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水星作为三十年代北平文坛上的纯文学创作月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表现在散文方面,它汇集了许多散文名家和散文新秀,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了 解;推出了以何其芳、李广田为代表的“抒情散文创新派 作品,为他们提供了一 次集体亮相的机会。水星散文作家的汇集离不开编辑者的作用,编辑们对年轻作 家的提携以及独特的编选眼光、相近的散文观念等,为水星散文作家的汇集提 供了客观条件。在当时对林语堂提倡的“小品文 的排斥,以及不登杂文的文化氛 围中,学院青年作家们从自身的文学经验出发,更多的借鉴国外文学资源,大胆突 破文体界限,将叙事学的观念和方法引入散文中,实现写作的“非个人化 ,对“散 文小说化 做出自己的尝试。并在散文中注入诗的意境,注重化用诗歌意象和象征 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变革和丰富了三十年代艺术性散文创作的观念和手段,形成了 “抒情散文创新派 。因此,水星在培植新进散文家、鼓励文体试验和艺术创新 上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关键词:水星;抒情散文创新派:阿索林:非个人化:散文小说化;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本文以3 0 年代初期北平文坛上纯文学月刊水星为研究对象,主要立足于两 个问题的考察:水星刊物的流派确认,水星散文先锋文体试验性质生成的原 因。因此在结构上大致遵循这样的思路: 绪论部分首先梳理8 0 - _ 9 0 年代的文学史在水星流派归属上的结论,大部分 文学史都将水星视为纯京派的刊物;近年来的学位论文对水星的流派进行 了更深入的考察,更多的研究成果认为水星具有兼容并包的办刊倾向、属于京 派的刊物。其次,梳理散文史及最近研究成果中对水星散文的评价,文学史肯 定了水星对于3 0 年代散文发展的作用;更多的研究者将水星散文的现代性 作为研究的重点。最后,在阐述以往研究取得的成果及不足的基础上,交代本文的 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考察水星的创刊背景以及水星的流派确认。水星作为文 学季刊的附刊,对其创刊背景的考察也必然要追溯到文学季刊。本文拟从当时 北平的文化环境、文学季刊的办刊情况两方面来考察,并通过发刊词、编辑者、 编辑方式的比较,找出水星创刊的必然原因。其次,通过分析当时媒体对水 星内不同文体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分析水星编辑者共同的思想倾向,进而 确认水星的流派。 第二章主要分析水星散文作家汇集的原因,水星的文学史意义是由散文 生成的,它汇集了众多散文名家以及推出了何其芳、李广田为代表的“抒情散文创 新派。这离不开水星编辑者的努力,编辑者的态度决定着水星的面貌。水 星的编辑者都认识到干i j 物对于文学传播的重要意义,对待刊物均秉持着严肃认真 的态度,并且都以扶植新人为己任;另外,他们对杂文以及林语堂提倡的“小品文 的排斥,也决定了他们支持和认同将散文视为“独立的创作 的努力。何其芳、李 广田的散文在水星所有散文中有量上的优势,而且何其芳、李广田均参与到水 星稿件的遴选中,是否水星是他们实践自己文学理念、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一 次努力呢? 考察水星散文创作群,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老作家、身处学院的 年轻散文作家、有志于散文创新的学院外青年;他们汇集在水星上既有客观的 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上,老作家对年轻作家的成长有提携的作用,他们同 i i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轻作家构建起师生的网络,参与到( t k 星中来体现了他们对新刊物、新作家的 支持。另一方面,当时频繁的文学交流活动促进了新老作家的融合,比如沈从文在 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后定期举办的宴会等。主观上,老作家的文学理念潜移 默化的影响到年轻作家。沈从文对杂文、“小品文”的排斥、以“乡下人 自居的心 态、对文学持认真态度、将其独立于政治商业之外的姿态,确实影响了李广田等一 批年轻作家。年轻作家之间“以文交友是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的文学理念、 借鉴的文学资源在不断的交流中具有某种“互文性的倾向,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相 近的审美趣味的产物。 第三章主要分析水星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其散文具有的先锋试验性质。 首先梳理了“闲话 散文的理论资源,五四以来散文被认为取得了高于其他文类的 成就,但其实散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许多作家认为散文写作“大可以随便”, 将散文视为“独立的创作并未成为作家们的自觉。