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 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圜圣么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 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固:互亟指导教师签名:丑里垒 签名日期:_ 肜年( 月砷日 辽j 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发轫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朦胧诗”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主义的诗歌新时 代,而顾城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朦胧诗人之一。他以一首一代人获得巨大声 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仅有二行的诗作却准确地概括 了“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精神历程, 具有一代人青春纪念碑的意义。他的诗率真如处子,自然如呼吸,贴近人的灵魂。当他 拨动诗人之王的竖琴的时候,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有莲花绽放, 8 0 年代初,顾城以其朦胧诗主将和诗歌的童话色彩引起人们的关注。九十年代中后 期,对顾城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戏剧性的死亡和心理问题上。纵观顾城诗歌研究,对其 诗歌某一代表作品的评论较多,如中国新诗年鉴的顾城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杨然发表在名作欣赏的读顾城 。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顾城诗歌本体的 研究,也是多着力于对其某一阶段的的诗歌分析。如张捷鸿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的 童话的天真,张瑞雪发表在文学教育上的顾城诗歌章话意境的根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诗坛低迷,诗歌到了需要被唤醒被拯救的时代,诗歌研究也退守 一隅,作为被诗孕育的民族,诗歌不应被忽视,而顾城,作为一个用心,用生命来谱写 诗篇的诗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一个用诗歌来连接现实世界和人类 心灵的诗人,他的诗还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未来的诗人和读者,因此对他的诗歌研究也 就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顾城文稿涵盖广泛、体裁多样,包括抒情散文、忆述散文、议论杂文、写实风格小 说、荒诞小说、长篇小说、哲学、诗歌、文化艺术随笔等等。顾城还留有大数量书画作 品以外的一些特殊美术作品,如木刻、章刻、陶器等,并留有钢琴即兴曲。鉴于目前, 对顾城一生诗歌创作做全面梳理评价的论文尚少,而且多集中在对某几首有代表性的诗 和某一阶段的诗歌特征的研究上,本文将通过对顾城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分析,从生命体 验的角度分析顾城创作生命的走向,从诗歌本体的角度探求顾城的诗歌的时代性,分析 顾城的旧体诗歌,并从顾城的悲剧结局探求顾城对当代社会人类精神困境的挣扎所具有 的警示意义。对本选题将是对以往顾城研究的全面总结和深化。 关键词:颐城;朦胧诗;梦;体验;诗歌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19 8 0 s ,c uc h e n ga r o u s ep e o p l e sw i d ec o n c e r nb ym e a n so fh i s t i t l eo fb e i n gt h ek i n go fm i s t yp o e t r ya n dt h eh i n to ff a i r yt a l e sc o l o r ,i nt h em i d d l ea n dl a t e r h a l fo ft h e19 9 0 s ,c uc h e n g sw a sm a i n l yf o c u sh i ss t u d yo nt h ed r a m a t i cd e a t h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s m a k eag e n e r a ls u r v e yo nh i sp o e t r y ,w ek n o wt h a tt h e r ea r el o t so f c o m m e n t so nc e r t a i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 u c ha sc uc h e n g - - ia mac a p ricio usc hild w h ic hw a sp u b lis h e di nc h i n e s en e wp o e my e a r b o o k :r e a d i n gc uc h e n g sd i s t a n c ea n d c l o s e n e s sw h i c hw a sp u b l i s h e di nc l a s s i ca p p r e c i a t i o n b u tr e c e n t l yh o m ea n da b r o a d e d u c a t i o n a lc i r c l e sh a v em a d es t u d yo nc uc h e n