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系传》的部首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系传》的部首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系传》的部首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系传》的部首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系传》的部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文解字系传的部首研究 刘晓刚 摘要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简介作者徐锴及说文解字系传一书内容,其次, 简介系传研究概况,重点介绍古敬恒研究系传的专著徐锴( 说文系传) 研究,该书是系传研究的集大成。最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系传通 释部首及系传部叙研究。 第二部分,分析研究徐锴部首研究的基础理论“六书三耦”说及其对后 世的影响。“六书三耦”说是徐锴对六书理论研究的新创见,它的价值在于第一 次不再混沌不分地把六书看作同一平面的事物,而是从其形义结合的不同类型分 类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六书的内部规律。清代段玉裁将象形、指事称为 “独体字”,会意、形声称为“合体字”,戴震提出“四体二用”说,都受到了徐 锴“六书三耦”说的影响。 第三部分,分析研究徐锴对说文五百四十部首的注解。在象形字、指事 字、会意字的研究过程中,和说文多运用容易引起误判的术语来标示某字六 书类型的做法不同,徐锴明确指出部分部首字的六书类型,同时,纠正了说文 部分部首字的六书类型,这是对六书研究的新贡献。形声字研究,徐锴做了三项 工作,一是分析形声字构件,明确形声字构意;二是注明构件读音,从而明确形 声字声符;三是把说文中某些形声字改为会意字或亦声字。徐锴的改动不尽 正确,但有些字改动很有道理。关于假借,徐锴明确区分“造字”之假借和“用 字”之假借,针对不同的假借类型,采用不同的术语进行说明,这是对假借研究 的进一步深化。 第四部分,对徐锴部叙的研究。徐锴是较早系统分析说文部首编排 次序的人,也是较早主张许慎说文部首有严密体例,而非随意编排的人。徐 锴模拟周易序卦传的作法,系联部首侧重从意义角度进行,试图把五百四 十部首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意义链,从而揭示许慎安排部首时所蕴涵的哲学思想。 具体做法上采取以义相系为主,以形相系为辅。通过考察前后两个部首、三个以 上部首以义相系的做法,可以看出,徐锴打破了说文以篇分部的作法,改动 了说文部分部首的次序,竭力寻求部首之间意义上的关联,这充分显示了徐 锴在部首编排研究上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第五部分,对徐锴部首研究的总体评价。徐锴在六书理论上提出了“六书三 耦”说,其意义在于引发了对说文六书理论的深入讨论,推动了说文 学的研究。在“六书三耦”说指导下,徐锴对通释中的部首进行了研究,虽 然总体上遵循了许慎的解释,但部分部首字的六书研究还是有自己的新见解。部 叙研究,徐锴选择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说文部首之间的关联,从意义角度系 联部首,这是说文部首研究的一种创新。这与说文部首以形相系为主, 以义相系为辅的情形不同,因而系联时生拉硬扯、扦格难通在所难免。徐锴部 叙研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借鉴,还引发了说文部首的专题研究讨论,从宋 代至清代有三十余种专门讨论说文部首的著作问世。 关键词: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传部首六书以义相系 a s t u d yo rr a d i c a l so fs h u o w e n f i e z i x i z h l l a n l i ux i a o g a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f i v ep a r t si nm i sp a p e r t h ef i r s tp a r ti n c l u d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i n g s w h a tc o m e sf i r s t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 s h u o w e n j i e z ix i z h u a na n di t s a u t h o rx uk a i ,t h ee a r l i e rp h i l o l o g i s tw h os t u d i e d s h u o w e n j i e z ix i z h u a n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w i t hh i so w no r i g i n a l o p i n i o n s w h a tc o m e ss e c o n di st h e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o fs h u