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刘孝绰为粱代一重要作家。其诗驮创作在当代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并在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刘孝绰诗歌给以研究。 1 、采用系年形式,描述萧粱文学二集团与刘孝绰诗歌创作的影响关系,旨在 揭示刘孝绰诗歌创作发展演变的现实依据。 2 、结合作品系年,阚释刘孝绰诗歌的主题类型。 3 、探讨文选的编纂与刘孝绰的文学思想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4 、分析刘孝绰诗歌艺术风貌及其成因。 通过上述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说明,刺孝绰的诗歌创作,从主题内容到艺 术风貌,蟀现了由永明诗歌到宫体诗歌的嬗变过渡。 关键词:刘孝绰。文学集团、永明体宫体秀雅清丽过渡 丧3 i l l i。,。一j a b s t r a c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i o n l i ux i a o c h u oi sa n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o fl i a n gt i m e s h ef o r m e dh i so w n s t y l ei ns o m ed e g r e e ,a n dh a dv e r yw i d ei n f l u n c ei nh i se r a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h i sp o e m s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 1i nc h r o n i c l et oe x p o u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h i sp o e mc r e a t i o na n dt h e t w ol i t e r a t u r eg r o u p so fl i a n gd y n a s t yi no r d e rt op r o c l a i mt h er e a l i s t i cb a s i s 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sp o e mc r e a t i o n 2 i n t e r p r e tt h ea r t i s t i co fh i sp o e m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h r o n i c l e 3p r o b ei n t ot h ei n f l u n c et oh i sp o e mc r e a t i o nf r o mt h ec o m p i l i n go f ” s e l e c t e dw o r k s ”a n dh i s1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4 a n a l y s e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a n dt h er e a s o n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 dh i sp o e m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l i ux i a o c h u o sp o e m sd e e p l y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t h e a i mo fo ft h er e s e r e hi st oe x p l a i nt h a th i sp o e mc r e a t i o n ,b o t hc o n t e n ta n d 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r e f l e c t s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na n d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t h et y p eo f ”y o n g m i n g ”l t e r a t u r et ot h et y p eo f ”g o n gt i ”l i t e r a t u r e k e yw o r d s :l i ux i a o c h u o “g o n g ”s t y t l e l i t e r a t u r eg r o u p “y o n gm i n g ”s t y l e t r a n s i t i o n ;,;l, , , ,;,、,;。i:_|;、,;、 刘拳绰诗歌研究 引言 刘孝绰( 4 8 1 5 3 9 ) ,字孝绰,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 今江苏徐州) 入。曾官 谘议参军、秘书监,故亦称刹谘议、刘秘书。梁代重要诗人。 刘孝绰所出身的彭城剂氏家族,为南朝一著名的文章世家。象南朝其它由武 力强宗转变为文化士族的家族一样,在齐梁之际,刘氏家族完成了由武而文的转 变1 。孝绰祖父刘i i 行伍出身,为刘宋王朝的著名将领。南史本传称他“少有志 节,兼好文义”。剐i l 南征北伐,为剂宋王朝屡立功勋。晚年功成名就之后,“以世 路纠纷,有怀止足。径始钟蛉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朝士雅素者多往游之。” 与文士交游,这反映出当时普遍存在尚文轻武、武将由武向文转变的杜会风习。 孝绰父刘绘为永明重要诗人。 南齐书本传称“常恶武事,雅善博射,未尝跨马。” 