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1页
教师论文--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2页
教师论文--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3页
教师论文--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4页
教师论文--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摘要】新教材新颖、实用、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利用视听感官,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学习诉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文学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教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没有的塑造,也就无从谈起文学作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关键词】多媒体 直观性 爱国主义 环保教育 社会公德在从事语文教学中,我觉得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新教材新颖、实用、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加强思想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当前教师在推选素质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鉴于此,我在语文教学时,借助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学、会学、爱学,感受多媒体的直观性,利用视听感官,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达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和健康高尚的情操、重塑完美形象。有感于此,就有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一 结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及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学习诉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具体的篇目教学中,我采取了选准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热情,像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等大量的文章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画面,给学生以直观性,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时,我是这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运用多媒体展示他的成果图片),这些很好地展示了华夏文化魅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一些人总认为中国落后,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的建筑师而自豪。特别是课文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他说“我的根在中国。”这里的根是指生命之根、民族之根、是割舍不断的祖国亲情。只要我们想做敢做,中国的月亮一定比外国圆。然后拓展,教师讲解,怎样感受祖国的可爱?我们国家就目前来说,社会稳定,尽管遭遇了经济危机,但经济发展平稳,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足以说明我们中国人是了不起的。再如,在学习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时,先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主题,体会作者的感情。这篇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出征的意义,为英雄奉命出征送行的场面等,尤其是杨利伟受命,是整个场面的高潮,文中写到:“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这一特写镜头很好地表达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我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年年底,我带领学生参观桐柏人民英雄纪念碑,了解英雄前辈的事迹,弘扬先烈的精神;今年年初,我又请来了安棚老红军做英雄事迹报告会,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认真听报告,写读后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二.名篇名句赏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播下人生追求的种子。新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名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文章教会我们要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享受美好人生,一些课文中的名句,更使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体会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名人品德的高尚,人格的伟大。如在教学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的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外祖母)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豁达开朗而年轻的心态及我对外祖母的爱。还有学习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们明白人要虚心好学。从课文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洒脱;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浩然正气;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教学中我还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时,我让同学们回忆当时新闻上播放的地震后的惨烈情景和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对他们的捐赠关爱,使四川人民战胜了灾难,如今一年过去了,这里依然美丽,这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无疆”。这让同学们从小就培养自己具有爱心。其实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铮铮誓言及谆谆教导,大量追求真理向往和憧憬未来、勉励人生的名句,在语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在教学中,除自己给学生讲透、拓展面尽量宽、让学生仔细品味外,我还从三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摘抄名言,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摘抄本,坚持收集和抄录,并在同学中展览。在摘抄过程中吸收精神营养,受到教育熏陶。其次是对照名言,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写日记、写读后感之类,并对学生所写感受一类的文章,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达到互相启发、教育、提高水平的目的。第三是抒写人生絮语,在感悟实践别人的名言中,一个严肃地对待生活的人,会有自己对生活的新的体验,会冒出心灵的撞击的火花,把它写下来便是“人生絮语”。这也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过程。我们这样做,可以为学生一生打下基础,指明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他们播下人生追求的种子。三重视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人生观教育的渠道。文学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教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没有的塑造,也就无从谈起文学作品。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节选了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汤姆是个聪明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他有理想有抱负,这一形象塑造地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持印象。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作品,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中,有高尚的、有正直的、有卑劣的、有尚待觉醒的。教学中的这一环节,叫做“人物分析”,人物分析的过程会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品质、灵魂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无疑会激起学生对不同人物的褒或贬,产生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教学中要引导好学生。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推荐的名著阅读西游记,小说中的孙悟空是第一号人物,他乐观、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他不怕天不怕地,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他爱憎分明、除暴安良,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最后得到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读完小说让同学们思考在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性格特点呢?我们作为学生应从小培养自己正直、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等高尚的人格。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给学生留下久远的思考。这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和培养他们奋发进取精神有极大的引导作用。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给大自然以人文关怀。我们应倡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人类的家园,保护好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好野生动物,不滥砍乱伐,不随意猎捕,保护好水资源,否则我们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正像一则公益广告上所说的:“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绿草地里广告牌上写着“我可以吻吻你吗?No! ” 这些生动的语言提示我们要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语文教材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渗透。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排了很多这方面的课文,像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文章不仅介绍了这些动物的特征,同时呼吁我们人类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唤起我们保护野生动物持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因此在能力拓展方面,我着重要求学生从环保方面让学生讨论,并积极行动起来。如我让学生开展“保护家乡,保护淮河源”的活动,运用多媒体制作宣传画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使他们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