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1].doc_第1页
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1].doc_第2页
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1].doc_第3页
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1].doc_第4页
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教育专家韩玲讲座有感 新县浒湾中学 游 伶 2013年5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县教体局主办的“关注问题学生,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报告,讲座听下来,虽然觉得很累、很辛苦,但累有所值,因为我从专家的讲座中学到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受益匪浅。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来自北京高中教学研究所的韩玲老师的讲座。聆听专家讲座不止一次,可这次我却被深深打动了,真可谓受益匪浅。韩老师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用一个普通人的观点,阐述了自己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与感受。她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令全场教师折服,会场中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韩老师的讲座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是如何管好班,带好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的,教给了我们90后孩子和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令我们颇受启发。一、90后的孩子怎样教?1.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韩老师说,面对90后的学生,每位班主任必须要站得高,望得远。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仔细想想:现在的老师不比从前,我们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每位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与楷模,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老师很了不起。无论是学识,还是做人,他们的老师的确值得学习!是啊,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让我们就去适应它!学生对老师的惟命是从已经成为历史,老师的权威又该如何树立?因此,老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品味,凭借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来成为他们的表率!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我们这些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才会使学生真正信服!要做到这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1)、第一次在学生面前亮相就要打动他们的心。我们的工作经常要接触新的学生,要想使他们在最开始就能够对你感兴趣,对你有个好的印象,我们就要从初次见面做起。让我们穿着得体大方些,让我们说话精练准确些,让我们书写漂亮帅气些,也让我们的举手投足沉稳而儒雅些。遇见这样的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不佩服?接下来,他们自然会围在你身边,来聆听你的教诲。因为,老师已经把学生打动了。 (2)、第一次上课要牵引学生的魂。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还是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是否精彩,他们自然会进行判断。于是,我们应该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教案到教具,从预设到铺垫,哪个环节都不能懈怠。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与分析,才能胸有成竹的引导学生跟随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奠定坚实的记忆基础;突破理解上的重难点;实现会应用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你时刻在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与感觉,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喜欢上你的课。做到这些,你就成功了。2、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一名教学能手。韩老师的讲座铿锵又委婉。她不仅论述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学生,还阐述了我们应该尽快成为一名教学能手。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首先,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作为老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这样,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日常教学,我们都会有不竭的思想源泉,都不会在学生面前措手不及。学生对我们的工作水准才会刮目相看! 其次,我们要讲求语言艺术。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最多,畅谈应该是最真诚。所以,我们无论是授课还是平时,在讲话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课上,我们要作到:讲清一条线索,突破一个难点,理清一个框架,突出一个重点,出现一个亮点。我们的话语应该作到凝练而不罗嗦,准确而不含糊,真诚而不客套。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很好,真的是在为他着想。有了这样的基础,你说什么学生不会听呢?韩老师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教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老师称呼学生,也包含着许多教育艺术。我们称呼学生整体,最好用“同学们”,而不是用“你们”。韩玲老师告诉我们,称呼某个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连名带姓称呼,除在一些正式点名的场合使用外,一般要少使用,太正统了。二是三个字的名字,叫起来要去掉姓,这种方式用于上课提问时能让学生消除紧张,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用于个别谈心、平时交往等场合更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果学生是两个字的双字姓名,去掉姓,就在名的前面加个“小”字,这样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三是统称,有些同学的名字不好记,叫错不好,我们就给他来个统称“宝贝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追求教育的是合力效应,所以还需要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我们班主任的一句话不注意,一个行为没想全面,家长就不会买我们的帐,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有些老师,一天忙到晚累得要命,反而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教越烦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呢?韩玲老师告诉我们,不到万不得已,急需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般不要请家长。请来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作客人。态度一定要谦虚、和蔼、谨慎。讲话时,要推心置腹。评价学生一定要客观公正,先提优点,再指出不足。“为了咱们的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让家长都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的,这样家长就会配合我们的教育了,我们的班会越带越顺心。给家长出点教育孩子的主意,决不能发生不愉快。这样做了也就铺平了今后教育学生的道路。我们当班主任的,凡事都要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但如果遇到不冷静的家长,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切勿蛮干。3、我们要尽力拓宽知识面。老师的知识,能力,涵养,其实学生每天都在观察,在体验。同时,这些方面又决定了学生是否欣赏你,是否喜欢你的课,是否愿意跟着你来学习。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或读书,或看报,或借助网络,或通过互相交流-学习的渠道各种各样,需要我们挤出时间,付出精力。坚持下去,我们的能力,水平足以让学生啧啧称赞了。二、“关注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韩老师为了说明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去对待问题生,她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乐妻劝婆”,第二个是“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这两则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年代,但叙述的都是“施教者”对“犯错误者”的批评以及产生的效果。乐羊子之妻面对婆婆的不良行为,采取责人先责己的方式,以退为进,以情感人,扣其心灵,促其反省,使婆婆幡然醒悟,羞愧难当。崔永元的数学老师批评性的语言和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学生,使学生患上了“数学恐惧症”至今念念不忘。反思一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犯错误了,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还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你看,爱迪生这个令每个教师都感到头疼的孩子却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达尔文的语文成绩很一般,却写出了进化论;牛顿小时侯的学习成绩很差,长大后却成立物理学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可是我们有谁能够想到你眼里的差生、捣蛋鬼,将来就不会成为牛顿、爱迪生呢?我想,对待这些问题学生,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韩玲老师的一些话:“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合制造出来的”、“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你可以不赏识他,但必须接纳他,因为他是你的学生;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你可以不赏识他,但你必须接纳他,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一个还没有长大的未成年的孩子。”学生的命运与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关系太大了,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就会断送孩子的前程,有时一句温暖的话语,就会唤起失落孩子的激情善待他们吧,因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我的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我们应当以挚爱、宽容的态度,坦诚、体贴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发现教师语言的育人功能。如果我们当众批评学生,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看到学生的进步。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的多少,是他们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把某个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而忽视了在学习中他和过去相比进步了,总是埋怨和指责。学生年龄小,内心是脆弱的,我们要细心发现他的进步,并及时反馈给他,给他的学习增加动力。 2.要肯定他的努力。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所谓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他们的心中也是有向上的动力的,他们努力追求进步,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容易反复。这样的学生真让我们感到棘手。但是,我们要坚定认识,在学生反复时,要给予他们鼓励。 3.善待每个学生。小学生对别人的反映是相当敏感的,教师一个不耐烦的眼神、一句责备的话语,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信息:老师生我的气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呵护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