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地方志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方志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酡各方面功能正在迸一步得到发挥。 由于方志众多,本文以保定旧方志为例加以研究说明。旧方志,也就是1 9 4 9 年以前的 方志。 本文把保定旧方志从繁多的1 日方志中提炼出来,重点发掘其中有用的史料价值, 从地理、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民俗、文献学等各方面结合保定旧方志加以研究, 使其能为保定的现代化建设服务。通过对保定市旧方志史料价值的研究,可以知晓明、 清、民国时期保定地区的农业、经济、教育、民俗等各种情况,加深对保定历史的了 解,不仅可以为进一步发展保定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提供丰富的材料 和可靠的依据,同时可以使领导者加深对本地的了解,劣走弯路,正确制定当地的经 济、文化、政治政策、发展规划,根据当地气候制定农业政策,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依据自然资源为能源的开发提供依据;又可以增强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 豪感和自尊心。通过对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的研究,既能充分体现保定旧方志的史料 价值,又可以充分体现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旧方志保定价值开发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l o c a lr e c o r d sh a sb e e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t h e ya r et h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o f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av a l u a b l ea s s e t l o c a lr e c o r d si nt h es o c i a l i s t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d r i v eh a s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t o d a y i ti sf u n c t i o n a li na l la s p e c t so fp l a y 、) ,i t l lf u r t h e r b e c a u s et h e r ea r et o om a n yl o c a lr e c o r d s ,b a o d i n go l dl o c a lr e c o r d st ob es t u d i e d a sa l le x a m p l e o l dl o c a lr e c o r d s ,t h a ti s ,b e f o r et h e19 4 9l o c a lr e c o r d s i nt h i st e x t , t h el o c a lr e c o r d sf r o mt h eo l db a o d i n gr a n g eo fe x t r a c tf r o mt h eo l dl o c a l r e c o r d s ,f o c u so nt h ee x c a v a t i o no fu s e f u l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l o c a lr e c o r d sa n db a o d i n ga n d t h er e a l i t yo ft h es t u d y ,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y ,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 c o m n e r c e ,e d u c a t i o n ,f o l k l o r e , l i t e r a t u r e ,e t c a l lc o m b i n et os t u d yb a o d i n go l dl o c a lr e c o r d s ,a n dt a k ef u l lu s eo ft h e b a o d i n g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 t h es e r v i c e s t h r o u g ht h eb a o d i n go l d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t h el o c a l r e c o r d s ,k n o w i n gt h em 堍a n dq i n g ,i nt h ep e r i o do fb a o d i n gr e g i o n sa g r i c u l t u r e ,e c o n o m y , e d u c a t i o n , c u s t o m sa n do t h e rc o n d i t i o n s d e e p e n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h i s t o r yo fb a o d i n g , n o to n l yf o rt h e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a o d i n gr e g i o n se c o n o m y , c u l t u r e ,t o u r i s m , a n d o t h e re n d e a v o r st op r o v i d ea 1 1a b u n d a n