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演讲稿.doc_第1页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doc_第2页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doc_第3页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doc_第4页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1 个人放到台上我把我所有家底掏给你们看最后也判断不了你借我的钱我还不还的了不是说你把我翻个底朝天你知道我的家底了就可以知道我是否能还钱了 大数据说他理论上可以降低违约度并不代表真的降低了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可以下定论是肯定可以降低的案例来全球都没有 信贷这个事情整体上而言我个人感觉靠概率难度还是很大的具体你们可以去看下我有篇关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概率不适用信贷案例的阐述 互联网的优势其实是他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可以快速超越区域隔离可以把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快速的成长起来所以保险产品的在线化的成功概率就很高因为阿里有这个基因在也有直接的客户群体在保险又是标准化产品属性相当 基本可以等同于卖产品这个模式是容易的而理财产品的在线化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他还带是有风险特征的 如果我在淘宝上买东西十个九个亏我可能就不在淘宝上买 这里面还涉及到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都不一致你无法进行批量化处理如果你也开始配臵专门的投资经理了那你又回到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了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所以像诺亚、好买公司我说回到最后其实他们还是个传统的投资咨询公司怕他们把网站做的再好在线化程度多高他们的背后还是要配投资经理客户从网络端口进来 还是需要针对性的客户服务的?所以我昨天晚上那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在于区分个性化金融和批量化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的差异个性化主要指信贷类等带有很强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其实很难实现互联网化的 大数据等一些手段是一种尝试但是至少才目前来说也只是大家的一种期望觉得可以改变金融特征真的效果如何还处于设想状态结果如何都很难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于那些用传统思维进行金融运作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基本上就持有负面的评价了主要是指P2P的模式 说句难听点P2P在这么走下去走到非法集资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说我带有传统金融的优越性其实我只要问一句P2P公司在什么地方采用了什么办法超越了传统的金融机构?除了在放款和吸收存款两个层面放低了门槛外在核心的风控层面 你找不到一个更优越于传统金融的地方连P2P自身都在模仿传统金融机构采取的也都是通行的审核标准那么我又何来的传统金融的优越性呢? 我在拍拍贷上看到过一笔40万的借款800人借出我当时第一设想这个案子符合了中国非法集资的三大要素只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所以可能监管部门也一直在看但是最终的最终肯定也是结果说话吧 P2P平台还是要学会自我保护没必要去打这种擦边球意义不大 我们如果从理论假设只要政府不倒闭理论上中国的金融机构就不会倒的银行他可以活一万年 根据类似的办法假设我成立一个P2P公司我不断的做形象专门给一百万以下的投资人许诺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在当前一百万以下的投资人没有投资渠道的中国 其实怕我的P2P90%的坏帐率又样呢?我一样规模可以不断的做大为什么呢?事实上因为目前的P2P带有银行的特征 但却没收到像银行的监管所以只要不挤兑就能存活如何不挤兑呢?那就不断的把盘子做大呗顺利兑付形象不断的提升呗 因为不在同一条线上竞争银行要定期审查接待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应付这些人我要干多少事而P2P什么都不用 所以两者各自的监管成本也不一样的在加上银行短期内的相对低效P2P的快速成长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我们来问一句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审慎的监管?核心其实还是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而中国大量的互联网是没有干这个事情他本身就获得了监管上的优势 如果互联网还是以目前的模式发展下去一旦出现类似银行的挤兑那么出事的概率就会大上很多 所以说到最后我们很多人在想的互联网可以样可以样但是在实践中可能性非常小 互联网技术如果只是比风险容忍度他比得过银行他比银行有先发优势但能不能走到最后我个人感觉很悬 我们现在规模不大没关系反正一两百亿一千亿之内玩没关系政府也先看着不管你结果好表彰你结果不好对不起进去再说 很悲惨但是却是现实 我跟PROSEPER负责人聊过他们玩了那么久才四五亿美金 而且人家是鼻祖为什么中国能远远超过美国?互联网金融如果只是说在提谁能更快把规模做起来流量做得越大对社会冲击越大遭受损失就越大 所以监管现在管不管?