文类的固定阻碍了作家的驰骋, 这批青年散文作家进入文学场必然要采用“否定性 的资源,开创不同于以往的散 文,才能顺利的进入文学场。他们身处学院,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西方文学资源。以 当时独有的“衰亡感 作为取舍的标准,法国象征派、以t s 艾略特为代表的英 美现代派都是青年散文作家借鉴的对象。他们在文学资源的借鉴范围上超越了前辈, 选择了广泛的从小说、诗歌、戏剧多方面汲取营养。其中西班牙小说家、散文家阿 索林对这些青年散文作家这时期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的影响。文中首先梳理了阿索林 的译介史、分析阿索林得到这批青年散文作家认同的多重原因,包括相同的文化处 境、对国家、对生命诚挚的热爱等:而阿索林在文体上变革的努力也成为了这批青 年借鉴的另一重要原因。由此文中尝试着分析何其芳、李广田等青年作家发表在水 星上的文本,同阿索林的散文进行对照,从而证明阿索林曾影响了这时期何其芳 等人散文创作上人物的选择以至于他们的某些人生观。当然,以何其芳为代表的“抒 情散文创新派所形成的独特抒情气质并非阿索林一人能概括,而是融合了多重文 学资源的结果。在文本中何其芳等人如何自觉的运用了t s 艾略特的理论,实现 “非个人化”;在“散文的小说化”这一尝试中,何其芳又是如何将现代小说化技巧 运用到散文创作中,在抒情主体、抒情方式等方面实现创新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另外,这一时期何其芳等人的努力不仅仅停留在“散文的小说化”上,他们还努力 开掘自己的内心,尝试着从“闲话 走向“独语 ,大量运用联想、暗示、象征、 隐喻等艺术手法,以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取代琐屑的描述或直接的告白,丰富和发展 i v 中文文摘 了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何其芳、南星二人对“独语的尝试更具代表性,本文尝试 着将两人的散文作为“独语”散文的主要分析对象,分析他们在“独语中不同方 向的努力。最后,本文还将水星上的游记、作家序跋也纳入考察的范围,这些 游记都体现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作家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投以悲悯的关切;序跋成为 了现今分析研究作家的重要史料。应当说,水星为“抒情散文创新派”的发展做 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v 摘要 a b s t r a c t ,笛ab e l l e t r i s t i cm o n t h l yp u b l i c a t i o ni nb e i j i n g sl i t e r a r yw o r l di nt h e 1 9 3 0 s ,h a v eh i g h e ra c a d e m i cv a l u e i tc o n s t e u a t e dt h e 、e l l i k n c y v mp r o s e r sa n dm a n y y o u n gw r i t e r s ,a n dp r o m o t e dt h e i r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i sp u b l i c a t i o np r o v i d e da r e a sf o r t h e p r o s e s w o r k e do u tb y l y r i cp r o s ei n n o v a t i v es c h o o l w h i c hi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q i f a n gh e a n dg u a n g t i a nl i ,a n d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yf o rt h e i rc o l l e c t i v ea p p e a r a n c e t h ec o n v e r g e n c yo f t h ep r o s e r sw a su n a b l et od ow i t h o u tt h ee d i t o r s t h e yh e l p e dt h ey o u n gw r i t e r s ,t h e i r u n i q u ev e r s i o no fe d i t ,t h e i rs i m i l a rp r o s en o t i o n ,s u c hw e r et h ec o n d i t i o n sw h i c hb r o u g h t o nc o n v e r g e n c y a tt h a tt i m e ,t h eb e i p i n gs t y l el i t e r a t u r ee x c l u d e dt h ep r o s e sw h i c