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论文)多部门宏观经济的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壅太堂熊堂焦论塞 多部门宏观经济的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 ( 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 5 0 1 0 0 )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是对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宏观经 济进行数量分析,利用数学理论建立起模型与方法。当然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 上,这包括华罗庚提出的“正特征矢量法”和美籍经济学家瓦匹里一列昂节夫提 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对宏观经济静态的情况进行研究。 主要是对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当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和相互关系的详细 情况:而“正特征矢量法”是对宏观经济的动态进行研究,从长期的角度考虑宏 观经济平衡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得到一个基本定理,它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投入产出分析”在应用中的一个推广,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 学研究院的陈锡康研究员,提出的“投入占用产出分析”m 】,在近几年的全国 粮食预测方面1 1 【”l ,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好评。关 于“投入产出分析”的r a s 法最新进展,我们可以参考研究报告 4 3 , 4 4 年d 【4 5 。 本文试图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国民经济当前以及长远的发展规律,体现在 论文的前三章。第一、第二章分别是绪论和预备知识,第三章是对华氏宏观经济 模型的推广。包括在原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消费、投资以及二者同时增 加三种情况。主要的模型以及定理如下: 用第t 年产出x ( t ) 的口倍作为第t + 1 年的投入y ( t ) ,剩下的作为第t 年的消 费c ( t 1 。在此政策下,得到增加了消费的第一种华氏模型为 模型( 一) : i a x ( t ) = y ( t 一1 ) y ( t ) = 口。x ( t ) l c ( t ) = ( 1 一口。) x ( t ) 或写为: ia x ( t + 1 ) + c ( t ) = x ( t ) 【c ( t ) = ( 1 一口。) x ( t ) 0 口1 ,t n 0 口。s 1 ,t n 用i 部门第t 年产出x i ( t ) 的口( t ) 倍作为第什1 年的投入y ,( t ) ,剩下的作为 第t 年的消费,在此政策下,得到增加了消费的第二种华氏模型为 出蕴太堂盛主堂焦监奎 模型: ia x ( t ) = y ( t 一1 ) y ( t ) = d i a g ( a i ( t ) ,口2 ( t ) ,一,口。( t ) ) x ( t ) 0 口。( t ) 1 ,t n ,i 1 ,2 ,n l c ( t ) = x ( t ) 一y ( t ) 或写为: 黛冀q d 繁。,+ 、 o t z = ( t ) l ,t n ,i 1 ,2 ,1 n ) id i 【c ( t ) = 【- a g ( a l ( t ) 一,口。( t ) ) 】x ( t ) 一 一 对于模型( _ ) ,有以下定理成立: 定理3 1 1 若a 是本原矩阵,丑是a 的f r o b e n i u s 根,且a 1 ,v 1 、u 分别 是a 的左、右正特征矢量,v u = 1 ,y ( o ) 0 。则 x ( t ) 0 ,y ( t ) 0 ,c ( t ) 0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 ( t ) :v t ,y ( 0 ) f i 口u y ( t - 1 ) :v t + y 。( o ) f i 儿口u c ( t ) :w ,y 。( o ) ( 、1 - 讨叫 其中0 口。1 ,= 1 ,t n 。 对于模型,我们只考虑一种特殊情况,即a 。( t ) = 口,这时模型变为: 模型( 2 ) : h x ( t ) = y ( t 一1 ) y ( t ) = d i a g ( a l ,a 2 ,t 2 。) x ( t ) 0 口,1 ,i ( 1 , 2 ,n ) lc ( t ) = x ( t ) - y ( t ) 定理3 1 2 a 是本原矩阵,o 0 。 华氏模型增加消费和投资后,变为: x ( t ) 一a x ( t + 1 ) 一b 【x ( t + 1 ) - x ( t ) 】= c ( t ) ( d 定理3 3 1 对于模型,设矩阵a 、b 满足3 2 2 中的三个假设,矩阵 b = ( i - a ) ( a + b ) ,且矩阵a 不可约,则模型存在均衡增长解为: x ( t ) = ( 1 + r ) 。【i - a - r ( a + b ) 】1 c ( o ) , 其中0 r :。 丑( b ) 对于模型,一种特殊情况为: 定理3 3 2 如果投资系数矩阵b = d i a g ( f l l ,以,p o ) ,b 0 ,消费向量 c ( t ) = 【i - d i a g ( a l ,a 2 ,口。) 