表明刘绘已经开始自觉脱离武人习气、惯心文事且业绩不俗,又称:“永明末,京 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张融、周腑 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黼辞致绮捷,绘之言,又顿挫有风气。”并与当时著名文人 谢、沈约游处唱和。刘孝绰的舅父即为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王融。钟螓诗 品裁评刘绘、王融二人:。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表明刘绘作为一位诗人已得到 当时社会的普遍承认和广泛赞誉。受家族尚文之风的熏陶浸染,刘孝绰少年即表 现出早秀的品性2 。据梁书本传云:“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 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日神童。融每言日: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 士。”又云:“绘,齐世掌诏诰。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帅、范 云等闻其名,并命驾造焉,陆尤相赏好。”这时的刘孝绰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而且怀具另一才艺“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 南史本传) 。可见荆 孝绰幼承永明文学的雨露阳光,受其泽溉之深自是得天独厚。与永明文学这种至 近的渊源关系,于支可孝绰日后的诗歌创作以深远的影响。梁代初期,刘孝绰开始 文学创作,在梁代中期,成为文坊上一位十分活跃、极负盛名的诗人。据梁书本 传载;“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成讽诵传 写,流闻绝域。文章数十万言,行于世。”同时,寅鹰氏家门中,除刘孝绰外,还有孝绰 的从弟刘孺、刘尊,孝绰弟刘孝仪、刘孝威。妹削令婀等并擅文名。于此文章世家 的空前盛况,南史- 刘_ i 传 称:“兄弟及群从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近 古未之有也。”史书作者李延寿不禁赞叹道:“诸子各擅雕龙,当年方驾,文采之 盛,殆难继乎! ”刘孝绰无疑是这济济一堂群才的文宗代表。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引粱书本传云孝绰“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由此可推知,刘孝绰的著 述在当时还是较丰的。这在隋、唐史书中皆有记载隋书经籍志四著录;“粱 廷慰( 刘孝绰集十四卷”。旧唐书- 经籍志著录为十一卷,新唐书艺文志 著录为十二卷。而在宋史艺文志中著录仅为一卷。可见,刘孝绰的诗文到宋 代已散失殆尽。后代的辑录工作主要为明人所做,这些辑本有: 梁刘孝绰集一卷明薛脚听辑 本。 刘秘书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本。 张溥本较为通行常见,其辑本存文十六篇,存诗六十七首。清人严可均全上 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十七篇。今人逯钦立先秦汉 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六辑录其诗六十九首。 又据唐代元兢古今诗人秀旬序云:“晚代铨文者多矣。至如昭明太子萧统 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自谓毕乎天地,悬诸日月。”( 载文镜秘府论南卷集 论) 其说可信。刘孝绰是实际参与了昭明文选的编纂工作,且在其中起到了相 当重要的作用。这无疑会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刘孝绰的诗文研究几成空白,本文拟以划孝绰现存的诗文为 依据,联系梁代文坛实际,结合文选所标示出的文学思想,对刘孝绰的诗歌创 作作一较为深人系统的研究,以期揭示出在从粱代前期“后永明诗歌”创作到粱 代后期宫体诗潮的文学演变的历史格局中,刘孝绰诗歌戗作的特点及价值。 一z 黼 划孝绰诗歌研究 一萧梁文学二集团与刘孝绰的诗歌创作 萧粱一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极为繁盛。这既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与萧氏父子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密不可分。 据南史文学传序称;“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粱 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放才秀之士,焕乎俱集。”清人贺始孙诗 筏亦云:“南朝齐、粱以后,帝王务以新词相竞,而梁氏一家,不减曹家父子兄 弟。”3 可见当时文学之盛和萧氏父子的倡导之功。作为这种文学繁盛发展的结 果和标志,是在梁代文坛前后继起的以萧统为核心的通变派和以萧纲、萧绎为领 袖的趋新派两大文学集团。后一文学集团声势更大,作家阵容更强,于后世支 学刨作的影响也愈为深远。 刘孝绰的文学活动和诗歌创作是与这两个文学集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纵 观刘孝绰的履历交游和诗歌创作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其诗歌创作 的发展嬗变与其履历交游的变动相一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隶属于以萧统 为核心的通变派文学集团,诗作以侍宴、赠答、游历为主,诗风承继永明捧而略有 变革;后期创作归附于以萧纲、萧绎为领袖的趋新派文学集团,诗作多咏物、艳 情,诗风融人宫体诗范畴。因此,萧梁文学二集团在文坛的兴废行止之于刘孝绰 诗歌创作的巨大影响,具有直接规范意义。 刘孝绰前期诗歌创作是在粱代天监( 5 0 2 5 1 9 ) 、普通( 5 2 0 5 2 6 ) 年间展开 的。