g sp o e t r y n o u m e n o n ,w h i c hi s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o np o e t r ya n a l y s i so fc e r t a i ns t a g e ,s u c ha st h ei n n o c e n to ff a i r yt a l e sw h i c h w a sp u b l i s h e d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r i t e r sr e v i e wb yz h a n gj i e h o n g :t h er o o to fc uc h e n g s p o e t r y s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w h i c hw a sp u b l i s h e di nl i t e r a c ye d u c a t i o nb vz h a n gr u i x u e e n t e r i n gt h e21 吼c e n t u r y ,p o e t i cc i r c l e si ss l u g g i s h s oi ti sae r at h a tt h ep o e ms h o u l d a w a k e na n ds a v e d p o e t r ys t u d yh a sf a l l e nb a c kt oi n f e r i o rp o s i t i o n a san a t i o nb r e e db v p o e t r y ,w es h o u l dn o tn e g l e c tt h e m w h i l eg uc h e n g ,am a nw h ow r i t ep o e t r y , 谢t h w h o l e - h e a r t e d ,w h oh a v ei n f l u e n c ea n di n d i v i d u a ls t y l e ,w h oc o m b i n et h er e a l i s t i cw o r l d 谢也 h u m a ni n n e r - m i n d sb yp o e t r y h i sp o e t r y m o r eo rl e s sw o u l da f f e c tf u t u r ep o e t sa n dr e a d e r s s ot h es t u d yo nh i sp o e mo w n ss o m er e a l i s t i cm e a n i n g , g uc h e n g sm a n u s c r i p t sc o v e rm a n ya s p e c t sa n ds u b j e c t - m a t t e ri sa l s ov a r i e d , w h i c h c o n t a i nl y r i c p r o s e ,n a r r a t i v ee s s a y ,s a t i r i c a le s s a y ,r e a l i s t i cs t y l en o v e l ,a b s u r d i s mn o v e l f u l l l e n g t hn o v e l ,p h i l o s o p h y , p o e t r y ,c u l t u r a ld e s u l t o r ye s s a ye t c g uc h e n gh a ss o m e e x c e p t i o n a la r t i s t i cw o r k :w o o d e n g r a v i n g ,s e a l - e n g r a v i n g ,p o t t e r ye t c a n dp i a n oi m p r o m p t u 1 i i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i nv i e wo fr e c e n tt i m e ,t h e r e sf e wt h e s i so fo v e r a l lc a r d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a b o u tp o e t r y c r e a t i o no fg uc h e n g sw h o l ef i f e a n da l s ot h e ya r el a r g e l yf o c u so nt h es t u d yo fc e r t a i n p i e c e so ft y p i c a lp o e m a n dp e r i o do fp o e t i c a lf e a t u r e s t h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sg uc h e n g sr e l a t e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m a t e r i a l sa n da l i g n m e n ta b o u th o w h ec r e a t el i f e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l i f e se x p e r i e n c e ,p u r s u e st h et e m p o r a ls p r i t so fh i sp o e t r y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p o e mn o u m e n o n , a n a l y z e sh i so l dt y p ep o e m ,a n de x p l o r e st h ew a r n i n g m e a n i n gf o rs t r u g g