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李东阳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在整个明代文 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和意义,作乐府诗百首,作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不管是诗歌体式、艺术风格,还是题材、主题,都带有很大的创造性,与传统 乐府诗绝不相类。这些乐府诗因体制特异,而引起时人与后人的高度关注,其中有褒 有贬,有毁有誉,一直争议不休。客观、公允地分析西涯乐府的创新之处,并从历史上 诗体的发展与演变、功能的转移与扩展等方面肯定这种创新的价值,应当也是一项有 益有工作。 本文的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李东阳的生平及其乐府作品。主要叙述了李东阳的生平经历,和其乐 府作品的概况; 第二章:李东阳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及内容研究。分为两节,1.概述李东阳乐府 诗的创作。2.李东阳乐府诗的内容特点; 第三章: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手法。分为三节:1.以史实入乐府的手法创作诗 歌。从乐府诗题材和命题的叙事性两方面叙述。2.以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写作。 第四章:李东阳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分为三节:1.从声律方面来看。2.从立意 创新方面来看。3.从文学影响方面来看。 李东阳乐府诗在艺术形式上是模仿汉魏乐府的。弘治、正德年间,诗坛上出现了 拟古的倾向。前七子的首领李梦阳也提倡“古诗必汉魏,今体必盛唐” 。而李东阳的 乐府诗虽然沿袭了汉魏乐府诗的阵式,但他在乐府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时人或后 人所称赏,因为他的乐府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而且在艺术造诣 上较之前代有了很多创新之处。其乐府诗取材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或人物进行性叙述, 引大量史料入乐府,以乐府形式记叙和议论历史事件,其叙事艺术和借古鉴今的表 现手法不同于以前的乐府传统,具有更高的现实主义价值。正因为艺术上的创新和 突破,李东阳的乐府诗对明代乐府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东阳有乐府诗百首,皆是取材史料,借古讽今之作,这些作品渗透了作者的 人生观、历史观、道德观以及是非之心、褒贬之情,本文试图于具体作品的解读中 体悟作者的思想意图,及其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加以论述。论证李东阳乐府诗的研究 价值,及其在明代乐府诗中的价值,对茶陵派振兴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李东阳;乐府诗;叙事性;诗史之争;茶陵派; abstract lidongyang ming famous politician and writer, his poetry creation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has contribute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ong, poetry,100,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etry. these works both poem style and artistic style, or theme, theme, with great creativity, and traditional song, poetry never similarities. these song, poetry caused by specific system, people and the posterity attention, which have different appraisements about wedge-shoes, have destroyed and have always nagging.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rt fair, the innovation of yuefu from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 style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and expand the innovation of certain aspects of value, shall also have a good job.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tal: chapter i: li dongyangs life and narrative works. primarily describes the li dongyangs life experiences, and its narrative overview of work; chapter ii: li dongyang yuefu ideas and content of narrative poetry.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1. overview li dongyang yuefu poetry ideas. 2. yuefu the content of li dongyang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iii: li dongyang yuefu poetry narr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1. with the way the history of poetry writing poetry. yuefu poetry from the themes and propositions described both in terms of narrative. 