这正是以萧统为核心通变派文学集团主导文坛的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 风尚,依然是永明文学为主流,只是因适应变化了的时代新的政治、文化需求而 略有损益,可以概定为“后永明文学”。与后起的宫体文学大异其趣、迥然有别。根 据萧统的生平和他的文学活动经历,结合当时文坛实际,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三 个阶段:天监元年( 5 0 2 ) 萧统被立为太子至天监十四年( 5 1 5 ) 萧统加元赧为第一 个阶段;天监十四年至普通末年( 八年,5 2 7 ) 为第二个阶段,这是萧统文学集团鼎 盛活跃时期。由于普通七年( 5 2 6 ) 萧统居母丧丁忧,萧统文学集团转人最后阶段, 即从大通元年( 5 2 7 ) 至中大通三年( 5 3 1 ) 萧统逝世为止,这一阶段最主要豹文学 活动是将文选编纂完成。5 在每一个阶段,刘孝绰都与这一文学集团发生着不 同的关系,具有着不同的实际内容。可以说,在萧统文学集团内,还没有第二位作 家,象刘孝绰那样与这一文学集团关系如此紧密,影响如此巨大。 刘孝绰初登文坛,是在天监初年。当时萧统尚年幼,文坛的实际领袖是由齐 人梁的永明诗人沈约、任骱。他们可谓一代文宗,创作之余,在培育、奖藏文学后 一3 一 河北大学顸士学位论文 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刘孝绰就是在他们的鼎力荐举之下走上文坛的。据南史 到溉传载:“b 育还为御史中丞,后进皆宗之,时有彭城刘孝绰、刘苞、刘孺,吴郡 陆睡、张率,陈郡殷芸,沛国刘显及溉、拾,车轨日至,号日兰台聚。”南史陆 传称此为“龙门之游”。考 粱书任酞传,任日r 任御史中丞是在天监三年 ( 5 0 4 ) 。这些文士后来大多与剜孝绰一样进人了东宫。沈约一代文宗曾任太子少 傅( 见粱书本传) ,为萧统的老师之一。被沈约称赏的后进作家如谢举、王筠、刘 勰、何思澄等生为永明文学的追随者,嗣后成为东宫重要学士。尤其是被沈约目 为“晚来名家”( 梁书之筠传) ) 的王筠任职东宫后与划孝绰并驾齐驱成为萧 统文学集团最为重要的两位作家。可见,萧统文学集团与永明文学关系之密切, “这个文人集团的形成,最初胎息于永明文学的滋朴后来在他们的诗文创作 中表现出永明文学的诸多特征也就是十分自然之事了。天监三年( 5 0 4 ) ,也就是 与京城众文士名流在任日自御史中丞官邸“龙门之游”的这一年,刘孝绰的文学创 作活动揭开了序幕。起家著作佐郎,作归沐呈任中丞日诗,这是我们可以确考 的刘孝绰最早的诗作:诗云: 步出金华省,还望承明庐。壮哉宛洛地,佳丽实皇居。虹霓拖飞阉,兰芷 覆清渠。圃渊倒荷芰,方镜写簪裾。白云夏峰尽,青槐秋叶疏。自我从人爵, 蟾兔屡盈虚。杀青徒已汗,司举未云书。文昌愧通籍,临邛幸第如。夫君多 敬爱,蟠木滥吹嘘。时时释簿领,驺驾八吾庐。自唾诚哺硪,元以俪碍 亨。但 愿长闲暇,酌醴荐焚鱼。 在荆孝绰诗艺 i 军成的初期,任8 自可谓启蒙导师之一且多年对其呵护有加、奖掖 不已。因之刘孝绰对他的敬慕感念之情自是出于真心。而且任8 肓的答诗中有“彼 美洛阳子,投我怀秋作”、“慰誊嗟人,徒深老夫托”、“子其崇锋颖,春耕励秋获” 等句,所透露出的赏爱期望之情殷段溢于言表。可见二人虽是忘年之交,却情谊 殊厚。从艺术上看,这首诗已涵孕了荆孝绰诗歌主导风格的全部特征。言事简省, 记景秀雅流放,叙情舒婉多致;虽使事用典丛集但全诗呈现出一种流转圆畅之 态。在记景方面,宏阔之景的架设与细微之景的点缀虚实相生、融为一体。这首 诗所表现出的雍容秀貌、典实明畅的风格在一定意义正代表了梁代前期诗歌的 审美理想。 大约在天监四至六年,刘孝绰为沈约、任8 h 所荐引,侍宴梁武帝萧衍,创作了 一批宫廷侍宴诗。据梁书本传载:“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晰等言 志赋诗,孝绰亦见引。尝侍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赏,由是朝野改 观焉”。这些诗包括侍宴诗二首、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待等。凭籍这些诗,刘 孝绰在诗坛赢得了最初的盛名,同时奠定了其在文坛上的稳固地位。另一重要方 面的收获是仕途上的顺遂。由于侍宴诗做得成功,深得武帝萧衍爱重。大约在天 一4 一 _ _ - _ _ - _ _ _ i _ _ - _ - - - - _ _ _ _ _ - - - _ i _ - - - _ _ - _ _ _ - _ _ 一 燃 。 ; 荆孝绰诗歌研究 监六年,刘孝绰“除秘书丞。高祖谓舍人厨拎日: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 居此职。”( 梁书本传) 在当时,秘书丞是一个非常令人企羡的职位。7 后普通七 年( 5 2 6 ) 刘孝绰被到洽弹劾免官,高祖萧衍多方救护,亦当于此寻求缘由。 天监六年( 5 0 7 ) ,刘孝绰补为太子洗马,人东宫侍萧统。这是史书中所确载荆 孝绰与萧统发生实际联系的开始。天监七年( 5 0 8 ) ,复为太子洗马、掌东官管记。 ( 均见梁书本传) 。据粱书本传:“时昭明太子好士爱文,孝绰与陈鄂殷芸、吴 郡陆捶、琅琊王筠、彭城蓟洽等,同见宾礼。”( 按粱书到洽传载洽“天监七年 迁太子中舍人”。检梁书陆儋传及梁书监川王宏传,陆 垂于天监六年为 骠骑临川王东曹掾,约于七年迁太子中舍人,掌东官管记。知本传所载刘孝绰事 当发生于此年。) 可见,刘孝雏入东宫不久,就赢得了萧统的器重,与之建立了非 常良好的关系。不过,剐孝绰的侍宴饯张惠绍应令诗当作于天监四年( 5 0 5 ) ,是 奉太子萧统之命而作。检梁书张惠绍传:“天监四年,大举北伐,惠绍与冠军 长史胡辛生,宁朔将军张豹子攻宿预,执城主马成龙,送于京师。”此诗作于天监 四年无疑。可知,刘孝绰是在天监四年已游东宫,开始了与萧统的交往。另刘孝 缚存诗中有侍宴集赞堂应令诗一首,与前侍宴武帝时所做侍宴诗应作于何时。 诗云: 北阁时既启,西因又已辟。宫属引鸿蓍,朝行命金碧。伊者独何取,隆思 徒自昔。布武登玉墀,委坐陪瑶席。绸缪参宴芙,淹留奉籀酵。壶人告涌晚, 烟覆起将夕。反景入池林,馀光映泉石。 全诗记事、写景、感怀融为一体。适应表现对象的特点,取象宏大华美。摄佳地状 出皇家独有的雍容安闲气象。“伊臣独何取,隆恩徒自昔”二句于感怀中确认自身 作为文学侍者的角色地位。最后以景语“反景人池林,馀光映泉石”作结,显得情 韵悠长。