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关于大明宫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当前的大明宫遗址修复背 景下。但是,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考古、建筑、城市规划建设等,与 文学相结合的研究又大多散见于唐代文学与长安关系的研究课题中,而没有专题研究。 因此,对于唐诗与大明宫的关系的研究独具价值。 大明宫是唐代三大内之一,即东内。自高宗龙朔以后,唐代的政治活动中心就转移 至此。因此,大明宫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物质载体。但是,由于大明宫为土木建筑, 在唐代便毁于战火。于是大明宫借诗而传,关于大明宫的建筑风貌,关于大明宫的兴衰 历史,关于大明宫中的各项活动等,都能够从唐代诗歌中找到答案。 本课题将史学、美学、地理学和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在李浩老师的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所奠定的文学与园林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下,在大明宫遗址修复 的背景下,从文学的角度,以大明宫为依托,研究唐诗与大明宫的关系。本论文通过对 涉及大明宫的诗歌进行整理,从中窥探唐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从中挖掘大明宫的精 神文化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 大明宫,布局理念,历史兴衰,活动内容,大明宫情结 d am i n gp a l a c ei nt a n gp o e t r y 一 一 一一 a b s t r a c t t h ed am i n gp a l a c eh a sa l w a y sb e e nt a k e n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s u b j e c tb yr e s e a r c h e r s , e s p e c i a l l y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i t sr e b u i l d i n g h o w e v e r , f r o mt h em i d d l eo fl a s tc e n t u r y , 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h a sb e e np a i dt os e v e r a lg i v e nf i e l d s ,s u c ha s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 i n g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s i g n i n ga n dc i t yp l a n n i n g t h es p e c i a l i z e d l i t e r a r yr e s e a r c ho nt h ed am i n g p a l a c e ,h a sn o tb e e nd e v e l o p e ds of a r , b u tm a yb ed i s p e r s e d l yf o u n di no t h e rr e s e a r c h i n g s u b j e c t s ( s u c ha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c h a n g a nc i t y ) s o ,t h es t u d y i n g o f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am i n gp a l a c ea n dt a n gp o e t r yt h a tw a sr e g a r d e da st h es o u lo f t a n gl i t e r a t u r ea r ev e r yv a l u a b l e d am i n gp a l a c e ,w h i c hw a sn a m e de a s t e r np a l a c e ,i so n eo ft h r e ei n n e rc o u r t si nt a n g s r o y a lp a l a c e a f t e ro n ep e r i o dn a m e dl o n gs h o oy e a r sw h e nt h e3 阳e m p e r o r ( l iz h i ) g o v e r n e dt h i se m p i r e ,t h ep o l i t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w e r es h i f t e dt ot h e r e t h e r e f o r e , d am i n gp a l a c ei sap r e c i o u st o p i cf o rr e s e a r c h i n gt a n gl i t e r a t u r e b e c a u s ei th a sb e e nr u i n e d b yt h ew a ri nl a s ta g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 , a l lo f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nd am i n gp a l a c ew a so n l y s t o r e db yt a n gp o e t r ya n dw i d e l ys p r e a d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c l u d i n g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c i e n t c o m m u n i t ya c t i v i t i e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r i s e & f a l lc a nb ef o u n di nt a n gp o e t r y b yt h ei n t e r c r o s so fm a n ys u b j e c t s (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a e s t h e t i c s ,g e o g r a p h ya n dl i t e r a r y ) , w