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初政治语境与朱有燉的文学创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研究生签名:圭查丝日期:之! ! 叠曼望三旦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人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b 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 印什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 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 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 论文的全部内容或中、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 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 授权尔南人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勉师签名: 日期:2 旦! ! 垒墨圈多日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朱有嫩是一位简单而又复杂的藩王。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其的关注主要在其 文学方面,尤其是杂剧的研究。但朱有墩的大半生却与明初政治环境休戚相关, 使得他不得不小心应对。因而政治因素已经深深的渗入到朱有墩的作品中。 周府文人集团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体现着明初政治语境对文人价值 取向的影响;而以王翰为代表的周府文人的个案研究,彰显了周府文人王翰在 明初政治环境变换下的心态之更迭。通过对朱有墩与关汉卿妓女剧中妓女不同 命运的分析,从而揭示明初教化政策对朱有嫩杂剧创作的影响;明初享乐主义 的盛行展现了永宣盛世的社会风貌,然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朱有墩产生了矛盾 的心态并因此采用了相应的补救方式。散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类型的愁和复 杂的心境再次证明了明初的政治环境对朱有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妓女情结 的展现却暗示了朱有墩对明初政治乐籍下的妓女的同情与认可,从而揭示明初 乐籍制度的残酷。通过对朱有嫩的咏物诗艺术分类,从而揭示朱有墩的深层政 治寄托;而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秋以及与秋相关的事物的则体现了云南贬戍之事 对朱有墩所产生的政治打击;牡丹诗歌的研究主要是揭示朱有墩以牡丹为载体 的深层寄 关键词: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uy o u d u ni sas i m p l e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 1 l lr e c e n t1 0 0y e a r s ,al o to fs c h o l a r sp a y a t t e n t i o nt 0 u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i l lt h e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d t a m ai n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h o w e v e r ,h i sw h o l el i f ei sr e l a t e dt op o l i t i c a l s oh em u s tb cc a r e f u l t oc o p ew i t hp o l i t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 t 1 l et 1 1 e s i si ss p e c i a l l yo nt h e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o fz h u 、b u d u ni n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 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黟叫n d ,t h ef a m o u sp r i n c ew r i t ei nt h ee a d ym i n gd y n a s t n ec h e s i st e su sa b o u ti h ec o m p a r i s o ni l lg u a nh a nq i n ga n dz h uy o ud u n ,w h i c hi s a b o u tt h ep r o s t i t u t e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d r a m a ,a n dt h eh e d o i l i s mo fz h uy o ud u ni nt h ee a r l ym i n g d y n a s t s oi tg i v e sl 【i l o wt