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君劢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君劢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君劢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君劢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君劢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君劢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i , rac】 , ab s t r ac t 劝胡9 九 n m al , w b 。山 “ 浦 吮d b 加 阴l f as价 脚 o n , t fo 吧 e t pol川 csbe ca 创 蜡of曲11 0 o p h y,as w e l 】 asw o 口 ,tfo 侣 e t phil o o p hy比ca llse ofpol it i cs ” , 叮 . i n ta i业dh is加 t 口 日 叻 in别 泊 d e m i csa n d pol i ti csall h isl ifc, w h 附 pol iti cal 的日 溯 p h y was a 日 泊 a l l y 咖 cem 吨 . 卜 扣 t 此 如 。 w l ed 罗 of re l ation betw “n. a d o 氏 狱 兑 i ety 胡 d加 di vi d 画. a 助 r d l ng to 此 曲” 阴 of w 助 t e m 川y 拓 血 m ocra ticsy s te mand 此 natio耐 。 初 臼whic h 坛加 。 陀 asin gl y ,ve恤m 侧 触 门chi 叭 劝胡9 j u . 叮 . 1 , 由n d ing ou the si ds of、ation s ta n d a r d ” , 的 ed tocom p ro m 讹 the con 月 i ctbe卜 即 ee n “ 台 以 川 “ mand 详 阴 矿 int b 即 rysoastocort . c t 此 d 一卿 whi 比“ 加 肚d at加ri gbts, . 旧 “ 幻 v . rbe c 0 n s i 叱 r . dtbjs “ corr “ 为 川血 一勺 广as “ 山 e山 润” pol迈 司 solu l i伽 比s id es “ 州 i azncnl 田 甲politics” 幼d “ au 加 ra 可“ . 彻d th 残his e c o n o mic d ai mof“ 歇 祀 ial i s m ” , w hi cha i m edtor e s o i vcthe p r o bl 翻 of画尔n g . 卯晓 旧 n ail r ee d om and “ 片 ia l j us ti 沈 . , w astoa l ta in. th e in d e 声刀 d 即 伪o f th c pol i ti cs . 比. 月协 口 叮 out 初th” 此 in d e peo d e n ceof阮 以 刀 n o m y :a 以 ” rding to山 已 鸿 , zha n g t b o u 助t th atit 口 川 d beo b ta in eda 、. 即吐 姆 ” tal a “ itu 由 ” to舰 b ieve 二ti o n alpol il ics , , w h i ch i s 血. 旧 ra d c const i tu巨 曲. 】 肠 m , and口u 】 d 比 协make c 为 加 a s tr o . g e r. h o w e v er,duridg the ful五 u m e n i p “ x 笼 ssin阮 . 侧 加 m伪in 劝胡g j u d m a l , political a p 详 川 加d n , t a c b ie v e dattbe 记 司 ltl ha l 加 ex 声 ct ed . 3 川 , 吐 曦e w e res o n 姆比 赴 幻 n ab lefa c to . con . i d edin油 比 。 吵 that w bat we s bou 】 dn飞 beaba . d o . cdb u t 加川 u j四d 翻d d e , el o ped w b e . 口。 劝习 d 加 g thc ln 以 七 几n a d o 目 . 山初u 魄: 加。 恤盯加 9 (ch 二pbil oso p b y ) d i 花 。 团by: p 拍 t lai 劝il ing 心y w 心 川. : zhang j u 口 口 a lpol饭 呱 两口 咖 帅 y deln 侧 比 侧 =y 皿1 加止. m m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 他 人已 经 发 表或 撰 写 过 的 研究 成果 , 也 不 包 含为 获 得 南昌大学 或 其 他 教 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手 写 ): 哪摸 签 字 日 期 : 对 年 丁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 借阅 。 本 人 授 权南昌大学可以 将 学 位 论 文的 全 部或 部 分内 容 编 入有 关 数 据 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手 写 : 雪 衷 策 签 字 日 期 : 对 年 少 月 为日 导师签名 ( 手写) : 妙 、分 及 签字日期: 叫 年七 月 刹日 话编 电邮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 导言:政治哲学与张君肋 导言政治哲学与张君肋 从字面意义上看,政治哲学应当被理解为关于政治的哲学研究,如同法哲 学是关于法和权利的哲学研究,国家哲学是关于国 家的哲学研究一样。当 然, 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科学,正如杰弗里。 