王维鹿柴“返影人深林,复照青苔上”为后人称赏不已的诗句似正从此 二句化出。 天监十二年( 5 1 3 ) 沈约辞世,标志着永明文学的终结。萧统文学集团此时已 羽翼丰满开始了独擅文坛的新阶段。天监十四年( 5 1 5 ) 正月,萧统加冠于太极 殿。于此年,东宫十学士,即昭明太子十学士游于东宫,萧统文学集团集一时人才 之盛。南史王锡传“十四举清茂,除秘书郎,再迁太子洗马。时昭明尚幼,武 帝敕锡与秘书郎张缵使入宫,不限e l 数,与太子游狎,情兼师友。又敕陆i l 、张率、 谢举、王规、王筠、刘孝绰、到洽、张缅为学士,十人尽一时之选。”这是萧统文学集 团形成的标志之一,即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组织化的作家群体,刘孝绰和王筠 为这一文学集团的核心作家。本年刘孝绰作发建兴渚示到陆二黄门诗 和酬陆 长史懂诗,均为长篇古体,尤其是酬陆长史幢诗篇制长达1 2 4 言,是南朝篇幅 最长的诗。 一5 一 jj-11;0;。,i;|;:i: 河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普通三年( 5 2 2 ) ,刘孝绰为东官太子仆射,掌东宫管记( 见粱书本传) 。编次 昭明太子集,作昭明太子集序 。 粱书本传:。太子文章繁富,群才成欲撰录, 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又昭明太子集序称:“奥我大梁二十一载,盛德备乎 东朝。”可推知编次昭明太子集当在本年。唯此文的题目为后人所加,因为昭明 为萧统死后的谥号。萧统独让刘孝绰编次自己的文集并为之作序,可见萧统对刘 孝绰的器重和对其才识的信任。 刘孝绰存诗中有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一首,是萧统钟山解讲诗的 奉和之作。二诗自是作于同时,当在普通三年以前。8 下面将二诗作一比较: 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领。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暾出岩隐光,月落 林徐影。 b 纷八桂密,城隆屏城永。伊予爱丘壑,登高至节景。迢递睹千室, 迤逦现万倾。即事已如斯,重嚣游胜境。精理既已详,玄言亦兼逞。方知蕙 带人,嚣虚成易屏。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非日乐选游,意欲识箕颖。 萧统钟山解讲诗 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我后端嗡鹫,比事实光前。翠盖承朝景,朱旗 曳晓烟。楼帐萦岩谷,缇组曜林阡。况在登临地,复及秋风年。乔柯变夏叶, 幽涧洁凉泉。停銮对宝座,辩论悦人天。淹尘资海滴,昭暗仰灯然。法朋一 已散,笳剑俨将旋。邂逅逢忧渥,托乘侣才贤。捣辞虽并命,遗恨独终篇。 刘孝埠奉和钟山解讲诗 二诗皆为长篇古体诗,二十二句。诗的结构也大致相同,萧诗首四旬、刘诗首六 旬,记事,叙写参加佛事活动的浩荡声威,记事中亦含写景。中间部分写景,萧诗 八句、刘诗六句,对佛寺景观进行描绘。萧统性爱山水,因此诗中景句如“敬出岩 隐光,月落林余影”体察人微、状物十分生动。刘孝绰之于状物写景更是深悟其 道、当行高手,如此诗中的“况在登临地,复及秋风年”二旬时空叠合、轻快流畅, “乔柯变夏叶,幽润沽凉泉”二句遣词工整、状物清新,虽具巧思而不露匠痕。这些 写景佳旬无论是在声韵上还是辞藻上,都明显从永明体来。二诗都呈露出一种雍 容典雅的气象,这是与诗题的性质相适切的。因为避免了过量的枯噪佛理阐说而 易之以富有形象性的记事写景,诗的韵味增强了,诗也就基本上获得了成功。但 与其它类诗相较,生动性仍显不足。刘诗结尾四句终究表露出一个文学侍者的卑 微心声,不象萧诗其雍容气象贯彻得完满彻底。 这只是单纯就两首佛会诗的比较,而如果就二人整个诗歌创作相比较,就完 全是另一种情形了。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四十看,萧统存诗 三十首,大致可分为拟古乐府、酬赠、咏物及佛会四类。前三类都表现平平,未见 特色,比较可读只是佛会一类。9 而这首钟山解讲诗又属其中的上乘之作。而 刘孝绰存诗中只有三首涉及佛教内容的诗,即此诗和另两首 赋咏百论舍罪福 一6 一 戳 刘孝绰诗歌研究 诗、东林寺诗。而这三首诗在其全部诗作中又属低平之作。明了这样的基本 情况以后,就可以对萧统、刘孝绰诗歌创作的实绩作出客观估量。萧统之缺乏诗 才,历代诗评家多有指摘。如王世贞称:“昭明鉴裁有余,自运不足”。”王夫之称: “萧氏父子以文笔相竟顾就彼质,昭明尤拙,简文尤巧,元帝介巧拙之间。”1 陈祚明更是不留情面,称之为:“昭明本以庸笔,虽加雕饰,都无风致。”2 览其诗 作,皆为不诬之辞。 普通七年( 5 2 6 ) ,刘孝绰为到治弹劾,被免官。据粱书本传:“初,孝绰与到 洽友善,同游东宫。孝绰自以才优于洽,每於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及孝绰为 廷尉卿,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 云:携少妹於华省,弃老母於下宅。高祖为臆其恶,改妹为妹。坐免官。”免 官后刘孝绰使兄弟将此事闻之湘东王,又诉之昭明太子。粱书本传:“孝绰诸弟 时随藩皆在荆、雍乃与书论共洽不平者十事,其辞皆鄙到氏。又写别本封呈东 宫,昭明太子命焚之,不开视也。”对于这件事情,萧氏父子表现态度多有不同,可 谓各具情态:武帝萧衍曲意回护,后创造时机使之重新任职予湘东王府中。萧绎 是先致信慰抚,后施以援手接救。而萧统因为考虑交恶的双方都是自己多年的属 下,只得表面上持一种中立立场。显示了其处理兢难问题的高超技巧。这次被劾 奏免官,是刘孝绰仕宦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对其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史书称其“白 踬身名,徒抑郁当年”( 梁书本传论赞) 和“晚年忽忽不得志”( 南史本传) 大概 始于此时。 目前学术界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大通二年( 5 2 8 ) 前后,刘孝绰协助萧 统完成文选的编纂。