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文鉴》选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宋文鉴是南宋吕祖谦奉孝宗之命编订的关于北宋一代的诗文总集。它也 是第一个以北宋为独立、完整创作单元的诗文选本,具有雄视一代、反映北宋创 作全局的价值意义。本文就其中的选诗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章主要讨论宋文鉴的成书及选诗部分的体例。该章重点揭示了孝宗 选吕祖谦来重编圣宋文海的原因、 宋文鉴按诗体来编排诗作的创新性以 及宋文鉴选诗注重五言古诗的独特现象。它以诗体来编排诗作较之于按题材 编排更为精准,体现了对诗体的重视。 宋文鉴重视五言古诗与古文运动的影 响、对“以文为诗”的认可、政治教化的要求以及吕祖谦本人的好尚等因素有关。 第二章分析宋文鉴选诗部分选录的诗人情况。该章主要考察了吕祖谦选 取诗人的标准,即力求全备,重视文理与名望。通过诗人所选录的诗歌数量比较 得出吕祖谦对某些诗人的偏重。并通过对所选诗人的籍贯分析,指出宋文鉴 对诗人的选录反映了北宋文化中心的分布以及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此外, 宋 文鉴收录了很多不被后人重视的小诗人,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第三章通过对宋文鉴选诗情况的考察,揭示了吕祖谦的诗学思想。吕祖 谦选诗重视诗歌的实用功能,体现出对人伦规范的推崇;重视诗歌的辞章艺术, 表现了他重道但不废文的原则;推崇平正的诗风,这既是对北宋诗歌“平淡”美 的认可,又体现了吕祖谦编诗时儒家教化的影响。 宋文鉴选诗部分的编纂展示了吕祖谦眼中的北宋诗歌史,由此探讨其诗 学思想不仅丰富了对吕祖谦的研究, 还能进一步得出北宋诗歌在南宋初年的接受 情况。 关键词:吕祖谦 宋文鉴 诗体 诗人 诗学思想 iv abstract song wen jian (appreciation of articles from song dynasty) is a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prose in northen song dynasty composed by lv zuqian in southern dynasty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xiaozong. it is also the first complete collection based on a single dynasty, thus occupying a predominant status and fully reflecting that time. this thesis carries out an analysis of some poems and proses from the collection. chapter one mainly centers on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genres of poems in it.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ason that why xiaozong selects lv zuqian to recompose shensong wenhai and why uses genres to classify the creativity of the poems in song wen jian an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five- character- ancient- verse. this pattern is more precision than the style by theme.the reasons are classical prose movement s affect,the recognized of writing poems as essay,political education s affect and lvzuqian s personal view.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authors of the poems in the collection. it elaborates on the norms lv uses to select the poets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rough the inverstigation of the hometown of the poets of the southward movement of the cultural center and also the lay out of the culture at that time. besides, it also collects some minor poets, thus having great research value. chapter three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thesis. it elaborates on the poetic thought of lv zuqian by these poems. after a peruse of the poems in it,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lv