l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m o d e mp e o p l e ss p i r i t sf r o mt h ea n g l eo fg uc h e n g s t r a g i ce n d i n g s t h i ss e l e c t e dt o p i cw i l lb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m m i n gu pa n dd e e p e np r e v i o u s s t u d yo ng uc h e n g k e yw o r d s :g u c h o n g ;m i s t yp o e t r y ;d r e a m ;e x p e r i e n c e ;p o e t r y i v 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纯爱之梦1 4 ( 二) 背叛与坚守1 5 第四章警世梦魇1 9 ( 一) 天才是疯子精神方面的诱因j :1 9 ( 二) 童年的心里创伤心理学方面的诱因2 0 ( - - )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2 0 ( 四) 反城市化2 l 结 语2 3 注释2 5 参考文献2 6 致谢2 7 j l 3 3 4 5 6 8 8 l 4 i : 一 1 1 录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目 辽j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在灵魂安静之后 血液还要流过许多年代 一一设计重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文学复苏的时代,一个文学变革的时代,一个文学论争的 时代,一个文学崛起的时代。风消雨霁,莺语花娇,从严冬中走来的诗人们,用蛰伏己 久的笔书写着曾经的惊悸、恐怖、苦闷、激愤,曾经的痛苦、迷茫、空虚、失落, 书写着反思、探求、揭露、批判,书写着新的希望、新的理想。北岛、顾城、舒 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这一个个年轻的名字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 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融汇成一个独特的名词“朦胧诗”。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些响亮的名字中,有一个眼神清亮深邃,戴着独特帽子的人,他就是顾城。 顾城,一个诗人,一个纯粹的天才诗人,一个将诗歌和生命融为一体的诗人,一个 用诗歌来连接现实世界和人类心灵的诗人,终生为精神的光辉召唤,做远方的忠诚的儿 子,不做物质的短暂情人;终生面对灵魂,面对人生短暂与终极的疑问,将生命的根须, 扎到岩层的最深处,在接近岩浆的地方,接受地火的烤灼;对哲学、文学、音乐、绘画 有突发的但却持续的领悟力和应运而生无师自通的掌握能力。顾城作品意涵之深邃广 远,风格之灵动纯净,行文之优美清逸,求真精神之忘我与纯粹,与其诗歌相得益彰。 顾城,这个出生在诗歌世家和动荡年代的诗歌王子,这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主将, 1 9 9 3 年,在他3 7 岁时,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暴力的自我决绝的方式离开了人世,去了他 渴望的天国。顾城之死,被视为以极端的方式,挑战工业文明后荒诞的生存现实。因此, 顾城成为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颇具争议的诗人。因此,在当代诗坛,没有比谁比顾城更 需要解读。只有抛开他独特的死亡,以及由死亡带来的种种喧嚣的非议,剔除人们在理 解顾城过程中的种种遮蔽,顾城诗歌独特的诗意和独到的诗艺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激流岛上,顾城曾经住过的老屋已荒草萋萋,九十年代喧嚣 的评议也己悄然无息,但心的深处,总有处神奇的土地,那里有不会流泪的眼睛,有最 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有北方童话的插图和一只可爱的维多利亚树熊。重读顾城的诗, 会使我们觉得他并没有走远。甚至,一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用柔软的磁性嗓音读他的 诗,一颗颗璀璨的玛瑙,融入了时间,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融入了每一寸寂静的原野和 山冈。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诗人匹i ) l l 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人宣判诗歌的死亡,他们其实是不了解诗歌的生命 力所在。“1 我们是需要诗歌的:它使我们拥有再生的秘密。 走近顾城,走近他梦一般的世界,寻觅再生的秘密。 2 辽宁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梦幻童年梦般体验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一一聂鲁达 诗的活动的起点,始终是一种生命体验。文艺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研究调查认为,诗 歌创作不是只凭生活的积淀和自觉意识的参与。诗人的生命体验在很大层面上决定着诗 人的诗歌风格的形成和诗人的命运。生命体验与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命体验是个体生命对生死及一系列生存状态的情感过程的感悟升华,是生命成 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感受,是通过体验生命的积极行为而获得的强化生命意识和生活感 受,是个体生命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过程。