这是刘孝绰同时也是整个萧统文学集团在最后阶段完成 的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中大通三年( 5 3 1 ) 萧统卒,以其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彻底 云散。 综考刘孝绰前期履历生平,与东宫关系至为密切:一任太子舍人( 无监五 年) ,两任太子洗马( 天监六年,七年) ,两任太子仆( 普通三年,中大通三年) 及两 掌东宫管记( 天监七年,普通三年) 。东宫学士比较繁盛时期有三:( 一) 天监六、七 年间,( - - ) 天监十四年,( 三) 普通三、四年间,每次刘孝绰都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之 一,且发挥着非其他文士所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刘孝绰的前期文学活动中,大 部分时问是在东宫度过的。在东官诸多学士中,刘孝绰也最为萧统所爱重。太子 起乐贤堂,及使画工先图孝绰,又使孝绰集其文章并为之作序( 见梁书本传) 。 粱书王筠传载;“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1 、到洽、殷芸等游 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日: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 此。”就文学才华而言,在东宫众多文士中,刘孝绰和王筠最为突出。于诗歌一体, 孝绰又胜出王筠一筹。刘王之外陆j | 擅文。其他文士多为博识的儒学人物,于刨 嗣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一途,乏善可陈。 以萧统为核心的通变派文学集团出现于梁代初、中期,并成为当时文坛的主 要力量,其文学主张以“中和典雅”为审美理想( 详细论述见本文第三部分) ,是与 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这一思想文化背景即是梁代前期儒学复兴、 礼乐文化昌盛。梁武帝萧衍,虽“三教兼弘”1 3 又洲平佛著称,但作为一代帝王,从 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着眼,于儒学更为偏重。如史书所载:“梁武帝开五馆,建国 学,总以五纪教授,经各置助教云。武帝或纡銮驾,临幸庠序释奠先师,躬亲试 胄,申之舞语,劳之柬帛,济济焉一代之盛矣。”( 陈书儒林传序) 天监四年,置 五经博士,明山宾、陆琏、沈竣、严植之、贺踢,各主一馆,教援生徒( 见梁书武 帝纪、南史儒林传) 。天监十一年,五礼最终全部惨毕。梁书儒林传所 收二十二人,除专长不明的三人外,十九人中精于三礼的有十二人。“表明当时 社会对札学之重视。梁初在恢复编定古乐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见隋书音乐 志) 。因此,史书于梁武帝萧衍的文治之功赞颂道:“翻造札东,敦崇儒雅。自江 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南史梁武帝纪论) 王夫之对梁武 帝崇尚懦学亦评论道:“六经之教,蔚然兴焉。虽疵而未醇,华而未实,固东汉以 来,未有之盛也。”5 可见当时儒学礼乐文化之繁盛。萧统本人,虽出入儒、释二 教,而以儒学为主。这一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不能不给当时的文学刨作以据刻而 广泛的影响。因此,以萧统为核心的文学集团标举“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 彬”( 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 书) 带有浓厚儒教传统文艺思想色彩 的审美理想也就于此找到了答案。刘孝绰前期诗歌的雍容典雅诗风,于此也可得 到部分的解释。 萧统辞世的同年即中大通三年( 5 3 1 ) ,萧纲被封为皇太子,入主东宫。从此正 式开始了以萧纲、萧绎为领袖的趋新派文学集团独擅文坛,天下景从的文学创作 新时期,即以艳情宫体诗创作为主的时期。其极具激进色彩、变革精神的文学理 论主张也正式打出。此时的文坛,趋新派文学集团荡涤陈旧、一统天下,宫体艳情 诗创作蔚成大观,进入鼎盛高朝。 然而考诸史实,早在萧纲出任雍州刺史的普通四年( 5 2 3 ) ,在萧纲周围就已 聚集了一个以创作艳情诗为主的作家团体,即史书所称“高斋十学士”( 见南史 庾肩吾传,铺庾肩吾、鲍至及刘孝绰的六弟刘孝威,皆预其选,并创作了一 批初具宫体风格的诗作。这是萧纲文学集团初步形成孕育发展时期。此后不久, 于普通七年( 5 2 6 ) 萧绎出任荆州刺史( 直至大同五年( 5 3 9 ) 萧绎任荆州刺史达十 四年之久) ,在他的周围同样聚集了一个文人团体,包括萧子云、刺缓和刘孝绰的 兄弟孝胜、孝先及从弟刘儒等,刘孝绰后来于大同元年( 5 3 5 ) 也加人到这一团体。 一8 一 刘季绰谱敢研究 这些诗人的创作也以艳情官体诗为主。这样,萧绎在荆州所领导的文学团体与萧 纲所领导的先在雍州后在京都的文学团体同声一气、遥相呼应,共同掀起、推动 趋新文学思潮。因此。在梁代文坛,先后继起的以萧统为核心的通变派文学集团 和以萧纲、萧绎为领袖的趋新派文学集团在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方面存有一个 交汇重叠期,即普通四年( 5 2 3 ) 至中太通三年( 5 3 1 ) ,共九年时间。这一交汇重叠 期,对刘孝绰而言,很可能是其诗歌创作从前期到后期过渡演变期。 在萧统卒后,刘孝绰重入萧绎府中加人到趋新派文学队伍,并以自己不俗的 创作业绩成为其中重要成员之一。这主要源于刘孝绰早年与萧纲、萧绎兄弟交往 密切、情谊甚厚的原因。而这种密切交往建立情谊又是以诗文创作为媒介的。刘 孝绰在文坛早擅盛名,萧氏兄弟幼时即酷爱文学创作,因对其文学才华的钦赏。 在萧氏兄弟心目中刘孝绰早就占有一个不低的位置。考核史料,刘孝绰与萧氏兄 弟的交往内容大体包括: 与萧绎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前面已提及在普通七年( 5 2 6 ) 刘孝绰 被到洽弹劾免官后,时出任荆州刺史的萧绎写信慰安,鼓励孝绰虽遭受挫折,当 勤勉自励,且对其文学才能称赏不已。后在武帝萧衍的巧意安排下,于大通元年 ( 5 2 7 ) 刘孝绰出任湘东王萧绎谘议。