h er c s u l ta b o u tt h eb e 帆e e no ft h ei t sh a 曲,s 0i th a st h eg r e a t i l l n u e n c e0 ft h e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nz h uy 0 u - d u n si i l i s c e l l 柚e o u sd r 锄aw o r k s i tg i v e su sa g e n e m ls u e yo fz h u y o u d u n sl y r i cv e r s ep o e 仃yc r e a t i o n ,l td e j i b e r a t e l yi n v e s t 远a i e st h e r e l e v a n ts o 盯o w 觚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o ft b o o fe x p f e 路i o nf o 加o f l y 出v e r s cp o e t r y c r e a t i o na b o u tz h u y o u d u n ,i tt e n su sa b o u tt h e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n z h uy o u - d u n sl y r i cv e r s ep o e t r yw o r k s t h ea u t h o ro ft h e s i sg i v e su st h eg r e a ti n n u e n c eo ft h e 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nz h u y o u d u n sp o e t r y ,w h i c hw i l lf i d mt h et 、oa s p e c t sw e r es t u d i e d ,i tf e l a t e dt ot h ep o e t r yc h a n t i n g t h i n g sa n dt h eh ei m a g ea u t u 砌s t u d i e s ,a n di tt e l l st h el n f b n n a t i o na c q u i s i t i o no nt h ee a r l y m i n gd y n a s t y ,s ol e a m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h eg r e a ti n n u e n c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n z h uy o u d u n sp o e l r yw o r k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o i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i n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d i s c u s s e st h em i n gp r i n c e p a l a c eo fz h o uw a n ga n dt h ep s y c h o l o g yo fw a n gh a n 1 t sc o m p f e h e n s i v es u m m a r i z et h e 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k e y w o r d s :t h e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z h uy o u d u n : 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d r a m a ; l y r i cv e r s e p o e t r ) ,:p o e t 可 i i 日录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绪论1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4 第一节明初周府文人集团研究4 一、形成的原因4 二、周府文人集团之特点7 第二节王翰心态研究9 一、憧憬已久,满心期望1 0 二、世事巨变,心怀恐惧一1 l 三、不知所措,渐生迷茫1 2 四、穷困无度,心生归隐1 3 第二章政治语境下的朱有墩杂剧1 5 第一节悲喜青楼叹1 5 一、社会背景不同1 5 二、心念不同1 6 三、道德意识不同1 8 第二节绚丽漩涡花花景2 0 一、享乐主义在朱有墩杂剧中的全面展现2 0 二、朱有墩的态度2 2 三、享乐主义形成之原因2 3 第三章政治语境下的朱有墩散曲2 6 第一节养尊处优下的忧伤2 6 一、闲愁2 6 i i i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忧愁2 8 三、悲愁2 9 第二节欢笑深处是寂寞,逍遥尽头是痛苦3 2 一、尽享荣华却欲归隐3 2 二、浪子玩世情调3 4 三、投身炼丹,漫谈长生3 5 第三节临江池边柳,我攀尔来拂3 7 一、朱有嫩妓女散曲的主要内容3 8 二、朱有嫩妓女情结原因探讨4 0 第四章政治语境下的朱有墩诗歌一4 4 第一节无限情感寄一秋4 4 一、薄露意象4 4 二、寒蝉意象4 5 三、鸿雁意象4 5 四、其它的秋意象4 6 第二节物微意不浅5 l 一、托物言志5 l 二、借物抒情5 3 三、寓理以物5 4 第三节阳艳丛中许牡月5 5 一、牡丹与人文传统5 6 二、朱有嫩与牡丹兴寄5 7 三、朱有墩的牡月与“台阁之音”6 l 结语6 3 参考文献6 4 致谢6 7 i v 绪论 绪论 朱有墩( 1 3 7 9 1 4 3 9 ) ,号诚斋、全阳翁、全阳道人、梁园客、老狂生, 晚年又号锦窠老人,祖籍安徽凤阳。