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初唐四杰”因骈文显于世,此观点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作为“四杰” 之首的王勃,虽然因一篇滕王阁序名扬千古,但他的大量杰出骈文作品并没有 得到世人过多的关注。 王勃的骈文现存有一百多篇(包括赋前的“序” ) ,可分为序、书启、表颂、碑 铭、论赞等几大类,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序文和书启。作为一个饱经坎坷的杰出文人, 王勃在他的文章中贯注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从不同时期序文中可以看出他感情的起 伏变化,王勃的书启则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鲜明的文学理论。本文结合王勃 的生平、游历、思想感情变化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了王勃骈文的内容和创作特 色。王勃的骈文产生于骈文繁盛期的初唐社会,这使得他的骈文内容虽然沿袭了一 些六朝的特点,但是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由于王勃的天才创作能力,他 的骈文同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面对初唐社会淫艳文风,王勃不仅在理论上提出 改革文风要求,也在创作实践上起到带头作用。他的骈文意境优美宏大,叙事写景 充满真情实感,同时不乏自然清新之作,这些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先 导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 骈文 时代特色 自我意识 真情实感 ii abstract “four men” in the first stage of ta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parallel prose , which are supported by intellectuals of literature.wang bo,as the head of “four men”,is remembered by generations for teng wang ge xu,but most of his parallel prose are overlooked by common people .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hundred wang bos pian wen remained(including the xu before fu ),which are classified into xu、shuqi、biaosong、beiming、lunzan and so on.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m is xuwen and shuqi.as the excellent literator suffering great misery,wang bo expressed the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 in his articles,we can see the inflection and modulation of his emotion from xu in different period,and wang bos shuqi showed out his excellent political ability and distinctive literature theory.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feature of creative work in wang bos parallel prose in details with reference with wang bos life 、 journey and change of his thought and emotion.wang bos parallel prose came forth in the first stage of tang dynasty when the parallel prose is in bloom,which made the content of his parallel prose inherit some feature of six dynasty,but have much mor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imes.meanwhile wang bos parallel prose had intensive personality feature because of his genius in creative ability.be faced with the flashy style of writing,wang bo not only put forward the demand of innovating the style of writing,but made a example in creative work.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his parallel proses was graceful and grand,narration and describing scene was full of emotion,also had some nature and fresh works.in a word,wang bo play a role as the forerunner for the prosperous of literature in tang dynasty. keywords: parallel prose feature of times self-consciousness true emotion ii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 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导导 言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骈文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但进入二十世纪后,对 于骈文的研究一度进入休眠期。近三十年,随着社会观念多元化的发展,学者们又 一次把眼光投射到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并从各个角度对骈文及其作者进行了研 究,并取得了较大成果。