emphasizes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poems and it representative the respected of ethics.the importance of rhetoric shows that lv prefers to literature.the poetic styles is dull and orthodox.it prove that lv authorizes poetics of bei song dynasty and he abide by confucian personalities the compile of song wen jian shows the poetry history of bei song in lvzvqian.this study will improve the research of lv and we can see the accept of bei song poems in nan song s people. v key words: lv zu qian song wen jian the genres of poems the authors of the poems the poetic thought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宋文鉴选诗研究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十一月,临安书坊私刻的名为江佃所编的诗文总集 圣宋文海传入宫廷。孝宗认为该书在选材上去取差谬, “殊无伦理” , 遂任 命吕祖谦在其基础上重新整理修订。至淳熙五年十月,成书一百五十卷。孝宗赐 名皇朝文鉴 ,即今日之宋文鉴 。 宋文鉴有着详细而明确的编纂体例。它收录北宋一代 314 人的 2582 篇 诗文,是编者吕祖谦按照一定的编选原则筛选而成的诗文选本,也是第一个以北 宋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创作单元的诗文选本,具有雄视一代、反映北宋创作全局的 价值意义,是南宋人对北宋诗文的一次总结。 研究宋文鉴具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学术史价值。宋代文学的总体美学风 貌是在北宋奠定的。就诗歌史而言,北宋欧阳修发起的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宋诗 的发展方向,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诗坛大家给后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本的 创作方式,尤其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其影响贯穿了整个南宋时期。 宋文 鉴以北宋诗文作为整体的选录对象,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准确地把握北宋诗文 的原初面目。另外, 宋文鉴的遴选由南宋人完成,在选录的过程中,实际上 渗透了南宋人对于北宋诗文的评价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宋文鉴还可 以看出南宋人心目中的北宋诗文状貌,从而透视南宋人的诗学思想与文学观念。 目前学界对宋文鉴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版本源流的研究。金开诚、葛兆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1介绍了宋 文鉴的刻本,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嘉泰四年(1204)新安郡守 沈有开及郡博士袁某得吕氏家本,经与建宁书坊刻本对勘而刻于郡斋的“嘉泰 本” 。 另一个系统是明代天顺年间严州太守邵龄据一个宋本重刻的“严州本” 。 张 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2中有一节专门介绍宋文鉴的版本源流。金开 诚、葛兆光主要是通过宋文鉴收录文章的比较来研究“嘉泰本”和“严州本” 的区别。 张智华重点在于讲述宋沈有开本系统与宋庆元六年太平府学本系统的各 自流变情况。 二是对于宋文鉴成书过程的研究。马茂军 宋文鉴与宋文海 3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17 页。 2 对宋文鉴的成书来源作了详细的推理及论证。作者还根据材料论证了宋文 海到宋文鉴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了二书在门类及收录作品上的不同。陈广 胜吕祖谦与宋文鉴 4述及宋文鉴源于吕祖谦奉孝宗之命重新编订圣 宋文海及曲折的成书乃至删改过程,还对宋文鉴中的门类进行了介绍。值 得一提的是, 该文作者通过论证得出现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并非是经过崔敦 诗的删改本,而更可能是吕祖谦的初选本。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 5第四章 介绍了皇朝文鉴的编选缘起及成书过程。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根 据详尽丰富的材料详细介绍了宋文鉴的成书过程,并列出了朱熹、叶适等人 对宋文鉴的评价。总之,目前学界在对宋文鉴的成书过程方面,已研究 得颇为详尽。 三是对宋文鉴反映吕祖谦编选思想的研究。 