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槁之长子。明仁宗 洪熙元年( 1 4 2 5 ) ,朱楠死,谥日“定”,称周定王。朱有墩袭其封爵,即是第 二代周王。朱有墩的卒年。按照明史记载“j 下统四年薨,在位十四年,谥 日“宪”,世称周宪王。其作品主要有诚斋传奇、诚斋乐府和诚斋新录, 分别用来记载杂剧、散曲和诗歌。 近几年来国内对朱有墩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杂剧的 研究之上,而在诗歌、散曲方面涉足的人很少。下面就其研究状况分别进行论 述。 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朱有嫩的杂剧的是明代的戏曲家祁彪佳,他在远山堂 剧品中,根据辞曲风格将朱有嫩的作品分别归入妙品、雅品和艳品之中。随 后是明代的吕天成曲品,他说“周宪色天散圣,乐国飞仙,才分乐露”,高 度评价了朱有墩的在杂剧方面的才气。随后沈德符在他的顾曲杂言中高度 赞扬朱有墩“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稳叶流利,犹有宋元风格。”王世 贞在曲藻中给予朱有墩评价“才情未至,而音调颇谐,至今中原弦索多用 之”。而王国维在他所著的宋元戏曲考的“余论”部分提到了朱有墩“周 宪王有嫩,其词虽谐稳,然元人生气,至是顿尽,且中颇杂以南曲,且每折唱 者不限一人,己失元人法度矣”。固 而近代的研究丌始1 9 1 8 年出版的澍无量中国文学史。在该书中作者在继 承明剧不如元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宁王权及宪王有墩,以贵族之尊,先后 偶导,故士人响慕矣”。而吴梅的介入,使得朱有嫩的研究出现“突变”。吴梅 与王国维一样,他认为明代杂剧不如元代杂剧,但他更注重从演剧的角度来评 价朱有墩的杂剧,他在霜崖曲话中认为“宪王气魄才力,亦不亚于关汉卿 n 天成曲品,中困戏剧版 :,1 9 8 2 年版笫9 6 页 圆j 1 世贞曲藻中国戏剧版 f :,1 9 8 2 年版第1 2 2 贝 i i 困维宋厄戏f i 考,中困戏删j ;版 t ,1 9 8 3 年版第r 2 4 页 蛳谢尢量中囡义学史,中州古籍j i j 版祉,1 9 9 2 年版第2 7 6 灭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矣。”1 9 2 5 年吴梅写成了中国戏曲概论,在他看到朱有墩的2 5 部杂剧的基 础上,他认为“尤以烟花梦为佳 。随后他从曲辞、曲律、作法、艺术体 制等方面对朱有墩的杂剧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回应。1 9 2 7 年谭 正壁的中国文学史大纲和1 9 2 9 年中国文学进化史论都给予了朱有墩极 高的评价。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称朱有嫩是杂剧盛行时代的伟大 之人。 而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朱有墩是明代早期剧作中 的重要人物。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却认为朱有墩只不过是一个养尊处优 的贵族,内容实无可取之处。回l - 9 鼹年周贻自的一中国戏剧史认为朱有嫩对 妓女的描写“几可追关汉卿之老练 。 2 0 世纪7 0 年代的台湾的曾永义对于朱 有墩的研究主要是对朱有嫩杂剧结构排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从艺术上肯 定了朱的价值。8 0 年代朱有墩的相关研究才出现了几篇专门的论蓖一河南大学 研究生李恒义把朱有嫩及其杂剧研绺作为硕士论文。接着是戚世隽、徐子 方和赵晓红分别从历史的角度关注朱有墩的杂剧在杂剧发展史上的地位。这个 时期的专著主要是章培恒、袁行霈他们分别编写了中国文学史,思想内容上 与以前相比进步不大。9 0 年代谢伯梁中国悲剧史纲对香囊怨进行了研 究。随着2 0 0 3 年徐子方明杂剧史的出版,对朱有墩的研究开始从“心理学、 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 角度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2 0 0 6 年王学锋2 0 世纪 朱有墩生平及杂剧研究述评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朱有嫩的杂剧进行关注。 而周宜智的勾栏浪子与大明皂族的烟花情结,基本上是从艺术角度着手研究 朱有嫩的。而兰州大学硕士生雷蕾的朱有墩及其杂剧研究丌始从版本、艺 术特色、思想内容、作品风格等几个方面对朱剧进行了研究。 而对朱有嫩散曲的研究最早丌始于钟惺、谭元春的明诗归,其中对朱有 嫩的研究仅限于风格。而随后是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在书中钱谦益注意到 了朱有嫩诗歌平和婉丽的特点,并对朱诗评价为“风华和婉,飒飒乎盛世之音 也”。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对朱诗进行评价“其诗不事呕心,颇能合格”以 吴梅中围贱f 钉概论,吴梅伞集理论卷河北教育j j :版j ! l = ,2 0 0 2 年 。谭证璧中罔义学进化史,光明书局,1 9 2 9 年版 。郑振铎捅图奉中陶义学史,人民文学版十i :,1 9 6 3 年 刘人杰中困义学发展史下册,中o # 书局,1 9 4 9 年 酋刷贻白中陶戏曲发展史纲要,l :海古籍版 i :,1 9 7 9 年 ”徐了方明杂剧史,中。