托马斯在其 政治哲学导论中所言: “ 它与哲学不是相互隔离或不 相关的,而是哲学的一 个分支,与哲学研究具有 共同 的特性. ” 。 因而, 政治哲学这一名称已 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在今天, 它还不是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 学科名称。在德国, 哲学家们 依然愿意按照德国学术传统,使用 “ 法和国家哲学,或 “ 法和国家的哲学伦理 学” 这样的名称。政治哲学在英语学术界是一个广为 接受的概念,然而即使在 那里,不少人依然宁愿将政治哲学归在道德哲学或伦理学之下。承然,法和权 利、国 家、 社会以 及组成社会的个人都是政治哲学的关 切并构成了 政治哲学研 究的对象, 但是,道德哲学毕竟只是奠定政治哲学的基础的一 个部 分。 达尔认为:“ 政治哲学的特殊贡献就在于它曾特别关注关于价值、规范和标 准的信念. ” .这就是说, 政治哲学如果不以政治的规范和价值的 观念为自 己的 中 心, 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就是以这些观念性的东西重 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契机的。罗尔斯认为,政治哲学就是为一套适当的 制度寻求一个共同的基础以保卫民主的自由权和平等,而这样一种基础首先是 观念性的东西。 这是其一 其二,政治哲学虽然不以政治 行为、 政治 制度的实 证研究为中心, 即不以“ 政治是如何的”为自 身的中 心, 但是政治哲学作为一 门 学术必然要涉及、引证并且在一定 程度上讨论这些问 题。政治哲学作为一门 哲学学科,它的中心点在于“ 政治应当如何” 。另外,政治哲学作为一门规范 学科并不脱离社会、历史的背景来讨论 “ 应当”问题,也就是说,政治哲学必 须将现实的 社会、 历史作为自己 理论的基 础和 条件. 。 其 三,人 们还就什么是社 会、个人、国家或权力机构发生争论,这些争论不仅涉及事实,而且也涉及人 们为自己 的理解所建立的标准,而这 些标准就属于规范问 题,因而也 在政治哲 。杰弗里 托马 斯著, 顾肃、 刘雪梅译: 政治哲学导论, ,中国 人民 大学出 版社2 以 万年版, 第18页。 .达尔: 现代政治分析,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87年版,第 1 7 0页。 .罗尔斯将自己的 正义论主要看作一本道德哲学的著作。 .这就是本文以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张君励政治哲学思想的 “ 应当,问理。 导言:政治哲学与张君肋 学的视野之下。 从上述关于政治 哲学的讨论, 我们可以 认为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 特别在个 人、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 应然”问题上也应该纳入政治哲学的范畴。正如现代 新儒家代表张君肋所言:“ 先秦儒家之政治哲学,自表面言之,似乎与今日之西 方相去甚远,然上溯到于希腊, 则孔孟之言与柏拉图氏 与亚历斯大 德氏 ( 亚里 士 多 德 引 者 注) 在 根本 上 可 谓出 于同 根。 ” 。 但至 近 代以 来 , 中 国 在 政 治 哲 学的理论 和实践 上却与西方渐远. 2 0世纪 上半期的中国 是一 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伴随着对 外力 争民族独立、 对内力求民主自由的历史使命,展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个困难而又复杂的民 族国 家问题。然而, 传统的治国理念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显 然己 不足以 应付新 的世界情 势, 于是重构立国 之道成为中 国知识分子苦心思索的 思想主题。当知识 分子们将目 光投向 西方社会,回望中国的现状, 他们深知远远落后于西 方的中 国急需一场彻底的社会改造,而只有他们自 身才能充当社会改 造的 开路先锋, 才能担负起启蒙的使命。 但是历史同时又交给了 他们另一项艰巨的 任务, 那就 是救亡。在启蒙与救亡之间,知识分子将西方的人权、民主、平等、自由等价 值目 标引入中国,以 期实现社会的彻 底改造。 然而,这些知 识分子们对现代民 族国家的政治目 标、制度构 架和社会价值的设定使得在近现代的中国出 现了多 种版本的 政治理念形态,如自由 主义、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在这 种困惑与冲突之中, 近代中国成为西方各种社会理论、 政治信念及各 种思潮激烈碰撞与交流的舞台。但无论怎样,其归属都是在解决中国 如何在竞 争性的世界体系中,由 过去的天下王朝转 变成为一个现代民 族国 家。 张君肋的 政治哲学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 代背景当中 产生的。 透过其理论的 探索与实 践的 力行, 他 试图希望站在 “ 国 家民族本位” . 的立场为中国重构其政治合法性的 基 础, 即 所谓的治国之道。虽然在政治实践 上他未能摆脱古今中 外哲人 从政以 悲剧 收场的命运, 但他透过中西哲学的融 通重构政治哲学的努力却比 其实践更具有 超越时 空的价值, 从而给人以 一定的思考与评论的价值。 张君肋 ( 1 8 8 7 一 19 6 9), 字士林, 名嘉森, 号立斋, 笔名君房, 江苏宝山 ( 今 属上 海市宝山区) 人。现代新儒家 代表之一,他曾多次出国 深造, 学习 法学、 政治学和 哲学 等方面的新知识,西方的思 想给他带来了如同中国 儒家哲学给予 0张 君励: 新擂家政治 哲学 , 中西印哲学文集, ,台 湾学生书局1 朋1 年版. 第3 76页。 .黄克剑、吴小龙: 张君励集 立国之道 ,群言出版社1 卯3年版,第从1 页。 导言:政治哲学与张君肋 他一样的 根深蒂固的影响。