o w e n j i e z i x i z h u a n r a n g i n gf r o mt h et h eb o o ki nc i r c u l a t i o nt ot h ep r e s e n ts t a g e w i me m p h a s i so f a s t u d yo nx uk a i ss h u o w e n j i e z ix i z h u a nb yp r o f e s s o rg uj i n g h e n g ,a ne p i t o m i z i n g b o o k f i n a l l y , 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w i l lb ed e f m i t e l yd e c i d e d ,t h a ti sx i z h u a nt o n g s h ia n d x i z h u a nb u x u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x uk a l sl i u s h us a n o uw h i c hi st h eb a s eo nb u s h o u a n a l y s i s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 l i u s h us a n o ui sx u k a i sn e wa n do r i g i n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n l i us h ut h e o r y , f r o mw h i c hp e o p l ew o u l dn o tr e g a r dl i us h ua sa nc o m p l a u n t eo b j e c t a n yl o n g e r ,b u ta n a l y z ei tf r o mi t sf o r mt o g e t h e rw i t hi t sm e a n i n g t os o m ed e g r e e ,t h i s t o u c h e dt h ei n h e r e n tl a wi nl i us h u t a k et w op e r s o n s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d u a ny u c a i a n dd a iz h e na se x a m p l e s t h ef o r m e rc a l l e dp i c t o g r a p h ya n dr e f e r e n ti n d e p e n d e n t s y s t e mc h a r a c t e r , c a l l e d a s s o c i a t i v ec o m p o u n d sa n d p i c t o 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st h e s y n t h e s i sc h a r a c t e r , t h el a t t e rp r o p o s e ds i t ie r y o n g a l lo f t h e s ew e r ei n f l u e n c e db yx u k a i sl i u s h us a n o h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x uk a i s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o n5 4 0r a d i c a l si ns h u o w e n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s h u o w e n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s t u d yo np i c t o g r a p h i cc h a r a c t e r s ,r e f e r e n t i e c h a r a c t e r s ,p i c t o 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s ,x uk a ie x p l i c i t l yp o i n t e do u tt y p e so f s o m ep a r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si nl i us h u m e a n w h i l e ,h ec o r r e c t e ds o m em i s t a k e si ns h u ow e n t h e s ea r e t h en e w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o nl i us h u f o rp i c t o 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s ,x uk a id i d s o m ej o b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 , 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m p o n e n t so ft