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探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探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探析.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探析.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an analysis on cassirers humanities thoughts candidate : peng fei major : marxist philosophy supervisor : kang ouyang date : 2011-12-18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december, 201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卡西尔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视角 出发,对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卡西尔的人文科学思想有着其 深刻的理论渊源,其思想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理论基础,将康德的“理性批判”发展 为一种“文化批判” ,同时吸收了维科的历史主义原则和狄尔泰的解释学方法论,并且 受到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与弗莱堡学派的重要影响。本文对卡西尔的人文科学思想内 容进行了梳理,从符号功能的角度理解人文科学的对象,从感知和概念两个层次来区 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分析人文科学的解释学方法、从对“文化悲剧”的批判来揭 示人文科学的未来。卡西尔的人文科学思想为人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是卡 西尔符号形式哲学进入人类文化哲学的逻辑中介。对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研究,丰 富了人文科学课题史的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卡西尔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理论 意义。通过对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解读,对于认识文化的多元性,改变现实中重物 质、轻精神,重工具理性、轻人文精神,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状况,具有重要 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也在实践上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 卡西尔 人文科学 符号 文化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cassirer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article makes an systematicall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e philosophy over the cassirers humanities thoughts, which stems from a series of profound theories. his thoughts took the kents critical philosophy as the theory base, developed kents “rational criticism” into a kind of “cultural criticism”,absorbed vicos historic principles and diltheys hermeneutic methodology and took great advantage of neo-kantianism marburg school and the freiburg school. the article aims to elaborate on the cassirers humanities thoughts, comprehend the objects of humanities from the symbol functions perspective, distinguish the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cience from the two tiers of sensibility and concepts, analyze the explanatory methodology of the humanities as well as present the future of humanities in terms of the critique to the “culture tragedy”. cassirers humanities thoughts built a philosophy foundation for the humanities development and made a logic bridge connecting the cassirers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 and the human culture philosophy. the research on cassirers humanities thoughts will not only enrich the research of the humanities thoughts history but also show the academic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completely cassirers culture philosophy. through explaining cassirers humanities thoughts, the article will play a revelatory role in recogniz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anging the mindset of valuing materialism while despising the spirit,valuing instrument rationality while despising human spirit and valuing natural science while despising humanities as well as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culture establishment. key words:cassirer humanities symbol culture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论绪论 . 1 1.1 选题来源 . 1 1.2 选题意义 . 2 1.3 研究现状 . 3 2 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渊源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渊源 . 