他曾自 称 “ 不因哲学忘政治, 不因政治忘哲学” ,因 而“ 一生兴趣, 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 、 是一位集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于一身, 十分复杂而又相当 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他始终思索 着 中国的民 族复兴和国家的现代化,负重前行,积极探索, 提出了 不少有一定 代 表性的思想主张。作为一名政治活动家, 他积极投身于实际政治活动,组 织政 党,倡导民主,多次主持制订宪法,力谋国家走上宪政道路。在国共严重对峙 的特殊历史环境下,作为第三方面代表人物的张君肋异常活跃,为历史留下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君肋终其一生都在考 虑国内 的政治和文化走向,并由 此形 成了 其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思想。 0 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中, 围绕着有关中国知识分子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 现象的研究可以说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然而由 于多 方面原因,国内 学术界对张君动 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一 直缺乏 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研究。 在 很长一段时期里,张君肋只是以一个 “ 玄学鬼”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当 中,甚至在许多 专著里都未能 提及,而张 君肋展现于其他许多方面的思想主张 及其活动,人们就更是不得而知了。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人们 “ 文化热” 和 “ 儒 学热”的兴起,这一状况有了一些变化,人们开始了解与重识张君肋及其思想, 然而人们更多的只是把他看成现代新儒家的一方重镇,至于他其他方面的思想 也仅仅在探讨其新儒家思想时才附带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张君肋及其 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多,毕竟在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不 得不审视中国思 想领域中 存在的,并且有着启示意义的诸多成果。 本文主要从中西思想对张君肋的政治哲学的影响出发,在厘清其政治哲学 的理论构架的基础上,论及其国家民族本位的政治立场,并在形而上的层面, 论及张 君励的民主 思想、 “ 修正的民 主政治” 思想、 社会主义思 想以 及宪政思想。 纵观 其政治思想体系, 不外乎是以 其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一以贯 之。因而,在本文的最后,将从其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理 性主义来评价 其 政治哲学思想。 。 关于张君肋的思想历程,在本文最后,已附录张君肋学术年表作详细介绍。 第 1 章张君肋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第 1 章张君肋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张君肋的 政治哲学 主要 构建于两种理论之上:其一是 西方哲学与政治思想, 尤其是德国 哲学, 其二 是儒家哲学与政治思 想,尤 其是宋明 理学。就前者而言, 与楼伊铿的一次见面是 “ 一个直接触动” , 把张君肋带入了 哲学之门,潜心学 习和研究生命哲学。 。 不过, 也正 是楼氏 柏氏的生命哲学, 激发了 张君肋的不满, 并使他在德国 哲学中 “ 独向 往康氏” , 尤其是康德的“ 理性主义” 。 就后者而言, 较其他儒学思想家而言,王阳明 在张君肋的 思想中占有最 重要的 位置。 中国儒家思想对张 君动政治哲学之影晌 首先,张君肋政治哲学以宋明理学为精神取向。 现代新儒家有一个重要的 思想特征, 就是认同宋明 理学, 他们都以 宋明理学 为自己思 想的源头活水。方克立教授在 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 几个问题一 文中谈到,对现代新儒家进行界定时就认为,“ 尊崇宋明理学是现代新儒家的共 同精神取向。他们所理解的理学的基本精神,其实就是宋明理学的精神,即以 儒家心性之学为中国 学术文化之本源大流, 强调以 内圣 驭 外王 , 通过提 高道德以 追求 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 因 此, 作为现代新儒家重镇之一的 张君肋,必然也是以宋明理学为自己的精神取向的。 早在 20 世纪二十年代 “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时, 张君肋就提出 了复兴宋明 理学的要求。他认为,自民国以来,因西学的输入和影响,是士风日下,人心 不古,号 为服国民公职的 人, 不知 有主义, 不知有廉耻, 不知有出 处进退 之准 则,其以事务为生者,相率于放弃责任,其以政治为生者,朝秦暮楚,为图饱 暖,甚至为一己 私利而牺牲国 家之命脉都在所不惜。而当 此人欲横流之际, “ 诚 0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 一种具 有非 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它把 揭示人的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及其全部认识和实践,特别 是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再由 人的生命和存在推及人的 历史和文 化,以 至人与周围世界( 社会和自 然) 的关系.