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宋诗中的“晚唐体”.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宋诗中的“晚唐体”.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宋诗中的“晚唐体”.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宋诗中的“晚唐体”.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宋诗中的“晚唐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i i :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红盘鱼指导教师签名: 日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 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 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羹1 函丝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捣么艮 迎陋。石j 旦一 论宋诗中的“晚唐体” 摘要 “晚唐体”是宋初诗坛的重要诗派之一,由于“晚唐体”的名称是由后人 概括提出的,而且当时的诗人亦并不是有意识地自觉形成为一个诗派,所以造 成宋初“晚唐体内涵有诸多的不确定性。本文从“晚唐体”的概念、诗风的 承袭发展等角度对宋代“晚唐体”进行考察分析,着重对宋代“晚唐体 的作 家成员进行考辨,力图展示宋初“晚唐体 的基本风貌。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晚唐体 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通过对“晚 唐体 中“晚唐”的时间所指、“晚唐体”作为一个诗歌体派的形成及对“晚唐 体的历史发展及其诗学渊源的考察,以此说明“晚唐体 并不是到宋初才产 生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来把握“晚唐体”的主要内涵。 第二部分:这部分重点是对宋初“晚唐体”作家的构成进行考辨,并对“晚 唐体 诗歌的艺术特点做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尽量展现“晚唐体”在宋初的真 正面貌。 第三部分:这部分是对南宋晚唐体做的概括。首先,从艺术风格、创作题 材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入手,讨论“四灵”对前辈诗人,特别是宋初“晚唐体” 诗人的借鉴和他们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从而揭示“晚唐体”得以再次流行的主 观性因素。其次,对江湖诗派简要论述。 关键字:晚唐;晚唐体;宋初晚唐体;四灵;江湖诗派 o n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s o n g a b s t r a c t l a t e p o e t r yi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e a r l ys o n gp o e t r y , a s ”l a t e i st h en a m e o u t l i n e db y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 ,a n dt h e nt h ep o e ti sn o tc o n s c i o u sa n dc o n s c i o u s l y f o r map o e t r ys c h o o l ,w i t ht h er e s u l t s o n g l a t e ,m e a n i n gt h e r ea r e al o to f u n c e r t a i n t y f r o mt h e l a t e c o n c e p t ,p o e t i cs t y l eo f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i n h e r i t e d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l a t e i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f o c u s i n go nt h es o n g ”l a t e ”a n dt h em e m b e r so fd y n a s t yw r i t e r , t r y i n gt os h o w s o n g l a t e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o u t l o o k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 p a r ti :t h i sp a r ti sa n t a n gs t y l e a n a l y s i so fb a s i cc o n c e p t s t h r o u g ht h e l a t e i nt h e l a t e w i t h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t i m e ,l a t e a sap o e t i cf o r ma n dt h e s c h o o l s l a t e ”a n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o