虽然历史上优秀骈文的数量众多,但是学者们多选择对王 勃的滕王阁序进行评析。不过,这不代表王勃的其他骈文得到了学术界足够的 关注。有感于此,本文全面地研究了王勃的骈文,希望在对他骈文整体观照的基础 上,还王勃以骈文史重要的地位。 1.1 研究的问题、意义及研究目的研究的问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1)研究的问题:进入 20 世纪以来,有关王勃的研究多开始于他对初唐诗歌领 域的贡献。这个角度虽然有必要,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王勃杰出的骈文成就。 本文通过对六朝到初唐文坛骈文发展状况的追溯,明确了这个结论:六朝到初唐是 骈文发展的繁盛期,初唐文坛骈文创作仍占据主导地位, “初唐四杰”的得名乃是 因为他们杰出的骈文创作成就。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目前还没有学者对 他的骈文展开系统研究。本文为弥补这个缺憾,开始致力于王勃骈文的内容和特色 的研究,希望还王勃以骈文大家的历史地位。 2)研究的意义:目前,虽然有一些专著和论文开始关注到王勃的骈文,但往 往论述较浅,或只涉及到他骈文的某一个方面。对王勃优秀骈文篇目的赏析,则多 集中于滕王阁序这一篇文章中。对于王勃这样一个对骈文史作出了巨大贡献的 文人,这些研究就显得不够深入系统。本文希望通过对王勃骈文的整体研究,使王 勃的骈文成就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为学术界研究王勃和骈文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 的信息。 3)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王勃骈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来分析王勃的骈文的思 想内容、感情特点、意境变化以及文风特点。从具体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勃 2 骈文对六朝骈文的继承和革新,他的创作实绩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骈文大家。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专著中对王勃骈文的评价。目前,对于王勃骈文进行评价的专著主要是一 些年谱和文学史。 20 世纪以来,有关王勃年谱的编订,始于刘汝霖的王子安年谱 。40 年代, 阎崇璩和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分别作王勃年谱 ,60 年代,田宗尧在台北发表王 勃年谱 。80 年代初,聂文郁的王勃年谱 ( 王勃诗解 )对王勃一生行事作了新 的编年。90 年代后,影响比较大的是张志烈的初唐四杰年谱 。此书虽以四杰为 对象,却可称得上王勃年谱编订的一个新突破。在书中,作者对王勃自总角以后的 行踪仕履进行了逐年考实;对王勃以前难以编年和前贤难以编年的诗文,也大都考 清了它们创作的年代、地域和背景;对于四杰之间的交往酬唱、彼此声援、相互鼓 励的情形,作者也进行了切实的考察和描绘。该书的一些研究多独创和填补空白之 处。在体例上,张谱也有所突破,他在“考据”的同时,也兼及“辞章” 、 “义理” 的分析,既考察谱主的行事,又同时或评论谱主作品的艺术成就、渊源影响、尤其 注重探析谱主的精神气质、心灵历程和创作心态;在考察谱主的行为生活史的同时, 又展现其心路历程,使年谱由纯粹的“考据”而兼具有“评传”的性质。 目前在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对王勃骈文评述较为详细的是乔象锺、陈铁民主 编的唐代文学史 。该书在第五章中以一节的内容来介绍了王勃骈文的内容,并 且着重分析了王勃的序文以及滕王阁序的特色。其余文学史虽然也涉及到王勃 骈文的简单介绍,但多以“初唐四杰”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在所有的专著中,骆祥发的初唐四杰研究是一本较为全面对王勃骈文进行 研究的著作。该书在第一编第三章中对王勃的一生分为童年、少年、未冠而仕、蜀 中漫游、虢州任上等五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编第三章 中,以一节的内容对王勃的骈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介绍。作者以“文如其人,才 情并茂”为题,将王勃的骈文分为三大类,即序、表启书颂、碑铭,随后结合相关 篇目,详细分析了王勃骈文的特点。该书是较详细剖析王勃骈文的代表著作。 3 2)研究王勃骈文的单篇论文。目前,学术界论文对王勃骈文的研究还多停留 在优秀篇章的赏析中,即是对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探讨,相关论文达六 十篇左右,其内容关系到王勃创作该文的时间的争议、文章立意与构思、思想艺术、 语言、作者创作的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有关王勃骈文整体论述的文章,以莫山洪先生为主。他直接论述王勃骈文的论 文有两篇: 2002 年的论王勃的骈文与 2003 年论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 。第 一篇文章高度评价了王勃的骈文,认为他的作品代表骈文史上的最高成就。王勃的 骈文反映了初唐时期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又积极进取的精神面 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无论是用典或是意境的构筑,都达到了很高的造 诣。第二篇通过对王勃骈文的全面的描述,从中发掘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是怀才不 遇的愤懑与时不我待的焦虑情感,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思念亲友及故乡的感伤情 感。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是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继承和发展。 其他值得注意的有两篇论文,即是:2003 年尹艳华的从滕王阁序看骈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 2004 年白景学的惟变所适 用各有当评滕王 阁序兼论骈文的地位 。