7 2.1 康德批判哲学的理论基础 . 7 2.2 维科历史主义的思想原则 . 9 2.3 狄尔泰解释学的方法论 . 12 2.4 对新康德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 14 3 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内容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内容 . 18 3.1 人文科学的对象 . 18 3.2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 . 21 3.3 人文科学的方法 . 26 3.4 文化悲剧与人文科学的未来 . 29 4 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意义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意义 . 32 4.1 理论意义 . 32 4.2 现实启示 . 34 5 结结 语语 . 37 致致 谢谢 . 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选题来源选题来源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著名哲学家,二十 世纪西方哲学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当代哲学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 之一,现今思想界具有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及 其发展起来的文化哲学体系在现代西方哲学世界高举了人文主义的旗帜, 拓展了 传统哲学的研究领域,将人类文化纳入哲学的反思对象,推动了现代西方哲学的 “文化批判转向”,对文化哲学的兴起功不可没。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西方出 现了“卡西尔的文艺复兴” :在德国,对卡西尔的研究以每年 5-10 份的速度提 出;在英语世界,因 2000 年迈克尔弗里德曼引发的“卡西尔工业”的车轮一 触即发。 对国内而言,卡西尔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引入中国,其人论、语言与 神话、人文科学的逻辑、国家的神话等一批代表作被译为中文,在中 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卡西尔及其文化哲学一度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 之后, 国内对卡西尔的关注和研究锐减,尤其是与其同时代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 家比较而言。近年来,对卡西尔的研究也出现了回暖的现象,如 2010 年第六届 中国文化哲学论坛暨学海创刊 20 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就是“文化哲学视 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一大批研究卡西尔的论 著发表,卡西尔的思想也成为不少硕士或博士论文研究的对象。尽管如此,如邓 转引自卡西尔: 人论 ,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中译本序,第 1 页。 参见 edward skidelsky:ernst cassirer: the last philosopher of culture, 2008,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导言部分。 参见迈克尔弗里德曼: 分道而行:卡尔纳普、卡西尔和海德格尔 ,张卜天译,南星校,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0 年。弗里德曼通过将卡西尔与卡尔纳普、海德格尔进行比较,认为卡西尔的哲学体系在调和分 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关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极大地突出了卡西尔的历史地位,也由此引发了新一轮 的对卡西尔的研究与讨论。 高立伟、朱其东: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符号:研讨会综述-第六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暨创刊 20 周 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学海 ,2010 年第 4 期。该期以“卡西尔与文化哲学”为主题刊出了一系列文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晓芒教授所言:“(二十世纪)90 年代以来,我一直没有读到中国学者写的有 关卡西尔哲学的专门论著, 这样一位泰斗级的西方现代哲学家在中国激起了一圈 波澜后竟如石沉大海一般无声无息了,这件事总让我琢磨不透。他的知名度并不 下于已成为十几部中文专著的研究对象的海德格尔。” 可以说,卡西尔哲学的 丰富资源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从个人角度来说, 在欧阳康教授所指导的社会认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团 队下从事学习和研究,希望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有一些深入的学习和认识, 而卡西尔作为哲学史上在人文科学思想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产生过重要影响 的哲学家值得关注。加之,目前对卡西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哲学、人学、美 学、神话哲学等角度,对其人文科学思想关注并不是很多,仍有研究必要。 1.2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本选题尝试在卡西尔文化哲学的视野内探讨其人文科学思想, 从人文科学的 对象、特点、方法、使命等方面来展示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更重要的是通过 对其人文科学思想的研究视角来理解和阐释卡西尔的文化哲学, 进而全面把握卡 西尔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卡西尔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研究卡西尔的哲 学,对于认识卡西尔在德国哲学乃至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了解由德国古典哲学 向现代西方哲学过渡的发展脉络,探究文化哲学兴起的背景与历程,是非常有意 义的。卡西尔的人文科学思想是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础上,吸收了维科的历史主 义、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等思想,同时,批判地继承了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和弗莱 堡学派关于文化科学研究的成果, 把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扩大到整个人文科学领 域,在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下形成了卡西尔独具特色的人文科学思想。