生命哲学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 甚至 解释知识或经验基础.其主要代表人 物是德国哲学家侨伊铿、狄尔泰、齐美尔和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等. .穷点立, 现代断 诱学与中国 理代化 . 天津人民出版社1 佣7 年版,第劝页。 第 1 章张君励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欲求振聋发耽之药,惟在新宋学 之复兴” 。 同时,他指出,宋明理学的最大功 绩就在于昌明了孔孟的 “ 心为实在之说” ,惟以心为实在,故勤加拂拭,则努力 精进之勇,必异乎常人。正 是如此,20 世纪三、四 十年代,他视宋明理学的复 兴为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宋明理学既是中国文化的至宝和中华民族 精神的结晶,同 时, 宋明理学的内 心修养是人们安身立 命的根本,能 指导人们 认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他曾 说 道: “ 吾国思想界中 孔孟之垂训,宋明之理学, 自为吾国文化之至宝,以其指示吾人以行己立身与待人接物之方。伸言之,指 示吾人以 人生之意义与 价值也. 以 吾国固 有之 名词言之, 亦称为义理之学。 ” . 不 仅如此,张君肋还认为复兴儒家思想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宋 明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如理性之自由,心思之体用,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 区别,致知格物之实事求是 等, 是东西古今思想的 共同 基础,同时, 张君肋 认 为: “ 儒家思想的复兴足以 导致一 种新的思想方法, 这种新的思 想方法 将是而中 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 ” 。 因 此, 我们今天要在中国实 现现代 化就必须从复 兴 孺家思想入手。换言之,复兴儒家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途径。 其次,张君肋政治哲学认同阳明 心学。 虽然现代新儒家都是以 宋明理 学为精 神方向的, 但我 们知 道, 宋明 理学内 部 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分,究竟是认同程朱还是陆王,由于文化背景、知识 取向 和学术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因 而每位新儒家的认同也不 不一样。 如梁漱溟、 熊十力和贺麟认同的是陆王心学, 贺麟创建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就称为“ 新心学气 冯友兰认同的则是程朱理学, 他的 新理学是 “ 接着” 程朱 讲的。 在程朱与 陆王 之间,张君励更多地是认同 王阳明。 他曾说: “ 阳明 先生不但是中国 最伟大 的思想家, 也可以与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相比。 ” 。 他认为,王阳明的哲学体系 中体现了 两个重要的观点,即“ 人心即宇宙之心” 和 “ 物或自 然世界乃吾心运 用之 材料” 。 ,所以 ,他说人心 不但表现在王阳明各 种知 识方法之中, 也表现在 宇宙间万有现象 之中。 如在人生观论战中,张君肋提倡意志自 由,主张 “ 心为 实 在” 之说,这即反映出他所 遵循的 思想路线是王阳明的 心学传统。 20世纪50 年代 后,张君肋 在 新儒家思想史中专门 对王阳明 及其学派的 思想进行了 大 0张 君励: 1 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 君 , 人生观之论战 ( 上) , 泰东书局1 9 2 5 年版, 第92 93页。 .张君励: 学术界之方向与学者之贵任 ,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上) ,北平再生杂志社 1 的5年版,第 42一43 页。 .张 君肋: 中国现代化与擂家思想复兴 , 中 西印哲学文 集 ( 上) , 台沟学生书 局 1 始1 年版, 第5 润页. .张君励: 新擂家思 想史,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 以 巧年版。 第邓3 页。 .同上,第 肠2页。 第 1 章张君励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量篇幅的介绍, 他还相 继著有 比较中日 阳明 学 和 中国 哲学家 王阳明 两本书。 在他的 一生中,专门介绍或 研究 某一思想家或某一学派思 想的著 作仅 此两书,由此可 见他对王阳明 及其哲学的认同 与钟爱。 。 最后,张君肋的政治哲学也吸收了孺家政治哲学中的一些思想。 从认识论上讲, 孔孟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一 种道德价值学说。至先 秦以来, 儒家都主张以德治为政治的基础。“ 良以一国人民幸福之种类,曰衣食情欲,此 有赖于外者也。 然苟无德性以 立其三,则 安知真幸福之所在乎。 ” 。 张君肋认为, 儒家因尚 德治而不讲法治,这是中 西政治思 想的分界线, 也是民主 制度在中国 未能建立起来的重要原因。 然而,必须看到:其一,儒家思想 “ 给予后世哲学家的基准是:称尧舜、 道性善、主能思之心、 养崇高之德。 此等准则皆为后世哲学家尤其是宋明 新孺 家中的陆王学派所接受、发展及实践,并当遭逢重大国难时,给予中国人民以 绝大的道德力量. ” 。 其二,虽然儒家只注 重德治,缺乏法治传统, 但这并 不能 说明中国的政治发展没有建立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更不能说明儒家思想中不 存在民主思想的种子. 