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第 页 i 摘 要 摘 要 意志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在人的活动中有着最重要的影响。正因为 意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人们对意志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是意志 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意志认识的不同视角,使得意志的词义变得纷繁复杂, 并常有随意、泛化之现象。本文首先对意志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本文中意志一 词仅指意志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道德意志就是人们在道德领域活动中的意志。 把道德意志等同于意志的这种理解为我们更好的解释道德蜕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机制,道德意志运行的内在机制是其作用的基础。因此, 对道德意志运行的内在机制的分析必不可少。在分析中我们发现道德意志的产生 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既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也有其 具体的情景性;既受道德认识的影响,也受道德情感等其他心理机制的影响。正 是这些因素使得主体坚强的意志或薄弱的意志在积极的道德蜕化中或消极的道德 蜕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主体坚强的道德意志在积极的道德蜕化中,主要表现为 道德主体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而扬弃当前的社会道德,勇敢的表达和践行自 己的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主体薄弱的道德意志在积极道德蜕化中则 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静观”和“逃避”,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对抗着不合理的社会 道德。主体坚强的道德意志在消极的道德蜕化中,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为了自我 利益的实现而违背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在社会的打击和制裁下,顽强的 进行破坏性活动,甚至甘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主体薄弱的道德意志则主要表 现为,主体为了自我利益的实现,不能很好的遵守现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通过对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的分析,我们也更清楚的了解到如何对 道德意志进行引导。最后笔者提出从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 提高意志掌控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引导道德意志在积极的道德蜕化中发挥作用。 主题词:意志,道德意志,道德蜕化 abstract 第 页 ii abstract abstract will is the important embodied in the force of human nature and h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persons activities. because there i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ill, from ancient times , people has never stopped on the study of will. however,the will itself is complexity , and people mak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will, so the meaning of will becomes complicated and is often very optional and generalization of the phenomenon.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he will , pointes out that will only mean will power in this article, and on the basis derives that moral will is will in the moral field activities of people. the understanding that moral will is equivalent to will provides theory basis to better explain moral exuviate for us . a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mechanism, moral will operati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ral will effect .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n the moral will operation internal mechanism is essential. in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moral will producing is the result of natural selection, but also the result of social choice, is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but also has its specific situations; is received by the influence of moral awareness, but also by the influence of moral sentiments,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t is these factors that make the the subjective strong or weak will has a different performance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moral exuviate . the subjective strong moral will in positive moral exuviate mainly shows that morality subject discards the current social morality, brave expresses and practices their moral principles and norm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era for self-fulfillment and self-improvement. the subjective weak moral will in the positive moral exuviate more shows as a wait and see, and escape and revolting the unreasonable social morality in a negative way. the subjective strong moral will in negative moral exuviate, mainly shows that the moral subject goes against the universality of moral principles and norms, and