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二级.ppt_第1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二级.ppt_第2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二级.ppt_第3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二级.ppt_第4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二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考试诊断技能二级,目,录,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历年分数所占比例1、本章考题出现在二级级第一张考卷理论知识和第二张考卷专业技能中。2、第一张考卷中占分比例:3、第二张考卷,大约占15分。,第一节鉴别诊断,章节知识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第一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与诊断第二单元: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第三单元:常见人格障碍特点,心理诊断,确诊的神经症重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第一节神经症,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第二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一、神经衰弱,(一)神经衰弱: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二)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1)精神易兴奋的主要表现:回忆和联想增多而且杂乱;思想倾向于重复和兜圈子,杂乱无意义;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病人感到分心和控制不住,却极力想控制;,神经症性冲突最简单的形式,(1)精神易兴奋的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病人容易因外在环境的偶然无关刺激或变动而被动转移了注意;思考不能专注于某一主题,联想和回忆不断把思想引入歧途;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1)精神易兴奋的主要表现:回忆和联想增多而且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2)精神易疲劳:疲劳的类型:正常的疲劳;躯体疾病时的疲劳;情绪性的疲劳;,(2)精神易疲劳:神经衰弱的疲劳:弥散性;情绪性;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神经衰弱,(一)神经衰弱: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二)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2、情绪症状,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和心情紧张作为神经衰弱的症状,情绪的特点:病人感到痛苦,倾向于见人就诉苦或求助求治;病人感到控制不住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1)烦恼烦恼与焦虑的区别:烦恼有明确对象,而焦虑没有;烦恼有现实内容,而焦虑没有;,2、情绪症状,(2)易激惹易激惹的表现:容易生气容易发怒容易急躁按捺不住,(2)易激惹精神病性的易激惹:没有难受和痛苦的内心体验;并不感到自己失控,甚至否认发脾气的行为事实;事后并不觉得不对或不好,甚至大怒之后马上一切如常;,(2)易激惹神经衰弱的易激惹: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2、情绪症状,(2)易激惹神经衰弱的易激惹的变形:容易伤感好打抱不平弥散性敌意,2、情绪症状,(3)心情紧张紧迫感:感到任务迫在眉睫或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从来没有事情告一段落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负担感:总怕失误,争强好胜,工作和学习都成了负担;自控感:感觉必须加强自我控制,似乎稍有松懈,便会使工作学习失误,或者不当的言词和情绪就会爆发出来;精神过敏:容易不耐烦,不冷静,容易出现惊跳反应,甚至猜疑别人;效率下降:自认为效率下降,实际上至少别人看不出来;,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症状,3、心理生理症状,(1)睡眠障碍失眠:难以入睡;多梦;醒后不解乏;,心理生理症状,(1)睡眠障碍回顾性失眠:病人估计的睡眠时间和实际睡眠时间存在差距;睡眠感丧失:有的病人叙述自己整夜不眠,但病人的配偶却听见病人打鼾;,3、心理生理症状,(1)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对失眠过分担心和重视;对做梦有误解,以为做梦等于没有睡;把白天的不适感和不快情绪都归咎于失眠;对失眠的烦恼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3、心理生理症状,(2)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3)个别内脏功能的轻度和中度障碍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障碍,一、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症状,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二、焦虑性神经症,(一)焦虑症状: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二、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的情绪体验;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二)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惊恐障碍: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惊恐障碍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出现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和回避行为,(二)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持续的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焦虑和烦恼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过分警觉,广泛性焦虑障碍,焦虑:冲突引起的结果,能唤醒自我警惕,并去发现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的危险;,二、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二、恐怖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害怕与处境不相称;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三、恐怖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无惊恐发作害怕到人多或拥挤的场所;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单独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场所恐惧症有惊恐发作,恐怖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情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赤面恐惧症:害怕见人脸红,被人看到,而惴惴不安。对视恐惧症: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以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而惴惴不安。对人恐惧症: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异性恐惧症:害怕与异性相遇。,三、恐怖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特殊恐惧症,特殊恐惧症:表现为对以上两种类型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体、情境或活动的害怕。动物恐惧症:害怕蜘蛛、昆虫、老鼠等。自然环境恐惧症:害怕雷电、登高、临水。幽闭恐惧症:害怕进入电梯、汽车、飞机等封闭空间。身体损害恐惧症:害怕看到流血、暴露的伤口或接受注射。,恐怖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的临床形式: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四、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有自知力,但无法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自我强迫与反强迫是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最典型和尖锐的形式,是病人精神痛苦的根本所在。,四、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一)原发性强迫症状,(一)原发性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强迫性回忆: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的经过。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思索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怀疑:反复怀疑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强迫性对立观念:脑子里无法克制地冒出与自己的意愿或者公共道德相悖的念头。,原发性强迫症状,强迫性表象:脑子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常带有令人厌恶的性质。强迫意向: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是一种会通过行动将想法付诸实施的冲动感。,四、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一)原发性强迫症状(二)继发性强迫症状,(二)继发性强迫症状,强迫性检查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计数;,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五、疑病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的三种症状: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疑病性神经症的特征: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切,有各种主观症状;各种检查均不肯定有器质性疾病,未发现主观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六、抑郁神经症,(一)抑郁症状,(一)抑郁症状,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抑郁症状,心理症候群:,焦虑自罪自责精神病性症状,认知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滞自知力,抑郁症状,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晨重夜轻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一)抑郁症状,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抑郁神经症,(一)抑郁症状(二)抑郁性神经症与内源性抑郁的鉴别,(二)抑郁神经症与内源性抑郁的鉴别,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抑郁性神经症:没有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内源性抑郁:存在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性症状方面:抑郁性神经症:存在焦虑、疑病、易激惹等神经症性症状;内源性抑郁:较少存在焦虑、疑病、易激惹等神经症性症状;,躯体症状方面:抑郁性神经症:体重下降不是特别明显,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症状体现为夜重昼轻;内源性抑郁:体重下降明显,睡眠问题表现为早醒,症状体现为晨重夜轻;,病程方面:抑郁性神经症:80%呈慢性病程,且多年不愈;内源性抑郁:80%在两年内缓解结束,但有复发倾向;,抑郁神经症与内源性抑郁的鉴别,人格特征:抑郁性神经症:病前人格就是不健全的,一生中对逆境容易产生心情低落的反应;内源性抑郁:病前人格大多是健全的;,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第一节神经症,第一单元A神经症的类型第一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第一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心理冲突的性质:心理冲突的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涉及不重要的生活事件;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求助者,女,31岁。近一年多来害怕与人交往,尽量避免在社交场合露面,万不得已时,需在熟人的陪同下才勉强参加,为此工作能力下降,不能胜任原有的工作量。,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总分为3分,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总分为4-5分,为可疑病例,需要进一步观察;总分为6分及以上,神经症的诊断成立;,对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状况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状况才行,求助者,男,39岁。近半年多来尽量回避与人交往,无法推辞时,需在熟人的陪同下才勉强前往,工作质量不如从前,无法胜任原有工作。