h ep i c t o p h o n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 i rm e a n i n g , e x p l a i n i n gt h ec o m p o n e n t s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a n dk n o w i n gt h e i rp h o n e t i cn o t a t i o n , c h a n g i n gs o m ep i c t o p h o n e f i cc h a r a c t e r si n s h u o w e ni n t op i c t o 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s w h a tx uk a id i di sq u i t er i g h tb u td i dm a k e s e n s ev e r ym u c h a b o u tb o r r o w i n g ,x uk a iw i l t sc l e a ra b o u t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 b o r r o w i n gt on l a k et h ec h a r a c t e ra n db o r r o w i n g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nv i e wo fd i f f e r e n t b o r r o w i n g s , h ep r o p o s e du s i n gd i f f e r e n tt e r m i n o l o g yt oe x p l a i n a l lo f t h e s ea r et h ef u r t h e r 1 1 1 s t u d yo nt h eb o r r o w i n g n l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b u s h u x uk a iw a st h ef i r s tp e r s o nw h om a d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s h u o w e n sr a d i e a l s a r r a n g e m e n to r d e r h ew a sa l s ot h ef i r s t o n ew h oa d v o c a t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r a d i c a li nx us h e n ss h u o w e nw a sn o ta tw i l lb u th a d t h es t r i c ts t y l e x uk a is i m u l a t e dt h em e t h o do fz h o u y ix u g u az h u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 廿e s s i n gt h em e a n i n g , h ea t t e m p t e dt oc o n n e c t5 4 0r a d i c a l st oac o m p l e t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h a i n ,s oa st oe x p o s ex us h e n sp h i l o s o p h yt h o u g h tw h e nh ep r o m u l g a t e dr a d i c a l s i n t h ec o n c r e t ep r o c e d u r e x uk a ia d o p t e dm e a n i n gp f i m a r i l y , f o r ma u x i l i a i l y f r o mw h a t d i s c u s s e d ri tc a l lb ee a s i l ys e e nt h a tx uk a id i dn o tf o l l o wt h em e t h o du s e di ns h u o w e n , d i v i d e db yt e x t s h ec h a n g e dm d i c a la r r a n g e m e n to r d e ri ns h u o w e n ,t r y i n gt og e t r e l e v a n c yb e t w e e nm e a n i n g so fr a d i c a l s a l lo ft h e s ec a ns h o wx uk a i si n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c r e a t i o ni nr a d i c a la r r a n g e m e n ts t u d y t h ef i f t hp a r ti st h eo v e r a l lc o m m e n to nx uk a i ss t u d y f o l l o w i n gx us h e n x uk a i w a st h er e l a t i v e l ye a r l yp e r s o nw h op r o p o s e dl