卡西尔的 人文科学(或文化科学) 是卡西尔哲学体系关键的一环,是由符号形式哲学进 高乐田: 神话之光与神话之镜卡西尔神话哲学的一个价值论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序言。 卡西尔使用的德文概念是 kulturwissenschaft,与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kulturwissenschaft und naturwissenschaft)所使用的概念相同,但国内的翻译较为不同。对于 kulturwissenschaft 翻译成“人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入人类文化哲学的逻辑中介。对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研究,丰富了人文科学课 题史的研究,不仅对于神话、语言、艺术等具体人文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而且对于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 甚至对于把握整个文化哲学的发展方向都具 有重要理论意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现代哲学中双峰对峙的两大哲学思潮,与此同时,关 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近现代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 的迅猛发展及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人文科学的发展相对滞后与薄 弱,丧失了应有的地位与独立性。卡西尔透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对比反省, 说明了人文科学的“科学性”,强调了人文科学的地位与价值,把自然科学与人 文科学都看作是人类文化中的各种符号形式,给予了同等的重视。研究卡西尔的 人文科学思想,对于认识文化的多元性,改变现实中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 重工具理性、 轻人文精神, 重物质、 轻精神的状况, 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进一步而言,深入研究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在哲学层面对文化进行反思,理解和 认识文化生成的内在机制、文化传播的价值、文化传承的使命、文化对人类的意 义等,有助于在实践上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3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卡西尔不仅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还拥有语言学家、美学家、人类历史 学家、哲学史家等众多美誉,其“一生著述多达一百二十余种,研究的范围几乎 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因此,对卡西尔的 研究也分布于各个领域。但是,对于卡西尔的人文科学思想的专门系统研究并不 是很多,下面作简要介绍: 科学” 、 “文化科学”或“人文学科”哪个更为合适,以及在德文中与 naturwissenschaft(自然科学)相对的 geisteswissenschaft(精神科学) 、geschichtswissenschaft(历史科学) 、kulturwissenschaft(文化科学) 、 humanwissenschaft(人文科学)的四种概念表达的比较分析,详见关子尹先生的论述。卡西尔:人文科学 的逻辑,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译者序。 卡西尔: 人论 ,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中译本序,第 2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卡西尔的前期作品主要以德文完成,后期如人论、国家的神话以英 文完成,不过在卡西尔去世以后,其主要著作、论文、讲演的英译本均由耶鲁大 学等机构整理出版。也许是由于卡西尔的特殊经历 ,在德国对卡西尔的研究没 有停止过,在英语世界对卡西尔的研究甚至更加重视。在此,选取部分材料来做 说明。 2000 年, 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教授迈克尔 弗里德曼 (michael friedman) 出版了分道而行:卡尔纳普、卡西尔和海德格尔,被誉为 20 世纪哲学编史 学的一项突破。该书通过展示出卡尔纳普、卡西尔和海德格尔在 20 世纪 20 年代 所进行的思考和争论,帮助我们超越了那种常见但却过分简单化的对立,即好的 分析哲学与坏的非分析哲学之间的对立。 该书为卡西尔引起持续兴趣的原因以及 他的重要性作了令人信服的辩护, 指出卡西尔的哲学体系在调和分析哲学与欧陆 哲学的关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8 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爱德华斯凯 德斯基(edward skidelsky)出版了恩斯特卡西尔:最后的文化哲学家, 该书表达了与迈克尔弗里德曼相似的研究思路,还力图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出 发对其科学哲学提供一种总体解释。 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和卡塞尔大学哲学教 授、国际美学协会主席海因茨佩茨沃德(heinz paetzold),作为研究卡西尔 的专家,发表了许多研究卡西尔的专著和论文,他从卡西尔文化哲学出发,提出 了以美学为基础的“文化批评哲学”的概念,还将卡西尔与法兰克福学派进行了 系统的比较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 佩茨沃德明确指出, “文化哲学和人文科学 (即 文化科学)之间的这种对话,正是卡西尔的哲学探究模式的显著特征。” 在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卡西尔辞去汉堡大学校长职务,离开德国,赴英国任教于牛津大学全灵学院, 1935 年起在瑞典哥德堡大学任教六年,1941 年夏赴美国任教于耶鲁大学,1944 年秋转赴哥伦比亚大学任 教,直至 1945 年 4 月 13 日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回答学生提问时猝然而亡,享年 71 岁。 海因茨佩茨沃德: 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 ,邓文华译,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 版社,2008 年,第 15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对卡西尔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文化哲学、 人学、美学、神话哲学等领域,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围绕人论开展,对其人文 科学思想的研究也有讨论。