e t i co r i g i no ft h es t u d y , a sa n e x a m p l eo f l a t e i sn o to n l yt ot h ee a r l ys o n gd y n a s t yp r o d u c e d ,b u th a sd e e p h i s t o r i c a lr o o t s ,t og r a s pt h e ”l a t e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p a r ti i :t h i sp a r tf o c u s e so nt h ee a r l ys o n g l a t e w r i t e r s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d y n a s t y , a n d l a t e ”f e a t u r e sp o e t r yt od ot h ea r ts u m m a r yo ft h es y s t e m ,a sf a ra s p o s s i b l et os h o w l a t es t y l e ”i nt h es o n gt h e r e a lf a c eo ft h ee a r l y p a r ti i i :t h i ss e c t i o ni sas u m m a r yo ft h e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i cd o n e f i r s to fa l l ,f r o mt h ea r ts t y l e ,t h es u b je c t ,a n dw r i t i n gs k i l l s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o d i s c u s st h e f o u rs p i r i t o ft h eo l d e rp o e t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s o n g “l a t e ,t h ep o e t s r e f e r e n c ea n dt h e yc o n d u c t e da c t i v ee x p l o r a t i o n ,w h i c hr e v e a l e dt h e “l a t eb o d y , ”s u b je c t i v ef a c t o r sc a nb ep o p u l a ra g a i n s e c o n d l y , r i v e r sa n dl a k e sp o e t sb r i e f k e y w o r d s :l a t e ;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s o n gt a n gb o d y ;f o u rs p i r i t s ;l a k e sp o e t r y 目录 弓l 言1 第一章晚唐五代:苦吟诗人所创造的晚唐诗风。2 一,“晚唐体”的界定2 ( 一) 诗分“晚唐”的由来2 ( 二) “晚唐体”概念的辨析3 二、“晚唐体”在宋以前的发展情形5 第二章“晚唐体刀在北宋的发展。8 一、诗人群体分述8 ( 一) 僧侣群落8 ( 二) 隐逸群落9 ( 三) 官吏阶层9 二、北宋初期社会风尚1 0 三、总体诗歌特征1 3 第三章南宋末期“晚唐体 2 0 一、“四灵”2 0 二、江湖诗派2 6 参考文献2 9 致谢3 1 引言 晚唐体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诗歌体式,体现出清寒、野逸、小巧的诗歌风格。这种 诗风形成于晚唐五代,却在宋代异军突起;虽以宋代为主要深化发展期,却具有鲜明的唐诗 特色。在诗歌史上,它是_ 个独特的存在。晚唐体创作风格流行于宋初及南宋中后期,对晚 唐体相关内容的论说贯穿了北宋中叶到南宋末的诗歌批评史。宋诗晚唐体不仅是宋代诗歌史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宋代诗歌史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一章晚唐五代:苦吟诗人所创造的晚唐诗风 “晚唐体”的界定 ( 一) 诗分“晚唐”的由来 就现有资料来看,与“晚唐”一语相关的说法最早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唐之晚年诗 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欧阳修用“唐之晚年”来指称唐后期诗人,这一 称谓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但它却不符合精练的原则,正因如此,其后沿用此语的极少。欧阳修 在六一诗话中还用了另一个术语一“唐末 ,他说:“郑谷诗名盛子唐末,号云台编。” “唐末 一词符合精练原则,因而在两宋颇受欢迎。但它亦有不便,即它只能与“唐盛 、 “唐中 相应,而这显然不符合语言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晚唐”一语便应运而生了。 “晚唐 一词产生于北宋中后期,较之“唐之晚年与“唐末 ,它更适于唐诗的分期。 北宋关于“晚唐的材料共见以下1 i 条: “余年二十三始读昌黎文,又明年亦读少陵诗矣。异时更读孟东野、王摩诘、张文昌、 李太白等,乃至泛读沈、宋以来至于晚唐诗人集本焉。 【1 】 “鞠,皮为之,实以毛,蹙踏而戏,晚唐己不同矣。”【2 】 “荆公暮年,诗始有合处。五字最胜,二韵小诗次之,七言诗终有晚唐气味。【3 】 “学者杜诗,所谓刻鹘不成反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 弊将若何? ”【4 】 “晚唐人士,专以小诗著名,而读者灭裂。 