in the society of crack and sanctions, tenaciously performs destructive activity, even willing to pay the cost of lif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self-interest. the subjective weak moral will mainly shows that the subject goes against the existing moral principles and norms for achieveing their own interests. through analysing the effect of moral will in the moral exuviate, we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how to guide the moral will actively play a role in the moral exuviate. finally the author think it separately from improving moral judgment ability, developing good moral feelings and improving control ability in three aspects ,to guide the moral will playes a actively role in the moral exuviate. key words:will ,moral will, moral exuviate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前 言 第 页 1 前 言 前 言 改革开放 30 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个体意识也逐 渐萌芽,对个体利益追求的日趋合理化,使得人们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遵循现有的 某些道德规范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伦理思想的矛盾与 冲突,使得人们既有道德需要,但这种需要又停留在表面的、外在的状态,缺少 深层次的、自觉的、内在的要求。当自我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个体背离 社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导师易小明教授提出了 道德蜕化这一概念。 道德蜕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体的心理活动机制是道德蜕化产生 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这之中,道德意志的作用又尤为突出,因为道德的本质是 实践,而道德意志的作用正好体现在这种从内到外、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行动 中。因此,黑格尔说:“理智的工作仅在于认识这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 力即在于使得这个世界成为应如此。” 1可以说没有道德意志就没有人们的道德活 动,更没有道德蜕化现象的产生,因此,对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的研究 变得迫切而重要。 1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 420 页。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 页 2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一节 道德意志概念辨析 道德意志作为一个古老却又颇具当代性的伦理学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 代伦理学教科书中。然而在查阅这些书中对道德意志的定义和解释时,我们认为 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意志和道德意志概念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在对 道德意志做进一步探讨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疑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意志 和道德意志的概念进行剖析。 一、意志概念剖析 20世纪80年代末、“意志”问题在我国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他们 分别从认识论、价值论、评价论、非理性因素等角度对意志做了一定的探讨,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cnki为例,笔者按“意志”为题名进行精确搜索,即查到相 关文献2378篇。但从已有成果来看,我国学术界对“意志”概念的使用,可谓纷 繁复杂,并常有随意、泛化之现象。“意志”一词词义的游移,使得人们对意志 的理解常常变得困难和疑惑。就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意志”一词的使用来看,需 要厘清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意志词义中包含了意向、意愿、意志力等多种含义。 在哲学中,“意志”一词主要指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或自主决定 的能力。例如,奥古斯丁在解释意志时认为:意志是使人渴望永恒的正义和崇高, 还是追求临时的享受与满足,都完全取决于意志本身的决断,因而都属于意志本 身。意志分善恶取决于意志本身决断要什么,意志并不必然决断以善为目的,它 也可能决断以恶为对象。意志在善恶之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意 志是人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进行自主选择的能力。由此,西方哲学家提出了意志 自由,并进而推广为意志决定论。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意志在此含有明显的意向、 意愿之意。例如,康德认为,“道德主体不是经验存在的人,而是理性存在的人; 道德原则不是一种经验的原则,而是一种理性的原则。所以,他称之为实践理 性。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所谓理性,而是一种意向的东西,所以 康德又称之为绝对命令;而命令并不是一种实然的认知陈述,而是 一种应然的意向要求”。 2由此可知,康德“实践理性”这个概念实际上标示 的是意向。 与哲学中对意志理解所不同的是,心理学中意志则多指“毅力”, “意志力”。 2 黄玉顺从认识论到意志论西方近代哲学简论 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 页 3 例如,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辞典中将意志定义为: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 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学概论中作者将意志定义 为“人为了要实现某种预想的目的,因而依据自我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能动 地和坚决地通过克服各种困难去变革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活动”3并进一步解释到 “人的意志强弱主要是以所克服的困难的大小为衡量标准的。”“人只有在实现 预定的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又能坚强不屈和深思熟虑地加以克服的时候,才 会显著地表现出意志的作用。”4普通心理学意志义为“一个人约束自己,控 制自己的不随意冲动,必要时压制这些冲动”的活动5。可以看出,在心理学研究 领域,研究者更加注重的是对意志活动中克服困难,压抑冲动这一特性的研究。 