仁书局版 t ,2 0 0 3 年 ”钟惺,谭元存i j 诗归,续修p q 库伞书,i :海古籍版社l ( 影印清f 之人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呜钱谦益续修p q 库伞书之( 列朝诗集) ,1 :海吉籍版 i : 2 绪论 后除傅乐淑元宫词百章对朱有嫩的诗歌价值进行了肯定,并且对其生平有 所涉及。接下来对朱诗的研究一直很沉寂,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 0 0 6 年广西师 范大学硕士生闰春把朱有墩诗歌研究作为其毕业论文的题目,在此他把朱 有墩的诗歌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和杂诗三类,并笼统的举了一些例子进行简单 的艺术分析。 散曲的研究更加的沉寂,除了明朝任讷散曲概论寥寥数语提到过朱有墩 的散曲,而后就是吕天成的曲品在“不作传奇而作散曲者 一条中把包括 朱有墩在内的2 5 人的作品列为“上品 。李昌集所著中国古代散曲史认为 朱有墩散曲“并不标志着散曲在明初的兴盛,而只是元曲变调之继响”。 接下 来就是民国时人梁乙真在其元明散曲小史中说“诚斋曲多陈腐的套语,远 不配曲品中所评之高华名贵。 随后对朱有墩散曲的研究就是一片死海,一 直到2 0 0 7 年2 月,刘英波发表于西华大学学报的题为明代四位散曲家补正, 虽然提到了朱有墩的散曲,但只是根据散曲的形式进行补正,内容并无太多涉 及。同年5 月吴海涛的硕士论文朱有墩散曲研究可以称得上是朱有嫩散曲 研究史上的一部“巨作了,他主要是从题材、艺术形式对其进行了研究。2 0 0 8 年张春国的论文( 诚斋乐府) 是朱有墩的散曲集而非杂剧集,只是从体制上 来确定诚斋乐府为朱有墩的散曲集。 纵观古今学者之研究成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资料的缺乏以 及考证工作的难度,因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表面研究、重复研究和单类作 品的纯文本研究,却从来没有人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朱有墩的作品进行全面 的研究,这就难免出现对作者朱有墩以及其作品的评价以及解读失之偏颇的现 象,朱有墩作为一代藩王没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在文学上大展宏图,这不 能不令人深思。因此笔者认为从政治与文学的角度入手研究朱有墩及其文学创 作非常的必要。本文主要从明初的政治环境入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文学形式来 逐步深入的研究朱有嫩创作的心态,尔后根据其创作的不同形式结合与其相对 应的政治环境来深入挖掘作者写作的动机,原因,并会结合其生存的周王府环 境来分析明初政治语境下周王府文人集团的反应、心态和最终归宿。 朱彝搏静忠居诗话,人民文学版l :,1 9 8 3 年版第1 6 6 贝 n 灭成f f f i 品中困古典戏【m 论著集成( p q ) ,中固戏剧版社,1 9 8 2 年版 李吕集中国古代散曲史,f 芦东师范人学版行,1 9 9 7 年版,第2 1 2 页 3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 第一节明初周府文人集团研究 两代周王的雅好诗文以及礼待文士,而随着文人陆续进入周府,以及在两 代周王的带领下的和谐相处,从而他们自发的形成一个以官邸为基础的文人集 团。本文试从形成原因以及文人集团的特点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形成的原因 周府文人集团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一) 开科取士 洪武三年( 1 3 7 0 ) ,太祖诏令开科举取士,“今联统一中国,外抚四夷,与斯 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君子而用之。自洪武三年八月 为始,特设科举,以取怀材抱德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 实相称。其中选者,联将亲策于廷,率其学识,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材 学出众者,待以显摺,使中外文武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 官( 明太祖实录卷六十) ”。同时京畿及各行省均开乡试,学士宋濂为作庚 戍京畿乡闱纪录序称:“昊天有成命,争明受之,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 上治,于是大兴文教,宠牧四方。其来试一百三十有三,在选者过半焉。 濂惟天下弗靖者几二十年,干戈相寻,曾无宁只。今得以浸濡文化,而囿于诗书 礼乐之中者,谁之赐欤? 儿为士者,尚思尽瘁报国,以无负于科目哉”! 协二 十多年来的混乱,使得仕人无门可登官位,而平定下来的新朝和科举制度的实 行是士子实现了群体的回归,而民族歧视的消失,也使得士子可以一展压抑之 气,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尽管也实行科举制度,但彼制度是有歧视的,期l 日j 规定 色目人和汉人的身份是有别于蒙古人,这一开始的不平等造就了科举制度的不 开明,汉族士子无缘于或者不倾心于其,即是汉族士子对政治的一种整体失落。 国宋濂文宪集卷二_ 一阴库伞书集部六,别集类五 4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 “王翰的隐居中条山 ;“刘醇的元季隐居不仕”;“瞿佑的元末兵燹, 流离四明,避乱姑苏 。 