正是这样,张君励认为,儒家思想中“ 可以奠定民主, 鼓我勇 气”的民主 种子有五:第一,儒家推崇汤武革命,合乎美国 独立宣言所宣布的人民有 权推翻暴政, 建立新政府的思想; 第二, 儒家比 较重视民 意;第三, 儒家 有选 贤 任能的思想:第四, 儒家 有言论自由的 传统; 第五,儒家反对天下为 私,主 张 天下为 公。 甲 因而,张君肋认为以上五 种民 主种子乃 “ 儒家之传统, 无一 字一 句非今日 之至宝。 倘国人奉之为圭桌, 而求一一见之于实事,则所以随 英国 光 荣革 命, 与美国 华盛顿与杰弗逊者, 何难之有乎?” 。 2西方哲学与政治思想对张君动政治哲学之影晌 首先,从西方哲学思想对张君动政治哲学的影响来看。 。这里需要说明的 是, 1 9 46年9 月6日 ,张 君励 在中国民 主社会党举行的该党成立记者执行会会上 答记者 提问时,说他从前认同的是王阳明,现在是朱熹.由于这一时期他忙于国内的政治活动,对此并未留下 多少有关的文字,我们无法得到佐证。只是从他以后的活动中可以看出的是,他更多地还是认同王阳明。 .张君肋: 新佰家政治哲学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上) ,台湾学生书局 1 9 81年版,第 3 78页。 0张 君肋: 立极之哲人 孟子 , 中西印 哲学文 集,( 下) ,台湾学生书局1 9 81年版, 第7 11页。 0张君肋: 新佰家政泊哲学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上) ,台沟学生书局 1 绍1年版,第阳2页。 .同 上, 第3 91页. 第 1 章张君励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张君肋接受欧洲大陆哲学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自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始于他随梁启超第二次欧游期间。 他曾自 述: “ 第一次同 侨氏见面, 哲学家诚 恳的态度,大大使我发生研究他的哲学兴趣。” 这次见面可以说是我从社会 科学转到哲 学的 一个大关键。” 。 当 然张 君肋 从 “ 政治国”到 “ 学问国, , 除了 与侨氏 见面这一 “ 直接触动” 外,主要还是平日 的 “ 种种暗潮” ,即 事实 和理 论两个方面的 “ 刺激” 。 就事实 方面,一是从国内来看,民国以来政治恶浊,使他认识到 “ 先要人民的知识力、 道德力充实,然后才有好政治” . 。 二是从国际 来看,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出 现了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使他认识到以国际公法为 “ 一生研究之目的物”之 非,而 “ 决心探求一民 族所以 立国 之最基本的力量” . 。 就理论方面, “ 一曰科学 之分科性, 二日 各科学中 之抽象历 程 ( a b s t r action) ” , 他认为, 凡一门 科学, 总有它的研究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 各科学都有它独立的资 格。而每门 科学都 有 “ 出于 抽象, 而与实际生活不 相应”的, 如经济学中的 “ 经济人” , 社会学中 的 “ 合群性” 等. 科学的这两种情形, 难免会使科学家 “ 循于虚空, 。 。 由此, 张 君励 认为, “ 在理论的不安定与 政治的 不安定期中, 各问 题时 常须返求诸本, 所以不能不管哲学。 ”之后,他便由 “ 学问是主人,自己是奴隶, ,开始 “ 对学 问,既洞悉其内容,敢于加以判断” ,转变到 自己 “ 由奴隶而进于能思索之主人 的 地位”了。 . 因而,随梁启超拜会楼伊铿是张君肋转向哲学研究并接触生命哲学的开始。 为了使中国思想界能够面对面地与西方哲学沟通,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 9 21 年11月,张 君肋应中国留 学生 之邀, 在法国巴 黎就楼伊铿哲学做了 几次演讲, 后来他将第一次演讲的内容,以 楼伊铿精神生活大概为题发 表在 改造 上。在此文中,他对楼伊铿哲学作了 系统的 介绍, 他认为近世哲学分为思想哲 学与生活哲学两个流派:思想哲学 “ 以思为出发点者,以思为惟一根据,故重 理性( reason ) 、重概念( i d ea) 。以论理学上之思想规则、与夫认识论为 其独一 无二之研究方法。盖此派以 为欲求真理, 舍思想末由焉” 。 。 而生活哲 学则 “ 以 生活为出发点者,以为思想不过生活之一部,欲求真理,舍自去生活而外无他 。张君励: 我从社会科学跳到哲学之经过, . 中西印哲 学文 集, ( 上) , 台油学生书局1 9 81年版, 第67页。 .同上。 .同 上 , 第68页. .同上。 .同 上 , 第刀页 .张君肋: 债伊铿精神生活哲学大概,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下) ,台沟学生书局 1 阅1 年版,第 1 的6页。 第 1 章张君肋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法。故重本能( i n s t i n c t ) 、重直觉( i n t u i t i o n ) 、重冲动( 1 叩u l s e ) 、重行为 ( acti on) .换言之,真理不在区区正 名定义, 而在实际 生活之中是矣. ” 在张君肋看来,樱伊铿哲学即属于生活哲学一派,并以 精神生活为其哲学 体系之中心。 所谓精神生活,就人而言, 则人之 所以 为人:就世界之大而言, 而为弥纶 宇宙之真理,其义至 广大而精微。 楼氏 认为, “ 人” 和 “ 宇宙的真源” 同 属于 精 神 生活 的 范 畴 , 由 此, 他的 哲 学 是 反 对 主 智 主 义 。 的 . 楼 伊 铿说, 以 黑 格尔为典 范的主 智主义, “ 其所以 教人者, 思之思耳。 世界全体为思之力思之形 式 所照耀耳。一切实在,尽变为一套论理的关系 耳。以思为惟一途径之故,直 接生活与夫灵魂内容,必归于毁灭,盖灵魂之深处,是为情感,是与思与 论理 的关系不 相容者也” 。如果生活、行为都在 “ 摈斥之列气 其 “ 尊思之结果,非 变 人类为 主智的 文化之 机械不可得” 。 因此, 他认为, 世界之实 在,不尽在思, 除 思之外, 还有 “ 其他实 在” 存在。 