n 1 解释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与经历 或经验是截然不同的,它不是人的社会生存活动或者心理形成物,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内 在隐秘本质的把握。”3 1 在顾城的诗歌王国中,有美丽的大自然,有无暇的童梦,有幻想中的女儿国;有自 然,纯粹,空灵;也有压抑,自我放逐和幽灵般的死亡。这看似矛盾的诗歌风格源 自于顾城梦幻般的童年,源自于他独特的生命体验。 ( 一) 孤独的生命体验 有些灯火是孤独的 在夜里什么也不说 一一有些灯火 孤独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理体验。孤独体验是极其重要的审美体验,能对诗人 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孤独无情地折磨着作家敏感的心灵,又赐予作家创作的丰收咀 嚼孤独不是艺术家们所自愿的,但是孤独孕育了艺术家的创造动力,正因为在现实生活 中无法沟通,创造的冲动才加倍的强烈,而孤独又造就和促进了他的独创性的发挥,“孤 独的氛围是艺术家自我反思的最佳氛围,只有在孤独中才有精神的自由。孤独为艺术家 提供了自我观照和发展个性的最佳环境。”“1 曾经有人有言:大凡伟大的作家的作品中 都有一种旷世的孤独,否则成不了气候,成不了大家。从诗经开始直到当代诗歌创 作,孤独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永恒主题。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伴随个体生存的磨难,人生的转辗,心灵的探寻,顾城一生都在体味着孤独甚至是 迷茫的特殊感觉。文革浩劫,家里被打砸得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爸爸被拉出去批斗, 窗外大街上,恶狠狠地叫骂声,痛苦的哭喊声,交织着,好似世界末日般恐怖的疯狂。 小顾城就蜷缩在墙角,在黑暗中咀嚼孤独。顾工在顾城和诗里这样回忆过顾城的童 年:“在“文革 初期,有人在我们楼窗下对面的墙壁上刷标语,不知是贴反了,还是 贴错了,马上有人围过来死死的打,顾城起初是从窗户的缝隙中久久凝视,后来他 恐惧了,脸色惨白,他关紧窗户,蜷缩在床头,再不向窗外多看一眼。 5 1 他越来越想 躲开人,躲开眼睛,躲开喧嚣、躲开激越的声音。上学的日子里,他也始终快乐不起来, 老师在教授“语录”,然后怒火万丈的批判,语言变成了传教的工具。顾城沉默了,沉 默久了,就成了习惯。1 2 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城市,到了中国山东北部最荒凉的一个村 子里,从这个村子走出去,你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天和地,你看不见其它任何人造的东西, 在火道村的荒滩上,顾城孤独地游荡着,在圆形的大地上走,在崩裂的河岸上走,在北 方巨大的天空下唱着孤独者之歌,独自接受太阳的照耀。 一切都在骚- 舌i 都将绝望、抛弃、争夺! 只有那一一属于北方的沉寂和诉说还在暴雨前 的阵阵寒噤里轻轻飘过轻轻飘落 还是唱歌吧! 唱那孤独者唱那孤独的歌象在第一阵微凉里惊醒的野鸽子 飞出细柔和谐的梦去寻找真的家去寻找真的巢 孤独者,呵呵,歌你的女儿还在顽皮常常把雪花捕捉j l , 子都已学会沉默 久久的沉默他们在陆地的两舷听着,静听着你的歌 呵,孤独者,孤独者你不能涉过春天的河不会哦,不能哦冬天使万物麻木 严寒使海洋畏缩但却熄灭不了炉火熄灭不了爱熄灭不了那热尘中的歌 北方的孤独者之歌 在人生和社会的“漫漫长夜 里,顾城忍受着寂寞的煎熬。苦难折磨着诗人的灵魂 与精神,思想寻找着倾述与呐喊。在无名的小花自序中他这样写道:我是孤独的, 只有去无私的大自然,借以逃脱人间的纷扰。十七岁时顾城回到城市里,人变多了, 他感到尴尬,变得比小时候在学校里更加不会说话。别人都在说一样的话,他说得和别 人不一样,别人都听不懂。 ( 二) 自然的生命体验 我赞美世界 用蜜蜂的歌 蝴蝶的舞 和花朵的诗 一一我赞美世界 4 辽宁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 顾城对一切的自然,自然的一切具有特殊的感受力。三四岁时,幼儿园的小伙伴告 诉他,“在月光下,我用纸叠了一只天鹅”。h 1 顾城一下子被触动了,他喃喃自语“月 光”,多奇怪。这个词,唤醒了他对那个夜晚的全部感觉。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属于 诗。七岁时,放学走在雨后的街上,他会因为塔松上的雨滴儿惊呆,他觉得每粒雨滴, 都倒映着世界,都有精美的彩虹在蓝空中游动,他的心里,好像也就挂满了雨滴。他说: “只要靠近大自然,我就会快乐”。8 1 十一岁时,法布尔的昆虫记给了顾城全部的 热情和灵魂,他隐隐的感觉到,生命需要的是一个世界。于是,借着文革的“契机”, 随着被下放的父亲,顾城来到了真正的大自然火道村。那里的天地非常完美顾城 宁静如云,像阳光一样在大地上行走;像芬芳的香气在春天里流动;像悠游的水草在透 明里做梦;像紫色的小草在路边微笑,像鸟一样飞翔,用翅膀去抚摸天空;他倾听着天 地宇宙万物轻柔的对话,倾听着它们之间流动着相思和默契,倾听万物生长变化的声音。 春天来的时候,冰柱在台阶上摔碎,碎成晶亮亮的一片,雪水流出了村子,映照着北方 深蓝的的苍穹;紫色和绿色的小草,微笑着,在路边开放,大雁和野鸽的呜叫充满了整 个荒原。他们像在告诉孤独的顾城飞的快乐,海洋的快乐,和一切他们心里的秘密,他 们冲顾城叫,顾城也就轻轻地说了起来。顾城不奢望对人说话,因为不知说什么,人说 的话顾城也不喜欢。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在这荒凉的天地间,顾城升起了最为强烈 的说话的愿望。夏天来了,顾城在沙滩上走,好像走在一排琴键上,每一步都有一个声 音。忽然这个声音变成了一支歌曲,在那一刹那,顾城感觉自己的生命就像白云一样展 开。