即是元代因各种原因不仕的明证,由此可见元末文人 不仕的普遍性,而新朝的更替给与他们一展志向的途径,于是他们纷纷通过科 举或者其它途径汲汲求仕,刘醇“长嗜学问,博物冶闻,”因而在“洪武二十五 年,以原武令陈义荐为邑学训导,时兵燹之余,北方学校久废,士弗知学,先 生循循启迪,自是登科者数人。”后来“惟时周藩方阏东书堂延访耋宿为世子 师,会有荐先生学行者,王疏荐于朝,允之,先生之为右长史也 回程本立是 “明经而擢秦王府引礼舍人,后补周府礼官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周是修 “以明经授霍邱训导,迁周王府纪善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明王朝的建立 给这些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于是读书人的命运随之改变了。 ( 二) 经济实力 而周王府的经济条件为两代周王提供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洪武九年,朱元 璋规定亲王岁禄为“米五万石,钞二千五百贯,锦四十匹,纷丝三百匹,纱、罗 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千斤,皆岁支马料 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自选“子己受封郡王,米六千石, 钞二千八百贯,锦十匹,纷丝五十匹,罗减纷丝之半,冬夏布各百匹,绵五百两, 盐五十引,茶三百斤,乌料草十匹,女已受封及己嫁,米千石,钞干四百贯。其 缎匹于所在亲王选给”。 这就是周藩始建时的岁禄,这一岁禄,按明初官定物 价石米银二钱五分,贯钞二钱五分,匹、绢、米两石,布、米一石、芋、布匹、 米七斗,梅一斤米二斗,盐一引,米二石,茶一片斗米计算,单就朱楠岁禄而 不计其子女,就折米七万九千余石,折银二力二千余两。而且到了洪武二十八 年,又有所增加。这些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周王有条件“养士气 。 ( 三) 两代周王的雅好文学、礼待文士 第一代周王朱槁是洪武阜帝的第五子,周王槠在位时间为五十六年,而期问 他与身边的文人相处融洽。周王自己说“彼声色与畋游兮,固非我之所尚。既神 仙之杳渺兮,多徒劳于梦想。文宴从容,不减梁园故事”。 雅好文学、交游文士 4 陈i j 许纪事卷- 二f 八,第八贝 :海古籍版 i :,1 9 9 3 年版 焦兹困韧献徵录卷一丌五,李廉州府k 史刘晰允生传l :海书店,1 9 8 6 版第224 页 。徐们龄婶精隽) 卷p q ,p q 库令书i :海吉篇版 i : 钟焦虼国朝献微录卷一百五,拿廉川府k 史刘孵先生传f :海书店,1 9 8 6 ,l 叫i : 何乔远名山藏卷三十二( 分藩记) 续修p q 库伞书i :海古籍 l j 版社( 影日j 叫崇祯刻本) 陈川明诗纪事周定一l :檐甲- :,i :海占篇版 l :,1 9 9 3 年版 5 东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成为周王的嗜好。而期间他同长史刘醇、教授滕硕等合编了普济方,这一最 大的医类方书,充分发挥了刘醇医学方面的才智,王爷同臣子合编著述,在历史 实不多见,由此可见周王与臣子之间相处之和谐。正如长史卞同在救荒本草 序中所言“周王( 朱楠) 殿下体仁尊义,慈孝为善 周王槁自己爱好书画,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位极具文采风流的主子,同时识 才、爱才,他对待周是修即可以看出,“擢为周王府奉祠正,寻升纪善,王闻其 好著书,使归,取以进,于时始识先生清秀玉立,温然君子也。圆先是由周王 槁奏请设为周王府奉祠正,不久又升为王府纪善,并且因为听说周是修著书甚多, 又让他回家去取,并让他帮自己购书,这足见周王对是修的欣赏与信任。何乔远 的名山藏还记载是修生病,周王屡屡前去探望,是修病愈,周王为是修加饭 一餐,这种爱才的美谈,实不多见。( 何乔远名山藏卷三十六) 而且他非常 虚心的接受臣下的劝谏,“端礼门夹路槐盛夏如盖,偶枯树干,先生屡陈咎微, 进戒于王,王纳其言修省,枝干复荣,王乃书一碑于树日据忠槐 。树这样的 小事物,周王为此都可以接受建议,周王对臣下从谏如流可见一斑。周王不但善 于听从建议而且还同臣下一同出去郊游,“臣下周是修、曾子祯、邵尔愚等侍王 出游,”并有唱和之作,如定王答赋说“依三臣之进言兮,俱有伦而有礼。唯吾 臣之所言兮,扩吾情而以舒。”( 刍荛集卷四)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融冶。 第二代周王朱有墩是极负盛名而又极具儒家气息的贤王,周王槠长子,“性 警拔,博学不倦,为人恭谨敦厚”( 朱睦挈丌封府志) 。他“r 与长史郑义、 刘醇剖经讲义”( 明宣宗实录卷四十一) 。由此可见与其父一样,喜欢同文臣 在一起作诗吟唱,和谐与平和之景由此之。且他对府中文士很好,王翰有谢世 府赐新荔枝“门山岁岁献时新,飞舸凌波不动尘。会殿翠盘方进罢,分尝何幸 到儒臣。”这罩的世府既是朱有墩,荔枝在明朝尚且是珍贵难得之罕物,而世子 愿分与臣下,由此可见对臣下的亲近、交好。另外王翰还有和世府新蝉诗, 记载了同世府唱和新蝉之景。 除此以外,朱有墩还为长史郑义作家谱序引,这在朱有嫩的诚斋新录里 有所记载“本府右长史郑义为世之通儒,文章盛世”另外他还作诗表达对长史 米檐救兢本争卜川序,i :海中华书局;版 ,1 9 5 9 年版 i i 直抑庵文后集卷二- f 六州足修整表i :海古籍:f 版 i :,1 9 9 3 年版 静焦兹图朝献徽录卷一雨五,拿廉剧府长史刘醵先生传上海书店,1 9 8 6 第224 页 6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 的留恋于不舍,示郑长史“山西来请长史做考官,长史欲去不去两亦难。问之 不语但俯首,非惮路远心忧烦。但以朝夕或过失,长史去后数月间。谁能求徵补 吾过,谁能直言犯吾颜。区区此心诚眷恋,欲留不留两难间。”足见他们之间的 感情深厚及相处和睦。