【5 】 “晚唐五代问,士人作赋用事,亦有甚工者。”【6 】 “晚唐诸人,议论虽俚浅,然亦有暗合处,但不能守之耳。 “诗家有假对,本非用意。盖造语适到,因以用之。若杜子美而晚唐诸人,遂立以为 格。”同 【1 】吕南公灌园集( 卷7 )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2 】2 向文焕等历代诗话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1 2 8 9 【3 】苏轼苏轼文集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6 2 5 5 4 4 黄庭坚与赵俯充贴 a 山谷老人刀笔:卷4 c 元刻本 5 沈括梦溪笔谈( 卷1 4 )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6 沈括梦溪笔谈( 卷1 4 )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7 郭绐虞朱诗话辑佚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0 4 4 1 2 “晚唐诗句尚切对,然气韵甚卑。”【1 】 “晚唐人诗多小巧,无风、骚气味。”闭 “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 3 1 韦苏州序是吕南公“熙宁三年( 1 0 7 1 年) ,予归自建康,爱而叹焉 【4 】之作。中山诗话 据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证,“是书之成,亦在熙宁( 1 0 6 8 年) 、元祜( 1 0 8 6 年) 之间。 1 5 苏轼 书荆公暮年诗后当作于王安石辞世后,王安石死于元祜元年( 1 0 8 6 年) ,故苏轼提及“晚唐 一语的时间当晚于吕南公、刘敛。山谷老人刀笔系按时间先后排列,卷一至卷四收“初仕 至馆职 之作,与赵伯充贴位列卷四,当作于馆阁时期:山谷元祜元年( 1 0 8 6 年) 始充馆职, 任校书郎,又山谷元祜二年始有与赵伯充唱和之作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团练、戏答赵伯充劝 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嘲二诗,故二人可能结识于此时:山谷老人刀笔卷五是“丁母忧 时期的作品,山谷母殁于元祜六年( 1 0 9 3 年) 月初八。故可推测,与赵伯充贴当是作于元祜 元年( 1 0 8 6 年) 至元i ;占六年( 1 0 9 3 年) 之间。沈括梦溪笔谈也有两次提到“晚唐 ,梦溪笔 谈是沈括于元祜三年( 1 0 8 8 年) 退居润州梦溪园时所作,故其“晚唐 之说也不会早于吕南 公、刘敛。蔡宽大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大观之后( 11 0 7 年) :吴可的主要活动时期则在南渡之 后。因此,可以断定,最早提出“晚唐 一语的当是吕南公、刘敏二人,而吕南公的可能性更大 一些。 这么多人在这一段时期相继提到“晚唐 这一概念,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可 见当时诗人们对晚唐诗的关注和兴趣,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原来陈师道那好像是莫名其妙地 讥讽:“近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 是事出有因,并非纯为押韵: 另一方面,因为“晚唐 是和“盛唐”、“中唐”等相对的一个概念,故它的出现可以表明,北宋 人对于唐诗的分期已经有所考虑。 “晚唐 一语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并使用是在南宋中后期。这其间,杨万里扮演了一个重要 的角色。他从疗救江西诗风弊端的宗旨出发,大力提倡晚唐诗风。在他的影响下,一批人开始 学习晚唐诗,而永嘉四灵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四灵高举“晚唐”的旗帜,天下响应。于是,随着 晚唐诗风的大流行,“晚唐”一语遂泛滥于南宋后期矣。 ( 二) “晚唐体 概念的辨析 晚唐诗风在南宋中后期的流行促进了人们对与之相关现象的研究。为了对这种专门讲究 1 郭绐虞宋诗话辑佚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0 4 4 8 2 郭绐虞宋诗话辑佚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0 4 4 8 3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3 3 3 1 4 吕南公灌同集( 卷7 )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5 郭绍虞宋诗话考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7 9 8 炼字、炼句,重苦吟,以清瘦为风格特征的诗风进行更为明确的指称,一个新的名词“晚 唐体”诞生了。 “晚唐体 一词最初指的是唐人的作品。在现今能见到的宋人文本之中,最早提到“晚唐 体”的是严羽,其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 体、元嘉体、永明体、齐梁体、南北朝体、唐初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本朝体、元 祜体、江西宗派体。 他所说的“晚唐体”与“唐初体 、“大历体”、“元和体”并列,专指唐 代诗人的诗作,而学习晚唐诗风的宋代诗人( 如四灵等人) 的诗作则不包括在内。稍后,“晚唐 体 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姚勉题白埏诗日:“诗难言也,今之人言之易,悉以诗自娱,日晚 唐体,而四灵为有名。”