二文均从评论滕王阁序着手,指出该文代表骈文的 最高成就,只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骈文同样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 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财富。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有关王勃骈文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说 来,还是略显单薄。学者们多从一个角度或热点问题上展开对王勃骈文的研究,而 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不够。对王勃骈文的探讨,学术界还需要加大力度。 1.3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在我国文学史上,骈文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很多问题还是存在争议。本文通过 对骈文定义的追溯、骈文与辞赋关系的探讨、骈文繁荣期的划分、 “初唐四杰”的 称号由来等问题的追溯,为王勃骈文的探讨打下了理论基础,并对他的骈文范围作 了明确的界定。王勃的骈文产生于骈文繁盛期的初唐时期,这使得他的骈文内容虽 然沿袭了一些六朝的特点,但是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由于王勃的天才创 4 作能力,王勃的骈文同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本文通过对王勃骈文内容和特色的 整体分析,来充分肯定他的骈文成就。 5 2 骈文的界定骈文的界定 2.1 骈文的定义骈文的定义 虽然骈文的历史悠久,但是在骈文的概念内涵的问题上,研究者一直存在分歧。 从骈文产生到现在,骈文的名称的变化就反映出此问题的复杂。从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骈文先后被称为“今体” 、 “时文” 、 “四六” 、 “丽辞” 、 “丽体” 、 “骈体文” 、 “骈 文”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清末孙德潜就曾对骈文的名称进行了追寻:或问 曰: “骈文之名,始于何时?逮至国朝,别集则有孔巽轩仪郑堂骈体文 、总 集则有曾宾谷骈体正宗 、姚梅伯骈文类苑 ;选本则有李申耆骈体文钞 、 王益吾骈文类纂 ,而古人有其名乎?”答之曰: “是固未之深考。以文心言 则谓之丽辞 ,梁简文又谓之今体 ,唐以前却无骈文之称。自唐而后,李义山 自题樊南四六 。宋王 所著为四六话 ,谢 又有四六谈 ,明王志坚所 选之文亦言四六法海 ,当是并以四六为名矣。其实六朝文只可名为骈 , 不得名为四六也。证之说文 , 骈,训驾二马 ,由此类推,文亦独一不成。 刘彦和所云: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即其说也。 庄子骈 拇 : 枝指出乎性哉! 此所言增赘旁出,非其本义矣。昔人有言, 骈四俪六 , 后世但知四六为名哉!我朝学者,始取此骈字以定名乎?”1这里孙德潜的看 法,影响了后来很多学者的观点。但是,什么是骈体文,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提法。 进入二十世纪后,学者们对骈文进行了界定和定义。大多数的学者都从“骈” 字的字义入手,都举说文为例: “骈,驾二马,从马,并声。 ”2近人骆鸿凯说: “骈文之成,先之以调整句度,是曰裁对;继之以铺张典故,是曰隶事;进之以渲 染色泽,是曰敷藻;终之以协谐音律,是曰调声。 ”3这一说法指出了骈文的四大特 点,概括简单全面。随后,又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看法。瞿兑之以为, “普 通所谓骈文,大概指两汉以至初唐这一段盛行骈偶的文章”4,这一解释,至少说 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骈文是“盛行骈偶”的文章,说明了骈文在形式上的一个特 6 点,即讲究对仗。刘麟生在这一问题上的解释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他认为“骈文 又名四六文,与散体文立于对敌地位” , “骈文亦称骈俪之文”5。他侧重的是骈文 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区别,是以另一种文体来说明,这当然也有道理,只是不免有些 模糊。 在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对骈文的定义的认识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曹道衡 先生在这个时候就曾经说过: “人们对骈文这个概念,似乎并没有给予一个明 确的定义。 ” “一般地说, 骈文的特点是讲究对仗, 句子的字数整齐, 又要讲究平仄。 ” 6曹先生并未给骈文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只是将骈文的特点列出加以演化。但 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试图给骈文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这就有了后来的这样的一 些观点: “骈文,即骈体文,也叫骈偶、四六等。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相对叫作偶, 以两两相对构成的文体,就叫作骈文。 ”7 “骈文就是基本由对偶的修辞格句子组成的文章。 ”8 “骈文就是用对偶句写成的文章。 ”9 “骈文,也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或简称骈俪、骈偶、四六,是与散文 相对而言的一种特殊文体。 ”10 1996 年,谭家健认为: “骈文是以对偶句为主界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 文” 。11对此,杨东甫先生提出商榷的意见,他认为骈文是“一种主要由偶句(又 以四六为习见)构成、多用典故和华丽辞藻、有一定音律要求的文体。 ” 12 莫山洪先生定义为: “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 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态的与散文相对的形式华美的文体。 ”13笔 者以为莫山洪先生的定义较为全面和客观。 2.2 骈文与辞赋的关系骈文与辞赋的关系 关于骈文的界定,这里主要指骈文与辞赋的界定。因为不区分好二者的关系, 对王勃的骈文研究就不能很好展开。从文体发展来看,辞赋先于骈文成熟。作为同 样也具备对仗、用典、藻饰等特点的辞赋,它与骈文的关系就至关重要。 