对意志研究的不同视角,使得意志的词义变得丰富而复杂,这也导致人们在 意志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在几种词义之间游移,使读者不能准确的把握意志所指。 (二)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相互嵌套。 把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相互嵌套也是意志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例 如,王海明在其新伦理学中指出:道德意志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道德 行为动机的确定阶段,亦即道德行为目的与手段的思想确定阶段,也就是道德行 为的思想确定阶段,可以称之为“采取道德决定”阶段。第二阶段则是道德行为 动机的执行阶段,亦即关于道德目的与手段的思想之付诸实现阶段,也就是道德 行为实际执行阶段,可以称之为“执行道德决定”阶段。 6郑希付,陈娉美在普 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意志依赖于认识,并以认识为前提。意志行动中目的 的选择和确定,行动方法的采取,对困难的分析及克服,都必须通过认识活动来 运作,方能得到解决。” 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 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 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8 传统的把意志分为两个阶段即“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做法,事实上 是把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相互嵌套在一起,因为“决定阶段存在于认识过程中。 确定目的时使用的是感知、想象等认识方法,是认识过程可以完成也应该完成的 事情”。而意志定义中将认识过程纳入其中,则造成了对意志理解的混乱,也割 裂了认识过程的完整性,增加了意志表述的负担。 9并且作为决定阶段的意志它还 不是行为本身,也不是行为的部分或能力,而是在刺激和运动这一链系中间的有 3 杨清心理学概论 m,吉林,民出版社,1983,第 75 页 4 杨清心理学概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第 478 页 5 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第 429 页 6 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 624 页 7 郑希付,陈娉美普通心理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第 225 页 8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 380 页 9 李泓疾意志概念辨析 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 1 期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 页 4 因果作用的环节。“所有的感觉冲动就是一些与确定的感觉相联结的意志倾向, 即他们是一些可以过渡成为实际意志的强烈的感情倾向”。这种倾向性可能仅仅 表现为主体内部意识活动,也可能表现为外部的意志行为,虽然两种形式的意志 看起来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表现为人的能动作用,并且两者常常是伴随着发生的, 前者作为后者的先导。但是,这两种“意志行为”实质上有着天壤之别,“想” 的意志和“行”的意志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说意志的执行和实施过程在 意志活动中才是最主要的过程,它保证了意志活动的顺利实现。意志的这种合目 的性活动,并不包含确定目标本身。应该把确定目标交还给认识过程。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文中意志所指,笔者在此选择意志的一个含义即意志力, 并把意志的执行过程当做意志活动的全部。 二、道德意志概念剖析 当我们指定了“意志”一词的含义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道德意志” 一词的含义。 “道德意志”一词,是由“道德”和“意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道德” 是“意志”的定语,是用来修饰意志的,就如同“学习意志”、“训练意志”等。 “道德”一词在伦理学大辞典中定义为: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 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价 值形式,它总是以善恶,正当、不正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既是一种价值体系, 又是一种规范体系。那么“道德”和“意志”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两种解释: 一种是指“道德的意志”,即“善良”意志。这种理解明显的包含有意向之意, 与我们之前对意志所指定的含义不符。另一种是指在道德领域活动中的意志。在 这种解释中,道德意志就等同于意志,只不过特指在道德领域活动中的意志,是 与非道德领域中的意志相区别。这时,道德意志本身不再具有善、恶的指向性, 它只是一种内驱力,具有“坚强”或“薄弱”的特征。而“善”和“恶”则是对 道德意志活动结果所进行的道德评价。这样就与我们之前对意志所指定的含义一 致了。这种对道德意志的理解也暗合了王阳明在四句教中所说的:“无善无恶是 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主体在道德活动中无论是做善良的 事情还是做邪恶的事情,其意志都是同一种意志,因此对道德意志的这种理解符 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道德蜕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 页 5 第二节 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意志 一、道德蜕化及其性质 (一)道德蜕化概念界定 “蜕化”一词的原意是指蝉、蛇类脱皮和鸟类的换毛现象。这一现象是动物 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和现象。我们通过类比将“蜕化”一词运用于指称一 种道德现象,指道德主体的行为从道德原则规范的既定要求中脱离出来并将其弃 置不顾的道德现象,道德蜕化现象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必然现象。 “道德蜕化”虽然是个新的词汇,但是道德蜕化所反映的道德现象却普遍存 在于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中,它伴随着人类道德的发生而发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人类社会表现出了一个从类本位到群体本位、到个 体本位再到以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发展为中心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规律。与此相应的 道德也必将经历为类利益的道德、为群体利益的道德、为个体利益的道德和三种 利益和谐发展的道德。在类本位时期,由于个体意识还没有形成,所以个体与个 体、群体、类之间关系的道德也无法挣脱人类整体潜在意识的束缚而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道德蜕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萌芽状态的道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不自觉地 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人类交往的能力和范围不 断扩大,社会出现了分工,人类社会逐渐由类本位时期向群体本位时期过渡。这 个时候道德蜕化表现为为群体利益道德对原始的以类利益至上的道德的对抗与背 离。