【l 】陈著史景正诗序日:“今之天下皆浸淫于四灵,自谓晚唐体, 浮漓极矣。 2 1 类似的说法尚多,兹不多举。 与前文所引严羽的说法相比,姚勉等人所说的“晚唐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所说的“晚 唐体”是专指四灵等人模仿晚唐诗风的诗歌写作,不包含唐人的作品,而专指宋人的相关诗作。 可以看出,姚勉等人所持的“晚唐体”概念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还是有所不同。我们现在 所用的“晚唐体 概念来自方回。也就是说,方回在姚勉、陈著等人的基础上将这个概念又推 进了一步。方回说: “予取此篇者,以人或尚晚唐诗,则盛唐且不取,亦不取宋诗。殊不知宋诗有数体,有九僧 体,即晚唐体也:有香山体,”【3 】 “叶水心奖四灵,亦宋初九僧体耳,即晚唐体也。 【4 】 “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晚唐体则九僧最为 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父,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 势极盛。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旧,晚唐体非始于此四人也。【5 】 方回首先将晚唐人的诗歌与宋人的诗歌做了一个清晰的划分,晚唐的诗歌称之为“晚唐 诗”,而“晚唐体 则是“宋诗有数体”中的一种,也就是“九僧体 :在此基础上,方回认为 四灵之诗也是“九僧体”,即“晚唐体”:最后方回总结道:“晚唐体”是一种宋诗体,具体来 说,既包括宋初的九僧、寇准“数十家”的创作,也包括南宋中后期的四灵等人的创作。 方回关于“晚唐体”的定义此后被广泛采用,这是因为宋代学晚唐的诗人特别多,并且多 【l 】雪坡文集( 卷4 4 四库本)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2 1 本堂集( 卷3 8 四库奉)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3 】方回瀛奎律髓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8 【4 】吕南公灌同集( 卷1 0 )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5 】吕南公灌园集( 卷l o )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5 3 4 是小家,难以一一论述,方回此说却能很好地将这些诗人统一起来。故后人评述学晚唐的宋人 作品时,都乐于沿用方回的说法,以“晚唐体 一言蔽之。 二、“晚唐体”在宋以前的发展情形 宋初“晚唐体”其名称虽然后出,但“晚唐体”所具有的晚唐诗风早已出现。蔡宽夫诗 话中说到“国初因袭五代之余 ,虽然仅提及“白体”和“西昆体 ,但事实上宋初“晚唐 体 亦是五代姚贾诗风的延续,而且更可以上溯到晚唐时期的。 “晚唐体”的最大特征就是苦吟为诗,这种诗风滥觞于中晚唐时期的姚贾苦吟诗派。苦吟 诗风初以贾岛、姚合为代表,其后从唐末至五代学苦吟作诗的人数不胜数。所以闻多先生 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 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 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l 】这段论述从实际情况来看显然有些夸 大,但是学习贾岛的诗人确实为数众多,苦吟作诗的现象在唐末五代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下 面我们就“晚唐体”即晚唐苦吟诗风在宋之前的发展作一下简单的考察。 唐代诗坛出现苦吟诗风,到中晚唐尤甚,其代表人物就是孟郊、贾岛、姚合。 孟郊字东野,浙江德清人。少贫,屡试不第,诗多啼饥号寒,作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力避圆俗,风格峭硬:他一反温柔敦厚的诗教,精思苦炼,雕刻其险, 摄取意象多为峭风、秋虫冷月、寒露、枯枝、败草、衰鬓、破壁等凄冷衰败的形象,用以表达 苦、涩、寒、惊、愁、难、悲、恐、饿、痛等感受,读者得到的是苦如胆汁、寒而彻骨的审美 感受,元好问因此而嘲笑其为“诗囚”。 孟郊诗作中善用“寒”字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特殊感受如“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 “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等等,故后世有“郊寒 一语。 后人论诗,多将孟郊归到“韩派”诗人中去,其实不妥。孟郊虽受韩愈奖掖,但与韩愈的雄 强豪放诗风相比实在大异其趣。中唐诗人的苦吟之风实由孟郊始倡。 贾岛字浪仙,河北涿州人。早年为僧,终生穷愁潦倒,诗多述说怀才不遇的幽怨,感叹世无 【l 】闻一多唐诗杂论:贾岛 岫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9 5 知音。 贾岛亦以“苦吟”著称,自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传说他因吟诵“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 而唐突了京兆尹刘栖楚,又因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而冒犯了韩愈, 具体情节虽不可考,但确实反映了诗人的苦吟成癖。贾岛诗作构思奇、意境冷、遣词硬、用韵 险、句法新,形成了奇险瘦硬的风格,如“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挥泪洒暮天,滴著桂树 枝等,都是诗人苦心推敲,刻意铸炼所得。 