7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骈文与辞赋的关系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 一问题,一部分专家主张应将辞赋与骈文彻底区分开来。如谭家健先生就认为,骈 文与辞赋是不同的文体,二者不可混淆。 “辞赋与骈文虽有交叉关系(如元朝骈赋) , 但它毕竟是一种独立文体,其发展大体与骈文平行。 ”14 “辞赋与骈文是并存的两 种文体,各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在古代文体分类中,赋 从来自成一家,在当代赋学研究著作中,辞赋并不隶属于骈文,骈文亦不被视为赋 体。二者有交叉关系,那就是六朝骈赋。至于汉晋大赋和抒情小赋,唐之律赋,都 不宜算作骈文。 ”15 于景祥先生则持相反观点。他在唐宋骈文史和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中, 都将辞赋和骈文综合在一起,在他的唐宋骈文史中,专门列出了诸如“李白之 赋” 、 “杜甫之赋”等小节,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观念。 对此,莫道才先生有他的看法,在骈文通论中,他说: “虽然骈文不等于 辞赋,但骈文是包涵辞赋中的骈赋的。 ”后来,他又说: “赋中用对偶文辞构筑的骈 赋(包括骈体律赋) ,均可视为骈文。 ”16 在这个问题上,莫山洪先生的考虑比较全面。他认为: “骈文的界定,不但要 以其四大修辞形态作为标准,而且还应充分考虑到骈文与相关文体的关系,即骈文 与辞赋的关系。其实,不管是辞赋也好,骈文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 是极尽描写之功能,而且都有对偶句式的存在,都有用典的特点,语言也都是偏于 华丽,这样就很难将之区分开来。因此,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将以赋名篇的作品 排除在骈文之外。 ”17本文对于王勃骈文的研究,正是建立在这种立论基础之上的, 所以王勃的骈文不包括他的赋在内。 8 3 唐初骈文创作与“初唐四杰”唐初骈文创作与“初唐四杰” 3.1 关于骈文繁荣期划分的争议关于骈文繁荣期划分的争议 魏晋南北朝是骈文发展的繁荣期,这个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但是,骈文 繁荣期应仅指南北朝还是延续到初唐社会,这个问题的争议则较大。下面列出了 20 世纪以来一些有名学者对于骈文发展史的看法,由此看出此争议的复杂性。 金秬香在骈文概论中这样描述: “吾国自上古以迄三代,为骈散无分之时 代也;自周末以迄西汉,为骈散角出之时代也;自东汉以迄曹魏,为偏重骈文之时 代也;起两晋,历六朝,迄中唐,则为骈文极盛之时代;自唐末至赵宋,散文兴而 四六起,骈文之余波,犹流衍而未犹已也,元明骈散并衰,而骈势尚未蹶,清代骈 散并行,而骈势特强。 ”18 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第三章指出: “本章叙述赋家奏疏家论说家暨碑板 文字,以两汉及魏晋文学为断。上项文字,由西汉以还,日趋整炼,遂造成骈 文极盛时期,六朝此不可不深长思也。 ”19第六章曰: “试取唐代骈文,作为鸟 瞰之观察,则博肆宏丽之作风,实由于六朝文字植其基,渐进以上窥汉魏之作品。 初唐纤丽,踵接六朝,流利有余,简重不足。然雄厚或过于六朝,而雅丽自然, 则终于远逊,此唐代骈文之大概也。 ”20联系作者的两段话,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不 赞同初唐骈文正处于繁荣时期这种说法。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谭家健对骈文的历史分期是: 萌芽和形成期 (先秦到晋代) , 大盛期(南北朝到初唐期) ,骈散反复斗争时期(中唐到宋) ,衰落和中兴期(元明 清) 。 王绮珍则按骈文发展的特点,将骈文分为形成(真正成体在西晋) 、成熟与鼎 盛(魏晋南北朝) 、律化和散化(唐宋) 、新变(两宋) 、衰落与复兴(元明和清) 等几个阶段。在作者看来,初唐时期不是骈文发展的繁荣期。 姜书阁的骈文史论认为:综观骈文全部的发展过程,可得而言者:一、兴 9 起于东汉之初,始成于建安之际;二、变化于南齐永明之世沈约等人的文章声病之 论;三、完成于梁、陈、北齐、北周,而以徐陵、庾信所作为能造其极。自隋以至 唐初,沿袭未改,其势渐衰。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对于骈文繁盛期是否应划分到初唐,学者们看法并不统 一。如果我们没有对此问题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就不能客观准确的评价王勃的骈 文创作。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新的角度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莫道才先生的观点 比较具有说服力。他在骈文通论一书中指出:骈文的繁盛期应是从西晋直至初 唐。因为骈文在初唐独霸文坛的格局并未改变,除少数几个人作了少量的散体古文 外,其余几乎都是用骈体来写作的。初唐骈文在发展的连续性与齐梁骈文的关系并 未中断。初唐骈文的代表是“四杰” ,其中尤以王勃成就最大。以王勃为代表的初 唐骈文继承了徐、庾的骈文艺术成就,但又注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于是使 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生动的时代风格,从而 能在徐、庾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在某种意义上,在初唐四杰的手里,骈文获得 了新生。初唐骈文是繁盛期的最高阶段,也是它的辉煌阶段。为此,他的试论唐 代骈文的流变一文以精确的数字加以说明: “据初略统计, 全唐文辑录的唐代 骈文约为 6000 余篇,与所收古文的比例约为 3 5,作者约 1400 余人,亦占所收作 者的 60。虽然不能仅据数量去估量某种文学的成就,但是若着眼于唐代文学的整 体考察,那么,如此繁多的骈文作品,便不是孤立的文学现象,不可无视其存在。 ” 21 同时,初唐四杰的出现,使得骈文出现大量传唱千古的名篇,如王勃的滕王 阁序 、骆宾王的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与博昌父老书 、杨炯的王勃集序 等。在四杰的带动下,初唐骈文呈现继续繁荣局面,不仅作家多,而且优秀的作品 也多。所以,骈文的繁盛期应该是指南北朝到初唐这一段时间。 3.2 唐初文坛骈文创作唐初文坛骈文创作 唐朝的初期,骈文仍旧占着绝对的优势。唐代的骈文,应用极为广泛,可以进 10 行多方面的创作。虞世南、许敬宗、李义府、王绩、杜之松等人所撰历史的论赞, 以质朴刚健文章风格著称的魏征的史论,一些叙事奏议文,均以骈文写成。