i t h i n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a l a c e e s t a b l i s h e db y p r o f e s s o rl ih a o w h ow r o t e ( ( t h eg a r d e n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a n g p o e t r ya n dd am i n gp a l a c ew a ss t u d i e df r o mt h ev i e w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p r e s e n t e dt h e r e s u l t s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a n gp o e t r y , e x p l o r e dt h eh i s t o r y , c u l t u r a la n dc u s t o m si nt a n g d y n a s t y , s h o w e dt h es p i r i t sv a l u ea n dh i s t o r i c a ls e n s ec o m p a n y i n gw i t hd am i n gp a l a c e k e yw o r d s d am i n gp a l a c e ,l a y o u tp r i n c i p l e ,t h er i s e & f a l lo fh i s t o r y ,a c t i v i t yc o n t e n t s ,d am i n g p a l a c ec o m p l e x n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l 址指导教师签名: 硼年莎月f7 日埘年多月j 夕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确 确拿年多月i7 日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 吉 ji 目 二十世纪后期唐代文学研究开始强调新的思路,其中在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寻找交 叉点进行跨学科研究是学术界做出的颇有成效的尝试。文学与史学、文学与地理学、文 学与统计学的结合使一大批富有卓见的成果问世。 沿着这种学术思维的路子,笔者在程存洁的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编的启发下,在 李浩的唐代园林别业考论所奠定的文学与园林关系的理论框架下,最后确定本论文 的研究课题为唐诗中的大明宫。 大明宫最早载于韦述的两京新记。而更为详尽的记载是旧唐书卷三十八地 理志关内道京师:“东内日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高宗龙朔二年置。正门日 丹凤,正殿日含元,含元之后日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东内,别殿、亭、观三十余所。0 000 此外,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 程大昌的雍录、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元代李好文的长安图志、清代徐松的唐 两京城坊考等著述,都对大明宫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从近几年的研究状况来看,有关大明宫的著作、论文多是单纯的考古、历史、建筑、 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如唐长安大明宫(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学出版社, 1 9 5 9 年) 、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2 0 0 7 年)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增订版) 7 7 ( 杨鸿勋,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 、 唐代长安宫廷史话( 马得志、马洪路,新华出版社,1 9 9 4 年) 、盛世留影唐大 明宫丹风门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设计( 刘克成、肖莉、王璐,建筑与文化,2 0 0 7 年 0 6 期) 、大明宫遗址周边地区现状调查分析( 李晓玲,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 2 0 0 6 年0 2 期) 、试论文物遗址开发利用的经济可行性以西安市大明宫御道广场建 设为例( 刘军民、赵荣、周萍,生产力研究,2 0 0 5 年1 0 期) 等。即使是涉及到唐代 文学与大明宫的关系,也只是散见于唐代文学与长安关系研究的课题中。如唐代诗人 咏长安( 赵俊玢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 、唐代诗人与长安( 王捷三,王捷三 遗著编委会,2 0 0 0 年) 、唐代诗歌与长安城建筑文化以“北阙一南山 的意象解读 为中心( 康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3 3 卷0 6 期) 、文化地 理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唐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天文化内涵( 康震,文艺研究, 2 0 0 7 年0 9 期) 等。 引苦 以上研究成果多侧重宫殿布局构造、考古发掘、史料研究,即使涉及到唐代文学与 大明宫的关系,也是相对零散,没有专题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大明 宫,将史学、美学、地理学和文学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探索大明宫的文化价值。 建筑与文学虽然有不同的表现手段,但从美学角度,两者又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在 建筑中产生文学,文学中描写建筑,并给建筑于启发。建筑和文学从来就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中国古典文学中饱含建筑信息,所以尽管中国建筑实物由于主体为木构而存留不 多,但从文学描写中人们仍可了解并欣赏建筑。精美华丽的唐代大明宫,随着岁月流逝, 战乱洗劫,己是断垣残壁,荡然无存,只有不朽的诗文,仍可寻觅踪迹。 