贾岛师从孟郊,曾手录孟诗百首,反复讽咏,其苦吟诗风与孟郊一脉相承。 姚合浙江湖州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姚诗的苦吟,以尖新冷峻为其审美趋向,诗境幽静闲 适,而少了孟、贾的苦涩奇峭,这可能与他的仕途顺利,生活舒适有关,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 禽栖”、“酒浓杯稍重 等等,诗冷语多尖,就是姚诗平淡闲适诗风的反映。 姚诗力弱意浅,缺乏波澜和余韵,较之孟、贾,其成就要逊色得多。 中唐诗人的苦吟入癖是出自对人生、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撇开情感充沛、气势贯注的歌 行体裁,致力于近体诗( 尤其是五律) 的创作,在音律、对仗、字句上澄心静气地推敲锤炼确实 创作了不少佳句:但囿于生活阅历,诗人们一味苦吟,缺乏盛唐诗人乃至同时代诗人韩愈、李贺 等人的奇丽壮美之气,读来使人产生局促之感,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他们的诗作讥为“虫 吟草间”,十分形象生动。 当时在贾岛、姚合周围就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苦吟诗人群体: 在古老的禅房或一个小县的廨署里,贾岛、姚合领着一群青年诗人做诗,为各人自己的 出路,也为着癖好,做一种阴黯情调的五言律诗( 阴黯由于癖好,五律为着出路) 。【1 】 这是闻一多先生对姚贾诗派的生动描述。姚合与贾岛同时拥有许多诗友,计有功唐诗 纪事姚合记载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辛文房唐才子传贾 岛:“寓居法乾无可精舍,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皆琴樽之好。唐才子传无可:“初, 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呼岛为从兄,与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 在通过他们彼此酬 唱的诗歌,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这个诗人群体的组成,其中姚贾年辈稍长,是为诗群的核心, 喻凫、马戴、顾非熊、李频、刘得仁、周贺、方干等人都为其诗歌的追慕者,也成为姚贾诗 风最直接的接受继承者。 姚贾诗风的继承发展,并不仅限于与其交往酬唱并且有明显诗法渊源的几位诗人。唐末 【1 】闻一多唐诗杂论c m 上海:中华书局,2 0 0 3 4 1 6 五代,诸藩混战,乱世之中的文人经历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感伤,姚贾苦吟入僻的诗风更能 契合和表现他们的情绪,所以虽然距姚贾时代渐远,但姚贾的追随者依然很多。这种苦吟的 诗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唐末五代的诗坛。 处于唐末时期学习姚贾的诗人代表有李洞、许棠、张乔、张螭、郑谷、曹松等等。他们 对贾岛、姚合格外推崇,诗歌创作也深受其影响。 时至五代,虽然朝代更迭,但是诗人的创作从唐代延伸而下并未中断。其时追踪贾、姚 的诗人人数众多,而且地域范围也很广泛。“如中原于邺、可止,吴曹松、孙晟,蜀唐求,楚 裴说,闽文或等,而影响更大的诗人则集中于楚、吴,并各自形成交际频繁的诗人群体。”姚 贾苦吟诗风得以继续发展,并且有了新变化。 到了五代末,姚贾苦吟诗风仍然得到继承发展,而且随着不少五代入宋的诗人,把这种 诗风又带到了宋代。后周的扈载今存芳草诗一首,有一种凄幽的意境和病态的美感,延 续了贾岛的诗风,可惜英年早逝。尔后,如李涛、卞震、欧阳詹、孟贯、廖融等等诸人皆是 晚唐诗风的继承者。 由上可见,在五代时期,崇慕姚贾的风气,是贯串始终的。苦吟作为姚贾诗派的最大的 特点,也成为后学们追慕姚贾的一条途径。除了作诗态度的继承,在诗歌形式上也是注重五 律的创作。而五代追慕姚贾一派的诗,从整个诗风上看和晚唐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对僻 涩峭硬风格的修正和向平易冲淡作风靠拢的倾向,正是不断的变化发展使得姚贾一派流衍承 接宋初“晚唐体”。李涛、卞震等人由五代入宋,直接将五代时期的“晚唐体”诗风带到了宋 代,亦可以认为是宋初“晚唐体”的先驱人物。 7 第二章“晚唐体 在北宋的发展 与白体诗共同构筑宋初诗坛平台的晚唐体诗,承衍了五代以来对贾岛等人的宗尚。 一、诗人群体分述 尽管“晚唐体 诗人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但其中很多诗人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因而, 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不过十数人而已。根据其不同的生活状态、艺术渊源和审美趣尚等,这些 诗人大致又可分为三个群落:即以“九僧 为代表的僧侣群落,以林和靖为代表的隐逸群落, 和以寇准为代表的官吏阶层,分别代表了宋初晚唐体的不同发展方向。 ( 一) 僧侣群落 僧侣群落是宋初晚唐体创作的主体和代表,人数最多:“宋初九僧,一希昼、二保暹、三 文兆、四行肇、五简长、六惟风、七惠崇、八宇昭、九怀古。五言律固皆晚唐调,然无一字 宋人也。 【l 】,此外,如释智圆、释尚能、释秘演等,也是这一群落的实际活动分子。他们分 处各地。如九僧中,希昼、惟凤、怀古等三位是蜀地人,简长是沃州人( 今浙江刻县,沃州为 山名) ,文兆是闽南人,保暹、行肇是浙江人,惠崇是扬州人( 一作福建人) ,宇昭为江东人。 宋初社会的安定富足以及他们的僧人身份,为他们提供了极其自由和宽松的生活环境,因而 这群诗人可以居无定处,云游八方,饱览优美风光,广泛结交士人阶层。