顾城说: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最早的诗是自然交给 我的,我想我永远感谢自然。”9 1 人们相信文字,相信文字能组成人全部的生活,其实 有时读一片叶子,叶子更美丽,而我们的文字就是从叶子的脉络中来的。自然不是树林, 自然是你的心。 ( 三) 死亡的生命体验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着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一一墓速 死亡的生命体验是最为深刻的悲剧体验。顾城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不断地感受着 死亡。五岁的时候,顾城一个人在屋子里,看着雪白的墙壁,就感到奇特的美。恍惚中, 顾城感觉,墙就像是一阵雾气,墙里面有一些眼睛在看着他。他感觉,墙就是用死人的 灰刷成的,谁最终都要涂在上面。他说:“我那时候已经知道每个人都可能要死,但是 我们有想到我要死,我知道人死了要变成一种灰,白色的,我没想到这灰烬离我这么近。 我看着白色的墙,心里忽然有种空虚的感觉,好像第一次清楚的知道了我是要死的,第 一次看见死亡离我这么近。”叫 八九岁时,政治斗争开始了。顾城觉得恐怖,觉得随时有人把你家门一踹,就没 有了立锥之地,就没有一个地方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看着街上奔跑的落叶、碎裂的大 字报、默默思索的烟囱、同大地上灯火遥遥相望的群星,顾城开始想到无限和有限,自 然和社会,生的意义,开始想到,死亡那扇神秘的门。 “ 后来,颐城来到了乡下,劳动时镰刀割破手指时,他没有一丝的恐惧,他发现: “血珠这么美丽,一粒粒,闪射着红宝石的光辉”。他没有按住伤口,让血滴着,往村 子里走,这时候下雨了,顾城想到,路边的小草和人一样,不能避免上天加与的一切, 我们需要太阳,但是太阳出现,我们也会枯萎,我们需要雨水,但是雨水降临,我们也 会腐烂;我们需要他们,需要生,也需要死。花凋谢的那个时刻,并不伤心,生命在死 亡里休息,变得干净。 ( 四) 阅读的生命体验 轻轻地洗去它的油污小心地擦去它的灰尘使它放出新生的光焰在思想的深处珍存 金属的撞击车轮的辐音在生活的交响乐里还有思想无声的轰鸣。 紧紧鞋带拉平衣服的皱纹迎着破晓第一道晨曦打开思想的大门。 这里有安静的篇章这里有美好的春景这里有暗淡的插图这里有时代的光明。 有深奥的话有冰冷的词有滚烫的字有闪亮光的诗 描出了高贵的微笑录下了阴险的低语一本普通的书籍向你诉说着人生的秘密。 伐倒高大的榕树采集光润的美玉去建筑精神的世界去动摇丑恶的地狱。 向着光明走去擦洗着自己的灵魂用决心和毅力抛去身后的暗影。 我们的生命发着它的光,发着它的热我们的社会向着太阳航进, 未来和希望一一是我们航行的磁针。 6 辽r 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一一书籍 青春期的阅读经验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决定意义。易中天认为:读孔得仁,读孟 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荀得自强不息。先秦诸子, 家家都要读。一有偏好,就会出问题。评论家认为,顾城是一个充满童真而又深刻的诗 人。我认为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就在于他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阅读偏好。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给了顾城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影响。他说:“我十岁的时候读 了他写的昆虫的故事,这使我受用终身。”n 2 1 十岁时,一个傍晚,抄收书籍的工 宣队员们,将他家里的书籍洗劫一空,他独自坐在空空的书柜前,不知在想什么。光线 越来越暗,他的手一动,忽然在旧报纸下触到了什么;他开了灯,那是一本著名的科普 读物法布尔的昆虫记。就是这本幸存的昆虫记,使顾城一夜之间,变成 了狂热的昆虫爱好者。上百万种昆虫,构成了一个无限神奇的世界金龟子身上黄金 的光辉,知了背上黑陶的色泽,瓢虫和蛱蝶身上怪诞的图案,每夜都在他的梦中浮动 这本书,让顾城看到了令人惊异的世界,他开始想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那推生推灭它 的无形的手,他想找一个起因,写一本科普读物,结果却意外的找到了关于生命美丽的 道理,从此他走进了诗的国度。 。继昆虫学之后,顾城的第二次“热恋”更为猛烈。十七岁,顾城回城之后,机器的 轰鸣,一簇一簇的人群,让久居自然地顾城倍感孤独。他开始爬到楼顶上去看书,开始 在做木匠的空隙中看书。顾城的狂热转了方向,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越堆越高的书中。他 把过去细看过的两大本辞海重新扫瞄;他读所有的诗歌、小说、哲学、科学、政治 经济学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像复印机似的,常常一个通宵就能翻完厚厚的一叠。 从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曹雪芹到雨果、巴尔扎克、安徒生、哈代、陀斯 妥也夫斯基、杰克伦敦、西蒙诺夫、罗曼罗兰、惠特曼、海明威、提香、达芬奇、 米盖朗琪罗、伦勃朗、列宾、罗丹。书的世界很大,书里有不同的人、不同的灵魂、不 同的声音。这声音给顾城安慰,让顾城感到亲切。尽管在现实中人和人难以对话,但是 他可以和书对话。不能读书的时候,顾城读他的生命,在他的血液罩有一滴雨水汇入海 洋又变成云朵的记忆。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第二章以诗为梦 在文革的空白中长大的顾城,为了回答大自然的对话,回答春天, 深处涌现出一种声音。这声音幼稚而天真,顾城以诗为梦,在中国漫长 若烟水的文化传统中,用眼泪和声音编织着童真,为可敬的中国文化增添了可爱之处。 