h a d v o c a t e db yy u t a n gl i na n de s s a y s ,s ot h ey o u t hw r i t e r sc o m b i n e dt h e i ro w nl i t e r a t e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a d o p t e ds o m em o d e r nw e s t e r na r ts k i l l s ,m a d eab r e a k t h r o u g hi ns t y l e ,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n o t i o no fn a r r a t i v ei np r o s e ,f i n a l l yt h e ya c h i e v e dt h ei m p e r s o n a l i z eo f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m a d eat r yi nn o v e l i z eo fp r o s e t h e ya l s o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ep o e t r yw i t h i m a g oa n de x p l o i t e dt h es y m b o l i s m t os o m ee x t e n t , t r a n s f o r m e da n d e n r i c h e d t h en o t i o no ft h e3 0 sa r t i s t i cp r o s ea n df o r m e dt h e “l y r i cp r o s ei n n o v a t i v es c h o o l ”f o r t h e s er e a s o n s , a c t e da ni n d e l i b l ep a r ti nt r a i n i n gn o v i c ep r o s e ra n d e n c o u r a g i n g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ea r t i s t i cs k i l l so fp r o s e k e y w o r d s : ;l y r i cp r o s ei n n o v a t i v es c h o o l ;a z o r i n ;i m p e r s o n a lt h e o r y ;p r o s e n o v e l i z e i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土宣梅韭学号窒q q 鱼q 墨昼垒专业生国现当盐塞堂所 呈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旅途上的歌者水星散文研究)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 知,除论文中已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做出贡 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此产生的 一切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按国家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艚撕繇昂 签锢瓤7 砌扣 辨醐私舢 绪论 绪论 近年来,传媒、出版与期刊研究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新的增长点,杂志、 报纸副刊开始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得到广泛的关注。刊物不仅是一个公共话语空 间,同时也是一个语义场,一个由社会、作者、编者、读者共同参与构建而成的历 史文化聚结点。邵宁宁曾谈到文学杂志研究应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社会文化生 态考察、精神史分析【l 】。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可以全面了解杂志在文化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及时代的精神史演化轨迹。本文以2 0 世纪3 0 年代初期北平文坛上的纯文 学刊物水星为研究对象,探讨围绕在水星周围的散文作家及编辑者的作用, 从而揭示水星散文面貌形成的原因,明晰水星在散文史上的意义。 水星月刊,创刊于1 9 3 4 年1 0 月1 0 日,1 9 3 5 年6 月停刊,共出版两卷九 期,由北平文华书局发行。担任编辑的是巴金、郑振铎、靳以、沈从文、李健吾、 卞之琳。它是作为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的附刊出现的,由于它纯文学刊物的 性质以及存在的时间有限,早期对其做系统性研究的很少,只是做一般的介绍。