当社会进一步发展到个体本位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这个时候道 德蜕化主要表现为为个体利益的道德逐渐对为群体利益道德的对抗与背离。因此, 我们说道德蜕化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道德蜕化的产生既可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是阻碍人类社会 发展的阻力。因此,面对道德蜕化现象,我们不能一味的加以否定和抱怨,而应 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其合理的一面继续发挥作用。记得我国在80年代初曾 经就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道德问题展开过一次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虽 然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 坡论”等观点,但是讨论中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道德规范本身的历史性和局限 性,也更加理智的认识到人们对道德规范背离的两面性。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定义道德蜕化呢?刘仁贵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将道 德蜕化定义为:“所谓道德蜕化,是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 人,在现实需要的支配下,通过采取对其自身已学习、选择和认同的道德规范要 求相游离和对抗的行为,而达到自我利益实现的道德现象。” 10笔者认为道德蜕化 10 刘仁贵论道德蜕化与道德内化、道德外化的关系d,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吉首:吉首大学,2007年6 月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 页 6 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不管行为前道德主体是否学习、认同了该社会道德,其行 为结果都表现为对当前道德规范背离或忽略。主体行为结果的产生总是来源于人 们现实的需要。马克思把人的需要称做“天然必然性”,或人的“内在的必然性” 11,他指出,具有众多需要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 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 12。人的需要通 过社会关系表现而为利益, 并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 13鉴于此,笔者把道德蜕化定义为:人们为了达到自我利益的实现,而背离社会道 德的行为现象。 从道德蜕化的定义中可以得出:道德蜕化的主体行为是个体行为,主体背离 的是具体的道德原则规范,由于个体行为和具体的道德原则规范的性质在现实实 践中都表现出复杂性,因此道德蜕化的性质也是复杂多样的。对道德蜕化性质的 分析要从分析具体道德原则规范的性质以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背离时的具体状况 来进行。 (二)道德蜕化的性质分析 对一个事物的性质进行好坏、优劣、善恶、积极与消极等的判断,须在一定 的判断标准之下进行。人的行为和具体的道德规范都是属人的,那么是否有利于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对人的行为和道德规范进行性质评价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我们知道道德规范本身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优良的道德规范和恶劣的道德 规范。当道德规范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候,这种道德规范就是为人的,它 能满足人的本质需要,因而是优良的道德规范。主体在行为中如果背离这种道德 规范,就会产生消极的道德蜕化。反之,如果道德规范不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种道德就是恶劣的道德。当主体的行为背离这种社会道德时,就产生积极的道 德蜕化。积极的道德蜕化是对现有道德的一种扬弃,它有利于促进道德的发展和 人自身的发展。 二、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地位 道德蜕化作为一种个体道德活动,它是主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活动,道德意志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紧密 联系、相互渗透,但又高于认识和情感,它不满足于反映,也不停留在静观和沉 思。它是内心的行动,是力求使世界发生某种变化的心理过程。它总是指向既定 的目标,并动员自己全部力量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如果说道德认识和道德情 感主要还是主体内心无形的活动,那么道德意志则主要表现在从内到外、从无形 1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 1 卷,1956 年,中文 1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439 页 1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 42 卷,1979 年,中文 1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129 页 13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 1 卷,1956 年,中文 1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82 页 第一章 道德意志与道德蜕化 第 页 7 的意识到有形的行动的发展过程之中。所以黑格尔说:“理智的工作仅在于认识 这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力即在于使得这个世界成为应如此。” 14 意志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在与 世界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掌握世界的五种基本方式,即理论认识方式、艺 术方式、信仰方式、实践精神方式和实践方式。人的意志活动虽然不是与这五种 基本方式相并列的另外一种活动方式,但是,在人掌握世界的这些方式中,都渗 透着人的意志活动和意志作用,意志对于人类各种对象性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调 控作用,并在这些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意志作为主体能力结构中的 动力因素,它不仅在实践基础上对主体的需要、情感进行选择和巩固,以保证认 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也不仅对主体内部不同品质和强度的情感进行选择、整合 和驾驭,使之构成持续稳定的内驱力量,以保证认识活动过程具有稳定性,而且 还对那些妨碍主体认识或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情感因素以及其他心理状态进 行抑制与排除,以保证认识活动结果的客观性” 15。可见,如果没有意志,人就不 可能以理论认识的方式掌握世界。 正是因为人的有意识、有意志的创造性活动,使人类世界处处打上人的意志 的印记。恩格斯在对人的意志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对比时曾指出:如果说动物 对周围环境发生持久的影响,那么,这是无意的,而且对于这些动物本身来说是 某种偶然的事情。