2. to a combination of narrative and argument writing methods. chapter iv: li dongyang yuefu poetry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1. from a sound legal point of view. 2. from the conception of innovation perspective. 3. from the literary point of view the impact. li dongyang yuefu in the art form is an imitation of the han, wei yue fu. hongzhi, zhengde years, poetry has emerged a tendency to archaism. seven former leader of meng-yang li also advocated poems must be the han, this body must tang. although the li dongyang verse poetry followed the han dynasty poem-formation, but he yuefu poetry with regard to th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when the people or descendants of extol, because he not only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popular verse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and accomplishments in the art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has been on a lot of innovations. yuefu drawn its real historical events or people engaging in sexual narrative, citing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data into the verse to verse forms of narrative and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its narrative through the ancient ar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ference today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verse means tradition, with more the value of high realism. because of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li dongyangs popular verse poetry of the ming dynasty yuefu poetry had a profound impact. li dongyang has yuefu 100, are both drawn to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make the jiegufengjin, these works penetrate the authors outlook on life, history, moral philosophy as well as right and wrong of the heart, speak ill of the situation, this paper tried to work on specific reading realized in the authors ideological intentions, and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yuefu poetry to be addressed. li dongyang argument yuefu research value, and its value in the ming dynasty poem verse on the impact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meaning chaling genre. key worods, li dongyang; yuefu poems; narrative; epic battle; chaling genre 引 言 1 引 言 引 言 综观明代将近三百年的历史,诗歌创作十分繁荣的,无论是诗人还是诗作的数 量,都超过了前代。但其发展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明初的诗坛群星 灿烂,各抒心得。其中成就较大者是一些经历过元末明初社会动乱的诗人,以刘基、 高启最为著名;到了永乐至天顺六十年间,诗坛进入了阴霾笼罩的时代。这时出现 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歌。这个时期,明代社会基本安定,经 济稳定,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说是明代的太平盛世时期。三杨等人都颇有才 干,历辅四朝,政绩也算可观,在封建社会不失为名臣。但是由他们所主持的文坛, 却是平庸呆板的。由于他们位高权重,加上朝中群臣大多为他们的党羽,所以形成 一股巨大的势力,将诗坛垄断。他们的诗歌充斥着大量应酬、颂圣之作,表面看来 雍容华贵,实际内容极为贫乏,粉饰太平,艺术上也是呆板而无生气,为广大诗人 所不满;台阁体垄断的诗坛,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就是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 陵诗派。 李东阳历仕成化、弘治、正德三朝, 是继杨士奇之后以台阁重臣,并且成为了文 坛的领袖人物。