近 年来,对水星刊物的整体研究取得一些进展,研究的状况如下: 1 、水星的办刊倾向 随着8 0 年代京派重新进入文学史家的研究视野,水星开始在文学史、期刊 史中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对其进行介绍的期刊类书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漫话、 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研究史、姜德明书话、中国新文学图志等。在文学 史上水星被视为纯京派的刊物,主要是基于其坚持文学本体,尽力保持刊物纯 文学形象的特点。最早将水星纳入京派论述的是吴福辉在京派小说选序言 里谈到:“清华、北大、燕京几个大学的师生合成了一个松散的群体,先后出版了 带有初步流派意识的骆驼草文学月刊学文月刊水星等刊物 【z j , 而后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延续了这种观点:“京派的主要阵地有:创刊 于一九三一年,由废名、冯至编辑的骆驼草,沈从文自一九三三年九月开始接编 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于一九三四年十月,由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编 辑的水星,创刊于一九三七年五月,由朱光潜编辑的文学杂志”刚。9 0 年代 编写的文学史观点大致相同,郭志刚、李岫的中国三十年代文学发展史一书中 f l 】邵宁宁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第4 4 7 4 4 8 页 【2 】萧乾致严家炎萧乾全集第七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6 3 4 页 【3 】上崇敏( 文学季刊) 与1 9 3 0 年代文学吉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6 年:第3 6 页 f 4 】吉崇敏( 文学季刊) 与1 9 3 0 年代文学吉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6 年:第3 6 页 【5 】吉崇敏( 文学季刊 与1 9 3 0 年代文学吉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6 年:第4 3 页 2 绪论 因此“文学季刊和水星与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一道对京派文学的形成和 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至少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1 1 。即文学季刊、水星 出现在京派流派意识渐强、作家阵容日渐强大的重要阶段,指出“尤其是水星, 由京派年轻作家卞之琳主编,编委中还有沈从文、李健吾等京派的骁将,作者更以 京派人为主,所以被很多学者看作是纯粹的京派刊物”【2 】。 持不同观点的是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陈丽平的毕业论文( 文学季刊) 研究 吲,她认为文学季刊和水星虽然都带有浓厚的京派味,但自始至终都不是 京派的刊物。在考察了文学季刊同上海左翼刊物文学的传承关系、编辑者 ( 主要是郑振铎、靳以) 的思想倾向后,论者认为文学季刊与水星都是左 翼刊物,“京派味 不过是左翼为自己的杂志涂上的保护色。水星的创办是左 翼为了不影响文学季刊作为左翼刊物的性质,而适当给出一部分自由的一种办 刊策略。任用卞之琳作为水星的编辑,一方面可以得到“京派 的支持,另一 方面有利于左翼掌握刊物的性质。同时,她指出水星促进了“骆驼草”及“新 月派的融合,因此为“京派 的最终形成做出了贡献。实际上,水星上“骆 驼草”及“新月派 的成员并不多,主要作用是推出了一批新秀,是否起到对这两 派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陈连伟的毕业论文 与2 0 世纪3 0 年代的京派散文一章来探 讨文学季刊与水星的散文创作,她认为:“这套杂志刊载的散文一定程度 上变革和丰富了三十年代艺术性散文创作的观念和手段,强调散文的意象与诗性建 构,运用叙事学的观念和方法,肯定了散文的虚构性,打破了以往散文凝固不变的 创作模式,为具有先锋姿态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坚实的舞台”【2 j 。基于她对文学季 刊、水星均是京派刊物的看法,全篇从刊物同京派青年散文家之间、京派青年 作家艺术性散文创作的文化心态、现代观念与审美手段等多方面探讨两刊对现代散 文模式改变、散文观念更新的作用。方面分析了京派青年散文作家何其芳、李广 田所受的西方资源的影响,他们的散文更多的采用西方现代派唯美、象征的抒情, 注重散文诗性与艺术性的开掘。另一方面,从多个角度挖掘他们的文化心态,分析 了他们存在的孤独寂寞、童心、颓废、异乡人等心态。他们在艺术变革上首先运用 意象创造了散文的诗性,其次从叙述上对散文进行了革新,大量运用小说、童话等 叙述方式来写散文,肯定了散文的虚构性,突破了散文单一的结构顺序。