由此我想起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 的概念。钱学森在1 9 9 0 年7 月3 1 日写给清 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的信中提出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 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1 。两年后,钱学森在给中国建筑学会的顾孟潮的 信中再次提出“山水城市 ,即对于中国城市,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 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眨1 。 把文学艺术、园林艺术引向现代城市建设,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当前,在这 种城建思路下,西安正在着手大明宫遗址的修复工程,此项工程为国家“十一五 大遗 址保护重点工程,按照规划,遗址公园将于2 0 1 0 年建成开放,成为我国大遗址保护的 示范工程和未来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 。这也是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项目,西安 准备用5 0 年时间,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再现周、秦、汉、唐历史印记。按照唐皇城 复兴计划,西安将按照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唐 作为时 间坐标,以古城作为空间坐标,寻找和再现周、秦、汉、唐以来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 以“唐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一个涵盖西安各个历史时期的、完整的文化板块。大明宫 遗址区保护改造计划周期为五年,分三步实施。第一步( 2 0 0 7 2 0 0 8 年) ,启动建设大 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基本完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范围内的拆迁,全面启动建设大明宫 遗址保护区改造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二步( 2 0 0 9 - - 2 0 1 0 年) ,大明宫国家遗 址公园建成、开园,周边区域开工建设,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第三步( 2 0 1 1 - - 2 0 1 2 年) , 全面完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 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新区。 1 1 l 钱学森( 1 9 9 0 年7 月3 11 1 给吴良铺的信i n 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 】北京:中国建筑t 业出版社,1 9 9 4 1 2 1 钱学森( 1 9 9 2 年1 0 月2i j 给顾盂潮的信【a 】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4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结合笔者的研究方向,以大明宫为载体,以唐诗为线索:首先, 阐述大明宫的布局及布局背后的设计理念;其次,阐述大明宫的兴衰;再次,从唐诗中 探寻大明宫的活动内容;最后,以三大诗人为代表阐析唐代诗人的大明宫情结并总结大 明宫的文化意义。 3 第一章从唐诗看人j 宫的布局及设计理念 第一章从唐诗看大明宫的布局及设计理念 1 1 大明宫的布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n 1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 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 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宫城范围,据实测东西宽北端1 1 3 5 ,中部1 3 5 5 ,南部1 6 7 4 米:南 北长2 2 5 6 米,周长7 6 2 8 米眨1 。面积约3 2 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 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 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f - j ;北面正中为 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 仙门b 1 。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 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央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 衙 。 整仓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 明宫的正门丹风门以南,有宽1 7 6 米的丹风f - j x 街哺1 ,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等组成南北中轴线巧1 ,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 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1 1 1 前朝 “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风门开白日明。川剐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风门以北 约6 1 0 米处r 刀、龙首原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主殿面阔 1 1 间,进深4 间,每间宽5 米。实测台基东西长约7 5 9 米,南北长约4 2 3 米,四周有 宽5 米的副阶喀1 。