他引导了当时文坛由台阁体文风向复古派文风的转变,革新了一代 的诗风。李东阳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诗歌艺 术和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以他为中心团结了一批门生,形成了茶陵诗派,对后世 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李东阳的作品以较为质实的内容矫正永乐以来平庸的诗风。他的诗既不象台阁体 那样敷衍吟叹, 也不象复古派那样因袭陈编,意必自任,辞必已出,不作平常泛泛 之语,写作态度十分严谨。其诗歌作品内容充实,有完整的诗歌理论和艺术特色, 对台阁体文风进行了反思, “开创了真诗的复生局面。 ”宋佩韦的明代文学史 中说: “其(李东阳)诗文深厚雄浑,不为奇倔惊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意味隽永, 有古作者风。叙事的古乐府尤为见长。 ” 乐府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式, 自西汉时起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诗歌流 派。从古题乐府到曹操的以乐府写时事,到鲍照的拟乐府,然后是杜甫的新题乐府,再 到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河,一直发展到清代,乐府诗的创作可谓长盛不衰。到了 宋元两代,乐府诗基本已是以承袭和模仿作为了主流,于是求新求变也就成为了诗人 们努力的方向。作为明初成化、弘治间的诗坛盟主,李东阳作拟古乐府 101 首,乐府 马美信. 李东阳在明代文学发展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 古典文学三百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社,1986.p331. 宋佩韦.明文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p38 引 言 2 诗 6 首,用力颇深,他自己对此也是颇为自豪的。他的乐府诗在艺术形式上模仿汉魏 乐府,以史料为题材,以乐府诗作为载体,借古讽今,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价值, 对茶陵派的振兴及影响意义深远。李东阳的乐府诗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可以说乐府诗在明代的振兴自他而起。 李东阳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在整个明代文 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和意义,李东阳本人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明代文学发 展中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意义。清鲁九皋诗学源流考亦曰“:永乐以还, 崇尚台阁,迄化、治之间,茶陵李东阳出而振之,俗尚一变。 ”李东阳乐府诗作为其 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历史观、道德观以及是非之心、 褒贬之情,本文试图于具体作品的解读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意图,论述其乐府诗的叙事 性特点。 清鲁九皋,诗学源流考. 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3 第一章 李东阳的生平及其乐府作品 1.1 李东阳的生平事迹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长沙茶陵,生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 他父亲李淳,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落榜而备受打击,从此无意于追求功名, 开始以教授私塾为生。李淳对李东阳的教育很严格,使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年幼时就以“神童”而远近闻名,一直到李东阳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这都 和其父对他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据茶陵派成员杨一清的回忆:“(东阳)方三四 龄,辄能运笔大书,至一二尺,中外称为神童。景皇帝召见,亲抱置膝上,命给纸 笔书,赐果钞送归。六岁至八岁,再召见,赐赉如初,送顺天府学肄业。” 明查 继佐 罪惟录列传 卷一一 李东阳 还记载了李东阳小时候才思敏捷的轶事: “东 阳四岁能作大书。景泰时,以神童荐。内侍扶过殿闽,曰:“神童脚短。”(东阳) 应声曰:“天子门高。”既入谒,命书“龙凤龟麟”十余字。上喜,抱置膝,赐上 林珍果及内府宝镪.时其父拜起, 侍丹屏下。 帝曰:“子坐父立, 礼乎?”应声曰: “嫂 溺叔援,权也。 ”明凌迪知国朝名世类苑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在进入翰 林为庶吉士的时候,李东阳己经很有文学盛名了,有“神骏祥莺 ”的美誉。他的 只言片语文人士大夫竞相收集,“弱冠入翰林,已负文学重名,金梓所刻,卷峡所 录,凡遍海内,大夫士得其片言以为至宝。 ” 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一六引 耿定向话曰:“李东阳幼负俊才,藉有清誉,艺林推为神骏,云路比之祥莺。”其 中虽然不乏过誉之辞,但也反映出李东阳的诗文在当时已经颇有影响。进入内阁后, 凡朝廷的诏册议谥、议例表奏以及典章制度等大多出自李东阳之手,这些官方文章 同样成为当时士人们学习效仿的楷模。“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 下传诵。 ” ,李东阳一生著述宏富,就创作成就和创作数量而言,其称为“文章拒 手”也是当之无愧的。天顺八年(1464) ,李东阳十八岁,考中了进士,并被选为庶 吉士,入翰林院学习深造了一年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从此开始了其漫长的 政治生涯。 