喻 “ 自 然主义之误, 在但知物,不知心灵 作 用, 不知生活过程; 殊 不知苟无心灵苟无生活, 虽欲知物察 物而不 可得矣” 气 通过比 较, 张君肋指出,主智 主义但知心而不知物,自 然主义但知 物而不知心, 都 割裂了 心物关系。为了纠正主智主义与自 然主 义的偏颇,樱氏提出 “ 精神生 活”的概念,试图以此调和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并以其 “ 精神生活”的奋 斗 实现由 经验界到形上界的 超越。张君动认为, 楼氏的精神生活哲学所以能调 和心物,以 超乎主客观 之上, 其原因 就在于他提出了“ 精神生活 奋斗说” 。所谓 “ 奋斗” ,就是在民物质的冲突,使善者以者发达,恶者私者消灭。张君励进一 步指出,它是 “ 针对人生日 用而发者,其立论虽若人间以上,另有一精神界, 而 其所侧重者,实在人身 “ 其所以由 人界以 通于神界者,则在人类之奋斗。 故 神也真 理也生活也奋斗也,四者一以贯之者也。 , 。 虽然楼伊铿没有直接 提出 反 理智主 义的主张, 但他所反 对的主智主义与自 然主义都是科学主义思潮的重 要流派,因此楼伊铿以生 命哲学 对主智主义与自 然主义的超越,无疑昭示着他 对科学主 义与主智主 义的批 判。 必须看到,侨伊铿哲学是张君动系统学习 和研 究过的 第一 个西方唯心主义哲学, 对他的思想曾 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使他形成 。张君肋: 侨伊铿精神生活哲学大概,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下) ,台 湾学生书 局 1 981 年版,第1 伪6 页。 .主智主义( 主知主义, in 回1 咖 al is m ) 是西方 近代形 成的、 以赫尔巴特和赫尔巴 特学派的教育理论为主要 代表的教育思潮, 它主张 把知识的 传授与理性的发展作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与目的, 注重对有效传 授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重视研究选择、编制知识内容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 .张君肋: 侨伊铿精神生活哲学大概,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下) ,台河学生书 局 1 981 年版,第1 的6 1 1 0 5页. .同上,第 110 7 页。 .同 上,第1 1 璐页。 第 1 章张君动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了 强调科学与人生观的 界限,反对科学支配人生观的观点,并由 此挑起了 后来 的那场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 作为生命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柏格森对张君肋的影响也是较大 的,其哲学和楼氏 哲学一样,是张君励提倡精神自由 或意志自由的思想资源。 在柏格森哲学中,直觉具有理智的因素。由此张君肋也肯定直觉与知识并不冲 突,他说到: “ 欧 洲之哲学与其哲学上之所谓直觉, 则少不了 思,少不了 分析, 盖既得了实在后,不能不以语言文字翻译之,则不能不依赖智识,故直觉所以 辅助智识,并非排除智识, 此与佛教不同 处也。 ” 但是在柏格森哲学中,无疑 也是具有反理智主义倾向 的, 因为柏氏 认为: “ 智力在生命周围活动, 从生命外 部采取尽可能多的视点,将生命拉向自己,而不是进入生命内部。然而,直觉 却将我们引向了 生命的 最深处。 ” 。 又提到: “ 直觉与智力代表意识运作的两个对 立方向:直觉只朝着生命的方向前进,而智力则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并因此 而自 然地发现自己 与材料的 运动取得了一致产 。 在柏格森看来, 理智与直觉是 人生命中两种方向截然相反的力量,虽然他承认本能需要依靠理智才能上升为 直觉, 但在严格区分自 然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基础上,他又 把理智与直 觉割裂开 来,把理智与直觉之间的 关系视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显然蕴涵着理智 与 直觉的对立,有走向反 理智主 义的可能。 这种可能性的 倾向,深深影响了张君 肋,作为楼伊铿的学生与柏格森的信徒,他不仅只是接受了他们的哲学术语, 而且也使他走向了反对理智主义的道路,再加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科学所 导致的人类悲剧的深切体验,使他对科学万能论与理智一元论思想的危害性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随 着张君肋对西方哲学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当 他研究了 康德,注意 到康德除 在 纯粹理性一书中 批判知识外,又 有 实践 理性一书说明道德 之由来, 他开始对楼氏 柏氏 的生命哲学感到不满, 在他看来, “ 侨氏、柏氏 提倡 自 由意志, 行动,与变之哲学,为我之所喜, 然知有 变而不知有常, 知有流而 不知潜藏,知行动而不知辨别是非之智慧,不免为一幅奇峰突起之山水,而平 坦之 康庄大道,摈之于视 野之外矣。 ” 。 此后他便 “ 独向 往康氏”0 , 并且, 康德 0张君励: 侨伊铿 精神生 活哲学大概,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下) ,台 河学生书局 .柏格森: 创造进化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2 仪 幻年版,第1 50页。 .同上,第227页. 。张君励: 我之哲学思想 , 中 西印哲 学文 集 ( 上) ,台 河学生书局 1 蛇1 年版, .同上.第朽 页。 1 981 年版,第 1 239页。 第44 页。 