刘孝绰作谢西中郎谘议启,在为自己辩冤 的同时表达了对萧绎在自己身陷困境时施以援手的感激之情( 见梁书本传) 。 刘孝绰任职期问,与萧绎进一步加深了情谊为其在萧统卒后重又转入萧绎蕃府 打下了基础。 大同元年( 5 3 5 ) ,刘孝绰服阙后任安西湘东王谘议参军( 见粱书本传及梁 书元帝传) 。标志着刘孝绰正式加盟以萧纲、萧绎为领袖的趋新派文学集团。 其存涛中为数不少的艳情诗当大多作于此一时期;刘孝绰现存诗中即有奉和湘 东王应令诗二首( 春宵、冬晓) 或当作于此时。 与萧纲的交往事实有二:其一,刘孝绰所存文章中有谢晋安王饷米酒等启 一文,是答谢萧纲赏赠米酒等食物而写的感谢信。天监五年( 5 0 6 ) ,萧纲被封为晋 安郡王( 见梁书简文帝纪) 。这事当发生在此年以后。 其二,据史载,萧纲任雍州刺史期间与刘孝绰常有书信往来。现萧纲文集中 存有与刘孝绰书一文可为佐证。书云: 雕龙之才本传,灵蛇之誉自高。颇得暇选于篇章,从容于文讽。倾拥旄 西迈,栽离寒暑。晓河未落,拂桂掉而先征;夕鸟归林,县孤帆而未息。足使 边心愤薄,乡思遭回。但离阔已久。载劳寤寐。伫闻还驿,以慰相思。 首句是对刘孝绰文学才能的称赏,次句是推想刘孝绰从事诗文创作时的情形;中 问五句于记景中向对方倾诉驻守边塞生活之艰辛及自己郁结孤苦的心情;末句 表达渴盼对方来信,以慰藉自己思念之情。此信文情并茂,是六朝抒情小赋中的 一9 一 - 河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名篇佳作。可以设想,如果设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是写不出这样能传于后世的书 信来的。 相较而言,刘孝绰与萧绎的关系更为亲密,不单有书信往来,更有共处的事 实。 萧纲、萧绎文学集团人才济挤,皆富诗才;这与萧统文学集团多为博学儒士, 缺乏诗才情韵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对比尤为鲜明的是其文学理论主张的遇然不 同:萧纲、萧绎趋新派文学集团的文学思想,是上承永明诗歌思想,对当时盛行文 坛以裴子野为首的复古派文学思想和以萧统为核心的通变派文学思想给以彻底 清算。对于文学史的演变,萧子显的观点是:。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 能代雄。”( 南齐书文学传论) 对于诗歌的理想审美标准,主张“吟咏情性”( 萧 纲答湘东王和试诗书) 、“新致英奇”( 萧纲答新喻候和诗书) 。于此审美理想, 萧绎阐述云:“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毂纷披,宫徽靡 曼,唇吻道会,情灵摇荡。”( 金楼子立言下) 为了实现其文学变革目标,萧纲 甚至提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切须放荡”( 诫当阳公大心 书) 这样具有离经叛道意味的极端文学主张。正是在这样骁勇激进的文学理论 的刺激鼓舞下,艳情宫体诗的创作也就进入了一种无所拘忌、任情抒发的自由状 态。刘孝绰的后期诗歌中大量清丽绮婉的艳情之作,也当在这一文学理论背景下 给以阐释。 刘孝绰卒于大同五年( 5 3 9 ) ,萧绎作黄门侍郎刘孝绰墓志铭。概括其生平 作为:“日风日雅,文章动神。鹤开阮i ,鹏翥杨修。身兹惟屈,扶摇未申。”史称刘 孝绰前后五免,于仕宦一途,虽起点甚高,但终未显达。文章方面却独擅盛名,将 之比作阮l 目、杨修定位还是较为准确的。阮i l “文词英拔,见重魏朝”“孝绰诗中 即有“侍从荣前阮,雍容惭昔刘”( 春日从驾新亭应制诗) 句。杨修文思敏捷、恃 才傲物,性情方面与刘孝绰为近。 刘孝绰的文学创作生涯如果从天监三年( 5 0 4 ) 作归沐呈任中丞聃诗算起 至大同五年( 5 3 9 ) 卒止,共3 6 年,以萧统卒( 中大通三年( 5 3 1 ) ) 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前期在以萧统为核心的通变派文学集团内活动,为2 7 年,占其文学生涯的 3 4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是阻“中和典雅”为审美理想的“后永明文学”;后期在 以萧纲、萧绎为领袖的趋新碾文学集圃内活动,时间为9 年,占其文学生涯的1 4 ,此时文坛的主潮是艳情宫体文学。透过刘孝绰三十六年的诗歌创作历程,我们 可以看到梁代文学前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过渡衔接的或者大而言之产生 于齐梁分属两个不同文学审美范畴的永明诗歌和宫体诗歌是如何嬗变演化的。 这便是刘孝绰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现在面对他加以研究的兴趣所在 一1 0 一 _ ,- _ _ - _ _ - 。- - _ _ _ _ l - - _ _ - _ _ 。_ _ _ _ - 。一。 艇i 。 j j - i 刘孝绰诗歌研究 二刘孝绰诗歌的主题类型 刘孝绰现存六十九首诗歌,按其内容题材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侍宴、赠 答、游历、咏物和艳情五个主题。其中的侍宴诗和艳情诗分别为其前后期诗歌创 作的核心主题也是体现其前后期诗歌不同艺术风貌的典范作品。从诗歌史发展 的角度看,这两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因之作为本文分析的重点。 侍宴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的侍宴诗同时包括一部分与此主题性质相近的奉 和、应制、应令等作品。这类诗计有;侍宴诗二首、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 三e l 侍安成王曲水宴诗、春日从驾新亭应制诗、侍宴集贤堂应令诗、侍宴 庾於陵应诏诗、侍宴饯张惠绍应诏诗、饯张惠绍应令诗、侍宴离亭应令 诗、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陪徐仆射晚宴诗、侍宴同( 拟) 刘公干应令 诗等共十三首,占其全部存诗的近五分之一。是其前期诗歌创作的主体构成部 分。 侍宴诗在本质上属于庙堂文学,属于“颂”体文学范畴。毛诗序言:“颂者,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文选序亦言:“颂者,所以揄扬德业、 褒赞成功。”