从成化元年(1465)到孝宗弘治六年(1493) ,李东阳一直在翰林院任职,历任 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等职。在这里李东阳度过了将近三十年时光。明代的翰林院 明杨一清.李东阳墓志铭. 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附录. 湖南: 岳麓书社.1985, p453 明 查继佐.罪惟录 列传卷一一李东阳. 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一六,引耿定向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杨一清.怀麓堂稿旧序. 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附录. 湖南: 岳麓书社.1985, p447 清张廷玉. 明史卷一八一李东阳传.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p4822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4 号称“文翰清贵之司”,科举考试的前三名一般照例要授予翰林院编修、修撰之职; 二、三甲进士中的一些优秀人才也要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接受进一步教育,然 后少数显示出优异才能的留在翰林院任职,其他人则被分配到另外的朝廷机构。明 代的翰林院与内阁关系密切,内阁大臣大多出身翰林,明代中后期甚至形成“非由 翰林出身者不得入阁”的局面。因此,翰林们的地位很高,士大夫都以能进入翰林 院为终身荣耀。但地位虽高,其主要职责却只是给皇帝讲读经史、编修各种书籍、 主持科举考试等,与政事很少有瓜葛,因此,李东阳在翰林院任职的这段时期,主 要是充当经筵讲官,给皇帝讲读经史,参与修撰英宗实录 、 宪宗实录等书籍, 并充当过二次乡试考试官。由于翰林职位比较优闲,李东阳把大量时间都用来读书、 写诗作文,其名望也日渐升高。在这一时期,李东阳虽然“职在讲筵,不关政务”, 但他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也还是非常关切的,一有机会,即向皇帝进谏。史称他“以 讲官直谏知名”。弘治六年,孝宗以天下久旱诏求直言,李东阳利用这次机会,摘 引孟子一书中有关治道的一些言论,列为数条,附以当时的军民利病、时政得 失,写给孝宗,受到孝宗的重视。 弘治八年,孝宗命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不设宰 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逐渐发展成为代替宰相制的机构。虽然内阁制跟 宰相制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内阁大臣跟宰相的权力已相差不远,“特不居丞相名 耳”。在孝宗朝,李东阳和当时的另二位阁臣刘健、谢迁同心辅政。当时朝廷内外 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形象地说明了这三位阁臣 在朝政中所起到的作用。孝宗在位期间,任用贤臣,注意纳谏,社会矛盾得到一定 缓和,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旧史家因而把此一时期称之为“弘治中兴”。 武宗即位后,刘健、谢迁欲除去刘瑾而被逐,李东阳独留内阁。在明代社会, 士大夫们多以崇尚气节相标榜,甚至一言不合、一言不为朝廷所采纳,即上疏求去, 跟刘瑾这样的奸阉同立于朝更是他们的耻辱。他们根本认识不到这样做实际上只不 过是洁身自好而置国事于不顾,李东阳的行为自然也就为他们所不理解,因而纷纷 责难,认为李东阳贪恋禄位、丧失气节。而李东阳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认为辞 官离位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不负责任行为,不是一个朝廷大臣所应取的。从李东 阳早期所留下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李东阳的志向。李东阳在读唐书褚遂 良、狄仁杰等人之事后这样写道:“褚遂良、来济、韩瑗死武氏之立,狄仁杰不死 武氏之篡,君子谓遂良守经、仁杰近权故为遂良死者难而易,为仁杰生者易而 难。邵子谓任天下之事,不若死天下之事;死天下之事,不若成天下之事是也。然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5 臣子不幸而当此,能为仁杰则为之,不能则必为遂良,乃不失正。”可见李东阳认 为狄仁杰的行事要高于褚遂良,因而留在朝中效法狄仁杰自然就成为他的行动。正 如刘瑾伏诛后,李东阳上疏请求致仕时说:原先“顾命重重,责任方殷,大义所关, 亦非得已。盖圣上还年轻,各种政事还未处理好,则不敢言退;藩臣倡乱,边境未 宁,则不敢言退;大奸未除,弊政未革,则不敢言退”。李东阳始终将国家安危放 在首位。 刘健、谢迁被逐离开内阁后,焦芳、王鏊入阁参政。王鏊虽然正直,但力单势 孤,不能与刘瑾相抗。为了跟刘瑾斗争,李东阳又想方设法把杨廷和引进内阁。不 久,王鏊被迫离去,刘宇、曹元先后入阁,皆是刘瑾党羽,李东阳益加孤立。在这 种艰难的环境下, 李东阳还是不屈不挠, “凡瑾所为乱政, 弥缝其间, 亦多所补救”。 “其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亦阴受其庇。” 李东阳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由于他的文章写得好,因 此,内阁的疏草多由他来执笔,疏出,天下传诵朝中大著作也多出其手,如宪宗 实录 、 孝宗实录 、 大明会典 、 历代通鉴篡要均由其负责编修。李东阳喜爱 “以诗文引后进” ,其门生遍布朝野。散朝后,往往群聚其家,讲艺谈文。当时许多 有文学才能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明代的一个著名的“茶陵诗派” 。清张廷 玉等明史卷一八一李东阳传曰“: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 士奇后,东阳而已。 ” 又说: “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1”李东阳的为 人豪爽,平易近人。曾经冬日五更入朝,路过长安街,恰遇编修崔后渠在道上酣饮, 后渠拱手立在轿前说: “请老先生少饮几杯,敌敌寒气。 ”东阳下轿,连饮数觥,方 上轿而去,其为人风度如此。