代表性论著有:李恩来: 人文科学的逻辑卡西 尔的人文科学观 ,载于“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2005 年 8 月) ,从人文科学的对象、生成、方法、价值与意义等方面, 系统介绍了卡西尔的人文科学观; 还有 卡西尔对文化悲观论的批判 , 载于 安 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9 月) ,指出卡西尔论证了文化与自然 的辩证关系,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辩证的批判和考察,从而得出了人类的文 化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乐观主义结论,有力地批判了文化悲观论。刘友红: 卡西尔人学思想研究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年) ,系统研究卡西尔人学思 想的一部专著,其中对人文科学思想有些讨论;还有卡西尔哲学:传统与现代 有机结合的典范 ,载于求索 (2008 年 7 月) ,指出卡西尔文化哲学具有追求 体系的完整性、追求逻辑的统一性、把对精神的自我认识作为哲学的主旨等整体 特征,兼具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性质,堪称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典 范。刘振怡: 文化哲学的合法性探究从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哲学谈起 ,载于 求是学刊 (2010 年 9 月) ,指出卡西尔文化哲学有着深厚的哲学史基础,是 西方哲学人类学和文化自觉的理论产物,由此探讨文化哲学的合法性。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何萍教授的论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 ,载于学海 (2010 年 4 月) , 认为“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创立是对传统哲学展开的一次整体性的批判,是以文化 哲学的方式解答康德的哲学问题,构建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卡西尔文化哲学的 根本特点是: 理性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 文中还专门讨论了卡西尔 “文 化科学的逻辑”与新康德主义的一些差异,指出在卡西尔那里,只有从世界观入 手,而不是从方法论入手,才能把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何萍教授还在 卡西尔眼中的维科、赫尔德卡西尔文化哲学方法论研究 ( 求是学刊 , 何萍: 论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 , 学海 ,2010 年 4 月,第 5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2011 年 3 月)一文中又提到了卡西尔的新康德主义传统,分析文化哲学思维方 式的本质及其逻辑结构,指出文化哲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建构历史理性。此外, 还有许多学者对卡西尔的文化哲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许多成果,如王国有 的文化哲学的文化自觉与哲学自觉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观看 ( 社会科学 辑刊 ,2010 年 1 月) ,李鹏程的理性哲学走向文化哲学的历史必然性略 论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转折意义 ( 学海 ,2010 年 4 月) ,霍桂桓的论 文化哲学研究重新探讨卡西尔符号论的意义 ( 学海 ,2010 年 4 月) ,石福祁 的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的得与失 ( 学海 ,2010 年 4 月) ,王立志的卡 西尔与文化哲学的进路 ( 求是学刊 ,2010 年 9 月)等等,在此不一一介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2 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渊源 启蒙运动兴起以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伴随着 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取得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成就, 人文科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同时,人文科学也面临着自身学科定位、方法论建构等诸多问题。在思 想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作出了各自的理论贡献。卡西尔 的人文科学思想正是广泛吸收各种思想资源, 加上自己独创性的思考和研究的成 果。梳理哲学史上关于人文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卡西尔讨论过的哲学家的思想, 对于我们把握卡西尔人文科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2.1 康德批判哲学的理论基础康德批判哲学的理论基础 卡西尔是研究康德哲学的著名学者 和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回归到 康德的精神与方法, 通过复兴和重新解读康德的理论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是新康 德主义的使命。因此,探讨卡西尔的人文科学思想,也应该坚持回归到康德批判 哲学,从康德“理性批判”和认识论视角来理解卡西尔的思想渊源。十八世纪, 康德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建立的批判哲学, 通过对人类知识、 人类理性的批判考察, 完成了“认识论的转向” ,实现了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提出的“先 验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知识如何可能?”等问题成为影响后世哲学的关键问 题。但是,康德的认识论实际上是解决“纯粹自然科学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卡西尔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础上,吸收人类知识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 果,引进功能性的符号概念,创立了符号形式哲学,并进一步发展成人类文化哲 学体系, 将康德的认识论方扩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活动领域, 从而, 将康德的 “理 性批判”变成了一种“文化批判” 。 卡西尔曾主编过十卷版的康德全集以及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康德生平及哲学思想的论著。 卡西尔: 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 年,代序,第 6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卡西尔对康德的哲学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这对文化哲学的发展具有 全新的意义。