c eo fm a t e r i a la n dr e l i a b l eb a s i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c a l l l e a dt ob e a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l o c a l ,c o r r e c t l yf o r m u l a t et h ee c o n o m i c ,c u l t u r a l ,p o l i t i c a l p o l i c y , d e v e l o p m e n tp l a n n i n g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l o c a lc l i m a t ed e v e l o p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o l i c i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c a l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 b a s e do n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p r o v i d et h eb a s i sf o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n e r g y , c a na l s oe n h a n c et h ep e o p l et ol o v et h em o t h e r l a n da n dl o v et h e h o m e t o w no fn a t i o n a lp r i d ea n ds e l f - e s t e e m t h r o u g ht h eb a o d i n go l dl o c a lr e c o r d s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r e s e a r c h , c a nf u l l yr e f l e c tb a o d i n go l dl o c a lr e c o r d s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b u t a l s of u l l ye m b o d i e si t s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s o l dl o c a lr e c o r d s b a o d i n g v a l u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銎】叠生兰日期:世豇钲l 月且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i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舳日般、天即气叫缸)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时舟螽蜮指导并与导师合催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 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 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毫! 虱生三 日期:上壶年二互月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堋乏1 日 日期:丝亟年月且日 日期:型查年一月l l 日 日期:塑n 年互月丑日 绪论 皇曼舅曼皇曼曼寰曼鼍曼皇曼曼皇鼍皇皇i = 一- - = - - - - - - - - m 蔓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 绪论 保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使其成为 一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历史、文化在方志中均有记载,因此进一 步挖掘保定方志的史料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把保定旧方志史料价值的研究和本地 的实际相结合,这样既能体现保定旧方志的史料价值,又可充分体现其现实意义。 方志研究由来已久,各方面的著作和论文都有很多。有目录学方面的,如骆兆平 的天一阁明代地方志考录( 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8 2 年) ,作者对天一阁收藏明代方 志的情况作了初步考察和简要著录;有研究各地地方志的,如阎崇年的北京方志探 索( 学习与研究,1 9 8 2 年第八期) ;有整理旧志和编修新志的,如张舜徽的怎样 进行旧方志的整理( 湖北方志通讯,1 9 8 2 年第4 至5 期) 和林雨如的新方志编纂 问答( 海天出版社,1 9 8 6 年) 等。 现在还没有专门论述方志价值的著作,只是以著作内容的一部分出现,和本文相 关的研究方志史料价值的著作主要有:黄苇的方志论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 ,这是一本论文集,地方志和经济史和从方志资料考察中国近代集镇墟场的 兴衰存废问题两篇文章对方志的作用和价值从经济、市集两个方面作了论述;仓修 良的方志学通论( 齐鲁书社,1 9 9 0 年) ,此书在第四部分论述了旧方志的价值和整 理,作者从民俗、地理、经济、农业生产、自然灾害、教育方面阐述了旧方志的作用; 彭静中的中国方志简史( 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 ,其价值部分从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和科学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繁荣文化创作、开展旅游事业方面简略说明。 