李东阳一生著述宏富,文学作品有怀麓堂集 、 怀 麓堂续稿 、 怀麓堂诗话等,并参与编修了大明会典 、 历代通鉴纂要 、 明孝 宗实录等。 1.2 李东阳的乐府作品 在李东阳集第一卷中的“诗前稿”与“诗后稿”中共收有拟古乐府 101 首, 乐府诗 6 首。这些乐府诗的体式、风格和题材、内容都带有很大的独创性,并由此成 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他的乐府诗是一组大型组诗,这组诗最能反映李东阳在乐府诗的 创作上反对摹拟剽袭、力主创新的思想。他对汉以后的乐府诗多有不满,除首肯元末 杨维桢的创作外,其余的几乎一笔抹倒,就连他极力推崇的李白也难以幸免。其原因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一李东阳传. 北京:中华书局,1997,p4824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6 就在于这些乐府诗“或重袭故常,或无复本义,支离散漫,莫之所归;纵有所发,亦不免 曲终奏雅之诮。 ” 而李白之所以受到批评,也因为他 “才调虽高,而题与义多仍其旧” , 缺乏新意。他自己的乐府诗可就不同了。李东阳在拟古乐府引中言道: “间取史 册所载,忠诚义士,幽人贞妇,奇踪异事,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托诸韵语,各 为篇什。 ” 这组诗效仿杨维桢的铁崖先生古乐府,以史实入乐府,且多发议论,完 全打破两汉乐府迄至中唐新乐府题材上抒写现实、反映民病的传统,可以说是独树一 帜。这一百首拟古诗取材于历史, 它记叙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 基本 上是一些咏史诗。它所歌咏的正面人物, 主要是忠臣、义士、幽人隐士、贞妇四种。 在这四种正面人物形象中, 忠臣形象又占极大的比例。忠臣义士、幽人贞妇, 这些 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题材。从一面的阐述可以看出,李东阳的乐府诗在处理这些 传统题材时,在范围上不是墨守成规, 而是有拓展的;在构思上不是陈陈相因, 而是 有所推陈出新的。 李东阳的乐府诗歌颂了封建社会的一些正面人物,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某些不公 平的现象和消极现象。这方面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态度,分为以下三类。 1.2.1 乐府诗中持同情态度的。 在乐府诗中, 李东阳所同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 对统治阶级中一些有才能有功劳的人物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淮阴叹】 ;二是对 某些王朝的灭亡表示哀悼,如【晋之东】 。这二种诗,前者写的是封建社会中的个人 悲剧后一种诗,后者写的是封建社会中的王朝悲剧。这些诗篇流露的感情, 都是带有 悲剧性质的感情。 1.2.2 乐府诗中持讽刺态度的。 乐府诗是揭示的封建社会的消极现象, 多描写统治阶级人士的某些愚蠢和错误 行为。诗人对这类消极现象采取了讽刺态度。诗中所讽刺的历史人物, 大体上可分 为三种:第一种是讽刺某些帝王的错误,如【太白行】 ;第二种是是讽刺某些大臣的 缺点,如【问喘词】 ;第三种是讽刺某些文人缺乏气节,如【美新叹】 。 1.2.3 乐府诗中持谴责态度的 乐府诗是揭示封建统治者的各种罪恶。 这种谴责态度较之讽刺态度更趋严厉。 讽 刺只是揭露某些历史人物的不良或不当行为, 对他们业没有完全否定。而诗人对所 谴责的历史人物, 则是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在谴责中还流露出愤慨、痛恨的感情。 一种是作者愤慨地谴责了某些统治者的卖国、败国的罪行,如【十六州】 、 【三字狱】 ; 明李东阳,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拟古乐府引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1985.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7 第二种是严正地谴责了某些统治者凶狠残酷的杀人罪行,如【奸老革】 ;第三种是尖 锐地揭露了一些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的腐败行为,如【晋州急】 ;第四种是憎恶地揭露 了一些统治者奸佞专权的罪行,如【腹中剑】 、 【木棉庵】等。而李东阳的这种义愤 则是真正从“天下苍生”的角度出发的,通过叙论相结合的方式,以乐府诗歌作为 载体,借古鉴今,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意义,从诗歌的核心中承袭了乐府诗体系的 传统思想。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8 第二章 李东阳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及内容研究 2.1 李东阳乐府诗的创作思想 关于李东阳的诗学思想,人们常常提到的是宗唐复古、 诗文辨体和法度、 格调论。 这些固然不错,但有一点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李东阳虽然提倡宗唐复古, 但却始终宗唐而不拟唐,明确地反对摹拟、剽袭。李东阳预知剽拟之弊,予以严厉批 评。他认为: 一、模拟不可能。 “人囿于气化之中”,即人与人之间有时代、地域的 隔囿。 “而欲超乎时代土壤之上”,模拟而毕肖原作,是不可能的。二、模拟无必要。 因为“诗之为道亦无穷”,诗人不必以模拟为能事,而应“贵不经人道语” 。三、模拟 流弊不少。首先模拟致使诗作“格调局限”,必然造成雷同。其次,“无以发人之情 性”,不免假诗之泛滥。这两点均有碍诗人开辟诗道,自具精神面目。四、反对模拟, 但并不反对师古。 ” 11 诚然,李东阳是宗唐主杜的。他把盛唐诗视为极品,把杜甫诗视 为典范。如他说:“近代之诗,李杜为极” 。 12 但李东阳清醒地认识到李白是诗坛的奇 才,而杜甫的学识才更是无法匹敌。因此李杜的诗是模仿不来的,只能作为一种范式 揣摸、领悟,不能亦步亦趋地句摹字拟;否则就会取其貌而弃其神,得其皮毛而去其 筋骨,得不到思想的精华。因此,我们很难看到李东阳的作品中有刻意摹仿李杜的作 品。更为重要的是,李东阳认识到写诗是个人的文学创造活动,不是临摹字帖和书画 雕塑。