局限是将 刊物限定在京派青年作家身上,没有将沈从文、李健吾等以及其他民主主义倾向的 作家纳入考察范围之内,忽略了对不同思想倾向、艺术理念的作家如何融入到这个 刊物这问题的考察,刊物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没有得到体现。而对于几种 心态的考察,只是做一种并列的比较,没有对其最核心的原因做更深入的分析。 陈连伟的( 水星) 研究中,散文部分只是概述,认为水星上的散文是个 性化的创制,分析了水星散文以描写主观世界为主的原因。并没有深入到艺术、 审美的角度对散文进行详细分析。 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将水星作为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分析 刊物同文体的共生关系,对水星散文及作家群体做全面的考察,这样才能全面 【l 】汪文顶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 0 0 3 年:第2 0 页 【2 】吉崇敏( 文学季刊 与1 9 3 0 年代文学吉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6 年:第9 5 一1 3 5 页 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看取水星散文的发展全貌以及水星在散文发展史上的作用。 6 第一章水星概貌 第一章水星概貌 + 1 9 3 5 年大公报在总结当时北平文坛的情况时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 去年年尾到今年七月,北平文坛是在冷静中度过,其衰落的原因与这古城的命运相 同。然而,最不令人失望的是在这一阶段中,尚有全国唯一的大型杂志文学季刊 和空前的纯创作的水星两个兄弟刊物孤单的支持着这冷静的场面 【l 】。水星 和文学季刊共同构成了3 0 年代初期北平文坛上重要的文学风景线。水星是 以文学季刊附属刊物的身份出现的,因此探讨水星的创刊过程还必须追溯 到文学季刊。 第一节水星的创刊 文学季刊创刊于1 9 3 4 年1 月1 日,主编郑振铎、靳以、巴金。编辑人巴 金、冰心、朱自清等,由北平立达书局发行,一卷四期起改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共出八期,1 9 3 5 年1 2 月终刊。它以十六开的版面、三百多页的篇幅成为“中国现 代文学出版史上第一种每期五十万字的大型纯文学期刊 1 2 。文学季刊的创刊 和上海左翼文学刊物文学有很大的渊源。1 9 3 3 年下半年,国民党当局加强在 文化领域的“围剿政策 ,文学的处境日益困难。此时,靳以正筹备编辑文学 季刊,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和资历不足以胜任,于是向郑振铎求助,郑振铎考虑到: “文学在上海的处境一天天地困难,有许多文章都被检查老爷抽掉,我们 正好开辟一个新的阵地,这个阵地敌人还没有注意到,可以发挥作用 【3 】。将文 学季刊视为文学在困境中的帮手,这多少让文学季刊沾染了左翼色彩。 卞之琳谈到:“独立而不事论争的文学季刊显得无形中接受了上海当时较为踏 实的文坛主流派的影响,向北平正直而较少明显派系色彩的学者文人伸了手 【4 j 。 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以及郑振铎多方筹备努力之下,文学季刊不仅得到了远 在上海的鲁迅等左翼倾向作家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得到北平作家们的支持【5 】。从北 平当时的文化环境来看,1 9 3 3 年沈从文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之后,寂寞的 【l 】贝贝北平文坛大公报小公园。1 9 3 5 年8 月1 9 日,第1 7 7 0 号 【2 】赵家壁和靳以在一起的日子从远天的冰雪中走来一靳以纪传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第 4 4 页 【3 】靳以和郑振铎相处的日子回忆郑振铎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8 8 年:第6 9 页 【4 】卞之琳星水微茫忆 水星) 散文钞:1 9 3 4 - - 2 0 0 0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7 年:第6 8 川9 页 【5 】鲁迅致郑振铎鲁迅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2 5 2 2 5 3 页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平文坛终于有所改观。但随着朱光潜、梁宗岱等相继回国,以及北平校园里聚集 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只有一个吾, j t u 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报屁股 , 萧乾曾抱怨“副刊拉不到好的稿子”、“副刊占不了文坛的上席,【1 1 ,作家们需要属 于自己的、更完整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创作,传播自己的文学理念。