陈广胜 吕祖谦与 宋文鉴 提到了吕祖谦的编选标准不一,或以时代,或以作者,或以作品,但总的原则只 有一个,即“约一代治体归之于道” 。文章还指出了宋文鉴的编选反映了吕 祖谦重“义理” 、 “多识蓄德”的学术思想以及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的政治思想,还有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的文学思想。杜海军吕 祖谦文学研究第四章详细讨论了皇朝文鉴的整理及其对宋代文学的贡献, 并通过对其分类的研究以及与 文选 的比较总结出了编辑思想, 一是有补于道, 二是重视文采。孙犁读宋文鉴记6论述了周必大为宋文鉴作的序中 所持的衡选标准以及吕祖谦的选文主张。谭钟琪的硕士论文吕祖谦文学研究 7第三章第二节“ 宋文鉴和文体理论” 探讨了宋文鉴中的文体论,认为 这六十一门文体的分类,是对萧统文选的继承和发展,而以文为本的选录标 准,是对文选的继承,发展则体现为门类划分得更为详细以及吕祖谦本人实 用的思想导致了文体中更为切实的一面。石门庆的博士论文理学诗论与南宋诗 学8第二章第一节“吕祖谦和薛季宣的诗论”介绍了吕祖谦的学术特点与诗文 理论。 他重点介绍了吕祖谦编选 宋文鉴 时所表现出来的重视实用的诗学思想, 认为宋文鉴 (当时称皇朝文鉴 )虽是吕祖谦奉旨所编,但其中也比较充分 地体现了他的兼容思想与艺术、重视实用的诗学思想。该书选材标准和文体的多 样性,所收诗文及其作者的广泛性,正反映了吕学兼总众说、巨细不遗、挈领提 纲、首尾该贯的特色。 3 四是对宋文鉴的某一具体方面作出的研究。洪本健从宋文鉴的编 选看有关北宋散文繁荣的若干问题9从宋文鉴所收录的文章角度来看北宋 散文的一些状况。该文分析了关于欧阳修、苏轼的文坛盟主地位以及宋文六大家 的地位问题,介绍了天圣、明道以前的散文并对北宋文进行了分期。王学泰 宋 文鉴的编刻与时政10谈到了南宋统治者因循苟简的为政风貌与宋代士大夫 党同伐异的政治风气。该文主要记载了北宋元佑党争及其在后代的演变,以宋 文鉴的编刻来写南宋曲折复杂的党争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界对宋文鉴的版本源流与成书过程探讨得极为详 细,对宋文鉴反映出的吕祖谦的文学思想也论述得很到位,并对其反映出的 某一个具体方面也多有研究。 本文以宋文鉴所选 1054 首诗歌为研究对象,涉及到北宋179 家诗人, 结合南宋初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状况,分析宋文鉴选诗的体例、诗人情况并通 过对诗歌的具体解读来研究编者吕祖谦的诗学思想。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讨论 宋文鉴 的成书及选诗部分的体例。 该章重点介绍了孝宗选吕祖谦重编圣宋文海的原因以及宋文鉴按诗体来 编排诗作的创新性和注重五言古诗这种诗体。第二章分析宋文鉴选诗部分选 录的诗人情况。介绍了吕祖谦选取诗人的标准,并对所选诗人的籍贯进行了分析 以及宋文鉴收录小诗人的文献价值。第三章论述编者吕祖谦的诗学思想,即 重实用的诗歌功能论、重典故辞章的诗歌技巧论、重平正的诗歌风格论。 遵循以上研究思路, 笔者采取了文献解读、考论结合、数量统计、比较分析、 归纳总结等方法,以吕祖谦与所选诗歌二者关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完成对上述 问题的考察。 4 第一章 宋文鉴的成书及选诗体例 宋室南渡之后,百废待兴。孝宗励志中兴,不仅体现在军事上的收复中原之 志,更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恢复和发展上。在文化重建的一 片热潮之中,许多编纂前代诗文的选集竞相出现。而宋文鉴便在这样的背景 下应运而生。 第一节 盛世与受命编书的因缘 孝宗即位之时,正是南宋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 , 南宋朝廷以屈辱的条件与金人达成了绍兴和议 ,换来暂时的和平。但金主完 颜亮又在绍兴三十一年大举南下,入侵南宋。在掌握不了局面的情况下,高宗禅 让,孝宗临危受命,成为南宋朝第二个皇帝。孝宗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立志收复 中原却未能达愿,但与金人达成的“隆兴和议” ,从某一种程度上换来了宋金之 间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安定的局面。在此期间,孝宗广开言路,重用人才,励精 图治,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孝宗朝的两个年号乾道、淳熙,成 为了南宋“盛世”的代表。前人对此多有评价。如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 “乾 道、淳熙间,三朝授受,两宫奉亲,古昔所无。一时声名文物之盛,号小元祐 , 丰享豫大,至宝祐、景定,则几乎政、宣矣。 ” 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中 记载: “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 ” 由此可见孝宗乾道、淳熙年间的繁华之 象。历史上著名的南宋中兴指的就是孝宗时期的复兴。这种复兴不只是表现在政 治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文化上。 宋朝以和平的方式得天下,也以文治世,形成了崇文重儒的社会风气。孝宗 的中兴之治, 首先就体现在对于文化的重建上。 