作诗是有着个人强烈而鲜明的情感好恶、禀赋才质、兴趣爱好、见识悟性色 彩,同时还要受到时代氛围、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他强调自我创造,反对 摹拟剽袭,并反复指出摹拟前人是难有成就的。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以其具体创作实践,力图扭转诗坛流弊,打破模拟抄 袭之风。在李东阳的集子中有拟古乐府诗二卷,共计 101 首,乐府诗 6 首,是其 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李东阳虽不因此类诗而扬名,但这 107 首诗歌仍在其众多 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承载着李东阳力去陈俗、探究创新的努力与苦心。时人 也给出了高度评价:王世贞李东阳乐府诗的评价: “奇旨创造,名语迭出,纵不可被之 管弦,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 13;明代顾元庆评价说: “(李东阳) 乐府尤妙,其题与 句篇自有新意,古人所未道者。 ” 14清代的朱庭珍称赞道: “茶陵在明,自是名家,与李、 何、王、李并立无让,其乐府自成一格,非七子所及” 。 15 11 雷磊.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社会科学辑刊, 2006(3). 12 明李东阳,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85,p37-38. 13 明王世贞,书李西涯古乐府后明王世贞. 读书后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明 顾元庆,夷白斋诗话.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选刊,上海:中华书局,1981 15 清 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9 拟古乐府组诗最能反映李东阳在乐府诗的创作上反对摹拟剽袭、力主创新的思 想。他对汉以后的乐府诗多有不满,除首肯元末杨维桢的创作外,其余的几乎一笔抹 倒,就连他极力推崇的李白也难以幸免。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乐府诗“或重袭故常,无 复本义,支离散漫,莫之所归;纵有所发,亦不免曲终奏雅之诮。”而李白之所以受到 批评,也因为他“才调虽高,而题与义多仍其旧”,缺乏新意。他自己的乐府诗可就不 同了,“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或“内取达意,外求合律”。 5 李东阳的乐府诗 效仿杨维桢的铁崖先生古乐府,以史实入乐府,且多发议论完全打破两汉乐府迄 至中唐新乐府题材上抒写现实、反映民病的传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虽然遭致王世 贞早期、徐泰、冯班、钱良择等人的严厉批评和指责,但却得到王世贞后期与清人王 士祯的肯定。王世贞前期作的艺苑卮言对李东阳的乐府极为不满,斥之为“一史 断耳,十不能得一 1”。而到了晚年却称赞说:“自今观之,奇旨创造,名语迭出, 纵 不可被之管弦, 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 16” 其评价不可谓不高。 李东阳对自己的 拟 古乐府也颇为自许。在其怀麓堂诗话中曾三次提到其中的篇什,并借诗友谢铎、 张泰、潘自用之口给予誉扬。其中说到端礼门一诗最后几句的修改,更是露出大 为自得的心态:“予又为端礼门古乐府,渠(指谢铎)以为末句未尽。往复再四, 最后乃曰:碑可毁,亦可建。盖棺事,久乃见。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渠不待 辞毕,已跃然而起矣。” 17 正是因为李东阳看到了诗歌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影响,也受制于诗 人本身的资质禀赋、性格脾味、兴趣爱好、学养识见,因此即使前人的优秀创作树立 了典范,诗歌本身又有规矩、法度,但人们还是不能像学画、学书那样邯鄣学步,摹拟 剿袭。他主张“转益多师”、兼师众长的,上自诗经,下自宋、元,只要有所长处, 他都博取约采,而非专宗一代,专师一人。李东阳的这一反对摹拟剽袭、主张创新的 思想在宗唐法古、摹拟成风的明代前期诗坛实在是难能可贵。 2.2 李东阳乐府诗的内容特点 2.2.1 李东阳乐府诗记叙的正面形象 李东阳在拟古乐府引中谈到该诗的题材时说“间取史价所载,忠巨义士,幽 人贞妇,奇踪异事 18” 。这表明,此组乐府取材于历史,它所记叙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 物与真实事件,具有纪实的叙事性特点。这里所刻画的正面形象,主要是忠臣良相、 16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p1044 17 明李东阳,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 2 册,长沙:岳麓书社,1985,p551 18 明 李东阳,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拟古乐府引第 1 册,长沙:岳麓书社,1985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10 武侠义士、幽人隐士、烈女贞妇四种。 2.2.1.1 乐府诗中的“贤将相” 拟古乐府所塑造的忠臣形象,显然可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忠臣 形象,是指具有彻底的忠君思想的人物。如【宁毛狗叹】中所写的袁集,他是完全忠 于南朝的刘宋王朝的。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南齐时, 派其党徒戴俗静去杀中书监袁 集,他的儿子袁动以身体捍卫父亲。戴俗静直前沂之,袁集对其子说“我不失忠臣, 汝不失孝子” 。于是父子都死。李东阳对这两个人物所表现的封建忠孝观念是热烈歌 颂的,他在这首诗的开头写道“石头城中镇将死, 父忠臣, 儿孝子。 ” 在这首诗中, 李东阳只描写了主人公的封建忠君思想,和其子的仁孝思想。 拟古乐府中还有大 批忠臣形象, 他们的思想品质是“忠君”这个儒家的道德规范所不能完全概括的, 故称为广义上的忠臣。李东阳的门生何孟春在【殿上戏】一诗的注释中,曾称这些忠 臣为“贤将相” 。这就是说,李东阳在乐府诗中塑造的大量忠臣形象,实际上是记叙历 史上的一些贤将相形象。