i u s h us a n o ut h e o r y t h i si m p e l l e d l i b e r a t i o ni nt h e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a n di n i t i a t e dat h o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o no nl i u s h ut h e o r y i ns h u o w e n a sar e s u l t ,t h es t u d yo ns h u o w e n i s g r e a t l y s t i m u l a t e d w i t ht h e i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i u s h us a n o u x uk a is t u d i e dr a d i c a l si nt o n g s h i 、i t l ln e wi d e a se v e n t h o u g hi nt h eo v e r a l lh ef o l l o w e dx us h e n se x p l a n a t i o n a sf o rt h es t u d y0 1 1b u x u ,x u k a im a d ec r e a t i o nf o ras e c o n dt i m ea sw h a tm e n t i o n e d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w h a tx uk a i d i dn o to n l ys e tam o d e lf o ro t h e r sb u ta l s oi n i t i a t e das p e c i a ls t u d yd i s c u s s i o no n r a d i c a l si ns h u o w e n s of r o m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m o r et h a n3 0 w o r k sw e r ep u b l i s h e ds p e c i a l l yd i s c u s s i n gr a d i c a l si ns h u o w e n k e y w o r d s :s h u o w e nj i e 五;s h u o w e n j i e z ix i z h u a n ;r a d i c a l ; l i us h u ;r e l a t eb ym e a n i n 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毒! l 幽一 日期:殛:生: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麦! 衄日期:乏通;竺2 引言 说文解字系传,五代南唐徐锴撰( 以下简称系传) 徐锴,字楚金,扬 州广陵人,生于后梁贞明六年( 公元9 2 0 年) ,卒于宋开宝七年( 公元9 7 4 年) 。 据宋史载,“锴字楚金,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李景 见其文,以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人,因铉奉使入宋,忧惺而卒,年五十 五。锴所著则有文集、家传、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云”。 。徐锴平生著述颇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和说文韵谱十卷( 后 人并为五卷) 。 系传是许学史上较早全面研究说文的著作。系传前结衔书“文 林郎守秘书省校书郎”,可见此书为徐锴初入官时所作。系传又名说文通释, 通称“小徐本”,与其兄徐铉的“大徐本”相对。系传共四十卷。卷第一至三 十为通释,是书的主体部分,它把说文的十五篇每篇一分为二,随文 解释许氏原书的说解,着重疏证古义与诠释名物。凡自为诠释或引书处,均加“臣 锴日”、“臣锴按”字样,以示和许书原文的区别;卷三十一、三十二为部叙, 推陈说文五百四十部排列次序的意义;卷三十三至三十五为通论,阐述 文字结构的含义;卷三十六为祛妄,驳斥前人、主要是唐代李阳冰学说的谬 误;卷三十七类聚,列举表示同类名物的字,说明它们的取象;卷三十八为 错综,从人事推阐古人造字的意旨;卷三十九为疑义,论列说文所缺 之字及字体与小篆不合之字。;卷四十为系述,是作者自序,说明以上各篇著 述旨趣。 系传成书以后,得到其兄徐铉的高度评价,徐铉在说文解字韵谱序 中说:“锴又集通释四十篇,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旨,正阳冰之新义, 折流俗之异端,文字之学,善矣,尽矣。”圆宋人对其书推崇备至,苏讼曾经称赞 系传说:“某少时观此,未以为奇,其后兄弟留心字学,当世所有之书访求殆 遍,其间论议曾不得徐公之仿佛,其所考据,以今所得校之,十不及其五六,诚 该洽无比也。”。宋代人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中曾高度评价系传引经 考证方面的成就,认为“此书援引精博,小学家未有能及之者。” 元明时期,学 者对系传关注较少,此时不乏批评之词,明代赵宦光在其说文长笺批评 徐锴以字义推演说文五百四十部排列次序,“以五百四十部为母珠,中多担说, 【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1 1 月版,第1 3 0 4 9 页。 