顾城在思想上艺术上是早熟的,但在心理上生活上却又一直没有长大,这样的诗人不必 多阅世,阅世愈浅,性情愈真。他身上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比如:春天,女孩,鲜花, 月亮,露珠,蓝天和云朵。这使他变得唯美。而唯美的事物都是经不起现实的碰撞的。 过度的纯粹只有神的手指才可以轻轻抚摸。他的诗句是那样的单纯和美丽,有着露水和 银子的质地。这些诗句是一束束带露的花枝,是“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3 1 是植 物在阳光中纯洁细微的呼吸,是春江花月夜一声婉转的玉笛。这是怎样美丽的诗句啊, 比如“所有早起的小女孩都会到田野上去去采春天留下的红樱桃并且微 笑。n 4 1 这样的诗句只能来自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自足、自在的内心世界。说它自足, 是说它与这个现实世界秋毫不犯,说它自在,是说它有着清溪般灵动而活泼的生命力。 它是一个挂在绿树梢头的空蛋壳般的月亮,栖息着诗人那只敏感的灵魂的鸟儿。它把世 尘的矛盾与挣扎完全排除在自我之外了。他的诗句不是经过过滤后的纯净,而是一种天 然的纯净。所以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以往的评论文章对于顾城诗歌的童真特 质已做了较多较全面的分析,除了章话诗以外,顾城还创作了寓言诗,叙事讽喻诗,旧 体诗,本章将重点分析体现顾城诗歌中的叙事讽喻诗和旧体诗。 ( 一) 时代噩梦 感到恨? 感到仇? 不! 是强烈的惊悸跳出胸膛: “民族,看看你的背后! ” 一一谋杀 一个诗人站在世界的面前,并不是凭自己的成就,而是“作为一个时期的象征,象 征着诗歌的伟大意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在受奖演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选择一起担当责任的困苦的道路,我身为诗人的义务,不只是在散布蔷薇花的清香, 调和音律,受称赞的爱,无限的乡愁等,更重要的是,我的诗中也歌颂着人类与苛酷工作的 联结感。”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时代的社会责任性。诗歌是人类行为与 自然行为合并得到的支持产物。诗所以吟花赏月,这是自然的美感作用了人类的认识和 8 辽弓2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感,乃至沟通了人类美好的精神,通过调和音律,表现了人类的爱与哀愁,所以诗人 离不开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是,诗歌也要有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性。聂鲁达说诗是“人类与 苛酷工作的联结感”,强调了诗的时代性和社会责任感“苛酷的工作”本身是人类的社 会行为,我们更多关注它的实用价值,很少关注它的精神价值,即从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与时代性。 任何一个诗人都深深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从屈原到当代的顾城无一例外。作为从文 革中走过的青年,作为朦胧诗主将之一,顾城的诗也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中,民族与 个人备受创伤的心灵。在顾城的“文化的我”时期,他的诗有很强的的人的、心理的、 社会的色彩,他开始从人的角度评价这个世界,开始注重对人说话。他开始歌颂革命、 英雄、反抗与斗争。诗人的眼睛还是看不惯世间的丑恶,但是笔触已经由政治转向了大 干社会里,关注有些细小之处,焦点又回到了爱、美与生命。关于社会时政的,他转用 了暗笔,也带有晦涩的朦胧之感。原本对于生命、美与爱的理解与感悟也加入了时代、 政治的因素,变得沉重和晦涩。在漫长的历史黑夜中的反思和徘徊中,他在执着的追寻 着个体的解放与心灵的自由。要从迷茫的黑色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那份光明,那份 真谛。8 0 年代的年青人正处在这种迷惘的追寻中,他们的理想与拼搏,个性的展示有时 被时代所束缚,所以他们要高声地呼喊,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努力地追寻梦想。顾 城曾说过:“朦胧诗从根本上说它不是朦胧,而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苏醒,一些领域正在 逐渐清晰起来”。也就从这时,诗人开始逐渐大量地书写朦胧诗,一代人、红卫 兵之墓、 建设者这些诗作见证着中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段历史阵痛, 这些诗作也充分证明了朦胧诗人并未辜负那个苦难的时代交付给诗歌的使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钉一代人,顾城的经典文 字。那是个缺乏信仰的时代,一个动乱的时代刚刚结束,政治的氤氲之气还未散去。人 们盲目的走,从未憧憬过什么,或许只有物质的追逐。顾城,偏隅一角的思考者,卑微 的智者,却发出了时代的强音。诗人为这短短的两行诗冠以一代人这个宏大的标题, 为这首诗定义了社会评判性质的视角。“这首诗准确地表达了一代人的感情历程,闪射 着强烈的时代色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黑夜象征动乱的年代,黑色的 眼睛是既指实,又指虚。我们龙的传人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 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这又有虚指的意义存在。文革十年,在一代人 心中,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 和哀伤。有人说这一代是沉沦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沉沦也罢, 迷惘也罢,是谁造成的呢? 