另外还有与长史刘醇小令蟾宫令“想当年长史刘醇, 德行文章,高古清纯。看晚节菊庄旧意,发天葩梁苑间人 ( 朱有墩诚斋 乐府卷一) 。刘醇之高德才华在朱有嫩这里得到了认可。而此必是久之相处所 得。两代周王的雅好文学,礼待文人,这使得文人在此如鱼得水,愿意一展才华。 周府文人集团之特点 ( 一) 和谐 周王府的文人们虽然性格迥异,但是相处和谐,他们经常出去郊游,刘醇在 他的吹台春游序中提到“汴昔辇集之地,名园胜景,甲于四方,每遇良辰佳 节,往往为士大夫游观之所。友人王庭燧邀于暨山艾公、体方黄公辈同往遭焉。” 他们这样群体活动是很多的,近处就是安步当车,远处就寻一毛驴借力,王翰的 和黄体方郊游有“自是游人耽野趣,哦诗驴背不知赊”,所以汴梁一带的名 胜古迹经常会留下他们的足迹,并且付诸于翰墨,“夷山登览快,汴水往游频” 的文士生活真是风流蕴藉,瞿佑的归田诗话记载:“汴梁,宋之东京也,游 宦者少的清暇。当时有卖花担上观桃李,拍酒楼前听管弦之句,伴读黄体方 续之云:雨后淤泥填紫阳陌,风前尘土障青天盍丌目,尝集体仁门,体方戏 语同列云:此所谓东华软红尘也,众人皆笑”。文人在一起,丌怀愉悦,和谐 不已。 然,他们的唱和也不少,刘醇的游上方寺诗,王翰的和刘菊庄先生韵、 游上方寺和卞长史韵、对月和卞长史韵、和卞长史郊行、金陵送别图为 体方黄先生作、人日喜晴和体方韵、谷同喜晴和体方韵、和体方游相国寺、 和黄体方郊行、双瓜园二首为瞿长史赋、瞿长史双瓜园、为祥符县滕硕 先生题雉虞卷等,由此可见他们的频繁交往。 然则,郊游、唱和体现的是共处时的和谐而分别后的伤感更能体现他们之间 的认同与不舍,王翰离开汴梁时的别汴城诸友诗“他年相忆知何处,泪洒黄 千翰飞梁同寓稿卷三p q 库伞书,上海古籍 l :版 i :( 影e | j 义渊阁p q 库伞书本) 7 东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河溯汴渠。瞿佑的伤感滕硕去世有“瞿佑归田诗话卷下最后一条云:“予谪 保安,周府教授滕硕亦以事累继至。滕与予同庚,到此不半载,竟以忧卒。 朋友离别,莫过于人世两隔,更让人伤感,由此可见他们友谊的真挚。 ( 二) 相同的意念“忠君,恪职 周府的众多文士所体现出的忠君恪职意念在历史上也还是罕见的,他们同侍 一君,同样的忠于自己的君主,尽管这里只是一个王爷,但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的儒家的忠于职守、忠于君的理念却与侍奉皇帝一样坚实。李濂的刘醇传 中记载:“先生之为右长史也,数有论谏,如毁塌房酒务,罢含贫私惠,减省朴 刑,一切越礼度者,咸更之,持正匡辅,不遗余力,虽游衍间,弗忘规谏,如中 和亭,熙春堂、兰雪轩,悉为箴铭,欲王知所警惕。”周王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 但是往往接受了刘醇的建议,“王纳其言修省,可见王知刘醇之言乃是出于对王 的肝胆忠诚。再则是刘醇对于宪王有墩的教诲“每逢讲,必究忠孝礼仪,俾王远 声色货利,以无干训典”。 周是修亦如此,他曾经向朱元璋保证“教人子弟,孝悌力田”( 李贽续藏 书衡府纪善周公) 然他坚守了自己的承诺。李贤古穰集记载:“王以过失 闻,府中官署皆得罪,先生以能谏获免”。由此可见周是修尽职恪守是很为人知 的。周是修还专门写了篇纪善箴,书内记载:“维此纪善,必资儒臣宗主道德 为国之桢,转王以义,导王以仁,诱掖启沃,首明天伦,纲常既定,尊尊亲亲, 忠上礼下 ( 刍荛集卷三) 。周是修在此强调:作为纪善应该导王行善,遵 守纲常,谨守道德规制。他的保国直言有:“庶几下不负于为臣忠荩之肯, 上有资于为国永久之基藩便是墙,篱便是屏障,朝廷便如宅院一般,诸王便如 篱障一般 ( 刍荛集卷六) 。在此,周是修阐明了诸藩王对于国家的意义,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为臣子尽职责的明了。这就不难理解他在靖难之后,在明成 祖功入金川门时自缢于应天府之行为,为人臣应该尽遵祖制,而不能违反,更不 能篡改,周是修无法接受这一切,所以断然抛妻别予,独离人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程本立作为王府长礼官,因王过失坐累,贬戍 偏远的云南,但他却毫无怨言。“一身去中原,力旱投南诏,敢辞瘴疠入,得匪 神明消。精忠胆弗渝,r 月谅能照。生还讵无期,老学益自劭。 并且还说“王 焦兹固朝献微录卷一订五,李廉周府长史刘醇先生传i :海书店,1 9 8 6 第224 页 一圆李贤古禳集卷一二十二,p q 库伞书,1 :海古籍j i :版 l :( 影目j 义渊阁p q 库今书本) 8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 门七年久,鸡骛随鹪凤。同报爱君心,义与丘山重。”作者寄托王门,七年之久, 而报君忠国之念始终与丘山一样坚毅。后来因在云南马龙平定百夷之功而被建文 帝征如翰林,后官至都御史。然靖难之变,他却“自尽以殉。这与周是修一样 以生命来换取对儒家正统忠君思想的恪守。 王翰的“报主壮心空磊落,向人别意漫踌躇 ,表明他忠于旧主,留恋梁园 之周府。然最终在对“王有异谋,屡谏不纳 之下,只得无奈的“断指佯狂”而 去。而正因其直言忠谏,在王府属僚多受牵连之时,王翰“无所坐事”,并于不 久“升为翰林编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断指”足见他对于职守的坚 贞,“佯狂”见出无奈之下的迫不得已之选择。因为明初规定“长史乃王府总管, 一旦王有过失,责任也有长史来背负”。在此无奈之时,只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 开。自始至终王翰都是在尽作为长史之“规讽以匡王失 之责。而他以后,抗 敌守节献身正是以身行使自己的忠贞承诺。 瞿佑也是如此,瞿佑对己下狱隐忍不言,而有明一代的资料中,似乎也找不 到确凿的原因,瞿佑正是在周府做长史时下的狱,但是遍查他的作品,丝毫找不 到他下狱的原因,只有一任史家妄自忖度,瞿佑的忠君以及恪守儒家为人臣子的 “君君臣臣”以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慨然下狱,随后遭贬,但 是出于对王室的顾虑与自己导王失职之过的认同,始终坚守着为人臣失职当受惩 罚而不思抱怨之儒家风范。 