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风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 1 1 】全唐诗卷一二八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例宫之作 1 2 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 :2 4 1 3 1 阎文儒、阎万钧两京城坊考补【m 1 f 1 南- 河南人民f 版社1 9 9 2 :9 0 1 0 6 1 4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宫遗址考7 i 发现与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 :1 8 8 1 5 j 唐六典卷七,工部郎中员外郎条 1 6 1 全唐诗卷五一一张祜元日仗 1 7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 :3 7 1 8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富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1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 :6 5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含元殿初建于龙朔二年,竣工于龙朔三年四月。 李华含元殿赋将殿名的寓意解释的很清楚:“含宏光大,又日:元亨利贞。括万象 以为尊。眩3 主殿前是一条长7 0 余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 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b 1 。正史对龙尾道有明确记载,如新唐书李德裕传、新 唐书安禄山传、通典卷七五。唐诗赋中对龙尾道德描写也比较多。苏颞人日重 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疏龙磴道切昭回,建凤旗门绕帝台。 m 1 阎朝隐人日 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勾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围李庾西都 赋:“龙道双回,风门五开。”晒1 李华含元殿赋:“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 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之鸿洞。”盯1 每遇朝会,群臣即由此两侧边道而 上。这两条阶道由丹风门北望,宛如龙升而垂其尾,极为壮观,故称为龙尾道。龙尾道 的修筑映衬出了含元殿的高大雄伟,但也因这条道坡长阶高,也成为年迈大臣朝见之畏 途。唐语林容止及南部新书均记有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正月,宣宗在含元殿卜 尊号为“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 。当时太子少师柳公权八十高龄,从坡下步行至殿前, 力己委顿,误听封号为“光武和孝 ,结果被御史弹劾,罚了一季俸。关于含元殿龙尾 道的壮观,王建在宫词中也有描述:“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 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喁1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威严壮观, 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哼1 就形容了它的巍峨 气势。 含元殿正北约3 0 0 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 长7 0 米,南北宽4 0 余米u 叫。据文献载,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 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 3 0 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 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唐宣宗时,册立先辈皇帝唐顺宗和唐宪宗的尊号,在宣政 殿前举行大典。诗人薛逢在参加了这次典礼之后,写下了一首记述当时盛况的七律宣 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号“楼头钟鼓递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孔雀扇分香 1 1 i f i 唐书卷p q :“( 龙朔三年) 夏p q 月丙午,幸蓬莱宫新起含7 殿。” 1 2 1 伞唐文卷三一四,李华含元殿赋 1 3 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人i 仆j 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i m 】北京:文物出版社,z 0 0 t :6 6 1 4 l 全唐诗卷七三,苏顾人同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心制 1 5 1 文苑英华卷一七二,阎朝隐人同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1 6 文苑英华卷四四,李庾西都赋 r a n 1 i s 伞唐诗卷三。二,王建宫词 1 9 】伞唐诗卷三四七,崔立之南伞隔仗窀含元殿香炉 1 1 0 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人叫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 :3 8 5 第一章从唐诗看人明宫的布局及设计理念 案出,衮龙农动册函来。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 面不胜哀。1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约9 5 米处,称为“内朝 ,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 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 便殿眨1 。由于入紫宸殿必须经过前宣政殿左右的东西上阁门,故入紫宸殿又称为“入阁”。 能够“入阁”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在当时是大臣颇为荣耀的事情。“入阁”也成为当 时文人仕宦之理想,如姚合的寄汴卅i 令狐楚相公“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 根。