相关方面的论文主要有:张秀华的云南方志的价值及其开发和利用( 云南民族 大学学报,2 0 0 3 年7 月第2 0 卷第4 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最重要的几种方志,分 析了云南方志的价值,并讨论了开发和利用情况,其开发利用侧重于后人利用方志著 书这一方面;李惠彩的方志价值及我馆收藏的现状与思考( 邢台师专学报,1 9 9 4 年第1 期) ,本文论述了方志价值及邢台师专图书馆收藏邢台方志的现状,但是方志价 值并未结合本地方志加以论述,也没有谈到方志价值对当地发展的作用;林衍经的地 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及其利用( 中国地方志,2 0 0 6 年第l 期) ,这篇文章论述了地方 志的旅游价值;陈正祥的方志的地理学价值( 中国文化地理,1 9 8 3 年第1 期) 论述 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方志的地理学价值;江凌的试论明清方志的特点及其国土学价值( 河南大学学报, 2 0 0 4 年3 月第2 期) ,本文论述了明清方志的国土学价值。没有专门研究保定方志价值 的论文。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方志的基本情况以及保定旧方志的保存现 状;第二部分是重点,介绍保定旧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对保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 三部分讲述了保定旧方志的开发利用。 旧志的整理和新志的编纂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方志史料价值的发掘和研究 也不应忽视。从保定旧方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人民的勤劳智 慧,以及人们生活和生产经验的记录。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过去的时代。地方志是 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它的史料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当前的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它的多方面的功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本文 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2 第1 章方志和保定旧方志 !mn, n,m m ,! ln,i n 1 n 皇曼皇 第1 章方志和保定旧方志 1 1 方志概述 1 1 1 方志起源、名称演变及体例 1 1 1 1 方志起源 方志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 方面的书籍。 关于方志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古今历史学家 和方志学家对这个问题作过多方面的考证,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源于周 官,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代表人物是司马光和章学诚。但说到具体的渊源,二入所指 并不相同。司马光指的是其中的职方、土训和颂训,偏重于舆地图经;而章学诚指的 是其中的外史,主张方志即地方史。有的说源头是禹贡,代表人物是元代的张铉。 持以上两种观点的人最多。有的说渊源是山海经,因为有些古方志编纂时,常常提 及此书。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仿自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等,但持这种 说法的人很少。因为这三种书只是方志的先例,并没有涉及方志的源头问题,所以不 能将这三种书看作方志渊源所在。到了现代,一些著名的方志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黄苇先生提出“方志多源论圆;仓修良先生认为方志起源于两汉的地记 ;彭静中先 生客观地分析了各种观点后全部一一否定,认为方志的起源问题还有待于人们深入研 究回。方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基本上定型于宋朝。而它的起源问题至今还有 待于我们深入的研究。 1 1 1 2 方志名称演变及体例 方志是地方志的旧称,各个历史时期地方志的名称也不相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 映出方志形成、发展的进程。方志曾经使用过的名称有:图经,汉唐时多用,以后很 少使用,如唐代的沙州图经。也有用“乘”来命名的,保定方志中用“乘 来命 。中国方志大辞典,中国方志大辞典编委会编纂,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第l 页 国黄苇方志论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3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济南:齐鲁书社,1 9 9 0 。彭静中中国方志简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0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詈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 曼曼鼍曼皇皇量曼量皇曼曼皇鼍皇曼量曼曼鼍曼曼皇曼皇曼曼曼! 曼曼曼曼量曼曼曼量曼鼍曼曼曼量曼曼i i , i i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量舅皇寰 名的有雄乘。乘,因袭春秋战国时国别史,始于元代于钦的齐乘。方志在发展 过程中使用过各种名称,如地记、图经、事情、志料等,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志 。