这也就是说李东阳是以纪实性叙事来写这些历史人物,表现 了这些贤将相的正面形象,表达了诗人借古鉴今的思想内涵。这正体现了文学理论 所说的“形象大于思想”的原理。 李东阳对这些贤将相的记叙和歌颂,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进行的。他写的一些 贤相,大多上是一些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其中有些篇章,主要是表现了这些忠臣忠 贞为国、鞠躬尽瘁的品质和辅国的功劳,借此表达李东阳希望现实中能多一些这样 的忠臣为朝廷效力。 如 【五丈原】 一诗,先歌颂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战绩, 使得 “敌 人赴蜀如畏虎”,又表现了他无法补天的悲剧,“炼石心劳竞何补”,这些诗句把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形象化了。又如【机上肉】一诗则重点描述了狄仁杰力保唐宗室的 功劳:“司空不死唐不亡”,同时又对他推贤荐能的气度进行了歌颂,还叙述了狄 仁杰推荐张束之的功绩,“中兴功业洲天地,尽是司空门下丈。”这两首诗对诸葛亮、 狄仁杰的描叙, 显然不是着重于忠君, 而是着重于辅国。另外一些篇章,则是叙述 了某些贤相,也是优秀的政治家的正派作风与敢谏精神。如【殿上戏】写西汉承相 申屠嘉义正词严地反对皇帝与弄臣相狎,“殿上戏,丞相嗔,丞相勿嗔吾弄臣。”。 申屠嘉正气凛然, 连汉文帝也畏惧三分。又如【韩休知】: 内家伎乐喧歌酒,外庭宰相还知否,语罢封章惊在手。 君王对镜念苍生,一身甘为韩休瘦。 呜呼!曲江以后无此贤,梨园羯鼓声震天,何由再见开元年。 内家伎乐喧歌酒,外庭宰相还知否,语罢封章惊在手。 君王对镜念苍生,一身甘为韩休瘦。 呜呼!曲江以后无此贤,梨园羯鼓声震天,何由再见开元年。 则是通过历史情况两相比较,突出君王有道的重要性。诗人先写前期宰相韩休敢于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11 反对唐玄宗在宫中晏乐游猎,而玄宗亦能从谏来维持政局的稳定。相反李林甫为相, 帝喜音律,放纵声色犬马之中,最终招致祸乱:“曲江以后无此贤,梨园羯鼓声振 天,何由再见开元年!”何孟春注释曰:“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而相李林甫。 自此,理乱分矣。”相对君臣有分而言,李东阳显然更倾向于强调君主的自律性和 作为。 另外乐府诗中描写的一些贤将, 则是一些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其中很多篇章 都表现了他们保卫国家、抵抗少数民族侵扰的功绩。如【闻鸡行】一诗,先描写祖逖 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爱国壮志,首先描述“城头鸡鸣声不恶,祖生夜舞司州幕。 南来击楫向中流,杀气横秋尽幽朔。 ” 接着又记叙了他收复河南的功勋“手提一剑 驯两龙,黄河以南无战锋。 ” 又如【河阳战】讲述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这个 保家卫国的将军形象栩栩如生。【令公来】一诗,李东阳则以资治通鉴所载郭 子仪的历史事迹为背景,高度赞扬了郭子仪平定回纥、吐蕃之乱的赫赫功绩,“令 公死,回纥至。令公来,葛罗拜,后却三军前一骑。”并且侧重表现了子仪博大的 胸怀和赤诚之心:“回纥盟,吐蕃退,令公度量包天地。”强烈体现了李东阳对以 诚待人、以诚服人高尚人格魅力的追求。诗篇中还着重记叙了一些名将在对敌斗争 中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的精神。如【准阳叹】一诗,叙述了张巡在雎阳城沦陷后英勇 就义的事迹“将军有齿嚼欲碎, 将军有眦血成泪。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 气。”前两句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张巡在督战中“眦裂血面,嚼齿皆碎”的愤怒表 情,后两句则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张巡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李东阳乐府诗不只描 写了历史上的为国牺牲的英雄,而且还描写了明代建国的烈士们。如【花将军歌】: 花将军,身长八尺勇绝伦,从龙渡江江水浑。 提剑跃马走平陆,敌兵不能逼,主将不敢瞋。 杀人如麻满川谷,遍体无一刀枪痕。 太平城中三千人,楚贼十万势欲吞。 将军怒呼缚尽绝,骂贼如狗狗不狺。 樯头万箭集如猬,将军愿死不愿生作他人臣。 郜夫人,赴水死,有妻不辱将军门。 将军侍婢身姓孙,收尸葬母抱儿走,为贼俘虏随风尘。 寄儿渔家属渔姥,死生已分归苍旻。 贼平身归窃儿去,夜宿陶穴如生坟。 乱兵争舟不得渡,堕水不死如有神。 花将军,身长八尺勇绝伦,从龙渡江江水浑。 提剑跃马走平陆,敌兵不能逼,主将不敢瞋。 杀人如麻满川谷,遍体无一刀枪痕。 太平城中三千人,楚贼十万势欲吞。 将军怒呼缚尽绝,骂贼如狗狗不狺。 樯头万箭集如猬,将军愿死不愿生作他人臣。 郜夫人,赴水死,有妻不辱将军门。 将军侍婢身姓孙,收尸葬母抱儿走,为贼俘虏随风尘。 寄儿渔家属渔姥,死生已分归苍旻。 贼平身归窃儿去,夜宿陶穴如生坟。 乱兵争舟不得渡,堕水不死如有神。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12 浮槎为舟莲为食,空中老父能知津。 孙来抱儿达行在,哭声上彻天能闻。 帝呼花云儿,风骨如花云,手摩膝置泣复叹,云汝不死犹儿存。 儿年十五官万户,九原再拜君王恩。 忠臣节妇古稀有,婴杵尚是男儿身。 英灵在世竟不朽,下可为河狱,上可为星辰。 君不见金华文章石室史,嗟我欲赋岂有笔力回千钧。 浮槎为舟莲为食,空中老父能知津。 孙来抱儿达行在,哭声上彻天能闻。 帝呼花云儿,风骨如花云,手摩膝置泣复叹,云汝不死犹儿存。 儿年十五官万户,九原再拜君王恩。 忠臣节妇古稀有,婴杵尚是男儿身。 英灵在世竟不朽,下可为河狱,上可为星辰。 君不见金华文章石室史,嗟我欲赋岂有笔力回千钧。 这首诗采用传奇的艺术形式来写乐府诗,全篇诗歌犹如一篇传奇,将明朝名将花 云一家忠勇节义的事迹刻画得淋漓尽致。明朝开国名将花云是朱元璋手下著名的武 将,他一生骁勇善战,最后悲壮地死于与陈友谅交战的太平之役。明史花云列 传中亦有对花将军事迹的记载,但李东阳乐府诗中的故事比正史记载更为典型化, 更富有传奇性,人物形象也更加突出。既有记事,描述花将军的临死过程;又有抒情, 尤其是在形容朱元璋见到花云儿子时的场景非常感人:“帝呼:花云儿! 风骨如花 云。手摩膝置泣复叹:云汝不死儿犹存!”