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几时诏下 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阁门。 跚 1 1 2 内庭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其中以太液池为园林中心。 太液池又名蓬莱池,分东西两池,东池较小,面积约3 3 万平方米,西池较大,面积约 1 4 万平方米h 3 。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白居易长恨歌中“太液芙蓉未央柳 围 说明太液池中荷花非常茂盛。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中载“明皂秋八 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 右日:争如我解语花? m 嘶1 关于太液池的诗歌非常多,比如王涯在秋思中描述了 太液池秋季的景色:“宫连太液见沧波,暑气微消秋意多。一夜清风蔟末起,露珠翻尽 满池荷。”盯1 在太液池中央,原有土堆成的小岛,按大海中的神山取名为蓬莱山,山上 建有太液亭。诗人李绅写了一首七律,描述了太液池和蓬莱山在春天的风光:“宫莺报 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鹚近蓬莱。草承香辇王孙长,桃 艳仙颜阿母栽。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噶3 这首诗写的是他在太液池中蓬 莱山顶太液亭上等候皇帝时,眼前所见情景和感想。最后两句用邹阳、枚乘典故来抒发 自己对宪宗重用的自豪与感恩。 在太液池正西面的高地上,是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麟德殿。建于高宗麟 1 1 伞唐诗卷五l s g k ,薛逢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争帝尊号 1 2 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1 北京:文物j i :版社,2 0 0 7 :3 9 1 3 全唐诗卷p q 九七,姚合寄汴州令狐楚相公 1 4 】中国社会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1 北京:文物版社,2 0 0 7 :1 7 0 i s l 全唐诗卷四三五,白居易长恨歌 1 6 j 开元天主遗事卷三,解语花条 1 7 】令唐诗卷三四六,王涯秋思 i s i 全店诗卷l s q _ , 0 ,李绅忆奋日太液池亭候对( 长庆三年) 6 西北大学硕二l :学位论文 德年间,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乐舞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玉海卷一百六十言:“金 銮西南日长安殿,长安殿北日仙居殿,仙居殿西北日麟德殿,此殿三面,故以三殿名。 东南、西南有阁,东、西有楼。内宴多於此。”殿基用夯土砌筑,四壁铺砖,实测南北 长1 3 0 4 1 米,东西宽7 7 5 5 米。高台上原有前中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分上下两层。东 西侧分别有对称的郁仪楼和结邻楼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 台上,整个麟德殿周围有回廊环绕囝。目前已在遗址的基础上复原了其平面布局。关于 麟德殿的使用资料,文献上记载有宴百官、公族、命妇。如李庾西都赋:“其乐人也, 启九重,开三殿。齿群官于次座,征公族于内宴,戏族咸在,百弄迭改,睬仙童之霓裳, 睹壮夫之角觚御阶昼阴,帝座春深,缤纷宦闼,窈窕嫔林”。又唐会要卷三。 大明宫条:“永隆二年正月十日,王公以下以太子初立献食,敕于宜政殿会百官及命妇。 太常博士袁利贞上疏上从之,改向麟德殿。”关于宴百官的情况,张藉的寒食内 宴二首形容的最具体。其一:“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廊下御厨分冷食, 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 由。”其二:“城阙沈沈向晓寒,恩当令节赐余欢,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 宝树楼前分绣幕,彩花廊下映华栏。宫筵戏乐年年别,已得三回对御看。一b 3 此外,史 料记载的麟德殿宴饮还有:公元7 0 3 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 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 5 0 0 余人h 1 。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下: “贞元四年( 7 8 8 年) 宴群臣於麟德殿。设九部乐,内出舞马,上赋诗一章,群臣 属和。 全唐诗便收录了德宗的这首诗,麟德殿宴百僚“忧勤承圣绪,开泰喜时康。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务闲春向暮,朝罢日犹长。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张。成功 归辅弼,致理赖忠良。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 巧1 表面看来反映的是德宗心忧天下, 而天下万事太平,但实际上李适好几次被叛军或外族的入侵者赶出长安,他本人既猜忌 有功将士,又无比贪婪财物。这种昏君还在诗中说自己是“恭己临群后 ,幻想“垂衣 御八荒 ,就十分可笑了。此外,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下:“元和十三年( 8 1 8 年) 二月乙亥,御麟德殿,宴群臣,大合乐。凡三日而罢,颁赐有差。 元和十四年八 月丁亥,宴田弘正与大将、判官二百人於麟德殿,赐物有差。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 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阎文儒两京城坊考补说:“初唐时即有於麟德殿集宴事。中 i l l 中国卒十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听唐大夥j 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北京:文物j f 版社,2 0 0 7 :4 0 1 2 i 中国 l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人叫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7 :4 3 1 3 1 全唐诗卷三八五,张梧寒食内宴二首 i q 册府元龟卷一一o 1 5 1 全唐诗卷四,李适麟德殿宴百僚 7 第一章从j l :l i 寺看大刚宫的布局及设计理念 唐以来,德宗、宪宗时代,规模渐渐宏大,宴飨群臣多设於麟德殿内,因而此殿之建筑 非同一般。”