导致这 种局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唐初统治阶层对骈文的肯定与提倡。谢无量 骈文指南说: “唐兴,文士半为陈、隋之遗彦,沿徐、庾之旧体。太宗本好轻 艳之文,首用瀛洲学士参与密勿,纶诰之言咸沿俪偶。 ”22唐代社会思想文化极为 开放,南北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北方文人以关陇士人为主,他们受儒家学古尚质 的诗教说影响较大,进入唐代社会后,他们对六朝文风持批判态度,但并没因此而 否定其声辞之美。如魏征曾撰隋书序论及梁、陈、北齐诸史之总论,这些史论 皆骈体之议论文。他不满意南朝文风,但对江淹、沈约诸人之作,又予以充分的肯 定。其时唐代统治者的文学观点也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世 民本人在历史上以容纳直谏和破格用人、重视文士而为后人称许。尽管唐太宗对房 玄龄讲过司马相如、扬雄之文的文体浮华,无益劝诫的话( 贞观政要文史 ) , 他也意识到南朝文风对社会、政治的危害,有变革的要求,却又欣赏绮错婉媚的上 官仪的辞章。太宗本人写的温泉铭 、 皇德赋等文章就是骈体。上行下效,所 以唐初文人无不擅长骈体。 二是唐代科举考试以骈文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据傅璇琮先生唐代科举 与文学中的推理认为:从唐开国起,有六十年代光景,进士考试是只考策文。至 于策文为何,傅先生以文苑英华中上官仪的策文为例,说明唐初进士所试策文 乃初唐流行的骈体,注重的是文词的工丽和精巧。又北梦琐言十九记载了这样 的事件:太宗子蒋王李恽曾命僚属杜嗣先作兔园策为士子考试,其文乃“徐庾 旧体” 。不仅如此,吴承学的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七章中还指出:唐代士 及第后,要经过吏部考试即省试后才能授官。吏部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所谓身言书判。 所谓判,即以地方狱讼案件或经籍所载的史实为案例,让应试者加以分析,写出判 词,以此检验应试者从政的能力和素质,每道判少则五六十字,多则二三百字,要 以对仗工整的骈文写成。该书还举了大量的史料证明,此不赘录。因此,初唐文人 为了进阶干谒,无不练就一手好的骈文。 三是文选学的盛行导致文人大量创作骈文。 文选世称昭明文选 ,是 11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文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一百二 十多位文人作品,计分赋、诗、骚、诏、策文、齐启、表、史论、碑铭等三十八类, 共七百余篇作品。入选作品多骈文,既体现了编选者对“文学”概念的认识,又反 映了当时的文学风尚。唐代社会, 文选学开始昌盛起来,成为人们撰写骈文模 仿借鉴的对象。 不仅如此,当时虞世南等人所编的北堂书钞 、 文思博要 、 艺文类聚等 类书也为骈文作者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之门。而初唐诗人对声律的探索也为骈文的进 一步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条件,这些都促使骈文继续繁荣发展。 虽然初唐骈文创作承袭了六朝许多特点,但是它文风的变化已经比较明显,已 非南朝旧貌。它的显著特征有二:一是注重内容的充实,风格劲健;二是不拘束于 声律,不雕琢辞藻,较少用典,平易自然。魏征、王绩、初唐四杰就是较为突出的 代表。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十渐不克终疏 、 论治道疏等奏疏以骈体写成, 其内容较之六朝文章更为充实,语言明白畅达,剖析事理简要深刻,且文中穿插不 少单行散句,不拘声律,不事雕琢,很少用典,开创了一种半骈半散的章表体。卢 照邻的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王勃的净惠寺碑 、杨炯的大唐明威将军梁公 神道碑等,追求气势的宏大,呈现出与六朝骈文不同的特点。 另外,初唐近体诗的逐渐成熟也赋予了骈文一些新的特征。一方面是骈文中骈 散结合的骈文形式,另一方面是更为整齐的四六文,其中对偶更为精细,平仄要求 较高,用典讲求精当;内容上通俗化,较多地涉及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初唐四杰的 骈文就是典型代表,详细的分析见于下文。 3.3 “初唐四杰”称号的由来“初唐四杰”称号的由来 据莫山洪先生 “初唐四杰”称号与骈文一文考证: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将 四杰合并记录的文献,应该是张鷟的朝野佥载 : “卢照邻后为益州新都县尉, 秩满,婆娑于蜀中,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 ”23 而在两唐书中亦有如下记载: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 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炯闻之,谓人曰: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24 12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炯 尝曰: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25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四杰”的称号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已经传开,并且在初 唐时代享有极高的知名度。那么, “四杰”的称号究竟因何而设呢? 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可以作为代表: “王杨卢骆都是文章家, 四杰这徽号,如 果不是专为评文而设的,至少它的主要意义是指他们的赋和四六文。 ”26对于这一 点,学者们多持赞同态度。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 “初唐四杰”骈文创作的巨大成就。初唐四杰的出现,使得骈文出现大 量传唱千古的名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史上光照千古的闪耀之作,还有 他的上刘右相书 ,以及一系列给皇帝的颂、表和入蜀期间写的众多庙堂碑文, 是他取得崇高声誉,并受到时人追慕钦仰的根本原因。这从杨炯所写的王勃集序 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杨炯诗作平平,但集中保存的大量诗序碑文,墓志行状, 说明他是一流的骈文里手,所以博得了极高的时誉。