理学在孝宗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还有张栻的湖湘学,朱熹的闽学,陆九渊的心学,吕祖谦的金华学,陈亮的 永康学,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的永嘉学,学派林立,名家纷纭。蜀学、浙学等 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佛、道两家也获得了鼓励。孝宗在他自己所撰的三教论 (宋)周密武林旧事 ,中华书局 2007 年版,第 3 页。 (元)方回桐江集 ,续修四库全书 1322 册,卷三,第 414 页。 5 中主张: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 多元的文化政策导致了学术上的空前活跃,文人纷纷著书立说或者参政议 事。 宋史? 艺文志记载了南宋初期文化界的这种现象: 迄于终祚,国步艰难,军旅之事日不暇给,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 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 累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 由于靖康之变,北宋所藏的图书资料遭受到了空前的浩劫,南宋朝廷多次征集搜 救,从而带来了一股编书的热潮。编于淳熙年间的中兴馆阁书目所收的书目 竟然比北宋时还要多。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 、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都是史学上极富有创造性的著作。另外,孝宗期间所修 会要也颇为丰富: 乾道续四朝会要 、 国朝中兴会要 、 淳熙会要 (共三部) 等共计五部。 教育方面, 在理学人士的大力倡导和主持下, 各地纷纷建立了书院, 如朱熹所创建的白鹿洞书院和其修复的岳麓书院等。 书院教育是宋代形成的教育 特色, 也是中国教育史上很重要的一环。 此外, 印刷术导致刻书业市场空前繁荣, 官刻、家刻、坊刻等数量众多,刺激了著书业的发展。 在文化重建的背景下,便有了民间文人江佃所编圣宋文海一书。吕乔年 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记载: 淳熙丁酉,孝宗因观文海 ,下临安府,今委教官校正毕刊行。其年 冬十一月,翰林学士周公必大夜直奏事,语次及之,因奏曰: “此书乃近时 江佃类编,殊无伦理,书坊刊行可耳。今降旨校正刻板,事体则重,恐难传 后,莫若委馆阁别加诠次,以成一代之书。 ”上大以为然。 这里记载了孝宗不满 圣宋文海的编选,要选人重修此书。 关于选谁来重编圣 宋文海还有过一段讨论: 一日,参知政事王公淮、李公彦颖奏事。上顾两参道周公前语,俾举其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中华书局 2006 年版,乙集卷三,第 544 页。 (元)脱脱宋史 ,中华书局 2004 年版,第 3366 页。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17 页。 6 人。李公首以著作郎郑鉴为对。上默然,顾王公曰: “如何?”淮对: “以臣 愚见,非秘书郎吕祖谦不可。 ”上以首肯之,曰: “卿可即宣谕朕意,且令专 取有益治道者。 ” 先是参知政事李彦颖推荐了著作佐郎郑鉴,孝宗没有认可。后来参知政事王淮推 举了吕祖谦,孝宗表示同意并让王淮传旨,命秘书郎吕祖谦重编此书, “且令专 取有益治道者。 ” 孝宗同意吕祖谦重编圣宋文海 ,与吕祖谦的能文及文献保障有关。 宋史 ? 周必大传有如下记载: 乞归,弗许。上欲召人与之分职,因问: “吕祖谦能文否?”对曰: “祖 谦涵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 ”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进吏部兼承 旨。 这里提到了孝宗看重的是吕祖谦的“能文” ,同时周必大还提到其“涵养久,知 典故” ,从而加大了孝宗对吕祖谦的赏识。这主要缘于吕祖谦本人扎实的学术功 底以及深厚的家学渊源。吕祖谦素有“中原文献之传”的美名。 宋史本传说: “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 元代彭飞说: “祖谦以中原文献之旧, 岿然为渡江后大宗。 ”明代孙承恩说吕祖谦: “中原文献惟子是绍。 ”这些材料 中提到的“中原文献之传” ,今人多认为是图书资料的传承。潘富恩、徐余庆的 吕祖谦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金兵灭宋之际, 使得中原地区不少著名的诗礼之家、 书香门第家破人亡, 这些被毁灭的家族所藏的典籍也随之散佚殆尽。而吕氏家族则不然。由于吕 好问先在金兵卵翼下的张邦昌政权中任职,而保全了吕氏一门的身家性命。 后吕好问携家南下时,宋高宗已经即位,南方趋向安定,所以吕门所有的文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17 页。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17 页。 (元)脱脱宋史 ,中华书局 2004 年版,第 11968 页。 (元)脱脱宋史 ,中华书局 2004 年 ,第 12872 页。 (元)彭飞历代制度详说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3 册,第 861 页下。 (明)孙承恩文简集 ,卷四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71 册,第 523 页下。 