就把当时朱元璋激动的内心世界,惟 妙惟肖地描绘出来。而李东阳短短几句:“提剑跃马走平陆,敌兵不能逼,主将不 敢瞋。杀人如麻满川谷,遍体无一刀枪痕。”就把花云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李东 阳对花将军的所作所为极为叹赏,佩服之辞流诸笔端,“英灵在世竟不朽,下可为 河岳,上可为星辰”几句流露出李东阳对花将军的热烈歌颂和激赏之情。李东阳选 取花将军的事迹奇绝,纵横激壮,诗篇音节入神,笔力雄健,淋漓驰骤,深得歌行 之奥。清人潘德舆称赞李东阳花将军一诗“潆洄峭健,面面恳到,真有史记、 汉书笔力。 9”诗作对明代建国名将的歌颂,也体现了李东阳写作乐府诗的古为 今用的目的。歌颂古代一些名将的保家卫国和为国牺牲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军 事、边塞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一个传统主题。李东阳的乐府诗不仅继承了这个传统的 主题,而且在这方面还表现丁一些新意。 首先, 乐府组诗不仅歌颂了一些名将的战功,而且还表现了有的名将不贪功的 高尚品质。如【昆仑战】: 昆仑关头战骨枯,龙衣裹血红模糊。 军中喧言老侬死,不是彼侬安有此。 将军贵实不尚功,世上安有将军忠。 君不见汉皇一赦云中守,武将纷纷皆藉口。 昆仑关头战骨枯,龙衣裹血红模糊。 军中喧言老侬死,不是彼侬安有此。 将军贵实不尚功,世上安有将军忠。 君不见汉皇一赦云中守,武将纷纷皆藉口。 这首诗是描写北宋名将狄青在昆仑关击溃侬智高之战的。宋军取胜后,清扫战场 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乐府诗的叙事性 13 时发现敌尸中有穿金龙衣者,于是“军中喧言老侬死,不是彼侬安有此” 。将士们欲 因此向朝廷报功,但是狄青却说“安知非诈?宁失智高, 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李 东阳在诗中歌颂道“将军贵实不尚功。”这种贵实的精神, 在今天也还是一种值得 肯定的求实精神。 李东阳对英雄主义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汉民族里出现的名将义士,就是少数民 族的英雄人物他同样予以称赏和歌颂,他的乐府诗中尽管这类诗歌并不是很多,但 亦可窥见其一斑。这表明其所追求的英雄精神没有地域和民族界限,是一种比较能 够超越时代局限性的思想境界。【金大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汝何官?金大将。 汝何名?陈和尚。 好男子,明白死。 生金人,死金鬼。 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 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我家。 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耻,夷狄之臣乃如此。 汝何官?金大将。 汝何名?陈和尚。 好男子,明白死。 生金人,死金鬼。 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 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我家。 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耻,夷狄之臣乃如此。 金大将,即陈和尚,是金国忠孝军的总领。金天兴元年(1232),亦即宋理宗绍定 五年,蒙古军进攻钧州,城破,金将总领陈和尚威武不屈,以身殉国。李东阳热烈 歌颂了他这种献身报国的精神以及时人对他的爱戴和拥护:“好男子,明白死。生 金人,死金鬼。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 我家。”在这首诗中,李东阳还赞颂了金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人为国宁死不屈 的精神。 2.2.1.2 乐府诗中的武侠义士 李东阳古乐府中有一类人描写也较多,他们就是为国捐躯的侠客义士,这些人 总是能够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或者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奋 勇杀敌,宁死不屈。如【易水行】 : 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道傍洒泪沾白袍,易水日落风悲号。 督亢图穷见宝刀,秦皇绕殿呼且逃。 力脱虎口争秋毫,荆卿倚柱笑不咷。 身就斧锧甘腴膏,报韩有客气益豪。 十日大索徒为劳,荆卿荆卿嗟尔曹! 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道傍洒泪沾白袍,易水日落风悲号。 督亢图穷见宝刀,秦皇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招聘教师5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高空清洗施工合同6篇
- 广播剧后期课件
- Hsp90β-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医疗救援服务协议书范文9篇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部分专业技术岗位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Glyco-α-muricholano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全自动地热恒压供水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科创大数据项目发展计划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欧洲非常规的知识产权战略课件
- 外滩建筑介绍
-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你好,无废校园主题班会
- 购物中心公寓及写字楼勘察报告
- 中药煎服方法
- 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
- 聚合物混凝土定义、分类和性质Polymerconcret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