而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实现思 考的、有计划的、以实现指导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换言之,“一切 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定只有 人才能做到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的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 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 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 劳动”。 16马克思也曾指出: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 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 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它不仅 引起自然物的形式的变化, 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他的目的, 把它当作规律来规 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式, 使他的意志从属于这个目的。” 1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 辟论述揭示了实践对于意志的作用,以及意志对于实践的能动作用。也正是实践 性,确立了意志在道德活动及人的其他一切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 14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 420 页 15 张明仓实践意志论,广西人民出版社m,2002,第 225 页 16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 4 卷,1995 年,中文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383 页。 17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m 23 卷,第 202 页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 页 8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道德意志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在道德蜕化中发挥 作用的呢? 第一节 道德意志产生的内在机制 一、道德意志形成的基础 道德意志是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能力的统一,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在人 的主体素质结构中,意志是不同于显性物质结构层面的隐形精神结构层面,它既 是自然的选择又是社会的选择,是自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道德意志形成的自然选择。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道德意志是人在后天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与人的先天素质 无关,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遗传、气候等自然因素在人的意志形成中的 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意志的自然选择被放到了应有的地位。 从人的 dna 遗传机制和生理本能出发, 意志的现实性和价值才有了最根本的 依托和归宿,作为人的自然选择来说,生理本能对人类活动来说是恒定起作用的 因素。现代基因学说认为,人体内的激素的协调作用维持着身体的代谢并对人的 生理功能起着直接的作用。正是在基因学说的科学背景下,弗洛伊德的“力比多” 转移与分配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今天,无论是心理动力学研究,还 是精神分析理论,都把人的本能放到了应有的地位。相对于人的社会选择来说, 人的自然选择大都是以浅意识、不可感知的形式进行的,意志主体往往不能直接 地加以控制和驾驭,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追溯考究意志的影响因素时,常常忽 略这种自然选择机制。18 受遗传的影响,不同的个体会具有不同的气质。巴普洛夫心理学认为,人的 高级神经类型可以划分为偏抽象性、偏形象性和中间型,罗马医生盖仑认为人有 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每个人的体内所占比 例的不同决定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 质和多血质的人具有外向型性格,其意志活动多果断但持续性较差,而粘液质和 抑郁质的人具有内向型性格,其意志活动多持续但是缓慢。 除了遗传,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气候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影响。自 18 崔永和思维差异与社会和谐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22 页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 页 9 然界的气候使地球上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人种,也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形成了不 同的性格。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 以那里人的性格暴躁易发怒,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因 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 控制自己情绪,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 摩人,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 为海滨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万物生机盎然,所以,人们往往对周围事物很敏感, 比较多情善感,也很机智敏捷。不同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性格在人们在意志 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虽然这一倾向可以通过人们后天活动的影响而有所 改变,但这种先天因素也是我们对意志探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二)道德意志形成的社会选择 一个人的意志活动是表现的坚强还是薄弱不仅仅受制于自然选择机制,更多 的取决于人的社会选择机制,人无论怎样,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处在 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的行为本质上是社会实践的,是有 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正是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使人类的行为表现出 丰富多样的形式。而道德行为以其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的调节 功能更显其社会性的本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受到社会舆论、道德教育、社 会赏罚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总总社会关系的影响。 社会舆论是:“公众对社会道德生活中有争议的事物和现象所表达的富有情 感色彩的一致意见和倾向态度。它反映和表达了一定社会和群体的道德风尚和道 德水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权威性、公开性和群众性特征” 19。