因此,文学 季刊的诞生恰逢其时。萧乾谈到:“我始终认为一九三三年为京派一个分界线。 在那之前( 也即是巴金、郑振铎、靳以北来之前) ,京派是以周作人为盟主。那时, 京派的特点是远离人生、远离社会、风花雪月,对国家社会不关痛痒。我最庆幸的 是我开始进入文学界,恰好在京派这个转变期。我与周作人等几乎没任何交往,而 那时除了燕京,我都是住在三座门十六号水星编辑部( 曹禺从清华进城,也住 在那里。房子是靳以租下的,作为水星及文季的编辑部) 【2 】。文学季 刊的创办活跃了当时北平文坛的气氛,为所谓“京”“海”派作家的融合和年轻 作家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文学季刊首先以鸿篇巨制的发刊词标示了其独立的个性。发刊词总结了“五 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的精神面貌。“这十五年来许多作家 们虽然其作风不同观点不一,其所信仰的也未免有些歧异。却有一个的倾向:以忠 实恳挚的态度为新文学的建设努力着。我们这一部分人列名于下面的本刊 编撰人名录里的百十个人虽然作风未必相同,观点未必绝对的无歧异,却也自有一 个共同的倾向,那便是:以忠实恳挚的态度为新文学努力着。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我们将: ( 一) 、继续十五年来未竟全功的对于传统文学与非人文学的攻击与摧毁的工作 ( 二) 、尽力于新文学的作风与技术上的改进与发展 ( - - ) 、试要阐明我们文学的前途将是怎样的进展和向什么方向而进展 因此我们的工作将这样的分配着: 一、旧文学的重新估价与整理 二、文学创作的努力 三、文艺批评的理论的介绍与建立 四、世界文学的研究介绍与批评 五、国内文艺书报的批评与介绍p 1 【i 萧t c 一个副刊编者的自白萧乾全集第五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3 7 0 页 【2 1 萧乾致严家炎萧乾全集第七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6 3 4 页 【3 】发刊词文学季刊创刊号北平:立达书局1 9 3 4 年1 月,第l 期 8 第一章水星概貌 文学季刊的发刊词显示了这批作家的决心。表现在刊物上,文学季刊文 备众体,从小说、散文、诗歌到翻译、论文、书报副刊、插图等无所不包。郑振铎 将“旧文学的重新估价与整理”放在首位,因此在文学季刊最初几期里关于考 据的论文占了很大的篇幅。茅盾曾指出:“像黎锦熙的近代国语文学之训诂研究示 例,李健吾的包法利夫人,吴晗的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李长之 与吴文祺两位的王国维研究,在现今,只有一股傻劲儿的人才在那里钻 研”【1 1 ,鲁迅也肯定了文学季刊的论文:“季刊中多关于旧文学之论文,亦 很好,此种论文,上海是不会有的,因为非读书之地 【2 j 。虽然有赞誉之声,但也 有不同的意见。当时有人评价:“在这沉寂的北平文坛中,文学季刊也算是惟一的刊 物了。带着极浓烈的学院派的气息,被推举为文学大众化的一般底理论及方法的建 立的文学季刊,和第一期一样,虽然在量上是巨大的,而却是一贯的充溢自由主义 者的观点,所以结果在质上是呈现着杂乱的,缺乏一贯的理论中心和明确的意识, 而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刊物 【3 】。文学季刊甚至被认为“出世就满带暮气”,是 “腐朽的,稳重的,经院派的 【4 】刊物。萧乾对论文多的做法也颇有微词:“最初 季刊的广博是不相宜的。国故仍需整理,却不宜放在一个属于大众的刊物 里”【5 】。文学季刊过于注重学术和论文,对于在创作上跃跃欲试的青年来说,发 挥的空间受到了挤压。另外,季刊的出版不如月刊灵活,“它的出版期值得重新考虑 下。逢季出版的刊物似乎更适于天文学会一类有固定会员的团体出版物。对 于企图拥抱大众,需要广遍读者支持的刊物,那显然是太疏久了 6 1 。因此,在这 样的情形下,另办一个专事创作、出版期较短的月刊符合这批渴望用创作实绩说明 一切的文学青年的需求。 卞之琳曾回忆到:“当时北平的经售书商,见季刊销路好,眼红,商请出资 另办一个小型纯登创作的文学月刊。季刊挂帅人郑振铎、巴金和主要负责人靳以, 乐得有一个副刊,因为有同一个菜源,只需一副炉灶,一副人手”【7 】。首先,不 同于文学季刊列出一百零八位撰稿人的雄心壮志,水星将巴金、郑振铎、靳 以、沈从文、卞之琳、李健吾列为编辑人,卞之琳实际负责水星的编务。其次, 【l 】茅盾( 文学季刊) 创刊号茅盾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6 页 【2 】鲁迅致郑振铎鲁迅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2 5 2 2 5 3 页 【3 l 英文学季刊第二期大公报本市附刊,1 9 3 4 年4 月5 日 【4 1 丹北平三个小型刊物:春冰潮水冷风大公报本市附刊,1 9 3 4 年5 月2 9 日 f 5 】萧乾悼 文学季刊) 书边闲语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2 6 1 页 【6 】萧乾 书边闲语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2 6 1 页 【7 】卞之琳星水微茫亿 水星) 散文钞:1 9 3 4 - - 2 0 0 0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7 年:第6 6 页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学季刊在编辑上有点混乱,有人指出1 卷2 期的文学季刊:“编者把创作 只限于小说而处理着,却把剧本,诗,散文隔开而成为独立栏,这种编法是不适当 的,其实倒不如爽直的分为小说,剧本,诗及散文更为完善 【。