7 献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这里提到的一个信息值得关注, 即吕好问南下时带回来的那些珍贵的典籍得到了 完好的保存,从而为日后吕祖谦重修圣宋文海提供了方便。这恐怕也是王淮 推荐和孝宗任命吕祖谦的原因之一。 孝宗选择吕祖谦编选圣宋文海 ,还可能与其对吕祖谦文学思想的认同有 关。孝宗朝“士大夫好为高论,而不务实” ,且“多耻言农事” ,孝宗深以为患。 他主张务本崇实,希望文人多关心一些实际问题,为国计民生献言献策。他说: “农事乃立国之本,今士大夫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等语,岂知周礼言理 财,易言理财,周公孔子未尝不以理财为务。 ” 因而孝宗就迫切需要重实学的 人来扭转这种不良的士风,为民生治道作出贡献。标榜“不贵空谈,而贵实行” 、 研究“切用于世”学问的吕祖谦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比如他曾在乾道六年轮 对札子中上书皇帝要求真儒、求实学、兴圣学。 由以上材料可知,孝宗之所以选吕祖谦来修圣宋文海 ,一是吕祖谦本人 “能文” ;二是其家学渊源深厚,且有文献资料做保障;三是吕祖谦重实用的学 术风格得到孝宗的赞赏。就这样,吕祖谦受诏重修圣宋文海 ,书成后孝宗赐 名皇朝文鉴,后世称为宋文鉴 。 第二节 选诗体例的继承与新变 宋文鉴选了北宋时期 1 0 5 4首诗歌,这些诗歌是按照诗体来编排的。这 种编排方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按照题材来划分的体例。 一、 宋文鉴对圣宋文海的继承与超越 宋文鉴是修订圣宋文海而成,基本体例多仍其旧,但增订了很多门 类与作品,且在划分程度上更趋于细致和精确。吕祖谦曾在进编次文海札 子中说道: 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6- 17 页。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中华书局 2006 年版,乙集卷三。 (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文集 ,卷三,5456 页,见黄灵庚、吴战垒编吕祖谦全集 ,浙江古籍出 版社 2008 年版。 关于成书过程,马茂军 宋文鉴与宋文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 12 月,第 6 期) 、陈广 胜吕祖谦与宋文鉴 (史学史研究,1996 年第 4 期) 、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 (学苑出版社,2003 年) 、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等均已作出了具体的考证。 8 右某先于淳熙四年( 1 1 7 7 ) 十一月内承尚书省札子, 勘会已降指挥, 令临 安府校正开雕圣宋文海 , 十一月九日三省同奉圣旨委吕某专一精加校证, 某窃见文海原系书坊一时刊行, 名贤高文大册尚多遗落, 遂具札子乞一就 增损, 仍断自中兴以前, 诠次庶几可以行远。 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吕祖谦对圣宋文海有很大的不满,认为有好多“名贤 高文大册”没有选入,因而决定按自己的标准增修这部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吕 祖谦是在编次一部新的北宋一代的文集,而不只是修订文海那么简单了。尽 管如此,由于宋文鉴毕竟是参照圣宋文海编订,二者还是有很大的相似 性。关于圣宋文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 辑本朝诸公所著赋、诗、表、启、书、论、说、述、议、记、序、传、 文、赞、颂、铭、碑、制、诏、疏、词、志、挽、祭、祷文,凡三十八门。 虽颇该博,而去取无法。 原书一百二十卷,现在仅存卷四古赋、卷五赋、卷六赋、卷七记、卷八铭、卷九 诏等共六卷。在奉圣旨诠次札子中,吕祖谦还提到: 十一月十五日三省同奉圣旨依某, 寻将秘书省集库所藏本朝诸家文集, 及于士大夫家宛转假借, 旁采传记他书, 虽不知名氏而其文可录者, 用文 选古诗十九首例并行编类, 凡六十一门, 为百五十卷, 目录四卷。 吕祖谦所编次的新的圣宋文海共分赋、律赋、四言、乐府歌行( 杂言附) 、五 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杂体( 诗) 、骚( 如 骚者附) 、诏、敕、赦文、册、御札、批答、制、诰、奏疏、表、笺、箴、铭、 颂、赞、碑文、记、序、论、义、策、议、说、戒、制策、说书、经义、书、启、 策问、杂著、对问、移文、连珠、琴操、上梁文、书判、题跋、乐语、哀辞( 耒 附) 、祭文、谥议、行状、墓志、墓表、神道碑表、传道碑铭、传、露布等 6 1 门。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21 页。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071 页。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21 页。 9 由两书的门类比较来看,新的圣宋文海即宋文鉴比原来的圣宋文 海多出 2 3 门 3 0 卷。其中圣宋文海在门类中仅单列出“诗”一类,具体怎 么再分类或是有没有再分类不得而知。而宋文鉴却将“诗”的部分就分出 “四 言” 、 “乐府歌行”等十个门类。就圣宋文海所存的“赋”而言,现在保存着 卷四“古赋” 、卷五“赋” 、卷六“赋”共三卷,可见江佃是把赋再分为“古赋” 与“赋”两类,这种分类较为模糊。