卡西尔指出: “康德带给理论哲学的方法上的革命基于这样一 个基本观点: 到那时为止仍被普遍接受的认知及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必须加以彻底 的修改。 我们不能从作为已知和给定之物的对象出发, 而必须从认知的规律出发, 因为只有认知规律在本来意义上才是真正可以理解和确实可靠的; 我们不应象本 体论的形而上学那样去界定存在存在的一般性质, 而必须借助理性的分析去探索判断判断 的基本形式,并在其无数的分支中界定它;唯有如此,客观性才可思议。在康德 看来, 只有这样一种分析才能揭示全部关于存在的知识知识及存在的纯粹概念所依据 的诸条件。 ” 在卡西尔看来,康德所引发的哲学上的方法论革命改变了哲学的研 究方式。卡西尔进一步指出, “批判唯心论的实在概念和批判唯心论的精神概念 的这种逐步显露, 正是康德思想的显著特征之一。 ” 对于传统的认识论来说, “实 在”概念通常指物理的世界或现实的世界,在这一世界范围内,以数学为代表的 自然科学知识和原则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在康德那里,实在的意义被扩大了, 实在被理解为形式与经验材料相符合。这样一来,实在不仅仅指物理的世界或现 实的世界,人类的精神世界同样属于实在的范畴。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从理论理 性、实践理性、判断力理性的角度对物理领域、自由领域、艺术领域的实在进行 了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在康德那里,文化世界具有了与自然世界同等的地位。 与此同时,康德同样注意对人类精神的考察和分析。卡西尔指出,康德“并不是 从一开始就以一个简单的、原初的公式去表示精神的真正具体的整体性,把它仿 佛作为现成的东西提交出来;相反,它只是在康德批判分析的前进过程中逐步发 展并发现自己的。 我们只有追溯这个分析过程才能命名和界定人类精神的全部范 围。 ” 这一分析过程中,就是人类理性逐渐展开,潜能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得以展 现的过程。正如卡西尔所言, “康德所发动的哥白尼革命就获得了一种全新的、 扩大了的意义。它不再单单涉及逻辑判断的功能,而是以同样正当的理由和权利 ernst cassirer.the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volume one:on language. translated by ralph manhei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p79.中文翻译参见卡西尔: 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三联书 店,1988 年,第 210 页。 卡西尔: 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 年,第 210 页。 卡西尔: 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 年,第 210-211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扩展到人类精神得以赋予实在以形式的每一种趋势和每一种原则了” 。 这也就是 说,康德哲学革命的意义在于,康德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传统自然科学的领域, 而且适用于伦理、艺术等人类文化的一切领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康德的批判哲学为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伦理、艺术等领域给予了充分的讨论。虽然,康德没有专 门讨论人文科学的问题,但是,我们根据康德批判哲学的内在精神,可以得出这 样的推测:康德认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价值,批判哲学反思 的对象不仅要面向自然世界,而且要面向人类精神世界,涵盖一切人类活动。卡 西尔后期哲学思考的重点,正是进行康德没有完成的工作,在人文科学领域开展 研究,将哲学反思推向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化形式。卡西 尔在人论中这样写道: “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 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 。正是这种人类活动 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 个圆周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因此一种人的哲学 ,一定是这样一种哲学: 它能使我们洞见这些人类活动各自的基本结构, 同时又能把这些活动理解为一具 有机的整体。 ” 这也充分说明了卡西尔按照扩大了的康德的认识论方法,围绕着 “人”这个中心,扩大研究领域,不断追问人文科学的科学性,清晰地阐明了自 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人类知识都是人类文化的形式,并以此来理解人和世界。 由此,实现了康德的“理性批判”到卡西尔“文化批判”的转变。 2.2 维科历史主义的思想原则维科历史主义的思想原则 维科(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 ,18 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和语言 学家,被称为“人文科学之父” ,其代表作新科学是一部论述各民族共同本 性的重要论著,论述了每一个民族在起源、发展、成熟、衰退和死亡中都要展示 的一种发育学模式。 新科学涉及多个主题,历史、哲学、政治学、伦理学、 卡西尔: 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 年,第 211 页。 卡西尔: 人论 ,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第 95-96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诗学、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等。对于维科及其新科学 ,卡西尔是这样评 述的: “维柯的新科学在 1730 年就出版了。就我们所提出的问题的角度看, 这部著作最重要的贡献并非是它实质性内容。维柯对文明史的构造在许多地方, 似乎都显得牵强和离谱。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依赖于这一构造。对历史思 想的进一步发展更具创造性和重大意义的东西, 则在于由维柯所提出和捍卫的崭 新的神话学理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维柯的著作概述为一部新的方法 谈 ;不过,它所适用的不是数学或物理学,而是历史。维柯也许是孕育出历史 主义思想体系并敢于使它与笛卡儿的逻辑主义和数学主义截然对立的第一位思 想家。在他看来,正是在历史中,我们才不得不去找寻现实的真理。因为借助历 史,我们才有希望找到通达现实的路途。 ” 在这段话中,尽管卡西尔对维科提出 了批评,但是他对维科的肯定性评价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维科提出了历史主义思想原则。