1 卷4 期里的“散 文随笔”一栏被取消,散文散落在小说或论文之后。这就说明编辑者只将小说视为 创作,散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水星的编辑较为齐整,“各门分类我们没 有一定的标准,或按体裁,或按题材,或按作风等等”【2 】。另外,区别于文学季 刊的发刊词和“广博”,水星只在1 卷2 期发表简短的声明:“开场无白,编后 无记,封面无画,正文前无插图,正文中无广告,这个刊物初次露面就不像一本杂 志吧,可是我们倒想能这样老老实实的办就这样办下去,至于论文与翻译我们也知 道是重要的,不过我们想暂时把理论与介绍的工作让旁的刊物去办。要不然,既非 同人杂志,又无相当个性,这个刊物办在这个杂志世界里实属多此一举 【3 j 。水星 将理论、翻译等都排除在外,只发表创作,以小说、诗歌、散文为主,这就避免了 文学论争。编辑体例上的创新得到了各方的好评,茅盾说到:“倘使创刊号的形式将 是水星永远的形式,那么,我们可说这个纯文艺月刊的编辑体例在目前是很新 颖的:它打破了月刊之类一定要放几篇论文进去的常规 1 4 j 。大公报小公园也 持肯定态度:“这刊物可算为中国出版界开了一个新局面。它的产生似乎就是为着 纠正目前杂志年的风气。于是,在形式和内容上,来一个激头彻尾的涤清 5 1 。 水星编者用无不骄傲的口吻说到:“本刊专登创作,内容纯粹,不杂广告,版 式干净,最适于合订,最像书本,实属欣赏与馈赠之妙品”【6 】。这种不事论争的态 度有利有弊,沈从文指出正是因为“思想情趣上落后 ,没有“新插图和新论调”, 不符合“富于情感而容易为有刺激性名词着迷”【7 j 年青人的需要,水星才无法 长时间的存在,只好停刊。这既是对水星办干i j 严肃认真态度的肯定,同时也指 出水星无法持久的原因。总体上,水星在当时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素 净的篇幅里,登着的是素净的文章。不用挑衅号张声势,也没有改革宇宙的发 刊词。在极安分老实的努力中,它刊出1 9 3 4 年至1 9 3 5 年度国内最难得的作品 【8 】。 【l 】英文学季刊第二期大公报本市附刊,1 9 3 4 年4 月5 日 【2 1 水星,1 9 3 4 年1 2 月,1 卷3 期 【3 1 水星,1 9 3 4 年1 1 月,l 卷2 期 【4 】茅盾( 水星) 及其他茅盾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3 0 9 页 【5 】5 贝贝北平文坛大公报小公园,1 9 3 5 年8 月1 9 日,第1 7 7 0 号 【6 】水星第一卷合订本发售预约水星,1 9 3 5 年3 月,l 卷6 期 阴沈从文对于这新刊诞生的颂辞沈从文全集第十七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2 0 页 【8 】贝贝北平文坛大公报小公园,1 9 3 5 年8 月1 9 日。第1 7 7 0 号 1 0 第一章水星概貌 茅盾也肯定其认真的态度:“水星创刊号给我们的总印象是朴质严肃,是一些 在文学园地里潜心工作的朋友们说他们要说的话,不卖野人头1 1 。另外,水 星不同文体各方有不同的反应,小说方面茅盾认为:“其次,读了水星创刊 号几篇小说,又使我们知道真正在埋头创作的作家是在努力朝充实内容这条路 上走。”,他对创刊号里靳以离群者、巴金春雨等充满现实意义的小说给 予了“充实内容”的评价,对萧乾俘虏这样淡化了现实意义的作品也充分肯定 了作者“敏密的观察和流利的从实生活中提炼来的技巧 2 1 。但出版于南京的读 书季刊对文学季刊及水星上的新诗持不同态度,认为水星l 卷2 期 的创作中,“令人失望的,还是诗”。作者特别提及废名的花盆, “这诗我连 看了两遍,不知其命义何在。但地位还在头一条 3 1 。水星上的小说得到了左 翼作家的肯定,而新诗却“令人失望 。在1 9 3 7 年“看不懂 论争中,梁实秋“看 不懂”的例子就包括何其芳的画梦录 4 1 ,而画梦录里的散文大多发表在水 星上,虽然没有当时对水星上散文进行评价的资料,但从上述意见来看,散 文和新诗在当时被接受的情况应该大致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迥然不同的评价 呢? 第二节水星的流派确认 小说、散文、新诗三种文类在当时的地位并不平等,选取不同文类创作的作家 代表不同的思想倾向以及不同文学资源的借鉴。陈平原曾谈及: “晚清以降,受西 学东渐大潮冲击,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产生很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小 说的迅速崛起与散文的走向边缘 【5 1 。