同样,骆宾王和卢照邻也都是 骈文的大手笔。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声震朝野,还有他在从军期间所 写的大量诗序书启,都显示了他超逸的才华。同样,卢照邻的序文书启也是他才华 的表现。 “四杰”的文章或典雅华瞻,清丽动人;或气势磅礴,一泻无前;写意抒 情,叙事说理,酣畅通达,挥洒自如,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比起六朝以来形式华丽、 内容空洞的旧骈文来说,无疑是一大创新。这可以说是他们获得巨大声誉的主要原 因。在四杰的带动下,初唐骈文呈现继续繁荣局面,不仅作家辈出,而且优秀的作 品也层出不穷。 于景祥在唐宋骈文史一书中比较全面地评价了四杰的骈文创作。作者认为: 唐代初期,骈文沿袭六朝余习,绮靡浮艳的文风特别流行,以虞世南、上官仪为代 表的宫廷文士大都华而不实,体格卑弱。但以魏征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力倡文风改革, 为文力避浮华,代之以自然朴素文风。到高宗、武后时期,以“四杰”为代表的一 批骈文家以实际行动开始了对堕落文风的改革。王勃骈文高华、杨炯骈文雄厚、卢 照邻骈文清新、骆宾王骈文坦易,他们虽尚未脱尽六朝余习,但却为骈体带来了刚 健清新之风。 13 莫山洪先生在论初唐四杰对骈文的革新一文中指出:初唐四杰对骈文的发 展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初唐四杰使六朝以来空洞无物,几近僵死的骈文重新丰满 壮大起来,意象开阔,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二是初唐四杰在骈文的审美形态 上大胆创新,在六朝骈文阴柔婉媚之上,另开阳刚壮大之美,感情上极富气势。 第二,从当时文体观念来分析“四杰”称号的由来。文体概念在魏晋六朝时已 产生,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中均有论述,而萧统的昭明文选也将 作品分为诗歌、赋、骚、序、谏、书等类。诗歌作为一种体裁,在唐时应该已经深 入人心了。但是,我们注意到,唐时文人在谈论四杰时,虽也偶尔谈到“诗” ,但 多数则仍是指他们以“文词”齐名,而不说以“诗”齐名,如新旧唐书称他们 以“文章” 、 “文词”齐名。如果说唐人还不是有意识的区分“诗” 、 “文词” 、 “文章” , 那么宋人则是有意识地区分了。以下面三段话为例: (1)故世称王杨卢骆。时杨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 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 , “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 ,号为“点鬼簿” 。 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时人号为“算博士” 。 如卢生之文,时人莫能评其得失。27 (2)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 期等,研揣声音, 浮切不差,而号“律诗” ,竞相袭沿。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 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8( 新唐书文艺传 ) (3)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遗风, 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崇 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其宗;是时唐兴已百年,诸儒争自名家,大历、贞 元间,美才辈出, 哜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 等 和之,排挤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轨汉、唐之文完然一王法,此其极也。 29( 新唐书文艺传 ) 第一则在评论杨炯时用的是骈文,说道骆宾王时用的是诗句,这就给后人在判 断四杰称号由来时产生了较大的疑虑。第二则论诗所引韩愈诗中的“文章”一词, 可以证明当时人们对于“诗”与“文章”尚未有意识地区分, “诗”与“文章”的 14 意义有互通之处。第三则论述唐代骈文发展历史的变化,以王杨与燕许并列,韩柳 诸人为古文巨擘,则宋时“文章”之义已专指古文与骈文了。 新唐书文艺传 又称,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 ,从这可以看出“四杰”这一称 号主要为骈文而设。 15 4 王勃骈文的内容王勃骈文的内容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生卒年不详,据他自己春思赋序文: “咸亨二 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则王勃出生于永徽元年(公元 650 年) 。王勃自幼聪敏过人, 相传他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约十一 岁左右,在长安碰到道士曹元,就向其学习周易及医术,时间长达十五月之久。 麟德初(公元 664 年) ,刘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 其名,召署府修撰。因作檄英王鸡文 ,被高宗斥出沛王府。随后开始了他一生 中最为放任的巴蜀之游,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回长安后,因闻虢州一带多产草药, 于是求补为虢州参军。在虢州期间,他又因擅杀官奴事件被判成死罪。适逢大赦, 得以保全性命。他的父亲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 亲,渡海溺水而死。一颗文坛巨星,正当他光芒四射时,就这样陨落了,不能不说 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但是作为一个文学天才,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丰富的 作品。 据闻一多四杰一文记载,王勃短短一生完成了多方面的著述: “ 舟中纂序 五卷, 周易发挥五卷, 次论语十卷, 汉书指瑕十卷, 大唐千岁历若干 卷, 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若干卷, 合论 十卷, 续文中子书序诗序 若干篇, 玄 经传若干卷, 文集三十卷。 ”30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勃作品多散佚。