古 人把记事的书称作志,因此大部分方志都以“志 命名,如完县志、易州志等。 较早使用“志 这个名字的是晋陈留志和宋代的河南志。方志根据不同的规 模和性质叫做“大志 、“续志( 祁州续志) 、“新志( 完县新志) 等。地记和图 经的名称在南宋就已经消失,图经和图志在北宋和南宋经过发展,过渡成为定型方志。 所以南宋至元以后,一般地方志都以“志 命名。 按编纂体例,方志可以分为纪传体、门目体、三宝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类 书体等。纪传体就是把诸多门目归属于图、表、纪、传、录等,每类下面又分若干细 目。门目体只有门目没有纲领,特点是平列门目,无所统属。三宝体一般分为土地、 人民、政事三类,有的加上文献成四类。编年体类似地方史,不设篇目,各种事情和 数据都按年代顺序编入书中。纪事本末体是每件事情单独成篇,按事情经过的先后排 列,详述每一事件的始终。类书体就是用编类书的方法编修,从许多数据中,分类加 以编排,并注明出处和引用书目。比较有名的是章学诚的“三书、“四体”说,“三书 指志、掌故、文征。章学诚所谓的“志 指其中的著述部分;“掌故”和“志 并列, 是一个地方有关典章制度的原始记录,是作为档案而保存下来的一部分政事资料;“文 征 类似文鉴,是一方奏议、论说、诗赋、金石等原始文献资料的专辑,是方志中保 存的另一部分原始资料。又将“志 分为外纪、年谱、考、传四体,这四体仿自史 记、 汉书,结构清晰、严谨。 按志书所记载的内容和篇目的详略来分,还可以分为繁体和简体。宋代以后的方 志基本上都是繁体。 1 1 2 方志种类和特征 方志的种类可以分为全国性总志、地区志和专志。总志是记述全国范围内自然和 社会现状的志书。如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元朝的大元一统志等;地区志分为 省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村志等等。省志是记述一省范围的方志,上为全 国志的补充,下为州县志的纲领。府志:记述一府范围的方志,如 保定府志。府是 省以下、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管辖范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一府辖数州县。州志: 记述一州范围的方志。明清时州是低于府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则与府平级。县志: 4 第1 牵方志和保定旧方志 m mi l l 记述一县范围的方志,如阜平县志。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是方志的基础,所 以县志特别重要,在所有地方志中它所占比例最大。保定旧方志中,县志约占百分之 七十五。乡镇志:记载县以下一乡、一镇范围的方志,包括镇志、厂志、里志和村志, 如翟城村志。专志是专门记载某地区的某特定内容的志书。它是地区志取材的 重要来源。专记山水、墓葬、风景名胜、湖泊、桥梁、寺观、金石、历史人物等等。 如山志、水志、桥志、物产志等。 县志是方志的基础,县志的编修为州志的编修提供了素材,州志是府志取材的重 要来源,府志的编修为省志的编修提供了素材,各省方志的编修又为全国性总志的编 修提供了取材来源。 关于方志的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提出四点,有的提出五点。黄苇先生 认为方志的根本特征是地方性、真实性、广泛性和特定性回;仓修良先生提出方志的特 点是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多样性和时代性;朱士嘉先生曾提出方志的可靠性 。 保定的地方志不外乎四个特征: ( 1 ) 地域性。这是保定方志的主要特征。方志是以一定行政区划或一定地域作为 它的记事范围,所记载的内容不会超出本地,并且因为各地的地理位置、山川气候、 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不同,呈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因而地方特色十分突 出,边疆、山区、内地、乡村和城镇各有各的特色。各地区的方志纂修者为了表彰本 地的杰出人物、宣传本地名胜古迹和知名产业等,同时也便于政治上参考借鉴,都比 较真实地记载了本地的各种情况,既可信今,又能传后。高阳以纺织业闻名,县志中 有很大的篇幅写高阳纺织业的发展、荣衰;徐水以酒业闻名,因而徐水县新志中 就写到酿酒过程和酿酒厂。这对于研究地方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文化风貌、历史 和现实都有重要的价值。 ( 2 ) 资料性。资料是志书最基础的东西,一部志书的科学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所收的有价值资料的多寡。资料性是地方志的生命所在,地方志之所以历时两千多年, 一直延续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珍贵难得的资料。保定方志保存了大量的 旅游、经济、金石、金融、商业、资源等各方面的资料,各种资料加以归纳汇编,保 黄苇方志论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3 圆仓修良方志学通论,济南:齐鲁书社,1 9 9 0 朱士嘉谈谈地方志中的几个问题,吉林:中国地方志论丛,1 9 8 1 ( 1 ) 5 洞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证了方志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系统性。 ( 3 ) 广泛性。保定方志记载的内容极其广泛。无论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大事小情,都一一载入志书。包括了社会 f 和自然的各个方面。不仅记大事,也记有意义的的小事,奇闻轶事也多有记载。历史 沿革、天文地理、名胜古迹、资源物产、民族、宗教、风俗以及政治措施、军政机构、 财政、典章制度、经济状况、艺文、著名人物、金石碑刻、故事传说等等,只要和保 定地区有关,全都属于它的记述范围。包罗万象是地方志区别于其它文献的大特色。 ( 4 ) 连续性。