彼此之间交往更多, 大量诗歌赠答记录了他们的交游行迹,如希昼有书惠崇师房、寄怀古、送惟凤之终南 山等:保暹有宿宇昭师房、书惟风师壁、重登文兆师水阁、早秋闲寄宇昭等: 文兆有江上书怀寄希昼、寄行肇上人、送宇昭师、送惟凤师之终南、送简长师之 洛等:行肇有听宇昭师琴、送希昼之九华、送惟风之衡阳、送怀古师归蜀、送文 兆归庐山等:简长有书行肇师壁等:惟凤有与行肇宿庐山褒贤寺、答宇昭师、寄 希昼等:惠崇有赠文兆、刻中秋怀昼师等,宇昭宿丁学士宅朱严希昼不至、喜惟 凤师关中回等:怀古有寺居寄简长等:释尚能有送简长师陪黄史君( 宣旦) 归浙右等。 诗文赠答之外,当面交流亦为数不少。分题赋诗,唱和联句,是他们切磋诗艺的重要方 式。如文兆寄保暹师:“四释分题处,年来一榻虚。 希昼书惠崇师房:“几为分题客, 殷勤扫石床。 文昭寄行肇上人:“诗禅同所尚,邂逅在长安。为客闲相似,趋时懒一般。 【l 】胡应麟诗蔽外编卷五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2 2 0 8 分题秋阁迥,对坐夜堂寒。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干。 因此,可以说,僧侣群落是宋初晚唐 体诗人中真正具有流派性质的诗人群落。 “九僧”,是一支声名不显的小诗派,北宋中叶就已衰落不传了,九僧诗集己佚,九僧 中“最为高者”是惠崇该奎律位卷四七。从他们留下来的某些诗作中可见这些晚唐体诗 人得意在一联半句,思路枯窘,意境方面也重复前人,更少有自己创造性开拓。 ( 二) 隐逸群落 隐逸群落由乡野和山林隐士组成,代表人物主要有林和靖、魏野、潘阆、杨朴、曹汝弼、 王操等。散居各地,性情各异,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中最富传奇色彩和时代精神的群落。如林 和靖( 9 6 8 1 0 2 8 ) 恬淡好古,梅妻鹤子,“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1 】。魏野( 9 6 0 1 0 1 9 年) , 一生“秉心孤高,植性冲淡,视浮荣如脱展,轻宠利若鸿毛。友义朋仁,世稀与比。自幼及 长,善于诗笔,每叙事感发,见景立言,非拘方体圆,动能破的。旧有草堂集行在人 间,传之海外,真可谓一代之名流。”【2 1 。潘阆“有诗名,与钱易、许洞为友,狂放不羁”【3 】。 杨朴“每乘牛往来郭店,自称东里遗民。尝杖策入篙山穷绝处,构思为歌诗”【4 】。皆特立独 行,卓出于时。他们的言谈举止、品德情操、生活方式引领了宋初时代审美风尚。梦溪笔谈 记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 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道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至,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掉小船而 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5 j 这说明诗人平日的生活就极具那份洒脱无羁的意趣。例如: 魏野:松色浓经雪,澳声涩带水。冬日书事 坏枯巢燕少,积雨病蝉多。砧隔寒澳捣,钟随晚风过。落秋闲望 潘阆: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日宿西禅院 香滴松梢雨,凉生枕策风。孤山寺易从房留题 林逋:水波随月动,林翠带烟微。湖村晚兴 片月通萝径,幽云在石床。湖山小隐其三 ( 三) 官吏阶层 官吏阶层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寇准和赵湘。寇准( 9 6 1 1 0 2 3 ) ,字平仲,华州下圭拓( 今陕 【1 】脱脱宋史林逋传卷四五七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5 1 3 4 3 2 【2 】薛田东观集原序叫库全书本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8 9 6 【3 】沈括梦溪笔谈,胡道精校证本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7 9 9 【4 】脱脱宋史杨朴传( 卷四五七)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5 1 3 4 2 8 【5 】沈括梦溪笔谈 m 江苏:n - 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4 9 1 9 西渭南县北) 人,是晚唐体诗人中难得的高官,从政四十余年,三次拜相,为官清正,有“文 武伟才”,在太宗、真宗两朝曾“建大功,立大节 但晚年屡遭贬滴。故“其诗乃含思凄婉, 绰有晚唐之致”【l 】。赵湘即方回所说的“清献之祖也 ,“初举进士,主司先题其警句抄贡院 壁上,遂攫第有诗集数十篇,闲稚清淡【2 】。尽管蓍旧续闻称其“不作晚唐体,自成 一家 【3 】,但就其现存作品整体来看,仍然属于晚唐一派。因为赵湘诗歌别出一格,其中既 有类似于后世江西诗派者,更多则体近晚唐者,多源出姚合,故四库全书总目便云:“回 所选瀛奎律髓汇评评湘赠张处士诗日清献家审言如此,宜乎乃孙之诗,如其人之 清,有自来哉云云。其推抱湘者甚至。然回录湘二诗皆取其体近江西者,殊不尽湘所长。今 以永乐大典所载观之,大抵运意清新,而风骨不失苍秀。虽源出姚合,实与雕镂琐、碎 务趋僻涩者迪殊。,【4 】例如: 寇准:发白犹搜句秦中感怀寄江外知己 万事不关虑,孤吟役此生。风骚中旨趣,山水里心情。书怀寄韦山人 江城秋雨歇,孤坐役吟身。秋雨怀友生 这类诗句在晚唐体诗人的诗集中不胜枚举。其描写的内容、意象、意境以及表现出来的 风格,都与贾岛、姚合同类诗差无几。体味每一联,非常优美,多读几联却感觉迟钝印象模糊。 因为他们生活积累不足,意境较狭,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描书景物,或者抒发清苦幽僻的 个人性情。意象雷同,情趣、基调没有区别。这几乎成为晚唐体诗人的共同特征。 总的看来,宋初诗坛,学白体的多半是一些达官贵人,学晚唐体的除了寇准多半是僧侣和 布衣隐逸之士。 