他 的诗文集据新旧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说“今 存者二十卷”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吴县蒋清翊注王子安集分二十卷(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95 年 11 月出版有王子安集注 ) 。在二十卷作品中,17 卷是骈文,其 中包括书、启、序、论、碑等文体,由此可看出王勃的成就主要还是骈文创作。 (以 下王勃骈文均选自全唐文 ) 王勃骈文现存的有一百多篇(不包括赋,但包含赋前的“序” ) ,可分为序、表 启、书颂、碑论、墓志行状等几大类。其中“序”数量最多,约有七十多篇,写得 最有声色,是王勃骈文中成就最高者。下面,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其骈文进 16 行评述。 4.1 序序 序者,叙也。前代作家多以冠于一部专集或总集之前,叙述写作经过、成书缘 由、书中内容要点及作者平生事略;或以之记载一次盛会的情况,以叙事为主。王 勃的序文,有饯宴序、送别序、诗序、纪游序等。其中,描写宴会盛况的饯宴序较 多,如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仲氏宅宴序 、 上巳浮江宴序 、 绵州北亭 群公宴序 。当然,其他的序文数量也较多,如赠别序有秋日于绵州群官席别薛 升华序 、 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 送李十五序 、 送白七序 、 送王赞府兄弟赴任 序 、 春日送吕三储学士序 等; 记游序如 秋日游莲池序 、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 、 游翼州韩家园序 、 山亭兴序等;有的纯是独白式的抒情写意,如山亭思友 人序 、 守岁序等;有的是诗赋前的并序,如采莲赋序、 慈竹赋序、 游 庙山赋序等;有的是单篇诗歌或诗集前的序,如入蜀纪行诗序 、 夏日诸公见 寻访诗序 、 登绵州西北楼走笔诗序 、 秋日送沈大虞三入洛诗序等。对于王勃 而言,序文是他表现过人才华,抒写丰富内心世界,表达对宇宙人生看法的最佳形 式。 王勃各类序文短者不足百字,长者千字以上,虽然着眼点不同,侧重角度各异, 但是细读其序文,我们可以发现这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序文是考证王勃生平、交游最好凭证。由于史书记载的模糊性,有关王 勃的生卒年、一些人生重要时期的事迹都出现断层。但是,由于王勃的大量序文的 创作,给我们勾勒了他生活年代的一些时间、地点和人物,给我们考证他的生活与 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首先我们看王勃提示时间线索的文章。王勃春思赋序文说: “咸亨二年, 余春秋二十有二。 ”这一点成为推算王勃生年的重要证据。 黄帝八十一难经序曰: “大唐龙朔元年,岁次庚申,冬至后甲子,予遇夫 子(指曹元)于长安,十五月而毕。 ”此文成为考证王勃少年时光的重要根据。 接着,我们看王勃序文提供的地点人物线索。这从很多序文的名称上就可以看 17 出,它很好提示了王勃的行踪及交游状况,如东吴之行秋日宴季处士宅序 、 入 蜀纪行诗序 、 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序 、 夏日宴宋五官宅观画障序 (宋五官指 宋之问)等。当然在王勃的一些书、启和碑文中,这一点也表现得很明显。 在人物交游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王勃与杨炯的交谊。闻一多说: “王杨的契 合,则有王的秋日饯别序和杨的王勃集序可证。 ”31这话是对的。闻氏举 出的秋日饯别序 ,其中对杨学士的赞美是: “杨学士天璞自然,地灵无双。二十 八宿,禀太微之一星;六十四爻,受乾坤之两卦。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序 其文章,玄圃积烟霞之气。几神之外,犹是卿云,陶铸之余,尚同嵇阮。接光仪于 促席,直观明月生天;响词辩于中筵,但觉清风满室。 ” 后张志烈又补充了证据,认为山亭兴序 、 山亭思友人序 、 夏日诸公见寻 访诗序均反映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山亭兴序叙写了对杨炯的赞美和相得之情: “有弘农公者,日下无双,风流第一。仁崖智宇,照临明日月之辉,广度冲襟,磊 落压乾坤之气。王夷甫之瑶林琼树,直出风尘;嵇叔夜之龙章凤质,混同人野。雄 谈逸辩,吐满腹之精神;达学奇才,抱填胸之文笈。簪裙见屈,轻脱履于西阳,山 水来游,重横琴于南涧。百年奇表,开壮志于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于下走。山 人对兴,即是桃花之源,隐士相逢,不异菖蒲之涧。 ” 山亭思友人序写作时间稍 晚,其中友人即指杨炯。后来,因为檄鸡文事件,王勃被斥出沛王府,罢官家居, 杨炯还约集了几个平时相熟的文士专门去看望他。所以王勃写了夏日诸公见寻访 诗序一文,在文中作者对这几位朋友的到来表示了充分的感激和喜悦: “赖乎神 交胜友,得山泽之虬龙,隐路幽居,降云霄之鸾凤。杨公、沈公,行义礼智,用之 者乾元亨利、玄经苦而白风翔,素牒开而紫麟降。金门待诏,谒天廷,石室寻真, 访下走于丘壑。幽人待士,非无北壁之书,隐士迎宾,自有西山席门蓬巷,伫高士 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王勃对杨炯的评 价之高以及对朋友的珍视之情。正是建立在这种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深厚 友情,杨炯在王勃去世后写出了王勃集序 ,在该序文中杨炯对王勃的生平、文 学成就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第二,王勃序文中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奔放的才情。骈文发展到 18 了六朝,是它的高峰期,也是它的形式局限性逐渐显露的时期,过分讲求语言华美, 而忽视了内容的充实。虽然王勃的骈文与六朝时期文风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是他 的骈文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六朝骈文的弊端,不再一味以语言的华美取胜,而更多 的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来构成了一种意境的美,有一种清新向上的格调。 在王勃被斥出沛王府后,总章二年(公元 689 年)五月,他进入蜀地,很快仕 途的失意被山川的秀丽景致所驱散。在入蜀纪行诗序中,他写道: “若乃采江 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丹壑争流,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天壁嵯峨而横 立,亦宇宙之绝观者也。