诗人明确地指出是黑夜,这就很准确地指出了二者之间 的逻辑关系,从而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扭曲青年灵魂的邪恶力量。尽管黑夜给青年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 的向往。他们不但是沉沦和迷惘的一代,更是奋起的一代,觉醒的一代! 诗人的这种认 识和概括闪动着辩证思维的光彩。与其诅咒这一代的沉沦和迷惘,不如去诅咒黑夜。 如果只看到这一代的黑色眼睛而看不到他们眼睛中对光明的渴求的闪光,那该是多 么不公正啊! 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 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1 在那样黑暗而苦难的年代,顾城的一代人以对时代的 大胆怀疑和勇敢抗争,对社会的历史批判和重新选择,凸显出诗歌最优秀的品质,这就 是本真地、忠实地和深切地反映自我,反映内心,反映个人独到的意识和不屈的精神, 是在万马齐喑的寂寞时代的最底层发出的超越时代的最高音和最强音,并将在岁月的漫 漫长途散发它人道主义思想的先行者光芒,给读者以精神的救护和心灵的安慰。寻找, 是一代人的命运;光明,延续了一代人伟大的生命! 这一时期,顾城更加关注社会与历 史,有一种背负历史的责任感,因此,“黑夜”与“黑夜的眼睛”并不让人感到灰暗与 沉重,而是一种充溢与爆发的承载,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光明依然是诗人热切的希望与 生命的依托,所以短短两句便获得了不朽。 “光明并没有消逝,黑暗并没有得逞,一千条燃烧的银河都继承了它的生命。” 作为“文革 中成长的青年诗人,顾城内心蕴藏着时代所给予他的力量和灵感。他 用内心的激愤冲击着对生活的不满,他用自己的心呼喊着追求个人主义的解放。一九七 五年五月,顾城来到重庆,在荒草和杂木中,看到了一个特别的墓群红卫兵之墓, 这片相距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不远的年轻墓地,至此时尚未进入其它文学及记载性文字 的视野。作者长久地独自被这片墓地震撼,终至写下了红卫兵之墓和永别了,墓 地组诗。在那样一个年代,敢于写反映文革武斗的诗歌是需要勇气的。“泪,变成了 冷漠的灰荒草掩盖了墓碑死者带着可笑的自豪依旧在地下沉睡在狂想的铭文上湮开 一片暗蓝的苔影不幸的幸存者啊还在默默地追悔。”钉可笑的自豪”一语中的,写出 了文革中疯狂的人们麻木的盲从,歇斯底里的崇拜,恶狠狠、血淋淋的打杀。而在这疯 狂的年代幸存的人,顾城认为却是不幸的,因为他终将一生活在深深地自责、追悔中, 终其一生都将受到良心的谴责。顾城用沉痛的心写下了永别了,墓地组诗。“你们 交错地,倒在地下,握着想象的枪,你们的手指,依然洁净,只翻开过课本”。本 是一个用青春书写玫瑰色浪漫的年龄,却原来是一场无可寻觅的缺失;本是一个用美丽 花冠装饰梦想的岁月,却原来是殷红荆棘下悲剧的沉寂。“你们好像是参加了一场游戏, 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面对墓碑下无辜死者,顾城幻想着,幻想着这些年轻的生命能 够复活,幻想着墓地中模糊地小路,“会被浅绿的春天,悄悄擦去”。n 盯其他如时 代结束歌乐山诗组等,顾城的这些诗脱胎于刚刚告别了的那个暗夜,所以他 在抒写历史题材时,毫不迟疑地带上了相当炽灼的时代的沉思、时代的情感。这是一种 l o 辽,j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高意义上的诗情,也是它能在众多同类题材诗作中显得颇为不凡的原因之一。因为诗 人在抒写历史事件时,能带着深刻的现实感,提炼出的思想才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 才能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更猛烈地震撼当代人的心灵。一切诗歌的起点,是因为爱, 因为希望。在黑暗中长大的顾城,对记者说:“有一个阶段,我的社会性是非常强的。” 1 2 1 】 ( 二) 旧体诗梦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我喜古诗,不因文学史,不因人们的 仰望,而在它的美丽,文字清简明润,如玉如天,在于它显示出的中国哲思,那一无言 就在眼前,若张九龄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如禅,如顿悟一一骤然风动云散,黑暗退隐,你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如。 一一树枝的疏忽 1 、意象、意境美 对于中国古典文化,顾城有着深深地热爱和无师自通的领悟力。他喜欢古诗,喜 欢浪漫的李白,诡异的李贺,多情的李煜,喜欢庄子的气度,三国的恢弘, 红楼梦中恍若泪水的隔世人生。他不仅喜欢古诗,“而且喜欢在落叶中走,去默 想他们魂天归一的境界。”在萧萧落木中,在他的呼吸里,那横贯先秦、两汉、魏晋、 唐宋的万里诗风以不同的方向感知着他。顾城于是提笔来摹画他的心中奇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顾城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语言,既传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 又有自己的独创性。凭借着对中国古诗美学精神的感悟,顾城的旧体诗在意象的运用 及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表现出拟古的倾向,而且也正是这一方面体现出顾城对中国古 典诗歌惊人的领悟。在春夏遗篇一诗的注释中,顾城的姐姐顾乡忆及,顾城自九 岁以后翻唐诗即能领悟,字意尽知。这种对唐诗超常的感悟力,甚至可以轻易地越过 语词的障碍。在一首小病吟中他这样写道:“春来梧桐雨,秋日犹点滴。闲愁甚 梧桐,何日方止息? 