第 1 章张君肋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哲学逐渐取代了樱伊铿和柏格森哲学在张君励思想中的位置,而成为对他思想 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张 君肋曾说: “ 二三百年以 来, 早将道 德与知识并驾而 齐 驱之者, 康德氏为首屈一指” . 雏 德知识与道德各安其位的理性思想深深 地影 响了张君肋, 他说: “ 我们受过康德的洗礼的人, 是不会看轻科学或反对科学的” . ,由此促使他走出了 俊伊铿与柏 格森反理智主 义的 樊篱, 提出了 “ 知识与 道德 并重”。 的 观点。 张 君励 指出, “ 人类处于两界之中, 一方为物质,一方为 心灵, 或曰思想。 人类运用其心灵求所以 宰制自 然者,乃有知识,同为人类, 人之与 人,有待人物与团 体生活之规范, 是为 道德。斯二者相济为 用,不可或缺, 犹 车之有两轮, 其一 或倾或折,则滞于中途 而丧其前进之能事. , 。 在这段话中, 张君肋不仅肯定了知识与道德各自的独立价值,而且也不再坚持两者之间的对 立与冲突,而是把两者视为车之两轮,需要并驾齐驱、相济以为用。 以此为出发点,张君肋自己的哲学体系中阐发了自己的 “ 知识论”和 “ 道德 论” 。张君肋的知识论其实就是认识论,并且是通过评介康德的认识论哲学表达 出 来的.张君肋指出“ 康氏 但讨论吾人何以 认识” 。 。 他认为, 康德的知识论以 经验为起点,“ 知识起源于经验之后,必先有经验,而后有知识。“ 二 然康氏非 谓一切知识皆从经验而来” ,经验之中,早已 含有 “ 先天知识,或名之曰范畴、 或思想方式” .。 张君肋的道德论是有感而发的, 他认为 道德本为人性所固 有, 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准则,但近二三进年来,随着科学或知识的发达,在西方出 现了重知识而轻道德的倾向,尤其是进化论、实 验心理学和唯物主义的出 现, 使道德无地容身。张君肋认为,按康德的理解,思想方式只适用于我们所能知 道的 现象,而上帝、灵魂不死和自 由意志等概念, 初与知识无关, 是人类行为 上不可不具的准则。 由此,张君肋非常认同康德 “ 德知并重”的观点,他说,中国由于重视道德 而忽视知识, 导致科学不发达,而科学的不发达又直接导致近百年来被动挨打 的 悲惨命运。 而西方由于过分偏于知识而忽视道德,虽 然科学技术得以迅 猛发 展,却导致了 世界大战的屡屡发生,给人类带来了 毁灭 性的灾害,也给西方 人 带来了 无尽的 苦难。因 此,他主张 “ 道德理智,二 者同为人类精神之原初产物, 。黄克剑。王 涛: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张君励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96 年版,第刀0 页。 .张君励: 人生观论战 之回 顾 ,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 再生杂志社1 9 3 5 年版,第1 27页。 .同上, 第1 21页 。黄克剑,王涛: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张君励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1 的6年版,第7 11 页。 .张君肋: 我之哲学思想,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上) ,台 沟学生书 局 1 叨1 年版,第45页。 .同上, 第朽 47页 第 1 章张君肋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故应平等视之” 。 怡 他看来, “ 吾所以 推尊理性, 以 为应驾理智与行动而上之者, 盖以为理智如刀,用之不得其当,鲜有不伤人者,行动如马,苟不系之以组继, 则骑者未有不颠且跋者。重理 性者,所以 纳二者于规矩之中 也. ” . 只有把理智 纳入理性的把握之中,以理性来规范理智,理智必将造福于人类.理智对应着 知识,理性则对应着道德,以理性规范理智即以道德制约知识。 此后, 在中国积贫积弱、 处处 被动挨打的残酷现实面前, 张 君肋充分认识到 了 引进科学与民主对于当时中国的重要性与迫切 性,促使他开始立足于中国现 实来思考问题,并充分肯定了科学为中国当务之急。他说:“ 就今日中国而言, 我以为科学之提倡与科学态度之应鼓励,当视为救国之良药, 而不必稍有所踌躇 者 也 . ” 。 又 言 : “ 吾 人 处 廿 世 纪 之 今日 , 其 弃 科 学 知 识 而 置 之 不 问 乎 ? 尽 人 而 知 其不可能矣。 ” 。 张君肋对科学 独立价 值的肯定, 无疑意味着他对自 己以 往所坚 持的反理智主义立场的 扬弃, 完成了由反理智主 义到德智主义的转变。如他所 说: “ 我之立场,谓之为理性主义可也。我所谓理性, 虽沿欧洲十八世纪之旧名, 然其中含有道德成分,因此亦可径称为德智主义,即德性的理智主义,或曰德 性的唯 心主 义也。 ” 。 正是在这种德智主义的影响下,张君肋认为, “ 章知识与道 德并重,那么我们有生命一天,就应该努力一天,应该向前求进步一天,自然 不致流于 颓废,流于悲观, 这也是今后思想界的一个大关键, 二 其次,从英国自由主义对张君肋政治哲学的影响来看。 张君肋曾 声称,他的哲学思想是 德国的, 政治思 想是英国 的。其中,英国 自 由主 义思 想传统对他的影响尤其之大。就张君肋的思想资源而言,从洛克。 、 密尔 到 后来的拉斯基 是他十分看重的自 由主义传统. 张君肋在留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修读的就是西方的法律和政治学,此 间他 在 新民从报发表了 生平第一篇 译作 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 。 穆勒约翰 也就是密尔。 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 是张君肋对其 代议政治论 一书的摘译。 。黄克剑、 吴小龙: 张君励集 民族复兴 之学术基础 ,群言出版社1 卯3 年版,第2 2 3 页. .张君肋: 张东荪著 ( 思想与社会 序 , 中西印哲 学文集 ,台 沟学生书局1 9 81年版, 第1 211 22页. .