策性金融業務,四家專業銀行則按商業化改革之要求,轉換機制,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並在管理和運作上,推行限額下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信貸資產風險管理,逐步確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經營機制,從事真正的商業性金融業務;1995年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辦法公佈,一百一十多家各省級城市信用合作社陸續改制為股份制城市商業銀行,再加上先前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運作逐漸成熟,經營方式採取市場與成本原則,市場競爭乃日趨激烈。 1995年3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陸續出爐,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監督有法可依,中國金融體制也正式跨入法制化與規範化的時代;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將證券機構的監管職能移交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同年11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接收了保險業的監管工作,中國人民銀行專注於對銀行業的監管;此外為了推動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改革,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特別國債,補充四大行資本金,並於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處理嚴重的不良資產。 (三) 2003年後銀行加速改革與外資湧入階段 中國大陸於2001年12月加入WTO,對金融市場開放做出具體承諾,並依時程漸次允許外國金融機構進入大陸市場開辦各項業務,銀行業經營壓力日益增加。2003年4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成立,接收了原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業的監管業務,中國人民銀行則專責貨幣政策之制定與執行。在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的目標下,四大國有銀行加速股份制改造進程2。2004年1月,國家首先動用了45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注資中國銀行及中國建設銀行,進行大規模的財務重整和公司治理全面改革,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於整體改造完成後於同年8月26日正式掛牌,中國建設銀行則在分立重組後於9月21日成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更分別於2005年10月27日及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2005年4月中國工商銀行獲得150億美元的政府注資,於同年10月28日完成股份改造,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已於2006年10月27日同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中國農民銀行由於歷史包袱較大,改造較為複雜,方案仍在討論進行中,預計於2007年改制完成上市。除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外,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也體認到市場競爭的壓力,紛紛進行內部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改革,處分不良資產,開發中間業務及新金融商品,並引進國外戰略投資夥伴;農村信用社改革也全面展開,各省級聯社陸續掛牌,農村合作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相繼成立,此外郵政儲蓄銀行也在籌組中;至於外資銀行更是摩拳擦掌,除了增設營業據點和增加新業務外,更積極以參股或戰略投資者方式,與本地銀行合作,為2006年底市場開放搶奪先機。大陸金融業目前仍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但2003年新修正的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可以經營國務院銀行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此一規定被認為是為銀行參與混業經營留下了空間。事實上,2005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公告的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即允許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符合條件下,可以申請試點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也據此經批准直接投資設立了基金管理公司,並已各自募集了基金,此外銀行直接投資設立保險公司和保險資金投資入股商業銀行也正在討論規劃中。目前銀行參與混業經營的方式則多為銀證合作、銀保代及銀行內部設立投資銀行部等。銀行業跨業經營為未來必然之趨勢,惟風險監督與控管將是更多的挑戰。二、大陸銀行體系現況 目前(2005年底資料)大陸銀行體系仍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幹,另有3家政策性銀行、1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7家城市商業銀行、43家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254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圖1】為大陸銀行體系現況。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中國銀行(股)中國建設銀行(股)、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股)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興業銀行、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政策)中國銀監會(監管)外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外國銀行分行、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郵政儲匯機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合作金融機構 【圖1】中國大陸銀行體系 Figure 1 Banking System of China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Source:Data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表1】則是2006年前兩季大陸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以及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與負債統計。截至2006年第2季止,全體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409,511.6億元,總負債為390,332.2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為215,714.8億元,占全體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之比例為52.7,總負債為204,887億元,占全體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之比例為52.5,顯見國有商業銀行仍是整個金融體系之主體;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64,401.5億元,總負債62,085.1億元,所占比例分別為15.7和15.9;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22,986億元,總負債22,073.6億元,佔有比例分別為5.6和5.7;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106,409.3億元,總負債101,286.5億元,佔有比例分別為26和25.9。【表1】大陸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境內本外幣合計) Table 1 Tot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Chinese Banking Institutions (Domestic Portfolios in Both Local and Foreign Currencies)1. 銀行業金融機構季末主要指標 Quarter-end Balance of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單位:人民幣億元、%RMB 100 million; %2006年第一季度(Q1)第二季度(Q2) 總資產 Total Assets391,927.0 409,511.6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19.2 18.5 總負債 Total Liabilities374,501.5 390,332.2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18.6 17.9註: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郵政儲匯局、外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Note: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include policy bank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SOCBs),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s (JSCBs), city commercial banks, rural commercial banks, urban credit cooperatives (UCC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RCCs), postal savings, foreign banks and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BFIs).2. 