【元】脱脱,宋史卷4 4 1 文苑三徐铉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1 1 月版。第1 3 0 4 8 页。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1 0 9 6 册,9 3 6 页。 丛书集成初编,系传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3 页。 有阙漏三十余字,颠倒二、三节”。清代是小学及说文研究的繁荣时期,而 且都能探微索隐以发其蕴,所以对系传及徐锴的评价也就褒贬不一。钱曾在 读书敏求记中说:“参而观之,字学焉集大成,楚金真许氏之功臣矣, 惜其流传绝少,世罕有观之者,此等书应有神灵呵护,留心籍氏者无谓述古书库 中无惊人秘笈也。”。评价可谓极高。清人徐灏从校勘学角度认为,“今以祁刻小 徐本校之,则长于大徐本者甚多”。对系传的批评之词,如李兆洛在说文 系传跋中说:“原本说文,旁推交通,致为研美,而通释视小徐虽时出 新意,而不及大徐之准确,又其书引书似都不检本文,略以意属,亦不若大徐之 通敏。”o 李氏的批评不无道理,的确道出了小徐引用疏证时的一些缺陷。清代对 系传批评最厉害的莫过于严元照,他在奉梁山舟先生书中列举七条论系 传之非,一日妄改经典,二日小学不明,三日援引不典,四日考覆失实,五日 笺释多谬,六日传伪弗审,七日徵引太支。七条缺陷,分辨极细。o 清人多关注 大徐本说文,研究成果显著,对系传的研究相对冷漠多了。清代研究小 徐及系传的著作有汪宪的( 说文系传) 考异( 作者实为朱文藻) 、谢章铤 的说文) 大小徐本录异( 未刊行) 、林昌彝的( 说文) 二徐本辨讹( 未见 传本) 、王筠的( 说文系传) 校录、苗夔的( 说文系传) 校勘记等。 现代学者对系传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祖谟的徐锴的说文 学为发端,其后偶有篇作出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有锐声的徐锴( 说文解 字系传) 的学术成就。九十年代初有李法信的( 说文解字通释) 初探、张庆 锦的略论徐锴的( 说文解字系传) 、周信炎的论( 说文系传) 中的因声求义 以及米万索的试论( 说文系传) 对( 段注) 的影响等。九十年代中期在系 传研究上成就引人注目的是古敬恒,先后撰写了徐锴对说文释义的阐发与补 正、( 系传) 对词的本义的再阐释、试论徐锴对辞书释义所作的贡献、( 说 文系传) 阐释引申义条件等文章,集中论述了系传对词的本义、引申义的 阐释,系统论述了系传中的词的意义系统。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系传 进行研究,或整体性描述,或探讨因声求义,或论述系传对后人研究的影响, 涉及到系传对说文的校勘、疏证说文的方法以及对徐锴、对字形字 义研究等诸多方面。古敬恒的研究专著徐锴( 说文系传) 研究的出版,标志 着系传研究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张标指出:“古书是本阶段乃至二十世纪第 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系传的专著。徐复在序中详尽概括了该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1 0 9 6 册,附录第2 1 页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1 0 9 6 册,附录第2 5 页。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1 0 9 6 册,跋1 第1 页。 周祖谟,问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6 6 年1 月版,第8 4 4 页。 2 书的内容和特点,大别为三:即突出徐锴研究之方法,揭橥词汇研究之成果,指 出徐锴文字之贡献。古书有以下特点:( 一) 采用以现代演绎为辅、传统归纳为 主的研究方法。通体结构,带有较多演绎色彩;微观论证,是地道的传统的无征 不信,一字不放过。( 二) 抓住了小徐得失的关键。得的方面,古氏指出, 系传多侧面的本义阐释,未能明确地使用引申这一术语力图通 过声音的线索推求词义的来源和事物得名的根源,对宋人的右文说和清儒因声 求义的训诂方法起到了催生作用,对李阳冰总的来说采取了批评的态度, 但也对李阳冰某些看法有肯定等等。失的方面,古氏指出,注重会意, 忽略形声,据守说文,时有强解,过于繁冗,征引失误。赵振铎在序 中说,不仅是一部研究系传的力作,而且可以弥补我国语言学史研究这一 空白。” 古敬恒对系传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六书”理论是战国末年到汉代的学者主要依据小篆进行汉字字形分析所 得出的六种汉字类型,东汉许慎是第一个给“六书”明确定义并举出例字的人。 徐锴是许慎之后系统分析研究“六书”理论并有独到见解的文字学家,在系传 研究中贯彻了自己的“六书三耦”学说。本文以系传通释徐锴所注释5 4 0 部首为研究对象,以此研究其在“六书”学上的贡献。 徐锴也是较早系统研究说文5 4 0 部编排次第的人,他的研究成果主要 体现在系传部叙( 以下简称部叙) 中。徐锴的研究,主要是从5 4 0 部之 间的意义着手,试图按意义来推演说文5 4 0 部的编排次序。他的研究开辟了 说文研究的新领域,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但他的某些观点和做法也被后代 学者所质疑。 