以上是对周府文人集团所做的一些梳理,从他们的行成的条件和特点来分 析,可见出周府文人集团独特的个性,而又见出看出明初社会变风云变幻的影响。 第二节王翰心态研究 月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有一句名言:“文 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也就是说,文学说到底是人学,是人类心灵的产物,因此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必 须同时结合文学创作者心灵世界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一部静止的文学史 还原成一部活生生的心灵史。当然,个体的心灵世界常常又是时代背景的缩影,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五职官忠l 二府长史嗣条,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 圆勃兰兑斯+ i 九世纪义学主流f j l 苦,人民文学版 l :1 9 8 0 版第3 灭 9 东南大学硕:t 学位论文 或者说,个体人格的形成总是受时代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王翰 心态和时代背景人手,来把握王翰心态变化之原因。 一、憧憬已久,满心期望 明朝建立,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的乱世,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 趋向安定,朱元璋又兴礼乐,崇教化,立学校,开科举,广纳人才。因此,洪 武初年,多数士人感于新朝建立之初的新气象,对明朝还是充满了期待。正如 贝璇所描述的那样:“四方万里莫不瞻其景气之新,农夫野老相与讴歌田里,以 为一时之快也”王翰元末时隐居于中条山,大明王朝的建立给了他希望,与同 时代的其他文人一样,他对新王朝充满了期待与梦想。如在他的诗歌中有题 都门送别:“鄂章一荐入青云,送别都门酒半樽。江口山晴横紫翠,石头树暝 欲黄昏。郎官本就星辰贵,民物均沾雨露恩。凝看功名书上考,纶音重上紫薇 宸。”这里对朋友的送行中表露出明初开科取士,给久埋没于民间的士子提供了 争取功名、立足官场的机会。表现出了积极兴奋的期待。 而在送胡叔雅从军中勉励朋友出仕笑傲沙场“龙韬策略前贤敌,麟阁 功名后代扬。奏凯归来当赐节,忠肝义胆用标榜。 甚至劝慰那些隐逸之士子抛弃松林之幽,出来为明君尽忠三省轩:“深 谷逶迤策马过,松门行尽入烟罗。风声出树大音作,鸟迹流沙古篆多。草树昔 年沾恩泽,泉流今日是恩波。报君要上经论策,未许烟霞理钓蓑衣。” 竹斋有“围坐穷经得趣深,敬存直欲禁邪淫。道求实用惟王业,学到 真知见圣心。” 这些都是因为士深受儒家用世思想影响,始终怀有用世之志。而明王朝建 立之初的力象更新局面,以及朱元璋重视人才,广丌仕进之途,然而给士人造 成错觉,一度以为得遇圣主、遭逢明时,能兴尧舜周孔之道,用世之心萌动。 而洪武元年朱元璋论隐逸诏日:“联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 下之置共理之。然怀材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有司之失之敦劝欤? 朝 廷之疏于礼待欤? 抑朕寡昧不足以致贤欤? 将在位者雍蔽,使贤者不上达耶? 不 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岂甘没世而已哉。天下甫定,联愿与诸儒讲明治道。 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二十七东 j 轩记,前弓i 书三一九册,第1 1 5 页 1 0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 有能辅朕济民者,有司礼遣。 皇帝如此的恳切之语,希望逸民能主动出仕。 这也正符合了有出仕愿望的作者的愿望。而他出仕后,亲眼目睹了新朝气象, 更令他兴奋不已,所以他赞扬新朝新气象,如和重兴学校“开基圣主振宏纲, 一统皇王正典常。万道红光增日彩,千行彩篆璨龙章。 如大赦“杂还懂声 偏九垓,金鸡衔敕下天街。鼎湖己堕乘云去,宝座初登禁纲开。万姓共朝龙虎 地,五云常绕凤凰台。小臣何幸沾恩泽,作颂应惭是菲才。 赞扬了新朝建立后,皇帝登基大赦,国家一统的繁荣盛世气象。“小臣何幸 沾恩泽”,兴奋愉悦之心溢于言表。然而随着明初政治环境的变化,王翰这种欢 快和期待很快便消失了。 二、世事巨变,心怀恐惧 政权稳固之后,朱元璋逐渐展露严苛,特务手段、文字狱和经常发生的无 端杀戮,使得王翰开始心生恐惧,竭力克制自我以适应新的政治环境。 一时间王翰开始三缄其口,不敢随意动言。人心的叵测,让他非常的谨慎, 如望中条山怀道卿王先生“出处须因时显晦,声名不逐世浮沉。几时听雨蓬 窗底,樽酒论文细细斟。”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的明媚,所以论文之时一定要仔 细斟酌,不能随便脱口。王翰的言论源自于现实,所以压抑之感触手可及。 另外还有狡兔行“窘迫只做婴儿啼,狼籍平原洒毛血。兔肉不甘皮不美, 徒逞骑射供笑唾。笑者何乐死何苦,更忍搜索倒绝灭。世上只言兔性狡,不见 人心更险谲。”这里以兔子作比,写出了人心的狡诈与阴险。王翰所言无虚,因 明朝专制集权极度膨胀,“而人主深居宫禁,中外悬隔,常疑吏民怨诅,奸顽之 欺悖也。恨无术以笼之,官校调察,耳目密布,不啻神镜”。明朝一般的侦查 机关设置严密,层层领导,一旦得获消息,皇帝马上就会知晓。所以人人自危, 以避远祸。另外还偶书二首: “大笑高吟泄不平,区区宠辱若为惊。