地方志以记述现实情况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不断变化以及 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原有的资料陈旧了,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地方志每隔若 干年或一个时期都要重修或续修。天下太平的时候,一般是几十年重修一次。历代中 央政府为了准确及时地了解各地情况,往往下达行政命令,要求全国各地续修方志。 明清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并大力提倡续修新志,因此各地的府、州、县志都经常续修, 因而连续性就更具有普遍意义。清政府曾下令,各地志书六十年一修,所以旧志刊行一 不久,又在续修新志,这就保持了地方志的连续性。编修新志的办法,有的是以旧志 为基础核实补充,有的只是编续志,只编录上次地方志修成以后未载入的新内容。比 如康熙十一年编有定州志,咸丰十年又续修有定州续志;乾隆二十一年( 1 7 5 6 ) 编有祁州志,光绪元年( 1 8 7 5 ) 续修有祁州续志。将一个地区历代编修的地方 志合起来看,就是一个地方完整的古今资料的汇总,可以连续考察一个地区的历史和 现状,将各地历代的地方志合起来看,就可以莲续考察整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其资 料的丰富与完备,是其它任何著作无法比拟的。 1 2 保定及旧方志概况 1 2 1 保定概况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的中心部位,西依太行山,东邻广阔富饶 的冀中大平原,与京、津二市呈三足鼎立之势,是历代的京畿重镇。保定古城历史悠 久,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人定居。战国时期,燕昭王在这里筑黄金台,修广养城。西汉 建柏陵城,北魏置清苑县,建清苑城。宋初,因赵太祖赵匡胤陵在清苑境内,而置保 塞军,后来升为保州。金贞祜元年,蒙古军攻占保州,城垣被毁。元初,金降将张柔 重建城池,改称保定路。明洪武元年改为直隶保定府,清康熙八年为直隶省会。民国 6 第1 章方志和保定旧方志 时为河北省省会,解放后曾两度为河北省省会,现为省辖市,下辖市区内新市区、北 市区、南市区以及四个县级市( 高碑店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 和十八个县。 自古以来,保定就是一座具有军事、政治、文化、交通、经济多重功能的中心城 市。特别是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更是保定的突出特色。传说燕国公曾在西郊抱阳山建 立读书堂,宋代设有少1 , 1 学,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长年逸居“一亩泉”风景区。元初 在城中心建立起万卷藏书楼,明代建有金台书院、上谷书院、二程书院,尤其是清雍 正年间建立的莲池书院,历经一百七十多年,成为我国北方书院之冠。清末建立了陆 军大学堂、高等师范和农务、医学、测绘、军需、法律、警务、法政等学堂,还有男 二师、女二师、六中、育德、崇实等中学学校。民国初年陆续建立起高等职业学校、 同仁中学、民生中学、范真女中、崇贞法语学校等,在当时有“学生城 的称号。刘 少奇、邓中夏、李维汉、叶挺等曾就学或执教于此,傅作义、张治中、蔡廷锴等著名 将军,还有蒋介石、白崇禧、陈诚等国民党军官也曾就读于保定军校。 保定市区内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市内有始建于唐代的名列 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直隶总督署, 重建于宋代的大慈阁和钟楼,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大宁都司,以及曹锟官邸、李鸿章公 祠、西太后行宫等。城北有燕下都遗址、荆轲塔、肃穆壮观的易县清西陵、狼牙山; 城西有汉中山靖王墓、抱阳山;城东有白洋淀;城南有药王庙、宋开元寺塔、北岳庙、 地道战遗址等。数不胜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保定独有的汇集古今之名胜、 拥有南北风格之大成的旅游特色。 保定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西部山区蕴藏着金、银、煤、铁、铜、 锌、铝、云母、石灰石、磁土、大理石等5 0 多种矿产资源,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涞 源县钼的藏量居华北首位,居全国第三位,并且金属矿藏种类和储量为全市之首。锌、 石棉和大理石为全国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曲阳县的大理石和磁土含量最大,质量最 好;东部平原地区白洋淀周围蕴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油料等,是著名的粮棉油产区;全市有林果面积 2 1 0 多万亩,干鲜果品年产量6 5 万吨,已经形成了大枣、核桃、草莓等十大林果基地; 此外还有曲阳石雕、安国药材、蠡县皮毛、高阳纺织等十几种享誉海内外的特色产业。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和自然资源,使保定成了一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掌位论文 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所有的历史、文化、矿藏在保定旧方志中均有记载。 1 2 2 保定旧方志现存状况 保定现存旧方志是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明清两代是我国方志发展的繁荣时i 期。有明一代,共修各种地方志2 8 9 2 种,比宋元方志的总和还多四倍。清代是地方志 编修的鼎盛时期,方志数量庞大。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现存方志共有 8 2 6 4 种,其中清代方志有5 7 0 0 多种,约占总数的7 0 ;刘光禄先生统计现存清代志书( 不 计专志) 约有5 8 0 0 多种,占现存旧志的8 0 左右。尽管统计数据各有差异,但可以肯定 的是清代编纂的方志数量大大超过历代方志的总和。 