黄克 剑、王 涛: 中国现 代学术经典 张 君肋卷 . 河北教育出版社1 的6 年版,第7 11页。 .张君肋: 我之哲学思想 , 中西印哲学文集( 上) ,台湾学生书局 1 9 81 年版,第 55页。 .张君肋: 中 西印哲学文集 沙) ,台渭学生书局1 981 年版, 第1 211 22页. .张君励: 人生观论战 之回顾 , 民族复兴 之学术基础 , 再生杂志社1 935 年版, 第1 43页。 。洛 克 (j ohn u x * e , 1 832 1 7 04 ) , 英 国 哲 学 家、 经 毅 主 义 的 开 创 人 , 同 时 也 是 第一 个 全 面 阐 述 宪 政民 主 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密尔(1 8 0618 7 3), 英国哲学家、 政治思想家、 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 19世 纪英国自由 主义思想的代表。 .拉 斯 基 压 留 七 h arold . 18 93 1 95 0) , 张 君 励 译 为 较 斯 几 . 英 国 理 论 家 、 政 治 活 动 家 ,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和 政 治多元主义的重要思想代表。 第 1 章张君肋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作为自由 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密尔主张维护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他不像 前辈思想家那样将自 由看成是一 种政治 性原则,而是从自 身的时代出发将自由 理解为一种社会性原则, 认为社会的专制 远胜过政治的压迫。他提出不仅要反 对国 家压迫, 保证政治自由, 而且要反对 社会习俗和舆论的奴役, 维护个人在 社会中的自由。由此,密尔把对 自由的探讨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而不仅 仅限于探讨个人与国家之间 的关 系, 他在自 由主义思想史中首次提出社会具有 合法施用于个人的 权力, 并将自 由定 义为 社会权力的合法使 用。 其目 的是要保 护个人的权利免遭社 会的侵害, 捍卫 个性和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呼吁个人的自 由,密尔将政治的自由转变成为了社会的自由。透过张君肋的译文,密尔所表 达出来的一些思想成为了 张君肋一生中几 个重要政治哲学理念的思想源头。 概 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第一,政体改革必须慎重,必须顾及国 民的素质和能力。第二,立宪政体优于专制政体,国民的政治能力和道德水准 的提高以 及由 此而引 起的社会进步 只有在 立宪政体下才能获得。 第三,立宪政 体能否取得善政的关键,是人民是否具有发达的智力、德力和活动力。 作为以政治学为主要治学方向的学者,张君肋很早就接触了近代西方的政 治学说。因此当 拉斯基的 政治典范问 世后,张 君肋很快便将其 译成中 文并 正 式出 版 , 他 在 译序 中 将 拉 斯 基 视 作 继 洛 克 、 边沁 。 、 密 尔 之 后20世纪 政治 思 想的 “ 正统”。 在 赖氏学说概要一书中, 张君肋从反对国家主 权、 权利、 分配制度和议会制度改革等方面对拉斯基的政治思想作出述评。其实,拉斯基 政治思想的 核心是寻求国家、社团、 个人 之间 “ 相剂于平”,其实质是 希望调 和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矛盾,在贯彻社会主义理想的同时,发展个人主义。 张君肋十 分赞赏拉氏关于国家、社团、 个人三者应该 “ 相剂于平”的 观点,强 调拉氏 所说是 “ 三项”而不是 “ 三层次”, 也就是说国家、社团与 个人之间没 有轻重高下, 应该等量齐观。不过,张君肋 在自 己的主张中并未突出 “ 社团” 一项,因为 他觉 得中国难以 形成强大的 职业社团。因此他只强调了 个人与国家 两项,只强调了自 由与 权力的平衡, 他认为,“ 一 个国家对于自 由与 权力, 仿 佛人之两 足,车 之两轮,缺一即不能 运用自 如”。 他并且指出 : “ 个人自 由寄 托国家身 上;国 家全体 亦赖个人之自 由而 得其巩固之道。此即今后立国 之要义, 从 这 观 点 来说 , 中 国 民 主 政 治 之 一 线 光 明 , 即 在自 由 与 权 力 平 衡 之 中 ” . 。 。边 沁 ( j e 比 m y 氏 11 t 卜 a m , 1 7 48 1 8 犯) , 英 国 哲 学 家 , 功 利 主 义 的 主 要 代 表.自 由 主 义 政治 思 想 的 莫 荃 人。 .张君肋: 民主独裁之外之第三种政治 , 再生1 9 34 年版,第3卷第2期。 第 1 章张君励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 上述思想对张君肋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著名学者郑大华教授曾 就此评价: “ 张 ( 君肋) 一生拥护民主宪政,反对专制独裁,认为民 主宪政的 优 点就在于它能释放人民的能力,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国家实现富 强;一生既反对保守,也反对革命,而主张循序改革,认为改革能培养人民的 智力、德力和活动力, 而革命只会割断现实与历史传统之间的联系,导致社会 动乱和破坏:一生 特别重视国民 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进步的积极意义等等。 ” 。 3中西思想融通对张君动政治哲学之影晌 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 “ 西学东渐 ”的过程中,直接而大胆地汲取了西方 大量的思想资 源, 但是这种汲取绝不是单向的, 而是一 个互动的过程。 特别是 在强烈的民族文化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