】x ( t ) ,0 口。s 1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为不可约 矩阵,百= d i a g ( 赤,摹万) ( a 十b ) ,h 是百的f r o b e m t l s 根v 1 、u 分s j j 百 对应于h 的左、右正特征矢量,且v 1 u = 1 ,x ( o ) 0 ,则模型存在唯一具有经 济意义的解为: x ( t ) = 半u 其中t n 。 以上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研究对于多部门宏观经济产出增长率的 m 出丕太堂熊堂位监塞 分解,主要阐述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率。这种技术进步,和单部门技术进步, 比如著名的“索洛余值”,所得结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单部门技术进步,或 者称为总量的角度计算的技术进步。在实际应用中,尽管模型运行良好,但它不 能从机理上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i 4 7 j 。而本文所述的技术进步,把国民经济划分 成多个部门,来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或者说技术消耗定额系数的变化,对 多部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多部门生产技术结构角度说明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 献率。 第二部分,在论文中体现在第四章,主要有以下结论: 定理4 2 1 假设经济系统由于“替代效应”和“制造效应”而使直接消耗系 数矩阵发生变化,则由“替代效应”引起的行乘数矩阵r 和由“伟4 造效应”引 起的列乘数矩阵s 满足关系: 厶窆v i s i x 。= 窆挚 弘1i l i i 其中r = d i a g ( r t ,r 2 1 - 1 - n ) ,s = d i a g ( s i ,s2 ,s 。) 。 定理4 3 1 在多部门经济两个时期的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a o x o + y o = x o ,a l x i + y l = x l 中,消耗系数变化对总产出向量增量x 的贡献率( 记为a x ,) 是: 其中 a x t = ) ( a + x :y ) ( 。_ 【( i a 1 ) 一( i a 。) y o = ( i a ) y o = ( r i j y “j ) 。 j i a x k 。为下面a x 。分解后的第一部分 - ( n b , i 懒) n x = 毡蚶赫o l r i i y ia y i ij 1l l 十1 1 i i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第五章实证分析,阐述了当代中国经济的现状,主要是 从技术结构的角度分析,并给出理论指导。主要结果如下: 1 三时间段产出增长率的分鳃 j v 出壅太堂匿雯垃论塞 表4 年份矩阵变化最终需求交互影响 9 0 年9 2 年1 8 4 7 7 6 7 0 4 8 3 9 2 年9 5 年1 4 6 1 0 0 - 3 3 1 7 9 9 0 年9 5 年 6 0 l 9 1 1 0 2 8 9 2 总产出、总最终需求和总中间使用的增长率 表6 时间段总产出总最终需求总中间使用 9 0 年9 2 年3 7 8 2 2 7 9 3 4 4 8 7 9 2 年母5 年 7 8 1 7 24 8 8 1 6 4 9 0 年_ 9 5 年 1 4 5 4 6 1 2 0 6 7 1 6 3 1 5 总结以上表格,我们发现从1 9 9 0 年一1 9 9 5 年间,产出的增长主要是由最终 需求的增长拉动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动的比例越来越大:比较同一时间 段的增长率,总最终需求的增长率小于总产出的增长率、小于总中间使用的增长 率,这说明我国整体的经济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n 3 令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列和a u 中,最大的是第k 列,最小的是第m 列 i i 则增大第t e l 部门的产量而减少任何其他部门的产量,或者减少第k 部门的产量 而增大任何其他部门的产量,这样会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令列昂节夫逆阵( i a ) = ( b 。) ,列和y b 中,最大的是第s 。 百 列,最小的是第t 列,则增大第t 部门的最终需求量而减少任何其他部门的最终 需求量,或者减少第s 部门的最终需求量而增大任何其他部门的最终需求量,这 样也会提高生产效率。 4 根据我国1 9 9 5 年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列和的情况利用以上分析理论对 我国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就是要增大第一部门( 农业) 、第十六部门( 运输 邮电业) 等的产量,同时增加这两个部门的消费、投资等最终需求;另一方面, 减少第三部门( 电力工业) 、第五部门( 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的产量和最终需 求,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生产效率。当然。由于电力、石油和天然气是 能源部门,减少他们的最终需求是不现实的,那么就要提高这两个部门的生产技 术,管理科学化,从而降低他们的中间消耗,这样才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效 率得到提高。 