明代的保定方志流传到现在的很少,大部分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清代方志最多 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年代距离现在比较近,二是清代和民国时期注重修志。首先是方 志作为官书的地位在清代得到了巩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修志的重视程度是前所 未有的。清代纂修方志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体系。从一统志省志府、州、 厅、县志乡镇志,层次分明,等级严格,全国各地凡是有行政区划设置的地方均有 修志机构,并把修志作为考核各级官员政绩的标准,在清朝统治中国的二百七十年间, 从顺治到宣统,修志从未中断;其次是一大批学者的参与促进了修志质量和数量的提高。 由于中央政府的指令,各地网罗人才参与修志。同时相对于文字狱来说,修志安全得多, 这又间接促使一大批文人参与修志。学者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对志书的体例、篇目结构、 编纂方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学者们各有所长,往往将自己的治学理念、道德修 养贯穿于志书之中,产生了一批各具特色、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志书。 民国时期的保定旧方志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民国的方志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特点是 一批质量较高的方志理论专著相继问世。它是在研究了前人包括章学诚方志理论基础 上,结合民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产生的,这一时期出版的保定方志以铅印本居多,其次是 刻本和稿本。国民政府注重民间方志的搜集工作,民国二十三年政府两次下达搜集方志 的命令鲫: 本府最近有关县志之两训令 。黄苇等方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3 。第1 7 6 页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囝刘光禄中国方志学概要,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 9 8 3 ,第7 8 页 固河北月刊第二卷第三期,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出版 8 第1 章方志和保定旧方志 ( 一) 第四一三号训令( 二十三年一月十九日) 方志之学,叻自周官,徵文考献,非此莫属。近查各县志书,多年久失修,而旧志 率多散佚,问有县志中只存一部者,纵能珍重保存,恐终不免于辗转沦丧,合行通令各 县县长,凡本县志书,近年尚未续修者,应即斟酌情形,定期重修,即或为物力所限, 亦应暂将旧志重印,以免丧失,兼为将来重修之根据,仰即遵照,毋得视为不急之务。 是为至要! 此令 ( 二) 第八零五号训令( 二十三年二月二日) 各县之有志书,所以徵文考献,近来各机关徵求县志,备作参考者,已有多起 徵求方志者,络绎而来,各县旧志存有版本而久未印刷者,咨客招工印行,即原版 无存,亦应速觅旧志重梓付印,以广流通,不得托词旧本无存,无从寻觅。 这些政令对保定方志的保存和重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民国时期旧志重印非常多, 涉及范围广泛,数量非常多,采用的刊印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影印、石印、刻本、油印。 大量旧志,尤其是孤本、珍本方志得到重印,对旧志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民国时期,私家藏志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一些以专门收藏方志而闻名的藏书家,著 名的方志收藏家有有任凤苞、王体仁、张国淦等,这在藏书史、方志史上是一个很重 要的变化,他们为方志的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史料记载,保定修志始于晋。晋有中山记,隋有上谷郡图经,元有保 定路志,但以上三种志书均散佚不可求。大规模修志盛于明清,民国也有不少。现存 的保定旧方志共有1 0 5 部,按种类可以分为府志、州志、县志、乡土志、村志,其中 府志5 部,州志1 4 部,县志7 9 部,乡土志6 部,村志l 部。数量最多的是县志,占 保定旧方志总数量的7 5 ,其次是州志,占保定旧方志总数量的1 3 ,然后是乡土志 和府志,分别占6 和5 ,村志数量最少,只占1 ,是民国十四年伊仲材编述的翟 城村志。保定旧方志还是比较丰富、全面的。 保定旧方志名称多种多样,有“乘( 雄乘) 、“事情”( 清苑县事情、望都县 事情) 、“乡土志 ( 曲阳县乡土志、雄县乡土志) 、“新志 ( 唐县新志) 、“续志 ( 涿州续志、易水续志) 、“志( 涞水县志) 、“稿”( 安国县新志稿) 、“志料 ( 阜平县志料) 、“志略 ( 满城县志略) 、“图说( 望都县图说) 。绝大多数方 志用“志”来命名。同一个地方的地方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称谓也不同,如望都在清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的时候称为庆都县志,而到了民国就称为望都县志:定州在清代称为定州 志,到民国则称为定县志。这是因为各地的地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改变, 因而地方志的名称也随着改变。 保定现存旧方志的起止时间从明弘治七年( 1 4 9 4 ) 至民国三十四年( 1 9 4 1 ) ,其方 志分别为重修保定志和重订清苑县志。清代旧方志的起止时间从顺治二年( 1 6 4 5 ) 朱煜文修、隰崇岱纂的易水志至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宋荫桐纂修的安国县新 志稿。民国时最早的保定旧方志是民国九年( 1 9 2 0 ) 的容城县志,大多数民国方 志的编纂时间是民国二十二、二十三年。保定旧方志按朝代来分,明代旧方志有1 5 部, 占总数量的1 4 。