二、北宋初期社会风尚 晚唐体诗人群生活的年代,正是宋王朝的开端的六十年间。赵宋王朝自“陈桥兵变”而 创立,由此确定了扬文抑武的治国大政。开国伊始,国势承平,以四帝而历百年,一向是宋 人最为自矜之处。太祖、太宗固然是戎马一生,然“欲出不出光辣达”亦不失为本色好诗, 表现出新兴统治阶层亦以能诗为荣。宋初修订的四部大书,间接造成了馆阁文苑之盛,为宋 【l 】忠憨集提要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2 3 1 【2 】陈鸽蓍j f l 续闻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5 4 1 【3 1 陈鸽蓍jf l 续闻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5 4 1 【4 】南阳集提要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8 7 6 1 0 初昆体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便利条件。至真宗、仁宗两朝,更是以修文崇文而著称。文治兴 隆,自上而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盛面貌。 宋初的皇帝不仅好文而崇文,在提倡垂拱而治天下的时代,对于文人隐士的优握有加, 也促进了宋初文士自由舒展的生活空间的发展和形成。宋初学习晚唐体的十五位诗人之中, 寇准虽数度为相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归故里,无论穷达,终生不变,在其诗中多有反映,如: 何当返烟渭,自乐于园林。 秋兴呈装李二同年其一( 二1 9 9 8 ) 功成自高退,散发游沧浪。 ( ( 述怀) ) ( 二- 9 9 6 ) 临民渐墨统,垂钓思沧州。 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 成安感秋( - 二9 9 9 ) 自古名高众毁归,又应身退是知机。 一一秋( 二- 1 0 2 3 ) 世间宠辱皆尝遍,身外声名岂足量。 一南阳夏日( 二1 0 2 4 ) 昨夜渭川归好梦,一船烟雨打孤篷。 一池上秋书( 二1 0 2 6 ) 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一南冠亭秋晚闲望( 二1 0 2 8 ) 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 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尊前听艳歌。 一一和茜桃( _ - 1 0 4 0 ) 寇准与魏野交往密切,常相过往,魏野有诗纪录,如和呈寇相公见赠) ) ( z 8 9 4 ) 、谢 呈寇相公召宴( 二8 9 4 ) 、上知府寇相公) ) ( z 8 9 4 ) 、寇相公生辰二首( - - - 8 9 4 ) 、谢 知府寇相公降访二首( - - 8 9 5 ) 、( ( 寇相公生辰因有寄献( - 8 9 5 ) 、和寇寺承夏日游丽 春园( = 8 9 7 ) 等。寇准与魏野的这种亲密的关系,同样可视作是他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 往。 魏野、林逋作为隐士,被世人所欲羡,在宋初这样一个时代中,亦不足为怪。宋史 魏野本传载其大中祥符四年被荐,辞而不就,皇帝下诏书“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又遣使图 其所居观之。五年四月,复遣内使存问”:天禧三年( 1 0 1 9 ) 十二月魏野卒,一个月后的四年正 月诏下哀悼,并“特赠秘书省著作郎,礴家帛二十匹,米三十解,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免 其差摇。”这种优渥之遇是因为魏野“服膺儒素,刻意篇章,顾词格之清新,为士流之推许, 而能笃淳古之行,慕肥遁之风。 同样,宋史林逋本传亦载有“真宗闻其名,赐粟帛, 诏长吏岁时劳问。既卒,州为上闻,仁宗磋悼,赐溢和靖先生,膊粟帛。相较于明清 两朝政统的专制与酷烈,宋代的文士生逢如此清明盛世,何其幸运。 潘阆,郡斋读书志卷十九言其“通易、春秋,尤以诗知名。太宗尝召对, 赐进士及第,将官使之,不就。王继恩与之善。继恩下狱,捕逋甚急,久之弗得。咸平初, 来京师,尹收系之。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后卒于泅上。 【l 】潘阆本人对于此事颇为 自得,把这次经历写诗告知了朋友魏野。潘阆的诗己不存,而魏野的和诗还在: 江乡想胜去还乡,官职寻常事不常。 会得圣君无别意,只应图继贾司仓 一一闻潘阆信授滁州散参因以寄和( - 二- 9 0 2 ) 正如魏野诗中所道“官职寻常事不常 那样,皇帝亲为一个因诗知名的犯罪人员开脱, 并另行除官,这种礼遇不可不谓之罕见,之所以能够发生于宋初,与当时的尊崇文士的社会 大背景不无关系。 鲁交诗清夜吟被仁宗手录赐予三台山寺,固然可说是鲁交此诗甚好:从另一个角度看 来,未尝不是皇帝对诗人的一种褒奖。全宋诗著录赵湘诗,卷一通卷均为雅颂之作,圣 号雅二篇,其一序云:“法天,宋天子所以神也 三章,一章十四句,二章十二句:其二序 云:“崇道,皇自道也”,五章,章各八句。宋颂一篇并序,序长千徐言,颂有百一十三 旬。【2 】这些长篇雅颂体诗作,表达了一个普通士人,从最本真的情怀出发,对于新兴皇朝的 真诚、热切的歌颂与褒扬:而从反面观之,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作品,这个时代在当时定有被 认为值得颂扬的理由。可以说,在宋初四朝,皇朝与文士的关系之融洽,不仅在宋之前后的 朝代中少见,即便是有宋一代其后的时光里,也是盛况不再了。 【l 】朱庭珍筱园诗话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2 3 3 0 0 【2 】钱钟书谈艺录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7 9 1 0 2 1 2 由于社会风气相对宽松,文士待遇优渥,文学创作在这种大受鼓励的氛围中得以良好的 发展。