在卡西尔看来,维科的贡献就在于他 第一次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人的认识原则不应该在数学中去寻找,而 应该在人类创造活动本身去寻找,因为“一切存在只对它自己所造出的事物能真 确地理解和贯穿。吾人的知识的范围并不能逾于吾人的创造的范围以外。人类只 于他所创造的领域中有所理解;这一项严格地说,只能于精神的世界中实现,而 不能在自然中获致圆满。 ” 卡西尔高度评价了这个历史主义的原则,认为这种历 史主义的方法将人的认识范围限定于人的创造的范围, 从历史的逻辑出发来探寻 人类知识和人类文化。于是, “逻辑学首度敢于突破数学与自然科学之范围,并 且在数学与自然科学以外把其自身的世界建构成为一人文科学的逻辑(logik der kulturwissenschaft) ,作为语言的、诗歌的和历史的逻辑” 。 同时,由于 人类的知识超越了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知识范围, 我们的认识也摆脱了由纯 粹自然知识所引起的概念的整体性和经验的个别性之间对立的困境。 其次,维科强调了历史主义原则的普遍性,并希望以此取代笛卡儿的逻辑主 义和数学主义方法。卡西尔强调,维科新科学的意义不只是提出了历史主义 卡西尔: 符号 神话文化 ,李小兵译,东方出版社,1988 年,第 50 页。 卡西尔: 人文科学的逻辑 ,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第 15 页。 卡西尔: 人文科学的逻辑 ,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第 16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的思想原则,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以这一原则批判笛卡儿的逻辑主义和数学主义方 法。笛卡儿的逻辑主义和数学主义方法是不可能给人们完备的知识的,因为它向 我们提供的是外在于我们的物理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上帝所创造的,因而只有 上帝才能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完满的知识。但是,当我们进入历史的视野,情况 就发生了变化,我们面临的困境得以摆脱,关于人类精神世界的事物也能被我们 所认识和把握。对逻辑主义和数学主义的哲学批判,使得哲学研究的方法发生了 根本性的转变, 卡西尔将这一转变归结为由演绎和证明的方法向分析的和经验的 方法的转向。 卡西尔正是沿着维科的这一思路清理了哲学史上的经验论方法和唯理论方 法。在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卡西尔分析了笛卡儿方法论的内在矛盾,指出笛 卡儿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方法,这种方法给予了人们全新的普遍数学观念, 引导人们认识新的知识领域, 但是, 它无法说明人的理性认识之外的存在。 因此, 当笛卡儿强调这种方法的唯一性, 力图把它运用于形而上学的体系去说明思维以 外的存在,从而建立一元论的哲学时,立即就受到了实体二元论的限制, “最后 的结果似乎在显示, 此一方法为其本身所制定之目标是无法于作为一整体而言的 实有的知识而达成,这一目标似乎只能于此一实在的知识之某些特定的部分达 成。 ” 这样,卡西尔就通过分析笛卡儿方法的内在矛盾来说明笛卡儿的方法论遇 到的障碍,即不能说明世俗的、文化的精神,所以不得不到神学那里去找寻世俗 世界的精神。因此,笛卡儿的数学演绎方法不能作为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人文科 学的方法论本质上是功能的和经验的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卡西尔对待笛卡儿的 方法论的立场与维科是一致的。 但是,卡西尔研究又有不同于维科之处。维科的研究只局限于语言学、文字 学和修辞学、法学等人文科学领域,从根本上排斥自然科学的方法。由于这一局 限性,维科把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定位于民族文化,定位于探究原始人的心灵世 界,没有去探究人类文化的普遍理性思维形式。与之不同,卡西尔虽然反对笛卡 儿的演绎方法,但绝不拒斥自然科学的方法,卡西尔注意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 卡西尔: 人文科学的逻辑 ,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第 11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果,特别是对现代物理学方法来克服维科历史哲学的局限性,全面揭示人类文化 世界。 2.3 狄尔泰解释学的方法论狄尔泰解释学的方法论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生命哲学的奠 基人,是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被誉为“解释学之父”。狄 尔泰以生命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认为哲学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更 强调人类生命,指出人类生命的特点必定表现在时代精神上。狄尔泰在德国哲学 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传统,同时重视对人类精 神世界的探究。狄尔泰一生致力于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扩展为“历史理性 批判” ,将对知识主体的研究从知性扩展到知性、感情和意志的整体。在分析和 梳理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上,狄尔泰第一次创立了系统的精神科学体系,将解 释学和心理学纳入哲学的研究方法,奠定了精神科学的历史地位,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到十九世纪,日益发展的自然科学构成了对人文、社会和历史各学科的影响 和束缚,人文科学的科学性和独立性无从谈起。对人文科学领域内各具体学科进 行分析整理和研究讨论,提出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统一的人文社会学科,既是各人 文社会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哲学关注的时代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系 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狄尔泰“精神科学”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狄尔泰 的“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chafen)概念与我们讨论的“人文科学” (kulturwissenschaften)这个概念的关系问题,狄尔泰有一段叙述: “从 18 世纪 起,人们便感到,需要为这组科学找到一个共同的名称。它们曾被称为道德科 学(sciences morales)或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chafen),最后又被称为文 化科学(kulturwissenschaften)。这些名称的变换本身表明,它们中间的任何一 个都不能充分地指示出其称谓对象。 在此, 我只想说明, 我打算使用 精神科学 这一点从“精神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