國有商業銀行季末主要指標Quarter-end Balance of the SOCBs單位:人民幣億元、%RMB 100 million; %2006年第一季度(Q1)第二季度(Q2) 總資產 Total Assets208,049.1 215,714.8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17.4 17.5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53.1 52.7 總負債 Total Liabilities198,688.1 204,887.0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16.8 16.7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53.1 52.5註: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Note: The SOCBs include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 th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BC), the Bank of China (BOC) and th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CB).3. 股份制商業銀行季末主要指標Quarter-end Balance of the JSCBs單位:人民幣億元、% RMB 100 million; %2006年第一季度(Q1)第二季度(Q2) 總資產 Total Assets 60,748.7 64,401.5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26.9 22.8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15.5 15.7 總負債 Total Liabilities58,460.1 62,085.1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26.7 22.8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15.6 15.9註: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恒豐銀行、 浙商銀行。Note: The JSCBs includ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ITIC Industrial Bank, Everbright Bank of China, Huaxia Bank,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China Merchants Bank,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Industrial Bank,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 Evergrowing Bank and China Zheshang Bank. 4. 城市商業銀行季末主要指標Quarter-end Balance of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單位:人民幣億元、% RMB 100 million; %2006年第一季度(Q1)第二季度(Q2) 總資產 Total Assets20,886.7 22,986.0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 25.3 27.8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5.3 5.6 總負債 Total Liabilities20,054.1 22,073.6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24.7 27.2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5.4 5.75. 其他類金融機構季末主要指標Quarter-end Balance of Other Banking Institutions單位:人民幣億元、% RMB 100 million; % 2006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 總資產 Total Assets102,242.5 106,409.3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17.5 16.1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26.1 26.0 總負債 Total Liabilities 97,299.2 101,286.5 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YoY Growth Rate16.6 15.5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 Proportion to all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25.9 25.9註:其他類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郵政儲匯局。Note: The other banking institutions include policy banks, rural commercial banks, foreign banks, UCCs, RCCs, finance companies, trust and investment companies,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and postal savings.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Source: Website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 (2006年底最新資料.參閱中國銀監會2006年年報)三、大陸銀行業的未來發展 大陸銀行業在過去幾年雖然加速改革,也獲得不少的成效,但與西方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而隨著2006年底入世承諾的履行,外資金融機構將大舉進軍境內市場,必然會對本土銀行造成重大威脅;雖然過去幾年甚至可見的未來,大陸官方依舊會採取技術性的立法限制,為境內機構爭取轉型時間,但全面迎擊外資金融機構的戰役,必然是極為艱辛的挑戰。以下所列各方面,應該是未來大陸銀行業努力的重點:(一)加速充實銀行資本金 為強迫銀行充實資本,符合國際水準,中國銀監會2004年2月頒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2007年1月1日前各銀行的資本適足率需達到8的最低監管標準,但截至目前(2006年10月)為止,仍有不少城市商業銀行未達要求,部份達到最低監管標準的銀行,其適足率也僅比8高出有限。因此儘速補充資本,達到國際水準,並提升未來銀行進一步發展空間,是刻不容緩的重點工作。(二)深化銀行體制改革 按既定時程完成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促進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的重組與整合,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動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化運作等,都待再進一步加把勁。(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按照現代化金融企業制度要求,理清董事會、監事會、管理階層與股東關係,建立激勵約束和充分競爭機制,嚴格依據有關會計及審計標準真實披露訊息,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金融效率。(四)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提高服務水準 相較於外資,金融創新一直是大陸銀行弱勢之處,因此引進西方技術,培育本土人才,積極推動金融創新,開發新金融商品及提高服務水準,也必須予以重視。(五)健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管 2006年1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確定了本國特色的CAMEL監管評級體系,並取代了原先股份制商業銀行評級體系;新的監管評級要求比原先標準更加嚴格,為了健全本身的內部控管和風險管理,各銀行必須儘速自我檢視修正,符合法令規範。(六)穩步推動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 銀行、證券和保險的混業經營,是國際金融潮流,中國金融業也必得往這方向發展,才能與外資金融業競爭,惟牽涉到銀行內部的整合和風險控管以及政府的監理,尚有待慎重的穩步推動。(七)借鑒國際經驗,引進外資 慎重考量引進適當外國戰略夥伴,借鑒國際經驗,改進內部管理,提升經營效率,也是銀行未來發展的重點。