n 1 最后,大明宫内还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 1 2 大明宫的设计理念 大明宫的设计受到儒家易传宇宙观和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眨1 。 1 2 1 儒家易传宇宙观 唐长安城,源自隋代都城“大兴城”。而“大兴城 的建设,其实是隋文帝杨坚的 决策,建筑大师宇文恺的杰作。公元5 8 1 年,杨坚改朝换代,建立了隋朝,开始仍以汉 长安城为都。但建于西汉初年的汉长安城,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面积狭小,不宜再做 新都,遂决定放弃旧城,另辟新址。最后选择在汉长安城东北部“山川秀丽、卉物滋阜、 卜食相土”的龙首塬上另建新城。杨坚早年曾被封大兴公,新都便取名“大兴城 ,取 其永远兴隆昌盛之意。 公元5 8 2 年,隋文帝任命宰相左仆射高颖总领其事,任“巧思过人”的太子左庶子 字文恺为总设计师,营建新都口1 。宇文恺在考察地形时发现,在龙首塬与少陵塬之间大 致有六条东西向宽窄不等、断续起伏的黄土条块,被谓为龙首塬六坡。六条高坡犹似周 易乾卦象排列,于是新都城的设计确定以周易的乾卦理论作指导思想,充分利用 地形制定规划。在周易乾卦理论中的六爻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上九。卦论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 现) 龙在田 ,因此只能“置宫室, 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 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忠君勤政的理念。而九五高坡,“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 五是至尊之地,大明宫就位于风水学所谓的“九五之地。 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极力地追求天 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种思想体现到都城的规划布局上,增加了皇帝君权神 授的神秘色彩。古代城市规划,深受“天人合一 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常含 1 1 l 蒯文儒、阎万钧两京城坊考补i m i i t j 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2 :1 4 6 1 2 】主要参考邹林唐大j 宫设计思想浅嘲j 】文博,2 0 0 6 ( 0 4 ) :6 争7 1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修订版) 【m 】i n i 安: 西北大学版社,1 9 9 8 6 2 一6 5 :康震文化地理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唐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j 】 文艺= 研究,2 0 0 7 ,2 2 ( 0 9 ) :4 9 - - 5 8 ,而j ! d :此结论 1 3 l 隋书字文恺传) “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额虽总大纲凡所规l 面,皆出于恺。” 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将天地自然之象转变为人心营构之象”的高远情怀。具有“攒天地于方寸”的城市 规划理念。地上的城市往往是天上的写照,从而使城市称为宇宙的象征。“天子”居住 的都城更是如此,都城长安这一人间杰作亦不例外。 在此种理念下,首先,唐都长安最初的宫殿建筑均遵循了坐北朝南的子午向。我国 古代帝王的座位,身在北方,面向南方。因为帝王是一个王朝的九五之尊,皇权至上, 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是“上 ,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称为卑职,南就成“下一了。 大明宫亦遵循了坐北朝南的理念,位于长安城北面的龙首塬上。而大明宫共设9 座城门, 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丹凤门,取“丹凤朝阳”之寓意。丹风门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 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 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从丹风门的功能上看,这 种以北为尊,面南治国的寓意是相当突出的。 再次,大明宫由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南北中轴线,且三大殿营造出逐 步升高之势。程大昌雍录日:“含元之北为宣政,宣政之北为紫宸,地退北辄 又加高,至紫宸则极矣。这三大殿的高度差便具有了一定的象征寓意。“从丹风门到 紫宸殿,地形逐渐上升,丹风门啥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中轴线的高低,表示 官人对皇帝尽忠的象征性地升阶。刀进入大明宫正门丹风门,首先能仰望到高台上的 含元殿的威荣。含元殿是元正、冬至等大型朝会及改元、大赦、册封、受贡等各种王朝 礼仪的主要舞台。麟德殿、紫宸殿也一样在高台上,唐后期外国使节谒见、举行宴会很 受重视。巧妙地利用原面起伏,大明宫建造了全新的礼仪空间,其寓意正在于体现皇权 的至高无上,帝王的唯我独尊。 最后,在大明宫中,阙楼拱卫向心正殿的建筑格局也非常突出,遍布整个大明宫乃 至长安城:“翔鸾、栖凤双阙通过飞廊与含元殿组成凹字结构,连同东西两侧的系 列建筑群,将含元殿拱卫在中心,造成一种高山仰止的瞻望视角,给拜谒者以强烈的心 灵震撼;中书省、门下省等行政衙署拱卫朝向宣政殿;翰林院、学士院等议政衙署拱卫 朝向紫宸殿等中轴线建筑群;而外郭城则拱卫朝向皇城,皇城拱卫朝向宫城一汜1 宫 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 辰的紫微桓;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即有诗颂这种布局效应为“开国 妹尾达彦大明宫的建筑形式1 j 唐后期的长安【j 1 中国历史地理论从,1 9 9 7 ,1 2 ( 0 4 ) :9 7 - 1 0 8 1 2 l 康震文化地理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唐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忉文艺研究,2 0 0 7 ,2 2 ( 0 9 ) :4 9 - - 5 8 9 第一章从庸诗看人明宫的布局及设计理念 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n 3 同时它也是封建时代历代帝王居北之地,临制四方、儒家治国 传统思想的集中体现。