张标,2 0 世纪说文) 学流别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年l o 月版,第2 8 9 - - 2 9 0 页。 第一章徐锴的六书三耦说 “六书”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具体名目未论及。汉代郑众、 班固和许慎分别提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真正给六书明确界定的是许慎,他 在说文叙中云:“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 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 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捐,武信是也。 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 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传统文字学采纳了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顺序,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起来说,“六书”是战国末到汉代的 学者主要依据小篆进行汉字字形分析所得出的六种汉字类型。“六书”说是传统 文字学基础理论之一,是汉代人研究汉字得出的概括性认识,这种认识已被实践 验证为基本可信,尽管“六书”理论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五代南唐学者徐锴对传统文字学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文字理论方面,经过对 不同字体结构的比较分析和深入思考,在许慎“六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 书三耦”说,在说文解字系传( 以下简称系传) 卷一“上”字注下作出了 明确的界定:“凡指事、象形,义一也。物之实形有可象者,则为象形,山川之类 皆是物也。指事者,谓物事之虚无不可图画,谓之指事。形则有形可象,事则有 事可指,故上下之义无形可象,故以上下指事之,有事可指也。故日象形、指事 大同而小异。会意亦虚也,无形可象,故会合其义。以字言之,止戈则为武,止 戈,戢兵也;人言必信,故日比类合谊,以见指掇。形声字,实也,形体不相远, 不可以别,故以声配之为分异,江河可以同谓之水,水不可以同谓之江河; 松柏可以同谓之木,木不可以同谓之松柏。故曰散言之日形声,总言之日转注。 谓耋耄寿皆老也,凡五字,试依尔雅之类言之:耆耋耄寿,老也:又老寿耋 耄耆可同谓之老,老亦可同谓之耆,往来皆通,故日转注。总而言之,大凡六书 之中,象形指事相类,象形实而而指事虚。形声会意相类,形声实而会意虚。转 注则形事之别,然立字之始,类于形声,而训释之义与假借为对。假借则一字数 用,如行( 茎) 、行( 杏) 、行( 杭) 、行( 沆) ;转注则一字数文,借如老者,直 训老耳,分注则为耆、为耋也。”。 不仅在系传卷一“上”字注解下阐释其六书学理论,在系传卷三十 九,徐锴再次论述其六书观点,他指出:“古者文字少而民务寡,是以古字多象形 假借。后代事繁,字转滋益,形声实象( 校勘记以为“实象”疑当作“比附”) ,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年l o 月版,第1 2 页。以下所引均出自该书。 则不能纪远故也。始于八卦,瞻天拟地,日盈月亏,山拔水曲,金散土重,木挺 而上,草聚而下,皆象形也。无形可载,有势可见,则为指事。上下之别,起于 互对,有下而上,上名所以立;有上而下,下名所以生,无定物也。故立一而下, 上引之以见指归,故日指事。会意者,人事也。无形无势,取义垂训,故作会意。 载戢干戈,杀以止杀,故止戈则为武。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去食存信,故人 言必信。无形可象,无势可指,无义可会,故作形声。江河四渎,名以地分,华 岱五岳,号随境异,逶地峻极,其状本同,故立体于侧,各以声韵别之。六书之 中,最为浅末,故后代滋益多附焉。属类成宇而复于偏旁训,博喻近譬,故为转 注。人毛匕( 音化) 为老,寿耆亦老,故以老字注之,受意于老。转相传注,故 谓之转注,已近于形声而有异焉。形声江河不同,滩港各异,转注考老实同,妙 好无隔,此其分也。五者不足则假借之,古人简易之意也。出令( 去声) 所以使 令( 平声) ,或长( 平) 于德,或长( 上声) 于年,皆可为长,故因而假之。若衣 ( 平) 在体为衣( 去) ,巾( 平) 车为巾( 去) 之类也。此圣人制字之大伦,而中 古之后,师有愚智,学有工拙,智者据义而借,令长之类是也。浅者远而假之, 若山海经以俊为舜,列子以进为尽也。又有本字湮没假借独行,若春秋 莅盟,本宜作隶,今则为莅,省者是也。减省之字,本当从女,今之省字,世所 不行,从变则假借。难移论义,则宜有分别。今于通释之内,各于本注注之, 以省疑释滞,成一家之说。”这是徐锴关于六书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同时他还论述 了六书次第问题。徐锴六书排序的观点,千余年来,一直为大多数说文研究 家们所认同。 徐锴把“六书”分为三组,对双双成对的内在根据进行详细的阐发。徐锴的 观察是精细的,他的说解也具有较大的合理性。 六书的第一耦是象形和指事。徐锴认为象形指事大同小异,它们都以表现客 观事物为目标,不同之处在于,象形描摹的是具体的有形可象的物体;指事所表 现的事物比较抽象,“不可图画”,就是要用指示性的符号加以表现。