某种社会舆论一 旦形成,就会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利用各种时空场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涉个 体的意志活动进程,对个体意志活动起着定向、调节和催化的作用。“社会舆论 是通过人们日常非正式渠道和方式的议论、评价,以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等正式 的渠道和方式赞扬或谴责某些行为,对人们的行为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从而调 节和控制人们的道德行为。它的威力在于它能够通过众人之言,以异口同声的方 式,对人们的内心世界施加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认识,促使个体的 意志活动改变其进程和效果” 20。 道德教育是:“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道德影响 活动。道德教育是人们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调控个体道德意志的一种强大 的精神力量。任何社会在形成并制定一定的道德要求的同时,就必然要把这种道 德要求灌输到行为者的主体意识中,才能使社会的道德要求得以实现,使社会得 19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j, 2005 年 20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j, 2005 年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 页 10 以有序地发展” 21;而行为者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好的实现自我,也必然会自觉 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灌输。道德教育对个体意志活动的影响是全面的、反复的、 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社会赏罚是:“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社会价值标准和组织程序对其社会成员履行 社会义务的不同表现,以物化、量化的形式所施行的社会“报偿”,包括对行为 优良者给以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和对不良行为者予以物质、精神上的制裁。” 22社 会赏罚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社会意义的一种硬性评价。这种评价代表着社会肯定 什么,否定什么,起着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由于这种价值导向带有一定的权威 性、功利性和外在强制性,因此对个体的道德意志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限制、 规范引导、鼓励推动等的影响。 文化背景主要是指包括传统、风习和社会规范在内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作 为一种文化认同机制,它影响着道德主体选择和吸收何种价值体系的方向和范围。 道德主体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与其文化背景的价值体系发生认同效应的道德文化 信息作为意志活动对象,而将那些与其文化背景的基本要素相背的道德信息排斥 在意志活动之外。 社会制度则是由一定组织制定的,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道德规范所形成的。 首先,社会制度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强制性管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对个体的 道德观念和道德意志产生影响。其次,社会制度在以该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 中,能够生长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而形成一种群体意志。最后,社 会制度具有强烈的情感刺激作用,能强化个体意志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 总之,意志的社会选择是意志形成的主要因素,只有把对道德意志的研究与 其实践的社会联系起来,方能透视到意志活动形成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二、道德意志形成的过程 尽管道德意志的形成过程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它始终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两个 维度,因此对道德意志的形成我们可以分别从历史过程和具体情境两个方面进行 探讨。 第一,道德意志生成的历史过程。纵观人的一生,人的道德意志总是从最初 意志能力普遍较差到逐渐增强的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再到他律和自律相统 一的过程。在儿童早期,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往往是以权威认识的标准为标准,在 行动过程中也时常变换行动方向或停止行动,缺乏独立自觉的意识,其意志行为 主要靠父母、社会、学校等外在约束力量的控制。道德主体完全是按照外在的要 求和规定行事,处于一种被动的、服从的状态。这种靠外在力量控制自己行为的 21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j, 2005 年 22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j, 2005 年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 页 11 能力,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因此,儿童的道德意志能力普遍较差。随 着道德主体年龄的增长以及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个体道德的发展表现为越来越 能够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过程。个体自身已经建立了道德 判断、选择、行为约束机制,也就是说,外部道德规则和个体内部道德意识在此 实现了初步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达到了完全自律的阶段。 因为任何道德都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客观要求的产物。道德 的自律归根结底是个体在内化社会道德律令基础上自己立法的结果。在这个阶段 上道德主体的意志能力逐渐增强。主体能按照自己的道德判断行为处事,能够在 利益冲突和困难面前作出选择,并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尽管如 此,自律还是带有“有意为之,勉强为善”的性质,道德主体在意志活动中总是 要克服内在和外在的困难,当道德内化继续发展到“自由”阶段,就达到了自律 和他律的完全统一。 在这个阶段, 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识已经达到所谓的 “化境” , 表现为一种独特的道德智慧。对自我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等的 对立统一的认识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个时候主体的意志行为过程不再是 出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出于主体内在的要求。其意志的坚韧性和持久性变得更加 突出。 第二,道德意志发生的具体情境。道德意志作为自我意识的一种,绝不是主 体在孤立和封闭状态中自生自成的,它总是通过个体与外界不断的交换而形成的。 