从“五四 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以来, 2 0 年代出现的“问题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到3 0 年代的左翼小说,小说承担了 更多现实斗争的作用,更多的反映意识形态,作家必须有丰富的现实经验。此时的 散文不再承担“经国大业”的重任,散文的成功表现在:“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 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6 】,散 文成为一种反映作家个性的文体。到了3 0 年代,散文的文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鲁 页雠 第牖端嚣蜱勰 一一一一一一 瓤煎谢佻仁 觋 明明确屯 国 一一一一 锹锹一一腰做鼽凯删馏懈 划劁剃翱舻 撑 腓腓艄m 勖 披=:矧删邮。撕 黼一一一一 盾盾引之平达丽茅茅转卞陈濞郁河 ,i,jj惭晰俐帐一一愀蝴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迅致力于杂文的创作,对杂文寄予厚望:“杂文这东西,我却恐怕要浸入高尚的文 学楼台去的【i 】,作为“匕首 、“投枪 最具现实批判性与战斗性的杂文当然成 为左翼作家们的首选。瞿秋白、茅盾、唐驶等纷纷以杂文作为武器,一时间“鲁迅 风”杂文蔚然成风,杂文构成了3 0 年代散文史上的重要一翼;另外一翼是林语堂提 倡的幽默闲适小品。但是在北平,以沈从文为代表的第二代京派作家对这两种文体 均持排斥态度。杂文生存的空间很小,“在北方文坛上,很少看见短小有力于现社 会有直接的指斥与批判的杂文,这是“文坛在为京派的名流学者所包办的情 势下不得不有的现象”1 2 j 。萧乾在接编大公报文艺之后就表示“不登杂文, 刊物上不打笔仗”p j 。杂文聚集在文学影响较小的报刊上,如世界日报、世 界晚报的副刊以及华北日报每日谈座等【4 】。林语堂提倡的幽默小品得到周 作人的指点,他们以“名士派 自居,皈依的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隐逸心态与情感符 号系统【5 j 。以“乡下人 自居的沈从文当然拒绝这种幽默,他多次在文论中表达了 对“幽默小品”的排斥,发表在 o k 星l 卷6 期上的风雅与俗气就严厉的批 判了小品文圆滑投机态度:“这些人一面对于文章风格体裁的忽视与鄙视,便显得 与流行文学观并不背道而驰。这方面幽默一下,那方面幽默一下,且就证实了这也 是反抗,这也是否认,落伍不用担心了。另一面又有意无意主张把注意点与当前实 际社会拖开一点,或是给青年人翻印些小品文籍,或作点与这事相差不多的工作, 便又显得并不完全与传统观念分道扬镳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幽默刊物综合作 成的效果,却将使作家与读者不拘老幼皆学成貌若十分世故,仿佛个人皆很聪明, 很从容。对一切恶势力恶习气抱着袖手旁观的神气。在黑暗中他们或许也会向所谓 敌人抓一把捏一把,且知道很敏捷的逃避躲开,不至吃亏。但人人都无个性,无热 情,无胡涂希望冒险企图,无气魄与傻劲【6 】。朱光潜在论小品文中也批判了 人间世和宇宙风所提倡的明末小品文,认为这两种刊物“已经把小品文的 趣味加以普遍化了”,俗滥的“专去模仿别人的一种独到的风格 就意味着“制造 假古董”,并认为“无论是个人的性格或是全民族的文化,最健全的理想是多方面 的自由的发展。晚明式的小品文聊备一格固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以为文章正轨 【i 】鲁迅徐懋庸作 打杂集) 序鲁迅文集第六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4 4 页 【2 1 转引自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 0 0 7 年:第1 5 6 页 【3 】萧乾一个副刊编者的自自萧乾全集第五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3 7 0 页 【4 】转引自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 0 0 7 年:第1 5 6 页 【5 】沈义贞现代背景下的农业文化表述南京师大学报,1 9 9 7 年,2 期:第9 7 页 【6 】沈从文风雅与俗气水星,1 9 3 5 年3 月。1 卷6 期:第5 7 6 页 1 2 第一章水星概貌 在此,恐怕要误尽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幽默小品文和现实严重脱节: “我回头听 到未来大难中的神号鬼哭,猛然深深地觉察到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时代环境间的离 奇的隔阂【i 】。第二代京派作家一向提倡“凡民族的勇士,必须为具有独立思想刚 健人格之个人 ,应该创造“刚健自由之时代文学 【2 】,因此对造成“无个性,无 热情个体”的幽默小品当然是予以激烈的抨击了。他们认同的是将散文视为“独立 的创作”【3 】的艺术性散文。另外,诗歌对于身处学院、更多的接受西方文学资源的 京派来说,才能算是文学的正宗。叶公超主办学文时的态度是:“诗的篇幅多不 说,每期将诗排在最前面,诗之后再有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