绝大多数的 指事字都是由一个象形字作为基础,然后附加指示性符号构成。 六书说第二耦是会意和形声。从结构上看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字构件 组成,区别在于会意往往表示复杂的事物和概念,其形象在徐锴看来是“虚”的。 会意字需要通过纯表形或表义的成字构件以适当的组合来表现意义。形声字则往 往指称具体的事物,如“江河松柏”之类。即使意义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半形 半声的方式得以实现表词。因为形符往往只是揭示事物类的概念,而这个类是相 当模糊的,再通过声符的运用,在同类事物中划分具体的事物。 六书说第三耦是转注和假借。它们同造字没有直接的关系,应该属于文字应 5 用的范畴,这是二者共同之处。不同点在于,“假借则一字数用”,用同一个字记 录几个意义不相关涉的词:“转注则一义数用”,同一个字可以分化出几个不同的 字形,同时彼此意义可以互相解释。根据徐锴的观点,转注与形声相类,同属“老” 旁的“耆、耋、耄、老”都表示“老”,是一义数文分化的结果。徐锴的解释比较 接近许慎原意。裘锡圭在其文字学概要中指出:“南唐徐锴主张以与形旁可 以互训的形声字为转注字,认为转注字类于形声,但一般形声字不能与形旁 互训,如江河可以同谓之水,水不可以同谓之江河,而转注字则可以与形旁互训, 如寿、耋、耄、耆可同谓之老,老亦可以同谓之耆,往来皆通。”按照这种说法, 转注字只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声字,似乎没有独立为一书的必要。但严格说来, “老”字跟考、寿、耋、耄、耆等字也并不是完全同意的。由于转注与形声相类, 它的意义也应当是“实”的,有关的转注字可以互相训释。而假借是“一字数用”, 几个不同的意义不相关联,因而应当是“虚”的。 古敬恒认为,“六书三耦”说的价值在于,人们第一次不再混沌不分地把“六 书”看作同一平面的事物,而是从其形义结合的不同的类型对“六书”进行再分 类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六书的内部规律。从汉字形体与本义的关系看, 象形、指事、会意能直接反映造字本义,形、义是完全对应的;形声字则一般通 过形符反映本义所属事物的意义范畴,形与义并非完全对应;转注字同字义有一 定联系,假借字与字义无关。从汉字结构类型来看,象形、指事字都是独立的个 体,而会意、形声则是几个独立个体的组合,这两耦在时间上也存在先后的不同。 但是徐锴的说解还存在不够明确之处,如假借字一字数用,何为本字,何为借字, 具体关系怎样,徐锴就未曾提及。“六书三耦”说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段玉裁将 象形、指事称为“独体字”,会意、形声称为“合体字”,戴震提出“四体二用” 说,无不受到徐锴的影响,他们的成果是在徐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产物。 后人如王筠、蔡金台、万学恭也以虚实为标准,专门论述“六书三耦”,由此可见 徐锴理论影响的深远。o 徐锴对六书理论的研究,远远不止以上所述,从说文学史的角度去看徐 锴对六书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他提出了新的见解,推动了学术思想的解放,引发 了对说文六书理论的深入讨论,推动了说文学的研究。在徐锴之后出现 的一大批研讨六书的著作,或直接受其影响,或间接受其影响。甚至对徐锴的各 种批评,皆发轫于徐锴。诚如余国庆所说:“徐锴可以说是最早对六书定义提出了 新见解的文字学家。此后,开始了历代对六书的再阐释。”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而务印书馆出版,1 9 8 8 年8 月版,第1 0 0 页。 古敬恒,徐锴( 说文系传) 研艽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1 t 月版,第4 2 4 4 页。 余国庆,说文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1 3 页。 第二章通释中的部首研究 在“六书三耦”理论的指导下,徐锴对通释中部首字形体进行了系统研 究。 ( 一) 象形字 象形字采取描摹具体事物的方式,它所记录的一般是名词,意义相对单纯,说 文解释比较清楚。但是,徐锴仍然作了必要的阐释和补充。 许慎分析象形字有专门的术语,常用“象形”、“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 某”等指出。徐锴则直接标明“象形”,这样的部首字共有8 个: i 兰说文:“陈乐,立而上见也。从l f j ,从豆。”系传:“豆,树鼓之象, 中,其上羽葆也。象形。” 按:许慎云:“陈乐,立而上见也。”意谓豆字字形是表示陈没鼓乐之意,把 鼓乐树立起来,鼓上面的装饰就能看得见,所以字的上部作甲形。甲骨文立字写 作昱形。,上面的“中”为鼓之饰物,中间“o ”为鼓面,下面的“u ”形为承 鼓的架子,“壹”字应是鼓的象形字。后来字体演变,故这种乐器统一用鼓字来记 录,“壹”只作构形偏旁。许慎云“从中,从豆”,则当以会意释之,应不确。徐 锴谓“豆,树鼓之象,牛,其上羽葆也,象形”,则构件“豆”应为树起之鼓形, 此释虽不细分鼓面、鼓架,但还是抓住取象特征,“中”,其上羽葆也”,指明中为 鼓之羽饰,以象形释六书,其说可信。 出说文:“进也。象( 草) 木益滋,上出达也。”系传:“易日:或 出或处,出为进也。根盛则能上出,下根亦跳出也。象形” 按:许慎释形为“象( 草) 木益滋,上出达也。”意思是象草木渐渐滋生, 向上长出来。