在2 0 0 4 年3 月5 日召开的十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 左右。这个数字比去年 9 1 的增长速度低了两个多百分点,这体现了我国今后经济着力点放在了深化改 革、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以及下 面的数据说明了中国政府制定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我国消耗了全球 3 1 、3 0 、2 7 * 0 和4 0 的原煤、铁矿石、钢材和水泥,创造出的g d p 却不足全 球的4 o 。 总结全文,有以下创新点: 推广了华氏宏观经济模型,分别增加了消费、投资以及二者同时增加得到 v 出苤右堂簋堂毽j 盆塞 三种推广的模型,并对它们的均衡增长解和唯一解进行了研究。 建立在多部门宏观经济模型基础上,给出了由于技术系数变化引起产出增长 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具有全面性和可比性,从技术结构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 给出了“投入产出分析”和“正特征矢量法”新的应用,即分析当前的经济 状况,主要是生产效率状况,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模型,技术系数矩阵,实证分析 出丕盔堂蝗主茔僮论童 g r 删t ht h 印r y 州dp o s l t i v ea n a l y s l sl nm u l t 卜s e c t o r ( s c h o o lo fm a t h e m a t i c sa n d s y s t e ms c i e n c e 。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1 0 0 , s h a n d o n g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t h e s i s ,w em a i n l yr e s e a r c ho ng r o w t ht h e o r ya n dp o s i t i v ea n a l y s i s ,a n do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i n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m a n a g e m e n tt h r o u g h c o n s t r u c t i n gm o d e l sa n du s i n gm a t h e m a t i c a lt h e o r y o fc o u r s e ,w ed o o u rr e s e a r c h e s b a s i n g o ns o m e p i o n e e r sw o r k s , i n c l u d i n g e c o n o m i s t l o n t i e f s i n p u t - o u t p u t a n a l y s i s ”a n dp r o f e s s o rh u al u o - g e n g “s p o s i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v e c t o rm e t h o d ” t h ef o r m e ri sm o s t l yo ns t a t i cm o d e l s a r e r u s i n gt h em o d e l st oa n a l y z es e c t i o nd a t a w ec a l lg a i nt h ed e t a i l e dc o n d i t i o n s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r e l a t i o n so fd i f f e r e n ts e c t i o n s i n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b u tt h e1 a r e ri so nd y n a m i cm o d e l w ec a ng a i nt h es u f f i c i e n t a n d n e c e s s a r y c o n d i t i o no f t h e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t ob a l a n c eg r o w t hf o r l o n g t e r m ,t h a t i sab a s i ct h e o r e mw h i c hi s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eo f t h et h e s i s r e c e n ty e a r s ,c h e n x i k a n g , ar e s e a r c h e ri ni n s t i t u t eo fm a t h e m a t i c sa n ds y s t e ms c i e n c e s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e x t e n d e d “i n p u t - o u t p u ta n a l y s i s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p e r f e c t i n p u t - o c c u p a n c y - o