没人管 法不责众每个P2P都想到最后干成既成事实规模拼命做大做大到倒逼监管层不能管的层面从而形成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的局面 我只想说最后可能成功的 可能只有一家大部分是做不到的做不到的人会怎样很难想象 很多创业无非只是归零但是金融绝对不是他从一开始就是一只脚在棺材里面一只脚在棺材外面只脚是你的要到最后你才知道 而且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金融带有很大负面性 我在微博上苦口婆心的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也劝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人被人骂了很多次说我不懂互联网说我别有用心今天听了万老师的讲话很开心终于感觉找到一个盟友 因为在互联网上微博上都是在从事互联网的人他思维不一样他骂他的我做我的他说我不懂互联网我说他不懂金融 我今天终於找到了一个可以支撑我部分观点的老师 感觉特别欣慰 我一直有在孤军奋战的那种感觉所以今天很高兴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2 1、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是指业务直销存款业务、银行其他业务直销存款业务直销容易理解客户直接通过网银定入一笔定期这就叫直销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购买一款理财产品也叫直销 直销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直销业务对银行来说:成本低可以批量处理(量大) 对客户来说:速度更快、办理更方便、收益更高或成本更低 那么贷款业务能否直销呢可以将贷款流程创新、贷款品种业务创新往直销银行的理念方向发展? 我假设一下在支行存量贷款业务中三个条件:客户经营正常、金额50万元以下、抵押物为一类抵押(门面、住宅、写字楼等)在贷款到期前的一个月 客户经理进行一次贷前调查直接提交报告至总行个部门总行审查一下直接审批在抵押物不变、金额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直销审批通过此笔贷款也就是说 在客户贷款还没有归还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告知过去的一年我们合作非常愉快贷款已经审批下个月您将贷款归还后12天内可以绑定新的便民卡 依照这种模式直销审批成熟以后再将金额慢慢放开甚至于以后可以发展到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 传统贷款的模式是总行、支行、客户经理、客户我所提的模式是总行、客户经理、客户或许以后还可以发展为总行、客户最直接的直销模式 2、互联网金融思维在银行的应用: 在上次的的互联网金融小组讨论会议上有很多小组成员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那次会议的意思是说对我们的存款客户通过计算机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 得出结论后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银行产品给客户 那么这个概念可以延伸到贷款领域运用大数据系统对我们的所有贷款客户通过计算机收集数据收集资金进出数据、网银、手银、POS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结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该笔贷款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该客户对我行贡献较大、贡献一般、基本没能贡献;甚至于可以计算出该客户在贷款余额低于多少万元时风险非常小;贷款余额在某个区间时风险可控;贷款额度超过某一数据时风险不可控等等 就可以得到一组客观的贷款分析数据对贷款审批是非常有帮助的 互联网金融演讲稿3 大家在那里聊得更多还是财经类的话题我把他定义为财经类微博 是个很不错的财经认识交流财经专题的地方 其实我来这里之前特地还在半夜写了一篇文章因为我不太适合在公众场合做演讲没有这个能力喜欢一个人在小房间写东西尤其是大半夜的写思路比较清晰 因为人多有时候往往比较难理清思路一个人就比较容易明白 我觉得我今天有点像被赵本山给忽悠了的范伟本来是听万总讲完以后挺有道理很有逻辑讲得很好听高总讲了以后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也很有逻辑然后我就闷了脑子很乱把昨天晚上好不容易写的准备今天说的东西全部忘光了不知道发言了 因为互联网和金融这两种思想实在是太“诡异” 互联网和金融的思维在这里体现得就非常明显 我自己做基层信贷出身一直在这个领域也办过几个网站这个时候让我发言我就不知道到底该发因为都听得挺对的 昨天的文章我已经发在微博上这里干脆就撇开文章说说我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我很多场合都提过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伪为命题 因为中国金融首先是分业经营必然意味着金融与金融之间会存在缝隙 我喜欢把互联网金融定义为夹缝金融 甚至小贷机构担保机构我都定义为夹缝金融 包括民间借贷也都是都是为了弥补我国金 融机构在市场中竞争低效率的问题而出现事实上中国的金融机构过去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这并不是说你有多少能干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有一张牌照 而刚好又碰上了中国最好的十年就是过去十年 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给他牌照使人家进入不了这个行业 所以只要你是银行有牌照就可以高速成长 所以你会发现过去十年银行怕服务态度多烂水平多臭都可以活的很好这个也就导致在中国只要拿了牌照以后就谁也不肯精耕细作不要干辛苦的事情躺着赚钱 也就没人愿意干脏活苦活就是这种情况下大量进入不了银行体系的机构就得到了很大的机会 我们银行反应很慢是头恐龙下面挠痒上面没反应审批效率也很慢你们去想想现在去银行开个帐户得多麻烦啊但是在支付宝点个手机号就可以了而从结果来看那银行过了那么多手续之后依然有很多纠纷不断 支付宝那么简单的注册也好像这么多年没发生什么大的事情过这样的情况下支付宝优势势必显现出来了 民间机构利用更好的服务效率更好的市场切入硬生生的拉开了一道夹缝 很多夹缝金融就是这样出现的利用了牌照机构的低效率和短视一点点的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的成长 未来随着银行开始发现好日子过到头了本来可以大鱼大肉将来可能要去种菜了银行必然沉下心来你们去看在过个几年银行可能会沉到你都无法想象的地步和姿态里去 没办法因为随着高速发展的态势降低未来的银行必然意味着一家银行有饭吃别的银行就没饭吃的格局所以走出固有的领域形成差异化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