正如康震所言“地理形胜与建筑格局影响着诗美境界的生成,而 诗歌创作一经完成,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唐诗也必将影响到长安城审美、 文化内涵的拓展与深化。眩1 唐诗对大明宫历史文化的再现、表现与诗化,使大明宫焕 发更多的人文光彩、思想光辉与情感光华。在有关大明宫的诗歌中有一个意象常出现, 那就是北阙,如“北阙千i - j 夕b ,南山午谷西 唧中,“北阙 指拱卫大明宫含元殿的翔 鸾、栖凤二阙。“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h 1 则将北阙南山意象组合成一个 词组,作为长安乃至唐王朝的代名词。在多数诗中,“北阙”、“南山 用不同的意象形 式象征君臣之间的复杂关系:“北阙临仙槛,南山送寿杯。巧1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 敝庐。川翻“丹殿据龙首,崔嵬对南山。寒生千门里,日照双阙间。 【7 1 “在这里,翔 鸾、栖风双阙不再是拱卫含元殿的臣属建筑,而成为长安城的象征。这些诗篇以浪漫的 想象、开阔的视野将龙首北阙化为现实之长安城及皇权意志,传递出溥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建筑文化意旨。 噶1 使人间皇权与自然天阙在诗歌的吟 咏中声息相通,这是一座唐诗造就的大明宫,一个唐诗开拓的新的审美空间,是现实大 明宫建筑美学、艺术审美的延伸与拓展。 1 2 2 道家神仙思想 大明宫内,有关道教的建筑及与道教有关的建筑名称很多,如三清殿、蓬莱殿、蓬 莱池、紫宸殿、重玄门、九仙门、玄元皇帝庙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太液池即蓬莱池的 设计理念。“太液池的一石三山配置表明,唐代皇家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继承了汉代 以来中国传统的道家园林思想。四1 在设计上更主要受到了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文献 中记载太液池中有三座岛屿,即蓬莱、方丈、瀛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 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1 汉 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 1 1 l 拿唐诗卷一六,张子容长安早春 1 2 1 康震文化地理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唐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j 】文艺研究,2 0 0 7 ,2 2 ( 0 9 ) :4 9 - - - 5 8 1 3 l 伞_ 葺诗卷五二一,杜牧朱坡 1 4 l 伞唐诗卷五二四,杜牧赠终南兰若僧 1 5 1 伞唐诗卷一。三,赵彦昭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1 6 1 伞鲁诗卷一六o ,盂浩然岁暮归南山 1 7 1 伞j t 诗卷一九二,韦应物规早朝 【8 l 康震文化地理视野中的诗荚境界庸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阴文艺研究,2 0 0 ,2 2 ( 0 9 ) :4 9 - 5 8 1 9 1 中困i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训f 究所联合考古队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 宫太液池遗址【j 】考古,2 0 0 5 ( 0 7 ) :2 9 _ - 3 5 1 1 1 珂马迁史纪卷六,秦始皇本纪 1 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 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日太液池,中有蓬莱、方 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眩1 这种“一池三山 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 中池山之筑的范例。大明宫的太液池即延续了这一设计理念。此理念来源于一个神奇的 故事,晋葛洪神仙传卷五壶公:“壶公者,不知其姓名汝南有费长房者,为 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长悬一空 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公语房日:见我 跳入壶中时,卿便可效我跳,自当得入。长房依言果不觉已入,入后不复是壶,唯见 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宫,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日:我仙人也,昔处天曹,以 公事不勤见责,因谪人间耳。一( 此事又见后汉书卷) k - - - 下费长房传) 正如李 浩先生所言“这则故事包含着神仙家对宇宙空间的看法,自唐代以来,文人们非常喜欢 这则仙话,诗文中出现频率颇高唐人常运用此典喻园林环境或园林意境。壶 中天地给园林注入一种全新的空间观念,即园林一方面要移山缩地,纳须弥于芥子, 另一方面,小中有大,咫尺有万里之势,有限中寓有无限。化大为小,抟实成虚的 构思原则与体像天地的早期构园思想有关。一水三山的模式既是体像天地( 主 要受儒家易传宇宙观的影响) 的合乎逻辑的展开,又受到了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 口1 综上所述,大明宫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受到儒道二家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当我们 透过大明宫的平面复原图,在脑海里勾画这座中世纪的宫殿时,不能不佩服前人的才智: 优越的自然环境与理想化的设计思想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终于成就了一座规模宏 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的宫城。这是中国封建皂权高度集中的标志。