u t p u ta n a l y s i s 【l o 】o nf o r e c a s to ft h eg r a i np r o d u c t i o na l lo v e r t h ec o u n t r y , “i n p u t - o c c u p a n c y - o u t p u t d o e sv e r yw e l la n di sr e c o g n i z e dm e r i t b y t h e s c h o l a r s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t 卜【1 7 1 o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so n “i n p u t o u t p u ta n a l y s i s ”w e c a l lr e f e rt or e f e r e n c e s 【4 3 】,【4 4 1 ,a n d 【4 5 w ea t t e m p tt oi o i nt h e mt o g e t h e ra n dr e s e a r c ho nc u r r e n ta n dl o n g t e r m d e v e l o p m e n tr u l eo f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t h e y a r ep r e s e n t e di nt h ef r o n t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i nd e t a i l ,t h ef i r s ta n d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sa r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m a t h e m a t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a n d t h em i r d c h a p t e r i s 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s o fh u a s m o d e l a d d i n g c o n s u m p t i o n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db o mo ft h e 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m a i nm o d e l sa n d t h e o r e m sa r ea sf o l l o w s : s u p p o s eu s i n g 口t x ( o ,w h e r ex ( t ) s t a n d sf o rt h et 也y e a ro u t p u tv e c t o ra n d 口i s ar e a l c o e f f i c i e n t ,a si n p u tv e c t o ry ( t ) o fn e x ty e a r , i e t h e ( t + 1 ) “y e a r m e a n w h i l e ,t h el e f t o v e r , ( 1 一口t ) x ( t ) ,i su s e da s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c ( t ) o f t h et “ y e a r , s o ,u n d e r t h i sp o l i c y , w eh a v et h ef o l l o w i n gm o d e l 一一 出苤盍堂谴堂焦论奎 la x ( t ) = y ( t 1 ) _ o d e i h : y ( t ) = a t x ( t ) 0 ( 口。- 1 ,t n 【c ( t ) = 0 - - 5 。) x ( t ) 。,州t t e n t ob e : 篡? + i 臻醐 o 皤1 i t n i c ( t ) = ( 1 口,) x ( t )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i “s e c t o r , u s i n g 口( t ) x ( t ) a sy 。( t ) ,w h e r e 口。( t ) i s a c o e f f i c i e n t w i t h t h ec o n d i t i o n 0 a ( t ) 1 ;t h e l e f t o v e r , n a m e l y , ( 1 一口,( t ) ) x 。( t ) ,a s t h e t ”y e a rc o n s u m p t i o nc i ( t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sp o l i c y , w ea t t a 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 m o d e l : _ o d o i : f a x ( t ) 7 1 ) = y ! t y c t ) d i a g ( a t ( t ) ,a 2 ( t ) ,一,a 。( t ) ) x ( t ) 0 a ( t ) 1 ,t n ,i 1 ,2 ,n l c ( t ) = x ( t ) 一y ( t ) o r w r i l t e n t ob e 黑:1 ) + c ( t ) “- - - x + 、( t “ 、 o 删 l t n ,i l 2 _ n id i l c ( t ) = -a g ( 口t ( t ) ,a 。( t ) ) 】x ( t ) 一”。 