都指出这种文学的性质:对帝王朝廷文治武功的赞扬,对社会现实政 治的肯定。 隋书地理志载:“粱武帝除暴宁乱,奄有旧吴,天监十四年,有州二十三, 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二。务其恢宏境字,频事经略开拓闽、越,克复淮南,平俚 洞、破孵柯,又以泪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一百七,郡县亦称于此。”这即 是当时较为宏阔的政治版图。在南朝四代,梁代统治五十余年,虽然仍是偏于一 隅然而除后期侯景之乱外,社会承平安和、民殷国富、经济文化发达昌明。这样 一种社会现实,客观上需要一种“颂”体文学应运而生。 “颂”体文学的产生同时离不开文人学士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于他们而言, 这是获取功名利禄的便捷之径。南朝取士,文学才能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史称 “二汉求贤,率先经术;近世取人,多由文史”文士们能写一手漂亮的诗文尤其 是“颂体”诗文,就可以平步青云,身荣名显,实现仕进的愿望。史书于此有生动记 载:“梁武帝雅好辞章,时献文章于南阙者相望焉,其藻丽可观,或见赏擢。”当 时的文人如;王规、褚翔、袁峻、周兴嗣、萧子显、张率等皆困献诗而得到武帝萧衍 的赏识而或授官或升迁。 另外,与“颂体”文学密切相关,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的是伴随粱代社会 一1 】一 _ _ _ - _ _ _ _ _ - _ - _ - _ - _ - _ - - - _ - 一一一 m r , 耗女i : 翌苎查兰要圭兰些鎏兰, 儒学的复兴,礼乐文化极为昌盛( 前文有较详介绍) 。1 9 礼乐文化于“颂体”文学的 重要影响是赋予其一种“中和典雅”的品格和风貌:中和之美为其内在品格,雍容 典雅为其外在风貌。这与颂体文学的悠远传统是相一致的。梁初沈约就奉萧衍 之命创作了一批具有典切雅正风格的郊庙歌辞。” 刘孝绰的侍宴诗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及思想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据 梁书刘苞传:“自高祖即位,引进文学之士,苞及从兄孝绰、从弟孺、同郡到 溉、溉弟洽,从弟沆,吴郡陆 l 、张率并以文藻见知,多预谤挫,虽仕进有先后,其 赏赐不殊。”下面列举几首诗作,对刘孝绰侍宴诗作一分析。先看侍宴饯庾於陵 应诏诗: 皇心眷将远,帐饯灵芝侧。是日青春献,林塘多秀色。芳卉疑纶组,嘉树 似雕饰。游丝缀莺领,光风速绮翼。下辇朝既盈,留宴景将昃。高辩竞谈端, 奇文争笔力。伊臣独无伎,何用奉吹包。 庾於陵为梁代著名宫体诗人庾肩吾之兄。作人有品节,为官有治绩,为民所称。据 粱书庾於陵传载:“天监初,为建康狱平。迁尚书功论郎,待诏文德殿。出为 湘州别驾。”因此,诗当作于天监初年,时刘孝绰为沈约、任9 f 见引,常侍宴武帝作 诗。起首二句扣题记事,次六句写景,接下四旬续以纪事,描绘宴会盛大,结二句 抒情。全诗景事相谐、秀雅流畅,尤其是中间六句景语,取象华美清丽、鲜活生动, 陆时雍评“游丝缀莺领,光风送绮翼”二句“语色绝丽。”2 1 状饰皇家气象,可谓“正 格”。 再看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 汇泽良孔殷,分区屏中县。蹑跨兼流采,襟喉速封甸。吾王奄丰毕,析桂 承流传。不资鲁俗移,何待齐风变。东山富游士,北土无遗彦。一言白璧轻, 片善黄金贱。馀辰属上巳。渐蠹追前谚。持比阳濑游,复展城隅宴。芳州亘 千里,远近风光扇。方欢复德重,谁言簿游倦。 在萧衍宗室诸王中,安成王萧秀在品行和政治才干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且 有政绩。史载:“( 天监) 七年,安成王秀迁荆州剌史,立学校。”表明他对儒学教 化的重视,萧秀本人亦“精意学术”。2 3 更为突出的一点是,与南平王萧伟一样,萧 秀尤好文士。南史安成王秀传:“尤好人物,招刘孝标使撰类苑。当时高才 游王门者:东海王憎孺,吴耶陆陲,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刘孝绰天监六年 ( 5 0 7 ) 从安成康王游,后回京,天监七年又从安成王,曾作登阳云楼诗。此诗当 作于天监八年。刘孝绰供职萧秀蕃府,所得礼遇甚厚。天监十七年萧秀卒,刘孝 绰作司空安成康王碑铭,可见情谊之深。此诗可代表刘孝绰侍宴诗的典范风 : 格。全诗记事、写景与隶事用典融为一体,给人以华而不靡、典雅厚重之感。这与 i诗中多用古事有关。起首四句称颂安成王秀深得皇室倚重,得以出任粥州这一屏 , 一1 2 一 l l 一一 “, 魅i 。 。 i 荆幸绰诗歌研究 护京都的险要蕃镇为郡王,开篇宏阔、富有气势。中间部分于写景、记事中掺以事 典继续表达对萧伟的颂扬之声。施以儒教,化成其民;札贤敬士,人才济济;境内 之民,仁厚知礼,生活安乐。“丰、华”,“析挂”、“鲁俗”、“齐风”、“东山”。“一言白壁 轻”、“片善黄金贱”等事典的融人,加强了诗的历史感,诗显得典秀富博。采用正 面用典,达到了“援古以证今“肯定表现对象的目的。“芳洲亘千里,远近风光 扇”绘景英爽道丽。结句“方欢厚德重,谁言簿游倦”正是一个贵游诗人自然而得 体的感怀。陈柞明评比诗:“寻常序述语,诵之悠然,若有馀韵。”大概是源于对 歌颂对象有一定的真实情感,而且所叙之事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因之较少给人以 谄之感。 又春日从驾新亭应制诗: 旭日舆轮动,言追河曲游。舒徐出紫陌,连通度青楼。前驱掩兰径,后来 历芳洲。春色江中满,日华岩上留。江风待葆吹,岩华映采晦。临涡起睿作, 驷马暂停聋导。侍从荣前阮,雍容惭昔刘。空然等弹翰,非徒嗟未道。 由于诗体性质的原因,侍宴诗绝难做得很成功,往往是费力很多、效果不佳。刘孝 绰的侍宴诗之所以写得较好,有一定的可读性,有一些诗的韵睐,主要得力于其 中景物描写的成功。用华美的景语来支架、救济思想情感的空疏苍白。优美的景 语是其侍宴诗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首诗也是如此。诗人选择华美清丽的物象, 如“紫陌”、“青楼”、“兰径”、“芳洲”等,妃青丽白,不同色泽对比搭配,氤氲宜人。 “春色江中满,日华岩上留”明快充盈。