幻诗中顾城借“梧桐”这一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中经常用以 表现闲愁和寂寞情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病中的忧愁。 从意境的层面而言,顾城的“旧体诗”则更多地化入了盛唐、中唐山水诗的美感意 蕴,比如他作于一九九三年的青山诗云:“青山有明月,寺久不闻钟。闲来取云 径,唯听雨在松。“朝这就跟王维山水诗空灵、幽寂的意趣颇为相似。而他的一首曾 被编入过其他诗集的四言体闲步也堪称佳作:“秋风习习,秋雨凄凄。我竞何故, 与世迷离。紫藤附壁,叠叠愁迹。白草垂檐,飘飘霜须。遥看南山,渺若天宇。 鸿雁惊飞,长歌未已。( 雾雨之中,无为之叹) 。”“”其迷惘、低回的意绪则有类中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唐山水诗。在四言诗自魏晋以后即已难觅好诗的情况下,这首小诗的出现也可算是一 个小小的意外。此外,他的四言体自叹与偈、杂言体禅灯灭、三言体无 题都包含着禅意,是对中唐以后僧诗的仿拟,但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禅 灯灭,花如雪,西廊上下空明月。空明月,望仓林,望宫阙。”n 。1 像三言体的无题: “鸡抱窝,僧坐禅。心明月,神鸡蛋”拍1 ,其意象和形式都是属于古诗的,但却包 含了比唐宋禅诗远为复杂的意蕴,其表现技巧也更接近现代诗。 2 、顾城对旧体诗的超越 顾城的旧体诗写作在形式上有创新之处,比如七言律诗,本来有十分固定的格式, 尤其是其中的两联对旬一般都设置在颔联和颈联,但顾城有时就有意要突破这种程式, 在些近似七律的诗的开头即连用对句,如白云梦的第二首开头有这样四句:“鸦 尘漫漫倾天空,冷月漠漠古国行。荒山幢幢如铁色,落叶迭迭似梦重。 而更能体现 顾城形式创新能力的诗则有青竹林夜雨海愁未寄洪荒古阁游 丝愁危楼小院陋长卧荆棘中等各篇。其中前八首诗都采用了类似词体 的长短句形式,但却又不是前代词谱中所有的任何一种现成的形式。这些诗具有词的 听觉效果,但更富于变化,也更为自由。如果顾城生在宋代,那他一定可以成为像周 邦彦、姜夔一样的擅长自度曲的词人。 读顾城的这些“旧体诗”,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就是其形式上的由新奇与熟悉杂糅而 成的独特效果,其次则是他个人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在这些诗中的有效表达。这给我们 呈现了一种运用新型的“旧体诗表现当代生活的可能和途径。目前随着旧体诗创作 的热潮日趋高涨,有一些学者出来倡导复兴旧诗。但是这种复兴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 要先解决:即旧体诗如何才能够有效地表现当代生活? 完全照搬古诗的形式是否可 行? 顾城在旧体诗形式、内容方面的这种创造性实践或许能给这些学者一些有益的启 示。 他的“旧体诗和朦胧诗可以不再运用平仄、对仗这些纯形式上的格律,而并不因 此就丧失了形式美。另外,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则是:顾城作为早期朦胧诗的 主要代表人物,在拟作古诗的同时他也在大量地写作朦胧诗。那么,这二者之间会有 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根据初步的阅读印象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那就是这二者之 间一定存在着相互的影响。而且古诗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古代文化对新诗写作的影响更 为重要。 顾城曾经在一次谈话中提到学习古诗历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悟其神,一种是摹其 形。他认为前者才是“大道”。他说:“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可惜许多死于章句的人 都不这样想他们迷信古律古声,似乎唐诗是靠平仄对仗作出来的,他们的这种偏 见造就了明清以来的大批诗匠,直到现在还有遗风。殊不知至人无法,大象无形,李 1 2 辽宁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白、屈原又在多大程度上仰仗了格律呢? 形式本身只应该是道路,而不应当是墙。”弛订 所以他认为创新本身就是最好的继承,是对传统生命力最好的证明。通过他的这些话,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拟古诗”何以会出现那样一种对格律的背离,也能够确认 他的朦胧诗所受古典诗歌( 以及古代文化) 的深刻影响。只是我们不要对顾城谈话中所 说的“悟其神”一语发生误解,以为“神”乃是与形式相分离的所谓“内涵”或“意 蕴”。实际上,古典诗歌的形式本身也有其“神”,那就是这些形式所代表的一种共 同的美学观念,而不仅仅甚至不是是平仄、对仗、押韵这些表层的形式要素。正因为 如此,他的“旧体诗”和朦胧诗可以不再运用平仄、对仗这些纯形式上的格律,而并 不因此就丧失了形式美。 活在梦里的人顾城论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都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第三章爱情梦乡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中纷飞 一一别 ( 一) 纯爱之梦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 这两句诗让人感叹爱的易逝,或者本来就无爱的 存在。顾城有着自古文人共有的特性:对于爱情,有着极度浪漫的想像,陶醉于自己的想 像之中。他冥顽不化,不可救药。所以,顾城最后死于爱情。顾城在思想上艺术上是早 熟的,但在心理上生活上却又一直没有长大,他有他自己的律法,这律法是从爱里生长 出来的,与世界无关。 作为一个诗人,顾城不断接近那种水晶般清澈而透明的纯粹,这样,他就必需不断 舍弃他身上的物质世界。他舍弃一切与生命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