一r 一 一 f o rm o d e l w e g i v e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e o r e m : t t h e o r e m 3 1 1i fm a t r i xai s p r i m i t i v e ,a n dl e t 五b ef r o b e n i u sr o o to fa w i t ht h ec o n d i t i o na 1 l e tc o l u m nv e c t o r sv 7a n dud e n o t e l e f ta n dr i g h t p o s i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v e c t o r so faw i t ht h ec o n d i t i o nv u = 1 y ( o ) 0d e n o t e s t h ef i r s ti n p u ti sn o n n e g a t i v e t h e n x ( t ) 0 ,y ( t ) 0 ,c ( t ) 0 i f a n d o n l yi f x = 半* u y ( t - 1 ) :v t 州y ( o ) 1 f - = i 口。u 彳 c ( 1 ) :学( 1 玛) 矗州, i i n h e r e0 a s 1 ,a 。= 1 ,t 芭n v u i f o rm o d e l ,w e o n l yt h i n k o v e ras p e c i a lc o n d i t i o n ,n a m e l y , 口。( t ) = 口。h e r e , fa x ( t ) = y ( t 一1 ) y ( t ) = d i a g ( a 1 ,a2 ,g 。) x ( t ) 0 。,x 。, w h e r e 五( 百) o i sf r o b e n i u sr o o to fm a t r i xb ,a n dx i sp o s i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x 一一出蠢太堂遵堂缱论奎一 v e c t o ro f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旯( b ) ,m e a n w h i l et h ec o e f f i c i e n tc 0 a d d i n g i n v e s t m e n ta n d c o n s u m p t i o n ,h u a sm o d e lc h a n g e si n t o x ( t ) - a x ( t + 1 ) 一b 【x ( t + 1 ) 一x ( t ) 】= c ( t ) ( d t h e o r e m3 3 1s u p p o s em a t r i c e saa n db s a t i s f yt h r e ea s s u m p t i o n s i ns e c t i o n 3 2 ,a n d m a t r i x b = ( i a ) ( a + b ) ,a n dm a t r i x ai si r r e d u c i b l e t h e nt h e m o d e l ( 歪) h a ss o l u t i o no fb a l a n c e dg r o w t hx ( t ) = ( 1 + r ) i - a r ( a + b ) 】- 1 c ( o ) , w h e r eo r 0 。 定义2 1 3 】不可约矩阵 矩阵a = ( a ,) ,若存在置换方阵p ,使得 删钱之) 其中a 。为k 阶方阵( 1 s k sr l 一1 ) ,右上角为k x ( n k ) 阶零矩阵 矩阵。不是可约矩阵的矩阵,称为不可约矩阵。 定义2 1 4 【2 1 】本原矩阵 非负不可约矩阵a 分成两类:若存在正整数p ,使得a , o 矩阵:否则,a 为非本原矩阵。 则称a 为可约 则称a 为本原 定义2 1 5 【2 1 1 纠 阵 矩阵a - - ( a o ) ,如果a 能表示成a = a i - b ,b 0 ,旯 p ( b ) ( p ( b ) 为矩 阵b 的谱半径) ,则称a 为m i n k o w s k i 方阵,简称m 方阵。 6 出筮叁堂盥土堂僮监童 由定义知,非负矩阵的“不可约性”和“本原性”是矩阵的组合性质,与非 零元素值的大小无关,只和非零元素的位置有关;由a = a i b 看出m 方阵和非 负矩阵关系密切。 2 2 引理 引理2 2 1 2 q 非负不可约矩阵a ,旯( 1 i n ) 为a 的n 个特征值, a ( a ) = m a ) c 。l ,- ,b 。肌则以下结论相互等价: ( 1 ) a 为本原矩阵: ( 2 ) a 只有一个模等于a ( a ) 的特征值( 即g ( a ) 自身) ( 3 ) 存在正整数p ,使得a 9 0 : ( 4 ) 不存在置换方阵p ,使得 p a p l : ob 其中主对角块为非空零方阵。 显然,正矩阵是不可约的,且是本原的。 0 b k o 引理2 2 2 【2 1 】( p e r r o n f r o b e n i u s 定理)设a 是非负不可约方阵,则: ( 1 ) a 存在正特征根2 ( a ) ( 称为f r o b e n i u s 根) ,z ( a ) 是单重特征根且对 于a 的其它特征根a ,有h | s 五( a ) 。特别地,若a 还是本原矩阵,则h 五( a ) 。 引理2 2 3 1 , 9 1 若a 是r l 阶本原矩阵,五是其f r o b e n i u s 根,v 7 ,u 分别是 其左、右正特征矢量,且v 1 u = 1 ,则 出蠢太堂盛堂撞诠塞: 一 l i m ( 会) t :u v t t 叶o 引理2 2 4 1 9 1若b 是n 阶实方阵,h 是b 的单重正特征根,v 7 、u 分别是 b 对应h 的左、右正特征矢量,且v 1 u = 1 ,b 的其它特征根的模都小于h ,实 向量序列 y ( t ) ? 