从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晁公武说文海 去取无法,而吕祖谦较之更为精准了。 二、 宋文鉴选诗体例对文选及同时诗集编选体例的超越 中国古代的诗歌选本大都依据题材、体式的不同来编排诗作。萧统文选 即如此,它作为现存的第一部由文人编选的诗文总集,它的编纂体例对后代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吕祖谦对宋文鉴的编选,首先是借鉴了文选的编排体例。上文材料 里提到,吕祖谦对于那些无名氏的作品是依文选古诗十九首的体例编纂而 来的。古诗十九首是萧统选入文选的一组无名氏的五言古诗,萧统将之列在 “杂诗”之首。吕祖谦言其编排体例依此而来,笔者认为这是宋文鉴对文 选 “将最重要的放在首位”的沿袭。萧统列“古诗十九首”为“杂诗类”之首 以示其重要地位,同样吕祖谦在对无名氏的作品编纂时也把最重要的列在首位。 事实上,不只是无名氏的作品。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里讲到朱熹 认为吕祖谦选取最重要的作品放在卷首,是为压卷之作: 而晦翁晚岁,尝语学者,以为“此书编次,篇篇有意。每卷卷首,必取 一大文字作压卷,如赋则取五凤楼赋之类。 ” 朱熹认为宋文鉴每卷卷首的作品都是压卷之作,他对吕祖谦的初衷应是甚为 了解的。这与古诗十九首位于文选 “杂诗”类之首当为一个道理。 另外, 宋文鉴整体的编纂体例也沿袭文选 。 宋文鉴共分 61 个小门 类,而大的意义上可以分成赋类、诗类和文类三种。这与文选是相同的。关 于宋文鉴与文选整个编纂体例的比较,杜海军在其专著吕祖谦文学研 (宋)吕祖谦著,齐治平点校宋文鉴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2119 页。 10 究中比较得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还是必须看到, 宋文鉴的编选体例对文选有所超越。这 突出地表现在, 宋文鉴主要是按照体式的不同而编选的。 在“诗”的这一部分, 文选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功宴、祖饯、 咏史、百一、游仙、招隐、反招隐、游览、咏怀、哀伤、赠答、行旅、军戎、郊 庙、乐府、挽歌、杂歌、杂诗、杂拟、骚二十四类。这是一种主要按题材但又兼 顾体裁的划分标准。 宋文鉴选诗部分分四言诗、乐府歌行(杂言附)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杂体诗和骚体诗共 11 类。它吸取了文选选诗部分中列出部分诗体如“乐府” 、 “骚”等的特点,并 将按体划分的要求严格遵循在整个选诗部分的体例编排上。 它严格按诗文体式来 划分,标准清晰明确而又简练,体现了编者吕祖谦思想中的不墨守成规以及对诗 体重视的自觉性。由于总集性质的书不仅是让人观览,更是引导后人学习,这种 严格的按诗体划分的标准可以使读者很便捷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浏览不同的诗体 来学习创作。 宋文鉴的这种编选体例不仅仅是对文选的超越,也是对宋代大多数 选本编选体例的超越。 宋代大型类书或选本多按照题材、 内容的不同来编选作品。 如太宗时期李昉徐铉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的大型类书文苑英华收录萧梁至 晚唐五代近两万篇作品, 共有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 九类,共八百三十九卷。其中卷一五一至三三卷为诗,这部分又分为天部、地 部、帝德、应制、应令、省试、朝省、乐府、音乐、人事、释门、道门、隐逸、 寺院、詶和、寄赠、送行、留别、行迈、军旅、悲悼、居处、郊祀、花木、禽兽 二十五类。这些类别除乐府为诗体外,其余均是按题材内容分类。同为诗文总集 而具有总结一代之文学性质的唐文粹 ,由宋初文人姚铉编纂而成。该集共收 诗十三卷,按诗甲至诗十三的顺序来编排。诗甲卷至诗丙卷收古今乐章,分为古 乐章、今乐章、琴操、楚骚体、效古诗、功成作乐、古乐、感慨、兴亡、幽怨、 贞节、愁恨、艰危、边塞十四类。诗丁卷收乐府辞,分神仙、侠少、行乐、追悼、 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 ,学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38- 141 页。该书比较了宋文鉴对于文选 的编纂体例的继承,还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一是宋文鉴全书以文学体裁来分类, 文选的分类却是体 裁与内容分类相掺杂;二是文选有些体裁如“七”体、 “檄”体在宋文鉴中被删,原因是宋朝没有 代表这类体裁的文章。 11 愁苦、鸟兽花卉、古城道路七类。诗戊卷至诗十三卷为古调歌篇,分杂兴、伤感、 怀古、怀贤、集会、饯送、行役、怀寄、失意、疾病、伤悼、知己、交友、矩诲、 纪赠、散逸、侠少、登览、胜鰸、幽居、山居、伤叹、寺观、庙社、边塞、图画、 古器物、乐器、草木、禽鸟昆虫、道路、月明河、风雨露雪、江海泉水、官禁、 神仙、感寓、咏史、慨叹、感物、春感、秋感四十二类。虽然姚铉把若干卷归在 一起,大的类分为古今乐章、乐府辞和古调歌篇,但这只是模糊意义上的按体分 类, 唐文粹诗的部分仍旧主要是按题材来分类。再如刘克庄分门纂类唐宋 时贤千家诗选更能典型体现按题材来编排的特点。全书分时令、节候、气候、 昼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十四门。 孙绍远声画集是一部题画诗选,共分古贤、故事、佛像、神仙、仙女、鬼神、 人物、美人、蛮夷、赠写真者、风云雪月、州郡山川、四时、山水、林木、竹、 梅、窠石、花卉、屋舍器用、屏扇、畜兽、翎毛、虫鱼、观画题画、画壁杂画等 类。