參、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現況一、中國對外資銀行開放的相關法令改革開放後,中國陸續訂定了對外資銀行開放的相關法令,包括1985年經濟特區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管理條例(已廢止)、1990年8月上海外資金融機構、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已廢止)、1994年4月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已廢止)以及同時實施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已廢止)等;目前主要的政策法令有2002年2月修訂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2002年7月的外資金融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2003年6月與香港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 Arrangement,簡寫為CEPA)、2003年12月的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2004年9月新修訂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6年2月的外資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以及2006年8月正在徵詢意見中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各項法令的重點內容如下:(一)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與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2.2)外資在中國設立營業性金融機構的條件為:(1)申請者在中國境內已經設立代表機構2年以上;(2)設立分行者在提出申請前一年末總資產不少於200億美元;設立獨資、合資銀行的外方申請者總資產不少於100億美元;(3)申請者所在國家或者地區有完善的金融監督管理制度;(4)申請人所在國家或地區有關主管當局同意其申請;(5)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此外,(6) 外國銀行增設分行的申請,應於中國人民銀行前次批准設立分行之日起一年後方可提出,每增設一分行,應提撥1億元人民幣營運資金;(7)對各類客戶經營全面外匯業務的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應不少於6億元人民幣,獨資銀行、合資銀行註冊資本應不少於10億元人民幣;(8)外資金融機構在大陸開業3年以上,提出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者,得經營人民幣業務等。(二)外資金融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2002.7) 對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並從事諮詢、聯絡和市場調查等非營業性活動的(總)代表處,訂定管理辦法,內容包括代表機構的申請、設立、首席代表或總代表資格及監管等,做出規範。(三)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2003.6)2003年6月大陸與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其中有關金融方面的合作主要內容如下:(1)大陸支持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及部份股份制商業銀行將其國際資金外匯交易中心移至香港;(2)支持大陸銀行在香港以收購方式發展網路和業務活動;(3)大陸在金融改革、重組和發展中支持充分利用和發揮香港金融仲介機構的作用;(4)雙方加強金融監管部門的合作和資訊共用;(5)大陸本著尊重市場規律、提高監管效率的原則,支持符合條件的大陸保險企業以及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其他企業到香港上市;(6)香港銀行在內地設立分行或法人機構,提出設立申請前1會計年度末的總資產不少於60億美元;(7)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時,應在內地開業2年以上,主管機關部門在審查有關盈利性資格時,改內地單家分行考核為多家分行整體考核。(四)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2003.12)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最近一年年末總資產原則上不少於100億美元;投資入股中資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或中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最近一年年末總資產原則上不少於10億美元;(2)中國銀監會認可的國際評級機構最近二年對其給出的長期信用評級為良好;(3)最近兩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4)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非銀行金融機構資本總額不低於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10;(5)內部控制制度健全;(6)註冊地金融機構監督管理制度完善;(7)所在國(地區)經濟狀況良好;(8)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此外,(9)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向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10)全體境外金融機構對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入股比例合計達到或超過25的,該金融機構若未上市將比照外資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管理,該金融機構已上市則比照中資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管理等。(五)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4.9) 2004年9月新修訂的主要內容是:(1) 取消增設分行需間隔一年之規定;(2)簡化外資銀行新增設分行的申請程式;(3)調降對各類客戶經營全面外匯業務的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為應不少於5億元人民幣及部份業務營運資金各1億元;(4)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之審慎監管,增列風險性、審慎性監管及非行政性監管措施等規定;(5)貫徹國民待遇原則,體現中外資金融機構監管標準之統一性等。(六)外資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2006.2) 中國銀監會對外資金融機構的設立、機構變更、機構終止、調整業務範圍、增加業務品種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等,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明確行政許可事項、條件、操作流程和期限。主要內容包括:1. 獨資銀行、合資銀行的設立條件:(1)獨資銀行、合資銀行的實繳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億元人民幣;(2)獨資銀行惟一股東或最大股東必須在中國境內已經設立代表機構2年以上,合資銀行外方惟一股東或外方最大股東在中國境內已經設立代表機構;合資銀行外方惟一股東或外方最大股東若為香港銀行或澳門銀行,則不需先設立代表機構;(3)獨資銀行惟一股東或最大股東、合資銀行外方惟一股東或外方最大股東提出設立申請前1會計年度末的總資產不少於100億美元;(4)獨資銀行惟一股東或最大股東、合資銀行外方惟一股東或外方最大股東若為香港銀行或澳門銀行,則提出設立申請前1會計年度末的總資產不少於60億美元;(5)其他審慎性條件。 2. 外國銀行分行的設立條件:(1)外國銀行分行的營運資金不少於1億元人民幣;(2)在中國境內已經設立代表機構2年以上; (3)提出設立申請前1會計年度末的總資產不少於200億美元,並且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申請人若為香港銀行或澳門銀行,則提出設立申請前1會計年度末的總資產不少於60億美元,並且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4)其他審慎性條件;(5)在中國境內增設分行,另需滿足中國銀監會規定之審慎性條件。3. 外資金融機構初次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應具備下列條件: (1)擬開辦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提出申請前在中國境內開業3年以上,其中香港銀行或澳門銀行的內地分行提出申請前在內地開業2年以上;(2)擬開辦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提出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其中設在東北和西部地區的外國銀行分行、香港銀行或澳門銀行內地分行的盈利性指標按內地分行合併考核;(3)其他審慎性條件。4. 外資金融機構申請擴大人民幣業務服務物件範圍,應具備下列條件:(1)擬擴大人民幣業務服務物件範圍的外資金融機構提出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其中設在東北和西部地區的外國銀行分行、香港銀行或澳門銀行內地分行盈利性指標按照其內地分行合併考核;(2)其他審慎性條件。5. 設立外資金融機構駐華代表機構,應具備下列條件:(1)所在國家或地區有完善的金融監督管理制度;(2)是由所在國家或地區金融監管當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或者是金融性行業協會會員;(3)外資金融機構申請在中國境內設立總代表機構的,應在中國境內已設立5個或5個以上分支機構(含代表機構);(4)經營狀況良好,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5)具有有效的反洗錢措施;(6)銀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七)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06.8徵求意見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