满足b y ( t ) = y ( t 1 ) ,t n ,y ( 0 ) 0 则y ( t t ) o 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 y ( t 1 ) = 1 v t y r ( 0 ) u 引理 2 。2 5 设a 是本原矩阵,0 0 ,b 0 ,则以下 结论相互等价: ( i ) a 为m 方阵; ( z ) s 足( b ) : 出丕态堂擅堂擅监奎 足: ( 3 ) a 可逆,且a “0 引理2 2 7 2 1 j 设非负不可约矩阵a = ( 8 u ) 。,则a 的f r o b e n i u s 根 ( a ) 满 引理2 2 8 若非负不可约矩阵a = ( 8 i ) ,对于每一列j 满足 则有: ( 1 ) 0 2 ( a ) o 。 2 3 经济意义 a i 1 , 忙i 定义2 3 1 小数矩阵 设非负矩阵a = ( a b ) ,p ( a ) 为谱半径,若p ( a ) l ,则称矩阵a 为正小数 矩阵,简称为小数矩阵。实际上,对于非负矩阵a ,a 的谱半径p ( a ) 就是a 的 f r o b e n i u s 根2 ( a ) 。 由于小数矩阵为特殊的非负矩阵,所以具有非负矩阵的性质,比如满足 f r o b e n i u s 定理;对于不可约性和本原性都属于矩阵的组合性质,只和矩阵中零 元的分布位置有关,而和非零元的大小无关,所以小数矩阵的不可约性和本原性 与非负矩阵相同。小数矩阵的本质性质就是矩阵幂级数收敛: 定理2 3 。1 设非负矩阵a = ( a i ) ,则幂级数a ”啼0 ( m 寸) 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矩阵a 为小数矩阵。 由于任意矩阵a 的谱半径不大于a 的任何一种范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任 意列和小于1 ,所以根据引理2 2 7 ,2 2 8 知: 9 a a 。问。m ,、l,、j、l 敬渤 戤两 m 瞎 m 一 0 ,第t 年的产出为:x ( t ) = a 。x ( o ) ,t n 。若 x ( 0 ) u ,其中u 是a 的右正特征矢量,则存在自然数t 。,当t t 。时,矢量x ( t ) 有负分量。 黄钧在文 2 5 中将上述定理中“a 可逆”条件去掉,结论依然成立。 用第t 年产出x ( t ) 的口。倍作为第t + 1 年的投入y ( t ) ,剩下的作为第t 年的消 费c ( t ) 。在此政策下,得到 模型: 或写为 ia x ( t ) = y ( t 一1 ) i y ( t ) = 口,x ( t ) i c ( t ) = ( 1 - g ) x ( t ) f a x ( t + 1 ) + c ( t ) = x ( t ) 1 c ( t ) = ( 1 一口。) x ( t ) 0 口1 ,t n o 乜茎1 t n 用i 部门第t 年产出x ,( t ) 的a ( t ) 倍作为第t + 1 年的投入y ( t ) ,剩下的作为 第t 年的消费,在此政策下,得到 模型o : fa x ( t ) = y ( t 一1 ) y ( t ) 2 d i a g ( a 1 ( t ) ,a 2 ( t ) ,口。( t ) ) x ( t ) 0 口,( t ) 1 ,t n ,i l ,2 ,n 【c ( t ) = x ( t ) y ( t ) 或写为: 愁i 1 慧d i 。麓o 帆、o 删 l ,t n ,i l ,2 ,n 【c ( t ) = 【一a g ( a 1 ( t ) ,- 一,口。( t ) ) 】x ( t ) 1 p 一c 、i ,- l 叫 之所以考虑以上两类模型,是因为华罗庚教授的“正特征矢量法”,对于无 幽丕友茔谴堂缱论奎 消费的投入产出经济模型,投入必须依正特征矢量的比例来组织安排生产,此时 产出x c t ) = - y ( t 1 ) ,产出和投入都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的正特征矢量u 的倍 数。对于有消费的投入产出经济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正特征矢量法”依然成立, 即x ( t ) 、y ( t 1 ) 和u 成比例,所以有消费时,可以假设第t + 1 年的投入 y ( t ) = 口x ( t ) ,否则y ( t ) 和x ( t ) 不成比例,此时可设为模型。 对于模型( 一) ,有以f 定理成立: 定理3 1 1 若a 是本原矩阵,五是a 的f r o b e n i u s 根,且a 1 ,v 7 、u 分 别是a 的左、右正特征矢量,v 7 u = 1 ,y ( 0 ) 0 。则 x ( t ) 0 ,y ( t ) 0 ,c ( t ) 0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 ( t ) :鼍掣i = i 叫 ,l = i y ( t 一1 ) 一v r + y ,( 0 ) f i d 。u i ,0 c ( 1 ) :v r y ,( 0 ) ( 、i - - t 2 t ) f j 叫 其中0 c t 。1 ,= 1 ,t n 。 令 证明:充分性显然成立,下面证明必要性成立。 对于等式y ( t ) = d ,x ( t ) 两边左乘矩阵a 得: a y ( t ) = 口。a x ( t ) = a ,y ( t 1 ) w ( o ) :y ( o ) ,w ( t ) :毒盟,:1 兀口。 l ,o 则a w ( t ) = w ( t 一1 ) 。 由于a 是本原矩阵,所以由引理2 2 3 和引理2 2 4 得到: 出丕厶坐盛坐位论塞 所以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w ( t ) 。曹w ( t ) = 半u x ( t ) 0 ,y ( t ) 0 ,c ( t ) 0 x ( t ) :! 挲兀t - i 叫 ( t - 1 ) y ( t :鼍掣矗口u= 二杀p 口 c ( t ) :鼍掣”讨州 证毕 对于模型,我们只考虑一种特殊情况,即口。