舌头极快深藏剑,意绪难防类守成。 五反自当徵小忿,三休足可了余生。蓬窗终同忘形坐,一席纵教野老争。 “庸庸篾线愧彳竦,多口曾招祸有余。去就已如巢幕燕,功名浑似上竿鱼。 张廷百等明史卷二奉纪第- 二,前r j i 占第2 l 页 圆谈迁困榷台北文史哲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2 2 页 1 1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昨非今是无多远,覆雨翻云一任渠。万事纵今都拨置,荷锄归去理残云。 由以上可知,动辄得咎、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的心灵压迫和恐惧,成为王 翰挥之不去的噩梦。与之相应的是王翰为人处事上的谨小慎微,低首敛衽,兢 兢自保。 三、不知所措,渐生迷茫 面对这样的环境,王翰回想起当初盛朝大开门路和自己出仕的愿望,而自 己功名未就,却已是举步维艰,进也不是,退也不许,让王翰陷入了迷茫困境 之中。 秋蝉“一气无停机,四时仍代用。万物生尔间,潜植与蠢动。时至靡不 荣,运往讵所恸。蝉生粪壤间,潜化自能羽。登木喜得时,鸣响甚恣纵。既免 螳螂搏,幸脱岣嵝中。或学秦筝鸣,或作雅琴弄。或缓美人歌,或繁小子诵。 或静而独鸣,或聚而相哄。不料瓯内鸡,递凝竹上风。凉飚一朝发,繁霜籍草 堂。强鸣声明塞,处危心惚恫。所付既靡盐,脱落维持控。高蜚翅剪铩,不饮 腹空洞。局促尘埃中,蚍困况集众。我行庭树间,见之心为痛。呼儿置深稳, 聊尽尔余弄。 , 这里王翰以秋蝉自喻,表达自己在不得时节之时的痛苦,秋蝉报叶而吟, 如同自己满怀希望的寄托于新帝,然而狂欢过后,政治风霜来临,自己无从躲 防,身陷其中,无从自拔。然而王翰也不能像前朝文人那样可以自由辞官致仕, 因洪武年间颁行的大浩所辑官民过犯名目中,就有“寰中十大夫不为君用, 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这条法令犹如一条锁链让作者心 思惊悸,进退失据,痛苦与迷茫可想而知。 竹“嫡翊庭下竹,移根自当年。时沾雨露泽,近彻摇芳妍。持此水霜 操,岁寒心持峰。孽虫自何来,述众乱飞还。致使枝叶碎,劲节办亏欠。嘉实 竟不成,凤饥亦可怜。百绕高堂下,令我心忧煎。” f 如王翰在序言晕所言:“讲掌前种竹,1 日时极其茂盛。近为孽蝗所为,顿 见枯落。斐然君子无所托,兴复有可类者,甚可悼焉。”人与物有几多相似寄托 于物,为物发感慨,而实在抒发一己痛苦忧郁之怀。 存心掌诗“虚静元无际,灵室本湛然。服膺还有得,逐物亦能迁。隼 1 2 第一章明初政治语境下的周府文人集团 定知高下,铜光见丑妍。只应求大用,未是泥尘编。北阙辞华衮,南荒拜萧旗。 听诏丹陛下,纳表五云边。走马来钟阜,持旄到颍川。自今霄汉上,争看德星 悬。 自己期望其实就是能够才有所展,哪怕只是到颍川那样下的地方做一个小 官,也非常乐意,只有有用武之地,而不是归于泥土劳作,而无所施。但是这 只存在王翰的想象中,因为这样的梦想也尚未实现。 四、穷困无度,心生归隐 王翰先是做鄢陵教谕,后做周府长史,但是始终穷困不堪。所以王翰多次 提起朋友之助。梁园言怀“秋入梁园木叶稀,可怜归计尚凄迟。形骸不为裁 诗瘦,鬓发还因览镜稀。官路未通身已老,文章虽好数先奇。囊中清俸余多少, 又被穷人五鬼知。 王翰自己忧伤不为文章,而为官路为通,而自己依然的穷困。本来可以考 去功名是为了解除生活之困,可如今依然穷苦不堪,令人不禁悲从中来。 明初,对于出仕的士人来说,俸禄微薄,贪污又受到严惩,经济亦较为窘 迫。所以王翰所描绘的景象是真实存在着。然明代宗室傣禄丰厚,一般宫员却 俸禄微薄。如洪武二十八年所定亲王岁给为万石,而按洪武二十五年所更定百 官俸禄,正一品月俸米也只有八十七石。山并且明初官员致仕待遇简薄,赵翼云: “明初无加恩致仕官之例。明史杨鼎传:“成化十五年,鼎致仕,赐敕驰 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大臣致仕有给赐,自此始。”俸禄微 薄,入不敷出,一些立身不正的官具必然以贪污弥补。但朱元璋对贪污严厉惩 治,所编大诰三编及大诰武臣共2 3 6 个条目,其中多半是属于惩治贪 官污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初的官员是不能靠做官脱贫的。而王翰的穷困 达到了靠人接济的程度。如过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N120198440A 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塑件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 2025年智能匹配无中介费二手商铺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国防科技产业投资咨询顾问合同范本
- 2025版权授权协议书范本:原创游戏角色版权许可
- 2025年度企事业单位食堂膳食供应服务采购合同
- 2025版实习期间实习生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租赁推广合同
- 2025版汽车贷款贷款合同补充条款及附件
- 2025年度企业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合同
- GB/T 20863.1-2021起重机分级第1部分:总则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姜黄素合成路线
-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试题及详解
- 安全教育:不私自离开幼儿园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第7章:方差分析课件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