如此 辉煌的成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的那样:“时代精神是一种特定的本质或性格。 它贯穿了所有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是他们共同的根源。”m 3 大明宫的建设,正是唐王 朝强威形象的进入和其时代精神的最终领悟。 1 2 同马迁史纪卷一二,孝武本纪 1 3 i 李浩唐代岗林别业考论( 修订版) 【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 9 9 8 :6 2 - - 6 5 1 4 l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 1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5 :5 6 第一:章唐诗所见大明宫的兴衰变迁 第二章唐诗所见大明宫的兴衰变迁 2 1 大明宫的兴建 初建唐朝时,长安城内只有太极宫这一处皇宫。而这太极宫也不是唐朝新建的,而 是隋朝旧有的。大明宫则始建于贞观八年( 6 3 4 年) ,原为唐太宗为其父李渊修建的夏宫 永安宫。贞观九年( 6 3 5 年) 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 。这座宫殿的规 模不算大,起初起名叫永安宫。盼望父亲住进去后,能够龙体康复,永享安乐。贞观九 年,宫殿建成后改名为大明宫,但这时李渊已经去世。 关于大明宫的得名颇有传奇色采,据说修建大明宫的工匠们在挖大殿的地基时,挖 出了秦始皇的宝镜,此宝物能照出臣下的忠奸,照出国运之兴衰,是一件辨真伪、明忠 奸,诊国病、保江山的国宝。大明宫峻工后,太宗果然以秦镜为其镇宫之宝,使其成为 真正名副其实的“大明 宫。长安士庶都说:“每夜皆见龙首塬上的大明宫里大放光明, 亮若白昼。 这当然只是一则传说,还有一种说法为:大明宫原本是李世民为李渊避暑 专门修建的夏宫。起初,为求太上皇的永寿安康而取名为“永安宫”。可是,工程还没 建完李渊就驾鹤西行了。有人认为还是名字没有起好,说刘备败走白帝城后归天的地方 也叫永安宫,很不吉利。这样,贞观九年落成的时候就赶紧又改名为“大明宫”。其实 更为令人信服的说法源于诗经,“大明 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 篇,按毛诗序的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 德日以广大,故日大明。”文句里显然是寄寓着一种期望,当然,也是一种勉励,更是 一种追求。贤德明鉴的太宗就是想要求取这种经意。 唐龙朔二年,由于太极宫位于长安城内地势低平处,环境潮湿,身患风痹的高宗李 治有意要搬迁到地势较高干燥通风的地方去居住,于是就在唐太宗修建的大明宫原址处 大规模兴建新的宫殿群。据雍录载,“龙朔二年( 6 6 2 年) ,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 卑下,故就修大明宫 。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郫、 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 2 1 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 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龙朔三年宫殿建成,取名为蓬莱宫。呓1 李华这样解释蓬莱 i l l 中国礼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两安唐城工作队唐人明宫含元殿遗址1 9 9 5 1 9 9 6 年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 9 9 7 ( 0 3 ) : 3 4 1 4 0 6 1 2 1 唐会要卷三o ,大驯宫条:j u 唐书卷四,高宗纪 1 2 两北人学硕1 j 学位论文 宫这个名称:“如山之寿,则日蓬莱。大明宫的修建在李华的含元殿赋中有着详 细的描述,其中建筑木材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选运来的所谓“择一千于千木”的荆杨之材。 为了砍伐这些木料,“操斧斤者万人”,然后“朝泛江汉,夕出河渭 ,运至长安,“拥栋 为山”。关于建成后的雄伟壮丽又云:“含宏光大,元亨利贞,铲盘冈以为址, 太阶积而三重。飞重檐以切霞,炯素壁以留日。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风翼; 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岚云末。卒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 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之鸿洞。” 2 2 大明宫的皇权更迭 大明宫在存在的2 2 0 多年间,在其朝寝的皇帝有1 9 位呓1 ,他们的更迭大体可以分 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李氏宗室相传的皇位。第二类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赶走唐 皇帝自立为帝,或扶植他人为帝者。在大明宫内为帝的第三类是外族入侵扶植的傀儡皇 帝。广德元年( 7 6 3 ) 吐蕃乘唐代宗对西线防御空虚之机,挥师东进,十月攻克长安。 代宗出逃到今天三门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专业理论试题及答案
- 动画专业试题及答案
- 土建专业招聘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专业试题及答案
- 奶茶地摊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龙湖园林施工方案
- 抗震支架施工方案审核
- 儿童节主题演讲文范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 图解《常变与长青》通过变革构建华为组织级能力P
- 污水管网巡查及养护 投标方案(技术标)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产程解读及产程管理
- 2025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与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摩托车保险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越南货代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
- 早期人工流产的护理课件
- 2025-2026学年粤人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