分别是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四个年代的本子,最晚的明代版本 是明崇祯十二年( 1 6 3 9 ) 孙承宗编纂的高阳县志。清代方志6 8 部,占总数量的6 5 ,各个时期均有本子。民国2 2 部,占总数量的2 l 。保定旧方志按版本可以分为刻 本、增刻本、铅印本、抄本和稿本五种。其中刻本最多,7 1 部,占总数量的6 8 ,其 次是铅印本和抄本,各为1 2 部,分别占总数量的1 1 ,最后是稿本和增刻本,各为5 部,分别占总数量的5 。 各县方志都有重复印刷的,如( 直隶) 定州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 宝琳纂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 1 8 4 9 ) 亥u 本,十二册,1 9 6 9 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道光二十九年( 1 8 4 9 ) 刻本影印了三册。因此这两部书其实是一部书,只是版本不同。实际算来,各县、市 旧志内容不重复的保定旧方志一共有1 0 5 部。具体如下图: l o 第1 章方志和保定旧方志 保定现存地方志一览表 保清满涞涿疋容安蠡博定 皇 唐易 古 雄徐 高安望 曲顺 涞总向 地定苑城水州兴城新县野州 平县 县碑县水 阳国 都 阳平 源计 区 市县 县县市县县县 县市县店 县县 市县县县 市 朝明 212211l21ll1 5 代 清 3224334423523322144336 8 民 4 212 1 2 l321122132 2 国 种府55 类志 州5631 4 士 ,e 一 县 7 46l554431 33 46433152347 9 志 乡 1111116 土 士 j 亡小 村 11 志 224 刻 43144351336 23433 2133 7 1 太 版 增 ll2 15 本 刻 本 铅211l1 1 21 1 321 2 印 本 抄2 11 1 2 22l1 2 本 稿ll25 本 保定旧方志全国各地和高校图书馆均有收藏,河北大学图书馆不论从数量上还是 种类上,收藏了绝大多数的保定方志( 包括影印本和胶卷本) ,共约七十余种。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保定i e l 方志价值研究 2 1 地理和旅游价值 2 1 1 地理价值 地方志是研究地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每部地方志都有建置沿革或区域沿革、山川 形势,许多变化往往是正史地理志里没有收入的,各地所设置的机构,正史等著作往 往缺载,而在方志中均有记录,可以补正史的不足。 通过研究保定旧方志中关于这方面记载,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府、州、县的区 域的沿革、地名的更易等。因为它所记载的范围是一州、一县之事,范围小、地点近, 更加容易了解真实情况,因此也较为可信。如完县新志详细记载了自周以来顺平 地名的更易情况:周称作逆畴,秦时称做曲逆,汉称做蒲阴或北平,至北齐时改为北平 县,唐朝时称做徇忠、北平,后唐时叫燕平,金时改称做永平县,元称做完州,明代 以后称做完县,建国后因为觉得完县这个名字不吉利,1 9 9 3 年改称顺平。所以历史地 理学家们在研究历史地理时,都把方志视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这些关于地名更易 的记载对阅读历史文献同样有重要价值,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文献的写作年代和时 间。 河流的流经路线、必经之处也有详细的记载。民国十八年的雄县新志记载了 大清河的流经路线:“大清河,一名白沟河,即古拒马河也。由县西北三十五里大铺村 入本境东南,流经王克桥,由城西折而东经瓦济桥下东南流至龙湾村东南,过清河门, 土俗旧称此为小清河,遂称拒马河为大清河,又东经茅儿湾,折而东北十二里至张青 口入新镇县界,共行县境六十余里,为天津至白沟镇之航路 圆。在新城县志中不 仅记载了河流和河流的必经之处,而且河流所经之处的桥梁、渡船也都有记载。有的 航路虽然今天已经断航,但是仍然可以考见当时水势之大,这对我们研究古代河流航 线有很大的价值。 方志对河流的改道以及旧史记载的一些错误之处均有记载,在许多情况下也都详于 彭作桢等,完县新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印,第4 8 - 5 2 页 。秦廷秀修,刘崇本纂雄县新志二十一卷,民国十八年铅印本,河道篇,第3 3 页 1 2 第2 章保定旧方志价值 正史的记载。民国时期的县志废除了旧志中的迷信部分和与科学相违背的地方,因此记 载的一些建置发生了改变。高阳县志记载“旧志星野之说与科学理解相背,建置门 昔有今废亦无沿革关系者均弗录回。县志纠正了旧史的一些错误,如滹沱河,原来记 载从定州入深泽县,实际上滹沱河从未入定州界。满城县志作者实地勘察山脉、河流, 对旧志的失实之处或现在已经变更的地方都一一作出了说明。黄土山,旧志记载在县西 十里,也叫黄土寨,但据作者实地考察,是在县西十五里而不是十里,旧志记载错误。 县城面积旧志记载为八十里,“今实地勘绘山脉河流始知其误,兹据勘验所得全境 面积共一千八百七十五方里。完县新志对以往的错误之处加以考订,指明孤山即 都山、豆山,白崖即蒲阳等 。这些记载为查考史料、地名的更改和河流的改道、山脉 的勘测、当代编修新志书等提供了参考价值。 2 1 2 旅游价值 地方志所记载的旅游资源和信息影响深远,时效久长。地方志作为地惰的载体, 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行游观的史料,有旅游学、姓氏谱牒、民间文艺和传统工 艺美术、文物古迹和纪念馆等方面的详细记述。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旅 行过程中很注重利用地方志书;民国期间,著名学者黎锦熙在他的著作方志今议 一书中,根据事实,明确指出方志的“旅行指导 作用回;王淑良编写的中国旅游史 古代部分,以十多种志书为例,指出地方志的许多内容都和旅游有关,是非常宝贵的 旅游文献,其价值和作用应予以充分重视。它载有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和其它多种旅 游信息,适合各种需求的旅行者。 