总之,宋代的大多数类书与选本多采用题材的标准来编选作品。 宋文鉴 突破这种常规,严格按照诗歌体式来编选作品,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三、对后世诗集编纂体例的影响 宋文鉴选诗的编纂体例大大影响了后世诗歌选本的编订。 元文类和 明文衡两书,大率因袭宋文鉴 ,少有新创。明代高棅所编唐诗品汇 , 是大型的、较完备的唐诗选本。全书按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言排律、七 律(含七言排律)来划分。明代宋公传编的元诗体要划分的诗体则更为细致: 四言体、五言古体、七言古体、长短句、杂古体、歌体、操体、引体、香奁体、 无题体、五言律、七言律、五言长律、七言绝句,虽显糅杂,却体现了编者对诗 体的重视。再如李沂所编唐诗援 ,全书的排列次序为:五古、七古、五律、 七律、排律、五绝、七绝。陈继儒国朝名公诗选 ,共包括古风六卷,排律一 卷,五律二卷,七律二卷,绝句一卷。 至清,按诗体编诗更为普遍。选本分体选编情况如下: 金是瀛所编唐诗定 编, 全书共十四卷, 分别是:五古三卷, 七古三卷, 五律二卷, 七律一卷, 五言排律 二卷, 五绝、七绝各二卷, 依次编排。顾贞观积书岩宋诗选, 全书共二十五卷, 按照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的次序排列。张 景星等所编宋诗别裁集, 亦是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五绝、 12 七绝的诗体标准来排列。例子之多,不再一一列举。 可见, 宋文鉴以诗体来划分诗作的体例,不仅是对前人按题材划分体例 的创新,更是开了后世编诗体例的先河。 宋文鉴的选诗目的是以供御览,是 为北宋诗歌作总结,是为本朝文人学诗树立典范。以诗体来排诗,不仅明确了诗 体的标准,更有益于读者按照各种诗体的要求来学习写诗。 第三节 宋文鉴选诗重视五古及其原因 既然宋文鉴选诗体例依据诗体来编排,那么通过对比不同诗体收录作品 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吕祖谦对某种诗体的偏重。 一、 宋文鉴选诗重视五古 诗歌发展到宋代,诗体种类已经很完备。古近各体诗都出现了非常成熟成功 的作品。而作为北宋诗文总集的宋文鉴 ,在选诗上却明显倾向于五言古诗。 如下表所示: 表一 宋文鉴诗体对比 四言诗 2 6 首 五言古诗 2 9 3 首 五言绝句 5 5 首 五言诗 五言律诗 1 4 6 首 4 9 4 首 六言绝句 1 5 首 七言古诗 5 7 首 七言绝句 1 7 9 首 七言诗 七言律诗 1 4 7 首 3 8 3 首 乐府歌行(杂言附) 5 9 首 杂体 4 0 首 诗 1 0 5 4 首 骚(如骚者亦附) 3 7 首 若按诗体所占比例来看, 则四言诗占 2.46%, 五古占 27.79%, 五绝占 5.21%, 五律占 13.85%,六绝占 1.42%,七古占 5.4%,七绝占 16.98%,七律占 13.94%, 乐府占 5.59%,杂体占 3.79%,骚体占 3.51%。很明显,在所分的 11 类诗体中, 仅五言古诗就占近乎三分之一的份额,可见编者对五言古诗这种诗体的青睐。 13 上文已将宋文鉴所选各体诗的总量列出,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并与后文 进行直观的比较,兹将宋文鉴所选诗人各体诗歌选入的篇数列表如下: 表二 具体诗人的诗体比较 姓名 四 言 五 古 五 绝 五 律 六 绝 七 古 七 绝 七 律 乐 府 杂 体 骚 体 总数 苏轼 6 59 1 0 4 1 1 2 1 2 0 9 2 1 4 2 黄庭坚 35 15 1 7 7 8 1 1 5 3 7 2 1 0 1 王安石 4 21 4 5 2 3 3 2 7 3 6 2 8 9 邵雍 2 1 4 1 3 4 0 5 1 欧阳修 11 1 4 3 5 6 4 0 . 4 3 3 7 . 4 张耒 10 5 1 6 4 2 5 3 3 陈师道 8 1 8 5 4 2 2 8 梅尧臣 1 8 2 4 3 3 2 0 . 5 2 3 . 5 范仲淹 5 12 5 0 . 3 2 2 . 3 孔平仲 1 6 1 6 刘敞 3 6 2 1 2 1 4 苏舜钦 3 1 3 3 1 3 1 4 张载 1 2 2 1 4 鲜于侁 4 9 1 3 王令 5 1 2 4 1 2 刘攽 4 1 1 3 1 1 0 苏辙 1 4 1 2 1 1 1 0 因宋文鉴收诗人 181 家,且多数诗人仅录一、二首,若全部列出,比较价值不大,故此只列出收诗 数量在十首以上者。 数字为小数点者,为联句。二人联句为两个 0.5,三人联句为两个 0.3 和一个 0.4。 14 王禹偁 9 1 1 0 尹洙 10 1 0 由上表亦可以看出,所收每个诗人的诗作中,五古体裁是占很大比重的。例 外之中,王安石乃七绝大家,七绝比重稍稍高于五古;邵雍的理趣诗多用七律来 写;范仲淹五绝出守桐庐道中十道以十首计,实为一首;孔平仲所选诗均为 联句杂体;张载理趣诗以七绝来写;苏辙五绝遗老斋三首以三首计,亦实为 一首;尹洙四言诗皇雅十首以十首计,实为一首。除此之外,其余各个诗人 的五古体裁均在所选诗作中占绝对优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吕祖谦个人的文学观念,即偏好五古。这种观念与同 时期及后世多数学者的观念是不同的,例如:宋末元初方回在瀛奎律髓序中 说道: “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 ”又说“律者何?五七言之近体也。髓者 何?非得皮得骨之谓也。 ”故而入选瀛奎律髓者皆为五七言律诗。近人陈衍 也认为宋诗的精华在近体,故在宋诗精华录中,近体占十之七八,而古体仅 占十之二三。同在南宋时期,诗歌选本也多以选近体诗为主,尤其是绝句。