徐锴释形为“跟盛则能上出,下根亦跳出也”,同取象草木说,就篆 字形体而释。徐锴谓“下根亦跳出也”当指“出”字篆体下部笔画。以今观之, 许徐二人皆误。“出”字见甲骨文,作鬯如,u 表示坎穴,寸表示一只向上的人 脚,表示人自坎穴中走出来,“出”字构形与草木没有关系。徐锴附会虽巧,亦误。 紊说文:“木汁可以紧物,象木形,漆如水滴而下也。”系传:“周礼: 察林之征是也,粱即以察物之名也。( 校勘记以“察物”当作“以察察物”) 六点皆象水而非水也。象形。” 按:段玉裁说文注泰字下云:“木汁名栾。因明其木日紊,今字作漆而 ( 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1 8 2 1 9 页 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7 2 页。 察字废矣。漆,水名也,非木汁也。”。徐锴谓“六点皆象水而非水也”,此旬当 释为“漆如水滴而下也”。漆汁自割裂的漆树流下,从外形来看,确似水滴而下。 徐锴以象形为释,确。 斋说文:“物初生之题也。且,上象生形,下象根也”。系传:“题犹额 也,端也,古发端之嵩,直如此而已。一,地也。象形”。 按:“嵩”字许慎解释甚详,徐锴补充“一,地也”,使“岢”字“物初生之题” 之意更加显豁。 茛 说文:“兽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头与兔同,足与鹿同。”系 传“象形。” 按:“言皂”字见于甲骨文、金文羔,均为独体象形字。许慎云:“头与兔同, 足与鹿同”,是就“昆”字形体而言,意思是“考皂”字上部与兔字头部构件相同, “岔”字底部表示足部的构件与鹿字底部表示足部的构件相同。以说文所释 来看,“言皂”当视为兔类一种。许慎解释非常清楚,徐锴赞同许慎见解,因而仅以 “象形”二字重复许说。 说文:“水小流也。周礼: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一耦。一耦 之伐,广尺深尺谓之 。倍 日遂,倍遂日沟,倍沟日洫,倍洫日“。”系传: “尚书:浚畎,浍距川。畎, 也。起于田间沟也。象形。” 按:段玉裁说文注云:“水部日:涓,小流也。 与涓义同。释名 日:山下根之受雷处曰圳,圳,吮也。吮得山之肥润也。 、“、( ( ( 三篆 下皆宜日象形,而不言者,省文也。”园徐复指出“ 、 ( 、( ( ( 原本无别,后世 文字分化也,以三者区别水之大小,沟洫之制是也。”。段玉裁认为 字应为象形 字,许慎没有注明是因为行文省略。徐锴则标出 字的六书,同时指出“畎, 也”。畎字是 。至于己”;“( 庚 木实也) 至于癸”;“子至于亥”等例均属于此类。 第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2 月版,第7 7 0 页。 3 1 “有羽者隹,故次之以隹。” 按:说文释“羽”为“鸟长毛也”。“羽”为隹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 此外,“而鬓也,畜之多鬣者豕,故次之以豕”;“骨,肉之核也,故次之以肉” 等例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事物问的位置关系 “舟在人之下,儿亦在下,故次之以儿( 奇字人也) ”;“兄以口教其下,故次 之以兄”:“舞i 圣在人之后,人之后随人者也,女亦随人,故次之以女”;“天地之始 也,一,气之化也。天先成而地后定,天者上也,故次之以上”等例按照事物问 的位置关系系联。 第四、事物与动作的关系 “爪所以戟持,故次之以乳。” 按:前一部首说文释为“覆手日爪”,后一部首“飘”为爪的动作,“持 也,象手有所孔据也”,两部首按意义相系联。 “爨新( 校勘记改新为必) 以鬲,故次之以鬲。” 按:前一部首“爨”是说明某种行为,后一部首“鬲”是这种行为所凭借的 器物,二者在意义上有关系,从而以意义相系联。 此外,“和饪以爪,故次之以爪”;“木长有所之,故次之以之”;“叶出毛然 翘出,故次之以乇”;“( 龙) 故次之以飞”;“聿,笔也,笔所以规画,故次之以 画”;“折薪以灼,故次之以鼎”;“毁以臼,故次之以臼”等例属于这种情况。 第五、事物与性质的关系 “冉冉者人之鬓,故次之以而。” 按:前一部首“冉”说文释为“毛冉冉也”,后一部首“而”为“颊毛也”, 前一部首表示后一部首的性质,从而将两部首系联起来。 “泣者会也,头盖所会为囟,故次之以囟。” 按:前一部首“囟”,说文释为“头会脑盖也”,表示种事物,在这种事 物的特点性质中恰好包含前前一部首“蛀”的意思,故两部首形成意义上的关联。 此外,“哥,满也,满厚故次之以辱”;“翘而垂,故次之以至陉”;“垂者草木 之花也,故次之以花”;“木头益为禾,故次之以禾”;“禾麦之实先后必齐,故 次之以齐”:“炎烟所著者黑,故次之以黑”:“勿,旗也,动而冉弱,一故次之以冉” 等例属于这种情况。 第六、动作与动作的关系 “( 飞) 疾飞为讯” 按:前一个部首“飞”表示鸟飞,后一部首“孔”表示“疾飞”的动作,两 个部首均表示飞翔,从而在意义上可将两个部首系联起来。 此外,“饮食急而逆,故次之以无”;“飞背而疾若不复矣,故次之以不”;“去 必有所至,故次之以至”;“至而栖,故次之以西”;“矢者天矫也,故次之以天”; “步者死也,故次之以死”等例属于这种情况。 以上分析从前后两个部首意义系联的角度进行,我们把徐锴系联部首的标准 大致分为事理关系、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事物与动作的关系等,进行不完全归纳 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凡是能够把前后两个部首从意义上串起来,事物之间的各 种关系,无不在部叙中得以反映。在徐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