从个案研究的意义上来说,宋初晚唐体诗人更是因为文学创作的成就而带来各种礼遇。 三、总体诗歌特征 尽管宋初晚唐体诗人群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级层分别,但就其创作而言,整体上承绪了 晚唐体的诸多明显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苦吟 。他们的苦吟形象有些是历代诗论家们 所刻画的。如杨朴“尝杖策入篙山穷绝处,构思为歌诗,凡数年得百余篇”【l 】。“每欲作诗, 即伏草中冥搜,或得之则跃而出,适遇之者无不惊 【2 】。又如林和靖“一生苦吟,自摘出十 三联,今惟五联见集中 【3 】。更多的则以“苦吟 为意象,现诸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多角度、 多层次地展现了一个崇尚苦吟的特定诗人群体。一方面他们在各种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宣 传自己苦吟为诗的创作原则,如释智圆“清名高卧远,黑发苦吟无 ( 赠清晓师) :“庭木 凝秋色,依依废苦吟 ( 寄润侄法师) :“苦吟空对月,闭户更禁秋( 怀保遏师) :“早 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 ( 秋夕寄友僧) :“苦吟终夜月,清梦彻寒山”( 题湖上僧房) i p “吟 苦容虽瘦,官清道自肥”( 寄赵璞) 。寇准“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 喜吉上人至) ;“苦 吟空白叹,风雅道由衰”( 水阁夜望书镶) :“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 与诗友口宿) 。 潘阆“应笑苦吟头白者,( - - 南章句转衰微 ( 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赴边上) :“禅余静 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 ( 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赵湘“病多添药债,吟苦避虫喧” ( 会平上人夜话) 。魏野“苦吟题壁上,欲改更墉能”( 夏日雨中题愕师房) 。希昼“遥 知林下客,吟苦夜禅忘 ( 寄怀古) :“素瑟沈幽意,寒蛰共苦吟 ( 送朱雇) 。保暹“吟 苦人成癖,年衰自长墉( 秋居言怀) 等。 另一方面则以苦吟为诗的创作情形作为他们诗歌中最为密集和重要的意象群体,逼真地 刻画一群任情率真、萧散逸乐、宁静淡泊、放情山水的精神贵族和在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里 诗意栖居中的不懈劳作。其中,有的以诗为业、以“吟 作为生命的唯一依托,因而终日、 终年甚至终身吟咏不己。如潘阆“口怜积水浮秋汉,闲望沧溟尽日吟”( 谢寇员外准见示诗 卷) 。林逋“旧于诗雅转沉迷,尤爱凭口此构题”( 水轩) 。寇准“因晴每日向吟台,纵 目山城景象开”( 春望书事) :“逮梦有时寻水寺,孤吟终日对莎池”( 夏日晚凉) 。释 智圆甚至“孤吟成白首,十载别同声 ( 怀同志) ,而寇准则“万事不关虑,孤吟役此生 【1 】脱脱宋史杨朴传 m 上海:中华书局,1 9 8 5 1 3 4 2 8 【2 】陶宗仪说郭 m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1 2 3 6 【3 】刘克庄后村诗话 m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8 3 9 2 1 3 ( 书怀寄韦山人) 。 苦吟的动因主要是搜寻意象和琢磨佳句,以期“立意造平淡,冥搜出众情”( 释智圆读 清塞集) 。因为晚唐体诗人的创作与传统主流的“意在笔先 、胸有成竹的类型不同,他们 多为“笔在意先 者,往往不是因为外界人事或景物的激动、感发而生诗意冲动,需要选择 合适的词句来表情达意,而是将吟诗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或“课业”,经常有吟诗的意愿,却又 无明确的主题、目标和对象,因而需要在自己身边的环境中找寻,故而经常需要去“搜、“拾”, 故此“冥搜 、“精搜 、“穷搜”、“搜奇 、“搜吟 、“搜句”和“拾句 、“得句 等便是他们 获取诗意的主要方式和过程,这种创作方式在宋初的晚唐体诗人中亦很常见,如释尚能“冥 搜清绝句,恰似有神功”( 中秋旅怀) 。惟凤“平昔于诗苦,精搜省未闲。坏房空鸟外, 清旬满人间”( 哭辩端上人) 。林逋“岸愤都旁若,穷搜无遁形。写嫌僧阁窄,吟怕酒船 停 ( 诗狂) :“寄速情无极,搜奇事转新。此魔降不得,称重五天人”( 诗魔) :“幽 胜程程拟偏寻,不妨淮楚入搜吟 ( 淮甸南进) 。寇准“夜吟雪屋口搜句,春结烟蓑老钓 渔 ( 寄漳川隐士) :“发白犹搜句,时清尚旅进”( 秦中感镶寄江上知己) 。赵湘“砚 浮牌外影,人拾树中诗( 题张口士山庭落叶) 。 将搜寻而得的诗意形诸语言,需要挑选最恰当的语词和句式,以使其成为名“满人间 的“清句”、“清诗 ,这便是以炼字、炼字为主体的“琢诗”,如释智圆“琢诗穷有象,体道 极无心”( 寄楚南师) :“琢旬秋窗月,观空晚砌华 ( 赠僧) 。潘阆“发任茎茎白,诗 须字字清”( 苦吟) 。林逋“算吟千万首,方得两三联”( 断句) 作为同一创作活动中 的两个不同组成步骤,相对而言,“搜句”比“琢诗 更为艰难,尽管苦吟者可能因为“琢诗” 而“彻宵得诗成”( 文兆巴峡闻猿) ,但很多时候则由于缺乏合适意象而“诗题速帕经年 得”( 寇准赠魏野处士) 。更有甚者,有时候根本搜寻不到意象,而致“南望临风久,经 年不得诗 ( 赵湘闻蝉因寄东阳王穆明府) 。 苦吟中最为典型的是夜吟,而且经常是终夜吟咏不已,以至于“一卷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