其中 影响最大的当属洪迈所编的万首唐人绝句 ,此外刘克庄编有本朝五七言绝 句 、 中兴五七言绝句 、 本朝绝句续选 、 中兴绝句续选 。赵善和韩淲也合 选一部唐诗选本,所选诗歌全部为七言绝句,后世注本有谢枋得注解章泉涧泉 二先生选唐诗本。另外宋元之际于济、蔡正孙编集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 卷,共计一千多首诗,所选诗歌亦全部为唐宋诗人的七言绝句。对于不以单选绝 句为题的诗选,绝句和律诗在其各体诗中亦占绝对优势。如宋末遗民诗人谢翱所 编诗选天地间集 ,共选二十首诗,以五七言绝句为主,共计十一首。另外五 律五首,七律一首,五古三首。 再如宋末的宋诗选本诗家鼎脔 ,绝句入选最 多,七绝有七十六首,五绝有十首,六绝有三首,共八十九首;其次是律诗,七 律四十五首,五律三十三首,排律有六首;古体诗仅为八首。 刘瑄诗苑众芳 选诗“近体较多,率皆清丽可诵。 ” (阮元揅经室外集卷三)其中律诗共四 李庆甲著瀛奎律髓汇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方回原序。 此为卞东波先生考证得出。见其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 ,中华书局 2009 年版,第 158 页。 卞东波, 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 ,中华书局 2009 年版,第 158 页。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 ,.中华书局 2004 年版,第 431 页。 15 十八首,占所选诗歌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更多人认同宋诗的价值在近体诗。吕 祖谦的宋文鉴大量选录五言古诗,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二、吕祖谦重视五古之原因 在全宋诗中,五言古诗占全部诗作的 15.6%,而宋文鉴的五言古 诗则多达 27.79%。吕祖谦选这么多五言古诗,大大超过了其在宋诗总量中的比 例,明显带有个人倾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影响。北宋古文运动,也称北宋诗文革新,它对整个宋 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古体诗容量很大,形制灵活,能够更为畅达地记叙时事 并表明自己的看法。 在语言风格上往往会形成直率平畅、 痛快淋漓的特点。 另外, 古体诗,尤其是五言古诗,更多地保留了诗歌质朴的原生态,相对于律诗而言, 更能符合儒家的审美趋向, 故而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中与古文一起得到了大力 的推崇和倡导。欧阳修曾说过苏舜钦弟兄和穆修首开古文运动风气之功: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 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 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 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由此可见古诗的创作是古文运动中的一部分, 是从统治者以及志士仁人都大力提 倡和效仿的。以梅尧臣为例,他少习五言,追踪汉魏;天圣间结识欧阳修、尹洙 等人,重心偏向七古,多效法韩愈、卢仝、李贺等人。钱钟书在评梅诗时说道: “其古体优于近体,五言尤胜七言。 ” 另外,诗文革新运动的发起最初是针对西昆体的奢靡文风,以欧阳修为主体 的文人们提倡简朴平易的文风。而古体诗尤其是五古,不饰辞藻,不缀典故,朴 素的诗歌原生态的本质自然是大力提倡的一个方面。当然,诗文革新最重要的内 容是发展了“道”的观念。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型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指南与案例
- 电子商务平台风险评估与管理
- 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指导
- 中小学艺术教育培训活动总结报告
- 2024年高考英语模拟考试试题汇编
- 护士节主题活动宣传策划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教案
- 2023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真题
-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检查要点
- 重症患者的心肺康复护理
- 12S4消防工程标准图集
- GB/T 18233.4-2024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第4部分:住宅
- DB12T 496-2013 保安从业单位信用资质等级评估规范
- 江姐-绣红旗-红梅赞
- JTT 854-2013 公路桥梁球型支座规格系列
- 30道计量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澳洲坚果栽培技术
- 《狗之歌》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
- DB21-T 2951-2018秸秆热解制备生物炭技术规程
- TZNZ 207-20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