保定的旅游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保定是一座古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其 次保定靠近北京,可以吸引大批京城游客来此旅游。因此开发保定的旅游资源,可以 使保定的旅游事业更上层楼。名胜山水的开发和一些古迹盛衰变化的历史,可以在 志书中找到。如古莲花池是兼有祖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1 9 8 8 年古莲花池以其 旖旎的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跻身于全国十大名园之列,它是在唐代上元年间 ( 6 7 4 年) 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其建设、重修的资料在清苑县志中可 。李大本修,李晓泠纂高阳县志十卷,民国二十年铅印本,第1 9 页 回陈宝生修、陈昌源纂,满城县志略,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年铅印本影印,第4 9 5 0 页 彭作桢等,完县新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印,第9 3 页 黎锦熙,方志今议,上海书店出版,1 9 9 0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找到:“古莲花池,在旧县治东北,元帅张柔因临漪亭故址崇构馆榭蔚成巨观( 临漪 亭肇自唐上元间) ,迨有清仁宗南巡即莲池为行宫,广而新之,聿称美富前当。雍正间 李文达公督直于万卷楼西侧,以垣墉创为莲池书院,光绪初年李文忠公督直延贵筑黄 子寿先生讲购书三万卷藏之于万卷楼,复辟学古堂以课朴学,及黄先生分守荆襄,武 昌张廉卿、桐城吴挚甫两先生相继都讲贤继王仲三先生之后,于是莲池之名益盛, 几于豫之苏门先后相坪,乃自庚子后迭经兵燹,几废,于民国二十年经商总指挥震、 李旅长振唐倡捐重修 。雍正十年( 1 7 3 2 ) 李卫调任直隶总督,见古莲花池风景秀丽, 决定在此修建书院。光绪四年( 1 8 7 8 ) 黄彭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商量购置书,先后筹 银一千五百两,购买图书三万多卷,这是莲池书院史上购书最多的一次。光绪中期以 后,吴汝纶院长又筹款购买了东文图书和西文图书。在此期间张裕钊、吴汝纶先后担 任院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部分校舍遭到英法德意四国联军的焚毁。光绪二十八 年( 1 9 0 3 ) 下半年,莲池书院正式停办。 通过方志可以知道一些名胜古迹和建筑的变迁史。如保定动物园,原名保定公园, 民国十七年改名,据清苑县志记载:“前直鲁豫巡阅使曹公锟创建0 00 00 夏寿田、姚 丹坡两先生均有记。清徐警备司令祝公芾南驻节保定,惜其就颓乃捐款重修”圆。 1 9 2 2 年公园竣工,曹锟立碑定名为“保定城南公园,1 9 2 8 年改名为“中山公园,1 9 3 6 年重修,改为人民公园。1 9 3 7 年“七七事变 后,日本兵占领保定,进驻公园做种 马场。日本投降后,做了河北省农事试验场,国民党曾在这里驻兵。在日本投降和国 民党军队占领保定后,一度发生哄抢现象,看园者也监守自盗,公园损失殆尽。1 9 4 8 年河北省立农学院迁入,南岸部分做校园,1 9 5 2 年北岸部分重建为人民公园,1 9 9 4 年 人民公园改为保定动物园。 同样有名的还有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裕华西路,清雍正年间所建, 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处较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1 9 8 8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元朝,元世祖至元七年( 1 2 7 0 ) ,顺天路总 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洪武元年( 1 3 6 8 ) 于此建立了保定府署,永乐元年( 1 4 0 3 ) 改为大宁都司署。清代几经变化和修建,雍正八年( 1 7 3 0 ) 总督署迁到保定,直到清 金良骥修、姚寿昌纂清苑县志六卷,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印,卷一地 理名胜,第7 3 页 。同上,卷一地理名胜,第7 4 页 1 4 笫2 章保定旧方志价值 朝灭亡。总督署历经八个帝王一百八十余年的历史,始终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 驻在这个署的总督有7 7 人9 9 任次,著名的有李卫、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 凯等人。总督署历史内涵非常丰富。民国以来,成为直隶督军、j i i 粤湘赣经略使、直 鲁豫巡阅使、保定行营、河北省政府驻地。这些名胜古迹已经成为来保定旅游者必定 参观的地方,对这些名胜古迹游有的旅游者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历史内涵。通过保定方 志对这些名胜古迹的记载,可以使人们了解这些古迹的悠久历史,从而加深对这些名 胜古迹的历史内涵和意义的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保定方志中关于名胜古迹的描写和传说,编写讲解材料和导游培训 教材。导游可以利用地方志中对名胜古迹的传说、描述,增强一地的历史文化深度。定 州志中对“嘉山”的描述既有史实又有传说,“县东十里,本名嘉禾山,唐郭汾阳败 史思明于此,侯平地崛起,蜿蜒十余里,相传绝项为孟良寨,稍下宽平处有寺,寺前 有池,大旱不竭,山后有佛儿峪,水出峪中,北流数里,山本多乔木,因定州造浮图 采伐一空。谚云: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回。定州有一座塔叫做开元寺塔,是世界 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高8 4 2 米。1 9 6 1 年3 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当年宋、辽对峙,定州地处宋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