虽庄周诧吕梁之险,韩侯怯孟门之峻,曾何足云。山 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 在晚秋游武担山寺序中,对武担山景色的描写如下: “岗峦隐隐,化为开 崛之峰,即入祗园之树。引星垣于沓嶂,下布金沙;栖日观于长崖,傍临石镜。瑶 台玉梵,尚控霞宫;宝刹香坛,犹芬仙阙。雕珑接映,台凝梦渚之云;壁题相辉, 殿写长门之月。美人虹影,下缀虬幡;少女风吟,遥喧凤铎。 ” 再看游翼州韩家园序中对韩家园的描写: “祥风塞户,瑞气冲庭。芳酒满 而绿水春,朗月闲而素琴荐。家童扫地,萧条仲举之园;长者盈门,廊阔东平之室。 梧桐生雾,杨柳摇风。眺望而林泉有余,奔走而烟霞足用。 ” 这些序文写景之处虽然没有象滕王阁序那样备受推崇,但是对景物的描写 富有特色,读之使人神情振奋,有身临其境之感。 王勃写景的文字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滕王阁序 。请欣赏这段著名的风 光描写: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 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 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 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 迷津,青雀 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在这里,作者一反骈体雕琢藻饰、模 山范水的旧格,在绮丽的词采描绘中注入超逸豪迈的情致。山川、舟楫、市井、楼 阁,点缀以落霞、孤鹜、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情景交融的图画,创 19 作出优美洒脱的意境。 第三,王勃序文中呼之欲出的“自我”形象。王勃年少早慧,天才卓著,加上 豪纵不羁的浪漫气性,使得他的序文创作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倾诉色彩。无 论是饯宴序、送别序还是其他形式的序文,王勃在记事写景后,往往借机抒发自己 自身遭际和世事变化的感慨,把个人的感觉、分别的哀愁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交织在 一起,创造出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根据张志烈的初唐四杰年谱对王勃骈文作品的编年,再结合王勃相关作品, 我们可以看出王勃从少年得志到仕途失意这一系列变故中的心绪变化。 乾封元年(公元 666 年) ,王勃应幽素举,对台策,拜为朝散郎。同年因文名 大显,被征入沛王李贤府为修撰,这时的王勃可谓少年得志,对自我的评价暗含“舍 我其谁”的势头,他相信凭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一定可以大有作为。在这个时候, 他的心情是舒畅的,对未来的设想也极其美好。在公元 668 年秋,他与杨炯同在华 阴杨炯老家小住, 山亭兴序即写于此时: “摇头坐唱,顿足起舞。风尘洒落,直 上天池九万里;丘墟雄壮,傍吞少年五千仞。裁二仪为舆盖,倚八荒为户牖。荣者 吾不知其荣,美者吾不知其美。 ”文词体现的逸性与放旷的胸怀,正是王勃少年气 性的体现。 山亭思友人序中写道: “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平之日月。文章 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畜泄江河。至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官商之正律, 受山川之杰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 步。思飞逸兴,风云坐宅于笔端,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下云尔。 ”陆机、曹植、 谢灵运和潘安等人都是前朝有名的才子,王勃对他们却表现了不屑一顾的轻视劲 头,这充分表现了他对自己文采的自信,也相信自己可以凭一支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第三实验学校招聘2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河北邯郸市肥乡区选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100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财政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潍坊寿光综合医院(原寿光市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3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A卷)(解析版)
-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解析版)
-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程化模板
- 2025广东揭阳市惠来县校园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会议策划组织工具及活动执行指南
-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轮毂工装夹具设计
- 抗癫痫类药讲课件
- 2025三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 绿化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2025-2030中国环氧浆料市场供需现状与未来前景趋势洞察报告
- 【永州】2024年湖南永州冷水滩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5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DB13∕T 5222-2020 向列相热致液晶单体纯度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微观经济学(第九版)中文教师手册
- 2025-2030中国慢性肾脏病(CK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洗护系列产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