,第一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对每一位可疑的神经症病人都必须进行常规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的检查;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不能构成神经症诊断的充分依据;如果神经症症状典型而且持久,即使病人确有内科疾病,神经症的诊断仍然是可以成立的;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必须下两个诊断,即神经症和某种内科疾病,这样在治疗上对病人更有利;,第一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神经症患者伴有人格障碍;一部分神经症患者则不伴有人格障碍;了解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对治疗和预后都有必要;,第一单元B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第二单元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四、情感性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确定无疑有以下两项,若症状可疑或不典型则需至少三项: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散、破裂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维中断、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思维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6、源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妄想;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诊断标准,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病程标准: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各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青春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有的病人还有本能活动增加,偏执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为常见。,紧张型: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以紧张性木僵较为常见;*,各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单纯型: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2、社会功能受损,趋向精神衰退;3、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4、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两年,常在青少年起病;,以起病缓慢、意志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第二单元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四、情感性精神障碍,二、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异常;30岁以后起病者较多,病程演进较慢,不易察觉;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有一定社会适应和工作能力;,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第二单元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四、情感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月内痊愈;,诊断标准,1、片断妄想,或多种妄想;2、片断幻觉,或多种幻觉;3、言语紊乱;4、行为紧张或紧张症。,症状标准:精神病性症状至少符合下列1项:,诊断标准,严重标准:日常生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数小时至1个月,或另有规定。,第二单元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四、情感性精神障碍,(一)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症状的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症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二)躁狂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伴随症状,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症状的3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第二单元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四、情感性精神障碍,第三单元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一、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二、人格障碍的类型,人格障碍,早年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起病,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第三单元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一、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二、人格障碍的类型,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2、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3、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4、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和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5、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6、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7、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1、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2、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3、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4、缺乏愉快感;5、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6、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7、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1、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4、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8、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9、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反社会人格障碍,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并至少有下列3项:1、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2、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3、习惯性吸烟,喝酒;4、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5、反复偷窃;6、经常逃学;*,7、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8、过早发生性活动;9、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10、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11、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至少停学一次;12、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1、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2、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3、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4、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5、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6、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7、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8、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过分感情用事或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1、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2、肤浅和易变的情感;3、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4、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5、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6、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7、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过分的谨小慎微,要求严格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1、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2、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3、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4、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5、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6、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7、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1、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2、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3、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4、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5、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6、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1、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2、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3、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合理的要求;4、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5、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难受;6、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7、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人格障碍的类型,(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三)反社会人格障碍(四)冲动型人格障碍,(五)表演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七)焦虑型人格障碍(八)依赖型人格障碍,第二节识别病因,章节知识第一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第二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第三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第二节识别病因,第一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第二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第三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一、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第一单元生物学因素,第一单元生物学因素,二、寻找生物学因素的操作步骤:,首先检查求助者是否患有躯体疾病;确定求助者的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考虑求助者生理年龄对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影响;考虑求助者性别因素对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影响;,三、生物因素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一)生理功能改变与心理功能改变的相互关系:,心理活动的改变会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求助者对自己生理功能的改变未加描述或轻描淡写,原因是求助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无意忽略,或是由于涉及隐私而有意回避。,三、生物因素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二)躯体疾病可能会导致心理与行为异常;(三)生理年龄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