全诗给人以鲜活秀雅、轻快婉媚之感。诗 中值得注意的是“侍从荣前阮,雍容惭昔刘”二句。前阮,这里指阮i 目,建安七子之 一,字元瑜。为曹操掌记室,善军国书檄。后因以喻指执掌文书的官员。这与刘 孝绰的文学侍从身份是相符的。阮i 目为文捷敏,深得曹操父子的赏识,即其“荣” 的一面。这与刘孝绰当时文名极盛,深得萧氏父子爱重也是相似的,因此用来比 况。“昔创”,这里指晋人刘毅。晋书刘毅传载:“( 晋武)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 问毅日:卿以朕方汉何帝也? 对日:可方桓、灵。帝日: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 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 对日:桓、灵卖官,钱人官府 陛下卖官,钱人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日:桓、灵之世,不闻此言。 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刘毅是以直道而行,敢于谏诤而为后人称赏的。刘孝绰这 里言“惭昔刘”,当是对于自己作为一介文学侍从,不能象刘毅那样刚直行事,于 国事有更多补益而心怀愧惭的反省。然而,这只是刘孝绰偶然感发的内心活动而 已,于实际行为方面却只能“小臣轻蝉翼,黾勉谬相追”( ( 侍宴同( 拟) 刘公干应令 诗) 依旧故我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这两句诗中看到了刘孝绰作为一个文学 侍从其内心清醒的一方面,听到了一个贵游诗人偶尔发出的一声士者之音。只是 这种清醒过于短暂,这种士者之音过于微弱。 一1 3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我们来看陪徐仆射晚宴诗: 夫君追宴喜,十日递来过。筑室华池上,开轩临芰荷。方塘交密薇,对 1 髫接繁柯。景移林改色,风去水馀渡。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骊歌。 普通七年( 5 2 6 ) ,刘孝绰被到洽弹劾免官。梁书本传:“孝绰免官后,高祖数使仆 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此诗约作于本年。首联记事,接下写景。全 诗对仗工整巧丽,意脉贯通无碍;用韵娴熟自然,粘、对中矩,通篇人律,显示了作 者高超的诗歌声韵技巧。这在梁代前期,显得尤为卓尔不群,当时大部分诗人的 诗作从声律角度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毛病。难怪王夫之评此诗云;“全似钱刘排 律,后人所趋之新,前人亦何不有也。”2 6 即从诗歌艺术技巧上着眼,此诗于排律 一体开唐人先河,给予较高评价。 刘孝绰所创作的这些侍宴诗,就其社会意义讲,价值无足称道;就其诗歌艺 术本身来看,成就算不上突出。但将其放在齐梁时期众多的此类作品中,已属上 乘之作了。齐永明诗人沈约、谢脯、王融创作了大量的奉和、应制的侍宴之作,如 谢i | 妻永明乐十首、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 为皇太子作诗,王融永明乐十首、齐明王歌辞散曲,沈约侍宴乐游苑饯 吕憎珍应诏诗、正阳堂宴劳凯旋诗、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九日侍 宴乐游苑诗等等,联系其所处的时代,这些诗作只能是些丧尽良知的谄谀之辞、 俗媚之音。有些诗作为四言,以求外在形式上的典正,尤其面目可憎,不忍卒谈。 侍宴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末建安诗人所创作的为数不少的“公宴诗”。即 刘勰所谓“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2 7 等诗作,如寅| l 桢、应场、王粲等人的 公宴诗。这些诗作在表达对曹氏父子赞颂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慷慨以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苗研发与水产养殖疾病预防策略-洞察及研究
- 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分析-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中国企业出海合规体系建设及文化适应策略与本地化运营方案
- 现代厨房无烟化趋势-洞察及研究
- 冰川沉积物地球化学演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肿瘤科综合治疗方案设计与执行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实验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汇编
- 三年级科学海洋生物教学方案
- 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组织设计方案
- 重点中考诗词强化训练指导方案
- 精神病人福利院建设项目建议书
- 2025-2030中国N-甲基苯胺市场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洗护用品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aeo认证管理制度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案例
- 干洗店用人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应届生校招:管理培训生笔试试题及答案
-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一:以地平线为例探究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答案全部超级详细的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