如果说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对个体道德意志的影响是稳定的、长期的、潜移默化 的,那么道德情境对道德主体的影响则具有具体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杜威认 为,道德的进步取决于人们对那些不确定的相互冲突的因素做出细微区分的能力, 取决于人们感知未注意到的善恶的各个方面的能力。相反,道德的退化则取决于 上述能力的丧失。道德行为就存在于不确定性因素和冲突的可能性中。这一点决 定了我们对人的行为选择作出道德评价时要尊重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情境中往 往包含了人的冲动和欲望、人的目的以及对他人行为的赞扬和指责等主体因素。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具体情境下个体的道德意志。 三、影响道德意志的其他心理机制 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人的行为活动总是其各个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道 德意志作为人的心理机制的一部分,它不可能完全摆脱其它心理机制的影响,单 独发挥作用,任何真理,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变成谬误。若把感觉的作用过分夸 大,就成了唯心主义的感觉论,把概念的作用过分夸大,就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概 念论,同样,若把意志的作用过分夸大那就成了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叔本华看到 了人的活动与意志密不可分,但他极端夸大了意志的作用,把人的活动,人的整个 身体看成是意志的显现,进而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意志的表象。尼采看到了把“世界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 页 12 本来如此这般”转化为“应当成为如此这般”过程中意志的作用,但他同样极端夸 大了这种作用。我们在强调意志的作用时一定要注意同唯意志论划清界限。意志 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不是世界的本原,它本身是社会的产物,它即受到社会条件 制约,也受到主体其他心理机制的影响。 23 道德认识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 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 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 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 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 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 进程和方向。最后,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 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 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道德情感则是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 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 现。心理学家汤姆金斯认为,人类活动的内驱力的信号需要具有一种放大媒介, 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情感。因此,黑格尔也呼吁,没 有激情,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曾完成,也不能完成。 正是因为人的意志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才使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志品 质,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志品质。如果按照意志力的 强弱进行划分,那么我们可以将道德意志划分为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薄弱的道德意 志。坚强的道德意志以一贯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为其特征。薄弱的道德 意志则以动摇性、优柔寡断性、软弱性、随意性为其特征。受不同的意志品质的 影响,主体在道德蜕化中也将有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节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道德主体由于意志强弱及其所克服的困难不同,其在积极和消极的道德蜕化 中也会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因此,我们将分别从坚强的道德意志在积极道德蜕 化中的作用、薄弱的道德意志在积极道德蜕化中的作用、坚强的道德意志在消极 道德蜕化中的作用和薄弱的道德意志在消极道德蜕化中的作用四个方面对道德意 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23 许全兴意志简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8,2 第二章 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第 页 13 一、坚强的道德意志在积极道德蜕化中的作用 积极的道德蜕化是道德主体对当前社会道德的一种合理的否定和扬弃。这种 否定和扬弃总是首先通过个体道德对传统社会道德的突破,继而不断向其他个体 扩展,最后形成普遍个体道德潮流而实现的。这就需要道德主体具有强烈的主体 意识,在其道德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选择、评价、摄取的地位, 个体主体性构成了个体道德建构的加油站,它从内部给道德个体以发展动力,促使 个体积极扬弃道德的陈旧性和外在规约性,使道德成为一种“为我的”道德、“时 尚的”道德、“创新的”道德 24。如果个体缺乏主体性,社会道德就不仅不会“活 化”为个体积极的行为规范,反而会成为束缚个体的桎梏,成为与个体的正当欲求 相对抗的外在力量,个体反而成为被动的道德作用的客体。因此,我们说个体主体 性的发挥在积极道德蜕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意志作为主体心理机制的一部分在积极道德蜕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根据自己现实的能力和手段,在复杂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合作经营协议合同
- 玉石镶嵌加工合同协议
- 酒水共同投资合同范本
- 运动馆服务合同协议书
- 调配汽油销售合同范本
- 自助蛋糕供货合同范本
- 软件系统使用合同范本
- 酒店暑假工的合同协议
- 菜鸟驿入股合同协议书
- 砖厂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GB 1903.50-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 GA/T 383-2014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 学生课程免考(修)申请表(模板)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电子课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三菱-第三版)》-A04-1724-课题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知识
- 实验计划样表
- 三阶魔方入门教程课件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健康疗休养基本服务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