( t ) = 口,t 这时模型变为 ia x ( t ) = y ( t 1 ) y ( t ) = d i a g ( a 1 ,口2 ,口。) x ( t ) 0 a 时 a y ( t ) y ( t 一1 ) ,x ( t ) x ( t 1 ) 且 x ( t + 1 ) 一x ( t )y ( t ) 一y ( t 1 ) a 。一且 x ( t )y ( t - 1 ) a 即投入、产出是逐年递增的,且年增长率都是拿一1 。 证毕 关于多部门投入产出经济模型,华罗庚呷l ,刘树林f 2 6 1 都作过研究,在他们 的基础上,胡发胜给出了有消费的四类经济模型 1 9 1 ,并得到相当好的结论。下 面给出其中两类模型,并指出它们和本文两类模型之间的关系。 f a x ( t ) = y ( t 一1 ) 模型( i ) y ( t ) = x ( t ) 一a x ( t ) 一y ( t 一1 ) 0 口 l ,五 1 i c ( t ) = a x ( t ) 一y ( t 一1 ) a x ( t ) = y ( t 1 ) 模型( i i ) y ( t ) = 声。 x ( t ) - y ( t 一1 ) 兄 1 ,0 卢,t n i c ( t ) = x ( t ) 一y ( t ) 推论3 1 2 若a 是本原矩阵,其f r o b e n i u s 根a l 时,该经济系统是增长的;当口 1 时,我们记口= 1 + y ,称y 为均衡增长率。均衡增长解表示经济系统各个 部门,消费、投入和产出都按相同的比例增长或者衰退。 定理3 2 1 设赢接消耗系数矩阵a 0 且不可约,模型存在均衡增长解的 充分必要条件是吉 2 ( a ) ,其中2 ( a )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的f r o b e n i u s 根。 证明:由 x ( t ) = c t x ( t 1 ) ,c ( t ) = a c ( t 1 ) 6 当垒厶生蝗堂也监褒 一 得到 代入模型中,整理得 x ( t ) = 口x ( o ) ,c ( t ) = 口c ( o ) ( 吉i a ) x ( 0 ) = 吉c ( 0 ) 由【2 7 中定理1 6 1 得,对于任意的c ( o ) 0 ,由上式可得x ( o ) 0 的充分必要条 件是:上 丑( a ) 。 证毕 当矩阵a 非负不可约, 古 a ( a ) 时,矩阵( 吉i a ) 的逆存在且大于零,所 以x ( o ) = 吉( 古i a ) 。c ( o ) ,即初始产出依赖于c ( o ) 的值。 根据均衡增长解的定义,可知上一节定理3 1 1 和定理3 1 2 的解是非均衡增 长解,并且在给定的消费政策下,产出向量是唯一的。以上讨论的是有消费的模 型的解,下面讨论有投资模型解的情况。 3 2 2 有投资的宏观经济模型 华氏模型增加投资后,变成模型: x ( t ) 一a x ( t + 1 ) 一b x ( t + 1 ) 一x ( t ) 】= 0 ( 9 其中x ( t ) 为总产品向量,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 = ( b u ) 。,。为投资系数矩阵, 元素b 。表示第j 部门新增单位价值产品所消耗的第i 部门产品作为生产资本的价 值数量。 根据经济意义,我们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和投资系数矩阵b 做出如下假设 12 7 : ( 1 ) a = ( 8 ) o ,b = ( b i ) 。0 ( 2 ) a o o ( 3 ) a 。 0 。 同理可以定义模型存在均衡增长解: 一一一山苤太堂燧生位盈塞 x ( t - 1 ) = ( 1 + r ) x ( t ) 或x ( t ) = ( 1 + r ) x ( o ) 其中r ,0 为均衡增长率,记x = x ( o ) 为基期总产出列向量。 将x ( t ) = ( 1 + r ) x 代入模型中,可得: f i a ) x = r ( a + b ) x 由于矩阵( i a ) 可逆,所以上式变为: x = r ( i a ) 一( a + b ) x 令百= ( i a ) 一( a + b ) ,整理上式为: ( i - r b ) x = 0 如果矩阵a 不可约,则( i a ) 一 0 ,所以百 0 ,有以下定理: 定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概预算培训
- 对称剪纸教学课件
- 基本句型趣味课件
- 课件服务器问题
- 课件最后一页底图
- 广东护理自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矿山钻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木屑筛选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口译听力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夺分金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届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尿毒症并发心衰的护理
- 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
- 国际田径邀请赛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渐冻症患者的麻醉管理要点
- 校园校车消防管理制度
- 中医治疗失眠课件
- 2025年高校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 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
- 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